12 技术的性质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作业及答案第一章一简答题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2.试说出视听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观念的3条主要贡献.答:1它明确提出对学习过程的研究,从而修正了视听教学"物.感观.具体化"的研究取向.2它明确界定了视听传播理论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传播论和早期的系统观念.3把对学习者的首次纳入教育技术领域的范畴内.3.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
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4.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5.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骗码.会议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7.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雷击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8.简述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模式的内容.答:香农-施拉姆模式是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作出了研究改进,在传播模式中加入反馈环节,并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施拉姆模式的内容是传播的循环模式,不仅强调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10.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二.论述题11.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突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答: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以来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自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工友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6针对概念变化的关键成分可以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7建构主义导致了关于何为优秀的教与学的新观念和师生角色的新观念.8在建够性的教与学中,更多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而不是事实的积累.9建构主义创造了一个关于学习内容的哲学:"少就是多".12.试述罗杰斯列举的10种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方式.答:1构建真实的问题情景.2提供学习的资源.3使用合约.4利用社区.5同伴教学.6分组学习.7探究训练8程序教学.9交朋友小组10自我评价第二章一、简答题1.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m2_3b
管理 学习过程 与 学习资源
开发
评价
设计
2、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 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 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 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 下的定义:
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 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 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 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
苏州立达学校 单剑蓉 shanjianrong@
前言: 前言:
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伴随着媒 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而 逐渐形成的。自20世纪初以来,视 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 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 了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学习技术 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出现 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 等不同名称。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2)
世纪之交,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 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 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素材,可视化 的平台,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方式, 以声、形、图、文刺激学生的感官, 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 现情境,有利于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 发展及形成过程,有利于让学生形成 理性知识架构。
感谢大家的观看! 感谢大家的观看!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教育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从 70年代末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与支持,使得在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 通的需要,“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取代“电化 教育”,并在我国普遍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_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现代教育技术_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概念图一般用来展示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
参考答案:错误2.电子书包就是含有电子教材的平板电脑。
参考答案:错误3.几何画板可以制作动画效果。
参考答案:正确4.仿真实验不需要使用普遍意义上的实验器材,它只是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参考答案:正确5.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模式中,有一个环节是“设计学习任务”。
参考答案:正确6.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活动正确7.信息化教学评价重在评价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参考答案:正确8.AECT94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空1】和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
参考答案:学习过程9.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空1】和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参考答案:视听教育10.学习理论的三个流派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空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为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答案: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1.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空1 】、共享性、丰富性、协作性。
动态性12.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要合理、有效地建设好信息化学习环境,需要注意从硬件、【空1 】、人文环境等方面完善建设。
参考答案:软件资源13.通常将多媒体素材分为文本、声音、【空1 】、动画、视频等类型。
参考答案:图像14.按照存储方式来划分,数字图像可分为【空1 】和矢量图两大类。
参考答案:位图15.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依据【空1 】和教学目标的需要。
参考答案:教学大纲的要求16.PPT中可插入的视频有【空1 】、来自网站的视频和剪贴画视频。
参考答案:文件中的视频17.网络教育既是一种【空1 】,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httpwwwszteachernet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苏州市 …
2011届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专题过关检测机械能(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0河北保定高三第一学期末调研,19)水平传送带在外力的作用下始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放上一个小物体,质量为m,初速度大小也是v,但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已知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最后小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体做的功为W,摩擦生成的热为Q,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W=0,Q=0B.W≠0,Q=0C.W≠0,Q≠0D.W=0,Q≠0解析:以传送带传送速度v方向为正方向,小物体以-v的初速度放到传送带上到后来速度变为和传送带相同为v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因小物体的初末动能相等,故合外力做功为0,重力和支持力均未做功,故摩擦力做功W=0,但小物体和传送带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相对运动,故热量Q≠0,选项D正确.答案:D2.如图5-1所示,在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小球a和b之间,用一根长为L的轻杆连接,两小球可绕穿过轻杆中心O的水平轴无摩擦转动.现让轻杆处于水平位置,然后无初速释放,重球b向下,轻球a向上,产生转动,在杆转至竖直的过程中()图5-1A.b球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B.a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C.a球和b球的总机械能守恒D.a球和b球的总机械能不守恒解析:两球组成的系统,在运动中除动能和势能外没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增加或减少),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3.如图5-2所示,在北戴河旅游景点之一的南戴河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均可看做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橇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均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在滑沙橇上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2A.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B.甲在B 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乙在B ′点的动能C.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等于乙滑行的总路程D.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等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解析:设坡高为h ,斜坡的倾角为α,水平滑行位移为s,据动能定理:,021sin cos 2-=-mv h mg mgh ααμ即v 2=2gh -2μgh ·cotα,显然α越大,cotα越小,v 越大,A 正确.对于全过程:,0sin cos =--mgs h mg mgh μααμ,sin cos μααhs h =+而s h+ααsin cos 恰好为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所以D 正确. 答案:AD4.两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用轻绳悬在等高的O 1、O 2点,A 球的悬绳比B 球的悬绳长,把两球的悬绳均拉到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则小球经最低点时(取悬绳水平时所在的平面为零势能面),如图5-3所示.则( )图5-3A.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B.A 、B 两小球对绳的拉力相同C.A 球的机械能大于B 球的机械能D.A 球的机械能等于B 球的机械能解析:小球由水平位置无初速释放至经过最低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212mv mgl =由此可知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2gl v =由于l a >l b ,所以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A 选项正确.设小球对绳的拉力为T ,则由向心力公式得,2lm v m g t =-将gl v 2=代入,得到T =3mg ,由于两小球质量相同,所以A 、B 两小球对绳的拉力相同,B 选项正确.两小球在最低点的机械能都等于释放时的机械能,即都为零,所以C 错,D 对. 答案:ABD5.(2010安徽皖南八校二联,19)汽车从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运动,所受阻力始终不变,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B.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C.在任意两相等的位移内,汽车的动能变化相等D.在任意两相等的位移内,汽车的速度变化相等 解析:对汽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 f vP=-可知a 、f 不变时,v 增大,P 增大,故A 错,B 正确;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汽车受到的合外力F 合不变.由F 合·s =ΔE k 知C 正确;由Δv =at ,汽车匀加速运动时,经相同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不一样,故汽车的速度变化也不相等,D 错误. 答案:BC6.动能相等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 、B ,m A >m B ,A 、B 均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滑行距离分别为s A 、s B 后停下,则( ) A.s A >s B B.B 滑行时间短 C.s A <s BD.它们克服摩擦力做功一样多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A :-μmag s A =0-E k 对B :-μm B g s B =0-E k因为m A >m B ,所以s A <s B ,C 正确.克服摩擦力的功都等于E k ,D 正确.A 、B 的加速度大小相同,由221at s =,s A <s B 可得t B >t A ,B 错误.故选择CD. 答案:CD7.内壁光滑的环形凹槽半径为R ,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根长度为2R 的轻杆,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甲,另一端固定有质量为2m 的小球乙,将两小球放入凹槽内,小球乙位于凹槽的最低点,如图5-4所示,由静止释放后( )图5-4A.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机械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机械能B.下滑过程中甲球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等于乙球增加的重力势能C.甲球可沿凹槽下滑到槽的最低点D.杆从右向左滑回时,乙球一定能回到凹槽的最低点解析:甲、乙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 正确,B 错误.若甲沿凹槽下滑到凹槽最低点,乙则到达与圆心等高处,由于乙的质量大,这样违背机械能守恒,C 错误.从右向左滑时,由系统机械能守恒,乙球一定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即槽的最低点,D 正确. 答案:AD8.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假设t =0时刻物体在轨迹最低点且重力势能为零,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cos1(t Rv mgR E p -= B.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动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cos 1(212t R vmgR mv E k --=C.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且机械能为221mv E =D.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cos 1(212t RvmgR mv E -+=解析:设自t =0时刻开始小球转过的角度为θ,据几何关系有Rvt=θ),cos 1(t RvmgR mgh E p -== A 正确.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不随时间变化,,212mv E k =B 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化,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cos 1(212t RvmgR mv E -+=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9.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 和2m 的小球A 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 和l ,支架可绕固定轴O 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5-5所示.开始时OA 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图5-5A.A 球的最大速度为gl 2B.A 球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C.A 球速度最大时,两直角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D.A 、B 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解析: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时,二者的动能最大,且转动过程中A 球和B 球的速度大小之比始终为2∶1,故选项B 、D 正确.当OA 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2222121)s i n 1(2c o s 2B A mv mv l mg l mg ⋅+=-⋅-⋅θθ可得),1cos (sin 382-+=θθgl v A由数学知识知,当θ=45°时有最大值,)12(38gl -故选项A 错,C 对. 答案:BCD10.将一物体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上抛运动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与速率成正比,设物体在地面时的重力势能为零,则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 与物体距地面高度h 的关系,如图5-6所示描述正确的是(H 为物体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 )图5-6解析:由功能关系,损失的机械能ΔE =f Δh 知,hEf ∆∆=即为E-h 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由于f 与v 成正比,而h 越大,v 越小,即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二、填空实验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2010届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2(1))某兴趣小组为探知一遥控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电动小车的质量为0.4 kg;②将电动小车、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按要求安装好;③接通打点计时器(其打点周期为0.02 s)④使电动小车以额定功率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一段时间后关闭小车电源,待小车静止时再关闭打点计时器(设在整个过程中小车所受的阻力恒定).在上述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所打的点迹如图5-7甲、乙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甲乙图5-7请你分析纸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该电动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________ m/s;(2)该电动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________ N;(3)该电动小车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 W.答案:(1)1.50(2)1.60(3)2.4012.如图5-8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5-8(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选项前的编号)①物块的质量m1、m2;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④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①绳的质量要轻;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实验需要验证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m1-m2)gh与系统动能的增加量221)(21v m m E k +=∆是否相等,而,2t v h =所以,2t h v =即,)(2)(222121t h m m gh m m +=-因此,选①②或①③.(2)本实验验证的是A 、B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忽略了绳的能量,所以,绳的质量要轻,①对;在“轻质绳”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绳子应尽可能长些,但并不是越长越好,②错;本题所求的速度是竖直方向的速度,所以③对;为减小物体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的影响,两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大些,④错,故选①③. (3)见答案 答案:(1)①②或①③ (2)①③(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等等.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如图5-9是荡秋千的示意图.最初人直立站在踏板上(A 点所示),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1;从A 点向最低点B 运动过程中,人由直立状态自然下蹲,在B 点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为L 2;在最低点处,人突然由下蹲状态变成直立状态(人的重心到悬点O 的距离恢复为L 1)且保持该状态到最高点C.设人的质量为m ,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不计,求:图5-9(1)人刚到最低点B 还处于下蹲状态时,两根绳中的总拉力F 为多大?(2)人到达左端最高点C 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多大?(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解析:(1)A →B 21221)cos (B mv L L mg =-θ ,22L mvmg F B --得).cos 23(21L L mg F θ-= (2)人在B 处突然由下蹲变为直立,体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量为mg (L 2-L 1)由C 、A 两点高度差为L 2-L 1,故 L 1cosα=L 1cos θ-(L 2-L 1)得).cos 1arccos(12L L -+=θα 答案:(1))cos 23(21L L mg θ-(2))cos 1arccos(12L L -+θ14.(10分)如图5-10所示,一玩溜冰的小孩(可视作质点)质量为m =30 kg ,他在左侧平台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平抛,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A 点进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A 、B 为圆弧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为R =1.0 m ,对应圆心角为θ=106°,平台与AB 连线的高度差为h =0.8 m.(计算中取g =10 m/s 2,sin53°=0.8,cos53°=0.6)求:图5-10(1)小孩平抛的初速度;(2)小孩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O 时对轨道的压力.解析: (1)由于小孩无碰撞进入圆弧轨道,即小孩落到A 点时速度方向沿A 点切线方向,则︒==53tan 0v gtv v xy 又由221gt h =得s 4.02==g h t 而v y =gt =4 m/s联立以上各式得v 0=3 m/s.(2)设小孩在最低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有)]53cos 1([2121202︒-+=-R h mg mv mv 在最低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Rv m m g F N 2=-代入数据解得F N =1 29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孩对轨道的压力为1 290 N. 答案:(1)3 m/s (2)1 290 N15.(10分)一个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3 m/s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右端固定着一个光滑曲面,并且与曲面相切,如图5-11所示.小物块从曲面上高为h 的P 点由静止滑下,滑到传送带上继续向左运动,物块没有从左边滑离传送带.已知传送带与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不计物块滑过曲面与传送带交接处的能量损失,g 取10 m/s 2.图5-11(1)若h 1=1.25 m ,求物块返回曲面时上升的最大高度; (2)若h 1=0.2 m ,求物块返回曲面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物块从光滑曲面下滑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滑上传送带后先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然后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块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滑上曲面,机械能守恒.(1)设物块滑到下端的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得,21211mv mgh =解得v 1=5 m/s >3 m/s所以物块先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又返回去加速运动,当两者的速度相同时,以共同的速度v =3 m/s 一起匀速,直到滑上曲面. 由动能定理得物块上升的高度m 45.022==gv H(2)设物块滑到下端的速度为v 2,由动能定理得,21222mv mgh =解得v 2=2 m/s <3 m/s 所以物块先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又返回去加速运动,又返回曲面时,速度仍为v 2=2 m/s ,然后滑上曲面,物块上升的高度m.2.02222==gvH答案:(1)0.45 m (2)0.2 m16.(12分)如图5-12所示,半径R =0.8 m 的光滑绝缘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加上某一方向的匀强电场时,带电小球沿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小球动能最大的位置在A 点,圆心O 与A 点的连线与竖直线成一角度θ,在A 点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 =120 N ,若小球的最大动能比最小动能多32 J ,且小球能够到达轨道上任意一点,不计空气阻力,试求:图5-12(1)小球的最小动能是多少?(2)若小球在动能最小位置时突然撤去轨道,并保持其他量都不变,则小球经0.4 s 时间后,其动能与在A 点时的动能相等,则小球的质量为多少? (3)若θ=60°,取圆轨道的最低点重力势能为零,并利用(2)中所求小球的质量,在轨道未撤去的情况下,试求小球的最大机械能是多少. 解析:(1)设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为F ,则 F ·2R =E max -E min =ΔE k ,所以F =20 N 在动能最小的情况下,向心力为 F =m v min 2R =2E min R所以E min =8 J E max =40 J.(2)撤去轨道后小球做类平抛运动,k E t mF F at FFs ∆===222121 (或R t mF 2212=),解得m =1 kg. (3)当θ=60°时,F =20 N ,mg =10 N 所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mg qE 3=所以,机械能最大的位置是圆轨左侧与圆心等高的点,从A 点到该位置由动能定理, qER (1-sin60°)-mgR cos60°=E k -E max 所以J )3824(+=k E 所以,此时的机械能为45.86J.J )3832(=+=+=mgR E E k答案:(1)8 J (2)1 kg (3)45.86 J。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1、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物化形态)技术和无形智能)技术。
2、教育技术的AECT19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4、教育技术、教学技术和电化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概念的本质上来看,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都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优化。
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广泛得多。
5、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6、信息素养包括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个个方面的内容。
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8、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的更良好发展。
第四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1、媒体:是传播与储存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传播与储存教学信息的工具现代教学媒体: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储存并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用来传递信息;二是软件,用来储存信息。
(最新整理)现代教育技术
(最新整理)现代教育技术
1
现代教育技术
2021/7/26
2
目录
第一编 理论篇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
述 第二章 教育技术与教育
改革 第三章 教学设计
第三编 理论篇
第十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 第十二章 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第十三章 网络教育环境资源
第二编 媒体篇
2021/7/26
15
首先、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
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网上通信、远程通信 等技术引入学校教育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重视学生个人需求、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提倡小组学习和 自学。
最后、现代教育将使学校进一步开放,是全社会的教育资 源更合理的配置。
2021/7/26
12
(三)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
3、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达到最大教育效果的操作: (1)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 (2)选择和使用最优教育效果的测度 (3)选择和使用最优的教学活动 (4)选择最优的环境条件
2021/7/26
13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及特征 1、定义: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 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 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 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2021/7/26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技术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技术的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1.21.2技术的性质(第二课时)技术的性质(第二课时)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一.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
3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4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及申请办法。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知道技术的两面性2.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3.了解专利的作用及有关规定4.懂得专利的申请方法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模拟专利申请的过程,了解有关专利的规定及申请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技术的两面性,让学生正确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懂得专利的作用与专利的申请方法后可以容易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技术的两面性的案例分析难点专利的申请方法及有关规定四.学生情况分析四.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对技术的前三个性质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的学习,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技术的性质。
但由于上节课在课堂设计上感觉案例太枯燥,课堂气氛不是很好,应该找一些实物案例来说明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可能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可以在这节课补充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材分析六.教材分析本章作为技术与设计1的第一章,既是全书的逻辑起点,也是全套教材的逻辑起点,因此不仅对全书具有引领作用,对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领作用,他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章通过引领学生走进技术世界,理解技术的基本知识,感悟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从而为学生进行其他模块的技术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申报评审书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名称课题类别研究方向与范围课题主持人工作单位申报日期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报说明1.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者填写本《申报评审书》。
2.填写时,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严谨明了,清晰易辨。
可以直接上网下载本《申报评审书》后在电脑上填写,也可下载后用钢笔填写。
可以从“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网站(网址:/)“教育科研”栏目下载。
3.关于封面的填写:左上角“立项编号”栏,所有申报者均无须填写。
批准立项后由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填写。
“申报市(区)”栏内填写所属市、区。
根据课题设计以“年、月”格式填写“预期完成时间”。
申报专项课题的在“课题类别”栏内填写“微型研究专项课题”,其余不填。
苏州市规划课题的研究方向与范围包括以下15个方面:1.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2.区域教育发展研究;3.课程改革研究;4.学生发展与指导自学研究;5.德育与心理教育研究;6.学科教学研究;7.学校管理与学校特色研究;8.教师发展研究;9.职业技术教育研究;10.学前与特殊教育研究;11.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12.教育信息化与国际理解教育研究;13.“苏”(苏州)派教育与苏州教育历史研究;14.学校党建研究;15.其它教育研究。
结合研究主题,确定“研究方向与范围”并填写,如“4.学生发展与指导自学研究”。
专项课题不填“研究方向与范围”栏。
如确实有必要,“课题主持人”可以填两人。
“工作单位”栏内必须规范填写申报单位的完整名称。
4.“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栏中,各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的填写要注明级别、课题名称、参与情况(主持/核心参与)和完成情况(已结题/在研/终止/撤项)。
5.《申报评审书》打印或复印时一律用A4纸,于左侧装订成册,按规定程序逐级报送。
《申报评审书》只需报送1份原件。
6.《申报评审书》中“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和《申报评审活页》总字数不宜超过5000字,各栏目空间填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点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点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点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小学教育科研,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考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概念和研究范围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小学教育科研,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和价值预设。
同时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如下: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研究、小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研究、小学教育目标研究、学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小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小学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小学教育环境研究、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等。
显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想好了再干”,后者则是一段时间后某一方面的小结,属于“干好了再想”。
同样,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研究论文也有区别。
后者缺少前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活动的“过程”。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研究中,形成对素质教育的共识,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
外在引导 自主更新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
• 课型:方法指导型 • 目标任务:指导学生学会调查、访问、搜 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 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培养学生劳动技 术与信息技术素养 • 指导策略:方法指导与具体主题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获得方法的需求;以学生的经 验为基础;方法的学习与方法的实践相结 合
• 课型:成果交流型 • 目标任务: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 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也为下一次活 动提供动力。 • 指导策略: 1、引导学生选择新颖恰当的形式展示自己的 活动成果,如报告会、演讲、知识竞赛等; • 2、指导学生对活动中收集的资料、统计的结果、活动体 验等进行展示交流; • 3、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采取分组或集体等展示形式向 家长、学校、社会进行汇报。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解读
•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获 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 • 教学是学生发展的条件 • “预期的”发展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 教材和学生实际,预设并使之实现的目 标与任务 • “应有的”发展是指每个学生根据各自 不同的基础、能力水平和特长,应该实 现的发展目标
• 1.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结果上) • 2. 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价值取向 上) • 3. 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过程 上) • 4. 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 策略上)
• 课型:总结反思型 • 目标任务: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 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 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 指导策略:1、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点滴收 获与体会写下来与伙伴共同交流; • 2、引导学生对整个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挫折等进 行全面反思; • 3、引导学生共同交流、认真倾听、大胆质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名词解释教育调查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考核名词解释教育调查法篇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试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建构教育理论的过程,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2、教育研究的效度:所进行的研究是否基于事实或证据,研究的结果能被证明的程度。
3、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以重复。
4、文献资料:文献中所记录的知识信息,就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音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信息。
5、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教育研究人员为了完成研究任务,在研究活动开始之前对自己研究活动的总体谋划,是初步对研究课题或研究项目提出假设。
6、问卷调查:研究者使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以书面的方式提出问题,搜集所需要信息的研究方法。
7、访谈调查法:调查者以谈话的方式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研究方式。
8、教育实验研究方法: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干预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验证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9、内容分析:对各种信息传播的形式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分析。
10、二次分析:对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二、填空1、选题法2、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3、际材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讨论和提出4、5、6、选题的标准:价值性科学性可行性明确性独创性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引文查找法按变量间的关系划分: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调节变量中介变量7、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分为:试探性实验(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8、9、按实验控制程度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教育调查按对象范围不同分为:普通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专家调查(德尔菲法)三、1问卷访谈问卷:受访者自行填答的有关问题的表格1)问卷调查的优点:节约时间和经费样本大小不受限制被试回答比较方便2)缺点:缺乏灵活性回收率低无法控制回答问题的次序和数量3)问卷的结构:调查标题介绍语指导语问卷正文结束语4)编制问卷的原则:适宜礼貌诱导5)编制问题要注意的问题:*问题要明确具体简洁,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双向问题(不能用一个答案回答两个以上的问题)*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避免涉及隐私问题*避免社会认可效应*尽量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6)问卷中问题类型:直接问题和间接问题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问题的回答方式:封闭式和开放式7)问卷的设计:*问题的排列顺序*问卷的版面安排访谈1)访谈的优点:*调查结果的深刻性*过程的互动性*内容的灵活性*对象的广泛性2)缺点:*成本高*结果的系统性不足*过程中的随意性*结果的非标准性3)按谈话方式的不同划分:结构式访谈要求有一定的组织手续严格按照预先拟定的计划进性(完整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自由式访谈是自然气氛和环境中进行的谈话,是一种自由随便的访谈(收集到意向不到的资料)4)按调查人数划分:个别访谈费时费力成本大集体访谈部分会保留意见客观性不足5)按接触方式: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6)步骤:*制定计划*试行访谈*进行访谈*整理访谈记录分析*撰写调查报告2、观察法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地观察即使记录2)特点:*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结果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3)类型: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人为改变条件)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仪器)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内容设计)按内容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不同*叙述观察是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总结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已经成为教师们必备的素养和技能。
教师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必须掌握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下面将从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育技术知识点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是指将科学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门学科。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加深对教育技术本质和作用的理解。
2. 教育技术的分类教育技术按照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硬件技术主要包括教育设备和教学设备的运用;软件技术指的是教育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3.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熟悉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技巧,比如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虚拟实验等,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跟踪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教育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动态,跟踪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比如,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都是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新知识点。
二、信息化知识点1.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改进的过程。
了解信息化的基本概念,有助于教师理解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
2.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教师应熟悉信息技术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技巧,比如电子邮箱、网上资源检索、多媒体演示等,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化时代,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了解教学资源的类型和使用方法,合理选取和开发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第⼀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第⼀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1994年AECT概念: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设计、开发、利⽤、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第⼆节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教育技术的产⽣是以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视觉教育运动”为起点。
3、教育技术不是在某⼀领域或⽅向上的逐渐深⼊,⽽是多条线索多个领域并⾏交叉结合的过程,具有综合性特征。
4、教育技术的三种系统⽅法(1)媒体技术与视听教育美国⼼理学家普莱西是世界上第⼀台教育机器的发明者,1924年,他根据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练习律、效果律、同化律理论设计了⼀台可以进⾏测验、记分和教学的简单仪器。
20世纪50年代美国⼼理学家斯⾦纳设计出了新的⼀代教学机,被称为“斯⾦纳程序教学机”。
(2)教育传播(3)系统⽅法5、教育技术发展的特点对媒体技术和理论依据的关注,都表现出⼀定的选择性;对⼈的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不断吸纳新的观念,并且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并且在此过程中快速发展其⾃⾝。
6、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进⼊80年代,我国电话教育迅速发展。
80年代后期,随着与外国教育技术界交流的增加,以及对新的理论、经验、成果的不断吸纳,然们发现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在视听教育的研究范畴。
第三节现代教育技术7、我国教育技术学术界的观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技术的、在现代教育思想和⽅法以及学习⼼理学成果的指导下展开的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活动,⼀般都称为现代教育技术。
8、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深⼊地运⽤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第⼀,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
第⼆,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
第三,信息传输⽹络化。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9、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向,主要是在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应⽤、教与学模式的创新教育技术能⼒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领域。
10、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中的作⽤A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的突破⼝。
数学 - 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门户网站
苏州市高中部分学科第二届命题大赛评比结果揭晓各市(区)教研室、直属各高中校:苏州市高中部分学科教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第二届命题大赛自2012年1月启动以来,相关学科共有九百多位老师参加本次大赛。
2012年9月,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匿名评审的形式,对参赛命题进行了评审。
现将评比结果公布如下:数学一等奖苗航常熟市中学王梅芳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陈烽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查正开常熟市中学张玲玲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惠静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张文海苏州市高新区吴县中学黄其华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梁秋健吴江市高级中学丁蕾吴江市高级中学陈瑛吴江市高级中学杨品方吴中区苏苑中学尤春明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孙俊胜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苏建国常熟市中学吴旭红常熟市中学黄宇波常熟外国语学校符叶红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邹军明江苏省常熟中学陈凤美吴江市高级中学许佳龙吴江市盛泽中学苏晓春常熟外国语学校田林苏州市第五中学孙晓林木渎高级中学杨慧莲吴江市高级中学潘津吴江市高级中学李文静吴江市高级中学陈伟华木渎高级中学李健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朱建中吴江市高级中学徐咪咪苏州市第五中学张静芬常熟市中学陆志峰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陈峰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二等奖陆阳苏州市相城区望吴晓鹏常熟市中学谈杰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王长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狄芸常熟外国语学校冯阳苏州相城区望亭中学水伟宏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金玲红吴江市平望中学仲一萍吴江市平望中学李雅萍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潘九洲吴县中学王琪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钱亚琴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黄静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耿道永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黄志诚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许建冬吴江市平望中学岳绪彬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卢永平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陈广山苏州市第四中学徐斌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周恩超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侯仰古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沈瑜敏吴江市中学吴进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陈敬国江苏省震泽中学任晓松吴江市中学丁剑常熟外国语中学沈雪明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蔡祖才常熟市中学施冬明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陈群峰吴江市高级中学杨晓洁常熟外国语学校周磊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周伟芯吴江市盛泽中学陈海锋苏州实验中学韩保席吴江市高级中学赵萍吴江市高级中学吴蕾吴江市高级中学丁剑常熟外国语学校朱雪林苏州大学附属中学何军张家港后塍高级中学徐栩吴江市盛泽中学顾卫清吴江市盛泽中学陈明珠苏州市第五中学谭静常熟尚湖高级中学纪尧兵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于萍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张良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张志刚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彭慧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李剑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朱晓伟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顾文佳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毛美芳太仓市明德高中徐明华苏州市第三中学夏朴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樊美红沙洲中学李艳华常熟浒浦高级中学季冬青常熟市中学王文韬常熟尚湖高级中学姜震羽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周志杰常熟市梅李中学宗蕾常熟市中学王红芳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三等奖朱嘉隽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程唯苏州市第五中学张锦成苏州外国语学校马晋华尚湖高级中学杜俊毅苏州市第五中学校平克常熟市王淦昌中学薛建丰常熟市王淦昌中学王树锋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魏菊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纪高峰吴江青云实验中学殷小涛吴江青云实验中学沈艳虹江苏省昆山中学陆敏阳常熟外国语学校薛国清江苏省昆山中学王惠春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唐洁琼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吴美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吴进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潘文娟常熟外国语学校沈瑜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吴华波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陆烨常熟是浒浦高级中学夏正勇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吴琪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顾日新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范国华常熟市中学陆似华苏州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林丽华苏州市第三中学戴天竹苏州实验中学何小寅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吴莺常熟市梅李中学陈熠林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尹艳相城区望亭中学王炯廉苏州市第六中学徐忠雷苏州市第六中学季伯雄张家港市沙洲中学黄敏苏州市第六中学刘福年苏州中学园区校黄春兰青云实验中学唐军沙洲中学单景丽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戈峰江苏省昆山中学金日华松陵高级中学卢永平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张宏君常熟尚湖高级中学樊晓嵘吴江市中学朱荣峰吴江市高级中学陈国仙吴江市高级中学葛桂华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马守奎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张宜云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俞春明苏州市蓝缨学校赵长有尚湖高级中学沈利梅吴江市中学徐建东吴江市盛泽中学赵行亮吴江市中学姚丽凤吴江市中学周小荣吴江市中学江政尚湖高级中学平小建望亭中学顾泉兴吴江市盛泽中学段赛花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中学施利文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夏锦府张家港外国语学校褚红英吴江市高级中学何燕吴江市盛泽中学周莹吴江市高级中学开红星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陈斌斌吴江市盛泽中学李爱学吴江市盛泽中学刘素芳吴江市盛泽中学沈云江吴江市高级中学张俭吴江汾湖高级中学王春丽昆山国际学校杨广娟浒浦高级中学郑刚吴江市高级中学苏振新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胡静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王剑锋吴江盛泽中学孟俊吴江市盛泽中学陈媛吴江市盛泽中学汪涌澜常熟外国语学校沈玉根吴江市平望中学张振浩吴江盛泽中学辜有权吴江市平望中学高丽娟尚湖高级中学罗孝廷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陈小琴盛泽中学吴晓英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徐娟芳吴江市盛泽中学程建刚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山莉萍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谢敏珍江苏省常熟中学何志衔太仓市明德高中温丽红常熟市中学赵战军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王耀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王文杰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陈建叶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蔡军军苏州新区一中苏燕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倪建珍吴江市平望中学高英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许士清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王娅苏州市第五中学郑晓晴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牛海亮苏州大学附属中学甘海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钱瑶强吴江市平望中学袁建强尚湖高级中学物理一等奖杨澈相城区望亭中学徐路苏州外国语学校戴大勇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钱荣根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王慧江苏省昆山中学王夏萍苏州市第六中学郑宇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昌春香苏苑高级中学唐学民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葛为民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高远良震泽中学沈诚忠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陈栋梁吴江市盛泽中学成德中苏州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张海峰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肖敏常熟市中学沈耕福江苏省震泽中学杨斌斌吴江市盛泽中学一等奖二等奖金雯江苏省常熟中学杨澈望亭中学戚明亮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沈昊常熟市梅李中学曾燕江苏省常熟中学周枫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徐学苏州中学园区校吴春良吴江市盛泽中学茅伟华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王高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孙晓林木渎高级中学沈国强吴江市高级中学袁启林苏州新区第一中学何勇军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汪海林吴县中学何汉东西交大苏州附中陆永华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徐冬吴江市高级中学孙素娟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吴伟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盛瑾瑜吴江市高级中学李达江苏省震泽中学华建伟苏州市苏苑高级中学崔晓峰江苏省外国语学校张亚云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陆家慧苏州市第三中学赵志刚常熟市梅李中学徐勇苏州中学园区校彭正飞常熟市中学韩雪芳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沈阳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冯菊明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朱振明常熟外国语学校周佳江苏省常熟中学范晓俊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戴丙亮张家港市沙洲中学三等奖邹磊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朱亚娟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林洁吴江市中学陈海群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魏忠张家港高级中学陈国雄望亭中学周建明震川高级中学罗乾恩震川中学罗尹琛昆山震川高级中学王维新常熟市梅李中学王益华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吴庆生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傅国新常熟外国语学校于美红苏州市第十中学黄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马云秀星海实验中学王建美苏州市第三中学陈素琴张家港高级中学徐红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冯兰吴江市中学三苏庆林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周慧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陈明昆山陆家高级中学罗新勇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殷强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陈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杨广东相城区望亭中学郭健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戴伟纲吴江市高级中刘权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朱峰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徐国华吴江市高级中学杨秋玲常熟外国语学校王华清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陆良荣吴江市高级中学王荣华吴江市盛泽中学王芳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尤宇丹江苏省常熟中学肖寅杰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江文龙吴江市高级中学李春英陆家高级中学丁正新苏州中学园区校曹丽峰常熟市梅李中学王辉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赵耀刚常熟市梅李中学沈志强熟市王淦昌中学薛超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范建华常熟外国语学校张芳华吴江市盛泽中学顾惠峰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桂如胜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袁靖吴江市高级中学朱晓敏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邵静芬吴江市松陵高级中学严叶飞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陶敏娟尚湖高级中学沈仲良江苏省震泽中学孙炳盛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化学一等奖顔珏苏州市第四中学校陈天云张家港高级中学王萍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张双福吴江市高级中学吴菊英吴江市盛泽中学黄正之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樊北芳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一等奖二等奖张晓丹江苏省常熟中学张蕾苏州第四中学校史永晟苏州市第一中学徐春芬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邵燕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金柱江苏省震泽中学顾黎颖江苏省昆山中学杨玉梅江苏省昆山中学顾强常熟市中学沈利妹吴江市高级中学崔飞江苏省常熟中学季厚鹏星海实验中学徐斌吴江市盛泽中学化学组李庆吴江市平望中学王丽娟张家港沙洲中学陈佳苏州市第四中学校三等奖江金礼常熟梅李中学胡洁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陆建浩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周斌苏州市第三中学校龚胜强江苏省常熟中学吴悦苏州市第三中学刘友林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施金锋苏州市第三中学朱锦荣江苏省昆山中学赵小生甪直中学娄健吴江市盛泽中学王孝红吴江市盛泽中学汪晔吴江市高级中学李凤根苏州外国语学校方孙斌吴江市盛泽中学钮庆丰吴江市盛泽中学张志诚吴江青云实验中学韩竹海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陶文亚江苏省常熟中学苏洁庆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马奎上海交大南洋附属昆山学校黄燕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朱燕薇苏州市第四中学政治一等奖邵晓红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李茜吴江市中学胡云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时建芬常熟市尚湖高级中学郁蓓蓓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许宏斌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杨德艳江苏省昆山中学缪洪昌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王周燕吴江市盛泽中学刘娜苏州市第三中学校崔岩张家港高级中学陈菊张家港市沙洲中学赵秋霞苏州市第三中学章晏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顾卿吴江市高级中学张兰娣苏州大学附属中学郑清苏州市第三中学二等奖王俊良江苏省常熟中学李亚芳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孙杰江苏省震泽中学刘莉苏州市第四中学校卫娟娟昆山陆家高级中学花洪英苏州市第五中学徐莉莉尚湖高级中学亢亮吴江青云实验中学张春梅吴江市汾湖高级中学朱丽霞尚湖高级中学朱建明吴江市中学陆芹苏州市吴江中学姚小英江苏省震泽中学贺中计江苏省苏州中学朱梅常熟市中学梁燕萍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王华宝苏州国际外语学校朱勇苏州市第一中学朱彬彬吴江市高级中学徐欢吴江市中学吴文仪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洪敏江苏省昆山中学史菊芳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杜颜苏州实验中学陈利昌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钱春霞常熟市第八中学李晓艳钱秀英齐芹芹西安交大苏州附中韩金泉江苏省震泽中学陈惠芳苏州新区一中张晓丽江苏沙溪高级中学黄燕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季建宾常熟市中学刘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张金坤苏州外国语学校舒兰兰苏州市第一中学朱国方吴江松陵高级中学季成伟昆山震川高级中学陈晔红苏州市第五中学俞红林苏州外国语学校张玉芳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三等奖俞斐玥苏州第四中学王丽丽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李玲太仓明德高级中学苏青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俞彩虹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许凯苏州市第一中学吴忠琴江苏省震泽中学张留碗吴江市中学虞晟婷苏州第四中学张明兴吴江市高级中学万仕伟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姜萍苏州市第五中学杜晓萍常熟市第八中学黄小亚相城区望亭中学张荔苏州市第三中学徐流奇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朱林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朱斌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沈小红吴江市平望中学程文秀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张斌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倪雪萍震川高级中学吴晓燕苏州市第五中学潘兴和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陆培良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张丽艳张家港市沙洲中学周琴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徐芳苏州市第三中学忻之涓昆山中学陈月忠吴江市盛泽中学蓝天黄埭中学朱芸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陆志瑛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徐剑慧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高泽生苏州新草桥中学沈玲玲吴江市高级中学于留成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费留文盛泽中学张建平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娄正保苏州市第三中学吴婷苏州市第三中学韩磊苏州实验中学刘婧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陆叶江苏省昆山中学金伟勤松陵高级中学盛振宇江苏省常熟中学历史一等奖胡伟吴江市青云实验中学徐继宽江苏省黄埭中学张洵燕江苏省常熟中学朱蓉江苏省外国语学校沈伟苏州新区第一中学冯刚张家港高级中学周学文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王杰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葛培苏州大学附属中学刘松柏江苏省震泽中学柳依宁吴江中学杜琴红常熟市梅李中学刘学锋江苏省震泽中学谭广兵吴江市盛泽中学唐琴吴江市高级中学胡维静相城区望亭中学匡燕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二等奖黄飞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沈荦苏州中学园区校魏雪虹江苏省昆山中学陈雅琴江苏省昆山中学庞玲江苏省昆山中学张慕颖常熟外国语学校殷莲子西交大苏州附中沈素英常熟市中学陆灵灵吴江市盛泽中学章银杰苏州工业园区第二高级中学崔恒祥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曹鹄江苏省苏州中学唐小霞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纪传寅吴江青云实验中学丁仕武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杭志明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马美玲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赵红丽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程显芳江苏省外国语学校郭森江苏省震泽中学俞晓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许祖兴常熟市梅李中学俞秀萍吴江市高级中学钱鸣苏州市第三中学王华良吴江市盛泽中学季芳吴江市高级中学张健江苏省常熟中学黄晏江苏省苏州中学由凤丹吴江市盛泽中学周育毅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宋海颖吴中区东山中学张开玲江苏省外国语学校三等奖朱春兰苏州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仲伟伟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张秋华吴江市高级中学王光宇吴江市高级中学石晓健吴江市高级中学郁苏华苏州市第四中学康壮苏州实验中学胡天锡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薛丽蓉苏苑高级中学霍建山江苏省昆山中学浦鹤明天华学校卫平香陆家高级中学陈长春江苏省震泽中学陈玲玲苏州市第一中学陈华常熟外国语学校薛凤玉苏苑高级中学李琴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周惠仓苏州大学附属中学许祥张家港市后塍高级中学余冬意甪直中学。
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
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一、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本文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分别调查信息技术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的年龄和教龄都有利于实施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苏州市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良好。
数字化物理教学数据库的内容组成也很丰富。
同时,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很重视。
但是,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从信息技术素养,信息技术环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施过程四个方面来看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有不少教师教学中在计算机方面所用时间很少,还有由计算机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利用到计算机等等的不利因素。
在学生方面,虽然学生在初二年级时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表现的较为积极,在初三年级时却变得较为保守。
为此,作者把这些应用现状总结为以下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二、信息技术应用在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调查结论根据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条调查结论:1.信息技术环境苏州市初中学校的硬件设施良好。
学校的数字化物理教学数据库的内容组成也很丰富。
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也很重视。
但是,学校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方面还有所欠缺。
教师制作课件所选用的软件也较为单一。
2.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上的认识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对有些问题还有错误的理解。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使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信息技术的使用。
在这些教师当中还有不少人存在信息技术培训时间不足的问题。
同时,男女教师对信息技术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各自熟练的领域。
3.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除了好学校的教师关注教学课件的特性比较多以外,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对课件的特性的关注方面比较少。
同时,女教师对课件特性的关注方面比男教师要多。
他们共同的缺点是对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把握不够全面。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七节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一)概念和研究范围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称小学教育科研,是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活动过程。
它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和价值预设。
同时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围大致如下:小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研究、小学生身心素质结构研究、小学教育目标研究、学教育内容与课程研究、小学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小学教育体制及运行机制研究、小学教育环境研究、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小学教师素质研究等。
显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经验总结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想好了再干”,后者则是一段时间后某一方面的小结,属于“干好了再想”。
同样,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研究论文也有区别。
后者缺少前者所具有的那么一种活动的“过程”。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特征1.在研究目的上,注重应用性;2.在研究主体上,强调广泛性、群众性,即合作式研究;3.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实践性;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行动研究。
(三)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1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推动小学教育改革。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育观念,逐渐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研究中,形成对素质教育的共识,确立科学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
(2)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发展和完善小学教育科学理论。
(4)提高小学教育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形成教育改革家队伍。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有助于转变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质;有助于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023年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丝绸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2023年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丝绸职业高级中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毕业院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是有()。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答案:D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D项正确。
A 项:阶段性强调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与题干不符,排除。
A项: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选D。
2.教育公平的重点是()。
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