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著》读后感1500字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优秀11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一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
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
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
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
”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
”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
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
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
“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
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
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
“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
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
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
有关教育专著读书心得(通用8篇)
有关教育专著读书心得(通用8篇)有关教育专著读书心得篇1最近我拜读了教育专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读后感慨很深。
这本书阐述了编者对于各学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又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在这里名师能和我们进行推心置腹的对话,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一种专业引领。
读后你不得不佩服专家那理性的思考、深入浅出的剖析、以及高瞻远瞩的目光……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本书在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具体展示了名师授课的过程,对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教学有示范与指导作用。
这本教育专著使我深入了解在各个学段,我们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精彩课堂”中展示的精彩课例,让我亲身感受名师在教学环节上的准确把握,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更是剖析深刻。
这样的内容和形式安排,意在对教师起到举一反三、名师引路的作用。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方法阐释”的形式,对本课采用什么方法,引领学生突破本课的难点,做以简练的总结,让我们教师一下子感受到他们的别出心裁,从中受到启发。
读完这本专著,我收获颇多。
文中指出现在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走入的极端,我马上感受到真是旁观者清,专家指出的很多错误做法,在我的教学中都曾出现过,不禁让我汗颜。
1、教学内容胖。
我们在有领导、老师听课的时候,经常是一节课的内容安排的非常多,把两节课的任务合并在一节课完成,为了就是课堂上的感觉比较充实、有看头,过于求全求美。
结果呢,往往是仓促结束,给听课的老师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节课胳膊记录的十分劳累,真是疲于追赶呀!而学生呢,更是随着老师在一个劲的跑。
2、教学环节碎。
我们在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培养良好的数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才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才能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根本在于提高设问的质量,扩大教学各环节的容量,保证每个人都有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
教育专著读后感(3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是一本探讨教育问题的专著,书中展示了作者对于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作者在书中对于现代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改革措施,这对于我们进行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到了现代教育的困境和挑战。
他指出,现在的教育体制过于功利化和应试导向,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和学生的成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发展的多样性。
学生们被过多地关注于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的学会怎么学习和创新能力。
这导致了教育的目标偏离了培养综合素质的方向,而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获取和应试技巧的掌握。
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受教育机会缺乏,这加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阶级分化。
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正性和高质量发展。
在书的后半部分,作者对于解决教育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改革方案。
首先,他主张教育要从以应试为中心的评价系统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他提到了一些现有的改革方案,如取消高考,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学校和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作者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有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上,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他建议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等活动。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和责任。
他提到,家庭和社会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他建议家庭要注重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和关爱,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品质。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500字(6篇万能)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500字(6篇万能)教育专著读书心得1500字篇1刚开始看《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
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通用24篇)教育专著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提议》一书。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用精辟的教育理论知识结合生动的教育实例将其几十年可贵的教育经验展此刻我们面前,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提议,每条提议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更像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为我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启迪,使自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礼。
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动着我。
经过阅读该书,它使我悟到了如何建立进取互动的班团体,怎样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如何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怎样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微笑起来……书中提到:当一位学习困难的儿童跟本事较强的儿童在一齐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给他以异常的关心和耐心;要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并且评价他的成果;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能够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到来。
读后这些话久久在耳边回荡,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存在许多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应对的他们时,要有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忙他们树立信心,。
应当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难,从而对症下药。
我们还应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学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学生做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和真诚,从而度过学习上的难关并逐渐乐于学习。
教育专著读后感篇2新的暑假开始了,我早早的买了本书———《爱的教育》他就像一个我的亲人,与我为伴,给我生活的乐趣,像一个老师给我丰富的知识。
这本书讲了作者亚米契斯以日记的形式以高尚的感情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人声动的形象,给我们展现了社会的画面: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整整九个月四年级画面爱是主要。
融汇了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每一个故事都是让人无比的感动用生命去感受身边得点点滴滴。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学生安珂10个月所积累下来的日记其中一篇让我映像很深讲了主人公不小心把一个老爷爷的眼睛给打瞎了,许多群众都开始骂他,又给人指责了大家让小男孩回家了,他回到家后发现原来那个老爷爷住在他家楼上,他非常想去看看可是很害怕,但还是去了,他进了老爷爷家,老爷也开始指责他,他感到伤心说了声对不起,老爷爷也马上转悲为喜,说了声不要紧。
教育专著读后感(通用15篇)
教育专著〔通用15篇〕教育专著〔通用15篇〕教育专著篇1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
很快我就发现这确实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理论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
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互相补充缺乏,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妙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
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
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无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开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
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安康成长提供的根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
孩子的模拟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
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因此,为人父母,假如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犯道德准那么的事;假如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别人、孝敬老人;假如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假如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进步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假如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那么,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
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典范,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那么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
教育专著读后感(精选7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教育专著读后感(精选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专著读后感(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专著读后感1不久前阅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理念方面的著作:《国际教育新理念》,这是由顾明远先生和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孟繁华博士主编的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图书。
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介绍了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教与学的理念。
教育理念不是一个新的名词,每一位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持和指导。
但正如理想和现实总有差距一样,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总有差距。
不管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都要通过教育实践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
很多教育理念在书本上看来是非常完美的,但操作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教育中,现实的教育资源缺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实际的教学条件限制了教学活动的进行,当然也限制了教育理念的贯彻。
在阅读完《国际教育新理念》后,给我启发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终生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
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终身教育思潮很快就在全世界传播开来。
终身教育是指一生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且还包括职业教育,它是人的一生的事业。
对于教师来说,每位中、小学的教师都应该将终身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中去,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
教育专著读后感与心得5篇
教育专著读后感与心得5篇教育专著读后感与心得1寒假里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头脑解放、手脚解放、身体解放、感官解放、时间解放、语言解放;二是“劳力的基础上劳心”;三是“学做合一”;四是“实验即创造”,创造的本质是活鲜鲜的生命,是活生生的愿望,是在于火一样的热情,是在于探究的兴趣,创造来源于生活的活力、来源于生命的本身。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
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
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需要因材施教。
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
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习。
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教育专著》这本书是我最近读得一本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专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下面,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心得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以往的观念中,我认为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
然而,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了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通过教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新的认识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它让我更加深入地思考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它提出了包括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合作学习等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思路。
此外,这本书也介绍了一些教育实践的案例和经验。
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这些案例让我对于不同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些案例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的思路,帮助我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最后,这本书还探讨了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问题。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更是一种服务和责任。
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术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同时,教育也应该关注社会的公平和公正,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这种伦理意识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阅读《教育专著》,我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三篇)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教育专著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它对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的教育专著后,我对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对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了更全面的思考和理解。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从书名可以看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主要探讨的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思想和建议。
这使得整本书通俗易懂,深刻而实际。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中尤为重要,因为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知识技能已经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的挑战。
因此,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书中还强调了教育目标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在学科方面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因此,教育不应当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而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此外,书中还阐述了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教育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书中介绍了一些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注意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教员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工作当做一份事业来对待;家长要重视教育,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学生要有一颗求知的心,主动参与学习;社会各界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3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我读了一本名为《教育专著》的书,本书主要探讨了教育领域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
首先,本书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这就需要教育者具备全面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以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同时,本书还提到了个体差异的问题,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发展潜力,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和兴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来促进学生成长。
其次,本书讨论了教育方法的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书提出了一些常见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并且详细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通过学习这些教育方法,我认识到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本书还提到了教育者的角色问题,认为教育者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这使我深刻意识到,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另外,本书还讨论了教育评价的问题。
教育评价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教育的改进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提到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注重记忆和重复而忽视实际运用能力等。
与此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评价、综合评价和自我评价等,认为这些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情况。
通过学习这些评价方式,我意识到教育者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数。
最后,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教育实践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到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模板(三篇)
教育专著心得体会模板标题:教育专著心得体会一、引言教育专著是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出版物,它对于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本教育专著为例,展开对其内容和观点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总结出一些宝贵的教育心得体会。
二、专著简介本文所选的教育专著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评价》。
该书作者是李老师,他是一位资深的教育学专家,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经验。
三、核心观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评价》一书的核心观点可以总结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应具有导向性,既要满足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要求,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基于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批判,认为传统评价更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
因此,李老师提出了导向性评价的概念和重要性,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框架和方法。
四、观点分析1. 导向性评价的意义:导向性评价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评价方式,它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传统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导向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发展。
2. 导向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导向性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
评价的结果不仅仅是一个分数,更应该提供学生发展的反馈和改进的建议。
3. 导向性评价的框架和方法:李老师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包括基础性评价、导向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
基础性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导向性评价则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发展,终极性评价则是对学生整体发展的综合评价。
五、心得体会通过阅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导向性评价》,我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有关教育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首先,我认识到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措施。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精选5篇)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精选5篇)读教育专著的心得【篇1】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读教育专著的心得【篇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对于活动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
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
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习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阅读教育专著的重要性。
近期,我阅读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是什么》一书,深受启发。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身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是什么》是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撰写的一部教育理论著作。
在这本书中,陶行知先生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的等方面对教育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的真谛。
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是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
他说:“教育是生活的,不是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是脱离生活的空谈,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具有生活能力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把学习当作生活的负担。
这种教育观念是错误的。
教育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
二、教育的方法是启发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主张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通过启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
他说:“教育的方法,最要紧的是启发。
”启发式教育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
他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成为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能力和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育的实践是创造陶行知先生提倡“创造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似乎是农夫的写照,但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幼儿园生活,使我深刻的体会到幼儿园教师的真实写照,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让我明白自我职责的重大,或许很多人不理解,觉得幼儿园教师有什么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我搞得那么累吗试想想说这些话的人,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给一个不负职责,一无是处的教师,你高兴吗你愿意吗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当然不愿意。
我想,这或许就是幼儿园教师为什么那么忙的原因了吧,为了孩子我们每一天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深知:“教师要给孩子一杯水,首先自我要储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以往问我:你们既然那么累,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职业呢我说:那是因为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异常是看着自我教育培养出来的,从一个什么不懂,咿呀学语的孩子,经过自我的教育,变成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孩子,相信这时候的教师,心里别提有多么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这个时候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我平常有烦躁,发牢骚的时候,可是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天真的笑脸,顿时所有的烦恼已抛之脑后,使自我更加有信心把这份值得骄傲的工作给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教育专著的读书心得精选篇2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
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
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5篇
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的内心受到了启迪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思着写份走心的体会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思想,我们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得到抒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育专著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第1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拿到《现代教育理论研读》这本书,便觉得是自己渴望已久的书,翻开目录,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李镇西这些现当代教育家的名字赫然入目,这些名家都是我急切想深入了解的教育名家,有了这本书,我可以仔仔细细的阅读学习了!在我的读书笔记本上,我做笔记最多的就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感触也是最深的。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
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造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怀着“教育为公”、“甘当骆驼”的精神,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勇于实践,善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挠的为中国的教育寻觅曙光,在教育理论及实践经验方面,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遗产。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先生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
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1新世纪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新形势下,对加强教师的自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非常必要。
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活动中,本人也受益多多。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教育需要思想。
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
一句话,没有了思想,人就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没有了思想,教育者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他注定了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
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
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需要勇气,也需要宽松、宽容的氛围。
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美好永驻人间,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二、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篇报告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考、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读后感《读教育专著读后感》。
教育专著读书的心得体会(5篇)
教育专著读书的心得体会(5篇)关于教育专著读书的心得体会1闲暇之余,我最终读完了这本教育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由此我熟悉了李希贵老师,了解了一名农村中学老师,成长为全国知名教育家的传奇人生。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全部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
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转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
他在文中写道:像多数文学爱好者一样,我搜寻着全部可以找到的名著,急迫地、贪欲地阅读,我恍若置身另一个世界,时而迟疑,时而彷徨,时而深思,时而激扬…这种高度痴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阅读,为我的精神世界储蓄了一笔丰厚的财宝,随着岁月的消逝,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宝不断生息、增值,实实在在地滋养着我的心灵,影响着我的价值取向,为我的生命打上了深厚的底色。
毫无疑问,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将美好地享用这笔财宝的“利息”。
他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头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头的。
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养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
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假如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老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索和利用是分不开的。
他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受,告知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在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日,作为一名老师必需坚持学习。
今日提倡老师多读书活动,其实更多的是要求老师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
做一个擅长读书,学问渊博,视野宽阔的读书人,而不是只在原有学问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
当今这个正在发生巨大的、深刻改变的时代,新学科、新学问迎面而来,只有学习,才能丰富自己,才不会落后,不会被时代淘汰,新的教育环境,刻不容缓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们没有时间再去重复,去等待,去观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专著》读后感1500字快点!再快点!
——读《中国最佳教育随笔》
读罢这本《随笔》,只感触真是太多:当一名好老师的艰难,新课改的困惑,高考制度的是是非非……可最触人心弦的却是两个字——农民!差距!——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我来自农村,在农村生活了15年到县城读师范,在县城工作了11年又来到省城。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这个农村人的人生之路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路的经历,我更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差距。
虽在农村长大,但因为父母都是有工作的人,我不需要象身边的同龄人那样干农活,而我的父母对学习又抓得紧,所以自小我便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一直很快乐地长大。
但初中时的一件事,我至今记忆忧新;邻村一个女孩与我关系较好,每天放学时我们一路走回,有时下午上学我便顺路喊她一道,可没两次便被我妈妈发现了,妈妈竟严肃地告诫我以后不许等她一道上学,并说:“你看她家杀鸭子,她中午回家饭都搞不到吃。
你天天等她,不影响你学习嘛!”我当时很生气,又不敢反驳,细想起来又很讨厌她的家长:记得有一天中午她临上学时才吃碗早晨剩下的凉粥,而她早晨是没吃饭就去上学的,晚上放学回到家又该忙到几点才能吃上晚
饭呢?就这样的女孩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就这样的女孩,初三也没上就回家了,哪里谈的上“知识改变命运”?
走上教师岗位,我再一次面对这样的家长:忙于生计,无暇过问孩子的学习,知识层次低,无力过问孩子的学习……曾经年轻气盛的我,常常责问这样的家长:“为什么你不过问过问你孩子的学习?……”面对面带愧色的家长,我的心中涌起鲁迅式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可现在,我要向这些曾受过我指责的家长真诚地道歉,求得他们的原谅,他们是不幸的,可不是“不争”!
常常想这个问题,农民为什么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不重视”?是“不重视
”还是没办法“重视”?是农民“不重视”,还是有谁“忽视”或是“轻视”了?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今天,有的城市学校宽带接口装到了每张课桌,有的农村学校孩子还得沙地当纸树枝为笔,有的城市学校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不止一个。
有的农村学校却连一个可供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学校投资动辄百万甚至上亿元,有的农村学校连粉笔也得一根根地数着用。
被央视评为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使我们了解到,在他所支教的贵州山区竟然还有这么一条不通公路、没有水、没有点、寄信要走18公里山路的地方,那里的教育状况差得简直令人难以想
象,试问,我们的农民兄弟该怎样重视他们孩子教育问题?这难道不让人“头涔涔而泪潸潸”吗?
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可以等待,但孩子所学要的东西不能等待。
他的骨骼正在成型,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灵正在发展。
我们不能对他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缩小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贫困,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这脚步能否快点!再快点!
如果我能为之做点什么,我愿献出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