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合集下载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交通和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通过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并加深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探究指导历史宫殿【基础知识解析】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演变特点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迭加快了速度。

轿子、马车等传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

与此同时,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不过,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的多。

2、人力车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三市就有数万辆之多。

3、自行车的演进自行车于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4、电车和汽车的演进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是1924年,北京则是1935年。

5、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交通工具1865年4月,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轮船业得以发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实现了火车、飞机的运营。

6、现代中国交通的特点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马车、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依赖机械牵引B、民国时期,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C、电车和汽车的出现,是中国交通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D、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思路与技巧:19世纪中叶,中国的交通工具仍然依赖于原始的人力与畜力。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PPT课件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 PPT课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无声到有声, 黑白到彩色,进口到国产
19世纪末:传入中国
1905年《定军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4年《渔光曲》: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影片 1935年《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成为 国歌
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缓慢,尤其 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 滞。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2儿.童“米和米青奇少妙年屋电”视、观“众快的乐欢男迎声,”这等主电要视D说节明目了分电别视受具到

A.艺术鉴赏性 B.传播信息作用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 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B一报道最能体现 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 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 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 政
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通达民情 ④舆论 监督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一、发展历程
1、形成
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 大的报纸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精品教学案例_11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原因及影响掌握就尤为重要。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第2节课。

它上承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下启第3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同时又相对独立,共同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各个层面。

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的社会结构在近现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方面体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进步,另一面给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变化。

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的办法,指导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课前将学生分为铁路公路组、水运航空组、通讯组等八小组完成各组任务(搜集材料、制作课件、课堂展示)。

要求展示时间5--7分钟左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1)搜集老照片,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信,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高一历史作业《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练习答案》(含解析)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一、单选题1.(2020·山西高三)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拥有机车2.1万台,是1949年的5.3倍;民用汽车保有量2.3亿辆,是1949年的4564.1倍;民用飞机由1985年的404架增至2018年的6134架;水上运输船舶13.7万艘,是1950年的30.3倍。

以上数据表明A.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逐渐完善B.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提高C.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D.交通运输完成网络化布局【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陆海空的交通工具的数量都由1949年到2018年剧增,结合所学可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科技水平也在提高,B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49年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就已形成完善,A说法错误;据材料说明的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而不是强调“交通运输量大幅增加”,C错误;D与材料无关。

【点睛】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包括交通运输的标准、质量、管理、安全、卫生、维修等方面的内容。

2.(2019·贵州省丹寨民族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

这一现象反映了A.社会风气的变化B.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自行车日渐普及D.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根据“20世纪初……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骑车郊游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女性进入政治领域”及“儒家思想受到冲击”,故BD两项错误;只有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不能说明自行车日渐“普及”,C 项错误。

3.(2020·浙江高二期末)1917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书中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

下列符合当时中国工业和交通发展状况的是①天津已建成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②中国人已能自主修建铁路③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④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从1912年开始纺织业由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①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到192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新式产业只占7.84%,即“近代工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总值接近”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④的A、D项和说法不全面的B项。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一轮)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一轮)

交通近代化过程中的新矛盾
古代的交通规则主要依等级而定,上自帝后,下至文武 百官,乘坐的车型式样、规格大小等,各有等差。而现 代城市的新的秩序则主要根据交通类型而定,机动车、 非机动车和行人各行其道。 古今之争
从交通工具本身来说,电车是强者,人力车是弱者。然 而,电车在与汪洋大海一样的人力车的争斗中却常常 受到有组织地攻击,受损失的往往都是电车(公司)。
强弱(新旧)之争
《上海指南》中规定“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 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有人提议在公共汽车上应 该为西人和华人准备间隔的座椅,漆上不同的颜色。”
中西之争
虽然步履维艰,但蒸汽机车终究穿过了古老而坚固的城墙
变革的必然
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 局和工程局成立。1906年, 詹天佑写信给在美国读书时 的“家长”诺索布夫人: “我现为七个孩子的父亲— ——三女四男!我现任‘京 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 本路长约125英里,将凿隧 道三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 之三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 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兴建之 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 成!”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1879年,洋务派官员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 平煤矿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 的铁路。清政府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 寝陵”为由,决定将铁路缩短,仅修唐山至胥 各庄一段,为避免机车震动寝陵,决定由骡马 牵引车辆。1881年正式修建。
中国“第一条”铁路(1865年)
中国第一条铁路(1876年)——吴淞铁路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1881年)——唐胥铁路 结合这三条铁路的命运,你觉得近代中国铁路 交通起步的反对者主要有哪些? 政府、民众 结合前面材料,你认为中国近代铁路交通的起 步步履维艰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思想观念: 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鲜事物的疑惧和抗拒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浏览该文件-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解读进步表现:(1)交通:传统交通运输工具是舟楫和马车,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了轮船公司。

受西方影响,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在XX建立轮船招商局,以轮船运输业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的革新开始了。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XX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火车机车由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发展到磁悬浮列车,速度越来越快。

中国铁路总运营里程现居世界第四位。

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航运大国。

(2)通讯: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西方丹麦的电报公司在XX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受其影响,XX巡抚在XX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19世纪80年代,外国在XX建立公司,到20世纪初中国才在XX开办了第一个局,开通市内第一部。

新中国成立后,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加快了人民生活的节奏,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提高了效率。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A.XX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2.1910年,假如你想从XX到旅游,为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ABCD3.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4.(原创)中国公路交通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迅猛发展,以下属于其原因和表现的是()①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的发展②全国X围内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密集的公路网③到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168万千米,客运量约135亿人次④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僻闭塞的山区也通上了汽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5.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A.莱特兄弟B.詹天佑C.冯如D.陈纳德6.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A.—XX B.—XX C.—XX D.—XX7.(原创)1877年,XX巡抚丁日昌在XX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年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 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轮船招商局 唐山到胥各庄 1909年 冯如 1920年 北京----天津
台湾
1、中国近代史上,首先打破列强在轮船运输业的 垄断局面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2、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与近代交通工具的主要区别在于
A动力不同
B运输量不同
C行驶速度不同
D适应性不同
3、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 商轮船公司打工,后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江海运 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4、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小明一家生活在新疆, 他家计划从西北地区乘火车到达江苏,这主要得益于
A、宝成铁路 B、兰新铁路 C、成昆铁路 D、京九铁路
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 D.东省铁路的修建
11.下图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
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电话在当时人们日
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②当时新 式学堂已开
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③当时中国受到了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④电话的应用已改变
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A.①③ C.②④
B.② ③ D.①②③④
1.(2009上海高考)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
来。这反应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A
2.“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

2013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件 人民版必修2
是( a邮政 A.abcd C.adbc B )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B.acdb D.adcb d电话
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
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 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C.铁路交通业 B.大众报业 D.轮船航运业
第二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 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晚清中国创 办的最早的 近代航运企
业。首次打
破列强的垄
断局面。
轮船招商局
轮船(1865年)
“万年清” 号
重庆三峡轮船股份 有限公司游轮
长江轮船海外旅游总
公司游轮神州号
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
我国最早的铁路--淞沪铁路。光绪二年(1876)淞沪铁
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1909年9月24日,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故居“铺 上”京张铁路钢 轨
1902年3月, 上海人议论最 多的是一种能 够在街上自动
A )
5.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 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 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6.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
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ppt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更新ppt

B
第65页第7题,67页第5题
必修二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情境创设】
五四运动期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 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位亲戚,他 可以选择哪些通讯方式?最佳方式可能 是什么呢?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报刊 电影 电视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形成 2、发展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 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 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
章太炎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 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 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 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 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近代交通工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校本第65页第6题,第67页第6题 1、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 A 骑自行车 B 乘有轨电车 C 坐火车旅游 D 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2、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 工具是在 ( )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的发展 时间段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 继续增加
能力训练
1、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项是 ( ) a邮政 b无线电报 c有线电报 d电话 A abcd B acdb C adbc D adcb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加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有利于近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思想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③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原因
(1)外因:
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
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2)内因:
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
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
【巩固训练】每题3分
1.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合作探究】【B类问题】
1、阅读材料:
京沪高速铁路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对加快“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及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沟通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积极影响。……京沪高铁是高铁技术的集大成者,科技创新造就多个世界纪录。对沿线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教学课题: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学方法: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自学质疑、基础知识梳理】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2、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车/view/3133669.htm自行车/view/6328.htm(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摩托车/view/9224.htm轮船/view/354671.htm电车/view/133617.htm火车/view/7178.htm公共汽车/view/4328.htm飞机/view/4556.htm3、特点: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通信:/question/340802383.html?an=0&si=42、电报事业的发展:/view/1473.html3、电话事业的发展:/view/3248.htm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question/154789795.html?an=0&si=6【构建知识体系】/question/153359046.html?an=0&si=5【史料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掀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民众揭帖材料二 1878年,英国一家公司获得唐山至北塘之间的运煤铁路,遭到清政府多数官员的激烈反对。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说课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说课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方面。

教材从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两个方面入手,分别介绍了其发展的历程、特点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在交通和通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段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

但对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历史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主要史实,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工具以及邮政、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2)通过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2课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含解析)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之小船创作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近代交通工具的演变(1)人力牵引的交通工具: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

②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开始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①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②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

③电车:1906年,天津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④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

⑤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民航事业开始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2.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1)具体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以至有“自行车王国”之称。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快捷灵巧的摩托车逐渐成为城乡居民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

③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家庭汽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公路交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⑤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⑥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

(2)主要特点: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并行应用。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还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说课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说课稿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通和通信工具在近代以来的发展变化,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电报、电话、邮政等通信工具的变革。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交通和通信领域的重要成就,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然而,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发展的主要表现,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电报、电话、邮政等通信工具的变革。

(2)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342人民版PPT课件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我国古代交通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 北方马车; 百姓步行!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 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 交通工具的发展 基本史实可从“三运”来概括:
水 1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1872上海);2南京国民政府逐渐垄断全国 运 轮船业:3新中国成立获较快发展;4 20世纪90年代呈现萎缩
互联网风靡全球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互联 网的 功能 特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影响:课本第75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他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 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思维拓展
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 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 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请回答: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什么? 点拨:青藏铁路。 2.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使洋商垄断收入锐 减,中国减少外流之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 贵局是赖”。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
蒸汽机车
火车机车演变
内燃机车
电力机车
高速列车 磁悬浮列车
最早传入中国的汽车
汽车在上海租界道路上行驶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生产出第一批 “解放牌”
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 工业的诞生。
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预计 首次超过200万辆。中国终于 跻身世界汽车十强之列。
京九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江阴长江大桥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八十年代D.20世纪初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标志着中国水运业的开始,故本题选择B项。

【考点】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变迁·水运业。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慈禧太后坐汽车,坐了一次就不想坐了,原因是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在她的前面。

这反映的是封建观念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3.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重要的地位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B【解析】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到,上海交通工具种类增加了,交通工具日趋近代化,传统的交通工具仍然占据多数地位,故②③④正确。

近代上海虽然出现了汽车,但这些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因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才有自己的汽车制造业,故①的说法错误。

故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变迁4.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由以上可知选B项。

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 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表 体现了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④不能反映题意,排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资金不足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同治二年(1863)上海洋商禀请造上海至苏州的铁路时, 总理衙门即指示李鸿章:“铁路与发铜线,事同一律,万难 允许”,并要求“密致通商各口岸,一体防范”。
——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
明令禁止
光绪五年(1879年),奕訢奏称:“电线铁路各事……应 由该督等随时酌度情形,奏明办理”。 ——《洋务运动》
地方试办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对话高考
(08宁夏文综)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 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 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观念束缚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5.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 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 的四种交通工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 小火轮船、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 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 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549家。
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 13000多万银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896年9月,受命主持芦汉路的张之洞、王文韶会奏, 主张暂借洋债造路,陆续招股分还;设铁路总公司,官 督商办,以盛宣怀为督办。此议得到清廷同意。 ——芦汉铁路商办难成另筹办法折《张文襄公全集》
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
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
除国内无线电报外, 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的发展 时间段 1882年 民国成立后 20C80S后 截止2003年 成就 电话传入中国 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 继续增加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 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
图说历史
标志中国航空 意义:事业的开始。 民航事业开始的标志 思考题:及发展概况如何?
1909年9月,冯如终于完成了 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 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 航空之林。
1920年首条航线京津线 开通; 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形 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 空网。
阅读材料: 铁路在中国的发展命运多舛。
1.(2010·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
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A.① ) ②有轨电车 B.①② ③公共汽车 C.①②③ ④地铁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民国元
年即1912年,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1906年,第一个有
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08年上海出现有轨电车。1924年 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1969年中国才结束没有城市地铁的历
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
(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
思考三:1978-2006年新建的铁路里程比1949-1978 年的有所减少,说明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退步了吗?
3.5 3 2.5 2 1.5 1 0.5 0 0.04 1.27 1.03
3.1 2.56
铁路上的“马拉火车”
为了运输煤炭,清朝政府 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 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 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 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 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 1881年中国人修筑的第 一条铁路—唐胥铁路 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 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 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 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1909年中国人设计的第一条 铁路—京张铁路,并设计了 “人”字形轨道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图说历史
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1906年天津创办)
图说历史
公共汽车1924年出 现上海,1935年出 现于北京。
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 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 地铁的历史。
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 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 怪物,这就是汽车。
2、邮政通信事业的发展
时间
二次鸦片战争后 1866年
邮政通信事业成就
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 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正式办理
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 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
1896年
辛亥革命后 1949年11月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 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 • • • • •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传递 提高了效率 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2003年投入商业运营的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是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 的磁悬浮列车。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建设者 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 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1876年- 1894年- 1928年- 1949年- 1978年- 1894年 1927年 1949年 1978年 2006年
客流总量 铁路客运总量 货运总量 铁路货运总量 铁路里程 电气化铁路
1979年 28.97亿人次 8.64亿人次 53.75亿吨 11.19亿吨 5.17万公里 0.1万公里
1876年-2006年中国新增铁路里程数(单位:万公里)
(数据来源:《剑桥中华民国史》与国家统计局权威数据)
3.5 3 2.5 2 1.5 1 0.5 0
思考二:相比1876-1894年,1894年以后的一百多年 铁路发展为什么如此迅速? 3.1 资金 政策 利益 观念
2.56
1.27
1.03
0.04 1876年- 1894年- 1928年- 1949年- 1978年- 1894年 1927年 1949年 1978年 2006年
探究: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有哪些办法?
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电信事业的发展
(1)电报的发展 时间 1877年 1906年 1932年 成就
思考一:1876-1894年铁路发展为什么缓慢?
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投资全长约200公里的京张铁路 (190繁,仅以洋务运动时 期收复新疆之战、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三次大的战争 统计:军费、赔款、借债三项共计耗费7.37亿两,几乎占 每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晚清政府兴办洋务,投资 军事工业(包括常年经费)约5千万两,投资于工矿和交 通运输约4千万两,仅为日本明治政府投入的50%。
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 害于我”。
——《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 ……奕訢“意以为然”。 ——《李文忠公全书》
观念转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不仅因为中外往来日多,风气 日开,更多官员亲自见识了火车铁路,而且当时西方传入中国 的相关知识也更为确切、真实。当时不少著名的刊物如《万国 公报》等频频出现介绍铁路的文字。如此,铁路已为更多的国 人所了解,并且认识亦深化。 ——朱浒 《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 》
积极兴办
民国政府成立后不久,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 受命督办全国铁路,10月,孙中山先生主持在上海成 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便"惟于铁道为己任"。随后, 孙中山先生视察了许多地方,提出了修建铁路的具体计 划,要在全国各地修建10万英里的铁路。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军委铁道 部改组为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的运输 生产、基本建设和机车车辆工业。有计划地开展铁路建设, 有利地促进了中国铁路网骨架的基本形式。 ——三则材料均摘自《中国铁路百年》
据《新华网》 2002年报道,随着甬台温高速、杭金衢 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浙江省全年建成高速公路 547公里,全省4小时公路交通圈的目标正式得以实现。 甬台温铁路自宁波至温州,为一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将 于2009年全线开通;设计时速为200公里,预留时速可提 升到250公里。铁路建成后,从宁波到温州的时间,将由 目前的高速公路的3个半小时压缩到1个半小时。
《剑桥中华民国史》数据
中国民族工业年均增长率
1894-1912年
15%
1912-1920年
1923-1936年 1912-1949年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13.4%
8.7% 8.4% 资本增加
1872-1893年,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仅有 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总投资470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