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三)一、女娲补天往古⑴之时,四极⑵废,九州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⑷。
火爁làn焱yàn⑸而不灭,水浩溔yǎo⑹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⑺,鸷zhì鸟⑻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jì州⑼,积芦灰以止淫水⑽。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⑾,狡[jiǎo虫死,颛zhuān民生⑿。
注释:⑴往古:很远的古代。
⑵四极:天的四边。
远古时人错误地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
⑶九州:泛指中国的土地。
⑷这两句说:天不能完整地笼罩大地,地不能周全地承受万物。
兼,合拢。
覆,覆盖。
⑸爁焱:大火燃烧的样子。
焱,火花。
⑹浩溔:水势浩大。
⑺颛民:善良的人民。
⑻鸷鸟:凶猛的大鸟。
攫:用爪抓取。
⑼远古人类认为水灾与龙作怪有关,故女娲杀黑龙以拯救冀州。
冀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泛指中原地带。
⑽淫水:泛滥的洪水。
⑾这四句话说:苍天修补起来了,天的四边扶正了,洪水涸竭了,中原平定了。
涸,干枯;平,平定、安定。
⑿生:得以生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2)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3)断.鳖足以立四极()(4)狡虫死,颛民生.()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以”与“杀黑龙以济翼州”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策之不以其道B.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用短文中的信息填空。
这则神话选自《淮南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远古人类为改变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无畏斗争。
以女娲为例,她面对险恶环境,英勇奋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了人类祖先与天地奋战的雄伟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4.传说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这个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 35 文人相轻(2021年整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35 文人相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35 文人相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35 文人相轻的全部内容。
35 文人相轻一、美文精读【作者简介】曹丕(187年—226年),魏文学家,即魏文帝。
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
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
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
《典论》一书,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共有五卷二十篇。
所谓《典论》,主要是指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在当时被视为规范文人言行的法典。
【文章主旨】人都是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都凭着自己的长处,来诋毁别人的短处。
【文言原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选自三国·曹丕《典论》)【对照注译】【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傅毅】(?-约90) 字武仲,东汉扶风茂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年.【于】与……相比.【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公将鼓之鼓:(2)既克,公问其故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
(2分)参考答案:1.(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
共2分)4.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
2分)(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书低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书低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1.《书低》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书低》一生赁僧房读书,每日游玩,午后归房,呼童取书来。
童持《文选》,视之曰:“低。
”持《汉书》,视之曰“低。
”又持《史记》,视之曰:“低!”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
俱云‘低’,何也?”生曰:“我要睡,取书作枕头耳!”一个书生,租借僧人寺院的房屋读书,但每天都外出游玩,午后回房,呼唤书僮取书来。
书僮拿《文选》,书生看了说:“低。
”拿《汉书》,书生看了说:“低。
”又拿《史记》,书生看了还说:“低!”僧人大为奇怪,说:“这三部书,只要熟读其中之一,都足称饱学之士了。
全都说它们‘低’,为什么啊?”书生说:“我要睡觉,取书做枕头罢了!”2.求10篇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中考文言文断句练习二
中考课外文言文断句精选练习(二)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5权衡:秤锤秤杆。
四、景公令出裘发粟与饥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
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ù)雪: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陛:宫殿的台阶。
闻命:听到辞命。
闻,听;命,辞命。
五、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初三语文朗读节奏试题
初三语文朗读节奏试题1.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
(2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答案】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断句子的题型。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这虽然是课外的一句文言文,但句意很简单,断句不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4分)年羹尧①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
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
”军中不解其故。
比次日,遇塌子沟②,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
番③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④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
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
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
有删改)【注】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
②塌子沟:淤泥深坑。
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①军中不解其故 ( ) ②比次日()③领飞骑三百 ( ) ④此去西南十里()(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一霎而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默而识之(《〈论语〉八则》)B.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C.夺而杀尉(《陈涉世家》)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答案】(1)①原因,缘故②等到③骑兵④距离、相距(2)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语文检测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
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选自曾国藩《挺经》)【注】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克,攻取。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1)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公将驰之________②彼竭我盈________③皆初气过锐________④渐就衰竭之故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此善于用气者也。
(3)下列对文本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个对于军事一无所知的昏君。
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引出下文作者对“士气”的思考。
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
(4)对在战争中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的观点有何不同?2.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以下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农夫殴宦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模拟检测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④即开户出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2.阅读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七年,为侍中。
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_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
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
封事,谤木之遗也。
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
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
2016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练及答案之文人相轻文人相轻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
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
③能:友善。
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
游指”游泳”,古今相同。
”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
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
”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参考译文】46.文人相轻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
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
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
(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46.文人相轻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
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10分)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①,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②,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③。
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⑤?'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⑥。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⑦。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⑧。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扬尊名。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①季梁:魏国人。
②衣焦:衣裳皱缩不平。
申:同伸,伸展。
③大行:大路。
④方北面:朝北方。
将其驾:用手持着缰绳,驾着车。
⑤奚为:为什么。
⑥吾用多:我的路费多。
⑦御者:马夫。
⑧举欲信于天下:一举一动要取信于天下,使众望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中道而反.(2)恃.王国之大(3)犹.至楚而北行(4)举欲信.于天下2.选出下列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 )(2分)A.我欲之.楚B.此非楚之.路也C.小大.之狱D.王之.动愈数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此文言短文的内容。
(不超过20字)(2分)(二)(10分)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才与.绢数尺(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文言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doc
文言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阅读答案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为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麻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①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璃之章表书记, 今之隽也。
应埸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②俸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 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己。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己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节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①张、蔡:张衡、蔡邕。
②扬、班:扬雄、班固。
6.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能:擅长B.于辞无所假假:借用(别人的文辞)C.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胜:尽,表达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弓I:运用7.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部编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稍宾客其父(3)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王安石(2)(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3)泯然众人;痛惜【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此句省略了主语,翻译的时候要进行补充。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同乡人)渐渐用宾客的礼节款待他的父亲。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第二段作者写他又两次见到方仲永,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这时仲永写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
还有一次是仲永二十岁成年的时候,作者通过别人打听,结果是“泯然众人矣。
”。
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仲永五岁的时候,没有老师教,连书籍文具都不认识,却能作诗,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这说明仲永非常有天赋,但是他的父亲贪图小利,不让仲永学习。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参考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2分)(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15.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
”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
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故恨杀之。
”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愿如儿时一吮母乳(2)盗因告刑者曰(3)以至不检(4)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人相轻
长兴臧寿恭眉卿、乌程严可均铁桥两先生者,同籍湖州①,同时号通经②博学,顾极不相能③。
杨太守岘(xiàn),臧先生高席④弟子,亦尝从严先生游。
一日,太守自长兴归,舟泊城外,邻舟有命酒独酌者,视之严也。
诘何自,以实对,诧曰:"是邨夫子,堪若师乎?"他日,太守叩臧先生:"严某如何人?"曰:"粗能讽《三字经》。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不意经生亦然。
(选自清.陈康琪《郎潜纪闻二笔》)
[注释]①湖州:古地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通经:精通儒家经典。
③能:友善。
④高席:犹高材。
[文言知识]说''游"。
游指"游泳",古今相同。
"游"原写作"遊",与行走有关。
上文"从严先生游"中的"游",指交往。
"游子"指离家远行的人;"游学"指去远方求学;"游宦"指在外地做官。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号②弟子③诧④叩⑤讽⑥试
2.翻译:①是邨夫子,堪若师乎?②不意经生亦然
【参考译文】
46.文人相轻
长兴人臧寿恭眉卿、乌程人严可均铁桥(眉卿、铁桥应该是他们的号或者字之类的)两人,籍贯都是湖州,两人都自称精通儒学经典、很有学问,但对对方都很不友善。
太守杨岘,是臧先生的高徒,也曾跟从严先生游学。
有一次,太守从长兴回来,他的船停靠在城外,旁边的船上有个人拿着酒独自品尝,仔细一看,是严先生。
(太守)问他从哪里来,(严先生)把实话告诉他,(太守听后)诧异地说:"这个村里的人,难道都是老师吗?"
以后有一天,太守叩问臧先生"严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啊"
臧先生回答:"粗略懂点《三字经》吧"
《三字经》者,学童初入塾试讽者也。
文人相轻,
《三字经》,童子刚入私塾考试时要解释翻译的,文人们(常用它)彼此轻视,想不到很有学识的博士也这样。
【参考答案】
46.文人相轻
1.①号称②学生③惊讶④问⑤背诵⑥尝试2.①这是个村夫子,怎能做你的老师?②想不到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人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