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详细分类

合集下载

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
白色念珠菌又称白色假丝酵母菌,是临床中常见的致病性真菌。

假丝酵母菌种类很多比如,常见的具有致病性的有:白色假丝酵母菌(俗称: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等。

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浅部和全身性感染。

一般浅部真菌可以通过直接镜检就可以在镜下看到孢子或菌丝。

常见的可用于镜检的标本有血、尿、脑脊液,活检组织等。

对于浅部感染假丝酵母菌的或者来说,可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如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等。

对于深部感染者,可选用口服或注射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酮康唑、氟康唑及伊曲康唑等。

由于大部分患者都患有免疫缺陷,因此同时考虑如何纠正免疫缺陷。

因此如果检查得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特点

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特点

念珠菌的生长条件与繁殖方式
生长条件:温暖、潮湿、酸性 环境
繁殖方式:孢子繁殖
生长温度:25-37℃
生长pH值:4.0-6.5
隐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隐球菌的分类与分布
隐球菌属:包括 多种隐球菌,如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ryptococcus gattii等
分布范围:广泛 分布于土壤、植 物、动物和人体 中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曲霉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曲霉菌病、曲霉菌性肺炎等 曲霉菌的致病性主要与其产生的毒素有关,如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 曲霉菌的致病性还与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有关,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
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的感染 途径与传播方式
第六章
念珠菌的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
保持口腔卫生:勤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滥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公共物品、病患等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 药物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预防,如氟康唑等
预防隐球菌感染的策略与措施
念珠菌可以引起 多种疾病,如皮 肤病、口腔炎、 阴道炎等
念珠菌的致病性 主要与其产生的 毒素和酶有关
念珠菌的致病性 还与其对宿主免 疫系统的影响有 关
隐球菌的致病特点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致病机制:破坏细胞壁,引起细胞死亡 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 治疗方法:抗真菌药物治疗
曲霉菌的致病特点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 触传播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呼吸道 通过消化道 通过血液传
传播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二、临床表现——黏膜念珠菌病
(三)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candidal balanoposthitis) 1.好发人群 包皮过长或包茎的男性。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3.典型皮损及症状 (1)包皮内侧及龟头弥漫性潮红,附着乳 白色斑片,可有多发性针帽大的红色小丘疹。 (2)自觉瘙痒或无明显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黏膜念珠菌病
(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1.好发人群 育龄期妇女。 2.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3.典型皮损及症状 (1)外阴及阴道黏膜红肿,白带增多,呈豆渣样、 凝乳块状或水样,带有腥臭味。 (2)自觉瘙痒剧烈或灼痛。 (3)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妊娠、糖尿病、长期 应用广谱抗生素等是复发的主要原因。
四、治疗及预防
治疗原则:祛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给予支持疗法。 1.外用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浅部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可外用1%~3%克霉唑液、制霉菌素溶液或1%~2%甲紫溶液。 皮肤间擦疹和念珠菌性龟头炎:可外用抗真菌溶液或霜剂。 阴道念珠菌病:制霉菌素、克霉唑或咪康唑栓剂。
(二)发病机制
皮肤黏膜屏障作用↓ 长期、滥用药物
内分泌紊乱 免疫功能↓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宿主因素 真菌毒力
条件致病菌 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病
二、临床表现
皮肤念珠菌病 黏膜念珠菌病 系统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间擦疹 念珠菌性甲沟炎 其他皮肤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及口角炎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
二、临床表现——皮肤念珠菌病
(一)念珠菌性间擦疹(candidal intertrigo) 1.好发人群 婴幼儿、肥胖多汗者和糖尿病。 2.好发部位 腹股沟、会阴、腋窝、乳房下等皱 褶部位。 3.典型皮损及症状 (1)局部潮红、浸渍、糜烂,界限清楚,边缘附 着鳞屑,外周常有散在炎性丘疹、丘疱疹及脓疱。 (2)自觉瘙痒或疼痛。

酵母型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酵母型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酵母型真菌的分类和临床意义
(一)分类
1.念珠菌属念珠菌属假丝酵母菌)有150多个种,常见致病的有11种: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星形念珠菌、克菲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维斯念珠茵、葡萄牙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等,其中以白念珠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2.隐球菌属隐球菌包括17个种和8个变种,其中对人致病的最主要是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新生隐球菌新型变种、新生隐球菌格特变种和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

(二)临床意义
1.念珠菌属白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人的体表、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当机体发生正常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白念珠菌可侵犯人体多个部位,引起各种念珠菌病:女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体质虚弱婴儿的鹅口疮;念珠菌性肠炎、肺炎、膀胱炎、肾孟肾炎和心内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色念珠菌病,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

热带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人体表和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存在,是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的条件致病菌。

热带念珠菌可引起皮肤、黏膜和内脏念珠菌病。

克柔念珠菌可引起系统性念珠菌病,特别是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和大量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光滑念珠菌为人体的一种腐生菌,可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也是新生儿的条件致病菌。

2.隐球菌属隐球菌属一般为外源性感染。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由肺经血行播散时可侵犯所有脏器组织,主要侵犯肺脏、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和关节。

新生隐球菌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AIDS、恶性肿瘤、糖尿病、器官移植及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

新生隐球菌的致病物质是荚膜。

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分类和药敏分析

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分类和药敏分析

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分类和药敏分析发表时间:2009-06-11T17:34:2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5期供稿作者:靖杰[导读] 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

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分类和药敏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及药敏分析。

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分离培养后,用改良纸片法测定标本分离的各类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结果临床念珠菌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2.0%),热带念珠菌(17.2 %),光滑念珠菌(10.1%),克柔念珠菌(9.4%),其他念珠菌(11.4 %)。

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

两性霉素、制霉菌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6.1 %、3.4%,其次为伊曲康唑(17.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57.1 %),克柔念珠菌是耐药性较强的念珠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非白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相比耐药率有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标本的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临床经验用药应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关键词】念珠菌药敏试验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患者医院感染日益增多,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生素,由于条件致病性念珠菌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又使得念珠菌治疗后的耐药问题日渐突出。

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 11月呼吸道分离的437株念珠菌菌种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菌株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437株念珠菌。

1.2 质控菌株白色念珠菌ATCC64548(S),白色念珠菌ATCC64550(R)。

1.3 真菌药敏琼脂及药敏纸片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等5种药敏纸片及改良Shadomy琼脂平板均购自丹麦Rosco公司。

1.4 培养与鉴定菌落分离于沙保弱琼脂培养基(自制),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郑州博赛科技有限公司),鉴定API系统20C AUX试条(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患者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
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若接种于4%玉蜀黍琼脂上,室温孵育3~5日可见假菌丝,芽生孢子,厚膜孢子。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1.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2.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在粘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浅表溃疡。3.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可由粘膜皮肤等处病菌播散引起,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
采取检材直接检查可见卵圆形细胞,有芽生孢子和假菌丝,接种沙保氏基可长出类酵母型菌落。与其他念珠菌鉴别有1.王蜀黍或米粉培养基上可产生厚膜孢子,2.在动物血清或人血清中37℃1-3小时形成芽管。3.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4.静脉接种家兔或小白鼠致死,在肾皮质上许多小脓疡。
念珠菌病预防主要是个人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治疗浅表感染可擦龙胆紫,雷琐辛或制霉素,二性霉素B或咪唑药物局部应用,全身性感染可滴注二性霉素B,口服5-氟胞嘧啶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00
扩展阅读:
1.更多白色念珠菌知识/search.asp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常用治疗方法
(1)用2%苏打水冲洗阴道、外阴,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冲洗阴道后要放入阴道纳药。
(2)制霉菌素粉剂、片剂、栓剂、软膏剂塞入阴道或涂于阴部,每次10~20万单位,每天1次,10~14天为1疗程。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概述】口腔念珠菌病(oral candidiasis)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

Gruby(1842)从口疮患者的病变处分离出酵母样菌;Berkhont(1923)确认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的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

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

鹅口疮(雪口病)是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

【诊断】白色念珠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认为最可靠的是在玉米培养基上形成厚壁孢子,而最简单的方法是标本直接镜检。

口腔科医生常采取口腔粘膜的假膜、脱落上皮、痂壳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覆以盖玻片,用微火加热以溶解角质,然后立即进行镜检,如发现假菌丝或芽胞,就可确认为真菌感染,但还必须通过培养,才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应与急性球菌性口炎(膜性口炎)鉴别。

膜性口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球菌感染引起,儿童和老年人易罹患,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患区充血水肿明显,大量纤维蛋白原从血管内渗出,凝结成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略高出于粘膜面。

假膜易被拭去,遗留糜烂面而有渗血。

区域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全身反应。

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主要的病原菌。

【治疗措施】口腔念珠菌病以局部治疗为主,但严重病例及慢性念珠菌感染常需辅以全身治疗才能奏效。

1.局部药物治疗(1)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本药系治疗婴幼儿鹅口疮的常用药物。

用于哺乳前后洗涤口腔,以消除能分解产酸的残留凝乳或糖类,使口腔成为碱性环境,可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和繁殖。

轻症患儿不用其它药物,病变在2~3天内即可消失,但仍需继续用药数日,以预防复发。

也可用本药在哺乳前后洗净乳头,以免交叉感染或重复感染。

(2)龙胆紫水溶液:龙胆紫液在1∶10万的浓度时,仍能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念珠菌等酵母菌的分类鉴定ppt课件

念珠菌等酵母菌的分类鉴定ppt课件

2019
-
17
III. 化学分类特征
• 辅酶Q (CoQ,泛醌)分子类型 Q-6~Q-10,属内一致性
2019
-
18
化学分类特征
• 细胞壁(或全 细胞)水解液 单糖组成
木糖 Xylose
2019
-
19
IV. 超微结构—细胞壁和芽殖方 式
Ascomycete-type
2019 -
Basidiomycete-type
念珠菌(Candida)等酵母菌 的分类和鉴定
白逢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Tel: 010 - 6262 6752 E-mail: baify@
2019
-
1
什么是酵母菌?
Yeasts are fungi with vegetative states that predominantly reproduce by budding or fission, resulting in growth that is comprised mainly of single cells, and with sexual states that are not enclosed in fruiting bodies.
酵母菌分类
95属,723种 (The Yeats, a Taxonomic Study, 4th edn., 1998) Accomycetous Yeasts (子囊菌酵母)
Ascomycota
“Archiascomycetes” Schizosacchromycetales Taphrinales Protomycetales Pneumocystidales Euascomycetes Saccharomycetales (11 families)

念珠菌等酵母菌的分类鉴定

念珠菌等酵母菌的分类鉴定

皮肤,粪 土壤,水,植物 便 痰,尿, 富营养土壤和水 粪便 不详 不详 陈鸽子粪,桉树 痰(少见) 花 皮肤 不详 不详 昆虫,土壤 食品,水果,土 痰 壤 皮肤, 土壤,水 头发
阴道炎(少见) 腹膜炎,心内膜炎 不详 皮肤(少见) 皮炎 不详 不详 白结节病 脑膜炎 肺病,CNS 肺病 淋巴结 扩散 扩散
CBS 5256T
IV
AS 2.1678T JCM 9396T CBS 2022T
V
AS 2.1681
VICBS 5265TKb22001600
1125
680
450 225
Bai et al. 2000. 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 50: 417-422.
Electrokaryotypes of the Six Groups in the C. guilliermondii Complex
E.
菌丝形成
有些酵母菌在进行芽殖时,芽细孢在与母细胞脱离之 前连续芽殖,形成丝状体,这种由细胞连续芽殖而形 成的菌丝称为假菌丝(pseudohyphae)。 有些酵母菌还可形成具分隔的真菌丝,真菌丝是由顶 端细胞不断生长并产生分隔形成的。 在形态上假菌丝与真菌丝的区别主要为:真菌丝的分 隔较直,在分隔处没有缢缩或缢缩不明显,顶细胞往 往长于后面的细胞,而假菌丝的分隔只是两个细胞的 交接点,弯曲且有明显的缢缩,顶端细胞一般不会长 于后面的细胞。
DNA碱基组成(DNA Base Composition)

属内差异多在10%以内 种内差异1.0-1.5%(浮力密度法)或2.0-2.5%(热变性法) 一对菌株的变性总DNA之间杂交复性的程度和稳定性, 通常以相对结合百分率表示 种 种 内:> 70% 间:< 40%

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2006,27(11):427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白色念珠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研究进展3王惠芳1,2,陆慧君1,贺文琦1,刘立国1,张素阁2,邓旭亮33(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吉林长春130062;2.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3.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S852.661;R5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5038(2006)1120004204摘 要:白色念珠菌是一种致病性酵母真菌,可引起人畜口腔、上呼吸道、阴道黏膜及全身性感染。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

临床调查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真菌感染病例中跃居第2位。

正确鉴定与分类有利于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进行及时诊断、预防和治疗。

文章主要对白色念珠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分型;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念珠菌属(Genus Candida)包括大约150种不产生芽孢的酵母菌种属,现已命名的有81种。

由于它们没有能力形成有性生殖阶段,所以属于真菌超纲(Eumycetes)、不全菌纲(Deuteromycetes or f ungi imperfecti)、隐球菌科(Family cryptococcaceae)。

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有11种念珠菌,包括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热带念珠菌(C.tropicalis)、近平滑念珠菌(C.para psilosis)、星形念珠菌(C.stell atoi dea)等[1]。

其中,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是经常从医学标本中分离出来的3个菌种,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力最强。

而在医院临床感染的致病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已跃居第4位[2]。

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进行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预防,首先需要可靠的菌种鉴定分类方法,特别是菌株间关系的分析判断,对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念珠菌菌落形态特征

念珠菌菌落形态特征

念珠菌菌落形态特征引言念珠菌是一类真菌,常见于自然环境和人体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了解念珠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对于准确鉴定和研究该菌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念珠菌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念珠菌概述(此处列举关于念珠菌的基本信息,如分类、形态特征、生长条件等)念珠菌菌落形态特征念珠菌的菌落形态特征是指其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形态特征,一般包括菌落大小、颜色、质地等方面的变化。

菌落大小念珠菌的菌落大小因不同菌种而异,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菌落:直径超过5mm的菌落属于大菌落,通常表现为呈圆形或不规则的扁平菌落。

2.中菌落:直径在2-5mm之间的菌落属于中菌落,形态各异,有圆形、不规则或呈现分之样的菌落。

3.小菌落:直径小于2mm的菌落属于小菌落,常呈圆形、透明或乳白色。

菌落颜色念珠菌的菌落颜色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白色菌落:念珠菌菌落多数为白色,呈乳白色或奶酪状。

2.黄色菌落:部分念珠菌菌落呈黄色,常见于寄生于植物表面的菌株。

3.粉红色菌落:少数念珠菌菌落呈粉红色,这可能与菌株的生理状态和培养基成分有关。

4.棕色菌落:少数念珠菌菌落呈棕色,可能是由于菌落内的色素分泌物引起的。

菌落质地念珠菌的菌落质地是指菌落的质地和触感,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粘稠质地:少数念珠菌菌落呈胶状或粘稠质地,触摸时有一定的黏性。

2.霜状质地:部分念珠菌菌落呈霜状质地,表面覆盖有白色菌丝,触感柔软。

3.平滑质地:大多数念珠菌菌落呈平滑质地,表面细腻,触感较硬。

念珠菌变异菌落的形态特征除了上述常见的菌落形态特征,念珠菌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变异菌落。

念珠菌乳花菌落念珠菌乳花菌落是指菌落表面出现覆盖有白色绒毛状结构的菌落,常见于念珠菌的一些变种。

菌落表面细腻,触感柔软,形状不规则。

念珠菌阳性菌落念珠菌阳性菌落是指对阳性染色反应呈现深蓝色、紫色或黑色的菌落。

这种菌落形态特征常出现在念珠菌的一些亚种中,是一种特殊的表型。

念珠菌是真菌还是细菌

念珠菌是真菌还是细菌

念珠菌是真菌还是细菌生病是一件很让人烦躁的事情,不仅耽误好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会引起自己身体的各种后遗症。

当今社会中很多的妇科病也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多的被确诊并且被治愈,然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也会感到身心的疲惫和经济的重担。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您说一说念珠菌,看一下念珠菌是真菌还是细菌呢?念珠菌是真菌还是细菌念珠菌可引起皮肤粘膜浅层或全身系统性感染,感染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念珠菌是一种真菌。

1、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容易引起念珠菌病的疾患。

2、除皮肤念珠菌病外,还有念珠菌性口腔炎、阴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脑膜炎、菌血症和胆道感染等。

3、念珠菌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见的真菌病。

常侵犯皮肤、粘膜,也可引起内脏或全身感染。

临床症状错综复杂,急缓不一,儿童多为急性继发性感染。

4、近年来随着大剂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器官移植术的开展,其发病率渐趋增高,并可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念珠菌的分类1、生殖器念珠菌病:它分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龟头炎,两者与性行为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性行为互相传播;2、粘膜念珠菌病: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

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

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其实生活中有好多病症都是我们现在科技水平还没达到的,但是作为21世纪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武装好自己的大脑和身体是很重要的,生活中当你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体是否患有疾病时,一定要经常去医院定期检查,以免耽误病情,使我们悔不当初。

毕竟科学的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可估量的,好多新事物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去改变去认可。

念珠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念珠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念珠菌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念珠菌是一种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的细菌,统称为念珠菌病,通常根据受影响部位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两种综合征是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如口咽念珠菌病或鹅口疮、食管炎和阴道炎)和侵袭性或深层器官念珠菌病(如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内膜炎和内眼炎)。

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是一种机会性传染病。

在已知的190多种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致病菌。

其他临床细菌包括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格拉布勒他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假热带念珠菌、鲁希特念珠菌和吉利蒙古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具有双态特征:小球形酵母(4)~6μm大小)和链状延伸的假菌丝(假菌丝),中间有密切分离的酵母菌。

在体液或组织中,可以看到发芽酵母细胞和假菌丝片段。

宿主防御系统的几个组成部分对抵抗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完整的皮肤和粘膜表面屏障可以防止具有粘附特性的正常生活念珠菌入侵。

当正常屏障损坏或功能丧失时,由于经皮插管、气管内留置导管、严重烧伤或腹部手术等原因,是引起念珠菌感染的常见诱因,特别是深度或播散性念珠菌病。

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是抗念珠菌的主要细胞防御系统;氧化剂需要杀死念珠菌-依赖和-组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细胞介导免疫对清除念珠菌也有一定的作用,而不依赖两种效应器的作用机制。

宿主的防御功能异常包括T细胞功能障碍,为引起黏膜皮肤病变(如见于HIV-感染者的口咽或食管念珠菌病)和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的相关诱因,继发于基础疾病或治疗后颗粒细胞减少,是深度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或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相关诱因。

皮肤念珠菌病慢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学以酵母型念珠菌蛰伏在角质层为特征。

相反,内脏念珠菌病的病理检查显示,它以散布在正常组织中的小脓肿为特征。

炎症反应的早期阶段是中性白细胞,其次是组织细胞和巨细胞,有时肉芽肿会很快形成。

对于严重免疫损伤患者,炎症反应可能非常轻微或缺乏。

Schiff或Gomori乌洛托品银等特殊染色,通常可以看到酵母菌型和假菌丝型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

• 2、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与上述菌落形态特征 相符或疑似,应挑选2~3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念 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必 要时延长至72小时)。若平板上无绿色或翠绿 色的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白色念珠菌。
• 3、若平板上生长的菌落为绿色或翠绿色,挑 取相符或疑似的菌落接种于1%吐温80玉米琼脂 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取培养物进行染 色,镜检及芽管试验。
• 4、芽管试验 挑取1%吐温80玉米琼脂培养基 上的培养物,接种于加有一滴血清的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置湿润的平皿内,置35~37℃ 、1~3h,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由孢子长 出短小芽管。
• 5、若上述疑似菌为非革兰阳性菌,显微镜未 见厚膜孢子、假菌丝、芽管,判供试品未检出 白色念珠菌。
• 3、常见念珠菌在显色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不 同 • 白色念球菌显绿色,翠绿色(直径约2mn)、 热带念球 • 菌显蓝色,铁蓝色(直径约1.5mn)、克柔念 球菌显粉 • 红色(直径约4.5mn)、光滑念珠菌显紫色( 直径约 • 2mn)、其它念珠菌显白色(直径不定)。 • 参见下表
感染及致病机理
• 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 1.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 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 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 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 2.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 最多见,在粘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 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 浅表溃疡。
白色念珠菌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
白色念珠菌的典型特征
1.白色念珠菌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 为3~6um, 革蓝染色为阳性,但菌体着色不均匀,以出 芽方式繁殖, 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芽生孢子及假菌丝生长, 在假菌丝 间其末端形成厚膜孢子。 2.白色念珠菌具有β -硝基半乳糖苷酶, 可 分解NGL, 使对-硝基苯酚游离,在碱性条件下显色。

念珠菌属的分类

念珠菌属的分类
5
克柔念珠菌
Candida krusei
某些菌株对多种抗真菌药物具有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
6
伪热带念珠菌
Candida pseudotropicalis
较少见的念珠菌种类,但在某些感染中也可能出现。
7
类星形念珠菌
Candida stellatoidea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引起感染,但相对较少见。
8
季利蒙念珠菌
3
光滑念珠菌
Candida glabrata
亦称光滑假丝酵母,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中,是除白色念珠菌外的第二最常见的人体病原体,与酿酒酵母亲缘关系更近,可引起脑膜炎、心内膜炎、阴道炎等多种疾病。
4
近平滑念珠菌
Candida parapsilosis
该菌种也是人体常见的念珠菌之一,可引起多种感染,如皮肤感染、血流感染等。念珠菌属的分类来自序号菌种名称英文名
主要特点
1
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
菌落呈酵母样,白色或乳白色,营养繁殖为多边芽殖,形成特异形态的假菌丝。是念珠菌属中最主要的致病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体中。
2
热带念珠菌
Candida tropicalis
亦称热带假丝酵母,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水果、蔬菜、乳制品、土壤中,也可存在于健康人体的皮肤、阴道、口腔和消化道等部位。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生殖道感染、新生儿脑脓肿等疾病。
Candida guilliermondii
也是一种能引起人类感染的念珠菌种类,但感染率相对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引起阴道炎的是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

菌呈卵圆形,有芽孢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

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

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常寄生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处,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容易引起念珠菌病。

生存环境
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至60℃1小时后即可死亡。

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

在假丝酵母菌中80%~90%病原体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

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10%~2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但菌量极少鵻,呈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

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阴道的弱酸性环境能保持阴道的自洁功能,正常人为3.7-4.5,但阴道的弱酸性改变为pH5.5后,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鵻,才引发阴道炎症状。

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外,治病期间使用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

临床症状
(一)皮肤念珠菌病
1.指(趾)间糜烂多见于长期从事潮湿作业的人。

皮疹以第三、第四指(趾)间最为常见。

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去除浸渍的表皮,呈界限清楚的湿润面,基底潮红,可有少量渗液。

自觉微痒或疼痛感。

2.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

皮疹好发于腹股沟、臀沟、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褶部位。

局部有界限清楚的湿润的糜烂面,基底潮红,边缘附领口状鳞屑。

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

3.丘疹形念珠菌病多见于肥胖儿童,可与红痱并发。

皮疹为绿豆大小扁平暗红色丘疹,边缘清楚,上覆灰白色领圈状鳞屑,散在或密集分布于胸背、臀或会阴部。

同时伴发念珠菌性口角炎、口腔炎。

4.念珠菌性甲沟炎、甲床炎多见于指甲。

甲沟红肿,或有少量溢液,但不化脓,稍有疼痛和压痛,病
程慢性。

甲板混浊,有白斑,变硬,表面有横嵴和沟纹,高低不平但仍有光泽,且不破碎。

5.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少见。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念珠菌感染,常伴有某些免疫缺陷或内分泌疾患,如甲状旁腺、肾上腺功能低下等,特别是先天性胸腺瘤。

本病常是从婴儿期开始发病,但也可发生于新生儿期。

皮损好发生于头面部、手背及四肢远端,偶见于躯干。

初起为红斑、丘疹鳞屑性损害,渐呈疣状或结节状,上覆黄褐色或黑褐色蛎壳样痂皮,周围有暗红色晕。

有的损害高度增生,呈圆锥形或楔形,形似皮角,去掉角质块,其下是肉芽肿组织。

愈后结痂,累及头皮的可致脱发。

(二)粘膜念珠菌病
1.鹅口疮多见于婴幼儿患者,口腔粘膜、咽、舌、牙龈等处出现边界清楚的白色假膜,外围红晕。

去除假膜可见红色湿润基底。

若累及口角则有口角糜烂、皲裂等,有疼痛感。

2.生殖器念珠菌病包括女阴阴道炎及龟头包皮炎。

阴道分泌物粘稠、色黄或奶酪样斑片,在阴道壁上可见灰白色假膜样斑片,有瘙痒或灼热感。

假膜和白带涂片可见假菌丝和成群芽孢。

男性患者较少见,多通过配偶感染,可见包皮及龟头潮红、干燥光滑,包皮内侧及冠状沟可见覆有假膜的斑片。

(三)内脏念珠菌病
念珠菌感染可累及全身所有内脏器官,其中以肠念珠菌病及肺念珠菌病较常见。

此外,尚可引起泌尿道炎、肾孟肾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等,偶可引起念珠菌性败血症。

所有内脏感染常继发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有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及化疗、放疗等诱发因素,症状多无特异性,应提高警惕。

(四)念珠菌疹
为念珠菌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皮肤变态反应,主要损害为成群的无菌性水疱,多见于手指间;也可见到银屑病样、玫瑰糠疹样、脂溢性皮炎样、荨麻疹样、离心性环状红斑样损害。

(五)念珠菌性眼内炎
念珠菌性眼内炎是由正常的共生菌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的,通常出现在免疫受损、糖尿病和念。

珠菌血症的患者中。

虽然念珠菌性眼内炎在眼科感染性疾病中属于少见病,但是随着免疫抑制剂治疗、静脉高营养或长期抗生素治疗、长期留置导管以及静脉内注射药物的广泛使用,也呈明显增加趋势。

念珠菌性视网膜炎也见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患者静脉注射药物之后。

如果念珠菌血症患者没有接受抗真菌治疗,10% ~ 37%会发生内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而接受抗真菌治疗则可下降到3%。

病原体通过血流转移进入脉络膜。

真菌的复制继发性地累及视网膜和玻璃体。

内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的症状为患眼疼痛、视力下降和眼前漂浮物, 严重程度决定于病变的部位。

眼底后极部的病灶呈黄白色, 其边界呈绒毛状, 其大小可自小棉絮状至数个视盘直径。

原发病变周围可以出现卫星病灶。

病变开始起自于脉络膜和视网膜, 所产生的渗出物进入玻璃体内而致玻璃体腔内的白色雪球样混浊, 可以出现黄白色玻璃体内脓肿, 严重时稠密的玻璃体炎症遮盖整个眼底。

位于眼底周边部的病灶类似于睫状体平部炎[1]
生殖器念珠菌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治疗假丝酵母菌感染首先应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应给予积极治疗。

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

积极治疗可以消除易感因素。

每天用清洗外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并保持外阴干燥,避免搔抓。

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效果很好。

勤换内裤,并用温水进行洗涤,切不可与其他衣物混合洗,避免交叉感染。

改变阴道酸碱度:念珠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阴道的弱酸性环境能保持阴道的自洁功能,正常人为3.7-4.5,因此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日常的清洁保养外,治病期间使用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对霉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

外出如厕时要用女性卫生湿巾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长。

外阴洗液:使用一些外阴外阴洗液。

每晚上药洗一次。

药物疗法: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的治疗有局部用药、全身用药及联合用药(口服加局部)等。

选择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根据患者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的长短。

单纯性VVC 的治疗:局部用药可选择下列药物放于阴道内:①咪康唑栓剂,每晚1 粒(200mg),连用7 天;或每晚1 粒(400mg),连用3 天;②克霉唑栓剂,每晚1 粒(150mg),塞入阴道深部,连用7 天,或每天早、晚各1 粒(150mg),连用3 天;或1 粒(500mg),单次用药;③凝胶消毒剂,每晚一次,连用10~14 天。

单纯性VVC 也可选择口服药物:氟康唑150mg,顿服。

也可选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1 次/d,连用3~5 天;或用1 天疗法,口服400mg,分2 次服用。

一般用药后2~3天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率80%~90%。

最早用于治疗酵母菌感染的特异性活性药物是多霉菌素,它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分离获得的一种聚烯类抗生素,此后又有许多种抗真菌药物被研制出来。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用药,多数为局部用药,近年高效短疗程的口服制剂问世,更使患者易于接受,且适用于经期及未婚女性。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药物治疗中要求性伴侣作生殖器真菌培养及适当抗真菌治疗,应同时用药。

治疗中症状消失后,须每次月经后复查并巩固治疗1个疗程。

念珠菌阴道炎的危害
1、造成不孕
2、影响胎儿发育
3、影响生活质量
4、引起其他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