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贝加尔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微测19以水文为核心的自然要素整合题课件
材料三 喀拉拉邦局部地区示意图及印度城市科钦的气候资料图。
(1)说明喀拉拉邦“回水”区河流多数时间沿海堤流淌数百千米的原因。 (2)说明“回水”现象多形成于夏季风盛行时的原因。 (3)说出“回水”现象发生时回水区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 (4)从气候角度推测游客多选择 1~3 月前往贝里亚尔湖观赏陆地野生动物 的原因。
(3)郑国渠渠首不断向泾河上游方向移动。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 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 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 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3.(2018·甘肃兰州一诊)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堰塞湖、火山口湖、冰川湖、构造湖、喀斯特湖、河成 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甲湖泊总面积 166 平方千米,最大深 度 48 米,湖面低于海平面 213 米。乙湖泊最大深度 380.29 米,湖面低于海平 面 415 米。甲、乙两湖及河流干流沿线温泉众多,是冬季著名的休闲旅游区。 香蕉主产区为热带地区,但甲湖沿岸盛产香蕉,所产香蕉品质优良。左图为世 界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甲湖泊放大图。
(3)“回水”现象发生时回水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该季节,夏季风强盛,先是 海水大量倒灌,可能淹没沿海低地。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充沛,区域面积小,汇 水快,河湖水位暴涨。该区域地域狭小而平缓,蓄水排水能力差,造成洪涝灾 害。因此洪涝多发。(4)根据气候资料图,每年 1~3 月是喀拉拉邦的旱季,降 水少,晴天多,便于出行。降水少,树木落叶,视线好。该季节太阳高度角较 小,天气较凉爽舒适。降水少,陆地饮水源减少,野生动物到湖边饮水,观赏 到野生动物机会大。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 形成的气候原因。
微专题强化三湖泊
微专题1湖泊(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规范审答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我的答案:D[归纳总结]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湖泊”的常见考查角度(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2.有关湖泊的知识整合3.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 ℃;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A.入湖径流减少B.湖水蒸发加剧C.入湖盐类物质增多D.外泄河道被阻断2.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3.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C.湖面中部比湖岸结冰早 D.湖水含氧量增高4.(2019·云南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考前强化练 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4 湖泊 (4)
第11题,收缩期,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河水汇入湖泊中,河流带来大 量盐分,而湖泊由于水位较低,加之收缩期该区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因此 湖泊水量不断减少,盐分不断累积,导致湖水盐度升高,①错误。收缩期的 呼伦湖水位下降、蓄水量减少,水质逐渐变差,②正确。收缩期呼伦湖水位 下降,部分湖底细沙裸露出来,成为沙地,导致沙地面积扩大,③正确。收缩 期的呼伦湖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面临挑战,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错误。 故选C。
热考4 湖泊
(2023·广东惠州校联考)淡水湖一般湖中生长繁茂的水草。在秋冬季节,湖 中茂盛的水草衰败腐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冬季当气温迅速跌落至 零下十几摄氏度时,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就会被冰层“捆绑”,人们将有 这种现象发生的湖泊称之为“冰泡湖”(下图)。俄罗斯贝加尔湖、加拿大亚 伯拉罕湖、中国新疆赛里木湖是世界三大“冰泡湖”。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6.柴达木盆地有众多湖泊、沼泽的原因是( B ) ①汇水条件好 ②地下冻土广布,下渗少 ③气候干旱,年蒸发量大 周围来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推测盐沼自中心向外景观的分布顺序为( A ) A.盐壳、盐生植物带、草甸带 B.盐壳、草甸带、盐生植物带 C.草甸带、盐壳、盐生植物带 D.草甸带、盐生植物带、盐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9.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B )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
B.引河济湖,退耕还草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微专题二 湖泊
微专题二湖泊[核心知识必备]1.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1)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
(3)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
(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2.综合治理(1)面临“灭湖”威胁的原因: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多,入湖径流量减少;工农业生产引起的水体污染严重;不合理的捕捞和水体污染导致鱼类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2)“灭湖”带来的影响: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年降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湖岸周围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3)解决“灭湖”威胁的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量;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国家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立法保护水资源等。
[实例应用提升]1.(2018·全国卷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解析]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课件:微专题七河流与湖泊(流域治理)
答案:(1)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2)差异:布拉马普特拉河月均流量较大。成因:布拉马普特拉 河峰值较早;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内降水量大,雨季长。 (3)有利:促进三角洲的形成与发育;提供水源。 不利:引发洪涝灾害。 (4)兴修水库,调节径流;加强区域合作;节约利用水资源;合 理利用地下水等。
[“四翼”齐展析考情]
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用水量减少
C.流域内降水量增加
D.区域内植树造林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克兰河为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属于外流河;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水循环;冬季有一 定的径流量;该河径流量最大的月份与降水量最大的月份并不 一致,故径流量不取决于降水量。第(2)题,克兰河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 化量增加,河水水量增加;随着当地农业的发展,用水量一般 会增加;流域内降水量取决于气候类型,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区域内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但并不一定能增加 总径流量。 答案:(1)B (2)A
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答案:D
2.(2019·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
和大气降水补给。7 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4.(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别源于喜马拉雅山的南、 北麓,并在达卡西北汇合成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最 后注入孟加拉湾,流域总面积超过 170 万平方千米,年径流 总量约 1.3 万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超过 10.6 亿吨,形成了世 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2018-2016)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3-地球上的水(Word版,含答案)
三年( 2016-2018 )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专题 3 地球上的水【2018 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 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示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堆积物巨厚,可达8 千米。
据此达成6~8 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堆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加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加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迟缓的主要原由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分析】精确剖析:7.贝加尔湖湖底堆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在有流入和流出的状况下,表示贝加尔湖湖盆还在增深,有容纳堆积物和水的空间, C 正确;该地为温带大陆性天气,天气相对干旱,降水量少,受全世界天气变暖影响,易干旱加剧,湖区降水量加大、入湖径流增加只好说明湖水水位临时有所上升,因为在湖的西南部还有一通道口流出,假如在湖盆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上升的水必定会向外排出,这样其实不可以保持湖水深度向来加大, AB不对;入湖泥沙增加只好表示堆积物厚,但这样同时会抬升水位,湖水会向处流出,不可以保持湖水深度加大,D 也不正确。
应选 C。
8.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由”这个要点词。
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天气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所以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由”不符,A不切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 B 也不是主要原由;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其实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 C 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为剧了湖水更新迟缓,所以因为湖水深度大能够致湖水的更新迟缓, D正确。
(新课标)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突破练四湖泊资料
(新课标)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突破练四湖泊资料微专题突破练四湖泊1.熟悉四种湖泊的成因和特点:举例贝加尔湖、青海湖五大连池、镜泊湖成因构造湖堰塞湖往往不稳定,易垮坝特征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1-长白山天池、北美五大湖和欧洲高山湖泊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了常见的调查角度:(1)物种独特性的原因——分析“独特性”。
①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②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2)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①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② 湖水纯净,透光率高,藻类和浮游生物丰富,鱼饵充足;③ 有许多河流进入湖中,湖边有许多湿地,提供了丰富的有机养分。
(3)自然空调产生的原因——“调节气候”分析。
①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②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4)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面面积大,湖面与周围陆地的温差大。
湖风白天刮,陆地风晚上刮;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窄管功能强。
(注意冬季有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400)计算。
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计。
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
下表所列为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2题。
火口湖冰川湖是由火山口内的积水形成的,火山口大部分呈圆形,湖岸陡峭,湖水较深,冰川侵蚀形成一个洼地,由积水形成-2-面积湖名洞庭湖太湖滇池青海湖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a.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b.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d.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2.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是正确的:(a)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湖的蓄水量大;B.青海湖水交换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入湖水量少;C.洞庭湖平均水深小的主要原因是湖底沉积物沉积严重;D.洞庭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湖盆降水量小【解析】1选d,2选c。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
2019年高考地理微专题45自然地理核心素养拓展提升05湖泊的成因题(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1.A【解析】1.贝加尔湖属于构造湖,是由于地壳断陷集水而成;其形成与火山口集水、河流改道、滑坡阻断河流无关。
故选A。
2.(2017年北京卷)读下,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2.【答案】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据图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湖泊的成因及分类1.湖泊形成的原因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
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或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或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
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2.湖泊的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以下九类: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其特点是湖形狭长、水深而清澈,如云南高原上的滇池、洱海和抚仙湖;青海湖、新疆喀纳斯湖等。
(再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沿线的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构造湖一般具有十分鲜明的形态特征,即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同时,还经常出现一串依构造线排列的构造湖群。
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如长白山天池深达373米,为我国第一深水湖泊。
高考地理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6 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
专题06 湖泊的成因及其水循环特征【母题来源】2018年全国新课标Ⅲ卷第6-8题【母题题文】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8.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答案】6.A 7.C 8.D【试题解析】6.调用所学知识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而形成的断陷湖,A正确。
或者调用信息判断:火山口湖呈近似圆形,应位于山顶海拔较高处,而贝加尔湖形状狭长,并不是位于山顶处,B错;河流改道形成河迹湖或牛轭湖,其湖盆处受原河流河床的影响,不会过深(注意,其湖底沉积物就达8千米),C错;从图上可知贝加尔湖位于前贝加尔洼地与巴尔古津山之间,湖的方位与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 不正确。
所以选A。
8. 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这个关键词。
湖水的更新与水体的流动、蒸发、湖水蓄水量大小等都有关,湖泊所在地虽纬度高,气温低,但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周边多干旱区,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蒸发量不会过弱,再则这么大水容量,其湖水更新快慢也不会以蒸发强弱为主,与设问指向“主要原因”不符,A不符合;湖泊面积大,湖水与大气接触面积广,其蒸发速度也会加快,这样可能会致更新速度加快,B也不是主要原因;贝加尔湖有流入流出,为淡水湖,湖水更新快可致其盐度低,但湖水盐度低并不影响湖水的更新与流动,因果不符,且有颠倒之嫌,C不符;当湖水深度大时,可容纳更多的水体,湖水的蓄存量大,再加上整个湖泊只有西南部一条出口流出,更加剧了湖水更新缓慢,所以由于湖水深度大可以致湖水的更新缓慢,D正确。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 贝加尔湖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贝加尔湖一、单选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不断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来。
图为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地形示意图。
1.对贝加尔湖起到排盐作用的河流是A.甲B.乙C.丙D.丁2.一年中贝加尔湖最深的月份为A.1月B.4月C.8月D.11月3.与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风力堆积D.冰川堆积1.D A、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甲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A错误;B、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B错误;C、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C错误;D、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丁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丁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起排盐作用,D正确;故选D。
2.C A、贝加尔湖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周边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一般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因此河水注入的最多,一是年中贝加尔湖最深的季节。
1月为冬季,A错误;B、4月为春季,B错误;C、8月为夏季,C正确;D、11月为春季,D错误;故选C。
3.A A、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深度超过8000米,可以容纳较多的沉积物,A正确;B、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没有火山活动,B错误;C、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底沉积,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巨厚沉积物,和风力作用无关,D、四周环绕着高山,但是山地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
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4.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降低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4.D 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湖泊的特征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湖泊的特征及对四周环境的影响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缘由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上升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
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想,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实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接着萎缩,在该湖流域应实行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整径流B.退耕还草,爱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1~21年头,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据图中信息推断,该湖泊()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浇灌6.在该湖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相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A.①B.②C.③D.④7.20世纪30~50年头,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缘由是()A.流域年降水量削减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削减D.出湖河水量增大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
高大的鸣沙山环绕着月牙形凹地,泉水在凹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下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闻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枯,当地政府发出“挽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月牙形聚水凹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道残遗而成C.人工挖掘而成D.风力侵蚀而成9.泉水日趋干枯的主要缘由是()A.气候变暖,蒸发增加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削减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削减2019年11月18日,美国再现大湖效应,尤其纽约州影响最为严峻。
高考微专题训练——贝加尔湖
高考微专题训练——贝加尔湖专练贝加尔湖(布里亚特语:Байгалнуур,蒙古语:Байгалнуур、俄语:ОзероБайкал、英语:Lake Baikal),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在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介于北纬51°29′~55°46′,东经103°41′~109°57′之间,湖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2015年),最深处达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
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贝加尔湖中国古称北海,有“西伯利亚明珠”之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将贝加尔湖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1-2]贝加尔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条大小河川注入,汇水面积为55.7万平方千米。
叶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个小岛,因未受第四纪冰川覆盖,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纪的淡水动物,著名的有贝加尔海豹、凹目白鲑、奥木尔鱼、鲨鱼等。
该湖是西伯利亚的重要渔场,对该地区气候有较大影响。
注:区域小尺度专练有选择题和综合题练习,题后备用参考答案详解。
均围绕贝加尔湖小切口小尺度专门训练,符合新课标高考理念。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19·河南高二期末)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不断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来。
图为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地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对贝加尔湖起到排盐作用的河流是A.甲B.乙C.丙D.丁2.一年中贝加尔湖最深的月份为A.1月B.4月C.8月D.11月3.与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风力堆积D.冰川堆积【答案】1.D2.C3.A【解析】1.A、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甲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A错误;B、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B错误;C、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C 错误;D、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丁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丁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起排盐作用,D 正确;故选D。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38 水体结冰(含海冰)一、单选题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
据近55年统计发现: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期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
右图为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A.永昌B.民勤C.天祝D.凉州3.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海拔C.坡向D.纬度1.B根据材料提示,石羊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内陆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可知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石羊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
故答案选B。
2.C读图可知四个地方结冰日数不同,根据对结冰期概念的理解,结冰期是指当年下半年第一次结冰出现(结冰初日)到翌年上半年最后一次结冰结束(结冰终日)所持续的日数,结冰日数大的地方,结冰初日早,结冰终日则晚,所以下列四地结冰初日最早的是结冰日数最大的天祝。
故选C项。
3.B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表现在大致从南向北递减,石羊河流域南靠祁连山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所以海拔是影响石羊河流域年平均结冰日数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选B。
贝加尔湖处于地壳断裂下陷带,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1~5月是湖面的结冰期,但部分湖面冰层薄甚至不结冰。
每年春季湖冰消融季节,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部晚。
下图为贝加尔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贝加尔湖结冰期较长,但开始结冰的时间相对较晚,主要原因是A.受西风影响,气候温暖B.距太平洋较近,受海洋影响大C.湖水盐度高,不易结冰D.湖泊蓄水量大,湖水热容量大5.贝加尔湖部分湖面冰层较薄甚至不结冰的原因可能是A.冰层形成“温室效应”B.湖底有热泉上涌C.湖水各处深度差距大D.湖泊南北跨度大6.西南部比中部湖冰消融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A.湖水较浅B.纬度较低C.冬季风影响小D.有河流注入4.D 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水体量大。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36 湖泊 带详解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36湖泊一、单选题下图为非洲南部年等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湖盆的成因,乙湖属A.冰川湖B.构造湖C.火山口湖D.堰塞湖1.B按湖盆的成因,乙湖位于板块生长边界,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属构造湖,B对。
冰川湖是冰川侵蚀形成,A错。
火山口湖是火山口淤塞形成,C错。
堰塞湖是河道被泥沙淤塞形成,D错。
2.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
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④湖泊的调蓄功能不断增强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D 从数据来看湖泊内沉积不断增加,湖畔土壤肥力上升,①错;湖泊淤积,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②对;湖泊淤积,湖泊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③错;湖泊淤积,湖泊的调蓄功能不断减弱,④错;湖泊淤积,湖泊面积减少,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⑤对。
选择D。
湖泊水位高低与流入和流出水量有关。
某湖泊补给主要是降水补给,读该湖泊某年份的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湖泊水位最高的A.7月B.l月C.10月D.4月4.该湖泊最可能位于A.欧洲东部B.中国东部C.美国东部D.澳大利亚北部3.D 当流出一直大于流入,直到持平时流量最小,水位最低,据图可知,从4月到次年5月,从出入平衡到流出为主,又到出人平衡,后于11月转入流入为主,所以10月持平时水位最低,C正确。
4.D 据图可知该湖泊所处地区12月,1、2月以流入为主,说明降水量大,为北半球冬季,普遍降水少,只有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的夏季,符合题意,排除ABC,D正确。
【点睛】理解流出、流入量与水位高低的关系可顺利解题,关键是理解一点:并不是流入最多的时候水位最高,也并不是流入最少时水位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贝加尔湖一、单选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湖水深度不断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来。
图为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地形示意图。
1.对贝加尔湖起到排盐作用的河流是A.甲B.乙C.丙D.丁2.一年中贝加尔湖最深的月份为A.1月B.4月C.8月D.11月3.与贝加尔湖湖底巨厚沉积物成因有关的地质作用是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风力堆积D.冰川堆积1.D A、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甲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甲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A错误;B、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B错误;C、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丙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丙河注入贝加尔湖,不起排盐作用,C错误;D、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判断出,丁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丁河发源于贝加尔湖,起排盐作用,D正确;故选D。
2.C A、贝加尔湖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周边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一般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化量最大,因此河水注入的最多,一是年中贝加尔湖最深的季节。
1月为冬季,A错误;B、4月为春季,B错误;C、8月为夏季,C正确;D、11月为春季,D错误;故选C。
3.A A、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湖盆断裂下陷,深度超过8000米,可以容纳较多的沉积物,A正确;B、贝加尔湖断层发育,没有火山活动,B错误;C、四周环绕着高山,注入贝加尔湖的众多河流携带大量的泥沙在贝加尔湖底沉积,经过漫长的堆积形成巨厚沉积物,和风力作用无关,D、四周环绕着高山,但是山地没有冰川分布,D错误;故选A。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
图5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4.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降低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4.D 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
5.C 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年代最久、深度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渎水湖。
贝加尔湖水位受气候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1月至5月,湖面結冰,水位持续下降。
下图为贝加尔湖流城局部示意图。
6.贝加尔湖南北长度最接近A.400千米B.500千米C.600千米D.700千米7.贝加尔湖最低水位可能出现在A.1月B.2月C.4月D.5月8.贝加尔湖最低水位出现的月份A.圣弗朗西斯科昼短夜长且昼长渐长B.北京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夹角渐小C.亚欧大陆高气压中心势力最为强盛D.加尔各答盛行风由西南风变为东北风6.C 图中贝加尔湖跨越了5个多纬度,根据纬度相差1,经线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可计算出贝加尔湖南北长度与600千米最为接近。
故C正确,A、B、D错误。
7.D 分析材料“每年1月至5月,湖面結冰,水位持续下降”,可推知5月贝加尔湖水位最低。
故D正确,A、B、C错误。
8.B 分析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最低水位出现月份为5月。
5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因此圣弗朗西斯科昼长夜短且昼长逐渐变长,A错误;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和等于90°。
6月22日(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因此5月北京太阳能热水器与地面夹角渐小,B正确;亚欧大陆高气压中心势力最为强盛出现在北半球冬季(或1月),C错误;加尔各答盛行风由西南风变为东北风出现在北半球秋季,D错误。
故选B。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下题.9.贝加尔湖A.夏季水位高是由于降水多B.为外流湖C.湖区附近东部比西部地势低缓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10.与贝加尔湖结冰相关性不大的因素是A.距冬季风的源地B.纬度位置C.地势高低D.海陆位置9.B 读材料和经纬度来看,贝加尔湖纬度高,气温低,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补给多,所以水位高,A 错。
从图中等高线来看,图中河流有流进也有流出,故贝加尔湖为外流湖,B对。
图中等高线东部比西部密集,所以东部湖区比西部地势陡,C错。
冰层覆盖,导致水分蒸发减弱,空气湿度降低,D错。
故选B。
10.C 东亚地区冬季风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贝加尔湖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A有关。
读图可知,贝加尔湖纬度高,气温低,B有关。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来看,贝加尔湖地区海拔在500左右,对结冰影响不大,C无关。
由于深居内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冬季降温快,温度低,D有关。
故选C。
【名师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2.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3.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 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平行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5.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南部,距蒙古国边界仅111千米。
贝加尔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最深处1637米,平均深度758米。
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湖水澄激清冽,水生生物很多,如贝加尔海豹等。
湖面毎年℃月至4月结冰。
下图。
左为贝加尔湖周边等高线图,右为贝加尔湖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贝加尔湖属于A.冰蚀湖B.构造湖C.火山口湖D.堰塞湖12.下列关于贝加尔湖及周边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区地震频繁,沿岸多温泉B.周边地区自然带为冰原带C.存在海洋生物,为咸水湖D.湖面水位冬季高于夏季13.右图为某游客于北京时间12点拍摄的贝加尔湖景观,则拍摄时A.太阳位于湖的正南方向B.地球公转速度正逐渐加快C.太阳高度角小于50° D.湖区南部昼长一定大于北部11.B 由材料“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和“是世界最深的湖”,结合湖泊轮廓,推测属于构造湖,B正确;冰蚀湖和堰塞湖是外力作用形成不可能很深,火山口湖大多为圆形。
12.A 由材料“湖区沿岸地热资源丰富”和“是世界最深的湖”,结合湖泊轮廓,推测属于构造湖,湖区地震频繁,沿岸多温泉,A正确;周边地区位于55°N左右,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湖泊地处内陆,不存在海洋生物;湖面水位冬季低于夏季。
13.C 从图中可看出贝加尔湖位于110°E以西,当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地方时不到12点;太阳位于湖的东南方向;从图中看湖面结冰,结合材料“湖面毎年1月至4月结冰”可知,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减慢;湖区南部昼长可能大于北部,也可能小于北部;从图中看此时太阳高度角小于50°,C正确。
【点睛】湖泊按成因可分为:(1)构造湖:是在地壳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盆地上经储水而形成的湖泊。
(2)火山口湖:系火山喷火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其形状是圆形或椭圆形,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
(3)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水流出口,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
(4)岩溶湖:是由碳酸盐类地层经流水的长期溶蚀而形成岩溶洼地、岩溶漏斗或落水洞等被堵塞,经汇水而形成的湖泊。
(5)冰川湖:是由冰川挖蚀形成的坑洼和冰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湖泊。
(6)风成湖:沙漠中低于潜水面的丘间洼地,经其四周沙丘渗流汇集而成的湖泊。
(7)河成湖:由于河流摆动和改道而形成的湖泊。
(8)海成湖:由于泥沙沉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割而成,通常称作泻湖。
(9)潟湖:是一种因为海湾被沙洲所封闭而演变成的湖泊,所以一般都在海边。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
下面左图为贝加尔湖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贝加尔湖“湖水清澈、温柔碧绿”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水量大,自净能力强B.湖中藻类植物繁殖快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D.湖泊周围人类活动少15.贝加尔湖区与周边地区的气温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贝加尔湖与周边水域相比A.结冰期早,化冰期早B.结冰期早,化冰期晚C.结冰期晚,化冰期早D.结冰期晚,化冰期晚16.贝加尔湖周围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约为-38℃,而冰层以下的水温与夏季接近,其原因是A.湖底地壳运动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C.冬季阳光透过冰层,形成“温室效应” D.夏季冰雪融水注入,降低湖水温度14.B 贝加尔湖地处较高纬度地区,周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较好,植被覆盖率高,入湖水体含沙量低,湖水清澈。
因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湖水中营养盐类浓度也较低,故不可能是藻类植物快速繁殖引起。
故B正确。
15.D 巨大的水体与陆地之间存在明显的热力差异。
初冬湖水降温慢,湖水温度比沿岸高,结冰晚。
初春陆地升温快于湖泊水体,湖面冰层融化晚。
故D正确。
16.C 冬季阳光可透过冰层,冰层下的湖水获太阳辐射能量增温,湖面冰层有效阻挡热量的散失,形成“温室效应”。
故C正确。
贝尔湖流域跨蒙古和俄罗斯两国,1958年,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建成,贝加尔湖由自然湖泊变成丁河的调节水库。
1996年,贝加尔湖流域进入干旱期,2001年俄罗斯出台法令,将湖泊的最低和最高水位限制在456~457米范围内,通过人工调节实现干旱期湖泊水位仍保持平稳变化,2013-2015年,甲、乙、丙流域的径流量均大幅减少,贝加尔湖水位低于限制最低水位。
17.贝加尔湖水的补给主要来自A.甲河流域B.乙河流域C.丙河流域D.丁河流域18.限制湖泊的最低和最高水位,主要目的是A.开发水资源B.保护生态环境C.减少下游洪涝灾害D.增加水电站发电量19.2013-2015年间,贝加尔湖水位下降的最可能原因是A.俄罗斯经济规模扩大B.流域内年降水量减少C.蒙古人口与城市发展D.全球气候变暖17.A 河流的水量大小与流域面积有关,一般流域面积大,河流的径流量就大,材料中显示A河的流域面积较大,对贝加尔湖的水量补给最大。
丁河为流出河。
因此答案选A。
18.B 限制湖泊的最低和最高水位,有利于维持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生态环境,B对;开发水资源主要考虑水量和水质,A错;水电站可以调节水位来减轻减少河流下游的洪涝灾害,C错;贝加尔湖水位较高,更加有利于发电量的提高,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