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地球与地图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基本概念;2. 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3. 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4. 能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构造;2.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的深入理解;2.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苏教版必修一《地球与地图》;2. 工具: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仪,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地球和地图的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以及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球表面形态和地理现象的影响。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规律(2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比喻,讲解地球的形状为近似椭球体,地球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方法,并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由此造成的昼夜交替、季节变化等现象。
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测量和模拟实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4. 地图的基本元素和绘制方法(30分钟)介绍地图的基本元素,包括比例尺、方位角、图例等,并通过实例讲解地图的绘制方法,如等经纬度网绘制、等高线绘制等。
鼓励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地图,提高他们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
5. 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2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和实地考察,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解答地理问题,如找出某个地点的经纬度、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和方位等。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归纳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地球和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和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绘制地图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的知识点高中地理选修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地球上的人类活动、经济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
以下将对这些知识点逐一介绍。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图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地球与地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理坐标体系、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制图符号等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如何使用地图读取信息,如何制作简单的地图等技能。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如何形成、如何变化,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学生还需要熟悉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以及其发生原因、应对措施等知识。
同时,还应当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
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文化与旅游等方面。
在学习人类活动时,需要了解人口增长与分布的规律、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演变、交通和通信工具的改善与发展以及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等情况。
此外,学生还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计划规划,如城市规划、农村建设规划等。
四、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学习经济地理时,需要掌握国民经济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了解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并能够分析经济地理问题与政策。
五、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的是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
在学习区域地理时,需要全面了解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征等。
同时,还需要学会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读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进行地域对比和综合分析。
总之,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中的知识点是广泛而深入的,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类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
⾼中地理复习专题⼀《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专题⼀地球与地图【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经纬⽹运⽤地球仪,说明地球的形状和⼤⼩,熟悉经纬⽹的特征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查内容:经纬⽹侧重考查特征(长度、形状、⽅向);地图三要素侧重考查⽅向;等⾼线地形图侧重考查判读与应⽤;地形剖⾯图侧重考查判读考查频率:等值线概率更⼤考查能⼒: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考查素养: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经纬⽹:突出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形状、⽅向、长度、分布规律地图三要素:侧重地图在⽣活中的应⽤等⾼线地形和地形剖⾯图:侧重考查等值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活、⽣产中的应⽤,如区位选址等地图三要素运⽤资料,学会运⽤地图三要素等⾼线地形图运⽤资料,学会判读等⾼线地形图地形剖⾯图运⽤资料,学会绘制、判读、应⽤地形剖⾯图【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经纬⽹甲、⼄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同为60°,甲、⼄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结合下图完成下⾯两题。
1.甲地位于⼄地的()A.东⽅B.西⽅C.西北⽅向D.东南⽅向答案 A2.甲、⼄两地的距离⼤约是()A.20 000千⽶B.15 000千⽶C.10 000千⽶D.5 000千⽶答案 D知识2地图三要素加拿⼤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若M、N图上距离7.4 cm,两地地⽅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例尺约为()A.1∶750 000B.C.⼆⼗五万分之⼀D.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74 km答案 A知识3等⾼线地形图读我国某区域等⾼线简图,该区域东⾯临海,据此完成下⾯三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A.先由南向北,再向东北B.先由西向东,再向东南C.先由东北向西南,再向南D.先由东南向西北,再向西答案 A2.图中村庄夏季能看到⽽冬季看不到海上⽇出的是()A.甲村B.⼄村C.丙村D.丁村答案 C3.图中陡崖顶部P点()A.海拔可能为450⽶B.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C.可直视丙村D.距丁村的⽔平距离约为600⽶答案 B知识4地形剖⾯图下图为等⾼线地形图,a、b、c、d为等⾼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线的⼀直线,虚线表⽰河流,图中等⾼距为200⽶。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本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本全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的比值。
地图符号和注记帮助解读地图信息。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显示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图展示人类活动分布。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气候类型与分布。
-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 气候因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流域特征、水文特征。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类型。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脉、平原、盆地、高原等。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系统。
- 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结构和问题。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 城市问题与城乡规划。
2. 农业地理:- 农业类型与分布。
-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 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理论。
- 工业布局与环境影响。
- 高新技术产业。
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布局。
-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四、经济地理1. 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
-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能源资源的开发与战略。
2.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
- 区域经济一体化。
3. 国际贸易与金融:-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
- 世界主要贸易区与贸易组织。
-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政策。
五、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地球与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
- 地理经纬度:经度是垂直于赤道的线,用来表示东西方向的位置;纬度是平行于赤道的线,用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
- 地球的地理格网系统:格网系统是通过经纬线和方位角来定位地球上的位置。
-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地球的缩影,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地球的各种特征和现象。
2. 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 大气圈:大气是地球表面上方的气体层,包括了不同气候带和大气环流系统。
- 水圈:水圈是地球上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中的水体。
-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几个相互作用的层面,包括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等。
- 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不同圈层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 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地理因素对地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等。
-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
- 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不危及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新教材人教版(2020)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的系统性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等方面。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根据历年高考失分比较多的科目,为考生总结了一些答题注意细节及经验,请考生一定注意,以免丢分不该丢失的分数而追悔莫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地理地球与地图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一、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1.常用经纬网图的判读类型侧视图俯视图常见演变简图截取一段纬线,在其上标注经度截取一段经线,在其上标注纬度截取极地投影图中的一部分判读要领横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纬线,由南向北增大为北纬度,反之为南纬度竖线(或弧线)一般代表经线,由西向东增大为东经度,反之为西经度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经(纬)度差一般是相等的关注经纬线的表现形式:纬线为圆弧线,经线则是从圆心出发的射线。
判断圆心是北极点还是南极点,确定纬线是南纬度还是北纬度依据自转方向及经线经度值的变化特征,确定经线是西经度还是东经度。
2.经纬网的应用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 ,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 ,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 111 千米。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 千米·cos θ ( θ为该经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计算出两点间距离定范围(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特别提醒: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图第一章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的倾斜与四季的形成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地图的投影方式- 地图的种类(如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3. 地理坐标系统- 经度与纬度的概念- 坐标系统的应用- 地球上任意点的定位方法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3. 地貌学-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 五大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貌的形成与演变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植被的分布与生态系统- 土壤侵蚀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 城市布局与规划2. 农业地理- 农业的分类与分布-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技术的发展3. 工业地理- 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布局与环境影响- 工业全球化趋势4. 交通运输- 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GIS在各领域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 GPS在定位与导航中的应用- GPS技术的发展与挑战五、地理与环境问题1. 资源与能源-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 资源的可持续管理2. 环境问题与保护- 全球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等) -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政策与法规3. 灾害地理学-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灾害的预防与减灾-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六、地理与区域发展1. 区域的基本特征- 区域的划分与特征-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2. 世界地理概述- 各大洲的地理特征- 重要国家与地区的地理概况- 国际合作与地理因素3. 中国地理概述-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中国的人文地理特点-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图,涵盖了高中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内容。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比例尺表示地图与实际地面的距离关系,地图符号和颜色用于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地图可以获取方向、比例、地形、气候等信息,需要掌握地图的基本符号和解读方法。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大气层的组成,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征,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
3. 地貌学:地壳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山脉、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的形成与特征。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植被分布的地理环境因素。
5. 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和可持续利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
2. 农业与工业:农业的分类与分布,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与贸易: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4. 文化与旅游:文化景观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
5. 区域发展与合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合作与全球化的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
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技巧,地理实验的设计。
2. 地理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地理竞赛与研究:参与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六、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1.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观察、分类、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法。
高中地理图册——地球与地图
图例常见矿产常见工业门类常见农作物常见气候类型太阳系天体系统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银河系正视图太阳系模式图2006年8月24日,北京时间晚9点20分。
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五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确认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行星新定义:一是必须围绕太阳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其轨道附近应该没有其他物体。
按这样的划分,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这八颗。
读图记要宇宙中的天体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即天体组成的。
按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会产生“流星雨”。
彗星是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停地高速运动着。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地球是存在生命的行星。
人造天体是人类探测宇宙的工具。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八颗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及星际物质组成。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 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K ,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能量。
太阳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圈层结构 由内向外亮度逐渐降低,温度不断升高,厚度逐步加大。
八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 八颗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轨道成椭圆形;倾角相差不大,近乎在同一平面;自转、公转周期各不相同;水星、金星没有卫星。
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
(3)、从东、西半球看,下列各点位于哪个半球:
A__西___半球 B__东___半球 C__西___半球 D_东____半球;
[巩固练习]
1.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东半
球,北半球,低纬的是( A )
[注意]
在描述东西半 球范围时一定要说 明方向,即从 20°W向东到 160°E为东半球, 从20°W向西到 160°E为西半球。
[巩固练习]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30°W 20°W10°W 10°N
A 0° B 10°S
150°E160°E170°E
20°S
C
30°S 40°S
D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_3_0_°__W_、 1__0_°__N_ ); B(_1_0_°__W_、_1_0_°__S_); C(_1_7_0_°_E_、_2_0_°__S_); D(1_4_5_°__E_、_4_0_°__S_)。
170°
3.E点的地理坐标是 30 °S ,170°E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逆时针 顺时针
关于对称点:
归纳要点
——首先要确定对称的中心,是过地心对称的对称
点,还是关于地轴对称的对称点。
※北京(40°N,116°E)关于地心对称的对称点
(即对跖点)是____4_0_°__S_,___6_4_°__W____;
•P
N S 30º
10º
பைடு நூலகம்P•
20º
20º
10º
30º
E 100º 110º 120º A S 10º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超全完整版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南北直径与东西直径之比约为3:4。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使得地球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的季节变化。
3.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位置的一个角度,以赤道为基准线,分为北纬和南纬;经度是垂直于纬度线的线,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线,分为东经和西经。
4.地图投影:地图是将球体表面的地理现象投影到平面上表示,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有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宇宙中的地球1.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经历了宇宙膨胀和加速膨胀等演化过程。
2.太阳系的形成和结构:太阳系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组成。
3.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分为大洲和海洋两大部分。
4.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了地球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三、地球的气候1.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定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气象现象。
2.气候要素:气候由温度、降水、风向、风速和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组成。
3.气候带:根据地球赤道附近和两极附近气温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4.气候变化的原因: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形和环流系统等。
四、地球上的陆地1.地球的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两大类,构造运动主要有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变动,外力作用主要有风蚀、水蚀和冰蚀等。
2.地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由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高原等地貌组成。
3.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冰雪和地下水等,其中河流是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五、地球上的水域1.地球表面的海洋: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海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北冰洋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微表现。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通过比例尺判断地图范围与内容详略,利用图例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根据方向确定地图上各地物的方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地球大气层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组成,各层有不同特点和作用。
- 气候类型与分布: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气候可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气候变化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全球变暖是当前主要问题,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2. 水文循环与水资源:- 水文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环节,是地球上水分子循环的过程。
-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冰川、地下水和河流湖泊中,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和地下水。
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地貌。
- 地质构造:地壳的构造包括板块构造、断层、褶皱等,它们影响地貌形态和地震活动。
4. 植被与土壤类型:- 植被分布:植被分布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荒漠等。
- 土壤类型:土壤根据其形成条件和成分,可分为砖红壤、棕壤、黑土等类型,不同土壤适宜不同作物生长。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口迁移是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机会。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
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地域类型:根据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农业可分为灌溉农业、水稻农业、畜牧业等类型。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图文结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图文结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空间分布图。
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投影:由于地球是一个三维球体,将其展开为二维地图需要进行投影。
常见的投影方法有墨卡托投影、兰伯特投影等。
4.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行政区划图、交通图等。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三个阶段:蒸发、凝结、降水。
- 河流的类型:内流河与外流河。
- 湖泊的分类:淡水湖与咸水湖。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
-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老龄化、城市化。
- 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城市问题、城市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 工业布局: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 工业区位因素:资源、交通、劳动力、市场。
3. 交通运输- 交通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
- 交通网络:国家交通网、城市交通网。
- 交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原理:通过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远距离感知地表信息。
- 遥感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功能: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展示。
- GIS应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环境评估。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原理: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
- GPS应用:导航定位、精准农业、交通管理。
高中地理课件-1 地球仪与地图
纬度 以 赤道 为界,以北为北半球,
半球 特殊
经
,160°E→180°→20°W为 西半球 本初子午线 为东、西经分界线,
以南为南半球 30° 纬线是中、低纬度界线, 60° 纬线是中、高纬度界线。
纬度 180° 经线大致与国际日界线重合 回归线 是热带、温带界线, 极圈来自(线)是温带、寒带界线
[特别提示]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东西经相反,经度和是180°。假如一条
经线的度数为x,那么与之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为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1.侧视经纬网图中经纬度的判断
1)图中横线(直线、虚线或弧线)一般表示纬线,竖线(直线或弧线)一般表示经 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甲中a表示北回归线,b表示南极圈。 (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纬)线之间的经(纬)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 (3)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 (4)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
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 )
地层新老关系 地层代号
C 新
D 老
S
观测点坐标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A.南北方向 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三 利用经纬网确定最短距离与飞行航线 5.[2015·全国卷Ⅰ] 甘德国际机场(图1-14)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一 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 能为( ) A.66.5°N B.60°N C.53°N D.40°N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与地图教案教案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地球的大小是多少?2.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赤道和极半径的差异。
3. 地球的转动引起的形成地球的不规则形状。
4. 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椭球体形状以及大小。
2. 掌握地球赤道半径、极半径的概念和数值。
3. 理解地球的不规则形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4. 了解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的理解。
2.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形状不规则化的认识。
3.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1.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教材、多媒体等展示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3. 小组合作,进行问题讨论和答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问学生对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认知。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地球的椭球体形状和大小,并解释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以及两者的差异。
3. 原因分析:讲解地球不规则形状的原因,引入地球的自转概念,并解释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4. 练习与讨论: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和解答,激发学生思维,同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经度与纬度:通过地图展示介绍中国地区的经度和纬度,并解释其作用和重要性。
6. 总结归纳:通过讲解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引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自然环境特征,如地形图、气候图;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类活动,如工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等,其中对流层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
- 气候类型: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各有不同的特征和分布。
- 气候变化:长期气候趋势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现象。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河流的流域、水系、流量、水位等。
- 湖泊与地下水:湖泊的类型与特征,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各自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世界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人口迁移的原因与影响。
- 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城市问题。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布局:工业区位理论,工业的分类与分布。
-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跨国公司的作用与影响。
3. 交通与通讯:- 交通方式: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网络与枢纽。
- 通讯技术:通讯网络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地理影响。
四、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问题: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 人类活动与环境:工业污染、城市扩张对环境的影响。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
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
YOUR S27I/6T8E HERE
某点高出另一地点垂 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甲
1000米
1500米
乙
某点到海 平面垂直 距离叫绝 对高度, 即海拔
500米
海平面
山
YOUR S28I/6T8E HERE
(2)等高线和等深线 等高线:陆地上海拔相同各点连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各点连接成线。
海湾;避开含沙量大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
YOUR S43I/6T8E HERE
水库大坝选址:普通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 选在河谷、山谷地域“口袋形”洼地处。
坝高计算和最大库容面积估算
YOUR S44I/6T8E HERE
C、确定公路、铁路线:
普通情况,利用有利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 弯路较少线路,尽可能防止经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 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YOUR S34I/6T8E HERE
(3)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 高低起伏形态地图。(山地各部分地形与 等高线)
陡坡:等高线密集地方 缓坡:等高线稀疏地方
山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YOUR S35I/6T8E HERE
山脊:一组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其中最 大弯曲处连线是山脊线(分水线)
3.丘陵
YOUR S37I/6T8E HERE
五种地形与等高线 1、山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2、丘陵:等高线闭合,数值内高外低。 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低外高。 4、平原:海拔普通低于200米。 5、高原:海拔普通高于500米。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易错点1 不理解经纬网的特征及其应用准确理解经纬网的特征及其应用1.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地球上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确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特征(东西经、南北纬、数值大小),可以确定某点或某区域的地理坐标,判断该点或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五带位置、时区位置、风带位置,也可以联系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经纬度特征判定该点或该区域所在大洲、大洋或国家。
2.利用经纬网定“距离”(1)在经线上,纬度1°的实际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千米,如下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在纬线上,经度1°的实际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千米(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如下图中AC。
3.利用经纬网定“范围”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格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
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其纬度越高,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纬度越低,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
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大;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表示的实地范围就越小。
例如,下图中,四个阴影区域中实地面积最大的是④。
4.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
确定最短航线时,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①在地球上,常见的“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如下图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沿劣弧的行进线路即为最短航线。
易错点2 地图上方向判断不准确地图上方向的判断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高二区域地理——地球与地图(课堂PPT)
[注意]
在描述东西半 球范围时一定要说 明方向,即从 20°W向东到 160°E为东半球, 从20°W向西到 160°E为西半球。
9
[巩固练习]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30°W 20°W10°W
150°E160°E170°E
10°N
A 0°
B 10°S
D
20°S
C
30°S 40°S
(1)、写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 A(_3_0_°__W_、 1__0_°__N_ ); B(_1_0_°__W_、_1_0_°__S_); C(_1_7_0_°_E_、_2_0_°__S_); D(1_4_5_°__E_、_4_0_°__S_)。
(2改编)若将比例尺扩大2倍,新比例尺为( A )
A.1∶10000 B.1∶15000 C.1∶30000 D.1∶60000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
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
尺约为( A )
A.1∶30000
B.1∶2000
C.1∶40000
D.1∶20000
(即对跖点)是____4_0_°__S_,___6_4_°__W____;
※北京关于地轴对称的点是__4_0_°___N_,__6_4_°___W_;
A
B
C
13
遁地大仙土行孙住在上海(121°E, 31°N),有
一天他想拜访地球另一端的超人奥特曼,并决定“遁地
”前去,于是他便从自己家里钻入地底,始终保持直线
31
巩固练习
A在B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C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B在D的什么方向? 西北方
两地分别为东西经——看两地度数和 a、和小于1800,东经度为东,西经度为西 b、和大于1800,东经度为西,西经度为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与地图》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一、单选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2题。
1.以上四幅经纬网图的图幅面积相同,其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A.①区域B.②区域C.③区域D.④区域2.四幅经纬网图中,分别绘有两条粗短线,符合同一图中两条粗短线实际距离相等的是()A.①区域和②区域B.③区域和④区域C.①区域和③区域D.②区域和④区域读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A.S1=0.5S2B.S1=S2C.S1=1.5S2D.S1=2S24.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A.1次B.2次C.3次D.4次(2010·鞍山调研)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A.a点B.b点C.c点D.d 点6.某幻想家幻想在某年7月从e地深入地下过地心后从地球另一端钻出,他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7~8题。
7.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A.甲B.乙C.丙D.丁8.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2011·无锡模拟)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①②③④方位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位于②的西北方位B.②位于③的东南方位C.②位于④的西南方位D.①位于③的西北方位10.甲处和②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最有可能在()A.449~450米之间B.499~500米之间C.899~900米之间D.849~850米之间(2011·成都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100米),回答11~12题。
1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东北流向西南B.东南流向西北C.西南流向东北D.西北流向东南12.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90米B.385米C.550米D.632米13.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⑤(2011·皖南模拟)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15.A城市到D城市的距离约为()A.4 200千米B.5 200千米C.72 000千米D.8 200千米(2011·广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16~17题。
16.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从西南流向东北B.从东北流向西南C.从北流向南D.从南流向北17.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B.坡度较平缓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19.该国国土面积约为()A.0.11万km2B.1.1万km2C.11万km2D.110万km2解析:根据图中比例尺和轮廓可大约确定出该国东西为3×24 km,南北长大约为6×24 km,故面积约为10 368 km2。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0~22题。
20.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①B.②C.③D.④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C.图中河流①~②段从西北流向东南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22.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A.368 mB.488 mC.678 mD.708 m23.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
则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 020千米C.1 220千米D.1 420千米24.在下列的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前往五大洲的21个城市传递。
4月10日,热切关注火炬传递过程的人们发现,多家媒体报道的巴黎—旧金山“奥运圣火”号包机飞行航线(如图)有所不同。
读图完成25题。
25.在报道的甲、乙、丙、丁四条图示航线中,飞行距离最短的是()A.甲航线B.乙航线C.丙航线D.丁航线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1.5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
(4)小河流向______方。
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7.(2011·海口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18分)(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符号所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8.下图为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 ℃/100米,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甲点的海拔为米,乙点的温度为℃,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2)图中陡崖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大高度不超过米。
(3)图中河流上游的剖面图最有可能为。
(4)简述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9.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按图中A线和B线两个方案,请你从工程量、运行等方面综合考虑,简要比较它们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路线有利条件不利条件AB(3)该地的开发,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山上植茶树果树,山下种粮食棉花。
方案二:山上修梯田、种粮食棉花;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你同意哪种方案?理由是什么?1答案:A2答案:A3答案:B4答案:D5答案:D6答案:B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B14答案:C15答案:B答案:16.A17.C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A21答案:D22答案:B23答案:C24答案:D25.A26答案:(1)盆地陡崖山谷山脊山顶鞍部(2)113 (3)1∶100 000(4)东北AC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自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5)甲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更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可能会被淹没;而甲处濒临水库,灌溉方便27答案:(1)东方0~50米之间(2)C处有利条件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离油矿近,运输方便。
(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
(5)E处有利条件:上游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短。
不利条件:E处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落差小,水能小。
F处有利条件:落差大,水能大;从F处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
不利条件:离油港较远,架设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28【答案】(1)90012.6甲(2)400(3)A(4)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降低(西南高,东北低)。
29【答案】(1)从西南流向东北(2)路线有利条件不利条件A坡度较平缓需架设4座过河桥梁,且占用耕地B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靠近甲地的地段坡度太陡(3)方案一。
该地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上坡度陡,宜种植茶树、果树(或不宜修筑梯田);山下坡度缓,可种植粮棉(或不一定发展城郊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