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方案】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一、选题背景离婚是一件对夫妻和小孩的心理健康都会带来很大影响的事情。

离婚不仅对夫妻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家庭中的孩子来说,离婚更是一种心理打击,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克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个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导致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以提高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深入理解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成因,挖掘教育对策,并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框架的可行性。

四、研究内容1.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幼儿常常出现情绪不稳定、压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自闭症等症状。

心理问题的出现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社交能力等方面,给幼儿的成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导致离异家庭幼儿心理问题的因素(1)心灵受创: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这样的家庭变故,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深刻的伤害。

(2)亲密关系中断:离异是家庭关系的中断,孩子与离开家庭的父母可以说是断了亲密关系,这种中断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不稳定状态。

(3)心理空虚:离异家庭的孩子通常会因为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而感到孤独和内心的空虚。

(4)社会环境变化:离异后,孩子的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朋友、老师、邻居等各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很容易使孩子变得不稳定和脆弱。

3.针对性的教育对策(1)建立关爱亲子关系:家长要在家庭关系中创造一个平等、相互尊重、关注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受到心理伤害后,父母要尽力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提高孩子自身的信心和勇气。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孩子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因为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分离会给他们带来不确定性和恐惧感;孩子可能会遭受心理创伤,尤其是在父母离异时受到伤害或被忽视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离异家庭学生可能面临身份认同上的困扰,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理解家庭、父母和自己的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1.2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比如适应能力不足、自我价值感下降、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注和解决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其学习成绩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重压力,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无助、不被理解,甚至产生自卑和抑郁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其与同学、老师及家人的关系,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生活。

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体系存在不足和不完善。

家庭作为学生最基本的成长环境,应该为其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离异家庭学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共同助力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提高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支持,对于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离异对学生的心理影响离异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困扰。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不少中学生本身就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然而,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困扰和障碍,如果不及时采取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家庭、父母和生活,将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健全人格、一辈子的健康生活。

作为教育的主战场的学校,理应积极承担责任,探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

一、心理状况分析通过课题研究获得以下认识,离异家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认知方面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能集中,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难以持久,观察问题不仔细;记忆力差,表现为记得慢而忘得快,尤其思考问题容易受情境影响,思考缺乏广度和深度,反应迟缓,不能变通。

2.人格方面具体表现为自我评价较低、不敢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这些孩子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兴趣明显减退,不仅对学校社会的各种新鲜事物不感兴趣,生活的不顺导致他们上课时情绪很难调动起来,课后言语较少,极少参与集体活动,整天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失落感很强。

因家庭的变化,大多数离异家庭子女还出现思想、行为固执,不愿听别人的劝说,对人不信任,不能正确地、客观地分析形势,自以为是,对批评拒绝过分敏感,对侮辱、伤害耿耿于怀,反映出强烈持久的偏执倾向。

他们自感不如人,害怕别人谈及此事,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

许多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有自卑心理。

有些离异家庭孩子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使他们心中有一种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事件时有发生。

3.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抑郁、敌对和恐惧。

因为父母的离异,离异单亲家庭子女时时感到强烈的不安全感。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感觉,除了经济缺乏保障、住房问题和受人歧视、欺负外,众多的是来自他们内心的一种恐惧感。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协议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导致家庭结构发生改变。

随着社会变革和家庭观念的转变,离异已经成为社会现象之一。

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特别是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

离异家庭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情感上的孤独感、焦虑和抑郁情绪,行为上的反叛和自卑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了解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帮助这一群体的学生重建自信、享受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在家庭支持、合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对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以便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深入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成就。

通过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本研究旨在揭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离异家庭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幸福生活。

1.3 研究意义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当今社会,离异现象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好地关注和关爱这部分学生,也可以促进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的子女常常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恐惧感、抑郁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在学校、社交以及家
庭方面的表现。

以下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1. 孤独感:离异家庭子女可能感到与其他家庭不同,甚至被孤立。

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对策: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孩子的情感需求,多陪伴孩子,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自己的安慰与照顾。

同时也可以组织孩子和
同龄人一起玩耍,帮助他们融入社交圈子。

2. 自卑感:由于离异带来的不稳定家庭环境,孩子可能会感到
自卑或者缺乏安全感。

对策: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

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的行动,如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
意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爱的。

3. 恐惧感:离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生活质量受到威胁,不安全
或者不稳定。

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度担心未来。

对策:父母应该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可靠的环境。

他们应该告诉孩子,即使家庭形态发生改变,他们依然是被爱的。

4. 抑郁:离异可能会使孩子感到情感上的压力,孩子们可能会
失去对生命的信心。

对策:父母应该积极探讨孩子心理问题,并支持他们积极面对问题。

同时,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同时向专业的医学人员求助以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建议。

总之,离异家庭需要更多且更深入的关注。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温暖的环境,帮助他们克服行为和心理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在离异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会经历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和自尊心低下等问题。

而在高等医学院校中,离异家庭大学生也面临着种种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并提出教育对策,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1. 自闭情绪由于在离异家庭中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离异家庭大学生可能会表现得缄默寡言,比较内向。

同时,他们可能会对生活产生消极情绪,如抑郁、忧虑等。

2. 人际关系问题出于对亲情的渴望,离异家庭大学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更高的需求和期望。

然而,由于在家庭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们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3. 自我认同问题离异家庭大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价值感产生怀疑。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平行的优势,丧失自信心。

同时,由于家庭中存在离异的情况,离异家庭大学生可能对自己的家庭关系产生疑虑,导致自我认同受到影响。

教育对策1.以个体为中心的关注离异家庭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体的,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把个体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在学习与生活中,应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化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2.心理疏导与支持作为教师或辅导员,应时刻关注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若发现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应为其提供一些积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鼓励积极自我表达离异家庭大学生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认可。

因此,教师和辅导员应该鼓励他们积极自我表达,让他们在群体中得到更多的认可和重视。

4.倡导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离异家庭大学生通常存在缺乏自信和失落感,教师和辅导员应该通过教育,鼓励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情绪态度,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和疑虑。

5.提供家庭支持离异家庭大学生可能会缺乏家庭的支持和安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和辅导员应视情况安排与家庭相关的小组活动或聚会,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

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策略摘要:小学时期是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小学生心理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自身主观因素。

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根据心理影响的成因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必要心理教育,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影响成因;教育策略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环境容易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地方,理应积极承担责任,组织各种教育力量,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心理教育,有效防止产生消极心理和认知障碍,有助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1、产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看到其他同学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而自己至亲的爸爸妈妈分开了,没法同时拥有爸妈的爱,自己的家不如别人幸福,因此在同学面前产生自卑、缺乏自信。

这些学生平时片言只字,甚至一言不发,上课不举手发言,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对待任何事物都没有良好情绪和激情,极少参与集体活动。

2、产生抑郁、不善交际心理我班的一个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孩子快乐玩游戏时,他一个人默默在发呆。

问他问题,他也是简短回答,脸上很少露出笑容。

这类学生表现为很少跟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没有知心朋友,把自己与外面的世界隔绝,活在一个人的世界,独来独往,不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情感,他们会把父母离异这件事情时刻放心上,对别人的帮助拒之门外,不轻易相信别人的友好和善意,不能和家长、老师、同学沟通。

3、产生放纵、形成任性心理有一个学生在父母离异后,跟父亲居住,上学经常迟到,用买早餐的钱买零食,上课玩其他东西,放学后经常在街上闲逛,不做作业。

这种类型学生自从父母离异后,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放纵,我行我素,自律性差,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行为懒散,学习遇到困难就放弃,意志力薄弱,精神涣散,无视管教,无心向学,成绩因此越来越差。

二、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离婚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周围群众的议论,会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离婚夫妻在办理离婚期间大吵大闹,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甚至向对方施与暴力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其他人认为离异的家庭不能给予孩子健康的教育,有些家长不让孩子跟离异家庭孩子交往。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离婚率逐渐上升,离异家庭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离异家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心理挑战。

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因家庭的变故,往往经历着更多的挫折和磨难,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自卑感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往往在家庭分裂后会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的破裂而感到自己在社会中失去了归属感,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在医学院校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自卑感可能会得到加剧,损害大学生的自信心。

2.缺乏安全感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的不稳定而缺乏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再次面对家庭的破裂。

这种缺乏安全感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焦虑和抑郁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家庭的破裂可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无力感和失望感,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家庭的分裂可能使他们对未来充满焦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会何去何从。

4.信任问题离异家庭的大学生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出现信任问题。

他们可能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在一个家庭破裂的环境中成长,无法建立起对他人的信任。

这些信任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二、教育对策1.心理咨询高等医学院校应当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针对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和辅导。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重建自信。

2.建立支持网络学校可以建立支持网络,组织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管理小组,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同伴中找到支持和理解。

通过这样的小组活动,学生可以共同面对挑战,分享情感,减轻心理压力。

3.家庭教育学校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活动,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帮助离异家庭大学生的父母了解他们的孩子的心理特点,提高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结题报告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本课题是应用性研究课题。

离异家庭学生是指亲生父母离异的学生。

本课题针对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研究如何实施教育的实践性问题,探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分析其教育对策。

同时也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要对离异家庭的社会特点及其对子女产生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研究离异家庭学生与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特点,研究离异家庭学生与家庭及父母双方亲属的关系特点和影响。

对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纳入德育范畴,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线索,联动家庭、社会等方面综合研究,从系统的德育教育工程中,提高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课题研究是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为理论研究依据,参考特殊教育学中相关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二、课题研究目标:1、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教育的理论体系:(1)离异家庭的社会分类及其对子女的影响;(2)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的研究;(3)离异家庭学生与家庭亲属、老师和同学关系的研究;(4)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2、制定离异家庭学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问题分析实践方案:(1)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研究;(2)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的研究方法及教育对策。

3、建立离异家庭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1)学校与家庭;(2)学校与社会;(3)社会与家庭。

三、课题研究开展情况:本课题是我校市级立项实验课题。

于2008年7月立项实验,计划于2010年结题。

几年来,我们针对离异家庭学生教育问题开展了心理问题教育研究。

1、加强课题研究领导工作。

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规划好研究的步骤、时间、研究内容和目标。

并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研究活动。

几年来,召开课题研讨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多次。

教师对离异家庭学生家访、调查多次。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研究内容和背景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在未达到约定的离婚年限或在未达到离婚协议中规定的离婚条件下,由于感情变质、互不信任、生活压力等原因而选择离婚,形成的一种特殊家庭形态。

离异家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大,不良习惯也越来越明显,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

小学生是家庭教育阶段的关键期,离婚对小学生的影响尤其大,会引起他们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因此,研究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对于帮助他们正确应对离异问题,减轻其心理负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离异阶段,促进其健康成长。

意义:1. 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2. 为离异家庭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改善其心理状态。

3. 加深对离异家庭的认识,促进家庭和谐,减少离婚。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

1. 调查法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离异家庭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其产生原因。

问卷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小学生的个人情况、心理状况以及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2. 访谈法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少数存在情况较为复杂的受访者进行访谈,建立个别深度交谈,了解更为详细的个人情况、心理问题以及发生原因等,为下一步的对策制定提供更为系统和详细的数据支撑。

四、研究计划研究时间:3个月。

研究步骤: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和调查问卷。

第二步:对离异家庭小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少数受访者进行访谈。

第三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第四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适合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案,为学校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

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摘要: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和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异家庭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家庭结构的变化必将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伤害。

因此,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研究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最终促进他们健康地成人、成才。

关键词: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这次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主要是针对泰山学院离异家庭大学生的,离异家庭主要是指因为离异而造成的、由父亲或母亲单独带领未婚子女的家庭。

离异家庭意味着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两种最基本关系所组成的家庭“三角结构”的轰然倒塌,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震荡,而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下,如果父母、学校老师不加以特别的关注,其心理必将受到极大的伤害。

为了解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于2008年5月采用SCL-90量表对泰山学院离异家庭学生进行测评,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一)对象随机抽取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经济管理系、音乐系等离异家庭学生160名组成离异家庭学生组,在与离异家庭学生同一班级中,选择和离异家庭学生学号相邻的2名同一性别的完整家庭学生320名与之配对,组成完整家庭学生组。

(二)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

该量表共包含九个因子:因子1为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的不适感;因子2为强迫症状;因子3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4为抑郁;因子5为焦虑等;因子6为敌对;因子7为恐怖;因子8为偏执;因子9为精神病性。

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每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无;自觉无该项症状问题;轻度:自觉有该项症状问题,但发生的并不频繁、严重;中度:自觉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相当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其严重程度为中到严重;严重:自觉常有该项症状,频度和程度都十分严重。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

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现和教育策略《关于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在当今社会,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扰,他们的心理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1、自卑与孤独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而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

他们可能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产生退缩心理,害怕被嘲笑或歧视,从而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2、焦虑与恐惧父母的离异往往会给孩子带来不安和恐惧,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担心失去父母的爱和关注,担心生活的变化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可能会长期困扰着他们。

3、敏感与多疑离异家庭的学生通常比较敏感,对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在意。

他们可能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话语和行为,怀疑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4、叛逆与攻击性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通过叛逆和攻击性的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痛苦。

他们可能会违反纪律、与老师和家长对抗,甚至对同学有攻击行为,以此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寻求心理上的平衡。

5、学习动力不足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动力。

他们可能会因为心情低落、焦虑等原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离异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突变父母的离异意味着家庭环境的重大改变,孩子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和家庭成员关系。

这种突然的变化可能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2、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当有些离异后的父母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情绪问题而对孩子疏于关心和教育,或者在教育方式上过于严厉或溺爱,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3、社会舆论的压力社会上对离异家庭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孩子可能会因为外界的负面评价而产生心理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学校的整体氛围,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对小学生的 心理健康也有影响。一个积极、和谐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提 高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社会因素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社区、亲戚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 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家庭变故带来的心理压力。
媒体影响
现代媒体对离异家庭的报道和舆论可能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不恰当的媒体报道可能导致小 学生的自卑和焦虑心理。
父母共同生活。这种变化可能导致安全感缺失,影响心理健康。
02
父母情绪状态
离异后的父母可能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如抑郁、焦虑等。这些情绪可
能传递给子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家庭教育方式
离异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可能面临更多挑战,如工作压力、经济压
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或忽视,影响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及教育对策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引言 •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 教育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 化,离异家庭的数量逐渐增多, 这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新的挑
战。
心理健康问题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共同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层面的教育对策
提供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更多的社 会支持,如设立心理咨询热线、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等,为学生提 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促进社区融合 社区应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 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为离异 家庭小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和资源。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

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究报告由市教科所立项的个人课题《父母离异儿童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一年的潜心研究、实践和总结,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效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目前,父母离异家庭呈上升趋势,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日益增多,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已引起各国专家们的极大忧虑,也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国外的研究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

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父母离异儿童家庭的学生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学生麻烦更多。

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

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

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

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我国一些妇女儿童保护机构和教育机构开设父母离异家庭教育研究网站,组织专家对父母离异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归因分析。

但由此可见国内外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调查和理论研究,而对于具体父母离异儿童家庭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所提出来的具体的教育或训练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研究人员,进一步联系学校和地区的实际开展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因此,我提出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由于身处不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有所欠缺,家庭教育也存在缺憾。

往往形成特殊的个性心理,容易产生自卑感,性情孤僻以及一些问题行为等等,为了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这些问题,促使其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所以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该课题的研究对于积极探讨父母离异家庭对其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父母离异家庭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父母离异儿童在本课题中是指父母离异的儿童,在法律上随父或随母失去与生父母共同生活机会,出现在再婚家庭中面对后父后母的情况,还有随其它亲人生活的子女。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

《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据中国妇联统计,中国离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这即意味着,大量的孩子因为父母婚姻关系破裂而成为离异家庭子女。

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关系破裂,从而导致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种与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随着离婚率的提高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离异家庭的孩子出现问题的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出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

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可能问题更严重。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我国,离婚成为一个社会不容忽视的特殊问题,夫妻离婚,不仅会造成彼此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极其严重且十会广泛,不仅会遏制孩子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性的良好发展,而且会导致孩子精神异常甚至心理变态。

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表面上的,实质上反映的是家庭父母的关系问题。

研究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研究父母离异对子女造成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以及给孩子带来的诸多心理问题。

并运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把握他们思想上的热点和盲点。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注重心理问题的自我矫正。

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通过对各个离异再婚家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辅导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

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辅导此类学生的经验。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离异家庭学生的界定,所谓“离异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和其他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和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家庭。

离异家庭是指一父或一母与子女共同组成的家庭。

其子女就是离异单亲家庭子女。

父母离异后,使孩子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生活,在最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不能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离婚率逐渐升高,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数量也不断增加。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常常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希望可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并为这些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

离异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离异家庭的孩子常常面临着父母情感的缺失与不稳定。

父母的离异往往意味着孩子失去了一个父母的陪伴,他们在情感上感到缺失和孤独。

而且,离异家庭中孩子可能会面临着来自父母的不稳定情绪,这种情绪不稳定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着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问题。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常常会因为家庭的变化而感到自卑和自责,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应该为父母的离异负责,这种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产生着不利影响。

离异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着家庭纷争和亲子关系不和谐的问题。

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之间可能会因为子女的监护权或财产分配等问题产生纷争,这些纷争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着与父母之间关系不和谐的问题,情感上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

针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策略:建立家庭和睦的环境。

家庭和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在离异后尽量减少家庭纷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爱。

加强学校和社会的帮助。

学校和社会应该关注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理素质。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离异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应该尽量保持稳定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感。

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常常面临着各种问题,父母和社会应该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也越来越多,这种家庭形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篇小文章将浅谈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1. 心理健康问题
1.1 孤独感
离异家庭的孩子缺乏一个完整的家庭,父亲或母亲的离开让他们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更容易产生孤独感。

1.2 自卑感
离异家庭孩子常常会感觉自己有缺陷,就算是不应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也会感觉自己有错。

1.3 依赖感
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过度依赖父母的付出,但是父母也会因为离异感到失落,导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关爱。

这种依赖感可能会延续到他们的成年时期。

2. 解决策略
2.1 加强自我肯定
孩子需要经常收到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正面反馈,这样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2 建立良好的社交圈
孩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圈以及身边的朋友,这样能够让他们感到有人关心自己,也会让他们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2.3 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2.4 家长关爱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被关心。

3. 结语
孩子是离异家庭最需要关爱的人,家庭、学校与社会都需要关注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迎接更好的未来。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

高等医学院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离异家庭是指夫妻双方通过法律程序正式解除婚姻关系,其子女随之成为离异家庭的一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离异现象逐渐增多。

据统计,全国离婚率逐年上升,离异家庭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而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因长期接受高等教育,普遍心理素质较高,但离异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却存在更多的问题。

离异家庭大学生面临着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可能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与家庭关系不和、缺乏安全感、孤独感以及未解决的情感问题也会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还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研究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1.2 问题重要性离异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来自离异家庭的大学生普遍存在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也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探索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有效的教育对策,对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与社会稳定和发展密切相关。

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他们将来将成为医疗领域的一员,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治疗患者的效果和医疗质量。

及早发现和帮助离异家庭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探讨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不仅有助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也为未来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有必要重视这一问题,探索解决之道,为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离异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结题报告唐河县星江中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现行的婚姻法对离婚也给予了更宽松的条件,根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家庭绝对离婚数也呈现出迅速增加的趋势从2000年的121万对达到2008年的226.9万对,而这一年全国共有1049.9万对结婚,比例达到1:5.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就成为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占2/3强,我校离婚家学生的数量也很多,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本校18个教学班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3%以上,最为典型的七(1)班,61名学生中离异家庭学生数达到21人,占1/3多一点,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离异家庭中亲子关系问题更加突出,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

社会环境对离异家庭的子女也往往关注不够,导致这些孩子部分性格张扬;部分比较孤僻,不合群;遇事紧张、自卑感强;学习缺乏信心等,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的研究也表明:离婚对父母、对孩子都是一次心灵的手术,震动很大,它对儿童的生活、认知、情感、社会各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面对这些现状,关注这些离异家庭学生改善他们受教育的质量,成了当前学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

如何面对新式的家庭结构,加强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以完整的母爱及父爱,促进孩子个性的发展,这些都是近年来中外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教育理论方面有许多的阐述,但还没有形成实践机制付诸行动的也较少,因此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很有必要对此进行进一步应用价值的研究,针对我校离异家庭的亲子关系作一次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指导孩子家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我们设想通过对我校离异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调查,分析不同家庭的亲子关系特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的不同影响;通过个案追踪调查,探索如何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改善不良亲子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离异家庭教育的质量,同时,也提高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最终要还给离异家庭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婚姻观念的转化和现实中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导致离异家庭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而这些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下滑,心理出现异常。

因此,学校只有重视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使这些学生健康地成长、发展。

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重新找到自信,健康的成长在本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基本方法和规律,在日常的教学中,及时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发展,并经常鼓励,保护其自尊心,提供宣泄的机会、场所和氛围。

对待这些学生能够理解,宽容他们的错误,并且能够组织集体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欢乐。

面对社会上离异家庭的增多,这些家庭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有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解决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在中学阶段——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

为此,我们提出了《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旨在创设民主平等的校园环境,研究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办法,协助离异家庭学生学会以正常的心态来面对现在并接受自己目前的环境。

三、课题的建构:(一)课题研究依据: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离异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2)学习、生活没有自信,总是很茫然(3)社交能力差(4)做事冲动,一意孤行(5)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多元化,社会变革市场竞争,让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受到冲击,给每个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同的社会背景;在每个学生成长的历程中,离异家庭学生的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使离异家庭学生心理背负的心理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这样产生的。

我们此处所强调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属于离异家庭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耐心地与学生沟通。

研究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在教师的帮助下调节心理偏差。

(二)研究目标:总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预防和纠正心理偏差,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

让学生多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感受集体的关怀,使他们的心理良好成长。

具体目标:1、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很重要。

2、培养和发展学生广泛的兴趣,陶冶情操。

3、乐于交往,善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的合作能力,较强的交往能力等。

4、培养学生有爱心的情感教育。

(三)研究内容前期的调查主要包括:1、离异家庭学生的家庭情况。

分析家庭的变故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的影响。

2、离异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的调查。

包括:自信心、在校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研究内容:1、调查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他们产生心理偏差的主要原因。

2、学校如何与家庭合力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离异家庭学生心理保健能力的实践研究。

3、探索出一套适合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偏差矫正的基本策略。

4、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重点转化教育。

关注学生教育后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

这将是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案例经过、原始想法、效果的描述。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及症结,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归纳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得失。

(2)经验总结法。

课题参与教师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平时注重积累经验,探索有效措施,寻找适合离异家庭学生的教育策略。

(3)观察法。

采用科学观察法,按照预定的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对象的外部表现,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研究者将运用多种观察法的类型,严格按照观察法的基本步骤,有目的、有序地对这类学生进行观察、汇总、分析。

(4)调查法。

研究者对在校离异家庭学生的情况展开细致深入的调查。

充分利用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科学手段对调查结果作客观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5)文献及理论研究。

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加强研究者理论学习的组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课题研究的论证、设计、组织与学习。

对调查班级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并进行初步分析。

成果形式:问卷调查总结表。

2)课题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深入开展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教育的宣传与发动工作。

以所在班级为单位,建立在校离异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跟踪档案,并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成果形式:典型教育对策案例。

(3)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1月)召开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安排会,组织人力就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总结、梳理、汇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申请结题鉴定。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和论文。

(4)成果展示阶段(2010年12月)取得成果展示,集成典型安理分析及教育策略档案。

拟定汇报资料。

(六)研究过程l、案例分析组织调查在校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在校94名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与其他家庭学生进行比对找出差异,课题组老师各自选取本班1——3名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离异家庭学生作为自己重点跟踪调查的对象,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认真分析他们不良品格形成的原因,然后小组教师群策群力,出谋划策,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育培养方法。

2、确立研究人员和跟踪对象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家庭和邻居),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如节日祝贺,祝贺生日,“我能行”主题队会,排忧解难等活动),形式多样。

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

对待缺乏家庭爱的离异家庭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

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开展对离异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准确地弄清离异家庭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开展问卷调查。

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建立离异家庭学生档案。

3、课题研究的拓展——班级团队辅导活动的开展针对离异家庭学生和父亲或母亲的沟通缺乏,在班级开展了有关促进沟通和理解的团队活动,如:父母眼中的我,我眼中的父母。

为增加同学问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开展了如:猜猜我是谁的活动。

让学生从理想、道德、习惯、容貌、心理等方面了解现实自我,设计理想自我。

课题组老师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学科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教师要慎用“心理疾病”、“心理障碍”,避免刺激性语言,减少敏感性词句出现的频率。

(七)、教育对策的提炼l、爱,要理智和适度。

离异家庭学生失去了父爱或母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儿,于是我们有些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或母亲,总怕孩子受委屈,总想用最大的努力把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补偿上,结果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

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失去理智的爱使得一些孩子认为这是应该的,他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甚至在达到他们的某些要求时,还会不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课题组的教师认为理智和适度的爱应当是把家里的实情告诉孩子,让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知道自己所负担的家庭责任,适当的时候要让孩子和家长共同渡过难关,要让孩子自己的事儿自己去干,养成一种自强不息的好品德。

2、要给孩子一些自由。

离异的家庭,承担孩子抚养教育的父亲或母亲应当明确这样一点,一个孩子既要有母爱,也要有父爱,二者缺一不可。

家长离异后,孩子定时到父亲或母亲那里去是非常正常的需要,无论谁也不应剥夺孩子的这一份自由。

我们有些家长,在离异后不允许或限制孩子去看望另一方,其实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理智的做法是给孩子这种自由,让他们得到完整的爱。

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孩子的健全人格。

3、要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正常的交往。

据了解,有些离异家庭学生有自卑心理,很怕被人看不起,他们很怕与人进行交往。

对此,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在心理上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要创造条件让他们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