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一)
![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bab2e1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6.png)
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 (一)生物化学维生素-课件生物化学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维生素缺乏症,就需要学习生物化学维生素。
一、维生素的分类维生素分两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和维生素C,它们在体内不易积累,可通过肾脏排泄。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它们可通过肝脏储存,过量摄入可导致中毒。
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1.维生素A:维护正常视觉、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
2.维生素D:促进肠道吸收钙和磷,维护骨骼健康。
3.维生素E:对细胞膜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维生素K: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维生素B族:以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反应,包括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等。
6.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合成和抗氧化作用。
三、维生素缺乏症不同维生素的缺乏症状也不同。
例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软骨畸形和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可导致脚气病等。
另外,某些特定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吸烟者等,更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四、维生素摄入提高饮食中营养素的摄入是预防维生素缺乏最有效的方式。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种类的维生素。
例如,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鱼、蘑菇等食物富含维生素D;绿叶蔬菜、豆类等食物富含维生素B。
五、结论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生物化学维生素的分类、生理功能、病理机制及维生素缺乏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注重饮食多样化,摄取足够的各种维生素,避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
大专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概述PPT课件
![大专生物化学-维生素和辅酶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08a6f60722192e4536f6f4.png)
维生素B族的主要生物学作用就是作为辅酶参与新陈代谢。 9
-
脂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均为非极性疏水的异戊二烯衍生物 ﹡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与脂蛋白及某
些特殊结合蛋白特异结合而运输 ﹡过多导致中毒
种类 10 VitA, VitD, VitE, VitK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魏尼凯氏失语症等
维生素B2 ——脂溢性皮炎、口腔炎等
维生素B3 ——失眠、口腔溃疡、癞皮病等
-
维生素B6 ——肌肉痉挛、过敏性湿疹等
维生素B9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缺乏 与 常见病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
需要量很少(ug~mg/d) ,但不可缺少。
维生素或其前体一般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 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
3
生素
Christiaan Eijkman 荷兰
乌德勒支大学 1858年--1930
1878年,埃克曼医生对维生素的 发现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没有遵循 固有的逻辑去研究问题,没有因为专家 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用自己独特的思 维方式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导致脚 气病的真正原因,为人类最终发现维生 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维生素
生物化学实用技术
1
-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指维持机体正常 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在生物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活 动的需要,大多数需从食物中摄取的小 分子有机物。
-
脂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均为非极性疏水的异戊二烯衍生物 ﹡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 ﹡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与脂蛋白及某
些特殊结合蛋白特异结合而运输 ﹡过多导致中毒
种类 10 VitA, VitD, VitE, VitK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魏尼凯氏失语症等
维生素B2 ——脂溢性皮炎、口腔炎等
维生素B3 ——失眠、口腔溃疡、癞皮病等
-
维生素B6 ——肌肉痉挛、过敏性湿疹等
维生素B9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缺乏 与 常见病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甚微,必须由食物供给。
需要量很少(ug~mg/d) ,但不可缺少。
维生素或其前体一般在天然食物中存在,但 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维
3
生素
Christiaan Eijkman 荷兰
乌德勒支大学 1858年--1930
1878年,埃克曼医生对维生素的 发现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他没有遵循 固有的逻辑去研究问题,没有因为专家 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 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用自己独特的思 维方式和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了导致脚 气病的真正原因,为人类最终发现维生 素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维生素
生物化学实用技术
1
-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vitamin)是指维持机体正常 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在生物 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生理活 动的需要,大多数需从食物中摄取的小 分子有机物。
生物化学 维生素(共55张PPT)
![生物化学 维生素(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6432d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75.png)
性质、来源
• 淡黄色晶体,较难溶于水,在光照下、加 热时以及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因此,室 温下储存植物,叶酸易被破坏。
• 新鲜绿叶蔬菜、水果、豆类、谷类以及肝 中等;另外,人体肠道细菌也能合成叶酸 。
生理功能
• 四氢叶酸(FH4)是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也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作为一碳 单位的载体参与胆碱、嘌呤和胸腺嘧啶脱 氧核苷酸等许多物质的合成 。
维生素PP 化学本质
• 吡啶的衍生物,包括尼克酸(烟酸)和尼 克酰胺(烟酰胺)两种,尼克酸在体内很 容易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尼克酰胺。
性质、来源
• 性质稳定,不易被酸、碱或加热破坏。尼 克酸是微溶于水的白色针状晶体,而尼克 酰胺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 。
• 动物肝、肾、瘦肉、乳类等,全谷、豆类 、绿叶蔬菜也有相当含量 。
维生素B1化学本质
• 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硫胺素 • 由含氨基的嘧啶环和含硫的噻唑环组成 。
• 在体内磷酸化后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TPP ),TPP是维生素B1在体内的活性形式。
性质、来源
• 酸性溶液中耐热性强,碱性溶液中加热易 被破坏 。
• 瘦肉、酵母以及谷类、豆类的外皮和胚芽 中含量丰富 。
维生素A1(视黄醇)
维生素A2(3-脱氢视黄醇)
性质、来源
• 性质活泼,易被氧化,紫外线照射也可使 之破坏。
• 绿叶菜类、黄色菜类、水果类 (胡萝卜素 )
• 动物肝脏、奶、蛋等
生理功能
•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视紫红质) 夜盲症
• 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和健全 干眼病 • 促进生长发育 类固醇激素
生理功能
• 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酶 缺乏时产生脚气病 。
• 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缺乏时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功 能障碍。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
![生物化学(王金福)维生素和辅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ebd86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5.png)
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维生素可以作为辅酶的组成成分,直 接参与酶促反应,如维生素B1是辅 酶TPP的组成成分,参与糖代谢中的 反应。
维生素也可以通过影响辅酶的合成或 代谢来影响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如维生素B6是辅酶磷酸吡哆醛的组 成成分,参与氨基酸代谢中的反应。
02 维生素的种类与功能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缺乏症 坏血病、牙龈出血等。
辅酶缺乏症及其症状
辅酶A缺乏症
脂肪代谢障碍、神经系 统疾病等。
辅酶Q10缺乏症
心肌炎、心肌缺血等心 脏疾病。
叶酸缺乏症 贫血、消化系统疾病等。
泛酸缺乏症
皮肤炎症、神经系统疾 病等。
如何合理补充维生素和辅酶
饮食补充
药物补充
通过食物摄取丰富的维生素和辅酶,如绿 叶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类食物等。
维生素和辅酶在生物体内相互依赖, 共同参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辅酶对维生素的影响
辅酶可以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同时也可以促进维生素的排泄。
维生素和辅酶缺乏症与补充方
05
法
维生素缺乏症及其症状
维生素A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症、角膜 软化症等。
维生素D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症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脚气病、神经系统疾病 等。
分类
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脂溶 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可 在体内储存,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 B族和维生素C,不易在体内储存。
辅酶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辅酶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它们在酶促反应中传递电子、原 子或化学基团,是酶促反应的必 要辅助因子。
作用
辅酶在酶促反应中起到加速反应 速度和提高反应效率的作用,是 生物体正常代谢和功能所必需的 。
生物化学 维生素ppt课件
![生物化学 维生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808a9b8e9951e79a8927e5.png)
23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E
维生素E与生育有关,故称生育酚。天然的VE 共有八种,其中-生育酚的生理活性最强,但抗 氧化能力却最弱。
精选ppt
24
维生素E的效用
1).延缓细胞因氧化而老化,保持青春容姿;
2).供给体内氧气,使您更有耐久力;
3).和维生素A一起作用,抵御大气污染,保护肺脏;
4).防止血液凝固;
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
精选ppt
甲基戊烯二酸单酰CoA
64
水溶性维生素
生物素
生物素来源广泛,肝、肾、蛋黄、酵母、蔬菜 和谷物中均含有。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供人体需要, 一般很少缺乏。但过量使用抗生素也能会破坏肠 道菌群,而引起生物素缺乏。
精选ppt
65
精选ppt
66
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和四氢叶酸
叶酸又称喋酰谷氨酸,由2-氨基-4-羟基-6-甲基 喋啶、对氨基苯甲酸、L-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精选ppt
73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2及其辅酶
VB12或称氰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 素,在体内转变成二种辅酶形式:5‘-脱氧腺苷钴 胺素和甲基钴胺素。VB12主要参与体内的三种反 应:分子内重排、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甲 基转移。其中甲基转移是通过甲基钴胺素来完成 的。
精选ppt
74
精选ppt
第四章
E
D
K
维 生 素 A
C
B12
B2
B6 Vitamins B1
C
生物素
泛酸
维生素PP
叶酸
精选ppt
1
维生素的发现
1. 1881年Lunin指出,纯粹的谷类不能维 持生命。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E
维生素E与生育有关,故称生育酚。天然的VE 共有八种,其中-生育酚的生理活性最强,但抗 氧化能力却最弱。
精选ppt
24
维生素E的效用
1).延缓细胞因氧化而老化,保持青春容姿;
2).供给体内氧气,使您更有耐久力;
3).和维生素A一起作用,抵御大气污染,保护肺脏;
4).防止血液凝固;
甲基巴豆酰CoA羧化酶
精选ppt
甲基戊烯二酸单酰CoA
64
水溶性维生素
生物素
生物素来源广泛,肝、肾、蛋黄、酵母、蔬菜 和谷物中均含有。肠道细菌也能合成供人体需要, 一般很少缺乏。但过量使用抗生素也能会破坏肠 道菌群,而引起生物素缺乏。
精选ppt
65
精选ppt
66
水溶性维生素
叶酸和四氢叶酸
叶酸又称喋酰谷氨酸,由2-氨基-4-羟基-6-甲基 喋啶、对氨基苯甲酸、L-谷氨酸三部分组成。
精选ppt
73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2及其辅酶
VB12或称氰钴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 素,在体内转变成二种辅酶形式:5‘-脱氧腺苷钴 胺素和甲基钴胺素。VB12主要参与体内的三种反 应:分子内重排、核苷酸还原成脱氧核苷酸、甲 基转移。其中甲基转移是通过甲基钴胺素来完成 的。
精选ppt
74
精选ppt
第四章
E
D
K
维 生 素 A
C
B12
B2
B6 Vitamins B1
C
生物素
泛酸
维生素PP
叶酸
精选ppt
1
维生素的发现
1. 1881年Lunin指出,纯粹的谷类不能维 持生命。
维生素 大学生物化学(共75张PPT)
![维生素 大学生物化学(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ab772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2.png)
(一)VB1(硫胺素、抗脚气病维生素)
1. VB1的结构:
由含硫的带正电 荷的噻唑环和含 氨基的嘧啶环组 成,故称硫胺素 。
(嘧啶环)
(噻唑环)
2. 辅酶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
5 2
TPP是催化丙酮酸、-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 辅酶——脱羧辅酶。
例:
丙酮酸脱羧酶
2
羟乙基-TPP
Mechanism of yeast pyruvate decarboxylase.
一个双环化合物,侧链有一 辅酶形式:辅酶A( CoASH , CoA)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使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物还原,起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分子戊酸。 钴胺素辅酶参与几种酶催化的分子内重排,即变位反应。
辅酶形式:辅酶A( CoASH , CoA)
食物贮存和烹调方法不当
维生素B2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皮肤、粘膜和视觉的正常机能均有一定的作用。
延胡索酸
3. 生理功能和缺乏症
• 构成黄素酶的辅基成分,参与生物氧化等过程。
起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作用。
维生素B2能促进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对维持皮肤 、粘膜和视觉的正常机能均有一定的作用。
• 缺乏症:口角炎、舌炎、唇炎等。
(三) VPP (抗癞皮病维生素)
1. VPP结构: 包括尼克酸(烟酸)、尼克酰胺(烟酰胺)。
生物体内维生素多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与机体
代谢。
单纯酶
酶
holoenzyme cofactor 结合酶 =全酶=脱辅酶+辅因子
apoenzyme
二、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B族、硫辛酸和维生素C。 维生素B族主要有维生素B1、B2、PP、B6、泛酸、 生物素、叶酸及B12。
维生素(生物化学课件)
![维生素(生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12a332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png)
4.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生化作用 ➢TPP是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影响乙酰胆碱的生成和分解 ➢转酮醇酶的辅酶 缺乏症 脚气病
课堂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淘米是淘的次数越多越好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如何淘米,才能保证粮 食中的营养素不丢失?
课堂活动 脚气病和脚气是一回事吗? 如何防治脚气病?
(二)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
1.化学性质 硫辛酸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食物中与VitB1同时存
在。
2.生化作用 (1)是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酶,起转酰基用。 (2)有抗脂肪肝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二、维生素C
1.化学本质及性质 (1)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
(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加热和氧化剂易被破坏。
O
O
C HO C
O HO C
维生素C (还原型)
维生素C (氧化型)
酶
S+H M2+
SH
G-S-S-G
还原产物
2×G-SH
脂质过氧化物
酶
S M
S
2×G-SH
(酶活性恢复) 酶
SH
SH
M:重金属离子
G G
S M 排出 S
阴囊炎、脂溢性皮炎、视物模糊等。
(三)维生素PP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
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和尼克酰胺。 1.化学性质
稳定、不易被酸碱和加热破坏;260nm处有一吸收 峰,可用于维生素PP的定量测定。
2.体内活性形式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NAD+ 和NADP + 结构式
缺乏症 人类通常不缺乏
临床应用: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
(五)泛酸(pantothenic acid)又名遍多酸
课堂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淘米是淘的次数越多越好吗 ,如果不是,为什么?如何淘米,才能保证粮 食中的营养素不丢失?
课堂活动 脚气病和脚气是一回事吗? 如何防治脚气病?
(二)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
1.化学性质 硫辛酸不溶于水溶于脂溶剂,食物中与VitB1同时存
在。
2.生化作用 (1)是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酶,起转酰基用。 (2)有抗脂肪肝和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二、维生素C
1.化学本质及性质 (1)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
(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加热和氧化剂易被破坏。
O
O
C HO C
O HO C
维生素C (还原型)
维生素C (氧化型)
酶
S+H M2+
SH
G-S-S-G
还原产物
2×G-SH
脂质过氧化物
酶
S M
S
2×G-SH
(酶活性恢复) 酶
SH
SH
M:重金属离子
G G
S M 排出 S
阴囊炎、脂溢性皮炎、视物模糊等。
(三)维生素PP又称抗癞皮病维生素
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和尼克酰胺。 1.化学性质
稳定、不易被酸碱和加热破坏;260nm处有一吸收 峰,可用于维生素PP的定量测定。
2.体内活性形式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
NAD+ 和NADP + 结构式
缺乏症 人类通常不缺乏
临床应用:治疗婴儿惊厥和妊娠呕吐。
(五)泛酸(pantothenic acid)又名遍多酸
维生素—维生素概况(生物化学课件)
![维生素—维生素概况(生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9b685a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f.png)
其中肉碱、牛磺酸近来特别受到重视; 牛磺酸保护视网膜、心肌、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和增强免疫功能; 肉碱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原因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2. 吸收利用降低; 3. 需要量相对增高。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食物供应不足; 食物选择不当; 食物运输、加工、烹调、储存不当,维生素遭受破坏
和丢失; 食物的烹调方式对水溶性维生素含量影响较大,如果
捞可米高饭达倒40掉%;米汤,所损失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PP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蔬菜若先切后洗,维生素C的损失可高达2%~8%; 急火快炒,维生素C损失7~30%,慢炒损失更多; 损炒失菜8时.6%再~加23水.1%煮。,维生素C损失21%~78%,维生素B2
多发性神经炎; 1882年,许多船员发生脚气病,在船员口粮中添加肉、蔬菜
及面包后,发病者数量大为减少; 1897年,发现仅给小鸡喂精白米则会出现类似脚气病的多发
性神经炎,如果将糙米或糠加在饲料中,则能完全预防;
二、维生素的发现
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从稻米碾磨物中分离出能预防脚气 病的结晶化合物,并认为该物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所以命名为“维他命”;
2. 吸收利用降低
老年人咀嚼、胃肠道功能降低; 肝、胆疾病,胆汁分泌减少; 慢性胃肠炎; 膳食成分,如脂肪过少,膳食纤维过多。
3. 需要量相对增高
妊娠、哺乳期妇女; 生长发育期儿童少年;
按缺乏原因: I. 原发性:膳食中维生素供应不足或生物利用率 过低; II. 继发性: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 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 破坏增多引起的条件缺乏。
满足组织需要后,多余的从尿中排出;在体内仅有少量储 存; 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缺乏症状出现较快;容易缺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 毒性很小。
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缺乏原因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2. 吸收利用降低; 3. 需要量相对增高。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食物供应不足; 食物选择不当; 食物运输、加工、烹调、储存不当,维生素遭受破坏
和丢失; 食物的烹调方式对水溶性维生素含量影响较大,如果
捞可米高饭达倒40掉%;米汤,所损失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PP
1. 维生素摄入不足
蔬菜若先切后洗,维生素C的损失可高达2%~8%; 急火快炒,维生素C损失7~30%,慢炒损失更多; 损炒失菜8时.6%再~加23水.1%煮。,维生素C损失21%~78%,维生素B2
多发性神经炎; 1882年,许多船员发生脚气病,在船员口粮中添加肉、蔬菜
及面包后,发病者数量大为减少; 1897年,发现仅给小鸡喂精白米则会出现类似脚气病的多发
性神经炎,如果将糙米或糠加在饲料中,则能完全预防;
二、维生素的发现
1911年,波兰科学家Funk从稻米碾磨物中分离出能预防脚气 病的结晶化合物,并认为该物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所以命名为“维他命”;
2. 吸收利用降低
老年人咀嚼、胃肠道功能降低; 肝、胆疾病,胆汁分泌减少; 慢性胃肠炎; 膳食成分,如脂肪过少,膳食纤维过多。
3. 需要量相对增高
妊娠、哺乳期妇女; 生长发育期儿童少年;
按缺乏原因: I. 原发性:膳食中维生素供应不足或生物利用率 过低; II. 继发性: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 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 破坏增多引起的条件缺乏。
满足组织需要后,多余的从尿中排出;在体内仅有少量储 存; 多数以辅酶或辅基形式参加各种酶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缺乏症状出现较快;容易缺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 毒性很小。
生物化学维生素ppt课件
![生物化学维生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4048864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7.png)
苯、甲酚类化合物进入机体对肝脏产生毒性,而VE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抗氧化作用 预防衰老,清除自由基 促进肌肉生长发育
治疗贫血 防治心血管疾病 抑制肿瘤
维生素E的供给量
成人的维生素E推荐摄入量是10mg总生育酚 Vit E在食物分布甚广,且体内可较多储存,缺乏症较 少发生。 Vit E的毒性较小。
❖ 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主要的热量,在VB1的参与下, 碳水化合物才被彻底分解。如果缺乏,则不能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使人感觉疲劳、四 肢无力,甚至手脚麻木、皮肤失去知觉,继而影响 到心脏。
❖ 神经和肌肉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有糖类供应,因此 一旦VB1缺乏,就可引起神经、循环等一系列临床 症状称之为脚气病。
病
绿色菜类
D
调节骨代谢
主要调节钙代谢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在皮肤经紫外线照 射合成,强化奶
E
抗氧化
婴儿:贫血 儿童和成人:神经病 变,肌病
在食物中分布广泛, 菜籽油是主要来源
K
通过γ羧基谷氨酸残基激活 儿童:新 生儿 出血性 肠道细菌合成,绿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疾病
叶蔬菜,大豆,动
成人:凝血障碍
(3)混合型脚气病,同时出现干性和湿性症状 (4)婴幼儿脚气病:生长迅速而供应不足;乳母食谱缺陷;
1、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环境、尤其在加热时易分解破坏(煮 粥时切勿为口感而放碱)
2、烧肉放大蒜(民间就有谚语云:“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 半。” )
(1)大蒜中含特有的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会产生蒜 素,肉中的维生素B1和蒜素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 提高了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
维生素D3是由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的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 在紫外光照射下转变而成的。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抗氧化作用 预防衰老,清除自由基 促进肌肉生长发育
治疗贫血 防治心血管疾病 抑制肿瘤
维生素E的供给量
成人的维生素E推荐摄入量是10mg总生育酚 Vit E在食物分布甚广,且体内可较多储存,缺乏症较 少发生。 Vit E的毒性较小。
❖ 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主要的热量,在VB1的参与下, 碳水化合物才被彻底分解。如果缺乏,则不能彻底 氧化分解,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使人感觉疲劳、四 肢无力,甚至手脚麻木、皮肤失去知觉,继而影响 到心脏。
❖ 神经和肌肉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有糖类供应,因此 一旦VB1缺乏,就可引起神经、循环等一系列临床 症状称之为脚气病。
病
绿色菜类
D
调节骨代谢
主要调节钙代谢
儿童:佝偻病 成人:骨软化症
在皮肤经紫外线照 射合成,强化奶
E
抗氧化
婴儿:贫血 儿童和成人:神经病 变,肌病
在食物中分布广泛, 菜籽油是主要来源
K
通过γ羧基谷氨酸残基激活 儿童:新 生儿 出血性 肠道细菌合成,绿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 疾病
叶蔬菜,大豆,动
成人:凝血障碍
(3)混合型脚气病,同时出现干性和湿性症状 (4)婴幼儿脚气病:生长迅速而供应不足;乳母食谱缺陷;
1、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环境、尤其在加热时易分解破坏(煮 粥时切勿为口感而放碱)
2、烧肉放大蒜(民间就有谚语云:“吃肉不加蒜,营养减一 半。” )
(1)大蒜中含特有的蒜氨酸和蒜酶,二者接触后会产生蒜 素,肉中的维生素B1和蒜素结合生成稳定的蒜硫胺素,从而 提高了肉中维生素B1的含量。
维生素D3是由储存于皮下的胆固醇的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 在紫外光照射下转变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体内的转变:
维生素D3 (胆钙化醇)
肝25-羟化酶
肾,骨,胎盘中的 1α-羟化酶
25-羟维生素D3 (25-羟胆钙化醇)
肾,骨,胎盘、软骨 中的24-羟化酶
1, 25- (OH)2-VitD3 (1, 25-二羟胆钙化醇)
24, 25-二羟维生素D3 (24, 25-二羟胆钙化醇)
1,24,25-二羟维生素D3 (1,24,25-二羟胆钙化醇)
异构酶 (肝)
全反视黄醇
2. 参与糖蛋白的合成,维持组织正常的生长与分
化(视黄酸及其代谢产物视黄醇磷酸)
3. 维持人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功能(视黄酸)
4. 具有抗癌作用:可能与视黄酸(维甲酸) 参与基因调控有关
维生素A的缺乏病
• 夜盲症:因视紫红质合成减少, 而对弱光敏感性降低。
• 干眼病,皮肤干燥、增生、角化: 与糖蛋白合成障碍有关。 (抗干眼病维生素)
物功能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羧化成有生物功 能的凝血因子。
• 缺乏病:凝血障碍。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Water-soluble Vitamins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B12、泛 酸、叶酸和生物素共8种)、维生素C和α硫辛酸。
特点:
1)B 族维生素是辅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 2)易溶于水,体内很少储存(过剩由尿排出)
(二)维生素D的生化作用及缺乏病
• 生化作用: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促进骨的钙化
• 缺乏病
软骨病(成人) 佝偻病(儿童)
三、维生素E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种类:生育酚,生育三烯酚
﹡主要来源:植物种子(油) ﹡极易被氧化(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故能保护
其他物质。 • (二) 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必须经常从食物摄取 一般无蓄积中毒危险
一、维生素B1(硫胺素)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 来源:动植物(种子外皮、胚芽) • 活性型:在体内转变成焦磷酸硫胺素(thiamine
pyrophosphate,TPP),作为辅酶
N
CH2 N+
CH3
O
O
H3C
N
NH2 HC
S
CH2 CH2 O P O P OH
二 、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
(一)化学本质和性质:是类固醇衍生物
﹡种类:植物:VitD2(麦角钙化醇)
动物:VitD3(胆钙化醇)
﹡VitD2原:麦角固醇
VitD3原: 7-脱氢胆固醇
麦角固醇→VitD2 ……………… 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VitD3
阳光及紫外 线作用下
﹡VitD3的活性形式: 1, 25- (OH)2-VitD3
2、维生素B1缺乏病
• 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食欲 减退、心肌病变(能量不足, 乳酸堆积)等
•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乙酰胆 碱减少)
二、维生素B2 (核黄素)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 来源:动植物,人体 肠道细菌可合成(有 限)
核醇
• 异咯嗪上 第 1、第 10位氮原 子可接受 或释放H
6,7-二甲基异咯嗪 (黄素)
3-脱氢视黄醇(A2)
体内活性形式: 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
• 容易氧化破坏(特别是光照射)
(二)维生素A的生化作用和缺乏症
1. *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维持暗视觉的成分: 视紫红质的合成、分解与视黄醛的关系
视紫红质暗处Fra bibliotek视蛋白光
Vit A
11-顺视黄醛
(视网膜) 异构酶
视黄醛还原酶
全反视黄醛
11-顺视黄醇
按酶的分子组成分为:
• 单纯酶:只含蛋白质部分
• 结合酶:属结合蛋白质
由蛋白质部分 和 非蛋白质部分组成。
酶蛋白 +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决定反应 的特异性
决定反应的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种类和性质 (常含维生素)
第十八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vitamins and Microelements )
概念: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功能所必 需,但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 而不能满足体内需要,必须由食物提 供的一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OH OH
形成的负碳离子可结合羧基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1、维生素B1的功用
1)TPP是糖氧化中作为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和-酮 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α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 参与氧化脱羧反应。
2)TPP在磷酸戊糖途径中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次 要)。
3)VB1在神经传导中起一定的作用,抑制胆碱酯酶的活 性。
• 维生素缺乏可引起维生素缺乏病。
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按其溶解性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 vitamin) :包括维
生素A、D、E、K 四种。 二、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 vitamin) :包括B
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PP、B6、 B12、泛酸、叶酸和生物素共8种)和 维生素C。
核黄素(riboflavin )
• 活性型:在体内组成两种辅基
1)黄素单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
2)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
H3C
Ⅲ
H3C
H2C
O
HCOH
储存部位:肝脏(A,D,K)
脂肪组织(E)
6)有蓄积中毒的危险( A、D )
一、维生素A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来源: 动物肝脏和鱼肝油
(含 视黄醇 和 3-脱氢视黄醇)
植物有β-胡萝卜素
双加氧酶
β-胡萝卜素
2分子Vit A
(维生素A原) 小肠粘膜
化学本质: 天然的Vit A :不饱和的一元醇
视黄醇(A1)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Lipid-soluble Vitamins)
包括:维生素A、D、E、K
特点:
脂溶性维生素
1)均为非极性疏水的异戊二烯衍生物
2)不溶于水,溶于脂类及脂肪溶剂
3)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同吸收
4)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在血液与脂蛋白及某些特殊结
合蛋白特异结合而运输
5)有较多的储存
1. 抗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免遭伤害(抗衰老、防癌
的作用)
2. 维持生殖机能,缺乏引起生育障碍。 3. 促进血红素代谢(提高α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及
ALA脱水酶活性)
四、维生素K
(一)化学本质及性质
• 属于萘醌类物质: • 天然形式:K1、K2,主要由肠道细菌提供(K2)
绿色植物(提供少部分) • 人工合成:K3、K4 (二)生化作用及缺乏症 • 功用:促进凝血。作为γ-羧化酶的辅助因子,催化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