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概论▪污染是细胞培养的大敌。
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污染的类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1、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
2、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孔子霉、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丝状菌污染3、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
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支原体污染阳性阴性4、病毒污染▪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的病毒,就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细胞污染原因和处理
细胞污染原因和处理养成良好的无菌操作的习惯拿70%酒精擦手,擦超净台,擦培养瓶,擦培养基瓶,各种瓶子的口多拿火焰烧灼。
就不再会发生细菌污染。
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求自己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越“罗嗦”越好!我辨认出在抽取须要非政府时,往往头会距离非政府很将近,所以拎口罩很关键!还要换无菌衣(紫外Ramanathapuram的白大褂)另外,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冰块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进行;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全台面,紫外照20分!除了,努力做到绝对无菌,那不可能将!但我们可以努力做到最大限度的增加含菌量!采用回去的东西尽快抽走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放置,也尽量遵从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将程度依次向外挂。
1.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2.凡是碰触瓶口后都必须用酒精灯烧烧。
3.初学者一般可以用培养瓶养细胞,个人认为瓶污染的机率要比皿小。
4.特别注意酿制全然培养基时不要出现污染,在采用前一定必须搞无菌培育,因为通常应用领域污染后的培养基培育细胞后,很快就可以出现特别轻微的污染。
2.1.注意喷酒精装置的应用:制作很简单,用过的化妆品,理发店理发前往头发上喷水的瓶子及其他一些有喷水功能的瓶子,经过处理装上百分之75的酒精就可以了(我不知道有没有实验专用喷洒酒精的瓶子,如果有那就更好了)。
我用的是师姐留下来的一种护肤品的瓶子。
常常往超净台台面,手上喷洒酒精,效果很好。
2。
我步入细胞培养室就穿上pe手套(一次性塑料薄膜手套),当在无尘室台操作方式时穿上一次性橡胶手套。
3。
培养箱内水盘里的水,用灭菌的超净水,每周更换一次(至少也要两周换一次)。
换水前要用百分之75酒精消毒。
水浴箱也要定期消毒(用百分之75酒精)换双蒸水。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细胞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然而,在进行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污染源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工作环境或实验操作不当。
对于细胞培养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言,解决污染问题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污染问题可能来自实验室环境以及操作者自身。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培养的受损。
因此,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和表面消毒是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此外,操作者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自身的污染对细胞的影响。
操作者需要穿戴合适的实验室清洁工作服、手套和口罩,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细胞培养物。
其次,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也是潜在的污染源。
为了避免污染,选择高纯度的培养基和试剂是至关重要的。
购买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培养基和试剂,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的指导,可以减少产品本身的污染。
此外,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避免将培养基和试剂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并妥善保存这些试剂,以防止其受到污染。
另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传代也是容易导致污染的环节。
细胞传代是保持细胞生长的关键步骤,但传代时的细胞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和表型的变化。
为了避免细胞污染,应该定期对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特别是使用发展中的分子标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细胞是否保持纯种,以及是否受到污染。
此外,定期保存冻存品库并且用来传代的细胞不要超过特定的传代次数,以保持细胞的良好生长状态。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是培养器具的污染。
培养器具包括培养皿、培养瓶、移液器等。
这些器具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器具内外部分,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同时,定期更换使用的培养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积累污染物。
最后,除了以上提到的对策,培养载体选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培养时的污染问题。
细胞又被污染了?一文教你如何预防及挽救!
细胞又被污染了?一文教你如何预防及挽救!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咱们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实验材料之一。
因此,培养一窝健康生长的细胞“宝宝”对咱们科研人员而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入门手艺。
然而做过的人都懂,这细胞培养虽是入门手艺,可一点都不简单呐!分分钟来个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轻则自个儿的细胞废弃,重则连累整个培养箱,甚至培养室!让人头疼不已!那么究竟有哪些微生物会造成细胞污染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今天小P就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微生物污染分类一、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实验服)、实验用具等,甚至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抗菌素(一般为预防剂量),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种类:造成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会造成细菌感染。
特点:细菌污染的培养液通常会出现浑浊、PH下降,也有少部分会出现培养液肉眼观察无多少改变,只能在镜下发现菌体才知污染情况,建议每天仔细观察;被污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胞浆出现大量颗粒,细胞变圆或者崩溃,从壁上脱落死亡。
一般细菌污染进程很快,大约污染一两天后肉眼就能显著观察到变化。
(图片来源于)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另一种污染,尤其在霉雨季节,霉菌污染尤为严重。
另外由于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因此一旦污染很容易发生扩散。
种类:常见的真菌感染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污染等。
特点:霉菌污染的细胞培养液短期内一般不会浑浊,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白色或黄色漂浮物(斑点状,易于观察);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丝状、管状或是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间;念珠菌和酵母菌污染一般会成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并且酵母菌污染会导致培养液浑浊。
真菌污染会与细胞抢夺营养,还会释放次级代谢物毒害细胞,造成细胞活力变差,生长速度变慢,甚至死亡。
如何挽救细胞污染
在讨论之前,大家首先要有一个概念,即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
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所以处理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则就是:无限地稀释细菌的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的数量!1).将污染的培养液倒掉,转烧瓶口,加入10mlPBS,适当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转烧瓶口。
2).继续加入10mlPBS,同样方法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3).继续加入5mlPBS,同样方法洗瓶,主要是培养面,然后倒掉。
4).重复步骤3再洗。
5).重复步骤3再洗。
6).加入3-5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7).加入3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8).再加入5mlPBS洗瓶,然后吸出。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
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10).24h之后,视情况换液,若仍然污染严重,培养基浑浊,重复以上步骤,若看不到污染物,则继续步骤1)、3)、4)、6)、8),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11).24h之后,若仍污染严重,可再重复一次,若还污染只能弃之(不过一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若镜下不见污染物,则换液PBS洗瓶,正常培养。
以上是对于细菌污染(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若为霉菌或者真菌污染,加入两性霉素B清洗和培养,终浓度一般为2.5μg/ml(在30μg/ml时会有细胞毒性)。
另外也可以选择在培养基里加3ug/ml的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
其它操作同;若为支原体或者黑胶虫污染,因为这个太难处理,所以我基本上都是重新弄细胞了。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背景细胞培养实验室是进行细胞培养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可能会发生细胞培养污染。
细胞培养污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可能导致整个实验项目的失败。
因此,了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污染检测与确认在处理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实验室是否确实发生了污染。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细菌、真菌或其他细胞系的杂交等。
常用的污染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使用细菌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和放线菌培养基进行真菌检测等。
污染源清除一旦确认了实验室的污染源,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清除方法。
对于细菌污染,可以使用消毒剂来清洁实验室表面和设备。
并且可以考虑更换培养基,并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生长。
针对真菌污染,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清洁,并使用抗真菌剂进行消毒。
细胞系处理在清除污染源后,需要处理受到污染的细胞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更换细胞系,使用新的、无污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细胞系的清洗和处理,例如使用特定的培养基、抗生素或抗真菌剂进行培养。
污染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再次发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彻底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液,避免过期使用;密封和正确存储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细胞培养污染的认识。
总结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将其解决。
通过污染检测与确认、污染源清除、细胞系处理和污染预防措施等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的一些建议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实验室环境中都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培养器皿,以确保其表面的无菌。
其次,使用高品质和无菌的培养基是防止细菌污染的关键。
培养基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相关的质检。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也需要保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避免真菌污染,可以在实验室中合理控制湿度,并保持培养器皿和培养基的干燥。
此外,使用抗真菌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系,可以对细胞培养器皿进行预处理,如用乙醇或己硝酸等消毒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培养器皿的抗真菌能力。
三、交叉污染细胞系的交叉污染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是由于不慎携带其他细胞系的污染物,或是在培养中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感染所致。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实验人员在操作细胞系之前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其次,不同细胞系之间要严格分开培养,避免接触。
此外,可以对新获得的细胞系进行鉴定,使用PCR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纯度。
四、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是指细胞系自身产生的污染物。
它可能是由细胞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去胎氧核糖核酸或细胞死亡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及时清除废液和死细胞。
其次,对细胞进行经常性的鉴定,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也需要加以调整,以减少内源性污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污染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解决的。
细胞污染原因及处理
细胞污染概述凡混入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细胞生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污染,细胞污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减少其发生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细胞污染根据污染源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
一、物理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预防物理性污染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或被笼统地归为化学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生化成分,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
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温度、放射线、振动、辐射(紫外线或荧光)会对细胞产生影响。
细胞、培养液或其它培养试剂暴露于放射线、辐射或过冷过热的温度中,可以引起细胞代谢发生改变,如细胞同步化、细胞生长受抑制甚至细胞死亡。
通过实验室的合理设计及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可以减少环境中物理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孵箱应放在温度较恒定的环境中,周围不能放置能引起机械振动的设备,如离心机。
培养液及培养试剂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为避免光照试剂不能放在玻璃门的冰箱中,试剂周围不能放同位素。
培养液从冰箱中取出后应在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实验,以避免过冷的温度对细胞的影响。
二、化学性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预防培养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引起细胞的污染。
化学物质并不总是抑制细胞的生长,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就可促进细胞的生长。
不同细胞对化学物质污染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未纯化的物质、试剂、水、血清、生长辅助因子及储存试剂的容器都可能成为化学性污染的来源。
细胞培养的必需养分,如氨基酸,若浓度超过了合适的范围,也会对细胞产生毒性。
同样,不同细胞系其最佳培养条件下对血清和缓冲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培养中应严格控制。
玻璃制品清洗过程中残留的变性剂或肥皂(通常残留在瓶盖的内表面)是最常见的化学性污染。
水是唯一一种在凝固时膨胀的化合物。
因此在选择冻存细胞的容器时应考虑到这个因素。
容器因水的膨胀而发生破裂是引起试剂污染的重要原因。
为了避免金属离子、有机分子、细胞内毒素等物质对水的污染,在配制液体,清洗容器时必须使用不含杂质的超纯水。
细胞培养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细菌污染状态: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预防和补救:1.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和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检查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现象!2.可在培养液或血清中加支原体预防剂。
3.若细胞一旦污染,建议加支原体清除剂,能清楚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
二、霉菌及真菌污染状态:肉眼观察培养基发现培养基颜色基本无变化,不浑浊,但是培养基中由絮状漂浮物,显微镜下观察,若感染真菌可看到分叉细丝状的结构(不同种类结构不同),若感染霉菌显微镜下可看到片状的结构,不透明,真菌及霉菌对影响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
预防和补救:1.保证细胞房的干净整洁,干燥的环境(潮湿的环境利于霉菌及真菌的生长)。
2.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实验室。
3.对实验室及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
4.若细胞非常珍贵,且不易获得,可以对污染的细胞采取如下操作。
悬浮细胞:收集细胞并离心,用PBS漂洗,重复此操作数次。
贴壁细胞:用PBS轻轻冲洗细胞,丢弃,重复此操作数次。
三、支原体感染状态:镜下黑色,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国内血清很多没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预防和补救:预防:实验室新购买的血清及培养基需检测是否含有支原体,引进的新品种细胞需做支原体检测,向培养基中添加预防支原体的抗生素。
补救: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如氧氟沙星10 μg/ml、环丙沙星10 μg/ml、卡那霉素20~50 μg/ml、四环素10~50 μg/ml、庆大霉素200μg/ml等抗生素),或者向培养基中添加支原体清除剂清除支原体数天。
四、黑蛟虫状态: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镜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不浑浊,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可以用。
培育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处理方法
培育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处理方法细胞污染是培育技术过程中一个常见而严重的问题。
细胞污染指的是外源性的微生物、真菌、细菌或其他细胞种类在细胞培养中的存在。
细胞污染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甚至使实验失效。
因此,对于细胞污染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细胞污染处理方法。
一、消毒剂处理消毒剂处理是最常见的细胞污染处理方法之一。
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微生物和其他细胞种类,以减少污染。
常见的消毒剂有乙醇、过氧化氢和氯化物等。
在使用消毒剂处理细胞污染时,应选择适当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并确保消毒剂不会对目标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二、培养基更换培养基更换是另一种常见的细胞污染处理方法。
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
更换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有效处理细胞污染。
三、细胞分离细胞分离是一种通过分离感染的细胞来处理细胞污染的方法。
这可以通过细胞离心、细胞分选或免疫磁珠分离等技术来实现。
通过分离感染的细胞,可以有效减少细胞污染,同时保留无污染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
四、细胞冻存细胞冻存是另一种有效处理细胞污染的方法。
将无污染的细胞分装入液氮等低温环境中冻存,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真菌和其他细胞种类的生长。
在需要时,可以从冻存样品中恢复细胞,以继续实验。
然而,细胞冻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细胞冻存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细胞损伤等问题需要注意。
五、污染原因的分析和改进污染原因的分析和改进是细胞污染处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细胞污染的原因,可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来预防细胞污染的再次发生。
污染原因的分析可以包括对实验设备、试剂和操作流程等的检查和评估。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可以有效提高细胞培养的纯度和可靠性。
细胞污染是培育技术中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细胞污染,研究并应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可能原因、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可能原因、解决方法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细胞污染后的挽救方法
细胞污染后的挽救方法以自建细胞系(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1, LSC-1)第12代的某一被细菌污染的细胞株采取救治,比较效果并分析细胞生物学特性。
实验方法1)抗生素法:细菌培养:用无抗生素完全培养液培养细胞3 d,收集上清离心后将沉淀物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 35e培养。
所采用的抗生素包括临床常用的15种抗生素,抗生素最适抑菌浓度筛选:根据细菌药敏实验结果选出敏感抗生素,每种抗生素从最低抑菌浓度MIC到最高耐药浓度分别配制6个浓度梯度。
将LSC-1细胞按1*104/孔种96孔板,细胞贴壁后加入含敏感抗生素的完全培养液,24 h后换无抗生素培养液培养1 d,如此重复3次,连续7 d。
2)抗生素联合巨噬细胞吞噬法:将上述抗生素处理过的细胞再用小鼠的巨噬细胞处理。
巨噬细胞的制备:将灭菌的玻璃粉与0. 9%氯化钠注射液混和注入小鼠腹腔, 3 d后脱颈处死动物,无菌操作取小鼠腹腔液,离心收集巨噬细胞,与LSC-1细胞混合培养, 3 d后换液,弃去巨噬细胞。
间隔一周后再用巨噬细胞共培养一次。
3)裸鼠体内接种法:将LSC-1细胞按1*106个/mL接种裸鼠腋下皮下,连续观察,当肿物长至约1cm3后,脱颈处死动物,无菌操作取出肿物,采取组织块法做组织细胞培养。
效果鉴定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将上述3种方法处理的LSC-1细胞种植在直径为15 mm的无菌圆形盖玻片上,贴壁后做角蛋白AE1 /AE3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细胞周期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碘化丙啶标记细胞的荧光强度,分析DNA含量。
测试3种方法处理的LSC-1细胞周期,并与该细胞建系初期的第3代细胞状况做比对。
抗生素撤离观察:用无抗生素的完全培养基培养3种方法处理的细胞,连续观察3周,取细胞上清做细菌培养。
细胞系的维持、冻存与复苏:将无抗生素培养3周的细胞按常规方法冻存,并于1个月后复苏,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结果自建人喉癌细胞系LSC-1传至第12代以后,细胞生长速度变慢,已贴壁细胞变圆、漂起、死亡,细胞间隙出现可运动的微小生物,但培养液依然清亮不浑浊,收取上清液离心,将沉淀物行常规血琼脂培养, 24 h结果为无菌生长,培养5~7 d后开始出现灰白色细小菌落,光滑湿润,有透明溶血环,全自动细菌鉴定仪生化鉴定条检测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该菌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细胞培养污染怎么办?
细胞培养污染怎么办?细胞实验中,培养细胞一一旦污染,一般情况下,都会比较难处理。
如果污染细胞作用不大,可以不要了;有细胞株留存的或可购置的,可在找到原因后进行的**操作室,复苏或者重新购置细胞,再进行培养。
若污染细胞作业很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以实施以下办法进行**。
(一)使用******对杀灭**较有效。
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一般用双***(青霉素100u/mL加链霉素100μg/mL),污染后**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
此法在污染早期可能有效。
所用***品种除青霉素、链霉素外,还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制霉菌素等。
常用400~800μg/mL卡那霉素或200μg/mL四环素处理,每隔2~3日换液1次,传1~2代进行**。
近年来有报道,4-氟,2-羟基喹啉(Ciprofloxacin,Cip)、截耳素衍生物(Pleu-romutilinderivative,BM-Cyclin2:BM-1和四环素衍生物(BM-2)等三种***单用或合用对杀灭支原体有效。
这三种***均用PBS配成250X浓缩液,-20℃保存备用,使用浓度Cip为10μg/mL,BM-1为10μg/mL,BM-2为5μg/mL。
使用时先吸除污染的培养液,加入含BM-1的RPMI1640培养液,3天后再吸除培养液,加入含BM-2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4天,如此连续3个轮次,直至用33258荧光染色镜检证明已**支原体后,再加正常培养液培养传代3-4次。
(二)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用5%的兔支原体**血清(血凝效价1:320以上)可去除支原体污染,因特异抗体可抑制支原体生长,故经抗血清处理后11天即转为阴性,并且5个月后仍为阴性。
但此法比较麻烦,不如用***方便、经济。
(三)加温处理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佳影响。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
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所以处理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则就是:无限地稀释细菌的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的数量!一、细菌污染培养基:颜色发红,液体清亮或浑浊;显微镜下:有黑点或杆状物在到处游走,细胞部分脱落,出现细胞碎片;成像:图一:杆菌污染图二:白色链球菌以下是摘自丁香园的处理方法:1).将污染的培养液倒掉,转烧瓶口,加入10mlPBS,适当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转烧瓶口。
2).继续加入10mlPBS,同样方法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3).继续加入5mlPBS,同样方法洗瓶,主要是培养面,然后倒掉。
4).重复步骤3再洗。
5).重复步骤3再洗。
6).加入3-5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7).加入3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8).再加入5mlPBS洗瓶,然后吸出。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
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10).24h之后,视情况换液,若仍然污染严重,培养基浑浊,重复以上步骤,若看不到污染物,则继续步骤1)、3)、4)、6)、8),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11).24h之后,若仍污染严重,可再重复一次,若还污染只能弃之(不过一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若镜下不见污染物,则换液PBS洗瓶,正常培养。
几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及处理方法
⼏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及处理⽅法凡混⼊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细胞⽣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细胞污染,细胞污染不能完全被消除,但能减少其发⽣的频率和后果的严重性。
本⽂将简要介绍⼏种常见的细胞污染类型及处理⽅法。
常见细胞污染类型细胞细菌污染特征:⼤⼩在0.5~5 μm,⽐动物细胞⼩很多。
多呈球状或杆状,形态规则,分布均匀;增殖速度快,⼀般细菌污染后48~72⼩时爆发式增殖;营养消耗快,培养基很快变黄,变浑浊;镜下观察有明显的定向运动。
处理⽅法:轻度细菌污染可⽤10X双抗清洗处理,重度细菌污染建议消杀后丢弃。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细胞真菌污染特征:细胞真菌污染呈链球状或丝状。
常形成⾁眼可见的菌落,培养基颜⾊⽆变化或变紫,仅对局部细胞影响较⼤,其他地⽅⽣长正常。
会形成孢⼦,容易污染其他细胞。
处理⽅法:细胞真菌污染较难根除,不建议保留,建议消杀后丢弃。
真菌污染真菌污染细胞⽀原体污染特征:最⼩的微⽣物,⽆法通过光学显微镜看见,但可通过电镜观察到。
感染⽀原体的细胞,在某⼀时间点碎⽚突然增多,随着传代,细胞状态显著变差。
细胞⽀原体污染可通过⽓溶胶传播,影响同⼀细胞房其他细胞。
鉴定⽅法:PCR法、显⾊法、荧光染⾊法等。
处理⽅法:若细胞污染后状态尚可,添加⽀原体抑制剂培养2-3代可转阴;若细胞污染后状态很差,建议消杀后丢弃。
⽀原体污染⽀原体污染⽀原体污染⽀原体污染⿊胶⾍污染特征:⽆明确定义,镜下⽆法直接观察到。
主要表现为细胞状态差,⿊点和碎⽚多,布朗运动。
通过检测发现主要为细胞⽀原体污染,部分为未知的增殖不明显的微⽣物污染。
处理⽅式:若细胞污染后状态尚可,添加⿊胶⾍抑制剂/⽀原体抑制剂培养2-3代可转阴;若细胞污染后状态很差,建议消杀后丢弃。
细胞交叉污染特征:即不同的细胞混杂在⼀起鉴定⽅法:同种属:STR鉴定,多等位基因数⼤于3个。
(需考虑本⾝的遗传背景,如EA.hy 926为融合细胞,本⾝就包含两套遗传信息)不同种属:PCR法,对种属特异性基因进⾏扩增,不同种属产物⼤⼩不同。
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污染及污染处理
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污染及污染处理一、本文概述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
通过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的环境,细胞在体外得以繁殖、分化并维持其特定功能。
本文旨在概述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包括培养基的选择、细胞传代、细胞冻存与复苏等,同时探讨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问题,包括细菌、真菌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污染,以及污染的检测和处理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对细胞培养的基本流程和污染防控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用于模拟体内环境,研究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细胞培养方法:贴壁培养法:这是最常见的细胞培养方法。
细胞在培养瓶或培养板的表面上贴壁生长,形成单层细胞。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系。
悬浮培养法:某些细胞,如血液细胞、肿瘤细胞和某些干细胞,可以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生长。
这种方法不需要细胞贴壁,可以方便地扩大细胞数量。
微载体培养法:微载体是一种微小的、可以悬浮在培养基中的颗粒,通常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
细胞可以在微载体的表面上贴壁生长,从而增加细胞与培养基的接触面积,提高细胞生长效率。
三维培养法:这种方法模拟体内组织的三维结构,使用支架或凝胶等基质支持细胞生长。
它有助于研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的形成。
共培养法:将不同类型的细胞放在同一个培养环境中进行培养,以模拟体内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将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可以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的过程。
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选择适合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的培养方法,同时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pH值、营养成分等,以确保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三、细胞培养污染及其影响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污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可能对细胞生长、实验结果和细胞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污染主要来源于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等。
原代细胞培养污染、生长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原代细胞培养污染、生长及解决方法原细胞生长的污染来源:组织、环境、人员、物料、设备环境、人员造成的污染解决方法一般是:验证、培训物料造成的污染(针对):物料的来源是否可靠、质量是否合格、运输储存是否合理有效并且符合规定。
QC部门应对物料进行合理有效严格的检测、分析,QA部门及使用部门应对物料进入车间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做验证(适当选择的条件)。
如:清洁消毒方法的有效性、运输过程的密闭性等。
培养用具(物料):确保其清洁效果的有效性、灭菌效果的有效性,并尽可能的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储存。
设备:在验证的有效期内并且验证应真实有效。
组织污染:用含高浓度的平衡盐溶液反复冲洗后在进行消化培养工序。
细胞生长(不生长或者不贴壁)影响因素:消化过量、原始细胞量过多、支原体污染、PH(NAHCO3分解)过碱、消化液、培养液配制错误(或过期、储存不当)、培养液与培养温度温差太大解决方法:消化过量:降低胰蛋白酶的浓度或消化时间原始细胞量过多:调节细胞量支原体污染:检测支原体PH过碱:从新配制培养液并做适当的检测消化液、培养液配制错误:QA部门全程监控培养液与培养温度温差太大:建议进行0.5-1H的37°温浴。
(培养液宜在30°使用)细胞生长缓慢影响因素:培养液中有少量细菌或真菌存在、培养液中的细胞必须成分(谷氨酰胺、生长因子耗尽)、细胞接种浓度太低、细胞老化、或支原体污染解决方法:比较新培养基于旧培养基的成分,比较新血清旧血清的生长试验,增加或补充谷氨酰胺或新鲜的培养基、增加细胞接种浓度、检测支原体注明:如果遇到细胞大量死亡现象则应该考虑培养基的渗透压、温度波动和培养液毒性问题。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培养中常常会遇到细胞污染的问题,这给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细胞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病毒以及其他的微生物污染。
在细胞培养中,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是每个实验室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培养器具不洁净、操作不规范等。
当出现细菌污染时,可以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外观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比如培养物颜色的改变、气泡的形成等。
如果存在细菌污染的症状,可以通过将培养物进行细菌培养或细菌PCR检测以确认。
一旦确认细菌污染,需要立即更换培养器具,重做培养基,并对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真菌和酵母的污染在细胞培养中也是相对较常见的问题。
真菌和酵母污染一般表现为培养物的颜色变化、膜片上出现菌丝等。
当怀疑存在真菌和酵母的污染时,可以将培养物进行不同培养基上的转接和形态学观察,也可以通过真菌和酵母的特异性培养基进行检测确认。
处理真菌和酵母污染的方法包括体外灭菌、常规抗生素处理、加入抗真菌和酵母的药物等。
另外,病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胞污染问题。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功能紊乱甚至细胞死亡。
常见的病毒污染有常见冷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
病毒污染的判断往往需要通过病毒培养、PCR或ELISA等技术进行鉴定。
处理病毒污染可以采用病毒灭活剂或直接更换细胞系等方法。
除了微生物污染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细胞污染问题。
比如,细胞交叉污染是指来自其他细胞系的细胞误将自己的培养物中。
为了避免细胞交叉污染,可以采用细胞系的DNA指纹鉴定技术,或者使用经过认证的培养物,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培养。
总结起来,细胞培养中的细胞污染问题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培养物的变化、培养基的转接和不同培养基的形态学观察、特异性培养基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各类污染,如何处理?
细胞各类污染,如何处理?当清晨的阳光满照大地时,在细胞培养室的角落,倒置显微镜旁,总会聚集着几个孩纸,时不时的各种感慨。
啊……细胞又长满了!咦……细胞咋飘了好多?唉……这个细胞状态好差,能不能长起来?完了完了,细胞污染了……各种细胞,总会有各样问题让人猝不及防。
虽说细胞培养是基础性的技术,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每种细胞养的很好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细胞培养室里细胞污染的事儿。
常见的细胞污染除了来自其它细胞系的交叉污染外,包括支原体、黑胶虫、细菌、真菌污染。
这些微生物污染对细胞产生的影响很大呢!例如,它们会与宿主细胞竞争营养;分泌酸性或碱性的副产物,使宿主细胞停止生长;产生对细胞直接有毒的H2O2等等。
有同学说,我使用了无菌的试剂和耗材,也遵循了无菌操作的要求,然而……还是莫名污染了。
隔壁的同学还没有我做的仔细呢!那么,这种情形下,细胞到底为什么会污染呢?细胞污染要怎么办呢?小编觉得此同学和彼同学,最大的差异恐怕是操作环境了。
给大家提个醒,细胞培养室的环境控制尤为重要啦。
有这样一篇文献,作者对比了正常细胞培养室和污染培养室,在可能污染的位置放了血培养皿,根据微生物的生长状况,研究细胞污染的原因。
以下是代表性的培养结果。
污染物是毋庸置疑的源头,培养室的空气、培养箱内循环的空气、培养箱的层架以及显微镜的载物台和物镜都可能是污染源。
其实,特别容易污染的地方:①空调(估计是细胞培养室没有做层流,也不经常清洗)。
②生物安全柜的空气过滤系统。
③生物安全柜的进风口(如下图黄线圈出的位置,操作不慎的话,很容易把培养基或者血清之类的东西滴进这个风口,里面长个霉什么的都是正常的,因为你不会及时拆开清理)。
④显微镜(一般也不会有人用84或酒精擦显微镜吧)。
⑤培养箱的水盘和复苏细胞用的水浴锅(基本上是温床,但是可以在里面加入硫酸铜,并且周期性更换来避免长菌,但问题是硫酸铜会损伤不锈钢)。
⑥离心机(也是重灾区)。
⑦液氮罐(这个估计大家都不会注意的,但好在液氮罐污染可能性比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若细胞状态极差,尽早处理掉细胞,并找出污染源,对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细胞房进行消毒处理。
2、真菌污染
培养基:有的培养液清亮,不变色;
成像:
处理方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切忌大动作鲁莽。防止细胞脱落。这个拯救细胞还是主要针对无路可退的时候。污染还是重在预防!!!!!
细胞房
培养箱每两周更换一次水(高压过的双蒸水),条件允许的每两周可以用酒精擦洗一遍培养箱;
地面每两到三天用新洁尔灭拖洗一遍,桌面等同样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
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霉菌污染多来自空气,所以做实验时说话聊天,或瓶口敞开时间太长,还有培养箱开关频繁是主要原因,还是多找自身原因.
4、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后,不会立即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收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生长等。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10).24h之后,视情况换液,若仍然污染严重,培养基浑浊,重复以上步骤,若看不到污染物,则继续步骤1)、3)、4)、6)、8),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2).继续加入10mlPBS,同样方法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3).继续加入5mlPBS,同样方法洗瓶,主要是培养面,然后倒掉。
4).重复步骤3再洗。
5).重复步骤3再洗。
6).加入3-5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7).加入3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8).再加入5mlPBS洗瓶,然后吸出。
显微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成像:
图三:看上去像白色念珠菌污染
处理方法:若为霉菌或者真菌污染,加入两性霉素B清洗和培养,终浓度一般为2.5μg/ml(在30μg/ml时会有细胞毒性)。另外也可以选择在培养基里加3ug/ml的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其它操作同细菌。
5、黑胶虫污染
培养基:可能无明显表现,或液体颜色异样
显微镜下:大量黑点原地震动,与细菌污染相鉴别,细胞状态不佳。有的因细胞密度较高,或细胞增殖较快,细胞代谢产物增多,要注意鉴别。
成像:
处理方法:黑胶虫在科研领域还是很未知的啊。所以没有什么好的应对方法。预防为主!!还是要强调无菌操作啊!!尤其注意血清的质量!这个是主要来源。一般建议用北美血清,这个黑胶虫污染会概率小。
每次操作前超净台需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操作前后需用酒精完全擦拭超净台;
超净台的风机不能过大,风机到6-8格,否则也可能能致霉菌污染;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前需用新洁尔灭提前擦拭显微镜及操作台面;
枪头,EP管等需定期按时高压;
培养基:可能无明显表现;
显微镜下:慢慢会使细胞状态变差,生长变慢,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能会有小黑点,但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传代以后就出现细胞间黑点,细胞空泡化,很多类似凋亡、坏死的细胞,最终细胞漂浮,完全死亡。细胞生长缓慢,或者出现无明显诱因脱落,凋亡,细胞碎片增多,有的甚至只表现为细胞状态日渐不佳。
成像:
处理方法:采用支原体清除剂,有同学说用泰乐处理支原体污染效果比较好。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建议用8ug/ml的浓度。
一般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因此多放弃细胞重新培养。
所以处理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则就是:无限地稀释细菌的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的数量!
1、细菌污染
培养基:颜色发红,液体清亮或浑浊;
显微镜下:有黑点或杆状物在到处游走,细胞部分脱落,出现细胞碎片;
成像:
图一:杆菌污染
图二:白色链球菌
以下是摘自丁香园的处理方法:
1).将污染的培养液倒掉,转烧瓶口,加入10mlPBS,适当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转烧瓶口。
3、霉菌污染
培养基:培养液是清亮的;
显微镜下: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
成像:
处理方法: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原来我们这里也有霉菌感染的,不过后面在培养基里加上了0.5%的大福康(原来的双抗各改为0.25%的青霉素和链霉素)摘自丁香园),效果还可以!你可以试试!!!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
6、原虫污染
培养基:培养液可轻微浑浊
显微镜下: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占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