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声学基础知识点
声的知识点总结初中
声的知识点总结初中初中声的知识点总结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也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和享受。
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声音的知识,下面我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会随之振动,形成声波。
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当它达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振动的方式在空气中传播的。
空气中的分子会相互碰撞传递振动,使声波传播。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40米,但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有所不同。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由音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音量:音量是声音的大小,由振动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
3.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质地,不同的声音来源和谐波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音色。
四、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1. 语言交流:人们通过声音来进行语言交流,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2. 音乐艺术:声音可以用来演奏乐器、唱歌等,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3. 语音识别:声音可以被计算机转化为文字,实现语音识别技术。
4. 电视广播:声音可以通过电视和广播传递到人们的耳朵里,使人们了解新闻、娱乐节目等。
五、声音的保护声音是宝贵的,但过大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害。
我们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的声音,如音乐会、机器噪音等。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嗓子,不要长时间大声喊叫或过度用力说话。
六、声音的科学实验初中阶段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比如利用弦线演示声音的传播、利用空气球和橡皮带模拟声音的振动等。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总结: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了解了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保护听力和嗓子。
通过声音的科学实验,我们也加深了对声音的理解。
初中声音基础知识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重点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穿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科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要点:骨传导的途径:物体振动→声波→头骨或颌骨→听觉神经重点:双耳效应产生的条件:①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强度大小不同;②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感受到的时间先后不同;③对同一个声音,两只耳朵杆受到的振动步调也不同第三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定义:1 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2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声学是研究声音如何产生、传输和接收的科学。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声学是由一系列基础知识构成的。
初中阶段物理学中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声音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这些震动会使周围的分子振动,从而在周围介质中产生短暂的压力波。
这些压力波沿着介质向外传播,最终在人耳中引起听觉反应。
初中生应该了解引起声音的物体运动的本质,如弦乐器是通过弦的震动、木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的震动等等。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各种形式的介质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是最常见的,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音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介质的密度和弹性系数决定的。
初中生也应该了解声音传播的反射、折射和衍射等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和振幅是其最基本的性质。
频率指的是每秒钟震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振幅则是声波中最大的压力差,也可称为声音的响度。
初中生应该学习到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如何影响声音的音高和音量。
四、声音对人类的影响声音对人类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人类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中。
高音量的声音会损伤听觉系统,导致听力损伤。
此外,声音对人类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优美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而嘈杂的环境会增加焦虑和压力。
以上是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的简要概述。
初中生应该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本质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中物理声学基础知识
声学基础知识一、声学基础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KHZ;2、把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是传声器;3、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的设备是扬声器;4、声频系统出现声反馈啸叫,通常调节均衡器;5、房间混响时间过长,会出现声音混浊;6、房间混响时间过短,会出现声音发干;7、唱歌感觉声音太干,当调节混响器;8、讲话时出现声音混浊,可能原因是加了混响效果;9、声音三要素是指音强、音高、音色;10、音强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振幅;11、音高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率;12、音色对应的客观评价尺度是频谱;13、人耳感受到声剌激的响度与声振动的频率有关;14、人耳对高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大;15、人耳对中频段的声音最为灵敏;16、人耳对高频和低频段的声音感觉较迟钝;17、人耳对低声压级声音感觉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很大;18、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显示不同频率的声压级不相同,但人耳感觉的响度相同;19、等响曲线中,每条曲线上标注的数字是表示响度级;20、用分贝表示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公式是20lg输出电压/输入电压;21、响度级的单位为phon;22、声级计测出的dB值,表示计权声压级;23、音色是由所发声音的波形所确定的;24、声音信号由稳态下降60dB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25、乐音的基本要素是指旋律、节奏、和声;26、声波的最大瞬时值称为振幅;27、一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28、如某一声音与已选定的1KHz纯音听起来同样响,这个1KHz纯音的声压级值就定义为待测声音的响度;29、人耳对1~3KHZ的声音最为灵敏;30、人耳对100Hz以下,8K以上的声音感觉较迟钝;31、舞台两侧的早期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加重和加厚作用,属有益反射声作用;32、观众席后侧的反射声对原发声起回声作用,属有害反射作用;3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34、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34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延时;35、反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36、透射系数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37、透射系数大的材料,称为透声材料;38、全吸声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1;39、全反射材料是指吸声系数α=0;40、岩棉、玻璃棉等材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41、聚氨酯吸声泡沫塑料主要吸收高频和中频;42、薄板加空腔主要吸收低频;43、薄板直接钉于墙上吸声效果很差;44、挂帘织物主要吸收高、中频;45、粗糙的水泥墙面吸声效果很差;46、人耳通过声源信号的强度差和时间差,可以判断出声源的空间方位,称为双耳效应;47、两个声音,一先一后相差5ms--50ms到达人耳,人耳感到声音是来自先到达声源的方位,称为哈斯效应;48、左右两个声源,声强级差大于15dB,听声者感到声源是在声强级大的声源方位,称为德波埃效应;49、一个声音的听音阈因为其它声音的存在而必须提高,这种现象称为掩敝效应;50、厅堂内某些位置由于声干涉,使某些频率相互抵消,声压级降低很多,称为死点;51、声音遇到凹的反射面,造成某一区域的声压级远大于其它区域称为声聚焦;52、声音在室内两面平行墙之间来回反射产生多个同样的声音,称为颤动回声;53、由于反射使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会出现回声;54、房间被外界声音振动激发,从而按照它本身的固有频率振动,称为房间共振;55、房间出现几个共振频率相同的重叠现象,称为共振频率的简并;56、由于简并等原因使原声音信号频谱发生改变而被赋予外加的音色导致失真,称为声染色;57、声场中直达声声能密度等于混响声声能密度的点与声源的距离称为混响半径;58、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内时,直达声起主要作用;59、听音点在混响半经以外时混响声起主要作用;60、声源振动使空气产生附加的交变压力,称为声波;61、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称为横波;62、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称为纵波;63、一般点声源在空间幅射的声波,属于球面波;64、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金属;65、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最慢的是空气;66、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其速度快慢依次为金属>木材>水>空气;67、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68、颤动回声的产生是由于声音在两个平行光墙之间来回反射;69、声聚焦的产生是由于声音遇到凹的反射面;70、声扩散的产生是由于声音遇到凸的反射面;71、在礼堂某坐位听到台上讲话变成两个重复的声音,其可能原因是由于反射声与直达声相差50ms以上;72、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听觉特性是对中音最敏感,其次是高音,频率越低越不敏感;73、不同频率声波的指向性特点为高音指向性强,低音指向性弱;74、不同频率声波的绕射能力为低音容易绕射,高音不易绕射;75、音箱布局通常的做法是高音音箱挂高,并调好角度;低音音箱靠近地面;76、厅堂低频混响过长,较有效的措施是墙上装带空腔的薄板;77、隔音效果最好的材料是双层砖墙,中间留空气层;78、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其4次谐波为200HZ79、10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3次谐波为300HZ;80、30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5次谐波为1500HZ;81、8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5次谐波为400HZ;82、要使体育场距离主音箱约17m的观众听不出两个声音,应当对观众附近的补声音箱加50ms延时;83、均衡器按63、125、250、500、1K、2K、4K、8K、16K划分频段,是1/1倍频程划分;84、均衡器按50、200、800、、12K、划分频段,是4倍频程划分;85、均衡器按40、50、63、80、100、125、160、200、250、315、400…20K划分频段,是1/3倍频程划分;86、最佳混响时间选择最长的场所是音乐厅;87、最佳混响时间选择最短的场所是多轨分期录音棚;88、适宜设计混响时间可调节的场所是多功能厅;89、赛宾公式适用于计算吸声系数较小的房间的混响时间;90、艾润公式适用于计算各类房间的混响时间;91、赛宾公式的内容为:混响时间等于房间容积/房间表面积X吸声系数;92、为减少房间的简并现象,避免声染声,房间最佳的长:宽:高比例为2:3:5;93、在大型剧场中,最易听到回声的坐位是前座;94、解决大型剧场前座观众听到回声的主要方法是观众席后墙加强吸声;95、分贝的正确写法是dB;96、音乐简谱中的1与ⅰ之间相距一个倍频程;97、音乐简谱中的1与2之间相距1度;98、声速C、声波频率、声波波长λ,其间关系是C=fxλ;99、声波频率与声波周期Τ的关系是f=1/T;100、驻波形成的条件是反向传播、振幅相同、频率相等、相位差为0或恒定;101、效果器中CHORUS表示合唱;102、由声波的扰动引起的媒质局部压强发生变化,叫做声压;103、声压级的单位为dB;104、声级的单位为dB;105、声压的单位为帕Pa;106、声强的单位为w/m2;107、闻阈的声压约为2×10-5Pa;108、痛阈的声压约为2×10Pa;109、痛阈的声压级约为120dB;110、闻阈的声压级约为0dB;111、凹曲面对声波形成集中反射,使声能集中于某一点或某一区域,称为声聚焦;112、凸曲面对声波反射,使声能形成扩散;113、人耳分辨两个声音的最小时间间隔是50ms;114、音乐中的旋律包括声乐和器乐旋律;115、在音乐简谱中1--ⅰ叫八度;116、室内混响声是由反射声引起的;117、基本音升高半音叫升音,用记号表示;118、基本音降低半音叫降音,用b记号表示;119、已升高或降低的音要变成基本音叫还原,用ㄆ记号表示;120、MIDI的意思是乐器数字接口;121、声源在距离大于一定数值的两个平行界面间产生反射而形成一系列回声,称为颤动回声;122、声压与基准声压2×10-5Pa之比,取10为底的对数乘以20,称为声压级;123、音乐中的音色大部分都是复合音;124、室内早期反射声指只经过一次反射,进入听耳的反射声;125、音乐中基本音有7个;126、常用的两种吸声材料:多孔材料,薄板后留空腔;127、不属于隔声结构:穿孔钢板;128、属于隔声结构:双层砖墙;129、由于室内频率响应的变化,使原信号频谱有了某种改变,称为声染色;130、不属于多孔吸声材抖:石膏板;131、属于多孔吸声材料:岩棉;132、薄板共振结构吸声的特点是具有低频吸声特性,同时还有助于声波的扩散;133、将木板固定在框架上,板后留有一定的空气层,就可以构成薄板共振吸声结构;134、录音师录制树上鸟声是,录制军号演奏声是1 Pa,两种声音相差40dB ;135、混响声可以延长声音的持续时间,提高声音的丰满度;136、两个波源的频率相同或相近,发出的波相遇叠加时,便有可能产生波的干涉;137、两个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波,若振幅、频率相同,在两个波源的连线上便会出现驻波;138、语言与音乐兼用厅堂总噪声级一级指标为NR30;139、歌厅总噪声级一级指标为40dB〔A〕;140、室内产生的声聚焦对室内声场产生不均匀影响,其原因是室内存在凹形反射面;141、室内听音存在死点,是由于室内声源产生干涉现象或形成驻波;142、声影区是指室内听不到直达声的区域;143、物体的隔声量R与物体厚度有关,且与其表面结构和密度有关;144、在凹形面上铺设足够的吸声材料,可以解决声聚焦的缺陷;145、调节扬声器位置或加设补声扬声器可以解决声影区的缺陷;146、后墙面上做强吸声或加凸形扩散体,可以解决长延时回声的缺陷;147、两面平行墙表面加扩散体或改变平行角度,可以解决颤动回声的缺陷;148、一支电容话筒最高声压级为126dB,等效噪声级为20dB,其动态范围为106dB;149、声频的中高频段决定声音的明亮度,清晰度;150、声频的高频段决定声音的色彩;151、声频中的低频段决定声音的浑厚度,丰满度;152、声频的中低频段决定声音的结实有力;153、波线是指波的传播方向;154、回声是由声反射引起的;155、室内声场设计时,房间墙壁采用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越强,早期反射声的幅度就越小,混响时间就越短;156、吸声系数α越小的物体,其反射声越大;吸声系数越大的物体,其反射声越小;157、早期反射声的效果是给人以亲切感;158、室内装修完毕,如果其自然混响时间T60偏长,可以采用窗门加装厚重织物帘幕给予改善;159、在大型厅堂设计中对近次反射声应充分利用;160、混响声与早期反射声两种声音相配合使人听起来感觉声音更丰满.161、声压级与声强级在数值上是相同的;162、声染色现象对扩声产生不利影响;163、室内声音频率传输特性与周围物体吸声系数有关;164、音调与声频率直接相关;165、不同房间的房间均衡补偿曲线是不相同的;166、点声源的声强与其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167、采样频率必须比被采样信号最高频率高出二倍以上;168、频率越低的波,其绕射作用越强;169、声功率的单位为W;170、声压级的单位为dB;171、声强单位为瓦/平方米;172、声压的单位为帕Pa;173、声源与听声人相处于运动状态,听声人会感到声源所发出的频率有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174、直达声经过延时并倒相180度,叠加在直达声上,使人耳产生空间印象,称为劳氏效应;175、人们区别具有相同频率和相同幅度的两个不同声音的主观感觉,称为音色;176、声音三要素中,主要与声音的频率有关的要素称为音调;177、两个声音的音调间的距离,称为音程;178、将声音按一定音程进行排列,称为音阶;179、瞬时电压随时间作正弦变化的信号,称为纯音信号;180、由一系列间断和持续时间有一定要求的、每列波包含一定个数的正弦波组成的脉冲信号,称为猝发声;181、包含有20Hz到20kHz的各种频率成分,且各频率的能量分布是均匀的噪声信号,称为白噪声;182、包含有20Hz到20kHz的各种频率成分,且功率谱密度与频率成反比的噪声信号,称为粉红噪声;183、两只指向性为心形或无指向性的传声器,相距为人头两耳之间的距离进行拾音,称为A/B制立体声制式;184、两只传声器组合一体,一只指向性为8字形传声器,主指向左侧面;另一只心形或无指向性传声器指向正面;将两个传声器信号接入矩阵进行“和”“差”变换后输出,称为M/S制立体声制式;185、两只指向性为心形或8字形的传声器极头,一上一下地安装在同一传声器壳体内,两者主轴的夹角在0---360度内变化,称为X/Y制立体声制式;186、在室内某一点听到声音到达人耳的先后次序为直达声、近次反射声、混响声;。
初中声音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音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而产生的听觉感觉2.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例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打击乐器的敲击振动等都能产生声音。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第二章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的音调越低。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强度越大的声音越响亮,强度越小的声音越微弱。
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
3.声音的音色: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是同样的音调和强度,听起来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
第三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1.声音的反射:声音以直线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会产生回声,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2.声音的吸收:不同的物质对声音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海绵等柔软材料能够吸收声音,而金属等硬材料会反射声音。
第四章声音的控制1.声音的调整:人的声带和空气和腔相互作用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声带的紧张度、呼气量的大小和腔体的形状等方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强度。
2.声音的传输:声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如通过空气,水,固体等。
不同物质的传输速度和传播方式都不同。
3.声音的放大:声音可以通过共鸣的方式进行放大,共鸣箱等装置能够增强声音的强度。
第五章声音的应用1.声音的艺术表现: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的音符和乐器的组合,可以演奏出悦耳的音乐。
2.声音的传播:无线电、电话等通讯方式都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调控:通过声音的调控可以制作语音合成器、音响等设备。
第六章声音的保护1.声音的危害: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
2.声音的保护:在嘈杂的环境中要戴上耳塞,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环境中。
中考声学知识点
第二部分 声现象 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
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
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源头声音的产生源头主要包括:人类的声带、乐器、振膜等。
人类的声带是通过振动产生声音的,而乐器则是通过空气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在声学中,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基础,因此了解振动理论对于理解声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产生原理包括:物体振动、空气压缩、传播震动等。
当一个物体振动时,它会产生空气的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这就是声音产生的基本原理。
3.声音的频率与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而声音的幅度则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和音量,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时,空气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波。
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它们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除了在空气中传播外,声音还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比如水中、金属中等。
在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会比在空气中更快,因为固体的分子之间更加密集,传播效率更高。
3.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在液体中,声音也能够传播,其传播速度介于固体和气体之间。
当声音通过液体传播时,液体的分子也会随之震动,从而产生声音的传播波。
三、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色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和特点,不同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比如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就具有不同的音色,这一特点是由声波的频率和幅度等因素决定的。
2.声音的共鸣当声波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就会产生共鸣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放大声音,比如空心物体的共鸣能够使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3.声音的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这种现象叫做回声。
比如在山谷或者空旷的地方,声音会因为回声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响亮。
四、应用1.音乐音乐是基于声音的艺术,它利用声音的频率和幅度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学知识点总结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规律的学科。
在初中物理中,声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涉及了很多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初中物理声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波的产生: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产生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物体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发生压缩和稀薄,形成长波和短波交替排列的声波。
2.声速:声音在其中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
在空气中,声速大约是340米/秒。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3.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大,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4.声音的反射: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5.声音的折射:声音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声速较大的介质中声波的传播方向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音调:声音的音调由声波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响度由声波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振幅越小,声音越低弱。
3.声音的纯度:声音的纯度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纯度高的声音波形规整,纯度低的声音波形复杂。
4.音速频谱:将一个复杂的声音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得到的频率分布图称为音速频谱。
音速频谱反映了声音的音质。
5.音量的调节:音量的调节通过改变声音的响度实现,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振幅来调节音量。
三、声音的传播与接收1.共振现象: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自身频率相同的外力作用时,振幅不断增大的现象。
共振可以使声音的传播距离增加。
2.声音的吸收和衰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与物体相互作用,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使声音衰减。
3.声音的传播路径选择: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选择路径,选择传播时间最短的路径传播。
4.谐波与泛音:谐波是指与基波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波,泛音是由共振产生的声音,包括基波和谐波。
5.声学干涉:声音传播过程中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会产生增强或消弱声音的现象。
七年级科学声学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声学知识点【前言】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声学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考试,小学三到五年级老师可能也要提及声音的发生、传播等概念,到了初中甚至还会学习到一些更为深入的理论知识。
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不少同学会遇到一些疑问,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因此,从一些基本概念开始,给初中生们介绍一些与声学有关的知识点。
【第1部分】声音的定义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向外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
以人类的听觉为例,当人耳接收到声波时,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波会被解释为不同的声音,因此人们会感到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声音是属于纵波,它只能在物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的速度也与介质密度有关系,介质越密度大,声音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第2部分】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声音的特征主要包括频率和振幅。
频率是指声波的振动次数,用赫兹(Hz)为单位,常用来描述声音的高低音。
响度则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度,用分贝(dB)为单位。
声音越大,频率和振幅就越高,相对的,声音越小,频率和振幅越低。
【第3部分】共振现象共振就是指在如机械振动的物体中,产生的一种特定频率的振动能够使物体的振动幅度不断增大,甚至增大到整个物体发生破坏的现象。
共振现象可以被利用在交通、航空、电子、医疗等领域中。
例如:在吹奏乐器时,演奏者借助共鸣器和共振管维持一个高度共振的振动状态。
【第4部分】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反射是指当声波遇到垂直于其传播方向的障碍物时,虽然一部分会穿透或失去能量而消失,但另一部分会反弹回来。
通过声音的反射,我们可以听到各种文化区域的独特声音,也为声音在聋哑人士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如城市的建设和交通的发展,声波的反射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问题。
【第5部分】声音的吸收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遇到物体时,一部分声能会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会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现象。
物体能够吸收声波的原因是因为物体本身没有外界介质和振动所涉及到的粘度、热导率、密度等物理特性不同。
初中声学知识点整理及记忆法
初中声学知识点整理及记忆法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科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声学知识,这对于他们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整理一些初中声学知识点,并介绍一些记忆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中。
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
首先,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这些波动通过介质传播,形成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铃铛时,铃铛会振动并产生声音。
其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因为这些物质都可以传播声音。
例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分子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振动,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最后,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同样的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这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次之,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二、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几个重要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
音调是声音的高低。
当物体振动频率较高时,声音的音调较高;当频率较低时,音调较低。
例如,小提琴的弦振动频率高,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
音量是声音的大小。
当物体振动幅度大时,声音的音量大;当振动幅度小时,音量小。
例如,敲击鼓时,用力敲击会产生较大音量的声音。
音色是声音的质地。
不同的乐器和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谐波的强度和频率分布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三、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
首先,声音在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话、对讲机和无线电等设备都是通过声音的传播来进行通信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可以迅速传递信息。
其次,声音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是由不同音调、音量和音色的声音组成的,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可以创造出美妙的旋律和和谐的音乐。
初中声学知识点
初中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研究声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和产生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是人类交流和感知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
声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人类对声音的感知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初中声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物体振动时,空气中的分子也会跟随振动,形成机械波,传播到人耳中就会被感知为声音。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人的声带振动、乐器的发音体振动等。
2.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常见的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固体等。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和振动传递能量实现的。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多种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等。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音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源产生的声音具有的独特特点,是由声音的频率和振动形式决定的。
4.声音的反射和折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指声波遇到光滑的障碍物时发生的反弹现象,产生回声。
折射是指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常见于声音在空气和水之间的传播。
5.声音的吸收和衍射: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介质吸收,吸收会导致声音的衰减。
不同材料对声音的吸收程度不同,比如海绵等多孔材料对声音的吸收较强。
衍射是指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弯曲现象,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
6.声音的干涉和共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时,互相加强或减弱的现象。
共振是指声波与物体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物体受到声波的共振激励,产生共振现象。
初中声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学习声学知识,可以加深对声音产生、传播和感知的理解。
同时,声学知识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听到的音乐、语音以及声音的传播和反射等现象都与声学有关。
初中科学声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声知识点总结初中科学中的声学是研究声音产生、传播、接收及其性质的学科。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中与声音相关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能够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中的分子之间传递振动,无声音的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二、声音的性质与特点1. 声音的音调(音频)、音量(音量)和音质(音质)是声音的主要特征。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音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音质是声音的品质,不同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质。
2. 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3米,但在不同介质中速度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3. 声音能够产生回声,当声音遇到一堵墙或其他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并形成回声。
回声的产生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物体的位置计算。
三、声音的测量与计量单位测量声音的强度常用的量度是分贝(dB)。
分贝用于衡量声音的强烈程度,通常乐器演奏、交通噪音等声音可以通过分贝来评估。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分贝计来测量声音的强度。
四、共振与声音的应用共振是声音的重要现象之一。
当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相近时,会发生共振现象,声音能量传输效率较高。
共振现象在音乐乐器、声音扬声器等很多设备中得到应用。
五、声音污染与保护声音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过多的人为产生的噪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减少噪音污染,例如控制机械噪音、提高隔音效果等。
六、声音的听觉听觉是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过程。
人类耳朵中的耳蜗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处理,使我们能够听到和识别不同的声音。
总结:声学是初中科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它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及其性质。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大汇总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媒介传播。
- 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振动使空气颤动,产生声波。
- 传输声音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不同。
2. 声音的特性
- 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快慢程度,单位是赫兹(Hz)。
-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 声音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程。
3. 声音的反射、传播和吸收
-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音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传播过去,一部分被吸收。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米/秒,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约1500米/秒。
-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固体中的声音传播能力最好。
4. 声音的利用
- 声音的传播特性可以基于此来进行声学设计,比如音响系统、房间声学设计等。
-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可以用于改善音质,比如吸声板、隔音设
备等。
5. 声音的危害
- 声音能够对人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声
音下可导致听力受损。
- 需要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在高噪音环境下暴露。
以上是初二物理声学知识点的大致汇总,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特性、反射传播吸收、利用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简要介绍。
九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学科。
在九年级物理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声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物理声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形成了声波。
声波通过空气、液体或固体的振动传播。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称为空气声波。
声音需要媒质传播,所以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二、声音的特性1. 频率:声音的频率是指声波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
2. 声强:声强是指声波传播时,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声能的大小。
声强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强越大。
3. 声速:声速是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m/s。
声速与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不同媒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人听到声音时的主观感受,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
三、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在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当声波遇到光滑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当声波遇到粗糙的物体时,会发生多次反射,声音会被散射。
当声波遇到多孔材料时,会被吸收,减弱声音的传播。
四、声音的共鸣当一个物体的自然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相等时,物体会共振,发出较大的声音。
共鸣是由于物体受到外界振动的影响,振动幅度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共振。
五、音的品质和泛音音的品质是指不同音源发出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是由波形的形状和泛音的丰富程度决定的。
泛音是指音的基波频率之上的频率分量,它们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六、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可以通过折射、反射和衍射来解释。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的方向。
当声波绕过物体时,发生衍射,形成了声音的弥散。
七、声音的应用声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话、扬声器和麦克风等设备利用声音的传播实现通信。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pdf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初中声学知识点
初中声学知识点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效应。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声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声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会在周围介质中产生压缩和稀疏的波动,从而形成声波。
一般来说,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媒质传播的,媒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媒质中,声波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具有波长、波速和频率等特征。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与声波振幅的大小有关。
同样的频率下,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2.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程度,与声波频率的大小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声音的纯净度:纯净度是指声音中含有的谐波成分的多少,纯净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清晰、圆润。
纯净度低的声音听起来杂乱、刺耳。
三、声音的反射和折射1.声音的反射: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根据反射原理,人们可以利用声波的反射来进行声纳测距和地震勘探等技术。
2.声音的折射:当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由于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所引起的,折射使得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四、声音的吸收和衍射1.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程度与物体的材质和厚度有关。
比如,软质材料能够较好地吸收声音,而硬质材料则会产生明显的反射。
2.声音的衍射:衍射是声波遇到绕过障碍物传播的现象。
当声波通过一个有缝隙的屏障时,会向绕过障碍物的方向传播,这种现象被称为声音的衍射。
五、声音的噪声与保护1.声音的噪声:噪声是不规则、杂乱的声音,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建筑施工等,需要通过隔音措施来降低。
(完整版)八年级声学知识点精华
【八年级】声学知识点精华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振动的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发声。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音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本身并没有随波向前移动,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三、声速1、声速是指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温度相同但介质不同时,声速一般不同;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较快,在气体中最慢。
4、熟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
温度小,声速小。
5、声速、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的关系:v=s/t四、回声现象1、回声到耳朵比原声音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利用回声可以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
要听到回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公式:s=vt五、人耳如何听声音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种方式叫耳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方式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一)、人耳的构造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用途:用来收集声音。
2、中耳:鼓膜和听小骨。
用途:用来传声。
3、内耳:耳蜗(听觉神经丰富)。
用途:用来感知声音。
(二)、耳聋的两种情况1、传导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
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
(三)、认知1、传导障碍可治疗或借助仪器感知声音;2、神经性耳聋不能治疗也不能借助仪器感知声音。
六、声音三要素(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1、物理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就高;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1)单位:赫兹,简称赫;(2)单位符号:Hz。
初中声学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声音t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初中声学
物理第二章声学一、基础知识梳理1.声音是如何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传播声音;3.声速:声音每秒钟内传播的距离、大小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1个标准大气压下,15℃时的声速为,水中的声速为1500m/s,钢铁中声速为5200m/s。
在不同介质下声音的传播速度由快到慢是4.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应用:回声定位5.声速公式:v=;s--路程,v--速度,t--时间6.人感知声音的两种方式:7.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是什么?8. :人耳根据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不同、强弱不同等确定声源的方位9.耳聋的分类:神经性耳聋(不易治疗)、传导性耳聋(可以治疗,可以借助骨传导)10.声音分类:乐音、噪声11.乐音三要素:①音调--频率--赫兹;(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振幅--距声源的距离(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材料种类、结构(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它也叫音品。
12.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13.如何减弱噪声?14.声的作用:a、传递信息;b、传递能量15.人耳的听觉特性:方位感、响度感、音色感、聚焦效应16.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用于探测)、能量高、穿透能力强(用于检测等)、破碎能力强(用于空化、雾化、杀菌等);声波方向性特点:频率越高,方向性越好超声波的应用:二、实战演练1、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A. 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B. 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 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正要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A.大地──空气──水──鱼B.空气──水一一鱼C.大地──水──鱼D.水──鱼3.手拨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A.手指B.琴弦C.空气D.弦柱4、在一根较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则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5、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小球被弹起B.把一枝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曲线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D.在音响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6.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一下总结,请你在横线上填上空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声
1.声音的产生: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发声停止,振动不一定停止,可能是超声波、次声波、或距发声体离太远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真空不能传声(0m/s),声速与介质和温度
有关,固>液>气,15℃空气中340m/s,遇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人反应时间0.1s距障碍物17m)
人们利用超声波,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声纳系统;
骨传导(头骨和上下颌骨)
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发声体的方位)
3.声音(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a.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频率
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Hz,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听不到的是高于20000Hz 的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地震海啸大象是次声波,蝙蝠海豚是超声波
振动的物体越细、短、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b.响度:声音的大小,决定于振幅和距离
振动时力气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c.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模仿和辨别声音靠音色
4.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和能量
传递信息:听广播,听讲课,听音乐,B超检查身体,声纳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碎石
5.噪声等级的划分:单位是分贝(dB)
0dB刚引起听觉 30-40分贝安静环境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6.减弱(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加装消声器,减小音量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隔音墙,公路两边植树种草建隔离带,关闭门窗
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