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

合集下载

银行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银行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银行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金融基础知识1. 金融市场(1)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债务市场,包括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

(2)资本市场:是一种长期债务市场,包括债券、股票、资产支持证券等。

(3)外汇市场:是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外汇经纪商等。

2. 金融机构(1)货币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托公司等。

(2)非货币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

3. 金融产品(1)货币市场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

(2)资本市场产品:包括债券、股票、基金等。

(3)金融衍生品:包括期权、远期合约、利率互换等。

4. 金融监管(1)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2)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监管。

(3)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

二、银行业务知识1. 存款业务(1)活期存款:随时可取,无定期限。

(2) 定期存款:按一定期限存入的存款,到期时按利率计息。

(3)理财产品:银行提供的投资理财产品,包括货币基金、定期理财产品等。

2. 贷款业务(1)个人贷款: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

(2)企业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投资贷款、进出口融资等。

3. 外汇业务(1)外汇结算:包括进出口信用证、外汇汇款等。

(2)外汇贷款:向国外借款或向国外放款的业务。

4. 结算业务(1)票据结算:包括承兑汇票、转让汇票等。

(2)电子银行业务: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

三、风险管理知识1.信用风险:当债务人或其他交易对手未能按时履行合同条款,因而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由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由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债务到期日的支付义务引起的风险。

4.操作风险:因内部系统、员工疏忽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四、金融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条例》3.《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管理暂行办法》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五、银行业务流程1. 柜员业务(1)存款取款:包括存款、取款、查询余额等。

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点整理

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点整理

银行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点整理一、行政知识点行政是指为实现国家目的,运用制定政策法规、规章、组织实施管理、命令、监督制裁等方式执行国家法律和权力(立法)机关意志的活动。

具体而言,行政具有以下内容和特点:(1)行政是为实现国家目的,执行国家法律及立法机关意志的活动。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更有别于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行政”,它是对国家事务与公共事务的特殊管理活动。

(2)这里所说的行政是现代国家权力分工体制的产物,没有立法、司法与行政职能的适当分工,就不存在执行法律和立法机关意志的行政。

再次,行政是执行国家法律和权力机关意志的活动,相对于立法而言,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原则为背景,就不存在行政法学所研究的行政。

(3)行政与立法的本质区别在于,行政是执行法律的活动,而立法是创制法律的活动;行政与司法的区别在于行政是为实现国家目的而主动执行适用法律的活动,而司法是追诉犯罪、裁判纠纷的被动适用法律的活动。

虽然当今行政活动中也不乏制定政策、规则的活动,但都是为执行法律、实现国家目的而进行的,况且此类行政是受权力机关委托而为的,随时可能被收回,并非原本意义上的行政;同样,虽然现代行政也包括一部分制裁违法、裁决争议的活动,但这种活动是组织、管理、命令、监督活动的一种方式而己,也需得到立法授权,并非自身职能的一部分。

对行政裁决争议的活动不服的,仍可诉诸法院,行政机关一般无最终裁决权。

二、银行常识——商业银行的地位、主要业务和作用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特别是活期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为基本业务的综合性银行。

商业银行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企业。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商业银行是组成银行业的主干,占据着主体的地位。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存款。

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进行贷款等其他业务的基础。

银行吸收存款储蓄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

银行招聘考试金融基础知识点整理一、信用的含义与基本特征一含义以偿还本金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历史上信用表现为两种典型形态:高利贷信用和借贷资本信用.二基本特征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直接融资1.含义:是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所有者那里融通货币资金.2.直接融资工具: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3.直接融资的优势1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实现资金融通,筹资规模可以不受金融中介的约束;2筹资人面对市场监督的压力,必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将资金投向高效益的领域;3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4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特点.4.直接融资的局限性1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较多;2对资金供给者来说融资风险较大;3对资金需求者来说缺乏间接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财务保密性差.二间接融资1.含义: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所有者之间通过信用中介进行的借贷活动.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融资.2.间接融资工具:保险单、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3.间接融资的优势1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广泛吸收闲置资金,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2间接融资的社会安全性较强.各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比一般企业严格的多,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信度和内部管理也强于一般企业;3对有资信良好的企业可及时方便的获得资金解决;4财务保密性较好.4.间接融资的局限性1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关注较少,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减少;2风险集中于金融中介机构;3对新兴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足量地予以满足; 4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使用效率.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内容一规定货币材料.规定币材是货币制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选用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二规定货币单位.三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其中,本位币:又称主币,是一个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辅币是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四有限法偿和无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有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资格.五建立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演变过程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两者之间的交换比率完全由金币与银币的市场价格决定,法律上对其不做任何规定.2.双本位制.是指金银比价由政府参照市场比价规定的金银两本位制.双本位制也不是理想的货币制度.因为虽克服了平行本位制下“双重价格”的缺陷,但由于违背了价值规律,又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上金银的比价平行并存,但同时金币和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充斥市场,使得市场上实际只有一种货币留在流通市场上.3.跛行本位制三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它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2.金块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知识点中,考生应注意一些常考的知识点,例如货币制度基本内容和重点把握其演变历程和相关知识点,例如双本位制中的格雷欣法则则是常考知识点,需要引起重视.风险分类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类.三、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有问题,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有问题,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不完善.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可转化性,即可以转化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四、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无法在不增加成本或资产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条件下及时满足客户的流动性需求,从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不能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受到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可能性.五、国家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与金融往来中,由于他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学习.国家风险通常是由债务人所在国家的行为引起的,超出了债权人的控制范围.国家风险可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国家风险有两个特点:一是国家风险发生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在同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金融活动不存在国家风险;二是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不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遭受国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六、声誉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银行的这种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七、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要求,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八、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是指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管理过程中,不适当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威胁银行未来发展的潜在风险.主要来自四个方面:银行战略目标的整体兼容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制定的经营战略;为这些目标而动用的资源;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

银行笔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银行笔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银行笔试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银行笔试是许多求职者进入银行行业的重要环节,它通常涵盖了金融、经济、法律、会计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笔试。

金融基础知识1. 货币银行学:了解货币的职能、货币供应量、货币市场、利率决定机制等基本概念。

2. 银行业务:掌握银行的主要业务,如存款、贷款、支付结算、国际业务等。

3. 金融市场:熟悉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衍生品市场等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

4. 金融工具:了解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等。

经济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掌握国民收入、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机制、生产成本等微观经济概念。

3. 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等国际贸易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1. 民法:熟悉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民法领域的基本法律知识。

2. 商法:了解公司法、票据法、保险法等商法领域的法律规范。

3. 经济法:掌握反垄断法、税法、银行法等经济法领域的法律条文。

会计基础知识1. 会计基础: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报表等。

2. 会计准则:了解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的主要内容。

3. 财务分析:掌握财务比率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等财务分析方法。

银行笔试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建议考生系统学习上述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关注时事:银行笔试有时会涉及时事政治,考生应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

3.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 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确保在笔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通过以上归纳总结,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准备银行笔试,提高通过率。

同时,也要注意银行笔试的题型和难度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考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综合知识: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48页)可直接打印

综合知识: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48页)可直接打印

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1节货币的起源一、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产生的是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的是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例如:一个人生产一把椅子,椅子能够提供给人坐,这一点是使用价值;同时椅子可以拿去交换,因为做椅子花费了劳动时间,是具有价值的。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由于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时二者的统一体,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但又相互矛盾。

原因是:商品是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不是只为了满足自己对使用价值的需求,而是为了交换的目的。

而且商品生产者是通过让渡使用价值来实现价值的。

商品的两种属性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引起的。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形成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一)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形式。

例如:1 只羊=2 把斧子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不是由它本身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间接地借助于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它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由于石斧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羊具有同自己相等的价值,由此它形成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物就是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

在这个例子中,提出了两个概念: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的两个因素。

(二)扩大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性地由许多商品来表现的形式。

在扩大价值形式下,许多商品作为等价物,而另一种新商品出现,就会增加一个新的价值表现材料。

这时,一种商品经常地和一系列商品相交换了。

于是价值的表现由简单的形式逐步过渡到扩大价值形式。

用下列等式来表示:在上述例子中,而当每一次交换,商品价值却只能用一种商品来表现,所以,每一种商品都是特殊的等价物。

银行秋招知识点总结

银行秋招知识点总结

银行秋招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银行招聘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政策调控。

考生需要掌握国民经济核算、货币和银行、财政、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手段,以及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基本规律。

1.1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居民消费、投资、净出口等核算指标。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核算指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意义,以及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变化规律。

1.2 货币和银行货币和银行是银行招聘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职能和种类、银行的角色和职能、货币供应和需求、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掌握货币、银行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了解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3 财政财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税收、支出和债务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财政政策的目标和手段,以及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掌握财政支出和税收的种类和原则,以及债券的发行和收益。

1.4 国际经济国际经济是银行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国际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掌握国际贸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以及国际经济政策的调控目标和手段。

1.5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的类型和原因、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模型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周期的特点和周期性变化规律,掌握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模型,了解经济增长对经济的影响和政策调控的意义。

二、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银行招聘考试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各种金融市场的特点和功能,掌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交易规则,了解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政策调控。

2.1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短期资金融通和短期债券交易等业务。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第一章: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

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

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

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讲义和总结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讲义和总结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考试专业知识讲义和总结第一部分: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1.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

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

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

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

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

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

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

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

银行校招知识点总结

银行校招知识点总结

银行校招知识点总结一、银行的基本概念1. 银行的定义银行是指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结算、结汇、储蓄、票据承兑、国库资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2. 银行的种类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

3. 银行的职能(1) 吸收存款(2) 发放贷款(3) 居间服务(4) 承兑汇票(5) 担保业务(6) 信用证业务(7) 外汇买卖(8) 银行卡业务二、银行行业概况1.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2. 银行业的主要业务(1) 存款业务(2) 贷款业务(3) 投资业务(4) 国际结算(5) 资金融通(6) 信用证业务(7) 外汇业务三、银行的组织架构1. 分行、支行、网点的职能及关系2. 部门设置及职能划分(1) 经营管理部(2) 资产评估部(3) 法律事务部(4) 财务管理部(5) 风险管理部(6) 人力资源部(7) 客户服务部(8) 信贷风险管理部(9) 信用审查部(10) 营销部(11) 渠道部四、银行的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定义2. 风险管理的内容(1) 信用风险(2) 市场风险(3) 操作风险(4) 流动性风险(5) 法律风险(6) 利率风险(7) 汇率风险(8) 社会风险五、银行的法律法规1. 银行法的基本内容2. 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基本内容3. 公司法与银行法的关系4. 银行与金融监管法规六、银行的信贷业务1. 信贷风险的管理2. 贷款的审查与审批3. 银行贷款的分类及管理4. 贷款借款合同的内容要点七、银行的风险控制1. 银行的利差管理2. 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3. 银行的市场风险管理4. 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八、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 银行的资产结构管理2. 银行的负债结构管理3. 银行的风险资产管理九、银行的内部控制1.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2.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3. 内部控制的实施4. 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十、银行的金融产品1. 存款产品的种类2. 贷款产品的种类3. 信用卡业务4. 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5. 保险业务十一、银行的客户服务1. 银行的服务理念2. 银行的服务内容3. 银行的服务原则4. 银行的服务技巧十二、银行的现代化管理1. 银行的信息技术管理2. 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3. 银行的危机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结合4. 银行的网络金融管理总结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银行招聘笔试知识点总结

银行招聘笔试知识点总结

银行招聘笔试知识点总结一、金融市场基础知识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结算等概念。

2.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利率水平等重要知识。

3.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包括证券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外汇市场等相关知识。

4. 银行业基础知识: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二、金融产品知识1. 存款产品: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各类存款产品的特点和利率计算等知识。

2. 贷款产品: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各类贷款产品的特点和审批流程等知识。

3. 理财产品:包括货币基金、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各类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风险等知识。

4. 信用卡产品:包括信用卡的功能、使用规则、风险防范等知识。

5. 外汇产品:包括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等相关知识。

三、风险管理知识1. 信用风险:包括信用评级、担保品要求、逾期违约等信用风险管理知识。

2. 市场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等市场风险管理知识。

3. 流动性风险:包括流动性管理、资金匹配等流动性风险管理知识。

4. 操作风险:包括内部控制、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操作风险管理知识。

四、银行业务知识1. 银行结算业务:包括票据结算、转账结算、清算业务等结算业务知识。

2. 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包括进出口信用证、国际保函、跟单信用等贸易融资业务知识。

3. 银行票据业务:包括承兑汇票、贴现汇票、背书汇票等票据业务知识。

4. 银行信贷业务: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等信贷业务知识。

5. 银行理财业务:包括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产品销售等理财业务知识。

五、银行法律法规知识1. 金融法律知识:包括《银行法》、《金融机构法》等相关法律知识。

2. 信贷法律知识:包括《担保法》、《票据法》、《合同法》等信贷相关法律知识。

3. 外汇法律知识:包括《外汇管理条例》、《外汇管理办法》等外汇相关法律知识。

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知识点总结

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知识点总结

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知识点总结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知识点总结一、银行概况1. 中国农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2. 中国农业银行的组织架构3. 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和特点二、金融市场1. 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2. 金融市场的分类和特点3. 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意义三、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 经济学在银行业的应用3.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四、银行业务1. 存款业务的种类和特点2. 贷款业务的种类和特点3. 理财业务的种类和特点五、风险管理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2. 风险管理在银行业的应用3. 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六、金融法律法规1. 金融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2. 金融法律法规在银行业的应用3. 中国农业银行遵循的金融法律法规七、信息技术1. 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2. 信息技术在中国农业银行的作用3. 信息技术对银行业的影响和挑战八、政策与监管1. 银行业监管的基本原则2. 中国农业银行遵循的监管政策3. 银行业监管对中国农业银行的影响总结与回顾在准备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笔试时,了解银行概况、金融市场、经济学基础、银行业务、风险管理、金融法律法规、信息技术、政策与监管等知识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银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发展趋势。

对于中国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校园招聘中脱颖而出。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学习和准备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金融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基本知识点的支撑。

只有掌握了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了解了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熟悉了风险管理和监管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农业银行校招笔试知识点总结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知识: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48页)可直接打印

综合知识: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48页)可直接打印

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1节货币的起源一、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劳动二重性是指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产生的是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产生的是价值。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例如:一个人生产一把椅子,椅子能够提供给人坐,这一点是使用价值;同时椅子可以拿去交换,因为做椅子花费了劳动时间,是具有价值的。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由于商品时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商品时二者的统一体,它们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但又相互矛盾。

原因是:商品是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不是只为了满足自己对使用价值的需求,而是为了交换的目的。

而且商品生产者是通过让渡使用价值来实现价值的。

商品的两种属性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引起的。

二、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形成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一)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由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的形式。

例如:1 只羊=2 把斧子在这个等式中,羊的价值不是由它本身直接表现出来的,而是间接地借助于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它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由于石斧不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是充当羊的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羊具有同自己相等的价值,由此它形成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

等价物就是能够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

在这个例子中,提出了两个概念: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的两个因素。

(二)扩大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性地由许多商品来表现的形式。

在扩大价值形式下,许多商品作为等价物,而另一种新商品出现,就会增加一个新的价值表现材料。

这时,一种商品经常地和一系列商品相交换了。

于是价值的表现由简单的形式逐步过渡到扩大价值形式。

用下列等式来表示:在上述例子中,而当每一次交换,商品价值却只能用一种商品来表现,所以,每一种商品都是特殊的等价物。

银行秋季招聘知识点总结

银行秋季招聘知识点总结

银行秋季招聘知识点总结一、招聘背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银行业也在不断扩大和优化,使得银行业在秋季招聘季节需求量大。

银行的招聘活动主要是为了应对业务需求的增加和人员流动的情况,同时也是为了引进优秀的人才,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二、招聘职位1. 业务员:主要负责银行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包括贷款、存款、信用卡等方面的业务。

2. 客户经理:负责银行客户的管理和维护,提供财务咨询和金融服务。

3. 风险控制专员:负责银行风险的识别和控制,防范欺诈等行为。

4. 数据分析师:负责银行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业务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5. IT技术人员:负责银行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保障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

三、招聘要求1. 学历要求:大部分招聘职位对学历要求为本科及以上,部分技术岗位可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

2. 专业要求:金融、经济、管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学历背景。

3. 经验要求:一般要求1-3年相关工作经验,部分高级职位可能要求5年以上工作经验。

4. 技能要求: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四、面试考核1. 笔试:主要测试应聘者的专业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2. 面试:通过面试了解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3. 考核:部分职位可能要求应聘者做一定的案例分析或模拟操作来验证其业务能力。

五、薪酬福利1. 薪酬:一般根据应聘者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因素来确定薪酬水平。

2. 福利:银行一般会提供完善的员工福利,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带薪年假、培训学习等方面的福利。

3. 发展空间:银行招聘的员工通常有很好的晋升机会,可以通过考核和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

六、求职技巧1. 知己知彼:应聘者需要提前了解银行的业务模式、产品特点、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2. 自我定位:应聘者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选择与自己专业背景和兴趣相符的职位。

3. 展示实力:面试是应聘者展示自己的机会,要通过面试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魅力。

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

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

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第一章货币1.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先王制币说,二是自然产生说。

2.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二是便于交换说,三是保存财富说。

3.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1.1.2 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4.存款货币5.电子货币§1.1.3 货币数字化与虚拟化在网络时代中,网络货币使货币变为一串只处于电磁信号形态的数字,货币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虚拟化了。

网络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理论的挑战表现在:(1)使传统的货币理论体系受到冲击。

(2)网络货币使货币发行权分散。

(3)网络货币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4)网络货币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下降。

§1.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2.1 货币的本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1.货币金属说2.货币名目说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社会计算的工具。

列宁把货币看作是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

§1.2.2 货币的职能1.西方学者的观点:(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贮藏2. 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1.2.3 货币国际化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贵金属黄金、白银可以自然的在国际交往中进行支付。

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国际交往中使用的货币只能是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能被其他国家接受的少数几种货币。

这几种货币是那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占有较大份额,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的货币。

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必考金融知识

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必考金融知识

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必考金融知识一、金融基础知识1.什么是金融金融是指有关货币、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和交易行为的总称。

金融分为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直接金融指投融资双方不与金融机构直接构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资金融通方式;简介金融指投融资双方通过金融机构并构成与金融机构的债权债务关系的资金融通方式。

2.什么是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

经济决定金融,不同的经济体制决定着不同的金融组织体系,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金融学相关名词解释1.货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利息:货币持有者因贷出资而从借款人那获得超出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3.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过多,超过对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4.商业信用:企业单位之间由于商品交易而发生的商品赊销赊购行为。

5.官方利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制定的,各银行都必须执行的各种利率。

6.市场汇率:本国外汇市场上完全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交易货币的汇率。

7.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或控制货币供应量或货币总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或措施的总称。

8.信用放款:银行完全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即借款人的品德和财务状况,预期未来收益及过去的偿债记录而发放的.无须提供任何抵押作为担保的一种贷款。

9.责任保险:以被保险人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或经过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10.期货市场:交易双方达成协议或成交后,不立即交割,而是在未来一定时间交割的场所。

11.商业银行:以吸收社会公共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发放贷款为其主要资金运用,为客户提供多种服务的金融机构。

12.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

2023年银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及常考点总结

2023年银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及常考点总结

2023年银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及常考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2023年银行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和常考点,以帮助考生备考。

必考点1. 金融知识:了解货币发行、存款与贷款等基本金融概念,掌握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指标等重要知识点。

2. 银行业务:了解各项常见的银行业务,如存款、贷款、信用卡、理财等,熟悉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

3. 法律法规:掌握有关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包括银行法、金融监管法规等,了解合规要求和监管机构的职责。

4. 信息安全:了解银行信息安全相关知识,包括密码学、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掌握防范风险和保护客户信息的方法。

5. 业务风险识别:熟悉业务风险评估和排查方法,掌握风险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常考点1. 金融市场:了解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等各类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和运作规则。

2. 会计基础:了解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会计报表等会计基础知识,掌握财务分析的相关方法。

3. 风险管理:了解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防范等方面的知识。

4. 银行产品:熟悉各类银行产品的特点、销售技巧和风险提示,包括存款、理财、贷款等产品。

5. 金融市场监管:了解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监管措施,掌握监管政策和相关规定。

总结以上是2023年银行招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必考点和常考点的总结。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金融知识、银行业务和法律法规的掌握,并且熟悉信息安全和业务风险识别等重要内容。

另外,对于常考点的内容也要进行系统学习和复习,以提高备考效果。

祝所有考生顺利通过银行招聘考试!。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

银行校园招聘考试金融部分基础知识讲义和总结行为和借贷行为的发生。

显而易见,私有制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

从信用的发展看,曾经出现过两大飞跃:一是信用方式从实物借贷逐渐向货币借贷转化;、二是信用活动的领域由单纯的消费领域过渡到社会再生产领域,再过渡到宏观经济领域。

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高利贷信用首先,要把握高利贷信用的历史根源与基础。

高利贷虽然存在于多种社会形态,但这些社会的共同特征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物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民智尚未开启是现实存在。

这是以残酷剥削为特点的高利贷信用存在的基础与根源。

其次,对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高利贷资本来源于商人、宗教机构和官吏,资本运用于生活性消费,因而与社会生产没有太直接的联系。

高利贷虽然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无资本的生产方式,其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高利贷的历史作用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

强忍高利盘剥的小生产者在恶劣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维系简单再生产已属不易。

二是高利贷却在客观上形成资本主义的前提条件。

残酷剥削导致了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完成和无产阶级的大量涌现,为资本主义这一相对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

再次,应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这些斗争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总之,在对待高利贷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牢记: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高利贷信用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则是高利贷的掘墓人。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银行制度发达的地方,高利贷便无立足之地;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高利贷仍有活动空间。

三、现代信用活动的特征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具体体现在:现代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这个经济体需要借助负债去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推销产品;现代经济中债权债务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是整个货币群体中最基本的形式。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

银行招聘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的垄断与竞争程度.根据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行业的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可以把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3单个厂商对价格的控制程度;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其中,前两个因素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1、完全竞争市场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上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信息是完全的.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这意味着,厂商只能被动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厂商的收益是厂商的销售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由于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是由市场供求情况决定的价格,厂商的总收益曲线为从原点出发的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其价格是常数,因此厂商每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完全竞争厂商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三线合一,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即MR=P=AR.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在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为止MR=MC,此时厂商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利润可以大于零,也可以等于零,或者小于零.①当市场价格大于平均成本时,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处于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②当市场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厂商处于经济利润等于零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③当市场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利润小于零,处于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后,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④当市场价格小于或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处于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一般地将市场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时称为厂商停止营业点.2、不完全竞争市场1垄断市场概念: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短期均衡条件:MR=MC2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第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①一级价格歧视.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这就是一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②二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占有.③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3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垄断与竞争相结合的市场.这种市场与完全竞争的相同之处是市场集中率低,而且无进入限制.但关键差别是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而垄断竞争产品有差别.企业规模小和进入无限制也保证了这个市场上竞争的存在.4寡头市场寡头市场是只有几家大企业的市场,形成这种市场的关键是规模经济.在这种市场上,大企业集中程度高,对市场控制力强,可以通过变动产量影响价格.而且,由于每家企业规模大,其他企业就难以进入.由于不是一家垄断,所以在几家寡头之间仍存在激烈竞争.二、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不均的衡量: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它主要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别程度.图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OL为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度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2、收入再分配政策平等和效率既难以兼得,又必须兼顾,在效率优先原则下,尽量实现公平,让不平等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限度内.为此,需要政府用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来影响社会收入分配,以协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1税收政策市场经济各国出于各种目的而征收税收.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筹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予税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这种累进所得税,有利于纠正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从而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平等化.但这种累进所得税不利于有能力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对社会来说也是一种损失.2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要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当前西方各国的情况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第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第二,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第三,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第四,对教育事业的资助.第五,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包括最低工资法和最高工时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第六,改善住房条件.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征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样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但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这样,市场调节就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2、外部性与市场失灵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在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这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3、垄断与外部失灵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如果是生产者垄断,即一般所说的垄断,或卖方垄断.如果是购买者垄断,就称为买方垄断.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在竞争情况下,价格由供求决定,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表示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表明价格调节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当有垄断时,垄断者利用对市场的控制把价格提高到均衡价格以上,这就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从而资源配置没有实现最优.这就是垄断引起的资源配置没有实现,即市场失灵.4、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银行面试的知识

银行面试的知识

银行面试的知识在求职过程中,银行面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无论是应聘银行柜员、客户经理、信贷审批员等职位,都需要经过面试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见的银行面试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银行基础知识1.1 银行的定义和功能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主要提供金融服务,如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卡等。

银行的主要功能包括:储蓄、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风险管理等。

1.2 银行的组织架构银行的组织架构通常包括行长办公室、营业部、支行、部门等。

行长办公室负责决策和管理,营业部负责日常业务运营,支行负责地区业务拓展,部门负责特定的业务领域。

1.3 银行的监管机构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

央行负责货币发行和稳定,银监会负责银行监管和风险防控。

二、银行业务知识2.1 存款业务存款是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

存款业务的特点是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是银行的主要负债。

2.2 贷款业务贷款是银行的主要资产,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

贷款业务的特点是风险高、收益稳定。

2.3 理财业务理财业务是银行的非传统业务,主要包括公募基金、信托产品、保险产品等。

理财业务的特点是风险多样化、收益较高。

2.4 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是银行提供的一种支付工具,具有便捷、灵活、安全等特点。

信用卡业务的特点是与持卡人信用相关,需要注意信用风险和风控。

2.5 外汇业务外汇业务是银行与国际市场的交易,包括货币兑换、外汇买卖、跨境汇款等。

外汇业务的特点是风险较高,需要掌握国际汇率和相关政策。

三、银行面试的常见问题3.1 自我介绍在银行面试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应聘者需要简要介绍自己的个人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经验和个人优势等。

3.2 个人素质和能力银行面试通常会评估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适应能力、抗压能力等。

银行招聘考试知识点整理归纳(25页)

银行招聘考试知识点整理归纳(25页)

税法类:一、税法的概念。

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基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X的总称。

其核心内容就是税收利益的分配。

二、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的形式。

税收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形式;税收具有非直接偿还性(无偿性)、强制义务性(强制性)、法定规X性(固定性)。

三、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物质前提是社会有剩余产品,社会前提是有经常化的公共需要,经济前提是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上层条件是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中国的税收是公元前594春秋时代鲁宣公实行“初税亩”从而确立土地私有制时才出现的。

四、税收的作用。

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1:税收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两者密布可分,是政府机器赖以生存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一个分配X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3:税收是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式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因而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1、不能转嫁的税的类型?直接税不能转嫁。

税法理论中,多以各种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为直接税。

2、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须符合的条件?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均可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开业满一年的企业,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年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出口销售额和免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年应税销售额)达到或超过以下规定标准:①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②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

(2)新办企业自开办之日起一个月内,具有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

经税务机关测算预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企业标准的,可暂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暂认定期最长为一年(自批准之月起满12个月计算):新办企业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基本条件实收资本50万元人民币(按照地方政策而定)3、对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要求?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个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但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银行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总结及精讲第一章货币1.中国古代关于货币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先王制币说,二是自然产生说。

2.西方关于货币起源的学说有三种:一是创造发明说,二是便于交换说,三是保存财富说。

3.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 1.1.2 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纸币4.存款货币5.电子货币§ 1.1.3 货币数字化与虚拟化在网络时代中,网络货币使货币变为一串只处于电磁信号形态的数字,货币变得越来越 "轻 ",越来越虚拟化了。

网络货币这种虚拟货币对传统货币理论的挑战表现在:(1)使传统的货币理论体系受到冲击。

(2)网络货币使货币发行权分散。

(3)网络货币对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4)网络货币使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能力下降。

§ 1.2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1.2.1 货币的本质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1.货币金属说2.货币名目说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社会计算的工具。

列宁把货币看作是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

§ 1.2.2 货币的职能 1.西方学者的观点:( 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贮藏2. 马克思的货币职能理论:(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1.2.3 货币国际化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贵金属黄金、白银可以自然的在国际交往中进行支付。

黄金退出历史舞台后,国际交往中使用的货币只能是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能被其他国家接受的少数几种货币。

这几种货币是那些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交易中占有较大份额,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的货币。

§ 1.3 货币制度§ 1.3.1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反映了国家在不同程度,从不同角度对货币所进行的控制。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 1.3.2 货币制度的演变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货币制度,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货币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主要经历了:1. 银本位制2. 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 3)跛行本位制3. 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4.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3..3 国际货币制度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称为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可分:1.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制度2.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3.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 --牙买加体系4.欧洲货币体系第 2 章信用§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1.1 信用的定义信用的定义:所谓信用就是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

分析和理解信用的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 2.1.2 信用的产生一般认为,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信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 2.1.3 信用形态的发展历史上,信用基本上表现为两种典型的形态: 1.高利贷信用 2.借贷资本信用§ 2.2 信用形式§2.2.1 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买卖时,以延期付款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2.商业信用的特点⑴ 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商品的经营者;⑵ 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⑶ 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 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企业资本数量的限制;(2) 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3) 商业信用在管理调节上有一定局限性。

§2.2.2 银行信用1.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的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2. 银行信用的特点(1) 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2) 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是一种中介信用。

3. 银行信用扩大了信用的界限。

§2.2.3 国家信用1.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它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金融机构等承销商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借入资金;公债的发行单位则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向公债持有人支付利息。

2. 国家信用的作用:( 1)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3)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

§ 2.2.4 消费信用1. 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目的的信用。

2.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赊销(2)消费贷款3. 消费信用的作用:发展消费信用一方面可扩大商品销售,减少商品积压,促进社会再生产;另一方面,也可为大量银行资本找到出路,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消费结构。

§ 2.2.5 上述信用形式的国际化 --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一个国家官方(主要指政府)和非官方(如商业银行、进出口银行、其他经济主体)向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提供的信用,属国际间的借贷行为。

1.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形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可分为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

3.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向外国政府借款的行为。

§ 2.3 信用工具§ 2.3.1 信用工具的含义及其特征具有一定格式,并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叫做信用工具,也称作金融工具。

信用工具一般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偿还性,这是指信用工具的发行者或债务人按期归还全部本金和利息的特性;2.流动性,这是指信用工具可以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3.收益性,这是指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地为其持有人带来一定的收入;4.风险性,这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 2.3.2 信用工具的种类 1.信用工具的种类(1)从发行者的地位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2)按融资的时间划分,可分为长期信用工具和短期信用工具;(3)按发行的地理范围划分,信用工具又有地方性、全国性和世界性之分。

2. 传统的信用工具(1)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是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债权人用以保护自己权益的一种债务凭证。

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2)支票。

支票是存款户签发,要求银行从其活期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给指定人或持票人的凭证。

支票按支付方式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3)银行票据。

是在银行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由银行承担付款义务的信用流通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

( 4)债券和股票。

债券是用来表明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利息和收回本金的债权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其投资者,证明其所投入的股份资本的所有权证书。

3.金融衍生工具。

§ 2.4 信用与现代经济§2.4.1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信用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促进社会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3.通过各种信用活动,提供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为商品流通服务。

4.政府部门利用信用活动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5.信用促进了股份经济的发展。

§ 2.4.2 信用风险及其防范1. 信用风险的含义: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2. 信用风险的原因:由于授信主体与受信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信用过程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等等。

3.信用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传染性(3)可控性(4)周期性 4.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

第 3 章利息和利息率§3.1 利息及其计算§3.1.1 利息的本质1.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为"节欲论 " ;第二种观点为 "时差利息论 "。

第三种观点为 "流动性偏好论 " 。

总之,在西方经济学家们看来,利息是对放弃货币的机会成本的补偿。

2.马克思的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资本所有权与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

( 2)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 "价格 " 。

§3.1.2 利息的计算1.单利和复利(1)单利就是不管贷款期限的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当期本金所产生的利息不计入下期本金计息的计算方法。

(2)复利是一种将上期利息转为本期本金一并计息的计算方法。

(3)复利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4)我国的利息计算。

(5)制定利率应遵循的原则。

2.现值与终值经济学上,将现在的货币资金价值称为现值,将现在的货币资金在未来的价值称为终值。

现值与终值是相对而言的,而且二者可以相互换算,但换算是通过复利方法来完成的。

§3.2 利率及其种类§3.2.1 利率的含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对本金的比率。

利息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息率 =§ 3.2.2 利率的种类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利率有多种划分方法。

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

它是按利率的决定主体不同来划分的。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收益等因素决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是指由货币管理当局确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行业公会、协会(如银行公会等)按协商的办法所确定的利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