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3篇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3篇《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1〕《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会有感:这一次商量的内容,大部分和家庭教育、学习有关。
比方《父母与孩子距离过远过近,都会损害孩子建立亲热关系的力量》、《学习困难的差生是被父母"好心'培育出来的》、《我们对孩子,为什么比对自己还苛刻》、《受到外界过多掌握的孩子,会在学习之外的方面找回自己的自主感》、《爱好是孩子学习永不衰竭的核动力》,作为一名妈妈,一名老师,这里面提到的许多说法许多案例都深有感受。
今晚红梅老师共享的"全息论',感觉收获很大。
如今用科技操控的无人机其实和同学们玩的电子嬉戏很相像,都是远程遥控,指挥战斗。
而嬉戏也可以熬炼孩子的快速反应、全局观、协作力量。
所以,其实嬉戏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如何让孩子正确玩嬉戏、孩子对于嬉戏的看法,才是我们家长需要引导的。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玩赢了嬉戏不厉害,真正的厉害是战胜嬉戏设计者,有的嬉戏就是要你成瘾、要赚你的钱,你怎样不让自己掉入"嬉戏成瘾'的圈套,才是真正的王者。
越是掌握,越是抵抗。
这样孩子会一边想玩,一边又很纠结,反而消耗掉许多的精力。
其实既把嬉戏玩好,学习也好的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
正如书中所说:假如一个人的一生,都被学习的嬉戏或者嬉戏般的学习布满,那他暮年回忆往事的时候,就绝不会认为同学时代的生活是地狱一样的生活了。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2〕曾奇峰老师曾以为自己会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结果由于女儿在游乐场跳蹦蹦床不如其他小伴侣、不敢玩滑梯而生气,曾老师反思自己,发觉"自以为是好父亲,自以为爱女儿,原来爱她是由于她的聪慧、美丽、英勇,可以让父亲傲慢,一旦她不美丽、不英勇,或者说一句话,一旦她不能满意我做父亲的虚荣时,父爱也就没有了。
'我被这句话触动,前几天我同事告知我,她的父亲和哥哥都给了她无条件的爱,尤其是她的父亲,在她物理考40分的时候,依旧能够给到她满满的爱。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一)看后【你不知道的我】我知道了自己也是一个胆小鬼,可是我还小。
但是我要像李院姐姐一样有不屈不饶你的劲头,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都不要气馁。
其实,我觉得虽然我的年纪小,但是我要有自信心,有很多着名的人物都是从小到大从不懂到懂,然后再教会别人启发大家。
我的爸爸妈妈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一直都在教育我要做个有文化,懂事的孩子。
还教育我懂得感恩,做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不会受困境的百般阻挠,去寻早正确的目标,勇敢的人他们有有过胆小的时候但是他们都克服了,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而成就。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二)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你不知道的我】的书。
书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在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李硕、李院、李博。
李硕和李博可以堪称是两个天才男孩。
而李院不仅笨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全职女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一次家中爸爸妈妈的学生来家里聚会。
李院躲在厕所中写文章,无意中听到妈妈和同学的谈话妈妈说:李院要是我生的话,我就选在十二月,女孩子当牙医最好了。
李院一听这句话马上傻眼了,什么叫要是我生的话。
所以李院从那时起果断地确定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班里转来了一个男生,一个和她长得非常像的男生。
后来,他悄悄喜欢上了这个男生——云天一,幻想他是自己的哥哥。
以至于时常偷偷把两人的侧脸照拼凑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们像不像?不料却被李硕发现并发到了她们班上的微博上。
从此,同学们就用诧异的眼光看李院,就连和她最要好的云天一也对她避而不见。
她坎坷的人生再次碰上了绊脚石。
后来有一次他们全家去游泳,自己先回了家,却无意翻到了弟弟和哥哥的资料也翻到了自己的资料,她大吃一惊。
原来哥哥才是收养的,而自己是一个试管婴儿,只有李博是亲生的。
但李院没有告诉李硕,从此他们依然快乐的生活!我在书中看到了非常稀有的亲情,李院觉得自己是被捡来的,但是其实哥哥才是试管婴儿。
《你不知道的我》读书笔记领悟
《你不知道的我》读书笔记领悟《你不知道的我》读书笔记领悟1《你不知道的我》是著名作家辫子姐姐—郁雨君写的“胆小鬼”作品。
听同学说这本书很棒,我便满怀期待的把它买回了家。
这本书介绍了一个叫李院的女孩,李院是五口之家唯一的女儿,个性独特的博士爸妈对孩子有强大要求。
哥哥是超闷宅男却是学习天才,弟弟胆大包天精灵聪明,深受叔叔阿姨们的喜爱。
全家人的智商都在李院的一百倍之上!因此只有十二岁的李院,却要承担家务责任,帮妈妈做家务,给哥哥打扫房间的煤灰小姑娘!因为自卑心软又是谁都可以差使,所以总以为自己不是这个家里的人,很怕被刚出家门,于是她就想变成大家离不开的人。
后来,班里转来了一个男生,一个和李院长的非常相似的男生,李院觉得自己是他的妹妹,而他——云天一就是自己的哥哥,李院悄悄喜欢上了这个男生,有时还偷偷的将两人的侧脸照拼起来,还会在照片的下方加上一句:我们像不像?不料被哥哥识破电脑密码偷看她的秘密,更因为这件事被爸爸训斥,悲催的李院渐渐和家人隔绝,李院无意中发现天才哥哥退学的秘密,连神童弟弟居然也想逃学,他俩居然全是胆小鬼!她更发现了自己身世的惊人秘密,终于李院以神奇的勇气,让胆小自闭的哥哥一起解救了厌学弟弟,自己也幸福的拥有了宅神哥哥和爱神弟弟的爱,变成了全家得福姑娘!我想大概每个勇敢的人,都是从弱小开始的,把心中的胆小鬼赶走,变得勇敢起来,这就是长大吧!《你不知道的我》读书笔记领悟2《你不知道的我》这本书的作者是辫子姐姐――郁雨君。
这本书资料主要讲的是:李院是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唯一的女儿,个性独特的博士爸妈对孩子有强大的要求。
哥哥是学习天才,弟弟是胆大包天精灵聪明,她虽然只有十二岁,却要承担家里所有的`家务重担,从小被人评为小女仆。
在校园里,自卑不是家里的孩子,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努力成为大家离不开的人。
他悄悄喜欢班里一个长相相似的男生,幻想是她的亲哥哥,梦像肥皂泡破得很快,更因为这件事被爸爸训斥,被哥哥识破电脑密码偷看她的秘密这时悲惨的李院渐渐和家人隔绝,可无意中发现天才哥哥退学的秘密,连神童弟弟也想逃学,他俩居然全是胆小鬼!她更发现了自己的惊人秘密,最后李院以神奇的勇气,让胆小自闭的哥哥和她一齐解救厌学的弟弟,自己也幸福的转转成全家福姑娘。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范本(二篇)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范本我最近读了一本名为《你不知道的我》的小说,感触颇深。
这本小说以一个身份差异较大的男女主人公为出发点,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带给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小说的男主角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过着平凡的生活。
他工作努力,但生活中却总感觉空虚和失落。
直到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个读者留言板,里面人们匿名留言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他被这个留言板深深吸引,开始频繁地在上面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困惑。
女主角则是一个身份特殊的人,有一天她看到了男主角的留言,觉得他的话语和自己心声如出一辙。
于是,她主动联系了男主角,两人开始了一段匿名的对话。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开始了解对方的内心,分享彼此的痛苦与苦闷,慢慢地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
这本小说让我想到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和难处,害怕被别人理解或嘲笑。
而这个匿名留言板给了人们一个展示真实自我的平台,让大家能够诉说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我也感受到了人们内心的脆弱和无助。
无论是男主角还是女主角,他们都有自己的困惑和痛苦,却不敢直面和解决。
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把内心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
有时候,我也会因为担心别人的看法而选择沉默和忍耐,而事实上,这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孤独和困惑。
小说中的女主角通过与男主角的对话,找到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她意识到,与其一直躲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如直接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勇于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困惑,是找到真正幸福和满足的唯一途径。
读完这本小说,我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与人交谈,我们能够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和需求,也能为对方提供帮助和支持。
而匿名留言板则是一种很好的匿名沟通方式,让人们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担心面对面的尴尬和压力。
总的来说,这本小说《你不知道的我》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它提醒我要勇于面对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因为怕被别人理解或嘲笑而选择沉默。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导读: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一)看后《你不知道的我》我知道了自己也是一个胆小鬼,可是我还小。
但是我要像李院姐姐一样有不屈不饶你的劲头,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自己都不要气馁。
其实,我觉得虽然我的年纪小,但是我要有自信心,有很多着名的人物都是从小到大从不懂到懂,然后再教会别人启发大家。
我的爸爸妈妈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一直都在教育我要做个有文化,懂事的孩子。
还教育我懂得感恩,做个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不会受困境的百般阻挠,去寻早正确的目标,勇敢的人他们有有过胆小的时候但是他们都克服了,所以才会有今天的而成就。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吧。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二)在暑假中我读了一本名叫《你不知道的我》的书。
书中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在一个家庭中,有三个孩子:李硕、李院、李博。
李硕和李博可以堪称是两个天才男孩。
而李院不仅笨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还觉得自己是一个“全职女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一次家中爸爸妈妈的学生来家里聚会。
李院躲在厕所中写文章,无意中听到妈妈和同学的谈话妈妈说:李院要是我生的话,我就选在十二月,女孩子当牙医最好了。
李院一听这句话马上傻眼了,什么叫要是我生的话。
所以李院从那时起果断地确定了自己的身世。
直到班里转来了一个男生,一个和她长得非常像的男生。
后来,他悄悄喜欢上了这个男生——云天一,幻想他是自己的哥哥。
以至于时常偷偷把两人的侧脸照拼凑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们像不像?不料却被李硕发现并发到了她们班上的微博上。
从此,同学们就用诧异的眼光看李院,就连和她最要好的云天一也对她避而不见。
她坎坷的人生再次碰上了绊脚石。
后来有一次他们全家去游泳,自己先回了家,却无意翻到了弟弟和哥哥的资料也翻到了自己的资料,她大吃一惊。
原来哥哥才是收养的,而自己是一个试管婴儿,只有李博是亲生的。
但李院没有告诉李硕,从此他们依然快乐的生活!我在书中看到了非常稀有的亲情,李院觉得自己是被捡来的,但是其实哥哥才是试管婴儿。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1200字_高三读书笔记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1200字_高三读书笔记《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曾奇峰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他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的慧眼和睿智,以他细心积淀的丰富人生阅历和渊博学识,从点滴的生活现象与临床体会中感悟出生活与生命的真谛,并用奇妙而练达的语言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心理治疗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文化,这是它与其它医学专业的不同所在。
好的心理治疗师不应仅是技师或匠人,也应该是懂得一些文化并且善于思考的人。
曾奇峰就是国内精神分析领域中的优秀文化人,他的文章既能够让普通人看懂,也可以使教授学者们受益,但这还不仅仅是简单的雅俗共赏。
他的文章可以让你有一种说不大清楚的收获,那大概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都知道但却没有像他那样去思考,去提炼,去开启智慧和扰动情怀的东西,那是一种接近力量的东西。
曾奇峰在“简洁的力量”一文中写到:“简洁是一种非凡的能力”,而他自己就具有这样一种非凡的能力。
他的文章深刻之处正是因为他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说出了最复杂的事情和道理,把不可言说的东西清晰地展现给了我们。
如果说,深刻是思考的产物,而深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深刻变为简单,那么这本集子就是一个代表。
虽然足够多的人都知道,要想做成事,须先学做人,但做人做的好的人,特别是做出境界来的人真是为数不多。
这大抵是因为做一个成事之人的最难之处就是既厚道,又聪明。
读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习怎样理解人性和生活,学习怎样理解我们以为都知道了、但其实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自己,学习试着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
然而,聪明经常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给自己制造麻烦;可以让别人愉快,也可能使别人难受。
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让人快乐的聪明人呢?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
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相关推荐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篇1一个宁静的中午,我在看一本《你不知道的我》这本书时,瞬间被这本书迷住了……李院是家里的女孩,她有一个宅男哥哥李硕和一个喜欢帕丁顿熊的李博。
但是博士爸妈对他们很严格。
李院在家里是个小仆人,在班里就要看见她最讨厌的人——沙拉和肉丝。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李院的班里又转来一位新同学,那就是云天一。
自从云天一转来以后,李院觉得自己和云天一是一对失散的“龙凤胎”。
后来,李院从妈妈那里得知,宅男哥哥是因为在考试的时候尿了裤子,不想让别人笑话他所以宅在家里当宅男。
最后李院成了家里的福姑娘,被爱神笼罩。
其实我的心里也有个胆小鬼,经过我的努力我变的越来越强了。
俗话说得好: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每个人都是从胆小开始变强的,这就是长大吧!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篇2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不明白的我》这本书了。
在这本书里,李院有好多和我一样的故事。
当我读到这句:“没天理呀,同一个爸爸、妈妈生的孩子,差距咋那么大呢?”我就想起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姐姐都不让爸爸妈妈操心,你每次都让爸爸妈妈操心,你们俩都是爸爸妈妈生的,差距怎样这么大呢?”所以,我也想告诉爸爸妈妈,以后我会努力的,不让你们操心!我也期望爸爸妈妈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不要总拿我和姐姐比较,不然我会很悲哀的!在那里我还要告诉所有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或者拿家里的一个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比较,否则会很伤人的。
”还有一句话:“在这个家,我一向在收集一种东西,叫做安全感!”其实在妈妈吵我的时候,我也想收集安全感,所以我想对妈妈说:“请您以后不要吵我了,否则我会像李院一样认为自己不是您亲生的。
你不知道的自己的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
你不知道的自己的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我最近看了两本书,都非常受益,这两本书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所讲的道理,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书的风格,也很一致。
一本是著名中医师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看这个书名,很多人恐怕要摇头了,觉得肯定很抽象,也看不懂。
但实际上,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很高深的中医理论,但一点也不枯燥难懂,全书不讲什么药方,也不讲什么穴位,却让我们对生命、身体和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另一本就是我今天要重点推荐的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凡是了解一点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曾奇峰的大名,可以说曾奇峰是中国心理学界的权威,也是最有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语录在网上广为流传。
所以我原本以为曾奇峰的书会比较深奥难懂一些,会比较学术化。
没想到,和上面那本中医书的风格神似,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非常深刻的内容。
全书很少有让大家难懂的概念和术语。
一个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两本书都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一个人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看“神”是否安定。
中医所说的“神”,类似心理学里的“整体的精神状态”。
中医这本书提到,当一个人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缓的,他的身体一般就不会有大问题。
有问题也容易自愈。
但如果一个人每天神不定,比如每天惶恐不安、紧张焦虑或茶饭不思、神不守舍,甚至发癔症等等,那无论他的躯体、器官,用仪器检测出多健康的数据,都没有用,他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同样,心理学里,最看重的也是精神状态。
曾奇峰在书中说:最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神情内敛。
这样的人如果要做点事,就会轻而易举地调动内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
而神经症患者恰好相反,他的人格不统一,不太容易调动内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一件他们想要做的事。
精神内敛的人的人格,像一个国家的中央集权状态,神经症患者人格就像这个国家的,诸侯纷争的状态中。
跟他打交道,我们会因为他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幻莫测而不知所措……曾奇峰说:所有健康的婴儿和儿童都符合我们上面说到的神情内敛的人的所有标准。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自助成长书籍。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字,引导读者自我探索,发现内心深处隐藏的力量和潜能。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努力和勇气。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的一些观点深深吸引。
比如,作者提到了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他指出,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我认知是自我成长的基石,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作者还强调了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不断激励自己,才能不断前行。
这让我明白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地给自己动力,才能坚持下去。
正如作者所说,“成功的人不是没有失败过,而是能够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前行。
”。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到了自我调节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自我成长不仅仅是外在的努力,更是内心的调整和修炼。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成长。
通过阅读《你不知道的自己》,我不仅对自我认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我成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明白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调整。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我成长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成长,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明白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自我成长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指引,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自我成长的道路。
读你不知道的我后感读你不知道的我有感读后感
读你不知道的我后感读你不知道的我有感读后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读后感请关注读后感栏目。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一】以前听老师介绍过这本书,一直都想找个机会来读一读,现在这本书终于被我捧在了手上。
《你不知道的自己》主要是本书作者曾奇峰当心理医生治疗患者心理疾病的经历。
一直以来,作者从事心理工作和治疗工作,时间长达15年。
经手的案件数千,自我分析的历程也不短,但作者在与德国资深心理分析师舒尔茨博士的交谈后,他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并非他所想象和认为的那样,在处理任何事件上都灵活自如。
他执着于自己面对,自己解决,自己独享问题。
作者说,这就是他的局限,但他从来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那不经意的一刻。
只有资深的心理治疗师,才会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看到“你不知道的自己”,并在不经意中,帮助你领悟自我认识上的局限。
我想,所以本书才取名为你不知道的自己吧,在书中我看到太多这么“不经意的一刻”,让病人心结打开,让我也惊讶于我所看到的不得不信的事实。
在本书中我看到很多人的心理问题都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与他们的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如有篇文章叫做《“完美”母亲的不完美之处》介绍了一位母亲逗她哭泣的小婴儿的场景。
先介绍一下母亲的背景:29岁,出身名门,各方面近乎完美。
有金融方面的硕士学位,在一家著名的公司担任高层管理人员。
其夫大她四岁,某大学博士,副教授。
录像里开始出现镜头,一个豪华的房间里。
美丽的母亲在准备着孩子的食物,熟睡的孩子这时候突然哭了。
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去抱孩子。
孩子在母亲怀里任哭,母亲想尽办法,抱着孩子来回走动,轻声细语的和他说话,给他喂奶,在他的手里放一个玩具,抚摸他等等,但全不管用,孩子还是哭。
从画面上看到,母亲的面部表情没什么变化,但动作明显变得生硬,粗暴。
最后一个片段是,母亲把孩子轻轻的,但很坚决的丢在床上,说:“你哭就哭去吧”。
20多年后,片中的婴儿长大了,却因严重的人格障碍去看心理医生。
读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有感_《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
曾奇峰在心理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有超高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在该领域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
书中的观点都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把自己印象最深的,经过边读边记,记下有以下六个点:把自己和别人分开非常重要,把人生模拟成棋盘,周围的人都在看着你落子,虽然也有观棋不语的真君子,但不乏是不愿下棋,只愿看棋并发表看法的围观者,他们不厌其烦的给你支招。
有的臭招不予理会,有的或许是个好招,如果按照这样落子,赢了算谁的?而且,更糟糕的是如果适应了别人的支招之后,突然这些人都消失了,需要我一个人面对棋局的时候,每一步都犹豫纠结,每走一步都会想,如果是别人看到他会说该怎么走,是不是我走错了?可以使自己更果断,不妨大胆一点选择自己的人生。
成长过程中过去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能把握的只是现在和未来,这需要认出心中的别人,把别人和自己分离开来,自己才是最高评判者。
自己担当了人生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别被自己伤害,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好好地对待自己,那只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那个期望值,不妨调低一点儿。
人总是贪婪的,想着把事情做的好一点,做的再好一点,做的再再好一点……这是完美主义者的通病,但是这是非常不客观的,不妨把要求降低一点,给自己的心情松一下绑,按照自己的要求来。
变得更好的理想本身无可厚非。
但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必须基本上认为自己是好的,然后才可以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不好的,对自己缺乏基本的满意,那么变得更好的愿望本身,就应该算是我们所有的“不好”中最坏的一种。
如果一定要对什么东西不,那就应该是对自己不满本身的不满。
事情的正反面原来就是同一件事,一个人开始信仰上帝,他问牧师,可不可以在祷告的时候抽烟?牧师几乎有点愤怒地说,当然不可以。
这个人想了一想又问,那可不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呢?牧师听了高兴地回答:当然可以。
明白人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其实是一回事。
估计家长们是不会允许孩子学习的时候玩耍的,但孩子可以在游戏的时候学习吗?人之初,性本勤,如何勤快的把消极的一面变成积极的,从不同的方向看,原来一件事就可以翻转过来,从这里看心理学和哲学分不开。
2016.4.6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
快乐的理由忧伤或者快乐,都是一样地过日子,选择快乐并不会更麻烦一些。
当快乐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你甚至不需要给快乐找理由。
因为快乐,所以快乐。
就这样淋一场大雨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吓着了。
对抗烦恼的一剂良药当我们烦恼的时候,做一点能很快获得结果的容易的事,并充分享受由此带来的小的成就感,也许是对抗烦恼的一剂良药。
另类性虐待父母爱孩子,这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
做父母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所以阅读一些怎样教育孩子的报纸、杂志和书籍,听取专家们的建议,十分重要。
男人对婚姻的幻想谈朋友和结婚是男人生活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因为这意味着他对母亲的依恋明确地转向了另外一个异性。
男人需要一个固定的性伙伴,来缓解由性冲动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一个好的妻子,首先要是一个好的性伙伴。
他需要一个崇拜者。
男人也需要非肉体的也就是说纯精神的交流。
君子有所不为认可和捍卫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对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与美好共舞与不美好的人交流,有一个好办法,就是:远离不美好,让自己仅仅只是与他们的美好的那一部分打交道。
人际交流的目的,就是要愉悦别人和愉悦自己。
希望是心灵的阳光内心有希望的人会心情愉快,看待事物乐观,行为从容而有条理。
有希望就可能拥有一切。
或者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有希望,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穷人。
家庭中的定海神针从心理发展的观点来看,男孩子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认同的男性对象,这个对象常常就是自己的父亲。
与孩子有关的大的事情,都由夫妻二人出面解决和做出决定。
父亲尽可能多地跟孩子在一起。
多跟孩子在一起,陪他在家里玩,出去玩,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很多情况下,你跟他在一起,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他做出了什么很错的事,温柔而坚决地给他指出来;如果做得好,要及时地表扬。
在学校,让老师对待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不要搞特殊。
厚道的聪明聪明易,厚道难。
高三作文: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_1200字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后感_1200字《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曾奇峰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他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的慧眼和睿智,以他细心积淀的丰富人生阅历和渊博学识,从点滴的生活现象与临床体会中感悟出生活与生命的真谛,并用奇妙而练达的语言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心理治疗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文化,这是它与其它医学专业的不同所在。
好的心理治疗师不应仅是技师或匠人,也应该是懂得一些文化并且善于思考的人。
曾奇峰就是国内精神分析领域中的优秀文化人,他的*既能够让普通人看懂,也可以使教授学者们受益,但这还不仅仅是简单的雅俗共赏。
他的*可以让你有一种说不大清楚的收获,那大概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都知道但却没有像他那样去思考,去提炼,去开启智慧和扰动情怀的东西,那是一种接近力量的东西。
曾奇峰在“简洁的力量”一文中写到:“简洁是一种非凡的能力”,而他自己就具有这样一种非凡的能力。
他的*深刻之处正是因为他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说出了最复杂的事情和道理,把不可言说的东西清晰地展现给了我们。
如果说,深刻是思考的产物,而深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深刻变为简单,那么这本集子就是一个代表。
虽然足够多的人都知道,要想做成事,须先学做人,但做人做的好的人,特别是做出境界来的人真是为数不多。
这大抵是因为做一个成事之人的最难之处就是既厚道,又聪明。
读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习怎样理解人性和生活,学习怎样理解我们以为都知道了、但其实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自己,学习试着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
然而,聪明经常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给自己制造麻烦;可以让别人愉快,也可能使别人难受。
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让人快乐的聪明人呢?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
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你不知道的我》是一本讲述人生和情感的小说,这本小说以深入人心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感动,并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了新的思考。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女主角苏娅,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有着普通的家庭和生活。
然而,她在友情和爱情的世界中经历了种种曲折和挫折,从而让她对人生和自己的价值产生了疑问。
小说以苏娅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仿佛她在向读者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
她坦诚地向我们揭示了自己的不安和焦虑,她常常感到自己被社会的压力和期望所困扰。
她渴望被人理解和被爱,同时也想摆脱传统的束缚,追寻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
故事中展现了苏娅和她的朋友们之间的友情,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和困难的时刻。
这些友情让苏娅感到温暖和支持,同时也挑战了她对友情的定义。
她开始思考友情的真正含义,以及在友情中应该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
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线索是苏娅的爱情经历。
她经历了一段不忠的感情关系,这让她对爱情失去了信心。
然而,通过与她的朋友和家人的交流,她逐渐明白了爱情的真正意义。
她学会了接受过去的伤害,同时也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真挚的爱。
这本小说通过苏娅的视角,深入探索了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它问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个人的自由与社会的期望之间的冲突,友情和爱情的界限,以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读完《你不知道的我》,我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
这本书提醒我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真实的欲望,不要被社会的期望所束缚。
它也教会我要珍惜友情和爱情,并学会给予和接受真挚的爱。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真实和生动,作者对细节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我能够感受到苏娅内心的喜怒哀乐,她的内心世界在我的脑海中清晰地展现出来。
作者也成功地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
然而,我也认识到这本书并不完美。
有时候,故事的情节发展有些过于突然和不连贯,让人感到困惑。
同时,一些人物的性格和行为有时也令人难以理解。
你不知道的自己
你不知道的自己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
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更难。
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
心理品质:要做一个绝顶高手,心理状态可能比武功本身更重要。
所有的人都会在轻视他人时很迟钝,被他人轻视时很敏感。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就是这样产生的。
聪明易,厚道难,既聪明又厚道更难。
对一个已经很聪明的人来说,努力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应该是一种更加聪明的聪明。
如果我们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
如果不停地、一根一根的往一头牛身上放稻草,那最后总有一根草会把牛压死。
只要你不跟胆小的人一起去冒险,不和小气的人谈钱,不在好嫉妒的人面前自我表现,不和偏执的人发生争论,不跟老板比谁说了算,那就是很好地避开了别人的不美好了。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
一种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一种把他人的痛苦完整地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任何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和现在有什么痛苦的经历,只要他打败了曾经控制了他的强迫性重复的力量,或者说命运的力量,那他的未来也会是一部讲述英雄的故事的史诗。
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标志是:全面发展的智力;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与自己的能力相符的生活目标。
潜意识心理:从深层的动机上看,过度热衷于减肥或者患了神经性厌食症,可以是下意识地拒绝成长的表现。
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
规则本来是应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的,但遗憾的是,人类经常会把规则看得比人类自己都重要。
点评:日本、德国是最遵守规则的,二战却是他们挑起的。
遵守了某种规则,往往意味着其他规则会遭到破坏。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曾奇峰读后感一、初读印象: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怪”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书像是一面超级特别的镜子。
以前照镜子嘛,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外表,什么脸上有没有痘痘啊,头发乱不乱啊。
但这本书就不一样了,它照出的是我内心那些自己都没怎么察觉到的小古怪。
比如说,我老是拖延做事儿,以前就觉得自己是懒呗。
可书里一分析,原来是我内心深处害怕把事情搞砸,所以就潜意识地拖着不做,想给自己找个借口,要是没做好也能说“我要是早开始做肯定能做好的”。
这种感觉就像是突然发现自己一直以为的小毛病背后藏着个小怪兽,以前只看到小怪兽露出的小尾巴,现在整只都被揪出来了。
二、深入阅读:那些心理学知识的“魔法”越往后面读,就越觉得曾奇峰像是个心理学的魔法师。
他把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心理学知识,变得特别接地气。
就拿人际关系来说吧,书里讲到有时候我们和别人吵架,其实并不是因为当下这件事,而是我们自己心里积累的一些情绪在作祟。
这就像有一次我和朋友因为出去吃饭选哪家店吵起来了。
当时我就觉得朋友太固执,非要选那家又贵又不好吃的店。
后来读了书才明白,我那时候刚被老板批评了,心里本来就憋着一股火,朋友选店只是个导火索,我真正发火的是对老板的那股气没地儿撒呢。
这就好像是魔法师把一层雾给吹散了,让我看到事情的真相。
三、再深入:对自我成长的启发,像一把成长的“小铲子”这本书对我的自我成长启发特别大,就像给了我一把小铲子,让我能开始一点一点地挖开自己内心的宝藏。
以前我对自己的一些梦想总是犹犹豫豫的,觉得自己好像没那个能力去实现。
但是读了书之后,我就明白是自己的一些思维定式在限制自己。
比如说我想当一个业余的画家,可又觉得自己没学过画画肯定不行。
书里的观点就像在我耳边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你那些觉得自己不行的想法可能只是自己吓唬自己呢。
”这就像是小铲子挖到了一个小角落,发现了一点闪闪发光的东西,让我有了勇气去开始尝试。
四、读完后的整体感受:像是有了个心灵的小伙伴。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摘记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摘记
没有深情就没有真正的深刻。
就象你如果没有深爱过一个女人或男人,你就
不可能真正了解她或他一样。
我们甚至可以说,深情的疆域比深刻要大得多,深情包含着深刻,深刻只不过是深情的一部分而已。
当我们深情的时候,就正在深刻着或者就已经深刻过了。
做学问,特别是从事心理医生这个职业,专业的学习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
还是要具有对人、人性和人生的深情。
有如此深情相伴,我们从此就都不再孤独
对心理治疗而言,精神分析搭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而在这个框架之内,需要填充一些源于世俗生活本身的知识与经验?
看来我们需要的既不是永恒的快乐更不是永恒的痛苦,而是一种变化的、流动的、让我们感觉到自己还活着的体验与情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 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自己》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存在于社会之中就会产生关系,不管你愿意与否。
而人是这些繁杂的关系所造就的,没有这些关系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和社会的存在。
人因关系造就,则也会被关系所限制。
从现实社会来看,某些人关系网络复杂,某些人关系单一,显得孤独。
而孤独也是分为被动和主动的,被动的孤独是消极的,会对个人本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是我们所摒弃的。
主动的孤独是有益的,可以使我们跳出关系圈之外来审视关系,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因为复杂的关系中待得久了,总会不可避免的被关系左右,短暂的主动孤独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梳理和掌控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接纳孤独所带来的感觉和享受这个过程,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也许可以永远地欺骗别人,但他能永远地欺骗自己吗?”。
我们终极一生地目标是内外和谐,什么是内外地和谐呢?那就是无论我们在他人面前还是自己独处,都能做到问心无愧。
所谓孤独,实际上是自己与内心地交流,一个人不能很好地独处,那么他就难以审视内心。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段话:恰当的、健康的孤独,常常会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有时会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
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你不知道的我读后感1近几天,我读了郁雨君的的一本书叫《你不知道的我》。
这本书特别好看,接下来就看看我的描述吧!故事是这样的:李院是个博士后的女儿,也就是博士后爸爸妈妈的后代;她还有个哥哥叫李硕,也有个弟弟叫李博。
硕士、博士、院士,是这个家庭的希望。
李院和哥哥相比,称得上是“天壤之别”,而与弟弟相比,却也是“一落千丈”。
李院从一个小姐姐升到了一个小女仆。
洗衣刷碗做菜扫地之类的她全包,她有点儿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家的人,可李院和我一样,是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
所以她为了在这家里呆下去,也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退缩。
到后来,妈妈一句“李院要是我生的就好了”,让李院更加确定自己的身世了。
直到班中转来的一名男生——云天一让李院觉得自己和他是一家人。
以至于时常偷偷把两人的侧脸照拼凑在一起,甚至在照片下加上一句:我们像不像?但是不知道李硕是怎么那么想破解李院的密码,结果李硕就真的破解了。
不料却被李硕发现了那张照片,并发到了她们班上的微博上。
从此,同学们就用诧异的眼光看李院,就连最要好的云天一也对她避而不见。
以后,李院上完课就飞快的回家,谁都不多看一眼。
她躲在被窝里,想起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想起同学们对自己的冷嘲热讽,她哭的`一塌糊涂,昏天黑地。
直到有一天,妈妈哭着告诉了李院真像——十几年前,由于妈妈长期冶金,被放射性金属辐射,很难有宝宝。
所以爸妈就领养了一个孩子——李硕。
听到这里,李院有点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妈妈和爸爸想有更美满的家庭,所以就有了试管婴儿——李院。
几年后,因为妈妈的奇迹般怀孕,所以才有了一个小孩子——李博。
这个多元家庭,父母爱都爱不过来呢,怎么会有问题?我是个胆小鬼,遇事缩头的胆小鬼,可看了这本书,我忽然发现——一个人遇见难事坏事糟糕事不顺心事,都爱用最最安全的方法——退缩。
更不会去探究其实了。
大家说胆小鬼是胆小的,懦弱的人。
但他们只看到了表面,不会看深层。
我觉得,胆小鬼只是缺乏勇气和自信心,只要有人有心进入他内心的世界正确地为他开辟道路,做“勇敢指向标”,那胆小鬼就不再胆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你不知道的自己》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3000字:
我最近看了两本书,都非常受益,这两本书虽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但所讲的道理,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书的风格,也很一致。
一本是著名中医师李辛的《经典中医启蒙》,看这个书名,很多人恐怕要摇头了,觉得肯定很抽象,也看不懂。
但实际上,这本书虽然讲的是很高深的中医理论,但一点也不枯燥难懂,全书不讲什么药方,也不讲什么穴位,却让我们对生命、身体和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个完全不懂中医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另一本就是我今天要重点推荐的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的《你不知道的自己》。
凡是了解一点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曾奇峰的大名,可以说曾奇峰是中国心理学界的权威,也是最有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语录在网上广为流传。
所以我原本以为曾奇峰的书会比较深奥难懂一些,会比较学术化。
没想到,和上面那本中医书的风格神似,都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非常深刻的内容。
全书很少有让大家难懂的概念和术语。
一个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也可以看懂并受益。
两本书都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一个人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看“神”是否安定。
中医所说的“神”,类似心理学里
的“整体的精神状态”。
中医这本书提到,当一个人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缓的,他的身体一般就不会有大问题。
有问题也容易自愈。
但如果一个人每天神不定,比如每天惶恐不安、紧张焦虑或茶饭不思、神不守舍,甚至发癔症等等,那无论他的躯体、器官,用仪器检测出多健康的数据,都没有用,他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同样,心理学里,最看重的也是精神状态。
曾奇峰在书中说:最健康的精神状态是——神情内敛。
这样的人如果要做点事,就会轻而易举地调动内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
而神经症患者恰好相反,他的人格不统一,不太容易调动内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一件他们想要做的事。
精神内敛的人的人格,像一个国家的中央集权状态,神经症患者人格就像这个国家的,诸侯纷争的状态中。
跟他打交道,我们会因为他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幻莫测而不知所措……
曾奇峰说:所有健康的婴儿和儿童都符合我们上面说到的神情内敛的人的所有标准。
所以,小孩子其实心理都是比成年人更健康的。
尼采等大思想家也提倡人最终要回归婴儿,这时才是最强大的。
道家老子同样认为婴儿才是最强的。
想想我们曾经都是神情内敛的人,只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干扰才变得散漫的。
所以父母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别伤害了孩子的“神”。
作为心理学著作,虽然书中一篇篇文章都通俗易懂,但却讲
述了众多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深刻的心理学观点,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比如,曾奇峰谈孤独、谈恐惧、谈嫉妒、谈兴趣、谈言说的局限性和意义等等,都让我很受启发。
特别是关于言说这部分。
他提出:如果不言说,每一个人都像一个孤岛,而且中间没有海水相连。
这段话让我想到,我老婆曾经好长时间都处于无人可交流的状态,特别是七八年前在县城的时候,她没有朋友,没有工作,每天就逛逛街、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对我发泄发泄,完全没有生活重心,她的神非常不安,也无法言说。
她曾说感觉自己像无根的浮萍。
可惜我当时感受不深,只觉得她没事找事,太懒散了。
殊不知,正因为神不定,她才会无心做事;正因为无法言说,她才陷入痛苦和无助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没有绝望,真的可以说,已经是很强大了。
该书共分五章,每一章一个大主题,都是与我们的人生密切相关的,相信可以给大家很多启发。
最后我来谈谈曾奇峰提到的一个对心理咨询师,以及普通人都非常重要的观点。
那就是如何做自我分析。
曾奇峰说:
要成为一个精神分析师,自我分析是必须的一个过程。
在西方国家,自我分析的时间大约是六百到八百小时。
绝大部分搞心
理治疗的同行认为,读书笔记缺乏有自我分析经历的
心理咨询师是我国心理治疗事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但我们的患者不能等,心理治疗的事业不能等。
我们应该也必须找到一种相当于自我分析,甚至可以代替自我分析的方法。
找什么方法呢?
曾奇峰问资深的德国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也没有在别的治疗师那里做过自我分析,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分析大师。
这是为什么?对方回答:弗洛伊德通过长时间不间断地分析自己的梦,理解了自己的潜意识,从而达到了与在其他心理治疗师那里做自我分析同样的效果。
由此,曾奇峰发现,给自己解梦,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很开心,因为和著名心理学家盛晓春教授一样,我也有记录自己的梦的习惯,也记录了好几大本,而且我是从高中开始就记录了。
后来也学习了释梦,并和几个同学建了释梦小组,每周集体释梦一次。
曾奇峰还发现了第三种可以作为很好的自我分析的方法,这是在他女儿出生后,他想到的,就是观察女儿的成长,并且与他自己的成长做反复的比较,使自己重新过一次童年,重新走一次人格成长的路。
他坚信这是非常好的方法。
看到这里,我就更开心了。
因为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从女儿出生开始,我就开始写育儿日记,记录她的一举一动,记录她
的成长变化和生活环境。
就这样,在她三岁五个月的时候,我已经不知疲倦地记录了三百多篇,六十多万字了。
这些记录大都是按时间顺序不加增删的写的(哪怕有些情节很琐碎,没趣味),原汁原味,没有任何修饰和加工,以至于被不少读者嘲笑为流水账、文笔差之类的,还有人说,我不该把妻子对女儿发脾气也写上去……但我都不为所动。
我知道如何写得更有意思,更吸引读者,但是我不想这样做。
我不是为读者写的,我是为我女儿写的,真实、完整才是第一位的。
我当初想的是,大家都知道童年,特别是七岁前的人生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
但是我们大都不记得我们七岁前的经历和特点了。
如果知道,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可惜父母没有写什么育儿日记,那就从我做起,我不知道我七岁前的多少人生经历,但我女儿可以非常轻松且清晰地了解她七岁前的所有过往(育儿日记,我打算写到她12岁)。
另外,写育儿日记,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如果我对女儿漠不关心,对女儿的近况不了解,我的育儿日记自然写不下去。
如果我对女儿不好,育儿日记也会成为公开的检讨书。
所以,我提倡大家写育儿日记,也会让大家在无形之中,更关心孩子,更关爱孩子。
曾奇峰提出的和自己的成长经历反复比较,我和妻子都发现女儿比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好多了,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
的。
从我父母对我女儿的态度上,我也发现了我小时候的部分成长环境(限制非常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创办了自传写作班,提倡大家写自传(自传分前传、本传和后传三部分。
前传类似家族史,比家族史更丰富,本传就是非常好的成长记录和自我心理分析,后传是对未来的规划)。
虽然曾奇峰没有提到写自传这一点,但是我认为,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分析。
不是只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师才有必要做自我分析,每个希望自己过得更好的人,都需要做。
读读这本书,会有助于你更了解自己。
结合这本书讲的内容,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分析呢?文/张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