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2 课程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 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化学专业)课程编码:B100013030总学时:64 总学分: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一、课程教学目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主干基础课之一,其理论和方法是其它一切与化学有关的课程以及专业的基础。

分析化学课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的具体教学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与表达;3.初步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工、医药、生物、信息、能源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其它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对分析化学的促进与发展。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章绪论(6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和发展概况2、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与过程3、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定量分析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定义、分析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发展2、定量分析过程和方法3、滴定分析法概论教学重点:分析的基本过程、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教学难点: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4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如何采集试样2、理解试样的制备方法3、掌握样品的分解方法教学内容:1、样品的采集2、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重点:试样的制备与分解教学难点:试样的分解方法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10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2、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3、理解有效数字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法则4、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偏差等概念5、掌握计算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标准偏差的方法6、掌握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7、掌握置信度和显著性水准概念的含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4、显著性检验5、可疑值取舍6、回归分析法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教学重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置信度、置信区间、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置信度、置信区间的概念;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有限次测量中随机误差的t分布第四章酸碱滴定法(10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存在形式,及分布曲线2、掌握质子条件方程,简单溶液pH的计算3、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及范围4、理解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5、掌握强酸、强碱、一元弱酸、一元弱碱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6、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教学内容:1、酸碱反应与平衡2、酸碱体系中各型体的分布分数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4、缓冲溶液5、酸碱指示剂6、酸碱滴定原理7、滴定误差8、酸碱滴定的应用教学重点:共轭酸碱对的Ka 与Kb的关系、质子条件式的书写、H+浓度的计算、滴定误差的计算教学难点:质子条件式的书写;缓冲溶液H+浓度计算第五章络合滴定法(10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和特点2、掌握EDTA滴定反应中副反应系数、酸效应系数定义式和计算式。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的拟定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技术和仪器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精密天平的使用和误差分析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2.1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2.2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2.3 分离与富集技术3. 分析方法与仪器3.1 光谱分析技术3.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3.1.3 质谱分析技术3.2 色谱分析技术3.2.1 气相色谱法3.2.2 液相色谱法3.2.3 离子色谱法3.3 电化学分析技术3.3.1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 3.3.2 电极和电流分析法3.3.3 电位滴定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指导原则4.2 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4.3 分析报告撰写要点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学习1.1 讲授分析化学基础理论1.2 示例分析过程和实例分析1.3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2. 实验教学2.1 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2.2 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定3. 课堂讨论与互动3.1 学生发表课上或课后作业的讲解与探讨 3.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3.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3. 成绩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学术报告撰写能力等。

分析化学课程AnalyticalChemistry化学分析部分

分析化学课程AnalyticalChemistry化学分析部分

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总结词
掌握化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进行准确分析的关键。
详细描述
化学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滴定反应等。常用的化学 分析方法有滴定法、重量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 范围和限制。
化学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总结词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专 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02
化学分析基础
化学分析的定义和分类
总结词
理解化学分析的定义和分类是学习分析化学的基础。
详细描述
化学分析是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中含有的元 素或离子的种类,而定量分析则是确定物质中各种组分的含量。
THANKS
感谢观看
滴定分析是一种通过滴加标准溶液至待 测溶液中,直到达到化学计量点,根据 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组 分含量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滴定分析基于化学反应计量关系,通过滴 加标准溶液与待测溶液中的组分发生化学 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根据消耗的标 准溶液体积和浓度即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 含量。根据滴定剂的不同,滴定分析可分 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等 多种类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结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方法,适用于分 析热不稳定、极性强、分子量大的物质。该方法具有高 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可分离范围广等优点。
详细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析热不稳定、极性强、分子量 大的物质,其原理是将样品中的组分在液相状态下分离 ,并利用不同的检测器进行检测。该方法具有高分离效 能、高灵敏度、可分离范围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域。

分析化学 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为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2.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化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应用前景和社会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a) 分析化学的定义与分类b)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 分析化学仪器与设备2. 分析化学实验技术a)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b) 分析样品的前处理方法c)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3. 分析化学定量方法a) 酸碱滴定法b) 电位滴定法c)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d) 光谱法e) 色谱法f) 质谱法4. 分析化学定性方法a) 离子鉴定试剂的使用与原理b) 离子的分组分析c) 有机物的鉴定与分析5. 分析化学应用领域a) 环境分析化学b) 食品分析化学c) 药物分析化学d) 冶金分析化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 实践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示范分析化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际问题和案例,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课堂互动:利用课堂问答和答疑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等;2. 总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小型分析化学项目,评估其实验设计和报告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教程》等;2. 网络资源:如在线学习平台、开放式课程网站等;3. 实验室设备:各种分析化学仪器和实验装置;4. 参考文献:相关分析化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专业期刊等。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二、课程目标1.认识和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术;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掌握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技术(3)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评价2.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1)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电化学方法等)(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4)质谱分析法(质量光谱、质谱法等)3.分析化学实验技术(1)标准曲线的建立和应用(2)样品测定和数据处理(3)实验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4.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与分析(2)生物医药分析(3)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3.讨论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思考问题;4.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撰写实践报告。

五、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等;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考核;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24学时,实验教学占12学时。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分析化学教程》参考书目:1. 《分析化学基础》2. 《分析化学导论》3. 《现代分析化学》总结:此份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重要要素。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 ytical Chemistry)课程代码:08S1107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专业课程学时:总学时60(理论60学时实践0学时)课程学分:总学分4(理论4 实践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选用教材:《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M].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参考书目:1.《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M].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6版)[M].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

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确的分析结果。

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 A081530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化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实验, 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 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

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 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

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

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 树立“量”的概念, 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大纲的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五个方面,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概述:1. 教学大纲的背景和意义2. 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3. 教学大纲的编制依据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5.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a.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析方法c. 分析化学常用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与实践操作a.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巧b.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c. 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3. 分析化学中的实际应用a. 分析化学在工业、环境和生物领域的应用b. 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c. 分析化学的新兴领域与前沿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2. 实验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3. 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5. 合作学习与团队建设五、评估方法:1. 笔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2. 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评估3. 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分4. 课程综合评估与反馈机制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涵盖了分析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希望本文对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的分析和总结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110111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48学时
开设学期:二
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
适用专业: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说明
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的主干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

该课程以无机化学为先修课程,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和其他交叉学科的课程有着密切关系。

分析化学讲授测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和结构的方法和策略,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

学习分析化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对学科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并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为化学分析,适度涉及仪器分析。

通过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做到:1.巩固并加深对水溶液中化学平衡理论的理解,并掌握它们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3.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
4.学会用误差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学时分配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建议采用基于问题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案例的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互动关系,着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考核10% + 中期考核30% + 期末考核60%
六、参考书目
[1]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正奇主编.《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 Kellner.R.等编,李克安,金钦汉译.《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彭崇慧,冯建章,张锡瑜.《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 四川大学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编.《分析化学》(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