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一、箍筋表示方法:⑴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集中标注) :⑴ 3Φ22;3Φ20表示上部通长钢筋为3Φ22,下部通长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⑶ 4Φ25;4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即原位标注)⑴ 2Φ20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⑵ G4Φ14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2013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1、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

三、钢筋理论重量
❖ 1、钢筋的理论重量(圆钢、螺纹钢) 钢筋的理论重量=钢筋长度×每米重量。
单位长度重量=0.006165d2—Kg / m, d—钢筋直径,mm 例如:10的钢筋单位长度重量: 0.006165*10*10=0.6165Kg / m
21
❖ 2、方钢的理论重量(方钢、扁钢、角钢) 钢筋的理论重量=钢筋截面积×每米重量。
18
四、手工计算原理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钢筋)
砼标号 抗震等级 钢筋级别
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 19
二、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 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 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0.00785*截面积—Kg / m²,
22
❖3、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4、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0.00785*截面面积 单位:kg/㎡
23
钢筋工程量计算式
❖钢筋工程量=相同规格钢筋长度× 相同规格钢筋每米重量
24
实例1:教材P95
❖根据图示,计算8根现浇C20钢 筋砼矩形梁的钢筋工程量,砼保 护层厚度为25mm.
❖ =4. 0×2 ❖ =8.70m
29
图所示:
13
9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14
135 °斜弯钩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15
180°半圆弯钩,每个弯钩长度=6.25 d;
16
搭接长度
❖ 工厂生产出来的钢筋均按一定规格(如9米和 12米)的定长尺寸制作的。而实际工程中使 用的钢筋均是有长有短,形状各异,因此 需要对钢筋进行处理。
2、钢筋工程量计算实例二

3、9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 是多少?
增减值 箍筋个数=(构件长-保护层)/箍筋间 距+1
箍筋(示意图)
箍筋(施工图)
钢筋工程量计算式
钢筋工程量=相同规格钢筋长度×
相同规格钢筋每米重量
实例:教材P95
根据图示,计算8根现浇C20钢
筋砼矩形梁的钢筋工程量,砼保 护层厚度为25mm. (3)号钢筋? (4)筋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主要在梁和板中,其弯起角度(α) 由设计确定。常用的弯起角度有30o、 45o、60o三种。 弯起钢筋图示长度计算时,只需计算 出弯起段长度与其水平投影长度的差额 (即弯起增加量) ΔL。每个弯起增量为 当α=30o时,ΔL=0.268h 当α=45o时,ΔL=0.414h 当α=60o时,ΔL=0.577h
弯起钢筋弯曲部分的增加长度是指钢筋弯曲部分斜 边长度与水平长度的差值,即S-L。
• 对于弯起钢筋,常用构件图示尺寸减去两端保护 层后,再加上弯曲部分的增加长度,就可快速简 便地算出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
2、S-L的值
角度 30° 45° 60°
S 2H 1.414H 1.155H
L S-L 1.73H 0.268H 1.00H 0.414H 0.58H 0.577H
单根弯起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L=钢筋长度=构件长度-2×端部保 护层厚度+2×弯起增加长度(ΔL)
h
α 构件长度
构件高度
x
弯起钢筋角度适用范围
弯起角度30°适用于板厚H<200mm
弯起角度45°适用于梁高H≤800mm
弯起角度60°适用于梁高H>800mm
二、箍筋长度的计算
单个箍筋长度=箍筋的外周长+箍筋长度
板钢筋工程量手算详解

独立基础
板的演变
温度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 参差长度×2+弯勾×2
温度筋根数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 负筋标注长) ÷温度筋间距 -1
双跨板
温度筋根数 =(轴线长-负筋标注长)÷温度筋间距-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跨板
底筋长度= 总净跨+伸 进长度×2 +弯勾 ×2+搭接 长度*搭接 个数
悬挑板
异形板
条形基础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板底筋根数
底板钢筋根数=布筋范围÷板筋间距+1
布筋范围=净跨-50*2 布筋范围=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
+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
板面筋长度
按标注计算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固长度La+弯勾
按标注计算
板厚-保护层*2 或(板厚-保护层)
板分布筋长
3.分布筋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板分布筋根数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负筋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板中负筋分布筋
分布筋长度计算同前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向上取整)+布筋
范围2÷间距(向上取整)
温度筋长度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 而产生裂缝, 通常在板 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 置温度筋。
回总目录
板配筋计算
目录
1.板的平面表示方法 2.板钢筋的识别 3.板钢筋计算规则 4.板钢筋计算实例
B:下部 T:上部 X:从左到右 Y:从上到下
板底筋长度
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方法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构件长-保护层*2+弯勾长*2+弯起钢筋增加值(△L)*2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见下表:附注:①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②板墙壳中的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且不应小于10㎜;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2. 箍筋的弯勾长度:平钩(180 °)6.25d ;直钩(90 °) 3.5d ;斜钩(135 °)4.9d3. 弯起钢筋增加长度:30 °:0.268H0;45 °:0.41H0;60 °:0.585H04. 箍筋长度:封闭方箍箍筋长度=2*(长+宽)+20d或=构件截面外边周长-8倍保护层厚+27.8d⑶箍筋根数的确定:N= (构件长- 保护层)/ 间距+1二各种构件钢筋计算方法基础(一)条形基础1、横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20—250mm。
2、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一般为5~6mm;间距为250~350mm。
3、条形基础的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减至0.9B,交错布置,如图2-3示。
(二)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系双向受力,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为100~200mm。
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大全

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
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 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板、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图集实例)

• 3、当设计已在图注 中统一注明板厚时, 此项可不注;
贯通纵筋注写方式
• 1、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 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
• 2、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 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 置相同时以X&Y打头;
有梁板原位标注
• 1、板支座 上部非贯 通纵筋
• 2、纯悬挑 板上部受 力钢筋
原位标注原则
• 1、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 表达;
• 2、垂直于板支座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 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 或短跨),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板受力筋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板负筋计算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板负筋的根数计算
板负筋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 5、对线段画至对边贯通全垮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 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 度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
• 6、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 状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 加注“放射分布”四字。
相同配筋的标注
• 在板平面布置图中, 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 部非贯通纵筋及纯悬 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 对其他相同者则仅需 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 注写编号及横向连续 布置的跨数(当为一跨 时可不注)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 钢
例如:4
25
HPB:光圆钢筋 HRB:热轧带肋钢筋 HRBF:热轧带肋沸腾钢
施工现场钢筋情况
二、钢筋长度的 确定
1、砼保护层(新规范)
砼保护层:结构构件中 的钢筋骨架被浇筑于砼 中,在钢筋骨架的外围 四周必须有砼将钢筋包 裹住,主筋外皮与砼面 (即构件外表面)之间 的距离,就是钢筋的砼 保护层厚度。不能小于 10mm.(一般情况下:梁 和柱的保护层为20mm; 墙与板:15mm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P91
环境条件 构件 砼强度等级 名称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板、墙、 15 壳 环境 梁、柱 20
露天或室 板、墙、 内高湿度 壳 环境 梁、柱 有垫层 无垫层 35 45 25 35 35 70
15 25
基础
2、钢筋的弯钩长度(教材P91)
箍筋(示意图)
箍筋(施工图)
钢筋种类
钢筋 名称 一级 钢 二级 钢 牌号 种类
主要变化:
1、四种钢筋变为八种 2、取消HPB235,用 HPB300取代 3、新增了屈服强度为 500的钢筋类型 4、不再称为几级钢 汇总方式也以新钢筋 牌号汇总
HPB23 普通 5 钢筋 普通 HRB33 钢筋 5 涂层 钢筋 HRB40 普通 0 钢筋 RRB40 环氧 0 树脂
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指钢 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 其目的是防止钢筋被拔 出。不能小于250mm。 规范里给出了钢筋的最 小锚固值(250mm)。
四、手工计算原理
钢筋工程量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钢筋)
砼标号
抗震等级
钢筋级别
结构类型+设防烈度+檐高
(2)号钢筋(2
12)
(2
0× 2 =8.70m
=4.
12)
L=(3.90-0.025×2+0.012×6.25×2)×2
180°
相同规格钢筋每米重量
实例1:教材P95
根据图示,计算8根现浇C20钢
筋砼矩形梁的钢筋工程量,砼保 护层厚度为25mm. (1)号钢筋? (2)号钢筋? (3)号钢筋? (4)号箍筋?
(1)号钢筋(2
16)
250
(2
16)
L=(3.90-0.025×2-0.25×2)
×2=4.35×2=8.70m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度、135度、90度
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
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
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
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
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9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135 °斜弯钩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180°半圆弯钩,每个弯钩长度=6.25 d;
搭接长度
工厂生产出来的钢筋均按一定规格(如9米和 12米)的定长尺寸制作的。而实际工程中使 用的钢筋均是有长有短,形状各异,因此 需要对钢筋进行处理。 连接的方法有绑扎、焊接及机械连接等 钢筋搭接长度就是指:钢筋在连接时,其 相互重叠部分的长度。采用不同的连接方 式、不同的钢筋级别和砼标号及是否抗震 等,规范都对钢筋的搭接长度有相应的要 求.不能小于300mm。
钢筋工程量 计算
入门篇
一、砼构件中常 见的钢筋种类
1、主筋:又叫受力筋 2、架立筋 3、箍筋:垂直于主筋设置。 4、分布筋:在板中布置,垂直于受力筋。 5、附加钢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钢筋种类
1、主筋:又叫受力筋 2、架立筋 3、箍筋:垂直于主筋设置。 4、分布筋:在板中布置,垂直于受力筋。 5、附加钢筋
二、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
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 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三、钢筋理论重量
1、钢筋的理论重量(圆钢、螺纹钢) 钢筋的理论重量=钢筋长度×每米重量。 单位长度重量=0.006165d2—Kg / m, d—钢筋直径,mm 例如:10的钢筋单位长度重量: 0.006165*10*10=0.6165Kg / m
2、方钢的理论重量(方钢、扁钢、角钢) 钢筋的理论重量=钢筋截面积×每米重量。 =0.00785*截面积—Kg / m² ,
3、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4、钢板重量计算公式 0.00785*截面面积
单位:kg/㎡
钢筋工程量计算式
钢筋工程量=相同规格钢筋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