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
九年级数学苏科版上册 第二单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
圆的复习课教师姓名年级九年级科目数学学生姓名上课时间课题第2章圆的复习课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2.探索、总结、归纳与圆有关的各种问题,进行知识梳理,构建圆的知识体系.3.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推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与圆有关的知识点梳理.难点;会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1.圆有关的概念: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定义用来判断几点共圆,也可画出辅助圆解决问题.(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等弧是完全重合的弧,包括弧长和弧度(所对圆心角度数),只能在同圆或等圆中.(4)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2.圆的有关的性质:(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切线的判定: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③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方法:(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有切点)连半径,证垂直.(7)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8)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圆中常作的辅助线: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借助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决;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B IAC圆中作辅助线的解题思路: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若题目中只配有一幅图,有时不代表就只有一解.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比如动点,直线等等字眼.油的截面问题是有图一解,无图两解.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 ①外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② 性质:(1)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 应用:∠BOC=2∠A.(3) ①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②性质(a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 )IA 、IB 、IC 分别平分∠BAC 、∠ABC 、∠ACB ; (c )内心在三角形内部.③应用∠BIC=900+21∠A(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得);S ⊿ABC =21C ⊿ABC r 内切.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与面积和周长公式之间的关系:S=21CR .(4)直角三角形中,∠C=90°, R 外接=21c, r 内切=21(a+b-c)=c b a ab++.(5)等边三角形中边长为a R 外接=33a ,r 内切=63a, h=23a, s=243a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设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在圆外⇔d >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r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设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直线与圆相交⇔d <r ,直线与圆相切⇔d=r ,直线与圆相离⇔d >r.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则⑴ 两圆外离⇔d >R+r ; ⑵ 两圆外切⇔d=R +r ;⑶ 两圆相交⇔R -r <d <R+r (R >r ); ⑷ 两圆内切⇔d=R -r (R >r );⑸ 两圆内含⇔d <R —r (R >r )(R 与r 大小不定加绝对值).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圆心距、两圆半径和、两圆半径差(绝对值)直线与圆是相离、相切、相交,圆与圆相离包含外离和内含,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n ︒r S180r n l π=弧长2扇形R π360n S =lR21=7.圆有关的计算:(1)(2)360l rn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1、h 2+r 2=l 22、S 侧 =πrl3、l 即为R, 圆锥母线长是展开图扇形半径(大半径),r 是底面圆小半径,看清楚求的是扇形面积还是弧长,面积是360作分母,弧长是180作分母。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数学上:《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师:昨天教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展整理和复习,如今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和用数学来进展复习。
二、稳固练习,发散思维1.尝试编题,抽象法那么师:谁能分别编一道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的算式?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展计算。
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答,教师把要点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
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2.反响测试,灵敏掌握师: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
教师发个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题,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笔算加法、减法个4题〕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反响:得到8面小红旗的请举手。
第二题:啄木鸟诊所〔4道有错误的竖式〕比一比谁的小医生当得好又快。
集体订正,分别说说错在哪。
3.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考虑,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并独立列式计算。
〔2〕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列式计算:41-13=28〔岁〕紧接着出示“10年后”这一条件,让学生考虑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或许会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大38岁,一种是大28岁。
放手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解决矛盾。
达成共识:10年后,爸爸仍比儿子大28岁,因为爸爸长10岁,儿子也长10岁。
三、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数学符号:+,-,=,>,<。
2.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术语:加数,被加数,和。
3.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来描述数学问题,进行基本计算。
4.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整数和自然数进行基本加减法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5.学生能够掌握概括和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点2. 使用数学符号和术语进行基本计算3. 基本加减法的速度和准确度三、教学方法1.板书法:主要课堂教学手段,适合课堂重点知识的传授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知识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概括知识点4.互动式教学法: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符号和术语:加号“+”,减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
加数,被加数,和。
(2)基本加减法:整数的加减法:加法交换律,减法的封闭性,加减整数的规律。
自然数的加减法:加法的交换律,减法的封闭性,加减自然数的规律。
(3)整理和复习知识点:整理和复习基本数学概念,知识点,加减法口诀等。
2.教学过程(一)启发学生学习教材中的符号和术语1.让学生通过图例展示+、-、=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符号。
2.通过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理解被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基本的加减法。
(二)活跃课堂,掌握基本的加减法1.启发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各类加减法的方法和运用。
2.通过对加减法规律的讲解,带领学生深度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学运算。
(三)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点1.通过全面回顾本单元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需要重视的内容,帮助他们把握整体概念。
2.通过回顾数学口诀和专业术语等,让学生明确学习和掌握要点。
2024年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复习(课件)
2.画一画,说一说。
<
<
(画法不唯一)
3.
0123456789 0123456789
5+ 4=9 9- 4=5
4.
岸上有( 3 )只鸭, 河里有( 5 )只鸭, 一共有( 8)只鸭。
3 + 5= 8
一共有6块蛋糕, 盒子外有2块, 盒子里有(4 )块。
6 - 2= 4
5.在○里填“>”“<”或“=”。
义务教育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二 6~9的认识和加减法
复习
回顾与整理
我们认识了 哪些数?
我们学会了 哪些计算?
互相说一说。
填一填,读一读。
0 1234 5 6789
5< 6
8> 7 > 6
(答案不唯一)
先看图讲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故事,再写出算式。
用加法计算的故事: 有 4个兔子花灯,3个金鱼花灯,一共有7个花灯。
6 <○ 7 9 ○> 8
5 + 1 <○ 7 6
8 - 3 <○ 9 5
3 + 6 ○> 8 - 2
9
6
8 - 1 =○ 2 + 5
7
7
6.
4+4= 8 7+2= 9 8-7= 1 3+5= 8 3+3+3= 9
8-6= 2
6+1= 7 9-8= 1
9-4= 5
7-3= 4 9-7= 21+7= 84+3=7
先看图讲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故事,再写出算式。
用减法计算的故事: 一共有7个花灯,兔子花灯有4个,金鱼花灯有3个。
7-4=3
可以怎样整理学过的加法算式?说一说,填一填。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1 2+2 2+3 2+4 2+5 2+6 2+7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1.整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
在整数的运算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运算。
整数的加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整数的减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为正数。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为负数。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2.有理数的乘除法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的乘除法可以通过将其转化为分数来进行计算。
有理数的乘法遵循以下规则: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两个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
有理数的除法遵循以下规则:正有理数除以正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负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正数。
正有理数除以负有理数,结果为负数。
3.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整数的混合运算,即加减乘除混合进行的运算。
在整数的混合运算中,根据运算法则的先乘除、后加减原则,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4.课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主要涉及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
在复习课文时,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内容: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整数的混合运算的步骤和顺序;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课文,能够熟练掌握整数的加减法和有理数的乘除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重点课文复习材料的内容。
祝同学们复习顺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篇1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
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一、课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包括《星星和月亮》、《爱护小动物》、《植物的哥哥》、《邮差叔叔的500件事》。
这些课文围绕着自然界的万物展开,给予孩子们一些关于动植物和自然界的基础常识。
在复习这些课文时,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内容:1. 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了解每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通过预习教材中的课文标题、辅助图片以及课文等来帮助复习记忆。
在复习时,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回顾故事情节。
2. 生词和词语概念复习每篇课文时,要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概念。
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生词,可以通过配有图片和实物的教具来进行词汇教学。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应用。
3. 理解课文的主题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可以带领孩子们回顾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段落和描写,从而理解课文的主题。
在复习时,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关于课文主题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语言知识复习1. 词汇对于每篇课文中的重要词汇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词汇记忆。
可以通过配有图片和例句的词卡来进行复习,同时可以设计词汇拼写和词义辨析的练习题,提高孩子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2. 语法复习各种语法现象,如形容词、副词、动词时态、句子成分等等,可以通过例句分析和填空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语法游戏和小测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高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写作训练通过复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引导孩子们进行写作训练。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题目,要求孩子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写作技巧来完成作文。
同时,可以给予孩子们写作指导和修改意见,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听力训练通过听课文朗读和听录音等方式进行听力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听力题目,要求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内容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听力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注意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训练,避免给他们过大的压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1. 名词解释1.1 计算机网络: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的系统。
1.2 网络拓扑: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物理连通方式。
1.3 OSI 模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协议体系,用于规定计算机网络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和通信规范。
1.4 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2. 基本原理2.1 计算机网络需具备的三要素:信息源、通信介质、信息终端。
2.2 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2.3 常用的物理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4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2.5 OSI 模型中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 重点概念3.1 子网掩码:是为了将一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设置的掩码,用于指示 IP 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位是主机地址。
3.2 网关:是一种网络通信设备,可将数据包从一个协议转换为另一个协议。
3.3 IP 地址:全称叫互联网协议地址,是指给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地址,以便于主机之间进行通信。
二、教学重点1. 网络概述1.1 概念: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通信方式等。
1.2 学习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OSI 模型2.1 概念:OSI 模型七层协议。
2.2 学习重点:理解 OSI 模型,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及其关系。
3. TCP/IP 协议3.1 概念: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2 学习重点:了解 TCP/IP 协议,掌握其基本运作流程。
4. 网络拓扑结构4.1 概念: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2 学习重点:了解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5. IP 地址5.1 概念:互联网协议地址。
5.2 学习重点:掌握 IP 地址的分配方式及其应用。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秋)
单韵母书写
i uü
声母书写
学习任务五
复习字词
会认的字
爸妈大马路土 本学 校班 级姓 名王
巩固练习
土 大
会写的字
九王
九 笔画 横折弯钩
书写提示:先写撇,再写横折弯钩。
书写时,注意撇要写得舒展,横折弯 钩的转折处要圆润自然。
王
书写提示:先写横,再写中间的短横,
然后写竖,最后写长横。三横间距要均 匀,且长短有别。上两横短,下横长。 竖画要写在正中间,垂直挺拔。
第第二二单单元元复复习习
一一年年级级语语文文上上册册统统编编版版
拼音王国
单韵母6个 声母8个
学习任务一
复习单韵母
复习单韵母
i uü
单韵母
圆圆脸蛋扎小辫, 张大嘴巴a a a。
太阳出来红通通, 公鸡一叫o o o。
单韵母
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e e e。
牙齿对齐 i i i
单韵母
一只乌龟 u u u
和大人一起 读
过了些日子,白菜长出来了。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 草,捉虫。白菜很快长大了。 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他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过了些日子,小灰兔把白菜吃完了,又到老山羊家里去要白菜。 这时候,他看见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了。小灰兔 很奇怪,问道:“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划掉所有的f
ttfttttttftttttfftt
tttttftttttfttttttt ttfttttffttttttttft
学习任务三
复习拼读音节
拼读音节
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合而成的。 两拼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组成。
【精品】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名师复习课件
识字加油站
词运用
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吗?
句式
按要求写句子
(1)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缩句)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
(3) 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用句中关联词写一句话)
(4)它们是那样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 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
习作 方法
一 抓相似,连接“人”与“动物”的特点 二 多方法,写清楚相似之处 三 重正面,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 范文
习作
习作
困困制作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好好读书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shú huò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王充 ——韩愈
译文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日积月累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译文
日积月累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表达与交流
习作 目标
1.找出家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写出家人 的特点。 2.用具体事例或人物的表现写出家人与动物之 间的相似之处。 3.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生活在“动物园”里的感 受。
《呼风唤雨的世纪》
1.《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了一句诗, 20 世纪的成就
真可是:
这句诗句是什么朝代的哪位诗人写的?( )(
)?
2.作者引用这两句古诗,是想表现什么?或者说引用这
两句古诗有什么作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综合复习》
方式
以“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
霸主
_______、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
①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②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
尊王攘夷
齐桓公
民族交融
(2)消极影响:春秋争霸战争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人民流离失所,生产遭到破坏,给社会带来灾难。
ZHAN GUO SHI QI DE SHE HUI BIAN HUA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形成
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影响
都江堰示意图
李冰
成都
灌溉
天府之国
(1)消极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破坏。
(2)积极作用:促进了各国政治变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特点: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2)意义:①国力增强:使秦国行政效率提高,实现了国富兵强,成为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②制度创新:在秦国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例1 [菏泽定陶区期中]如图,在西周燕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克罍(léi)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世袭制 B.礼乐制C.分封制 D.郡国制
第二单元整体教学复习 课件-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⑤根据故宫公布的数据,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馆游客 的主力,30岁以下游客占40%。故宫文创在为产品目标用户画 像时,也将其年龄设定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复盘故宫的网红 进阶路,不难发现它确实“投其所好”——为年轻一代投以更多 心思,比如写“萌萌哒”的段子,比如上综艺,再比如与互联网 平台合作推出多款游戏。不过,这种“投其所好”,建立在对年 轻人接受心理与消费习惯的严肃研究之上,它瞄准的不仅是眼 前的经济收益,更意在通过年轻人接受的“玩法”,吸引青年一 代加入到文化内容的传播和再生产中来,而这才是传统文化传 承不绝更坚实的支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①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 空间站。核心舱内的画面显示,货物打包得整整齐齐,被固 定在舱内的上下左右。而就在上月底,“快递小哥”天舟二号 给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来了第一次太空补给,一口气运 了160多件“包裹”,总重近7吨。在感慨核心舱配置齐全的同 时,也有网友好奇这近7吨的“包裹”,三位航天员如何管理呢?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第③段以众多生动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地说明了科技让故 宫博物院的魅力充分发挥。 B.第⑤段列举一系列统计数据,意在准确说明故宫博物馆换 了新“掌门”确实积极突出。 C.有趣、有味、有料的数字化创意产品,能创新文化表达和 传播的方式,让文化“说话”。 D.数字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能给博物馆带来前所未有的 机遇和挑战,故宫就是范例。
2.引出说明对象的方法及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及作用。 积累拓展:4.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各
5.补充例证。
课
思考探究: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课文、词语、古诗等。
2.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1.复习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生字词、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生字词及句子。
2.如何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复习资料:包括课文、PPT等。
2.学生教材:确保学生都带齐教材和课本。
3.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导入(10分钟)老师复习提问关于第二单元的内容,复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步:词语解释(15分钟)老师给学生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读音、解释词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第三步:课文朗读(20分钟)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再进行整体操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步:课文分析(15分钟)老师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难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五步:文学作品赏析(20分钟)老师给学生朗读古诗或文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展开讨论。
第六步:课堂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七步:课堂小结(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
2.阅读巩固教材相关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次复习教案侧重于对第二单元课文内容的复习,通过课堂互动、词语解释、课文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同时,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课后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希望以上教案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有需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请告诉我。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等。
2. 数的运算:包括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等。
3. 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和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对照课本,查漏补缺。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要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教师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2)(教案)
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P64,完成教科书P65~66“练一练”第3、4、5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10以内加法、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表中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加法、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与复习了10以内有关数的知识,同学们自己还画了“知识图”。
在上一单元我们整理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之前的方法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及整理加法、减法表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整理,复习巩固1.整理加法表(1)分一分。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手上都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谁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说说你想怎么整理。
【学情预设】预设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
预设2:把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放在一起。
根据学生的回答示范整理,例如:找出所有得数都是6的加法算式,6+0=6,5+1=64+2=6,3+3=6,2+4=6,1+5=6,0+6=6。
也有学生说出:把0+几的算式放在一起,1+几的算式放在一起·······。
师:你们能接着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吗?学生借助摆卡片的形式进行初步整理。
(2)汇报整理。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加法表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也整理了一份10以内的加法表。
(课件出示)请你仔细观察,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发现:横着看,每一行得数都相同;竖着看,每一列的算式中第二个加数相同,从上到下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从下往上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少1;斜着看,从左上往右下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结果也依次多1。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对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单词:apple, banana, cat, dog, egg, fish, …–短语: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2.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句型转换:交换句型、选择句型、划线提问等–四会动词的用法:can, want, like, have,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角色扮演、问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对话训练: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如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四、教学方法1.复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讨论。
2.教师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解相关语法和词汇。
3.个人练习: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教材:第二单元课本、练习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游戏卡片:用于进行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口语练习六、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进行互动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和填空题。
5.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对话,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
第02单元单元复习第02冀人版(含当堂测试)22
授课时间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提问:1、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引起的是食物短缺2、羊毛衫和羊绒衫哪个更暖和?羊绒衫3、所有的动物感知周围环境都是靠眼睛吗?不是,比如蝙蝠的视力很弱,通过嘴巴和鼻孔发出超声波,耳朵接收返回的信息从而感知外界的环境。
二、巩固(小组讨论)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第一单元的知识,那么现在有一些题目来考考大家。
小组讨论给出答案。
1、仙人掌和莲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答:2、仙人掌是我国常见的(),它产于美洲和非洲的干旱沙漠中。
莲,观赏名为荷花,是我们熟悉的()植物3、骆驼是最()的动物之一,享有()的美称。
4、对于视力、听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应当主动帮助他们。
()5、每一种器官对我们都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每一种器官。
()6、舌头能尝到出很多种味道。
()7、眼睛看到的就是真实的、正确的。
()三、展示讲解1、将小组讨论的答案展示给同学们,并且说出思路。
2、其他学生说出自己不同于该小组的想法,讨论交流3、小组汇总,明确思路,并把不同于本组的好的学习方式记录下来当堂训练1、换羽和换毛的原因:2、北极狐的短鼻子和小耳朵显然是有利于()散热。
而热带狐的长鼻子、长耳朵则是有利于大量()。
3、鱼身体长有()、()和(),所有鱼适合在水中生活。
4、北极狐的短鼻子和小耳朵显然有利于()散热,而热带狐的长鼻子、长耳朵则是有利于大量()。
5、试着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答:1、羊毛和绒毛有什么不同:(可以从三方面考虑)(1)来源不同(2)卷曲度不同(3)保暖性不同2、二者的直径也不同:羊毛纤维>()μm;羊绒纤维在()μm之间。
3、()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
绒毛位于(),保温性强。
冬季,动物的()会增多,以()的环境。
随着温度的升高,绒毛会脱落,这就是为什么绒毛换毛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做一个最好的你》揭示了------------ 对于 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如何-------------------,---------------。
4、《丑公主》一文的体裁是(戏剧), 这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歌颂了丑公 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表现西蒙 王子的机智、勇敢、诚实、谦逊。同时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以貌取人的思想要 不得,要追求真正的心灵美。
写法借鉴:
《丑石》借物喻理,托 物言志。先抑后扬,对 比鲜明。
《做一个最好的你》亲 切、自然、无说教痕迹。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者的体裁都是(寓言)
3、《做一个最好的你》本 文以亲切,中肯的语气娓 娓道来,揭示了自信对于 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并告 诉我们如何树立自信心, 从容面对人生。
3、《有些人》回忆性散文,作者张晓风 ,台湾著名散文家。作者回忆了几个普 通人给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 他们对自己的触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的深刻认识。
字词:
卧室 摊开 堡垒 沙滩 嫌弃 覆盖 生锈 斑点 骂人 讽刺 可耻 细腻 捶打 槐树 敷衍 无奈 翘望 陨石 屏幕 捂住 擅长 傻笑 捣乱 蓬勃 谦逊 扼杀 盘踞 挺拔 检验 大厦 灰心丧气 一无所知 局促不安 独一无二 耸人听闻 不可弥补
课文理解:
1、《丑石》贾平凹,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这篇文章的文学体裁是(散文),文章 赞美了(丑石),从它的身上,我们看 到了(默默无闻,不以貌取悦于人 )的 高尚品质。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 写作手法,赞美了(不屈于误解,甘于 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揭示了大美不言 的人生哲理。)
17、怎样才能变得自信?
18、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 的:--------、-------、-----、 ------。
19、----------------,天然去 雕饰。
20、君子之修身,--------, -----------。
2、《东施效颦》选自(《庄子》)庄子 ,名周,战国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 物。 通过东施盲目效仿西施病态,反增 丑态的故事,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楚王好细腰》(《墨子》),墨子, 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学派创始人。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 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 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效: 颦: 里: 妻子: 走: 12、《东施效颦》选自--------,用了----- 和-----
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了东施仿效西施后的 丑态,你的感悟是:-----------------------------。 13、本则寓言中侧面烘托的句子是-----------------。 本句话的意思是---------------------------。 14、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 为节,----------------。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 期年: 比: 为: 好: 15、楚王好细腰,大臣们便投其所好,纷纷------------- ,以求------------ ,真是丑陋不堪。这个
立自信心的方法是:首 先--------------;其次-------------;再次---------------;最后------------------。 讲述的顺序是-------------------。
1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彼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美。
1、《东施效颦》出自------------ 。庄子,名---------,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
2、《楚王好细腰》出自------------ 。作者名---------,课文给我们的启发是:--------------------------------。
5、“我”对丑石的认识前后有什么 变化?为什Fra bibliotek会有这样的变化?
6、作者怎样描写丑石的“丑”?
7、西施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美? 丑人皱眉捧心的样子为什么丑?
8、《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各 对你有什么启示?
9、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
10、作者介绍的四种树
寓言告诉我们--------------- 。
16、《做一个最好的你》以 ----------、----------的语气娓娓 道来,揭示了----------------- , 并告诉我们---------------------。本文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揭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