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第五讲:楚辞_渔父》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全词翻译赏析《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渔父》全词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渔父》全词翻译赏析篇1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译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欢迎我,卷起了千万重的飞雪。
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队,让我感受到了春天。
[出自] 五代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注释:①此词调名亦作《渔父》,《历代诗余》中作《渔歌子》。
据宋阮阅《诗话总龟》载:“予尝于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及故大丞相文懿张公弟,有《春江钓叟图》,上有南唐李煜金索书《渔父词》二首。
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
②浪花:《词谱》、《花草粹编》中均作“阆(láng)苑”。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有意:有本作“有情”。
千重雪:《词谱》、《花草粹编》、《历代诗余》中均作“千里雪”。
千重,千层,层层叠叠。
③桃李:《历代诗余》、《全唐诗》、《诗话总龟》中均作“桃花”。
一队春:指桃李盛开,由近及远,好像队列有序一样排列着,言春色正浓,春意盎然。
④身:《南唐二主词汇笺》中作“轮”;《诗话总龟》中作“鳞”。
一竿身:一根钓竿。
⑤侬(nóng):指我,江南口语。
快活:《诗话总龟》中作“世上”。
⑥纶:《五代名画补遗》中作“轮”。
纶,钓鱼用的粗丝线。
句解: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这两句诗写渔父所处的生活环境——船头浪花翻滚如白雪般一望千里;岸上桃林里的桃花,默默地竞相开放,点缀得春日美景如画,万紫千红。
“有意”、“无言”二词用得妙,使“千里雪”、“一队春”成为有意识的活动,给人以新鲜、动感,增强了感染力,读来韵味深长。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①侬:江南一带称自己为“侬”。
②渔父:词牌名,此处亦实指。
这两句是说,渔父孤身一人,生活在船上端来一壶酒自斟自饮,只有一竿竹篙陪伴,还在自我安慰:世上像我这样乐哉优哉能有几人?俨然一幅图画,画面简洁、明朗、素描韵味很浓。
楚辞 渔夫ppt课件
ONE
楚辞·渔夫
KEEP VIEW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楚辞简介 • 《渔夫》的创作背景 • 《渔夫》的内容解析 • 《渔夫》的艺术特色 • 《渔夫》的影响与评价 • 总结与思考
PART 01
楚辞简介
楚辞的起源与背景
楚辞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是屈原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楚 地特色的诗歌。
后世对《渔夫》的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渔夫》是 楚辞中最为独特和富有哲理的作品之 一,对其思想和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 评价。
争议与批评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和评论家对《渔 夫》持批评态度,认为其思想深奥、 语言晦涩,难以理解,且与楚辞传统 风格有所偏离。
《渔夫》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
文学引用
《渔夫》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 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楚国文化的
深深眷恋。
屈原通过描绘渔夫的形象,表达 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
实的无奈。
《渔夫》在创作过程中,屈原可 能受到了楚国民间文学的影响,
采用了民间故事的叙述方式。
PART 03
《渔夫》的内容解析
渔夫的形象描绘
01
02
03
渔夫的穿着
诗歌中描绘了渔夫身着蓑 衣、头戴斗笠的形象,表 现出其朴素、自然的特点 。
渔夫的生活
诗歌通过描绘渔夫在江边 垂钓、与鱼儿嬉戏的场景 ,展现了其自由自在、与 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渔夫的性格
渔夫在诗歌中被塑造成一 个豁达、乐观、机智、善 良的形象,展现出其独特 的人格魅力。
渔夫的思想内涵
隐逸思想
渔夫代表了一种隐逸的生 活方式,通过远离尘嚣来 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楚辞-渔父》原文及译文赏析
渔父屈原〔先秦〕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
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
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
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
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赏析关于《渔父》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最早认定为屈原作的,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是在西汉末年刘向编的《楚辞》的基础上作注。
在《楚辞》中,《渔父》已作为屈原的二十五篇作品之一收入。
据此,则认定屈原作《渔父》,又可上推至刘向时。
后世认同屈原作《渔父》,影响较大的有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昭明文选》和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
但此说漏洞颇多。
解读《楚辞 渔父》
解读《楚辞渔父》一、原文及释义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在被楚王放逐之后,在江边游荡独行,一边穿过荆棘丛生的水泽一边沉思低吟。
整个人脸色憔悴,身形消瘦。
(与在朝时的风光判若云泥)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看见屈原这个样子,(心里非常惊异)向他问道:先生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是因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屈原答道:当朝的人都污浊,只有我清白;众人皆醉,只有我清醒。
(我不容于朝廷,是异己,受奸人陷害)因此被楚王放逐。
【注】「举世皆浊」谓「众贪鄙也」;「我独清」谓「志洁己也」。
「众人皆醉」谓「惑财贿、巧佞曲也」;「我独醒」谓「廉自守也」。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渔父说:圣人不会因外物(或某种观念)而限制影响自己的行为,反而随时能够与世道一起推移变化。
世人皆浊,你为什么不(深入泥潭)搅浑污泥?扬起波浪?众人皆醉,你为什么不(与他们一起)食其酒糟?饮其薄酒?你为什么要特立独行,坚持做一个深思高尚之人?(以致不懂变通,不合于群)使自己被放逐?【注】渔父,隐士。
「与世推移」谓「随俗方圆」。
「淈其泥」谓「同其风也。
《史记》作:随其流」;「扬其波」谓「与沉浮也。
五臣云:淈泥扬波,稍随其流也」;「餔其糟」谓「从其俗也」;「歠其酾」谓「食其禄也。
《文选》:酾作醨。
五臣云:餔糟歠醨,微同其事也。
餔,食也。
歠,饮也。
糟、醨,皆酒滓。
」酾通醨。
醨,薄酒。
以上数句,其实表达一个意思:你为什么不同其流,与世俗共沉浮呢?「深思高举」谓「独行忠直。
五臣云:深思,谓忧君与民也」。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说:我曾听古代的贤人说「刚洗完头的人一定要弹掉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完澡的人一定要整理抖动一下自己的衣服(以除掉衣上的脏物)」。
楚辞之渔父原文及翻译
楚辞之渔父原文及翻译楚辞·渔父【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③?”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⑧?”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
游于江潭:指在江边漫游。
潭:原指深渊,这里指江边。
行吟泽畔:指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
②颜色:指脸色。
形容:指体态容貌。
枯槁:枯瘦。
③三闾大夫:楚国官名,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贵族谱牒等事物。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于物: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
与世推移: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
王逸注为“随俗方圆”,即随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搅动泥沙。
淈:搅乱。
扬其波:扬起水波。
此句意为推波助澜,随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
啜其醨:喝薄酒。
此句亦随波逐流,变本加厉之意。
⑧深思:指思虑深远。
五臣注:“谓忧君与民也。
”高举:行为高尚,不同于一般世人。
深思高举,正是屈原独醒独清的具体表现。
自令放为:让自己遭放逐呢?为:疑问语助词。
⑨新沐者:刚刚洗过头发的人。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
新浴者:刚刚洗过澡的人。
振衣: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
⑩察察:洁白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湘流:湘水,流经今湖南省。
赴湘流:指投江自杀。
皓皓之白:指纯洁高尚的品格。
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鼓枻(yì):敲击船桨。
沧浪: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蒋骥以为“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二水。
”濯:洗。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渔父原文翻译及赏析1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烟波上,西风吹叶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我和鸥鹭结盟,傲视王侯,管他什么鲈鱼能不能上钩。
注释渔父词:词牌名,是“渔歌子”的别名。
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
其人书画皆长,诗词亦精,与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
五湖:说法不一,有指江苏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处湖泊,如言“五湖四海”。
盟鸥鹭:与沙鸥白鹭结盟,暗示归隐山水田园。
王侯:指权贵。
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级爵位的第二等。
鲈鱼:体扁平,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鱼。
创作背景这两首词是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赵孟頫和其夫人的四首《题渔父图》所作。
赏析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那首词“人生贵极是王侯”不失为真情之作,但从诗首先应当具有形象性的特质的角度而言,她的词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
相比之下,还是她丈夫的诗高出一筹。
赵词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一个烟波浩淼的开阔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烟波间,一叶扁舟正在若隐若现地出没。
赵孟頫是元代雄称一世的大画家,他“诗格清逸,词亦有风致”,他词中所描写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线条,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亲临其境的“画境”。
诗人从空间的角度描写了渔父纵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烟波的开阔自由的形象之后,接着便点明其活动的时间和周遭的氛围:西风阵阵吹来,片片落叶飘飘而下,五湖烟水笼罩着一派萧萧秋色。
《楚辞·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
唐人贾岛亦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吟。
赵孟頫融汇了前人绝唱的精髓,质朴而自然地创造出这样一个爽朗、清峻却不萧条、冷落的独特意境。
诗人对渔父生活境界的讴歌乃是自身理想与希望的一种寄托,诗人笔下的渔父,实质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
与鸥鹭为伴为友,笑做王侯权贵,这并不是生活中渔父的实际思想状况,而是诗人自己情绪的对象化。
屈原《渔父》原文及鉴赏
屈原《渔父》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渔父》原文及鉴赏【导语】:〔战国楚〕屈原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
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楚辞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楚辞渔父原文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楚辞渔父注释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2.颜色:脸色。
形容:形体容貌。
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屈原曾任此职。
4.是以见放,是:这。
以:因为。
见:被。
5.淈(gǔ):搅浑。
《说文》:“淈,浊也。
从水,屈声。
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
”6.哺:吃。
糟:酒糟。
歠(chuò):饮。
《说文》:“歠,饮也。
”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
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
举,举动。
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8.沐:洗头。
《说文》:“沐,濯发也。
”9.浴:洗身,洗澡。
《说文》:“浴,洒(xǐ)身也。
”洒,古同“洗”。
10.察察:皎洁的样子。
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13.莞尔:微笑的样子。
14.鼓枻:摇摆着船桨。
楚辞 渔父知识点总结
楚辞渔父知识点总结1. 诗歌背景《渔父》是屈原所作的楚辞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渔父在垂钓的过程中内心的感受和对世俗之事的淡然态度。
屈原是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在楚国被贬后,写下了大量的楚辞作品,表达了自己的志向、理想和情感。
这首《渔父》正是其中的一篇,它反映了屈原在离乱之际对清静、超脱的向往和追求。
2. 主题和意境《渔父》一诗通过描绘渔父垂钓的情景,表达了对安逸、自由、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人以渔父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反感和呼唤清净心灵的向往。
整首诗以渔父的形象作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烦恼和世俗的束缚的回避,同时又对自然的向往和规律的追求,诗歌亦以渔父之态度,对人生价值问题作了较为深刻的思考,尤其凸显了屈原对悲愤、苦痛的情感和对理想化、神化幻想的心理诉求。
3. 内容分析《渔父》一诗共分为四节,每节都以渔父的身影为主线,展开渔父的心理变化与对世俗的态度。
首节描写了渔父出海垂钓的情景,二、三节主要突出了渔父在垂钓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对世俗烦恼的回避,最后一节则是渔父的态度和心境得到进一步揭示,表现出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和对清静人生的追求。
4. 语言表达屈原的《渔父》一诗在语言表达上具有较强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整首诗借助排比、对偶、反复、含蓄的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含蓄,语言简洁、流畅、朗读起来倍感悠远、抒情,给人以宁静、深沉的感受。
5. 经典之处《渔父》一诗通过对渔父的描绘,反映了屈原对世俗的看法与心灵追求。
整首诗以渔父的心情为基调,以垂钓的情景为背景,表现了屈原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渔父的形象在诗中得到了艺术化处理,成为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典型形象,抒发了屈原自己对世俗的鄙夷与对理想的向往,尤其在最后一节“夫子既已成名,仕途复可明。
架舟而漕航,毋乃望风行。
”一句中,更是对时政的不满和对自己理想化的幻想。
这些笼统的描写又应用了具体的一案,密切结合,既增强了个性化的传神力,又能表现出主观态度。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色彩蕉萃,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呆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众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1.对以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既放——放,被流放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C.宁赴湘流——赴,投入D.鼓枻而去——鼓,敲打2.以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父见而问之——渔父莞尔而笑B.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呆滞于物D.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色彩蕉萃,形容枯槁”两句描述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说的“圣人”应指的是“老、庄”一类的人,可见渔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明哲保身、毫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文章擅长应用对照的手法,用屈原衬托出“渔父”这一个高蹈遁世的山人形象。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何故沉思高举,自令放为?(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参考答案1.B2.D3.D4.(1)为甚么遇事沉思,行动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流放?(2)怎样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感染污浊的外物呢?参考译文屈原被流放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蕉萃,神情枯槁。
(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样竟成了这般样子?”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屈原《渔父》赏析
屈原《渔父》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屈原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三、渔父诗的内容解析四、渔父诗的艺术特色五、渔父诗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六、结论正文:一、引言《渔父》是屈原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本文将对《渔父》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历史价值和影响进行详细解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二、屈原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诚的大臣,他热爱国家,关心民生,主张政治改革。
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他的主张并未得到采纳,反而遭受排挤。
在这样的背景下,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等诗篇,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渔父》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诗中以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屈原的忧患意识和坚守信仰的决心。
三、渔父诗的内容解析《渔父》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屈原的独白,第二部分是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诗中,屈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政治黑暗的抗议。
在与渔父的对话中,屈原坚定地表示,即使被误解、被排挤,也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四、渔父诗的艺术特色《渔父》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构思:以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形式展开,使诗篇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2.丰富的意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寓意深刻。
3.优美的语言:诗篇语言优美,音韵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4.寓言性质:诗中渔父的形象寓意着屈原所处的时代环境,象征性地表达了屈原的忧患意识和坚守信仰的决心。
五、渔父诗的历史价值和影响《渔父》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诗篇不仅表达了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还传递了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
这种精神力量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六、结论《渔父》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它反映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守信仰的决心。
楚辞《渔 父》原文,注释与鉴赏
楚辞《渔父》原文,注释与鉴赏有人说《渔父》的作者不是屈原,但所论证据皆不足。
我们认为《渔父》是屈原以第三人称创作的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散文诗。
他通过渔父与屈原的简单对话,充分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愤世嫉俗,宁以死守节,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观。
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
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
《卜居》、《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
而太史公《屈原传》、刘向《新序》、嵇康《高士传》或采《楚辞》、《庄子》渔父之言以为实录,非也。
”【原文】屈原既放① ,游于江潭② ,行吟泽畔③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④ 。
渔父见而问之曰⑤ :“子非三闾大夫欤⑥ ?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⑦ ,众人皆醉我独醒⑧ ,是以见放⑨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⑩ ,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被逐出郢都以后,在沅水江边游荡。
他在江旁边走边唱,身体衰弱面目憔悴。
渔翁看见他问道:“这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落到了这般田地?”屈原回答说:“因为时世浑浊我却干净,因为众人都醉了只我一人清醒,因此遭到了贬放。
”渔翁说:“聪明人不会为任何事物所限制,他会随波逐流。
既然时世浑浊,那他为什么不搅乱泥水推波助澜?众人都喝醉了,那他为什么不吃酒渣痛快畅饮呢?为什么要忧国忧民清高超脱,使自己被贬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会弹落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楚辞 渔夫
赏析楚辞《渔夫》“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译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
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槁。
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
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
屈原《渔父》赏析
屈原《渔父》赏析
《渔父》是屈原七十篇诗歌中的一篇,这是一篇充满深情的田园诗。
这首诗讲述了一
个渔父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主题是爱情和家庭。
首先,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这首诗是由四句组成的四句体,每一句都是七个字,整
首诗的格律非常规整,朗朗上口,让人很容易就能记住。
其次,从诗歌的主旨来看,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浓烈的,直接打动人心。
作者通过
渔父和妻子的形象,表现出一种永恒的爱情和忠诚的家庭观念。
渔父把妻子比作“朱唇皓齿”,“良人美妇”,“情深似海”。
他相信他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不受时空的限制。
“夕阳西下而暮,徂往来者不可追”这句话表达了他们在爱情和家庭中的不朽价值。
作品
含义则是表达了屈原对美好爱情和幸福家庭的赞美,对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道德精神的歌颂。
再次,从诗歌的语言来看,这首诗用了很多生动而细节的描写,展现出了作者的造诣。
例如,“濯红荻,为我烧酒,渔艇听歌,莫愁前路无知己”这句话中的“濯红荻”就是
指摘荻花煮的酒,味道香甜。
这样的细节描写增强了读者的感觉,让人更容易代入作者所
想表达的情景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爱情、
家庭和传统美德的倡导,它使我们重新思考了人类的价值观念,是一篇充满了深情和思考
的优秀诗歌。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渔父》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1.对下列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既放——放,被放逐B.形容枯槁——形容,身体C.宁赴湘流——赴,投入D.鼓枻而去——鼓,敲打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渔父见而问之——渔父莞尔而笑B.是以见放——安能以皓皓之白C.何故至于斯——圣人不凝滞于物D.而能与世推移——不复与言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两句描写出屈原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渔父说的“圣人”应指的是“老、庄”一类的人,可见渔父是道家思想的信徒。
C.屈原用“新沐……必振衣”两个比喻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绝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屈原衬托出“渔父”这一个高蹈遁世的隐士形象。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参考答案1.B2.D3.D4.(1)为什么遇事深思,行为出众,以至于让自己被放逐?(2)怎么能让干干净净的身体,去沾染污浊的外物呢?参考译文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
(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
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分析
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分析楚辞《渔父》中的渔父形象分析关于这首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大致上都是认为此篇乃是作者屈原被放逐时所作,以抒发他忧国伤时和对前途失望之情,“寂寞”、“寥落”等词语正是表现出作者内心孤独凄凉的感受。
不过我认为对于这个问题还应该从整体把握来看待,因为《渔父》这首诗主要是通过神话故事来阐述人间的道理。
因而在理解的同时,也应当深入地思考一下作品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政治与人生哲学思想,进行总结性评价,避免流于肤浅。
那么就让我们走近渔夫,去领略一番“世界第一江山”的风采吧!第一层写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以鱼、鸟入水来比喻君子处世,用泥沙混杂水中比喻小人在朝廷为官,极力赞扬鱼儿无拘无束的快乐自由,实则是借古讽今,揭露庸俗贪婪的小人。
“沧浪”暗示了诗人高洁的节操。
可见渔父与“鱼”、“鸟”一样,均属于隐逸之士。
接下来,再叙渔父之状态:“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紧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已经很明显地将渔父置身社会洪流之外。
于是开始将自己推销给“渔父”了:“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他认为圣贤之人如此做并非是沽名钓誉,而是以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化解外部世界带来的烦恼。
最后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矣。
”点破题旨,留下余味。
“沧浪之水”代指世俗之尘,表达作者鄙弃世俗,洁身自好的意愿。
“可以濯吾缨”比喻其远离污浊官场,追求廉洁清白的节操,而“可以濯吾足”,表达了更为深刻的思想——纵使在恶浊的环境中仍保持洁身自好。
其中包含了作者高尚的思想境界。
对于“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颇有些人把它视为怪诞,但又何尝不合情理呢?因为人洗澡时,热气蒸腾、汗流浃背,必须得打起伞才能防止湿透衣服,所以先弹去帽上灰尘,再拂拭身上尘土,这不仅反映出儒家“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而且还使人联想到古代的贵族往往在沐浴之后戴上高高的帽子,做些繁琐而矫揉造作的动作,完全违背了人体的真实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 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 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 白终生张本、铺垫。
比劳心苦志、形容憔悴的屈原 来说,渔父形象轻松自由,更 能投合文人的胃口。
六、文本风格分析
散句为主,兼备众体 以对话刻画人物
比较阅读分析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 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 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 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个人山暮雪》为什么题名为“千山暮雪”,看完剧集让人产 生了这样的疑问。元好问词中写道:“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 谁去?”那是写那种高傲的禽类,当伴侣死去时,自己决不独活。剧集 大约是反其意用之吧。电视剧《千山暮雪》中的女主童雪,为了家人甘 愿委身于“莫禽兽”,受尽凌辱。她或许为了某些善良的目的,但是屈 辱的活着,就不能称之为高洁。而元好问词中对大雁的描写是多孤高啊! 我们都知道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宁愿一死决 不负相守之约,动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毫无疑问,童雪是不够高 洁的,而偏偏,她的名字又是“雪”! 人生可以这样那样的活着。 读到傅雷的一段文章,说到傅雷如一竿笔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 因莫须有的罪名待查,在屈辱的审查中,他和夫人毅然双双自缢而死。 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 “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 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 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在人 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 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他选择了决绝的离去!这 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也许最终不一定会判罪,但 宁可一死也不愿意屈辱的活,这种高傲,与那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的大 雁何其相似!
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 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 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 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三、文章内涵分析
本文的这种“自设问答”在词
赋的发展史上是一种滥觞之作。
楚辞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 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 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 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放为?”
2 、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 形象,他是谁?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为 何要塑造这一形象? 文章还渲染了渔父的形象。 他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 推移的处世态度。作者还刻画出他不愠不怒、 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对塑造屈原来讲,具有 对比、衬托的作用。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 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 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我们也可以屈曲的活着,隐忍的保全自己。如 文革中的钱钟书夫妇,敛起所有的光华,让自己 黯淡而苟且。面对那些必需要说的违心话,则选 择缄默;但如要说话,决不说假话,决不昧良心 说话。他们对话语的尊重也赢得了人们对他们的 敬重。 但是,偏偏有些人,对于那些违心之语甘之 如饴,这又是怎样一种“境界”?! 最爱的还是柳宗元的那首《江雪》,冰天雪地 中,鸟兽绝迹。独坐的渔翁,他要的就是这样境 界,因为那冰雪世界正与他的冰雪心肠浑然一体, 高傲而孤独、忧伤而洁净。像一株月夜下的梅花, 幽独无绝。
司马迁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 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 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 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八、思考与讨论
本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
心矛盾,你认为这种方式与直抒 胸臆相比,优点在哪里? 在屈原的执著与渔父的旷达之间, 你更欣赏那一个,理由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人生的困境?
二、背景资料
关于屈原的作品问题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 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远游》《卜居》。
现存25篇作品中,绝大多数作品归于屈原名
下当无疑义。但有部分作品自汉代就存争议。 像《远游》《卜居》《渔父》等。
二、背景资料
屈原与民间节日
返回首页
渔父洒落超脱,全身远害;屈 原坚守信念,宁为玉碎。两个 鲜明的形象,两种鲜明的人生 态度。
采取设为问答的方式,表现自 己矛盾的心态。
四、关于《渔父》的一些争论
一、关于作者的疑问: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将其归 入屈原的作品。 今人持不同看法。郭沫若认为 《渔父》可能是非常熟悉屈原 生活和屈原思想的楚人的作品。
二、背景资料
关于骚体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
韵文,亦称“楚辞体”。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 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所以 又称“骚体”。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 《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 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具有高洁的 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 不愿随波逐流,在他的政治 理想破灭后,在他的祖国沦 丧后,他“宁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 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 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 要,主动迎接死亡,以死来体 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 “恨私心有所不尽,鄙 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 后”。他的人生使命是 要完成千古《史记》, 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 现人生的价值。他超脱 了庸常的“死节”观念 的束缚,选择了一条更 为考验人的精神与意志 的荆棘之路。
文学鉴赏 第三讲
《楚辞· 渔父》
屈原
一、焦点问题:
渔父何以成为中国传统诗词中
的一个经典的文化意象?
文章通过何种手法把作者自己
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生动地表现 了出来?
二、背景资料
关于作者的生平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字原, 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是楚国的同 姓贵族。祖先封于屈,遂以屈为氏。
楚辞 ·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 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 汶汶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 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三、文章内涵分析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 了屈原怎样的人格?
初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推行“美政”, 改革政治。后遭旧贵族谗言攻击,被迫去 官。楚顷襄王时,被放逐沅湘流域,终因 理想无从实现,遂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个感情激烈、直白袒 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这种性 格与实际的政治环境难以调和。 不过,这种诗人气质与环境的 矛盾,既造成人生悲剧,同时 也造就优秀的文学。
二、关于文章所表现的内容,是实 录,还是虚构?
司马迁把《渔父》录入《屈原 列传》,将之视作真实发生的 事情。 宋洪兴祖认为:“《卜居》、 《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 耳。”
五、渔父的文化内涵
渔父和光同尘、不做抗争的主 张中,包含了睿智和超脱。 没有世俗的纷扰,保有自己的 一份闲适的心情。
屈原自沉于汨罗江的日子,可能是五月五 日或距这一天很近。
五月五日原来是楚地的传统节日,后来人
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日子,其本 来意义,反而鲜为人知了。
简介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 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 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 “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 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 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 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