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惯性问题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自然界规律的总结和揭示。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和理解各种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常用公式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力学公式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
1.2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F=ma,描述了物体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1.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1.4 动能定理:K=1/2mv²,描述了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1.5 向心加速度公式:a=v²/r,描述了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与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2. 热学公式2.1 热传导定律:Q=ktΔT/l,描述了热传导的热量与传热系数、温度差和导热长度之间的关系。
2.2 热容公式:Q=mcΔT,描述了物体热容与质量、比热和温度差之间的关系。
2.3 热平衡公式:mcΔT=mcΔT,描述了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各自的热量交换。
3. 光学公式3.1 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描述了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3.2 光速公式:光速c=λf,描述了光速与波长和频率之间的关系。
3.3 薄透镜公式:1/f=1/u+1/v,描述了薄透镜成像的公式。
3.4 焦距公式:1/f=(n-1)(1/R₁-1/R₂),描述了透镜焦距与介质折射率和曲率半径之间的关系。
4. 电学公式4.1 电容公式:C=q/V,描述了电容与电量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4.2 电阻公式:R=V/I,描述了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4.3 电流公式:I=neAvd,描述了电流与电子数、电荷载流子电荷量、截面积和电荷载流子速度之间的关系。
4.4 电能公式:W=VIt,描述了电能与电压、电流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4.5 电功公式:P=IV,描述了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精选4篇)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ⅰ)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F = m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 F = m a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F_{12} = -F_{21}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量和能量•动量:( p = mv )–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能:( E_k = mv^2 )–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做功,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保持不变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重力:( F_g = mg )–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弹力:( F_e = kx )–弹力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形变量•摩擦力:( F_f = N )–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正压力温度和热量•绝对零度:( T_0 = 0K )–绝对零度是温度的最低点,等于0开尔文•热量:( Q = mcT )–热量等于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量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 )–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增加表示能量的分散和不可逆过程基本概念•电荷:( Q = I t )–电荷等于电流乘以时间•电压:( V = IR )–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电阻:( R = )–电阻等于长度除以横截面积和材料电阻率的乘积•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欧姆定律:( I = )–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磁场强度:( B = )–磁场强度等于磁常数乘以电流除以两倍圆周率乘以距离•磁场力:( F = BIL )–磁场力等于磁场强度乘以电流乘以长度波动光学•波动方程:( y = A (kx - t + ) )–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动的振幅、波长、速度和相位•干涉:两个或多个波源的波相遇时产生的明暗条纹现象•衍射:波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时产生的弯曲现象几何光学•光的反射:( i = r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 n_1 i = n_2 r )–入射角的正弦值乘以入射介质折射率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乘以折射介质折射率现代物理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E = mc^2 )–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广义相对论:引力是由物质对时空的曲率造成的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波函数:( (, t) )–波函数描述了粒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概率分布•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x p )–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性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可能同时准确测量1.学习物理公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对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建立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用的参考系包括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恒定的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变化的运动。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成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常见的方法有平行分力法和垂直分力法。
四、摩擦力1.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最大静摩擦力的条件是F静≤μ静N。
2.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动摩擦力的条件是F动=μ动N。
五、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重力加速度:地球上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 m/s²,记作g。
六、弹力1.胡克定律:伸长或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2.应力和应变: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应变是物体相对长度的变化。
七、运动学方程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ot + 1/2at²,根据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计算位移。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考点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惯性的“相对性”选择题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选择题连接体中的动力分配原理选择题、计算题“滑块——木板模型”问题选择题、计算题考点一惯性的“相对性”(1)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2)悬挂在空气中的实心铁球和木球的惯性都比对应的“空气球”的惯性大,但悬挂在水中的实心木球的惯性不如对应的“水球”的惯性大.学科#网考点二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1.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环的最低点所用时间相等,如图甲所示.2.质点从竖直圆环上最高点沿不同的光滑弦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乙所示.3.两个竖直圆环相切且两环的竖直直径均过切点,质点沿不同的光滑弦上端由静止开始滑到下端所用时间相等,如图丙所示.思维模式:考点三 连接体中的动力分配原理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无论地面或斜面是否光滑,系统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运动,只要力F 拉着物体m1,m2一起加速,由整体及隔离法可证明:总有F 内= 112m m m F,即动力的效果按与质量成正比的规律分配.这个常见的结论叫动力分配原理.考点四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 ,滑块位移大小为x1,木板位移大小为x2 同向运动时:如图所示,L =x1-x2反向运动时:如图所示,L=x1+x23.解题步骤典例精析★考点一:惯性的“相对性”◆典例一:如图所示,一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个小车上,在容器中分别悬挂和拴住一只铁球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铁球、乒乓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当容器随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两球的运动状况是(以小车为参考系)()A.铁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铁球向右,乒乓球向左C.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铁球和乒乓球都向右【答案】A总结:1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状态越难改变.2悬挂在空气中的铁球和乒乓球的惯性都比对应的“空气球”的惯性大,但悬挂在水中的乒乓球的惯性没有对应的“水球”的惯性大.学科&网★考点二:等时圆模型及其应用◆典例一:(2018·东北三省三校一模)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轴、x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BMO=60°,O′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大小关系是()A.tA<tC<tBB.tA=tC<tBC.tA=tC=tB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答案】B◆典例二:(2018·合肥质检)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其直径水平且与另一圆的底部相切于O点,O点恰好是下半圆的圆心,它们处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现有三条光滑轨道AOB、COD、EOF,它们的两端分别位于上下两圆的圆周上,轨道与竖直直径的夹角关系为α>β>θ,现让一小物块先后从三条轨道顶端由静止下滑至底端,则小物块在每一条倾斜轨道上滑动时所经历的时间关系为()A.t AB=t CD=t EF B.t AB>t CD>t EFC.t AB<t CD<t EF D.t AB=t CD<t EF【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过D点作OD的垂线与竖直虚线交于G,以OG为直径作圆,可以看出F点在辅助圆内,而B 点在辅助圆外,由等时圆结论可知,tAB>tCD>tEF,B项正确.学科#网★考点三:连接体中的动力分配原理◆典例一:同种材料的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大小为F的恒力竖直向上拉着a,使a,b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如图(甲)所示;当用大小仍为F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使a,b一起沿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2,如图(乙)所示,则()A.x1一定等于x2B.x1一定大于x2C.若m1>m2,则x1>x2D.若m1<m2,则x1<x2【答案】A★考点四“滑块——木板模型”问题◆典例一:(2018·北京西城区模拟)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两长度相同、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P、Q,在木板的左端各有一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a和b,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块a和b分别施加水平恒力F1和F2,使它们向右运动.当物块与木板分离时,P、Q的速度分别为v1、v2,物块a、b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s1、s2.已知两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F1=F2、m1>m2,则v1>v2、s1=s2B.若F1=F2、m1<m2,则v1>v2、s1=s2C.若F1<F2、m1=m2,则v1>v2、s1>s2D.若F1>F2、m1=m2,则v1<v2、s1>s2【答案】C1.(多选)如图所示,Oa,Ob和a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O,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圆周的最高点,a为最低点,O′为圆心.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未画出),两个滑环从O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滑环从d点无初速度释放,用t1,t2,t3分别表示滑环沿Oa,Ob,da到达a,b所用的时间,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t1=t2B.t2>t3C.t1<t2D.t1=t3【答案】BCD【解析】设想还有一根光滑固定细杆ca,则ca,Oa,da三细杆交于圆的最低点a,三杆顶点均在圆周上,根据等时圆模型可知,由c,O,d无初速度释放的小滑环到达a点的时间相等,即tca=t1=t3;而由c→a和由O→b滑动的小滑环相比较,滑行位移大小相同,初速度均为零,但aca>aOb,由x=12at2可知,t2>tca,故选项A错误,B,C,D均正确.2.(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试题)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和B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

高中物理:惯性与质量【知识点的认识】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仅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质量大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小。
3.惯性的性质: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其本质是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②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
当物体本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
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4.惯性的表现形式:①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②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惯性表现为改变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物体惯性越大,它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加深理解惯性概念的几个方面:(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之一,物体的惯性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运动状态、时间次序以及是否受力等均无关,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质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绝不是运动速度大、其惯性就大,运动速度小,其惯性就小;(3)物体不受外力时,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受外力作用时,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命题方向】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分析: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还是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以及运动的快慢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解答:A、影响惯性大小的是质量,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由于惯性大,惯性大是由于质量大,故B错误;C、乒乓球可以被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质量小,惯性小,故C正确;D、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有质量就有惯性,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有质量,故有惯性,故D错误。
高中物理惯性题解思路

高中物理惯性题解思路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很多题目类型。
本文将以具体的题目为例,详细介绍高中物理惯性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一、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1. 题目:一个小球静止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突然有一个力使其向右运动,小球受到的阻力为零。
请问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惯性?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小球受到的阻力为零,即没有外力作用于小球。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惯性。
2. 题目:一个小车以匀速直线运动,突然有一个力使其减速,最终停下来。
请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惯性?解析:根据题目描述,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减速的力,即有外力作用于小车。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失去了惯性。
二、物体的转动惯量3. 题目:一个杂物车上放有一块石头,杂物车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
当杂物车突然停下来时,石头会向前滑落吗?解析:根据题目描述,杂物车突然停下来,即外力突然消失。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然而,石头具有转动惯量,它会继续向前滑落一段距离,直到摩擦力将其停下来。
4. 题目:一个旋转的陀螺在空中自由旋转,突然有一个力使其停下来。
请问陀螺在停下来的瞬间是否具有惯性?解析:根据题目描述,陀螺在停下来的瞬间受到一个力,即有外力作用于陀螺。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陀螺在停下来的瞬间失去了惯性。
三、物体的惯性参考系5. 题目:一个人站在火车上,火车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
请问这个人是否具有惯性?解析:根据题目描述,火车以匀速直线运动,即人和火车相对静止。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这个人相对于火车具有惯性。
6. 题目:一个人站在火车上,火车突然加速,人向后倾斜。
惯性 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

惯性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物体的惯性,比如我们在汽车上行驶时,车子突然停下来,我们的身体会向前倾,这就是物体的惯性在作用。
惯性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地位,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系统地了解惯性。
一、惯性的概念和基本特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是物体对运动状态的保持性。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会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会保持运动状态,这就是物体的惯性表现出来的特性。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物体的惯性是存在于不受力的情况下的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
只有在受到外力的影响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受到外力的影响,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会产生改变,这就是物体的惯性在作用。
对于初始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才能够改变它的状态,这是因为物体的惯性使得它会一直保持着原来的状态。
同理,对于初始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只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才能够改变它的状态。
从惯性的基本特性可以看出,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的性质,是物体的一种固有的倾向。
这种倾向使得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才会改变状态。
二、惯性的分类惯性可以分为主动惯性和被动惯性两种。
主动惯性是指物体对外界物体的作用的反抗。
比如我们用力推动一个小车时,小车的质量会产生一个抵抗推动力的作用,这就是小车的主动惯性在作用。
被动惯性是指物体对外界作用力的反作用。
当外界受到作用力作用时,我们会感受到这个力,这就是我们身体的被动惯性在作用。
主动惯性和被动惯性两种惯性的表现是相互对应的,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的相对运动规律的内在基础。
被动惯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界的作用力,而主动惯性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外界施加作用力。
三、惯性的影响惯性对物体的动力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论高中物理中的惯性定律

论高中物理中的惯性及惯性定律高一二班卢潇摘要:对于高中阶段如何理解惯性,惯性定律的研究过程,惯性和事物的关系,容易产生的错误理解关键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经典力学惯性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础性观念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是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工作后提出的三条定律之一。
在这里牛顿提出了惯性的说法。
1.正确具体理解惯性:惯性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匀速运动或静止)不变,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的性质。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比如说,我们在开车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有人,此时踩刹车,却不能立即停下来,而是要滑出一段距离。
就是因为车具有惯性,使它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踩刹车相当于施加外力,车才会慢慢停下来。
假若一辆的车在光滑的地面上行驶,若没有外力改变它,那么它就会一直保持它最初的速度及方向走下去。
牛顿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定义惯性为:惯性,是物质固有的力,是一种抵抗的现象,它存在于每一物体当中,大小与该物体相当,并尽量使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不论是静止状态,或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性质是一切物体所具有的,也就是说它与物体的个别特征无关。
因而,惯性只能是存在的一个特征,是被研究对象周围的环境在此对象上的表现。
换一句话说,它是存在于物体周围的一种条件,一种约束。
1.1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以想象一个人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气球和人有惯性。
当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在地球表面,惯性时常会被摩擦力、空气阻力等效应掩蔽,从而使物体的移动速度变得越来越慢,通常最后会变成静止状态。
这现象误导了许多古代学者。
例如,亚里斯多德认为,在宇宙里,所有物体都有其“自然位置”──处于完美状态的位置,物体会固定不动于其自然位置,只有当外力施加时,物体才会移动。
1.2要注意到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不同的概念。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部分: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定律一(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二(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定律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学的基本公式•位移公式:( s = v_0t + at^2 )•速度与加速度公式:( v = v_0 + at )•动量定理:( p = F t )•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能量(动能 + 势能)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不变。
4. 浮力与升力•浮力:( F_{浮} = {液}gV{排} )•升力:( F_{升} = _{气}C_L S v^2 )第二部分: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
•热量是热能的传递。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4. 比热容与热传导•比热容:( c = )•热传导:( Q = -kA T )第三部分:电学1. 库仑定律•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阻与电流•欧姆定律:( I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路中任意回路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电路中任意节点进入电流之和等于流出电流之和。
3. 电场与电势•电场强度:( E = )•电势差:( V = )4.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磁场,磁场与电流方向垂直。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第四部分:光学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斯涅尔定律:( n_1 _1 = n_2 _2 )•全反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

物理书惯性知识点总结1. 惯性的基本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其现有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也是惯性的核心概念。
2. 惯性的性质惯性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性质:(1)惯性是一种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一旦物体处于运动状态,它会继续保持这种状态,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2)惯性是一种相对性的性质。
即使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在静止的地面上运动,还是在匀速运动的车厢内运动。
这表明惯性是与参照系相关的。
(3)惯性是一种自身属性。
物体的惯性是由其自身性质决定的,与其质量有关。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即越难改变其运动状态。
3. 惯性的应用惯性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利用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变性,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实现导航定位的功能。
(2)惯性力。
惯性力是指非惯性参照系下的虚拟力,它是由于参照系的加速度而产生的。
在惯性参照系中,惯性力为零;而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会受到额外的惯性力的作用。
(3)惯性仪表。
飞行器、航天器等载具上常常搭载惯性仪表,来测量载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从而辅助飞行员或航天员进行飞行和导航。
(4)惯性负载。
在工程领域中,惯性负载可用于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惯性作用,从而用于测试和评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4. 惯性的重要性惯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基础之一,也是其他物理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惯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惯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而这种运动状态的保持正是由于物体的惯性所决定的。
(2)惯性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而这种运动规律的成立正是基于物体的惯性。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最全模型归纳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众多物理模型,这些模型为我们解释自然现象提供了便利。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学习中最常用的模型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模型。
第一部分:力学模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在车上突然刹车时会向前倾斜。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力以及其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划船时推水就能向后移动。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引力的方向成反比。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行星的椭圆轨道和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热力学模型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描述了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在气体过程中计算温度、压强和体积的变化。
2.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描述热量在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它遵循热量自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规律。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触摸金属杯时会感觉更冷。
3. 热辐射模型热辐射模型用于解释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指物体由于其温度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太阳能的产生和传递。
第三部分:电磁学模型1. 静电模型静电模型用于描述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根据电荷的性质,带电物体可能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何我们的头发梳理之后会挑起纸片。
2. 电流模型电流模型用于描述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
根据导体的电阻和电压差,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高中物理重难点及高考题解 牛顿运动定律

高中物理重难点及高考题解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宇宙中一切物体(或物质)的存在形式,即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处于静止状态,并且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同时牛顿第一定律也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2.惯性(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物体均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也就越大。
【难点突破】惯性是物体最基本的属性。
表现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例题】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小瓶内有水,其中有一气泡。
当瓶从静止状态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在瓶内将向何方运动?(1)甲同学认为:在瓶内的小气泡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2)乙同学认为:瓶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来说向左运动,而瓶中的气泡就向右移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分析】【题解】【答案】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1.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跟它受到的合外力及物体本身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a ∝mF 式中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后可以写为F 合=ma(2)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合外力的方向决定加速度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一致,所以速度改变量的方向也就决定于合外力的方向。
(3)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会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物体最终表现出来的加速度是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由此可以提供计算物体加速度的两条途径,即可以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先求所有外力产生的加速度,再求这些加速度的矢量和。
浅谈高中物理的惯性定律

浅谈高中物理的惯性定律作者:蔺亚荣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它是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再经过自己的研究总结归纳出来的。
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这个特性叫惯性。
当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时,该物体将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时,惯性表现为阻碍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原来的运动状态就不易改变;物体的惯性小,就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质量越小,惯性就越小,惯性的大小跟它受不受力,运不运动无关。
惯性定律及表述:伽利略提出著名的斜面实验,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滚下来,小球因受重力作用沿斜面加速运动后继续在平面上滚动,先后让小球在铺有毛巾,棉布,光滑木板上水平运动,实验结果是小球运动得越来越远,经科学推理,若忽略空气阻力,并使平面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一直运动下去。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为: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施加外力迫使其改变这种状态。
我们平常所见的物体的运动,往往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要想做此实验,必须设计理想的情况,一是可以进入太空中的飞船中进行实验,二是利用气垫导轨装置,使实验接近无摩擦力影响的理想情况。
把滑块轻轻地放在水平的导轨上,空气垫支承它静止不动,然后轻轻推动以下滑块,使其自由运动,滑块就将沿导轨缓慢平稳地作匀速直线运动。
在描述滑块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若选择固定的导轨或相对于导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同样也能判断出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但是,并非所有的参考系在描述滑块的运动时都能得出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比如:以相对于导轨做加速运动的其它物体为参考系,尽管滑块不是匀速的,其运动却不是匀速的。
我们把能使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只有在惯性系中,牛顿第一定律才成立。
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重点)超详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那么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身上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力学基本概念•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即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力:导致物体加速度改变的原因。
3. 动能与势能•动能: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的关系所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动量与冲量•动量: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冲量: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
5. 浮力与压力•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
•压力:单位面积上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2. 内能与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的内能变化等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加上系统吸收的热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多种表述,其中之一是: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电学部分1. 静电学•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直线。
•电场:在某一点上,电荷所受到的力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就是该点的电场强度。
2. 电路与电流•串联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
•并联电路:元件并行连接,电压相同。
3. 磁学•安培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强度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惯性”分析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惯性”分析作者:王斗勇江艳芳唐松战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2期摘要: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作惯性,在学习中也存在惯性。
在实际的学习中的“惯性”应对能力和应用能力也需要提升,这两种能力不仅能提升审题速度还能避免出错。
熟悉学习中的惯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答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惯性惯性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生活中惯性有好处也有坏处,在物理学习中惯性也有优劣,清楚认识惯性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提高物理成绩。
在物理学习中存在惯性并不可怕,但要是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改正,在之后的物理学习中将会严重影响学习进度。
在物理学习中,既有学习惯性,也有解题惯性,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认识这些惯性呢?一、物理学习中存在的“惯性”(一)学习中的“惯性”物理学习中的惯性在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时候就一点点建立起来了,如果物理基础薄弱又意识不到学习中的惯性,对物理公式例如安培力f=bilsinθ掌握得不到位,就会导致学习跑偏,付出了很多时间却得不到相应的知识。
这样的惯性学习思维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学习中很难察觉这种惯性思维的存在。
例如:初中刚刚接触物理时,会觉得物理课程简单,认识不到物理学习的重要性,等到升学有压力时才开始恶补物理知识,到了高中后还依然保持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做改变。
然而初中的物理较为基础,容易理解学习,所以初三恶补也会有收获,但是高中物理较为复杂,知识环环相扣,具有难度。
如果还想着到高三的时候才开始认真学习物理,会发现完全跟不上学习节奏,感觉无从学起,甚至因此丧失信心,导致成绩一再下滑。
这就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惯性思维,这种思维严重影响了物理的学习。
(二)解题中的“惯性”从初中到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呈现逐渐提升的态势,在高中的物理解题中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然而一些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物理题时依然使用同一种解题思路,导致解题思路跑偏,最终得分低。
例如:部分学生认为牛顿定律从理解到使用都较为简单,所以在解题的时候习惯性地利用牛顿定律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惯性题目应用举例

高中物理惯性题目应用举例一大烧杯中有适量水,水中漂浮着一个小木块M ,目测水位在烧杯中间位置,小木块离烧杯底部有足够大的距离,现在用手平托烧杯底向上做竖直匀加速运动,问此过程中烧杯中的水位如何变化?A 不变B 超过中间位置C 低于中间位置D 在中间位置上下摆动此题将浮力与惯性结合考察,有一定迷惑性。
先看看常用的解法,再分析。
1、往上匀加速度需要一个额外的力提供,这个力就是来自水对木块的浮力,而多出的浮力需要由木块下降,水位上升来提供。
所以选B 。
2、对浮着的木块列牛顿定律(隔离法)。
初始位置时,F 浮=mg ,且有F 浮=ρ*g*V 排 。
当以加速度为a 上升时,牛顿定律可知:F 浮'-mg=ma ,即F 浮'=mg+ma > F 浮,所以排水高度比原来的高(吃水深),选B 。
分析:这两种解法是相似的。
都是采用分析物体m 的受力情况来判断m 的运动趋势。
在能准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这种方法是比较直观明了的。
那么上题中m 的受力是不是这样呢?按2的解法,m 的加速度为a ,那么水的加速度也应该为a ,可从动量守恒定律证明(初速度为0,某时刻为v ,分别对杯子、木块、水动量分析)。
那就得出水位不变。
这与得出结论自相矛盾。
因为水是液体,不是刚性物体,m 的加速度不可能为a 。
再看1解法,由于木块额外受到水的浮力(变大),即水对木块有一个作用力,那么,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木块应向上运动。
也自相矛盾。
3、把向上的加速度叠加到重力加速度上,就是使G=g+a ,然后新的浮力公式就是ρ*V*G=m*G ,这里ρ是水的密度,约掉G 之后发现V 还是原来的V ,也就是说液位的位置没有变,这样就该选A 了。
分析:这里要弄清楚,重力加速度与a 是不在一个方向上的,也就是木块受到的一个方向向上的力,那么木块对水的作用力就减小。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水提供的浮力也就变小,那么木块应该是向上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
1.定义:是具有的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
质。
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2.性质:
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大小有关。
4)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获得惯性”。
正确的
是“具有惯性”。
3.例题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速度越大越难刹车,表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两个物体只要质量相同,那么惯性就一定相同
C.乒乓球可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没有惯性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1.BC
2.C
伽利略的小车实验:
伽利略通过斜面小车实验认识到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慢,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
他还进一步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这时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笛卡儿的推论:
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的结论,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