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厄尔尼诺与温盐环流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沃克环流
太平洋东部地 区晴朗少云气 候——世界上 最干燥的地区
Leabharlann Baidu之一
暖池
2 0 0 m
鱼类、鸟类资源丰富
50 m
海洋的主要热源是太阳辐射,上层水温比较高。一般,海水 的水温高则密度小,所以,海洋有明显的分层——上层暖水和 下层冷水间有一明显界面,叫斜温层。
◦ 北太平洋涛动(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阿留申低压与北太平洋高压
◦ 南方涛动(SO:Southern Oscillation) 印度洋低压与南太平洋高压 南方涛动指数: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印度尼 西亚海平面气压。 高指数时期(东高西低),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温 低、副高偏强,降水少;印度尼西亚海温高,东 南季风强,印度的季风雨量多且集中。 低指数时期,则相反。 不仅影响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还会影 响非洲撒哈拉沙漠、加拿大等地。
第七章 ENSO与温盐环流
7.1 大气环流与南方涛动 7.2 厄尔尼诺及其影响 7.3 温盐环流
7.1 大气环流与南方涛动
一、行星风系 二、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三、沃克环流 四、大气涛动
三圈环流的模式图:平均经圈环流
大气活动中心
海平面气压图上巨大的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 是大气环流中较稳定的部分。其位置和强度变化 对大范围环流和天气变化有巨大影响。其形成与 下垫面特征关系密切。北半球海陆交替分布,大 气冷热源受下垫面影响而有明显季节变化,大气 活动中心在北半球随季节变化很大;在南半球变 化较小。通常以中心所在地命名。
北极涛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有关研究发现:当北极涛动处于较强的正位相时,东亚冬季风 减弱,冷空气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也减弱,我国大部分地区气 温偏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连续暖冬,可能与同期北极涛动 的持续增强有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强的北极涛动还造成我国日 平均气温方差变小,这意味着天与天之间的变化更加平稳。从20 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150个气象站平均冬季日温度方差减小了 16.5%,北极涛动可能贡献了其中的大约20%左右。
向西至日界线(180°)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现象。 拉尼娜
与厄尔尼诺相反,赤道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偏低的现 象称为逆厄尔尼诺或反厄尔尼诺,与EL Nino相对应称为La Nina,意为”女婴”. 二、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过程 三、厄尔尼诺成因 四、厄尔尼诺影响 五、恩索事件(ENSO)
印尼和西太平洋新 几内亚地区潮湿多 雨的雨林气候
北极涛动
全球大尺度的大气运动有一定的内在特征,在空间特征上 往往表现为比较固定的结构,通常称为环流的“模态”。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最重要的模态是“北极涛动”, 其主要特征以北极地区为中心而沿纬圈呈环状分布,所以 又称“环状模态”。
该模态对对流层(大约10km以下)大气环流的变化影响最 强,季节上以冬季最活跃。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 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负位相时则是经向型环流占优。 北极涛动及其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领域。
南方涛动
黄点位置是东太平洋 塔希提岛,代表东太 平洋副热带高压;
红点是达尔文港,代 表印度低压;
沃克发现两地之间的 气压有明显的负相关 关系。
以达尔文港气压变化为基准,将太平洋各地的气压变 化与其做统计而得出的相关系数分布图,正值代表正 相关,负值代表负相关。
7.2 厄尔尼诺及其影响
一、厄尔尼诺(EL Nino) 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
◦ 北大西洋涛动(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冰岛低压与北大西洋高压 北大西洋涛动强,表明两个活动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大,北 大西洋中纬度的西风强,为高指数环流。墨西哥湾暖流及 拉布拉多寒流均增强,西北欧和美国东南部因受强暖洋流 影响,出现暖冬;而由寒流控制的加拿大东岸及格陵兰西 岸却非常寒冷。 北大西洋涛动弱,表明两个活动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小,北 大西洋上西风减弱,为低指数环流。西北欧及美国东南部 将出现冷冬,而加拿大东岸及格陵兰西岸则相对温暖。
沃克环流正常情况
低层大气 太平洋上的信风沿赤道自东向西吹送,将暖海水热
能堆积至西太平洋印尼一带的上层海水。 此区暖水受热蒸发上升至大气中,使对流活动更易
产生。 上层大气 风沿着赤道太平洋自西向东吹送,在东太平洋出现
下沉气流,导致该区干燥少雨。
大气涛动
不同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之间的联系。沃克(Walker) 在1924年正式提出三大涛动(大气活动中心的气压变化 相反关系)的名称:
研究还发现北极涛动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年际 变化有显著影响,5月份的北极涛动指数与东亚夏季风指数间有 显著的相关(0.46),当5月AO偏强一个标准差时,长江中下游 地区夏季降水平均减少8%左右。这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测提供了 一条重要线索。(龚道溢等)
南方涛动
在对印度季风年际变化的研究中,沃克发现 印度季风的变化和全球天气有某种关联。他注 意到东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赤道低 压这两大气活动中心之间气压变化的负相关关 系。即东南太平洋气压偏高时印度洋及印尼地 区气压偏低;反之亦然的“跷跷板”现象。 1928年在向皇家气象学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 沃克将这种“跷跷板”现象定义为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
大气活动中心
1月
7月
副极地低压 冰岛低压
冰岛低压
永久性
阿留申低压
北 半 球
活动中心
副热带高压
北大西洋副高 北太平洋副高
半永久性 活动中心
大陆
西伯利亚高压 北美高压
阿留申低压 北大西洋副高 北太平洋副高
印度低压 北美低压
南 半 球
永久性 活动中心 半永久性 活动中心
副热带高压
南太平洋高压、南大西洋高压、 印度洋高压
大陆
澳大利亚 低压
澳大利亚高压
季风环流(Monsoon circulation)
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
沿着赤道太平洋海面上发展的东西 向顺时针的垂直大气环流系统
英国气象学家沃克爵士在1920年代 最早提出的理论
沃克环流(Walker Circ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