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教学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语文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07bf58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2.png)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语文二、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观念,减少资源浪费。
三、课程内容:1. 环保知识普及:介绍环保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 废旧物品分类:讲解废旧物品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废旧物品。
3. 手工制作技巧:教授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泥塑等。
4. 环保手工制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环保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创作出具有环保主题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环保手工制作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环保手工制作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具:废旧物品、剪刀、胶水、颜料等手工制作工具。
3. 课件:环保知识PPT、作品展示图片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动手能力。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制作技巧和环保主题的体现。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环保主题的作品。
2. 注重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
4. 定期组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提高手工制作水平。
5. 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环保知识和手工制作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b67c6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2.png)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知道力的作用方式,理解力的相互性。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力与运动问题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测力计、弹簧、钩码、滑轮、小车等。
学具:测力计、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滑轮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与力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详细过程:教师展示弹簧、滑轮等物品,提问:“同学们,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力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相互性。
详细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力的定义、作用方式、相互性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并展示成果。
详细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4. 力的测量:讲解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品的力。
详细过程: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非接触力。
3.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力的测量:测力计原理、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力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效果。
答案:例如,拉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摩擦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591e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2.png)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课程类型:初中校本课程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3. 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彩虹的出现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如探究水的沸腾过程、彩虹的形成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电器用久后会发热、如何防止自行车生锈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这些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出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现象和科学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现象(15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如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天气的变化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分析这些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现象和科学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ac8e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6.png)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应简洁明了,体现出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课程相关领域)的兴趣,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教学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2. 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图片、视频等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教学重点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
(3)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5. 布置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要求:完成时间、完成方式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原因。
2.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以下为课程名称、课程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示例)一、课程名称: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走进名著》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5b99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7.png)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初中校本课程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热爱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校历史与文化1. 学校的历史沿革2. 学校的办学理念3. 学校的特色文化第二节:学校规章制度1. 学校的组织架构2.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3. 学校的管理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等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学校的文化、规章制度等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各个部门和场所,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情况。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试,检验学生对学校历史、文化、规章制度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学校历史与文化第二周:学校规章制度第三周:学校组织架构第四周: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第五周:学校管理等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周:学校设施与资源1. 参观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重要场所,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硬件资源。
2. 介绍学校的教育资源,如课外活动、社团组织、社区服务等。
3. 讨论如何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升个人发展。
七、教学活动设计第七周: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1. 讨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方式,如家长会议、家校联系册等。
2. 探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如学校的社会责任、社区参与等。
3. 分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作对学长的重要性。
八、教学活动设计第八周:学校安全教育1. 讲解学校的基本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卫生等。
2. 开展安全演练活动,如地震逃生、火灾逃生等。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九、教学活动设计第九周:学校环保教育1. 介绍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讨论学校的环保措施,如绿色校园建设、环保活动等。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a6708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6.png)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七章第四节《光的折射》。
具体内容包括: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透镜的种类及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了解透镜的种类及作用,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透镜的种类及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凸透镜、凹透镜、光屏、实验器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一套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在不同介质中,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例题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折射定律的应用。
4. 实验探究5.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及作用,重点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阐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
a. 物体距离凸透镜10cm,成像距离透镜20cm,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成像距离透镜10cm,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有一定的关系。
(2)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可成实像或虚像。
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只能成虚像。
(3)判断:a. 正确。
b. 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3. 实验探究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4. 作业设计中的判断题和答案解析一、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1. 折射定律的基本概念: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73c14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3.png)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初中校本课程课程性质:校本课程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校本课程的定义和意义1.2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1.3 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反馈三、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掌握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PPT、案例资料、相关学术文章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校本课程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过程,让学生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法。
3. 介绍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方法,让学生掌握校本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技巧。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5.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看法。
6.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八、作业布置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
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十、教学拓展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校本课程的魅力和实践效果。
可以邀请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专家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六、课程实施与监管6.1 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6.2 校本课程的监管机制6.3 校本课程的调整与优化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理解校本课程监管机制的重要性,掌握校本课程调整与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理解校本课程实施与监管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628a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a.png)
初中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游戏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现代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统游戏:抖空竹、跳皮筋、斗蟋蟀等。
2. 现代生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
2. 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游戏的历史、规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游戏。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传统游戏和现代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讲解传统游戏的历史、规则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的乐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传统游戏体验,如抖空竹、跳皮筋等。
4. 讨论:引导学生谈谈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感受,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处理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观点。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如技巧掌握、团队协作等。
4.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撰写心得体会,总结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游戏文化,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传统游戏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质。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5497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初中校本课程方案一、什么是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二、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校本课程方案(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校本课程方案1一、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大胆实践,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开设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发研究背景:大力推进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课程体系。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校本课程,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学校具有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的专业特长师资,学生普遍都很感兴趣,家长也一致认为这些课程有利于学生思维、体格、美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校本课程目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把尊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目标。
1、学生通过校本课程,亲身参与、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训练和美感熏陶。
2、促进学生主动关注社会,关注文化体育事业。
了解我国古今文化、文明礼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利于学校课程实施的多样化、特色化,不断丰富学校办学内涵,提升科研改革的能力。
四、校本课程内容:我校现开设阅读技巧、校园文化、文明礼仪教育、长跑等校本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1、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①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9e1f1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d.png)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语文基础知识薄弱,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开发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写出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语言流畅的文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1、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选取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诗经》《楚辞》等,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选取中国现代经典文学作品,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作品,让学生感受现代文学的魅力。
选取外国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等作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写作训练记叙文写作: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会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的记叙文。
议论文写作:指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学会运用论证方法,写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的议论文。
说明文写作:指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写出条理清晰、内容准确的说明文。
3、口语交际演讲:指导学生掌握演讲的技巧,如声音、语调、表情、手势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校本课程 初中 教案
![校本课程 初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4204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22.png)
校本课程初中教案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知识视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特开设初中校本课程——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旨在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基本技法和著名书法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著名书法家。
2. 书法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包括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的训练。
3.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书写作品,提高书法技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著名书法家及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和著名书法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演示:详细讲解书法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法艺术的美。
3. 实践练习: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艺。
4. 作品欣赏:欣赏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高境界。
5. 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讲解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
6. 创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创作,提高书法技艺。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二下学期校本课程教案
![初二下学期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4d8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a.png)
初二下学期校本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本教案是为初二下学期的校本课程设计的。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能力并提高研究成绩。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研究惯和态度;2. 发展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成绩;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方法和技巧;2. 学科知识的研究和巩固;3. 研究策略和研究计划的制定;4.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5. 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6. 团队合作和交流技巧。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2. 演示法:通过实际示范向学生展示研究方法和技巧;3.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个性化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化指导和辅导。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以下方式:1. 经常性的课堂测验和小组作业,以检查学生的研究状况;2. 个人研究计划的制定和定期评估,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和提高;3. 项目实践和小组合作的评价,以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将包括:1. 教材、参考书和研究资料;2. 多媒体设备和电子教学工具;3. 实验室和实践场所。
七、教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安排。
每周将安排若干节课进行教学。
八、师资需求本课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的师资:1. 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的老师;2. 熟悉校本课程教学的老师;3. 具备辅导和指导学生的能力的老师。
九、课程评估本课程将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研究效果的提高。
以上为初二下学期校本课程教案的概要,具体内容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cde11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2.png)
初中校本课程详细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增强自信心,提升交际技巧。
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日常交际用语:问候、介绍、道别、道歉、感谢等。
2. 交际技巧:倾听、表达、提问、反馈等。
3. 文化背景:西方交际习惯、东方交际习惯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活动(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引导学生放松。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介绍、道别、道歉、感谢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这些用语,巩固记忆。
三、交际技巧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倾听、表达、提问、反馈等交际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对话。
四、文化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介绍西方交际习惯和东方交际习惯的差异。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
二、实践环节(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运用所学交际用语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场景进行交际。
三、课堂总结(1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5分钟)1. 学生编写一篇关于日常交际的短文,巩固所学内容。
2. 学生进行家庭练习,与家人或朋友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
2. 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中的表现。
3. 学习效果: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日常交际用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交际技巧。
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初中
![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8b3720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c.png)
校本课程教案的设计初中一、课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提高学生在校本课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分为10个课时,课程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导入(1课时)2. 课程基础知识学习(4课时)3. 实践操作与探究(4课时)4. 课程总结与展示(1课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课程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展示法:学生通过课程总结和展示,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团队协作等。
2.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包括课程作业、实践操作等。
3. 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或教学资源。
2. 设备:根据课程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3. 素材:收集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课程介绍与导入,课程基础知识学习第3-6周:实践操作与探究第7周:课程总结与展示八、课程反馈与调整1. 课程进行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
2. 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对课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初一校本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初一校本课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93368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c.png)
课程名称:《趣味物理实验》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分析。
2.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物理原理的推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水的表面张力、静电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疑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趣味物理实验》。
二、讲授新课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
2. 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
3.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个物理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实验报告1. 学生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2.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遇到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实验指导?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3306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f.png)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力的概念与作用》,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分类、作用方式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重点讲解力的基本概念、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方式,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作用方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重点:力的概念、分类、作用效果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滑轮组、小车、气球等。
2. 学具:纸张、铅笔、直尺、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新课导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力的作用现象。
情景一:两名同学互相拉扯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形和运动状态。
情景二: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3. 知识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力可分为接触力、非接触力;根据作用效果,力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3)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之间的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4.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左,另一个力向右,且大小相等。
那么,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解答: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题2: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向前,另一个力向后,且大小相等。
那么,物体将处于什么状态?解答: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练习1:如图所示,物体A受到两个力的作用,F1和F2。
请判断物体A的运动状态。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da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30.png)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掌握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b. 熟悉数学概念和基本公式;c.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b.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互动与交流;c.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初中数学校本课程的要求,本教案将包括以下内容:1. 数与式2. 整式的加减法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4.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5. 平面坐标系与直线方程6. 函数的认识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确保学生掌握数与式的概念及其运算;b.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d. 培养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a. 帮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b.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坐标系和直线方程的关系;c. 培养学生理解函数的特性和应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b. 呈现新知识: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新知识的概念和运用方法;c. 深化与拓展:通过综合练习和拓展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d. 总结归纳: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键。
2. 教学方法:a. 课堂讲授:通过板书、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b.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方式,促进学生互动与交流;c. 探究性学习:通过问题导入、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5f5ad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b.png)
初中初中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校本课程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阅读部分: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等。
2. 写作部分: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说明文写作、应用文写作等。
教学安排: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1.5小时,共10次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批注等,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阅读。
3. 阅读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1.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记叙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选材、如何组织结构、如何运用表达方式等。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题目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1.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感悟来丰富写作内容。
2. 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写作练习。
第四课时:1.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确定论点、如何论证、如何运用论据等。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题目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课时:1.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的感悟来丰富写作内容。
2. 阅读与写作结合: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写作练习。
第六课时:1.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说明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明确说明对象、如何组织说明内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等。
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写作题目进行说明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2bf0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7.png)
初中校本课程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特色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学校的概况、历史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教学内容学校概况:校名、校址、学校规模等;学校历史:学校成立背景、发展历程、重要事件等;学校特色:教学特色、科研成果、校园文化等。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旨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学校,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2.2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3 教学内容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守则、课堂纪律、校园安全等;学校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办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参观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教学手段讲授:讲解学校的概况、历史和特色;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学校的发展方向;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各个部门和设施。
3.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参观报告等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10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4.2 教学计划第1-2 课时:介绍学校概况;第3-4 课时:讲述学校历史;第5-6 课时:介绍学校特色;第7-8 课时:解读学校规章制度;第9-10 课时:阐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学校概况手册》;《学校历史汇编》;《学校特色介绍》。
5.2 辅助材料校园参观指南;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解读。
第六章:课程活动设计6.1 活动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学校,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6.2 活动内容组织校园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开展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举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初中大课间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大课间校本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f9e48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4.png)
初中大课间校本课程教案1. 课程名称:初中大课间校本课程2. 课时安排:每课时40分钟3. 年级段: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4.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教学内容1. 热身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运动2. 主体活动:校园集体舞、体育游戏、素质训练3. 放松活动:音乐放松、呼吸调整、肌肉拉伸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慢跑:组织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两圈,充分活动身体。
b. 关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颈部、肩部、腰部、踝部等关节的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c. 拉伸运动:指导学生进行全身肌肉的拉伸,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2. 主体活动(20分钟)a. 校园集体舞:选择适合初中生的校园集体舞,如青春舞步、兔子舞等,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跳舞,锻炼身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b. 体育游戏:组织学生进行趣味体育游戏,如捉迷藏、接力跑、拔河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c. 素质训练: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放松活动(10分钟)a. 音乐放松: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放松。
b. 呼吸调整: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调整呼吸节奏,缓解运动过程中的紧张情绪。
c. 肌肉拉伸:组织学生进行全身肌肉的拉伸,降低运动强度,使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热身、主体活动和放松环节。
2. 团队协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校园集体舞、体育游戏等环节中的团队协作情况。
3. 身体素质提升:通过定期测试,比较学生在不同阶段身体素质的提升情况。
4. 学生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满意程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身体素质提升和学生满意度等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追求与挫折一、教学目标:通过看课件和录像、讲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掌握挫折的概念并能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经历挫折、成功必然经受挫折、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增强自我抗挫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追求与挫折的辩证关系。
2.联系实际、联系自我,建立起正确的"挫折观"。
三、教学过程1、导人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2、讲授新课(一)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2. "追求"和"挫折"的概念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思考)2.同学讨论: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2)出示"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图片。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3.出示图片——成长必须追求:挫折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三)面对挫折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2.请学生谈感受!3.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折的战胜而实现"。
(四)挫折的影响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消极的影响?3.配乐幻灯: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五)总结升华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严纯华2.小结全课1)电脑幻灯——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2)歌曲"未来的未来"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四、课后作业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折(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的影响)第二课端正学习态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习态度对学习的影响2、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
3、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辅导前准备1、准备三个不同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不同影响的情境。
2、准备学习态度自查表,每人一份。
辅导步骤:热身: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啊?(学生自由发言)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吧。
放音乐《上学歌》,全班学生齐唱。
活动:歌中的朋友天天上学不迟到,爱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现在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几位小朋友,他们有怎样的学习态度?1、小明放学回到家,丢下书包就去踢足球;吃了晚饭又要看电视,妈妈说:“小杰,你不做家庭作业吗?”,小杰说:“一会儿再做”他又继续看电视,直到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完,他才坐到书桌前写作业,可没写多久,遇到了不会做的题,他就不写了。
小品中的小杰学习态度正确吗?为什么?那该怎么办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2、期中考试,小强的语文和数学都只得了65分。
爸爸妈妈说他:“小强,你的成绩这么低,后半学期要努力才行。
”他回答说:“我已经考及格了,这就行了,干吗还要努力?”小强的学习态度正确吗?为什么?谁愿意帮帮他呢?3、星期五下午,小文放学回到家,与爸爸妈妈打个招呼,就自觉地拿出家庭作业认真做了起来。
妈妈说:“小文,明天是星期六,今晚就休息了,明天再写吧。
”小文说:“明天我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排练,今天晚上得把作业写完。
”小文写到十点钟才把作业完成。
小文的学习态度呢?你们想对她说什么?同学们给他们出了很多主意,相信刚才的几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做得很好的。
而对于学习态度的评价,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虑:(幻灯)(1)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努力学习的愿望?(2)是否有主动积极的进取精神?(3)学习是否认真?(4)是否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以上几个问题回答“是”的越多,说明学习态度端正,否则就相反。
三、反思:为了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帮助同学们自我认识,老师这儿有一张“学习态度自查表”每个同学根据表上的题,对照自己的学习态度,选(A)得一张小卡片,选(B)得两张小卡片,选(C)得三张小卡片。
(同学自查)师:如果得的小卡片的张数小于是15张,说明你的学习态度端正,如果得的小卡片在15—25之间,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一般,就进一步完善,如果小卡片的张数在25—30之间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就制定对策,迎头赶上。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自己的选择情况来说一说:(1)我具备了哪些好的学习态度?(2)我的哪些学习态度需要改进?(3)我该怎样改善那些不良的学习态度?找一找:我们给自己检查了学习态度,那能不能也给班上的同学查一查呢?我们班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有谁?他有哪些好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有哪些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教师小结:是的,消极、被动、依赖、马虎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自我的学习表现,端正学习态度。
(板:端正学习态度)四、分享: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呢?五、总结: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良好的态度决定一切。
端正学习态度,关键靠我们的努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大家一起跟我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全班齐声说)第三课学会倾听活动目的:1。
让学生明白听到并不代表是正确的,要小心地听话,正确及谨慎地解读明白地表达才不至于产生误会。
2.使学生掌握倾听的正确方法。
适用对象:班级全体成员活动场地:教室活动时间:45分钟活动准备:心理情景剧,没有五官的人头像一.热身引入播放优美音乐创设情景,听后设问:你们觉得这音乐好听吗?听后有什么感受呢?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学会倾听的呢?谈话:是的,我们从婴儿开始就在学着倾听,听亲人的呼唤,听自然界的风雨声,听优美动听的音乐。
倾听是人最基本的品质。
但是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能学会如何倾听。
他可以听到儿童的笑声,可他感受不到儿童的纯真,他可以听到旁人的哭声,可他感受不到他人的悲苦。
听是人类不学就会的本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倾听往往是所有沟通技巧中最被我们忽视的部分,当我们急于表达,各说各话的时候,倾听就往往被忽略了。
二.游戏:《悄悄话》全班分成4组,老师给每组第一个同学看一句语音类似又富有意义的话,由第一个同学往后传话,传话过程中不能与其他人听到内容,请最后一位同学说出他听到的话。
传话速度快而准确的小组获胜。
交流与分享:1.你们小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是什么?2.做完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三.小组活动:《你画我说》四个同学上台表演,两人一组,其他同学在台下两人一组。
活动规则:1.一个扮演盲人,一个扮演明眼人.交流与分享:1.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呢?2.做完这个游戏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四.情景剧表演:在日量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常需要有人充当倾听者,“听”似乎是件简单不过的事了,但果真如此吗?看看下面的情形,在你的身上是否也发生过?(剧情内容:在课堂上,老师正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一个同学在发言,有两个同学不断的插嘴,争先恐后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让对方把话说完,在课堂上就和发言的学生发生争吵;同时,对待他人的发言,有一个同学,面无表情,看起来好象很认真,其实却没有任何反应;有一个同学手里转着钢笔,脸朝窗外;有一个学生面带微笑,摇头晃脑,还轻声哼着歌,不断地翻书,看手表。
)学生表演情景剧,表演完后学生谈谈:上面的情景中,作为倾听者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你还知道哪些不好的倾听表现?你是否有过剧中相似的经历?你有什么损失吗?结合实际生活谈谈。
五.学生谈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如:态度自然、友好、真诚、目光接触、不随便插嘴等。
六.学生练习跟小组同学讲“一件让我难忘的事”。
在你说时,体验一下良好的倾听方式带给你的感受;在你听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做个合格的倾听者。
学生谈谈学会倾听的好处,如:增长知识、得到别人的尊重、取长补短等。
七.教师总结归纳:当人们深刻地明白了倾听的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倾听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离不开倾听,工作离不开倾听,生活也离不开倾听。
借助倾听,你可以知道智者的教诲,你可以领略文化的精髓,你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倾听吧,当我们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澈地注视着对方,抛弃我们的傲慢和虚荣,微微前倾你的身姿,向对方投去鼓励的目光,那么你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第四课诚信与我通行活动背景:针对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数学生待人处事缺乏诚信,对各种社会现象都持怀疑态度,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因而设计本课题。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和心理体验,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美德,并争做一个诚信的人,培养诚信的心理品质。
活动班级:初二年级活动时数:一课时活动重点:引导、启发学生明确对诚信的认识,培养学生诚信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1、每个学生至少收集一条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格言或成语。
2、每个学生自制一个正五角星,并在背面写上一条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格言或成语。
3、准备故事《生死相托》(上、下)及课件。
体验设计:让学生在故事《生死相托》和“赠送诚信之星”活动中体验诚信对人们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一)引入课题,创设情景:1、根据现场情况引入故事《生死相托》2、学生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生死相托》(上)。
3、教师质疑:同学们,皮斯会回来吗?如果你是皮斯,你会怎样做?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的结局)4、学生继续讲故事《生死相托》(下)(根据学生回答、启发)。
5、师:(1)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故事揭示了做人需要什么?(诚信)(3)你身边有诚信的人吗?你觉得你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吗?为什么?(4)你遇到过不诚信的人和事吗?当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二)启发思考,引导体验1、知道什么是诚信吗?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格言或成语,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有哪些?2、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诚信,就是不欺骗别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到,正所谓:“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课件出示:诚信是一种美德)。
3、教师设问: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呢?关于《狼来了》的故事就说明了如果不诚信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是失去生命的惩罚。
你愿意做一个诚信的人吗?那么,在今后的岁月里就让诚信与我们同行吧。
(课件出示:让诚信与我们同行!)(三)活动:“送出一颗诚信之星”1、教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五角星,我们把它命名为“诚信之星”,它代表我们内心深处一种崇高的愿望和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