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研究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

本文分析高中《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高中《哲学常识》第二课讲,辩证法的两大总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了对立统一规律,讲了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第四课,归纳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三大对立与根本区别,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物质和精神,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眼前与长远都要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矛盾原理。

高中《哲学常识》第四课,明确指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

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讲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的需要 � 发展必 须符合 规律性 � 规律 是指 " 事物内 部所固有 的 � 本 质的 �内 在联系 "� 规律是客观的 �人不能主观臆断去 创造它 � 但人可以通 过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循环往复 以至无穷 的认识过程认识和利用规 律 �在规律面前 �如果我们无视规律 的客观性或逆规律而动 � 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 例如 �我国 近 年来有些地区在处理发 展问题上 �曾一度过 于追求上速度 �上 规模 �急功近 利 �在沿江 � 沿海地区上马污染性化 工企业 �破 坏 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 结果是 � 经 济虽然暂时取得了所谓的发 展 �人 类却饱受 着温室 效应 � 酸雨 � 海洋赤 潮等严重 的自然 灾 害之苦 � 经济发展随之也陷入了先污染 � 后治理的恶性循环怪 圈 �我们为此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这些惨重的教 训 �从根本 上 来说 � 就是违背了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的客观规律而遭到了 大 自然的报复 � 鉴于近年来发展的经验教 训 �中国在重新定位 发 展问题上 �必 须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 经济运行规律和 自然运动规律等 � 并按照规律来认识和谋划发 展 �从而避免在 前进的道路上重蹈历史的 覆辙 � 开放以来 �我 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 的成绩 �这是一 个被普遍公认的事实 � 但是 � 按照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要
一 科学发展 观的哲学解读
科学发展观将科学与发展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反映了科 学与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 存 , 相 互嵌入的辩证关系 . 科学一 词源于拉丁 文 , 英国生物 学家达尔文 在 1 1 0 年前给 出的定义是 : "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 , 从中发现规律 , 作出结论 . " � 辞海 � 的解 释是 , 科学 是 " 关于 自然 , 社 会 和思 维的 知 识体 系 ". 发展从哲学意义上 , 是指 "事 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和总方 向 ,是 事物由简 单到复杂 ,由 低级到高 级 , 由无序向 有序的前 进的上升的 运动 " 1 . 科学发 展观把科 学和发展 融为一体 ,并 将其提升到一定的理论 高度 ,其哲学意蕴十 分丰富 ,不仅集中 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 , 而 且也蕴涵着非常深刻的唯物 辩证法原理 , 是执政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与总 结 . (一 )唯物 辩证法 : 科 学发展观的理 论基础 . 马克思 ,恩格 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 唯心主义辩证法的 "合理内核 " ,并 将他的唯 心主义辩 证法加以 重新改造 , 创立了 唯物辩证 法 .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 联系 就其实质而言 , 指的是一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 的相互制约 ,相 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 它反映了系 统论的基本原理 . 世界上一 切事物 ,大 到宏观世界的宇宙天体 , 小到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 都是普遍联系的 , 任何事物都不 能离开其他事物而孤立的存 的道理 ,强调 的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 相互作用和普遍联 系的道理 . 联系和发展二者之间互相包含 ,密不可分 . "唯物辩 在 . 我国道家就曾经讲过 " 人法地 ,地法 天 ,天法道 , 道法自然 "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解读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小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大创新。

第一,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唯发展经济为大。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而克服了以往的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片面性。

第二,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标志的协调发展观,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同步和均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力争外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扬弃,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不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着想。

第四,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是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探析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探析

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的发展要集 中体现在人 的
发展上 。 经济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 先进社 会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 , 的具体形式 的改革 , 为人 的 它 是
发展创造 良好 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 主义 的 自由而全面的发 展。 马克思 、 恩格斯把社会发展 同人 的解放与全面发展
作者 简 介 : 陈耀 辉 (9 1 )女 , 16 一 , 四川 武胜 人 , 副研 究员 , 主要 研 究 方 向为 马克 思 主义 哲 学与 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 9年 l 2月
思想 的社会关系 。 因此 , 生产实践是社会关 系的发源地
第2 4卷第 6期 20 0 9年 1 2月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nlo iha nvri fSine & E g er g (oi cecsE io ) o ra fSc un U i syo c c e t e ni ei Sca S i e dt n n n l n i
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 的源泉。 马克思说 : 以一定的方式 进行生产 活动 的一定 的个人 , 发生一定 的社会 关系和 政 治关 系1 7 ] 。人与 自然界 的关 系 、 人与人 的关系 以及人 与意识 的关系都要在生产实践 中形成 ,这三重关系又 构成 了人类社会 最基本 的关 系 ,即物质 的社会关系和
展 观 的本 质 和核 心 是 以人 为 本 ,马 克 思 主 义 的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唯 物 主 义是 以人 为 本 的 理 论 基 础 ; 面 、 全 协调 、 可持 续 发 展 是科 学发 展 观 的 基 本要 求 ,马 克 思主 义唯 物 辩 证 法联 系的 、发 展 的观 点 是 这 一 基 本 要 求的 理 论 基 础 ;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哲学基础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辨 证 唯 物 主 义 的 发 展 观
们 在看待 事物 时要 正确 认 识 和 处理 整 体 和部 分 、 局 部 和全局 的关 系 , 要全 方位地 去考 虑 , 从整 体上把握 事物 的全貌 。整 体功 能和全局 利益 的最大 化应该成
为 认 识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出发 点 和 基 本 目标 。 全 面发 展 是科 学 发展 观 基 本要 求 的首 要 内容 。
文化 建设 “ 三位一 体” 社会 主 义经 济 建设 、 治建 到 政 设 、 化建设 、 文 和谐社 会建设 “ 四位一体 ” 的飞跃 。
( ) 证 唯 物 主 义 发 展 观 是 协 调 的 发 展 观 二 辩
的最终 目标是 实现人 全面 而 自由的发展 。
科 学 发 展 观 蕴 含 的 哲 学 基 础
李 志 辉
( 州财 经 学 院 , 贵 贵州 贵 阳 5 0 0 ) 50 4

曼 一 一 囊 一● 一 奠 一曼 一奠 一 奠 一 舅一 寞 一赍 聋 一鼻 ,赍 一受 一 赍 一 一
一 一 奠 一囊 一 一奠 一 一史 一 ● 一寞 一囊 一奠 一囊 一● 一● 一鼻 ~
● ● ● ● ● 一● ● ● 一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一● 一 ● ● 一 ● 一● ● ● 一● ● ● ● 一● ● 一 ● 一● ● 一 ● ● 一● ●
一 羹 一● 一囊 ● 一 ● ,● 一 奠 一 羹 一奠 一 舅 一 ■ 一曼 , ●
摘 要 : 科 学发 展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发 展 的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的 集 中 体 现 。科 学发 展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的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哲学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哲学思考

对“科学发展观”的几点哲学思考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本文从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根据等方面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哲学思考,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哲学,闪烁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辉。

关键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哲学思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它指明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阶段。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在“科学发展观”这一表达式中,包含着“科学”和“发展”两个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和使用“科学”与“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1.“科学”不是指单纯的自然科学。

人们通常是以单纯自然科学的含义来理解和使用“科学”这个概念,这是不全面的。

如何理解“科学”这一概念,直接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否在“科学发展观”中安顿下来。

因为“以人为本”是一种价值观念,而自然科学只是问事实、不问价值的。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是不可分离的,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可能去认识自然并对它进行改造。

所以,我们要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统一的角度出发来理解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概念,这是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

只有这样理解,才能使“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思想所蕴含的独立人格、基本人权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真正地扎根于科学发展观之中。

2.“发展”指的是事物的运动和过程。

发展是一种运动。

从性质上说,发展是前进的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

从内容上说,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即除旧布新的运动。

从形式上说,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是同时间上的伸延、空间上的扩大、内容上的增新相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思考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底蕴思考


必须坚持发展是第 一要义
科学发展观提 出发展是第一要义 , 这是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
在 全 面分析 现代 人类 社会 发展 的 现状 和我 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出的新特征的
基 础上 , 对发 展在 当代 中 国具 有 的 重 要历 史唯 物 主义与 历史 唯
物主义构成 的完 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 是当代人类 的最高智慧和文化 的灵魂 , 是无产 阶级和人类解 放 的思 想武 器 , 中国共 产 党 指 导 思 想 的 理论 基 是
础。
史, 工业革命后为世界历史 两个 阶段 。前一 阶段 是 民族化 , 各国家相对稳定的 自然经济发展 , 后一 阶段随之大工业生产 和高 的商 品经济发展 , 世界 市场的形成 , 一切国家民族 的生产 消费都成 了世 界性的 , 历史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 。当代和平发 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 ,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 经济 实力和高科技的激烈竞争已成为世界史不可倒转 的趋势 。工业不发达的 国家和民族 , 要在世界 生 存和发展 , 必须实现从传统农业 社会 向现代工业 社会 的转变 。 任何国家能否实现 自身又好又快 的发展生产 力已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 。“ 中国的发展离 不开 世 界 , 界 的发 展 也 需要 中 国 ” 这 是 贯 彻 研 世 , 究中国社会发展 问题必 须坚持 的世 界观和 方法 论。发展是第一要义 , 是我们的 国家跟上世界进 步潮流的首要选择 , 是党的重大战略决策 , 是科学 发 展观 的主题 。 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的认识论能动反映论的 观点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认 识 论 是 革 命 的 能 动 反 映 论。认清国情 , 是实事求是制定国策的客观根据。 改革开放后 , 我们党从 国情出发 , 出我国正处在 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 后 的社 会 生产 满足 不 了人 民群众 日益增 长 的物 质 文化生活需要的两个科 学判 断 , 并作出解 决主要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社会价值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和社会价值
为 党必 须长 期 坚 持 的指 导 思 想 , 这 是 中 国共 产 党 在


科 学发展 观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实 践 哲 学 的 创 新
发 展
实 践性 是 马克 思 主 义哲 学 的 本 质 特 征 , 对 人 类 社会 实 践本 性 的理 解 和 界 定 , 是 马 克思 主 义哲 学 区
理论和 ‘ 三个代 表 ’ 重要 思想 既一 脉相 承 又 与时 俱 进 的科 学理 论 ” l l J 。从 现实 根据 来看 , 科 学 发展 观 是 马 克思 主义 发展 理论 与世 情 、 国情 、 党 情 以及 国 内外 发 展经 验教 训 紧 密 结 合 的产 物 , 是 中 国共 产 党 准 确 判
关键词 : 党的十八 大; 科学发展观 ; 哲学基础 ; 社会价值
中图分 类号 : B 0— 0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6 9 1 7 ( 2 0 1 3 ) 0 5— 0 0 5 2— 0 4
任 何一种 理 论创 新都 要 有 一定 的理 论基 础 和现 实 根据 。党 的 十八 大把 科学 发展 观 写 进 党 章并 确立
别于传统哲学理论 的重要标志。传统哲学理论从人 的某一方面属性去理解人 , 没有从人本身去理解人 , 而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人特有 的感性 的生命实践活 动 。由于传统哲学从抽象 的片面性 出发 , 将人的实 践活动纳入其理论体系中来理解 , 所以 , 在传统哲学 理 论体 系 中 , 实践不是作为“ 人 的感 性 实践 活 动 ” 而 是作为“ 概念实践” 而存在 的。在马克思看来 , 人 的 感性实践活 动是人 的存在 方式 , 是人的本质力量 的 根 本体 现 , 实 践 活 动 具 有 合 乎 人 的主 观 目的性 与 合 乎对象世界 客观规律性 的双重尺度 , 哲学理论 的根 本 来 源在 于 对人 类 实 践 活 动 的 反 思 , 所 以哲 学 的功 能不仅是对现存 世界给予合理性的解 释 , 更在 于在 对 现存 世 界 的批判 中改 变 旧世 界 。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它 系 统 回答 了为 什 么 发 展 和 怎 样 发 展 得 更 好 的 问 题 , 全 面 是
国际形势继续 处于深 刻复 杂 的变化 之 中, 综合 国力竞 争 日趋 激烈 , 经济全球化 的影 响 日益 加深 , 科技 进 步突 飞猛 进 , 响 影 和平与发 展不 稳 定 因素增 多 。在这 种 复 杂多 变 的 国际形 势
义的高度深刻认识科学 发展观 , 正确把握科 学发 展观 、 是 自觉 发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 会发 展指 导作用的重要前提 。


科 学发展观 体现 了实事求是 的 内在 要求 。 坚持 了党 的
问题 , 采用科学的战略和策略有效 应对 和解决发展 中的矛盾 ,
正确把握 各种 关系。科 学发展观 强调求真务 实 , 求发展之 真 , 务 发展 之实 , 既坚持 了我们党 解 放思想 、 事求 是 、 实 与时俱 进
思 想 路 线
实事求是是马பைடு நூலகம் 思 主义 的精髓 , 无产 阶级 世 界观 的基 是 础, 实事求 是集 中体 现 了辩 证唯 物 主义 和科 学 实践 观的 根本 要求。实事求是从 根本 上说 就是要 从 客观实 际 出发 , 过事 透 物的现象 , 通过研究 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 , 去揭示事 物 的本 质及
下, 既有来 自国际环 境给 我 国的改 革发 展带来 机遇 和有利 条
件, 也有应对 国际环境 的各种挑 战的必然要求。 科学 发展 观产生于 党和人 民事 业发 展 的实 践进 程 中, 也 是为党和人 民事业 发展的现实需要 服务 的。科学 发展观要 求 以科 学的理 念 、 科学 的 眼光 和科学 的方 法 审视 发展 中存在 的
中图分类号 :B 1 05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②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在社会领域,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又好又快)。

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是回答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就是矛盾学说。

本质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了辩证法的过程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从哲学角度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内容摘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发展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每一个细节都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唯物主义辩证法统筹兼顾正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坚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从我国实际出发,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什么是发展?国际学术界认为发展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简言之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在中国邓小平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摆脱贫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

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主要是指实现工业化及其在工业化基础上所发生的社会变迁过程。

但是,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社会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我党紧跟时代进步潮流,对发展和现代化问题做出了与时俱进的新回答: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

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思想是对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是对为什么要发展的回答。

虽然,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但我国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我国仍然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我们的根本目标,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

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
维普资讯
P ANDECT
酝工研究 文摘 DG S O R S A C F O IC R IE T N E E R HO P L IWO K T 总 论
从 哲 学 角 度 看 .科 学发 展 观 涉 及 四个 基 本 问 题 :
什 么是 发 展 的 问题 ;怎 样 发 展— — 发 展 道 路 问题 ; 为
观 念 从 一 切 不 符 合 广 大人 民 群 众 利 益 和 愿 望 的 陈 旧
步解 放 出来 . 主观 主 义 和 形 而 上 学 的桎 梏 中进 一 从
பைடு நூலகம்
思 维模 式 中解 放 出 来 . 持 以是 否 有 利 于 解 放 和 发展 坚
步 解 放 出 来 . 持 在 解 放 思 想 中统 一 思 想 . 新 的思 坚 以
某 些 传 统 的观 念 和 陈 旧 的 思 维 方 式 而 对 生 机 勃 勃 的
的最 根 本 标 准 . 定 不 移 地推 进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伟 坚
大事 业 。 新 的 历 史 起 点 上 的新 的思 想解 放 .归 根 到 底 是 要 从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的 基本 国情 和 发 展 要 求 出发 胡 锦 涛 总 书 记 深 刻 强 调 : 全 党 同 志 特 别 是 党 的高 级 “
展— — 发 展 的 前 提 问题 。
大难” 问题 , 将 迎 刃 而 解 。 必 深 入 发 掘 作 为 一 般 发 展 观 的 唯 物 辩 证 法 。有 助 于 回 答 什 么 是 发 展 的 问 题 : 展 是 经 济增 长 、 模 扩 发 规
“+ -+ -+ -+ -+ -— 一 -— 一*+ -— 一-+ -+ - + -— 一 -— 一-— 一 -+ -— 一-— 一- — 一-— -— 一 一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探源(之一)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探源(之一)

文章编号 :6 2 24 2 0 )2 0 1 0 17 —85 (0 6 0 —0 5 — 5 尊重事实, 当时所处的政治 、 从 经济 、 思想、 文化 、 历史传统的实 际出发 , 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这样人 的 主观能 动性 才 能 得 到 最大 限度 的 发挥 , 社 会 对 历史 起 推动 作用 , 果 违背 这一 基本 思 想 , 将 犯 如 必
何时代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都应该
收稿 日 :0 5 l 3 期 2 0 一l 一 o ’
作 者简介 : 张春梅 (9 6 , , 16 一, 女 副教授 。 士 , 从事 马克恩 主义基本理论和恩想政治教 育研 究。 硕 主要 5 1
维普资讯
国际的决议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 向。再 加上我党处于幼年时期 , 缺乏经验 , 党的一些重大 决策 , 不少是根据共产 国际的指示和决议作出的 , 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造成了我们党内一些人对共 产国际的盲从。针对这一现象 , 泽东鲜 明地指 毛 出“ 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要靠 中国同志了解中国 的情况 ” 】5 , [(4 对待上级的指示也不能搞本本 主 3P ) 义。“ 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 决不
斯在他晚 年的五封 书信 中早 已有所 阐述 , 他说 : “ 我们 自己创造 自己的历史 , 但是第 一, 我们是在 十分确定 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 中经济的前 其
提和条 件 归根 到底 是 决定 性 的 。但 是政 治 等等 的
站在历史的深层和时代的高度真正理解和把握它 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认 为, 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 世 性 , 且 是 多 样性 的统 一 , 并 是运 动 发展 中的 统一 。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 在实际工作 中, 必须坚持从实 际出发 , 实事求是。科学 的发展 观正是基 于这一 理论基础 , 提出“ 须坚持发展观的要求贯 穿于各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问题研究概论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问题研究概论
内 。第 三 ,在 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事业 的视 域 内。第
其 次 ,“以人 为本 ”中 的 “ ”还 是相 对 于 中 人
国传统 的 “ 以官 为本 ”中 的 “ ”的 。在这个 意 义 官 上 ,“ 以人 为本 ”中 的 “ , 人 , ,应该 是 指 “民” ,既 是 指 中国最 广大 的人 民 ,也包 括世 界各 国人 民。 总之 ,“ 以人 为本 ”中 的 “ ” 的上述 两 重含 人 义 ,是运 用 马克思 主义 人学 理论研 究现 实 的人所 得
首 先 ,“ 以人 为 本 ” 中 的人是 相 对 于传 统 发展 观 “ 以物 为本 ”中 的 “ ”的 。在这 个意 义上 ,“ 物 以 人 为本 ”中 的 “ ”应该 既是 指现 实 的中 国人 ,又 人 包 括现 实 的人类 ,是类 人 、社 会人 、个 人 的有 机 统

的谈 “ ” 人 ,
三 、 以人为本 价值取 向的马克思主义历史 “
观 、价值观解读 马克 思主 义历 史观和 价值 观是 “ 以人为本 ”价 值 取 向最切 近 的哲 学基础 。
1 “ . 以人 为本”价 值取 向 的马克 思主 义历 史观 解读
第一 , “以实现 人 的全面 发展 为 目标 。 的历 史 大方 向 的观 点 。
出的 必然结 论 。
四 , 中国共 产党执 政理 念和 宗 旨的视 域 内。 五 , 在 第 在 马 克思 主义 人学 思想和 “ 以人 为本 ”中 的 “ ” 人 所 处 的社会 关 系总和 的视 域 内 。 其 中:第一 、第 二两个 视域 ,可 以使 我们 深刻 理解 “ 以人 为本 ”中的 “ ”的普遍 性 、坚持 “ 人 以 人 为本 ” 价值 取 向的 普适 性 以及 科 学 发展 观 提 出 “ 以人 为本 ”价值取 向的时代 针对 性 。第三 、第 四 两个 视域 ,可 以使我 们理 解 “ 以人 为本 ”中的 “ ” 人 具体 的 、 社会 的、 史 的、阶级 的规 定性和 坚持 “ 历 以 人 为本 ” 价值 取 向所指 向的利益 主体 。 五个 视域 , 第 可 以使 我们在 宏观 上理 解 “ 以人 为本 ”中的 “ ” 人 的理 论根 据和 现 实根据 。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的探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这一重大的战略思想。

本文试图把科学发展观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使我们从理论的高度上更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一、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过程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人与历史关系的层次性来考察人类历史的创造者问题时,提出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和,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那样:“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在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为人类自身的发展与解放创造了各种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充分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社会历史主体论的观点。

以人为本主要指的是以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为根本,要求无产阶级政党要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以人民群众为本。

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到实践当中去就是: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各自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由此可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历史唯物论有关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创造者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和运用。

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自然界是自在的存在,人类社会是自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于自然界,但又不同于自然界。

人类社会本身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调节、更新等功能的有机整体。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及哲学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及哲学基础
收 稿 日期 :0 8 l 4 20 一O —l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 展创造 了有利 条件。同时必须 清醒认 识 到, 我国正处于并 长期处 于社会 主义初级 阶段 , 生产 力还不 发达 , 城乡区域 发展 不平衡 ; 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 没有根本 粗
转变 , 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 自主创新 能力不强 , 经济社会发展 与资源环境 的矛盾 日益突 出; 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任务相当艰
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 ,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
发展各个方面。 二、 科学发展观 内涵及重要意义
( 科学发展观的 内涵 一) 内涵就是坚持 以人为本 , 树立全面 、 协调 、 可持续 的发展 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 的本 质和核 心是坚持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 在坚持毛泽东 、 小平 和 邓 江泽民关于发展 的重要思想 , 充分肯定新 时期特 别是 十三届 四 中全 会 以来 我 国取 得 举 世 瞩 目成 就 的 基 础 上 , 新 世 纪 新 从 阶段的实际出发 , 适应现代化建设 , 努力把握发展规律 、 汲取 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 , 眼于丰 富发展 内涵、 着 创新 发展
社会。 2 树立 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是提高党 的执政 能力和执政 . 水 平 的 迫切 需 要
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 增强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 的 自觉性和坚 定性, 着力转变不适 应不符 合科学发 展观 的思想观念 , 着力
解 决影 响和 制约 科 学 发 展 的 突 出 问题 , 全 社 会 的发 展 积 极 把
首先 、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 发展必须是 可持续 的发展。
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 坚持 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 坚持用 发展和改 革 的办 法解决前 进 中的问题 。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

(四)发展成就和社会病态的矛盾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需要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就——30年所创 造的生产力和发展成果超过过去一切世代创所创造 的生产力和发展成果的总和,推动了社会的转型和 人的现代化; 2.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相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矛盾加 剧,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成为背离社会主义价值目 标的病态社会; 3.发展成就与病态社会的矛盾呼唤科学的发展理论 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通过对传统 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进行反 思,否定和超越传统理念、 能够揭示发展的本质、内涵、 动力、目的、要求,并能指 导社会发展实践的思想理论 体系。
解 读内容
千呼万唤始出来——科学发展观出场的时代因缘
追踪探源觅来历——战后发展观念演进的历史轨迹 否定超越释新意——新发展观科学性的具体体现 自觉实践利苍生——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和实现途径
(三)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观念的第一阶段
1950——1977年,参照苏联的发展模式,建 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城乡二元 制的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来推动经济增 长的发展战略。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我国的经 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工业化 体系。但在发展观上始终存在片面性,具体讲: 一是我们在发展问题上坚持的是一条简单要素 突进战略,即只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 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其结果导致国民经济比例 失调。二是“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发展思 想为大跃进的“左”倾思潮以及文化大革命的 “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代替,中国的发展付出 了沉重的历史代价。
3.“发展=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这种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理 念,强调以未来的发展规范当前的行为,发展必须 是可持续的。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 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发展 必须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即主张实现在地球生态系统基础 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 是基于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造 成的消极后果或负面效应而作出的反应。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哲学基础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哲学基础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Journa l of Chongqing Unive rsity of Sc i ence and Technol ogy(Soc ial Sciences Editi on) No.62008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哲学基础张灿全摘 要:“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三个基本问题对应着当代社会三大矛盾:人和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

这三大矛盾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中国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之一。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哲学;矛盾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6-0005-02作者简介:张灿全(1963-),男,四川达州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思政部教师,硕士。

收稿日期:2007-10-02 受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影响与制约,中国哲学主要关注三个基本问题:天人关系、人我关系、身心关系,主张“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

实质上,这三大矛盾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而这三大矛盾与中国哲学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契合了。

一、天人之学中国哲学认为,形而上学(哲学)就是“天人之学”,它就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究天人之际”。

就是说,形而上学不仅仅以天道为对象,也不仅仅着眼于人道,而是要研究二者的关系。

它包括的问题有:天道与人道能否合一?天道与人道如何合一?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具体途径如何?等等。

在中国哲学中,主导思路就是主客交融,天人合一,人与外在的世界处在和谐一体、相互交融的状态,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

孟子说“尽心知性则知天”,只要保持这个天生的善良本心,并不断地扩充它,就可以知道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也就可以知道天的本性,就可以打通心性与天道的关系,与天道相遥契,与天道融为一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研究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研究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旨在回答社会为什么发展,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前景是什么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主要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史观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同时,本质论、规律论、系统论是内含于科学发展观之中的重要哲学思想。

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
作者:王静
一、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马克思用毕生精力从事社会进步与发展和人类解放的实践和理论工作,唯物史观是其实践和理论上的伟大结晶。

唯物史观是哲学层面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哲学。

马克思作为一个为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奋斗终生的无畏战士,他集高度的科学精神与深切的人文关切于一身,自中学起就树立了为人类的解放寻找现实道路的崇高理想,用毕生的精力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走向自由幸福的道路,在几十年的理论探索历程中,他不断地从社会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在发展中修正自己的理论,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不仅揭示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发展动力,发展趋势,而且科学揭示了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开创的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必然趋势。

他所提出的社会发展理论在整体上只能被发展而不会被淘汰。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地把唯物史观作为我们社会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唯物史观不仅是我们建国的理论根据,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由邓小平开启的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结合的又一次飞跃,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成果,是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新飞跃。

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论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要完成与自然属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在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同时,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还特别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人本主义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

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作为私有财产的扬弃,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共产主义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本主义的生成。

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共产主义。

反过来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真正达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以人为本。

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原理,顺应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发展观的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在新形势
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争取建立和谐世界、我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开创和谐未来,都具有重大意义和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论——社会发展系统性哲学思想的体现
按照科学发展观系统论的观点,每一个科学发展观系统论的都应在科学发展观系统论中有明确的目的性;除此之外,还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结构一定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的目的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功能来设置。

在此过程中,各科学发展观的子系统要服从于科学发展观系统的母系统和整体性系统的要求。

只有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目的功能明确,才能有效整合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的各个要素。

基于上述系统论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论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通过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论解决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为谁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摒弃了科学发展观的系统中传统的把人当作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把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的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的中心,在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的社会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满足人的需要,提升科学发展观系统中人的素质,实现科学发展观系统中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通过科学发展观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科学发展观系统中发展的目的性问题。

四、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论——事物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反映
科学发展观的规律论就是分析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冠之为“科学”,最重要的就是承认发展必须遵循和符合客观规律。

规律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只有认识规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好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实践的发展,决定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

诚然,发展观是否科学有赖于发展实践的检验,实践同样是检验发展观是否科学的惟一标准。

但是用于检验发展观是否具有科学的实践,是历史性的、总体性的实践。

因此,科学还是不科学,并不在于一时的发展状况如何,也不在于个别人、个别群体在个别发展阶段的感受和受益如何,而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这里所说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还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