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五大趋势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制造2025计划

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制造2025计划

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制造2025计划随着信息技术和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概念开始被提出并成为了未来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也开始了自己的智能制造发展之路。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制定了30条具体措施和重点任务。

而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如何助推中国制造2025计划发展。

一、智能制造是什么?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传统的机械制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和灵活化。

二、智能制造带来的发展机遇智能制造的不断发展为中国制造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首先,智能制造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使中国制造更具竞争力。

其次,智能制造可以实现制造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和高端化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品牌,增加产值和利润。

最后,智能制造可以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

三、智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计划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智能制造可以帮助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和高端化升级,实现产业转型。

同时,智能制造还能帮助加快资源优化配置、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推动制造业结构调整。

2. 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智能制造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从而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推动产业创新和高端化发展。

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生产,从而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能创新的方向转变。

4. 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通用)《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课后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通用)《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课后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通用)《数字经济技能培训专题》课后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大数据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视角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A、资源B、技术C、经济人D、社会参考答案:D《“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的产业规模增速目标:年均增长()。

A、8%B、12%C、14%D、15%参考答案:B《“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围绕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了()项主要任务。

A、5B、6C、8D、9参考答案: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夯实“四大基础”的具体内容。

A、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B、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C、推动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D、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产品功能看,核心是()。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参考答案:B数字经济中的发展新路径,从价值再造看,核心是()。

A、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B、从自动控制到智慧感知C、从单一产品到全程服务D、从前端前台到云端云台参考答案:A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A、“美新好大”B、“专特美新”C、“小精美特”D、“专精特新”参考答案:D为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做大做强产业本身为()、以强化产业支撑为保障的路径设计。

A、标准B、核心C、路线D、内容以下()构建数字经济试验区,主要是重点探索构建数字经济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加快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经济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来助力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

A、雄安新区B、福建省C、浙江省D、四川省参考答案:C以下()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形态与现有体制对撞,规范健康可持续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目录一、内容概要 (2)二、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3)1.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概况 (4)2.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现状 (6)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 (6)三、全球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8)1. 各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概述 (9)2.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特点 (11)3. 人工智能战略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影响 (12)四、全球视野下的人工智能技术趋势 (13)1. 技术发展热点 (15)2. 技术创新趋势 (16)3. 技术应用前景 (17)五、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18)1. 产业发展趋势 (19)2. 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20)3. 人工智能伦理与法规问题 (21)六、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23)1.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24)2.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策略 (25)3. 中国人工智能未来展望 (26)七、案例分析 (27)1. 典型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分析 (28)2. 典型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30)八、结论与建议 (31)1. 研究结论 (33)2. 政策建议与未来发展思考 (34)一、内容概要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战略领域。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野出发,对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回顾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近年来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展示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重点关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通过对各国政策、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社会影响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人工智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和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潜力。

本文还将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可能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

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分析报告【此⽂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背景当前,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轮产业变⾰迅猛发展,数字化、⽹络化、智能化⽇益成为制造业的主要趋势。

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抢占新⼀轮产业竞争制⾼点。

⽬前,我国制造业机械化、电⽓化、⾃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智能制造⾯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缓慢等突出问题。

因此,作为⼀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复杂、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

《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明确“⼗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范。

按照专项⾏动确定的连续实施三年,2016年要边试点⽰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应⽤的总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范专项⾏动,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及智能制造⼯程的重要措施,对于实现制造强国⽬标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智能制造⼯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年度计划实施,在总结2015年专项⾏动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将继续坚持“⽴⾜国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的⽅针,进⼀步扩⼤⾏业和区域覆盖⾯,全⾯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络协同制造、⼤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推⼴。

三、主要⽬标2016年,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在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地区、⾏业,特别是新型⼯业化产业⽰范基地中,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范项⽬。

“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

“十四五”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

ʌ经济学文摘ɔ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刘振中∗十四五 时期ꎬ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ꎮ在国际环境方面ꎬ世界经济进入大国博弈新时期ꎬ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变革ꎬ全球价值链㊁供应链正在重构ꎬ新一轮科技革命㊁场景应用革命㊁产业变革同步爆发与世界经济版图调整成为时代发展主线ꎮ在国内环境方面ꎬ我国将由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ꎬ国际规则和国内战略面临重大转变ꎬ工业化进入深度提升后期ꎬ城镇化进入高质量转型后半场ꎬ改革向全方位㊁深层次系统推进ꎬ对外开放向高水平㊁宽领域迈进ꎮ一㊁全球供应链布局发生变化ꎬ国际竞争规则重置当前ꎬ中美贸易摩擦不断ꎬ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网络正在发生重大变化ꎬ世界经济结构㊁经济地理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ꎬ赛场在重建㊁赛道在转变㊁规则在重制ꎬ给我国产业发展带来挑战ꎬ也为我国成为新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㊁新竞争赛场地的主导者提供了机遇ꎮ(一)全球新的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ꎬ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明显增强全球供应链有从开放性 全球模式 向区域化 俱乐部模式 转变的趋向ꎬ由以欧美日韩主导研发设计㊁技术供给㊁品牌营销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生产ꎬ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承担加工组装制造ꎬ中东㊁拉美㊁澳大利亚及俄罗斯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开放性 金三角循环 格局ꎬ逐渐演变为以美国为主导ꎬ加拿大㊁墨西哥及其他相关协定国共同组成的北美经济圈㊁欧盟经济圈及以东亚为核心的亚洲经济圈 三足鼎立 格局ꎮ全球产业链中原有互补性㊁合作性产业体系转向替代性㊁竞争性产业体系ꎬ这将倒逼我国加快构建 以我为主 的供应链ꎬ向供应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ꎬ掌握分工网络的主导权ꎮ据麦肯锡公司测算ꎬ2013年以来区域内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提高2 7个百分点ꎬ目前欧盟28国和亚太地区超过半数的商品贸易在区域内进行ꎮ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ꎬ疫情防控也可能会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扭曲和利用ꎬ一些国家可能会以维护本国公共健康之名ꎬ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ꎬ全球范围内 零库存 配置资源生产方式也让各国担忧供应链 中断 风险ꎬ可能加剧供应链本土化㊁分散化ꎮ(二)全球供应链布局导向出现新变化ꎬ从成本节约转向成本降低与风险分散欧美发达国家为扭转因过度倚重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失衡㊁经济危机加重的局面ꎬ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ꎮ同时ꎬ越南㊁印度等新兴国家工业化步伐加快ꎬ劳动力㊁土地㊁能源㊁环保等∗作者简介:刘振中ꎬ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ꎮ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成本优势显著ꎬ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将直接跨过中西部地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ꎮ中美贸易摩擦更加速了这一趋势ꎬ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按照 中国+1 的思路ꎬ即在中国之外再建其他生产基地ꎬ以降低生产成本和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风险ꎮ我国产业外迁压力增大ꎬ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受挫ꎬ产业接续发展的 中国雁阵 发展路径发生改变ꎮ从国内产业转移看ꎬ以纺织业为例ꎬ我国纺织业转移动力逐渐减弱ꎬ中西部地区除新疆外ꎬ多数省(区㊁市)纺织业在调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ꎮ同时ꎬ据广东省统计数据显示ꎬ2018年广东省共有1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地区ꎮ对广东省9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ꎬ计划在海外投资的企业占19 5%ꎬ持观望态度的占38%ꎬ40%的企业认为外迁趋势还会持续ꎮ在此背景下ꎬ 十四五 时期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㊁结构不合理问题可能更加突出ꎮ(三)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大调整ꎬ 三降 成为国际贸易规则变化新动向从国际合作与贸易发展趋势看ꎬ国际关税㊁贸易壁垒等因素推高了各环节运行成本并降低了生产效率ꎬ使跨国公司管理模式发生变化ꎬ 三降 即降关税㊁降壁垒㊁降补贴成为应对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新动向ꎬ但全球南北经济不平衡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不一致ꎬ使全球贸易自由化难以实现ꎮ在此背景下ꎬ按 朋友圈 做生意盛行ꎬ区域性 三零 (零关税㊁零壁垒㊁零补贴)成为国际贸易新趋势ꎮ随着全球经济 东快西慢㊁南升北降 格局的持续演进ꎬ中国㊁印度㊁东盟等亚洲板块快速崛起ꎬ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ꎬ贸易摩擦将常态化ꎬ全球范围内配置技术㊁资本㊁人才㊁技术等要素资源难度增大ꎬ全球经济区域性发展态势将更加明朗ꎮ(四)对外开放挑战与机遇并存ꎬ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有望提升在全球经济格局调整背景下ꎬ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制造业回流政策ꎬ将高附加值㊁高技术含量的环节和产业撤出我国ꎻ另一方面ꎬ不断构筑先进㊁核心技术外溢壁垒ꎬ切断我国技术引进吸收路径ꎮ在我国诸多领域 技不如人 ㊁受制于人及关键领域 卡脖子 技术瓶颈短期内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ꎬ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将放缓ꎮ但这种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也为我国带来了用好两种资源㊁两个市场ꎬ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历史机遇ꎮ第一ꎬ劳动密集型的制造环节外迁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ꎬ将倒逼我国企业向研发设计㊁品牌营销等高技术含量㊁高附加值环节攀升ꎬ主动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区域性 三链 ꎮ第二ꎬ我国在消费品工业和原材料型重化工业积累了一批优质产能ꎬ可借助 一带一路 建设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ꎬ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跨国公司ꎬ推动我国从产品输出向设备㊁技术㊁服务㊁品牌和标准输出转变ꎮ第三ꎬ当前我国疫情已取得好转ꎬ经济逐步恢复正常运行ꎮ北美㊁欧盟等正试图推行制造回流ꎬ但其为疫情 重灾区 ꎬ部分产业反而大概率向中国转移ꎮ从东亚㊁东南亚及南亚等区域看ꎬ日韩制造业比较优势不及我国ꎬ越南㊁缅甸㊁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难以承接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体系ꎮ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ꎬ有望成为全球资本资产的 避风港 ꎮ二㊁科技㊁场景㊁产业 三大变革 可能同步发生ꎬ新的先进生产力持续孕育后有望爆发历史上ꎬ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ꎮ当前ꎬ以人工智能㊁生物㊁新材料等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为核心的新兴技术正在群落性涌现㊁交叉融合㊁快速渗透㊁加速迭代ꎬ商业化应用场景集中迸发ꎬ科技㊁场景㊁产业 三大变革 可能同步爆发ꎮ(一)世界经济进入康波周期 转换点 ꎬ新的信息技术革命即将孕育新一轮的爆发过去两百年来ꎬ全球经济的每一次长周期变化都折射出重大科技革命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ꎬ全球经济每一次周期性繁荣都得益于技术革命的推动ꎬ但新技术对生产力推动的潜力逐渐耗尽之后ꎬ世界经济将进入衰退和调整期ꎮ从全球经济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看ꎬ全球经济可能正处于经济增长两个长周期之间的衰退和调整阶段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应是经济长周期的转折点ꎮ当前ꎬ以人工智能㊁新材料㊁新能源㊁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愈加突出ꎮ从长周期历史经验看ꎬ未来15~20年新一轮技术革命可能带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个长周期繁荣阶段ꎮ(二)新技术簇群涌现㊁交叉融合㊁持续迭代ꎬ科技正在加速转化为生产力从历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看ꎬ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往往有一定时滞ꎮ而从当前看ꎬ世界科技发展处于快速进步中ꎬ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纷至沓来ꎬ并具有群落性㊁高频更迭性㊁交叉融合性和快速转化性特征ꎬ形成了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兴技术群落ꎮ5G通信㊁虚拟现实/增强显示等在数字技术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技术凸显了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ꎬ新生物技术(如仿生㊁生物工程等)㊁新材料技术(如石墨烯㊁生物材料等)㊁新能源技术(如光伏㊁氢能㊁核聚变等)不断取得突破并迅猛发展ꎮ新兴技术群落大都具有颠覆性的影响力ꎮ在美国的工业时代ꎬ电视机的普及使用耗费了26年ꎬ收音机的普遍应用用了31年ꎬ电话的普及用了35年ꎬ而电的普及则用了更长的46年ꎮ但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ꎬ各种技术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形成范围更广㊁程度更深的交叉融合ꎬ新的技术突破和创新不断催生ꎬ进而使数字技术在数字化时代普及的速度更快ꎮ如个人电脑(PC)的普及用了16年时间㊁移动电话的普及用了13年时间㊁互联网的普及用了7年时间ꎬ而社会化媒体的普及时间则更短ꎬ仅用了5年时间ꎮ当前ꎬ技术普及的速度还在加快ꎬ迭代周期还在缩短ꎬ未来可能出现一项新技术正在进行商业转化的同时又出现了更新的技术变革ꎮ(三)部分领域应用场景孕育ꎬ科技正在悄然改变人类生活在人工智能的牵引下ꎬ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ꎬ并集中涌现在各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场景中ꎮ例如ꎬ在家居场景中形成了以 智能语音操作系统 为核心的智能家居ꎬ在汽车场景中出现了以 智能驾驶 为核心的机器大脑ꎬ在医疗场景中实现了远程医疗ꎬ在购物交易和身份识别场景中出现了以 人脸识别 为核心的智能图像识别ꎬ等等ꎮAI商业化与人工智能相互作用ꎬ共同推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ꎮ截至2018年8月ꎬ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ꎬ以及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ꎬ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ꎮ①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ꎬ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820亿元ꎮ②(四)新技术变革轮番驱动ꎬ新的产业变革正在蓄势待发受新技术变革的驱动和影响ꎬ传统的生产方式及产业体系逐渐转型ꎬ以与新技术相匹配ꎮ一①②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19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行业深度研究和投资发展前景预测报告»ꎮ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些依托于物联网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平台型企业的信息交流成本大大降低ꎬ更加速了该类企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步伐ꎮ此外ꎬ数据资源因其较强的流动性能很快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扩散开来ꎬ进而提高其他要素的生产率ꎮ2018年ꎬ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 91万亿元ꎬ较上年增加12 02%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至33 22%ꎮ«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提出的数字中国四大分指数中ꎬ数字产业增速最快ꎬ而产业互联网是此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ꎬ并已进入发展黄金期ꎮ2018年ꎬ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中(8家位于美国ꎬ2家位于中国)ꎬ7家是互联网科技公司ꎮ在世界经济弱增长态势下ꎬ各国都在试图抢占科技制高点ꎬ寻找新的经济动能ꎬ我国产业发展有望在全球经济竞争赛场中实现 弯道超车 ꎮ可以预测ꎬ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ꎬ将会重新调整各国间的实力对比ꎮ三㊁我国国际位势重大转变: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国际规则变化和国内战略变化叠加 十四五 时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ꎬ我国大概率将跨入世界银行分类的高收入国家门槛ꎬ新阶段我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将发生变化ꎬ发展阶段转换㊁经济增速下行㊁国际竞争加剧ꎬ需要我国将发展模式㊁产业结构同步切换到高质量发展轨道ꎮ(一)我国产业发展即将走出20年来国际竞争的 舒适区 ꎬ守住发展中国家地位面临巨大压力加入WTO后ꎬ在WTO协定各项具体义务上ꎬ我国原则上享有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ꎬ但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快速上升ꎬ各国意欲通过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来维护自身利益ꎬ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应遵循 公平贸易 ꎮ例如ꎬ美国要求贸易伙伴不论是在投资㊁还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需要与其保持异质性ꎬ并利用其在全球经贸规则制定中较强的主导权ꎬ加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限制和围剿ꎬ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㊁投资限制的举措和制度性安排明显增多㊁势头增强ꎮ同时ꎬ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随着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掀起的区域贸易协定缔结浪潮而发生动摇ꎮ进入高收入国家后ꎬ我国原来享受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策将要调整ꎬ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也将发生变化ꎬ基于发展中国家地位享受的WTO等优惠和差别待遇可能减少甚至取消ꎬ我国产业发展将走出 入世 20年来国际竞争 舒适区 ꎬ直面发达国家高精尖产业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产业的双重挤压ꎮ(二)我国发展速度呈收敛之势ꎬ高质量发展成为战略导向十四五 时期ꎬ我国大概率将跨入高收入国家门槛ꎬ新阶段我国发展战略㊁面临的国际规则及国际位势都将发生转折性变化ꎮ在过去30年中ꎬ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近10%ꎬGDP的世界占比已于2018年达15 86%ꎬ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 中国奇迹 ꎮ然而ꎬ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如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和外部需求环境(如资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ꎮ虽然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资产规模庞大㊁销售收入可观的大型企业集团ꎬ但与欧美国家的世界500强企业相比ꎬ这些企业仅在规模上存在优势ꎬ在品牌竞争力㊁商业运行模式㊁创新能力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距和短板ꎮ究其原因ꎬ我国产业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发展模式ꎬ不仅造成科研投入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ꎬ科技与产业的对接与融合缺乏广度和深度ꎬ更导致很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ꎮ2018年«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全球最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具创新力企业百强榜单中ꎬ美国共有52家公司上榜ꎬ占据榜单的一半以上ꎬ我国共有7家公司上榜ꎬ与日本并列第二ꎮ为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ꎬ发达国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㊁加强科技创新㊁发展新兴产业ꎬ从而倒逼我国转变发展方式㊁优化经济结构㊁转换增长动力ꎮ根据国际经验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变化ꎬ 十四五 时期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向全球均值收敛ꎬ产业结构㊁发展模式也需要同步切换到高质量发展轨道ꎮ我国将全力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嬗变ꎬ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ꎬ推动由后发追赶型㊁借鉴型经济体向创新型㊁引领型经济体的历史跨越ꎮ四㊁我国发展阶段重要转型: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㊁速度型城镇化向高质量城镇化转型根据工业化经典理论ꎬ我国已进入深度提升阶段ꎬ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ꎬ东中西部工业化发展不平衡ꎬ 两业融合 两化融合 水平不高ꎬ工业化深度不够ꎮ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ꎬ为传统产业在转型中增长提供空间ꎬ也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创造机遇ꎮ同时ꎬ我国城镇化进入高质量转型后半场ꎬ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有望改变ꎬ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和数亿人口的城镇化ꎬ将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ꎬ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市场需求ꎮ(一)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ꎬ工业经济仍有很大市场空间2018年ꎬ我国人均GDP达9785美元ꎬ城镇化率为59 58%ꎬ第一产业的比重为7 19%ꎬ第二产业的比重为40 65%ꎬ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2 16%ꎮ基于钱纳里模型判断ꎬ我国目前及整个 十四五 期间都将处于钱纳里模型中的工业化后期阶段ꎮ总体上ꎬ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ꎬ是进入工业化后期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要条件ꎮ我国工业化正处于浅层工业化向深度工业化转型的关键阶段ꎬ虽然过程较为艰辛ꎬ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工业增长机会ꎮ首先ꎬ经过30多年的 铺摊子 ꎬ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庞大的工业基础ꎮ但发达国家的工业增加值率一般在35%以上ꎬ我国则仅在26%~30%之间波动ꎮ我国工业 大而不强 ꎬ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不高ꎬ工业智能化㊁网络化㊁数据化程度有待提升ꎬ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度较低ꎬ加工深度不够ꎬ绿色制造有待加强等现状正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ꎬ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产业升级还有很大的空间ꎮ其次ꎬ工业化后期ꎬ我国资源要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ꎬ土地㊁资本㊁劳动力等传统要素支撑下的发展动能在减弱ꎬ而人工智能㊁数据㊁技术等新兴生产要素释放的动能在增强ꎮ除数据(知识)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外ꎬ劳动㊁资本㊁土地等生产要素间的 连接 和流动性因互联网㊁物联网的普及和推广而大大增强ꎬ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ꎮ在新技术革命驱动下ꎬ生产方式㊁生产资源配置㊁生产体系等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关键所在ꎬ这也将从世界范围内改变或重构生产㊁制造㊁研发㊁投资㊁贸易等布局ꎮ随着人工智能㊁数据㊁技术等新兴生产要素动能持续增强ꎬ我国工业化仍具有很大市场空间ꎬ工业仍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ꎮ最后ꎬ在国家扶持及产业政策引导下ꎬ节能环保㊁新一代信息技术㊁生物㊁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将成为今后工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ꎮ(二)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进入融合发展阶段ꎬ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空间巨大在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ꎬ支撑我国经济实现持续稳定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依然是十四五 时期我国产业发展环境的五大趋势性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ꎮ但从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水平看ꎬ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坚实的服务业做支撑ꎬ还不具备技术优势ꎬ尚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整体竞争优势ꎬ加之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ꎬ一些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先进的商业运营模式㊁强大的技术创新力等优势占据附加值较高的价值链高端环节ꎬ我国企业则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价值链低端环节ꎬ承担着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生产活动ꎬ面临 前有堵截㊁后有追兵㊁多重挤压 的严峻形势ꎮ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12年以后ꎬ我国服务业产出比重快速上升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56%~59%ꎬ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逐年提升ꎮ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直接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ꎬ由此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市场需求ꎬ产业结构正在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快速转变ꎮ国际上衡量发达经济体的标准是双 70% ꎮ而我国目前是 双50% ꎬ在工业转型升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下ꎬ生产性服务业还拥有很大的市场空间ꎬ同时也将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ꎮ(三)城镇化追赶工业化ꎬ全球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当前ꎬ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下半场ꎬ人口流向将产生显著分化ꎬ人口逐渐向直辖市㊁省会城市㊁计划单列市等一二线大城市聚集ꎬ大城市化及周边卫星城(共同形成都市圈)将持续崛起ꎬ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将缺乏基本面支撑ꎬ这是全球城市化的普遍特征ꎬ更是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ꎮ按照一般工业化国家经验ꎬ在工业化后期ꎬ工业化超前㊁城镇化滞后ꎬ加快城市化进程就更有必要ꎮ201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9 58%ꎬ距发达国家还差15个百分点ꎬ因此ꎬ城镇化潜力巨大ꎮ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导下ꎬ通过改变农民市民化程度低㊁成本高㊁面临的障碍多等问题ꎬ推动城镇化由以往的粗放型㊁城乡分割㊁不可持续发展㊁追求数量的速度型城镇化向集约型㊁城乡融合共享型㊁可持续发展㊁追求质量的高质量型城镇化转型ꎮ工业化超前㊁城镇化滞后的状况将在 十四五 期间发生转变ꎮ同时ꎬ城镇化的关键是人口城镇化ꎮ我国有近14亿人口的内需市场ꎬ已成为全球商品消费第二大国ꎮ经过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ꎬ我国已有约4亿人口成为中等收入群体ꎬ但还有约10亿人未达到中等收入群体标准ꎬ仍有7亿人左右生活在农村ꎮ根据美国UNDESA统计和预测ꎬ亚洲地区城镇人口将大幅增加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ꎬ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迅速扩大ꎬ其兴起带来的超大规模多层次国内市场构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ꎬ产品需求升级加快ꎬ生物医药㊁康养㊁文化创意㊁教育培训等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ꎬ市场规模增长迅速ꎬ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ꎮ五㊁改革再出发:向全方位㊁宽领域㊁深层次系统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ꎬ围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国际经济新形势ꎬ我国推出了系统性㊁全面性和 敢于啃硬骨头 的改革ꎬ探索了诸多深层次㊁多领域㊁宽尺度的开放试点ꎮ 十四五 时期ꎬ新发展理念将引领我国改革开放迈向升级版ꎬ改革将进入显效期ꎬ开放迈向深化期ꎬ系统性改革与高水平开放联动将为产业发展清除障碍ꎬ创造更广阔的空间ꎮ(一) 修补式 政策单兵突进式改革边际效应递减ꎬ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1978年以来ꎬ我国在短短四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ꎮ但我国前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有几个特征:改革方向上ꎬ以 修补式 政策微调为主ꎬ通过渐进式改革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ꎻ改革方式上ꎬ以单兵突进为主ꎬ系统性不强ꎮ以价格改革为例ꎬ目前市场已成为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决定因素ꎬ但价格改革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关于价格本身的变革ꎬ电力㊁铁2020年第20期/总第2964期路部门是否变革也同样会影响价格变革能否取得成功ꎬ这也正是价格在能源资源㊁公共事业㊁环保收费等领域存在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所在ꎮ因此ꎬ若国企改革㊁收入分配改革㊁政府改革等不能协同推进ꎬ即使价格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ꎬ也无法达到预期目标ꎮ从效果看ꎬ修补式调整和单兵突进式改革的边际效应在递减ꎬ甚至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ꎮ例如ꎬ近几年在教育㊁医疗㊁房地产㊁金融等领域都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ꎬ但大部分情况下ꎬ都是 按下葫芦浮起瓢 ꎬ解决了一个问题ꎬ又会冒出来另一个问题ꎬ这正是进入深水区之后改革依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ꎮ 十四五 期间ꎬ我国改革主要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三个方面展开ꎮ改革将着眼于从整体上谋篇布局ꎬ更加注重改变以往 头疼医头㊁脚疼医脚 的改革方式ꎬ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㊁整体性㊁协同性ꎬ持续汇聚改革正能量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ꎮ(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进一步落实落地ꎬ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性矛盾㊁政策性障碍有望破除党的十八大以来ꎬ改革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阶段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ꎬ提出了一系列 啃硬骨头 动奶酪 的大改革ꎬ1500多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ꎬ涉及范围之广㊁触及利益之深㊁节奏推进之快前所未有ꎮ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巩固㊁增加㊁提升㊁畅通 八字方针不断落实ꎬ要素市场化和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ꎬ 放管服 改革力度加大ꎬ政府权力得到约束并规范行使ꎬ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上获得重大进展ꎬ制度性交易成本㊁市场性交易成本 双下降 ꎬ营商环境不断优化ꎮ以新药审批为例ꎬ近年来ꎬ药品审批改革速度加快ꎬ新药审批时间由过去的10~15年变成2~3年ꎮ随着一系列减税降费举措全面铺开ꎬ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ꎬ切实为企业减压降负ꎮ以深圳为例ꎬ2018年深圳减税降费约1418亿元ꎬ对工商业平均用电成本再降10%㊁规模以上高端制造业再降20%ꎬ减税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流ꎬ为制造业振兴提供重要支撑ꎮ伴随金融改革有序推进ꎬ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效提升ꎮ此外ꎬ国企改革㊁财税改革㊁农村土地改革㊁教育改革㊁医药卫生改革㊁司法改革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多点开花㊁以点带面ꎬ都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ꎮ 十四五 期间ꎬ随着系统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ꎬ改革的红利将逐渐释放ꎬ改革开始进入显效期ꎬ产业政策向普惠性㊁功能性转型ꎬ很多制度将更加完善㊁更加定型ꎬ产业政策将进入深度调整期ꎬ营商环境将进一步优化ꎮ六㊁ 十四五 时期应对产业发展环境变化与趋势的对策(一)有效应对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趋势ꎬ构建以我国为主的供应链组织网络利用东盟㊁东北亚㊁中东和非洲地区合作基础和我国成为全球疫情下资本 避风港 等有利契机ꎬ实施以我国为重心的区域供应链战略ꎬ积极构建中国 东盟㊁中日韩俄东北亚和以中国 中东㊁非洲地区为主的区域供应链ꎮ以我国优势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为核心ꎬ在 一带一路 倡议框架下主导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ꎬ将产品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ꎮ加快构建以我国为主的供应链组织网络ꎬ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ꎬ提高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位势和抗风险能力ꎬ引领和推动全球供应链走向更高水平开放融合ꎮ(二)因应新一代信息科技变革趋势ꎬ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加快人工智能㊁5G㊁工业互联网㊁智能计算机及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与升级ꎬ率先在人工智。

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型,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全球工业竞争的焦点。

智能制造技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手段,实现了工艺流程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物流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智能制造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机械制造、控制工程、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产品设计、工艺规划、自动化生产、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保障五大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进展。

1.产品设计方面,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关注产品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多样化和可重用性。

通过采用CAD、CAE、CAM等设计软件,实现了产品数字化、虚拟化和快速原型制造。

2.工艺规划方面,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关注制造过程的可视化、自动化和可优化性。

通过采用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软件,实现了工艺自动规划、工艺仿真和过程监控。

3.自动化生产方面,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关注制造过程的快速响应、高效率和低成本。

通过采用CNC(数字化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

4.供应链管理方面,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关注物流规划、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的协同优化。

通过采用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了生产计划的优化、在线下单、物流追踪等功能。

5.服务保障方面,智能制造技术主要关注产品售后服务和质量管理。

通过采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SPC(过程控制统计学)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软件,实现了售后服务的跟踪、产品追溯、质量统计等功能。

二、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技术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将在未来成为工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引擎。

未来,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技术集成化:未来智能制造技术将集成计算机视觉、语言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多种前沿技术,实现机器之间的交互和协同。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五大趋势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五大趋势

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服务业的 需求不断增长,促进了服务业的发 展。
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 构发生了变化,人们对服务业的需 求不断增加。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服务业的效 率和服务水平。
全球化
全球化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 更丰富的资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 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 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
服务业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性
1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之一,也是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2
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服务业水平, 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3
服务业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升 级和优化。
2023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 五大趋势
目录
• 趋势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 趋势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 趋势三:新兴产业的崛起 • 趋势四:城市群与城市圈的协同发展 • 趋势五: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01
趋势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
服务业是指为商品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商业服 务、交通运输服务、研发与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房地产服 务、文教与娱乐服务等。
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绿色制造等领域资金支 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投入。
推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 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实施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吸引全球创新资源要素聚 集,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智能制造五大模式

智能制造五大模式

智能制造五大模式智能制造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它通过将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智能制造具有高效、灵活、可持续等优势,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在智能制造领域,有五大模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方向和指导。

一、集成模式集成模式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模式之一,它体现了在现代制造业中,不同的环节和系统需要紧密协同工作的理念。

通过搭建完善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系统,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提高生产的整体效率。

这种模式的应用可以使企业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个性化定制模式个性化定制模式是智能制造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它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制造业往往采用大规模生产,产品比较标准化,而个性化定制模式则可以实现按需生产,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生产。

这种模式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产工艺,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的生产设备,实现灵活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三、共享经济模式共享经济模式是智能制造的一种新兴模式,在智能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共享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智能制造中,通过共享信息、共享设备、共享人才等方式,企业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互惠共赢。

四、人机协作模式人机协作模式是智能制造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体现了人和机器之间的紧密协作。

人机协作模式通过将人的智慧和机器的智能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在这种模式中,人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者,而是更多地投身于生产过程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创新等更高层次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五、智能服务模式智能服务模式是智能制造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它将智能制造的理念延伸到了服务领域。

通过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提供更加智能、高效、贴心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我对未来制造业的展望

我对未来制造业的展望

我对未来制造业的展望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已成为新世纪的“世界工厂”。

与此同时,围绕着以满足个性需求为宗旨的新产品开发与竞争,一场以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为特征的新的制造业革命正波澜壮阔地展开。

这是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新时代下制造业的趋势,同时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以及智能化。

一、集成化:集成意味着以计算机应用为核心,支持制造过程各个环节,是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发展的高级阶段。

高度集成化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制造效率、鼓舞员工生产积极性,将企业从一盘散沙变为上下一心的凝聚力极强的团体,使人员组织管理、任务分配、工作协调、信息交流、设计资料与资源共享等发生根本性变化。

集成化包括方方面面,包括产业集成、信息集成、技术和人才集成等等,中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共性和个性全面共同促进的时候。

面向诸多的企业,系统集成商、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实施单位把共性的平台去和每一个企业的个性结合起来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够良性互动地推动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未来,集成与协同将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主旋律。

如何来实现?在空间跨度上,从企业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走向企业间产业链、企业集团甚至跨国集团这种基于企业业务系统的集成;在时间跨度上,从侧重于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走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过程;在集成和协同的重点上,从多年来以信息共享为集成的重点,走到了过程集成的阶段,正在向知识与智能发展的集成阶段迈进。

在集成和协同的关键技术方面,现阶段的企业很多都集中在单元技术的应用,从发展的角度,会由这些单元技术产品通过集成平台,形成企业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统,并朝着企业综合能力平台发展。

从过去的一个世纪集成化思想在制造业中发展历程及给制造业带来的效益,使我们认识到,制造业已越来越离不开以先进技术为支持的集成化思想.小到一个加工中心,大到一个企业集团,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集成化思想。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5%。

在一个国家的企业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60%左右。

专家认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制造技术的竞争。

其竞争能力最终体现在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

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只有跟上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速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多样化、个性化、快捷化,促使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制造技术无论是在管理、设计,还是在制造工艺、自动化技术等方面均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阶段性差距。

为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丰富加工品种种类,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必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1.1 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由传统的制造技术发展起来的,既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中的有效要素,又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

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而产生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它是具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

1.2 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并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特别注意产生最好的实际效果,其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智能制造发展呈现五大趋势

智能制造发展呈现五大趋势CITE2016【期刊名称】《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1页(P52)【作者】CITE2016【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智能制造的系统化推进将正式拉开帷幕。

在《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确立为主攻方向的基础上,我国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系统推进将正式展开,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将确立并推进,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将继续成为重点支持方向。

国内企业将把握此良机,面向制造企业提供用户深度参与、供应链高度协同、迭代式创新的智能化、柔性化、定制化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技术从多点创新突破向系统集成应用迈进。

智能制造是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及物流技术等多技术交叉融合形成的制造方式。

近年来,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以增材制造、机器人、人机协作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未来,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应用将加快向系统集成应用迈进。

“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加快催生智能制造系统平台。

近年来,美、德等制造强国都已围绕智能制造系统平台建设部署,工业互联网和CPS推进的重点都在于推进互联网与制造的融合。

在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的浪潮中,我国也将着力探索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引导科研机构、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传统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协力推动产业创新变革将成为新常态。

工业云平台将成为支撑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设施。

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计算也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能够通过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帮助制造业企业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

这种基于云计算模式,面向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的智能制造平台就是工业云平台,能够让企业无需招聘员工、购买昂贵的专业软件和制造设备,只要通过平台终端就能完成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采购、营销等各个环节。

第1章 智能制造概述

第1章 智能制造概述
2012年7月,AMP提出了一份带有16条详细建议的报告,包括建立一 个全国制造创新研究院网络(NNMII)建议。这些研究院采取公—私 合作形式,试图充当“区域性卓越制造的枢纽”,旨在提高美国商业 的全球竞争力和增加对美国制造设施的投入。
1.1 智能制造的产生
德国:强大的制造业+互联网 提出:工业4.0
第三阶段(2045年)
03 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 方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 造强国.
先易后难 逐步实现
第一阶段(2025年)
01
工业
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
二方阵,迈向制造强国行列。
强国
第二阶段(2035年)
02 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 针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 强国。
德国为了保持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优势,实时提出工业4.0,主要是发 挥德国在制造技术和制造装备的传统优势,将制造业和互联网等技术 融合,形成工业互联网,以保持德国在世界领先地位。
1.1 智能制造的产生
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互联网的创新(互联网+制造)
提出:中国制造2025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 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 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 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 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2015年03月06日
智能制造作为国家战略是“十 三五”规划重点内容
《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信息技 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 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制造则 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
1.1 智能制造的产生
《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工业4.0”规划 用三个10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自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 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 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与此同时,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 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先进制造导论

先进制造导论

1、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2、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把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列为重中之重,原因是:①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②制造业是解决就业矛盾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21世纪提高一个国家整体就业水平的重要基础;③制造业不仅是高新技术的载体,而且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

3、对2020年制造业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如下六大挑战或基本目标:(1)快速响应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制造环节并行(2)全球化竞争的挑战——技术资源集成(3)信息时代的挑战——信息向知识的转变(4)环境保护压力的挑战——可持续发展(5)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挑战——可重组工程(6)技术创新的挑战——全新制造工艺及产品的开发4、先进制造技术归纳如下几个学科方面:(1)先进设计技术(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3)制造自动化技术(4)先进生产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1、信息化制造的特点:(1)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网络化。

(2)产品设计、制造进程中的全程数字化.(3)制造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4)制造组织的全球化、敏捷化。

(5)制造资源的分布性、共享性。

(6)制造过程的并行化、协同化。

(7)设计制造各要素全球性的分布和集成化。

(8)设计制造各个环节的并行协作与智能化。

1、FMS的基本构成框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计算机控制与管理层、以NC为主的多台加工设备和物料运输装置.2、一般来说,一个CAD/CAM集成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产品方案与设计(CAD);结构及工程分析(CAE);工艺过程设计(CAPP);数控加工编程(NC);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接口及数据交换标准。

3、计算机仿真的定义—所谓计算机仿真,又称为计算机模拟或计算机实验,就是建立系统模型(系统包括所有工程和非工程的系统)的仿真模型,进而在计算机上对该仿真模型进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研究,以达到通过模拟实际系统的行为而认识其本质规律的目的的过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着智慧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兴起,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应用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一、智能化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通过运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智能化仓储设备、智能化制造设备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制造,从而大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智能化还能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 AI 技术处理并分析大量数据,得到更加精准的生产预测和质量控制,同时也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订货和订单处理等。

二、数字化数字化制造是近年来制造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首先,数字化制造可以使企业更加清晰地了解生产过程,从而在各个环节保证质量。

其次,它可以通过将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更好地预测产量和质量,优化返工方案,提高产量效率。

因此,数字化制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智慧制造的重要手段。

三、模块化模块化设计和制造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多样化生产,满足市场业务快速迭代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模块化制造也能使企业降低开发成本和减少开发周期,使生产与需求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四、精度随着市场对产品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精度调整也越来越重要。

具体而言,精度调整可以通过新的设计方案,精度测试仪器的使用优化,以及技术参数的不断优化来实现。

同时,这也意味着带有 CMM 检测的机器、尺寸控制技术和精密机器制造技术都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五、定制化定制化生产现在正在成为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生产方式。

这要求在生产中充分发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等先进技术的作用,同时还需要生产工序创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订制化生产,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模块化、精度和定制化五大趋势快速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PPT模板(29页)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PPT模板(29页)

方案价值:
实现物料拉动式供应链模式, 实现厂区物流资源疏导,实现 对供应链,车辆的入厂时间、 卸货资源安排指引、时间控制, 提高厂区物流资源利用率。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教学课件| 教师说课| 培训课件| 教学设计|
授课人:XXX
时间:201X年X月
29
《发德布国,“2并0未2重来0高点项技推目术出”战11略在个》德国2科0学1-1产年业经1济月研缩“究减工联为业盟140.0资个”2(一亿投词欧资首元8次)4亿出欧现元(德2)与投国0;德1科国2学国年-产家4业科月经学济与—研工1究程0成联院月秘盟书处,组建工业4.0平工台业42.00平施1台4计发年划布)白4皮月书(实
更通过营销供应链管理系统保障 专业服务等一系列推进两化深度 融合方面的举措,助力飞鹤完成 了企业的高效运作。
4 数字化车间:混流制造
解决方案:
在复杂零件和托盘上安装 RFID标签,有效识别身 份在加工设备和线体上安 装工业读写器,实现产品 和设备的智能通讯,为 MES等信息系统有效提供 数据采集和处理。
2 大规模定制的优势
成本低 效率高 交货快
大规模 定制生产
品种多 个性化
大规模 生产
品种单一 标准化
定制生产
成本高 效率低 交货慢
2 中国制造2025战略介绍
第二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
力争用十年时间, 迈入制造强国行 列。
到 2035 年 , 我国制造业整 体达到世界制 造强国阵营中 等水平。
2025
节能与新 能源汽车
先进轨道 交通装备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 及高性能 医疗器械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THREE

在“全球制造业革命”中实现产能升级换代

在“全球制造业革命”中实现产能升级换代

在“全球制造业革命”中实现产能升级换代发表时间:2018-12-06T16:28:35.04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8年10期作者:易昕炀[导读] 本文基于全球制造业革命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解析了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产能升级换代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制造业由大转强的政策建议。

(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三12班 430000)【摘要】本文基于全球制造业革命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解析了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产能升级换代的主要做法,研究提出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制造业由大转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产能升级政策建议当前,全球制造业普遍面临产能与需求“双重失衡”问题。

一方面,钢铁、汽车、化工、建材等传统产能供大于求,苦无出路;另一方面,清洁能源、深海装备、新型材料等新兴行业刚刚起步,产能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如何通过升级换代实现新的产需平衡,已成为世界性课题。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轮技术进步带动制造业边际成本大幅下降,以产能升级换代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制造业革命”蓄势待发。

一、全球制造业革命呈五大趋势(一)智能革命。

智能制造是比自动化制造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随着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模糊控制技术等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具备分析、学习、判断甚至决策能力,可全面运用于工程设计、配方制订、生产调度、故障诊断、质量检验、环保监测等所有制造环节,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高度集成,大幅度降低人力、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无人工厂”有望成为现实。

(二)互联革命。

信息化发展将使制造业企业交流频度和相互依存度空前提高。

“网络化互联互通”成为未来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

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使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分析市场需求、资源供给、库存物流等信息,并通过动态协调和重组实现资源快速配置。

相关企业可籍此分摊设施设备投资成本,减少经营风险,提升产品质量,缩减产品投放市场时间。

(三)个性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全球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五大趋势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趋势一:制造全系统、全过程应用建模与仿真技术
建模与仿真技术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手段。基于建模的工程、基于建模的制造、基于建模的维护作为单一数据源的数字化企业系统建模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涵盖从产品设计、制造到服务完整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业务,从虚拟的工程设计到现实的制造工厂直至产品的上市流通,建模与仿真技术始终服务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为制造系统的智能化及高校眼珠与云顶提供了使能技术。
趋势三:物联网和务联网在制造业中作用日益突出
通过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整合职能机器、储存系统和生产设施。通过物联网、服务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构成制造务联网,实现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透彻的感知、互联、决策、控制、执行和服务化,使得从入场物流配送到生产、销售、出厂物流和服务,实现泛在的人、机、物、信息的集成、共享、协同与优化的云制造。
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具备了向智能制造阶段转型的条件。未来必然是以高度的集成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化制造系统,取代制造中的人的脑力劳动为目标,即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通过计算机将人的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以便有效地推广专家的经验知识,从而实现制造过程的最优化、自动化、智能化。当今世界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五大趋势。
趋势五:增材制造技术与工作发展迅速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是综合材料、制造、信息技粘合材料,采用分层加工或叠加成行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各三维实体。提突出的特点使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数据库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缩短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三维打印与云制造技术的融合将是实现个性化、社会化制造的有效制造模式与手段。
趋势二:重视使用机器人和柔性化生产
柔性与自动生产线和机器人的使用可以积极应对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涨。同时,利用机器人高精度操作,提高产品品质和作业安全,是市场竞争的取胜之道。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制造装备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日趋广泛,在汽车、电子设备、奶制品和饮料等行业已大量使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
趋势四:普遍关注供应链动态管理、整合与优化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动态、多变的过程,供应链管理更多地应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达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倾向于使用可视化的手段来显示数据,采用移动化的手段来访问数据;供应链管理更加重视人机系统的协调性,实现人性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企业通过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信息集中化管理、系统动态化管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进而缩短了满足客户订单的时间,提高了价值链协同效率,提升了生产效率,是的全球范围的供应链管理更具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