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合集下载

【正文 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

【正文 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高校扩招原来大学生犯罪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给社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论述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及对策,首先对大学生犯罪的心理特征进行剖析,接着分析了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方面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减少大学生故意犯罪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故意犯罪;心理原因;对策近年来从普通群众到政协委员、法律专家、教育部长等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广泛关注,大学生犯罪也成为一些媒体的热点,各大媒体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面对大学生犯罪愈演愈烈之势,有必要对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犯罪心理特征犯罪数量大幅上升从近年来媒体的报导中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造成的一些问题,大学生的犯罪率在不断升高,超过了同时期其它群体的犯罪率。

上个世纪末期中国的大学开始扩招,大学数量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犯罪率不但没有下降,在某种程度上还升高,说明现阶段走上犯罪道路的大学生原来越多。

多样性的犯罪主体十年前大学生犯罪基本发生在一些民办大专院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集中了大部分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近年来一些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犯罪数量也在急剧升高,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年龄也较往年有大幅降低,呈现低龄化趋势。

根据近年来的犯罪统计,我们还可以这些犯罪的大学生,不仅又来自发达地区的,也有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既有来自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较好的大中城市,也有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

另外,甚至一些平常表现较好的共青团员、高材生、三好学生等也呈现较高的犯罪率,此外,犯罪手段和犯罪方法呈现复杂化和多层次的特点。

多样化的犯罪类型本文的犯罪类型主要指的是犯罪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智能型违法犯罪、财产型违法犯罪、性犯罪、暴力型犯罪和特殊的违法犯罪等几种类型,大学生犯罪主要以财产型犯罪、暴力型犯罪和性犯罪为主,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呈新型化的特点,大学校园里一些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的犯罪手段一般具有高技术性、高智能性以及高危害性、高隐蔽等特点。

对犯罪原因的认识描述

对犯罪原因的认识描述

对犯罪原因的认识描述
犯罪是一种违反法律规定,危害了国家、集体、社会、个人的利益,依照法律规定应受到法律惩罚的行为。

对犯罪原因的认识,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犯罪原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
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等。

例如,贫穷可能导致犯罪率的增加,因为贫穷的人可能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和缺乏机会,从而增加了他们犯罪的可能性。

2.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心理因素包括个人性格、心
理状态、情绪稳定性等。

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情绪不稳定或存在心理障碍而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或犯罪行为。

3.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也可以影响犯罪的发生。

生理因素包括遗传、生物化学
因素、药物滥用等。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可能增加一个人犯罪的风险,而药物滥用也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可以影响犯罪的发生。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学校
环境、社交环境等。

例如,家庭暴力或虐待可能导致儿童长大后更容易发生暴力犯罪,而学校环境的不良也可能增加学生发生欺凌或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认识和预防。

为了减少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从社会、心理、生理和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浅谈及对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事关众多家庭的幸福和国运的兴衰,青少年犯罪数量剧增和罪质日趋严重,给社会治安构成了极大的隐患,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而且杀人、抢劫、强奸、恶性伤害等案件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而有必要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找出症结所在。

从而加强防范,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1)自身因素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

不能正确观察社会、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教育引导的不当,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文化素质低下,有些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他们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无心向学,把过剩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打闹,争抢斗勇,由厌学到逃学,以至辍学,交坏朋友,误入歧途。

如:很多的校内抢劫案中作案的青少年经常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使用暴力抢劫小额钱物.案发后,他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公安机关会不了了之,但在受到刑事处罚后才觉醒。

2、对自己行为后果认识模糊青少年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

如某地发生的一起奸杀案,死者是一位86岁的老太婆,是遭强奸后被杀的,惨不忍睹。

浅谈犯罪原因

浅谈犯罪原因

浅谈犯罪原因【摘要】:有学者曾说:”战争可以停止,犯罪却不止。

”我国的犯罪学研究正式起步较晚,但是欧美社会学派犯罪学的早期理论形式,即多元论罪因理论从一开始便在我国罪因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犯罪原因的研究,从犯罪学的出现涉及的学科领域就相当的广,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

对于犯罪原因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解释犯罪和减少犯罪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犯罪原因;社会犯罪原因;个人犯罪原因;双重人格意识;性心理在刑法学上对犯罪的定义是以刑事实体法规范为出发点,即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按照我国的刑法理论,刑法学上的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

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为标准,将犯罪定义为与现行行为规范相冲突的行为。

这一理解是以法律社会学的理论为基础,将犯罪理解为一种与社会通行规范相背反的变异行为。

单从对犯罪的定义上可以看出犯罪学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具有很强综合性的科学学科。

而犯罪原因的研究,从犯罪学的出现涉及的学科领域就相当的广,如: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等。

美国犯罪学家米切尔·尼茨尔当时抱怨说:”从每个学术领域似乎都可以跑出来一种犯罪学理论,遗憾的是这些理论所提出的原则精神常常是自相矛盾的。

”我国的犯罪学研究正式起步较晚,但是欧美社会学派犯罪学的早期理论形式,即多元论罪因理论从一开始便在我国罪因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影响犯罪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是这些要素并不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制约着犯罪的产生和变化,换句话说,罪因是有层次的。

在研究如何划分罪因层次的问题上,论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

有人做过统计,各种不同的主张至今已有近20种。

在确定罪因层次的标准问题上之所以如此众说纷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严格区分作为宏观事实的社会犯罪现象和作为微观事实的个人犯罪行为。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

一、未成年人犯罪产生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可归纳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大类。

(一)主观原因1、好奇、好胜、爱寻求刺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青春期的未成年人精力充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丰富而复杂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但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群体心理处于波动不定的焦虑状态,所以一方面他们心理极为脆弱,另一方面又可能铤而走险。

2、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水准低下。

有的青少年是文盲和半文盲,有的未成年人平时不注重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道德标准低下,对自己放任自流,随心所欲,以至违法犯罪。

(二)客观原因1、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

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社会心理素质。

2、家庭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德育的软弱无力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负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孩子面前发牢骚说一些前途无望的话;二是不健康家教模式的影响;三是父母离异的影响,父母离异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感情的正常发展;四是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二、未成年人心理应当关注的几个方面(一)未成年人的身心矛盾。

未成年人存在精力过剩与调节能力低的矛盾,未成年人在生理上迅速发展,他们的活动量非常大,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如果在他们的青春期不注重加以引导的话,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

(二)兴奋性与判断力低的矛盾。

未成年人常常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这时候他们的判断力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引发犯罪。

(三)个人需要和客观环境的矛盾。

有很多未成年人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矛盾,他们的需要很多,但是环境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候他们往往铤而走险,走向犯罪道路。

【浅谈大学生犯罪】

【浅谈大学生犯罪】

浅谈大学生犯罪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违法犯罪现象呈现上升趋势。

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寻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对策,对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极为复杂,涉及众多方面。

大学生犯罪除了有其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外,也有外界各种复杂的客观因素,是一系列彼此交错的主观与客观因素综合造成的。

(一)大学生犯罪的主观原因1、认知障碍他人认知障碍是指一些大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其他个体缺乏正确的认识,经常把好人当坏人,把坏人当好人,抵制他人不良诱惑的能力不够。

自我认知障碍是指某些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过于自负或极度自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极易产生骄躁或抑郁情绪。

社会认知障碍,是指多数违法大学生往往对社会的价值、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出现偏差,更有甚者抱有厌世和仇视社会的情绪。

这些认知上的偏差经常会造成问题少年和违法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走向犯罪的思想根源。

2、意志力薄弱大学生是犯罪的“易感人群”。

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直觉感官来认识世界的,而良莠杂陈的现实社会又不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完全健康的环境,极易扰乱当代大学生的眼睛和理性,面对“黄、赌、毒”的诱惑,价值观念尚未定型的大学生从好奇、模仿到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意志力一点点丧失,距离违法犯罪的道路也越来越近。

3、侥幸心理一般来讲,大学生在开始实施违法行为时,会有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这种心理对于抑制犯罪动机向犯罪行为转化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大学生的确就出于这种恐惧心理而终止作案。

但是,仍有一些违法大学生抱着不一定被人发现的侥幸心理而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可以说侥幸心理是促使大学生犯罪意识“外化”的心理机制。

4、法律和道德意识的欠缺很多大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不太懂得文明礼貌,不遵守社会公德。

有些大学生甚至把克己奉公、见义勇为的人当成傻冒,把善于投机钻营、损人利己的人看成精明。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一)作案动机单纯、盲目、初犯、偶犯多。

在大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作案动机和目的十分单纯,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就是为了报复、抢劫.盗窃财物就是为了非法占有,案情较简单。

许多未成年人在犯罪前一般都未经精心策划,很多只在偶然环境中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往往因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诱发犯罪,在作案时通常无明确分工,主次难分,且大多数是共同犯罪、共同分赃。

(二)文化水平低,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绝大部分的未成年犯文化水平较低,初中以下为主要群体.许多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过早离开校园,离开有益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缺乏必要的道德和法律教育,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外界诱惑下就胆大妄为,做出匪夷所思的犯罪行为。

他们心理冲突激烈,既想达到个人欲望,又对受害者有一定的同情心理,这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极为多见,特别在侵权案件中作案者有时不是将受害人的财物抢劫一空,而只是取其一部分。

(三)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日趋明显。

未成年人喜欢结交朋友,盲目随从,容易拉帮结派,组成小团伙,他们在作案时存有恐惧心理,往往依仗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尤其是抢劫案中,大多是二人以上共同作案,其作案地点一般选择在学校附近或自由市场等繁华地段,所采取的作案手段通常是言语威胁或拳打脚踢等行为,多数是由流氓行为或不良恶习发展演变为犯罪行为或持械抢劫作案。

(四)未成年人犯罪涉财案件和累次作案居多.一方面,未成年人本身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超常消费,便把目标放在盗窃、抢夺、抢劫作案上。

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犯罪人的罪责感弱化,加之社会管理秩序方面存在的缺陷,未成年人初次作案得手后,犯罪心理不断强化,增强了犯罪成功的信心,产生了连续作案的欲望。

浅谈当代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防控措施

浅谈当代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防控措施

浅谈当代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防控措施2009级学员梁福斌论文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近年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分析了违法犯罪形成原因,指出了必须通过加强法律素养培养、健康心理引导、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社会文化环境,从根本上强化当代青年学生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关键词:青年学生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心理引导道德教育社会文化环境法制意识一、我国法制教育现状及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普法教育开始就始终常抓不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五”、“二五”、“三五”普法教育中,青年学生就属于重点教育对象之一,尤其是实施“二五”普法中,还特别强调在校大、中专学生是重点对象。

“四五”、“五五”普法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青年学生,但青年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校园违法犯罪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有序的生活状态,开始走向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的状态。

尤其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更快的信息,开阔了我们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带来无尽的诱惑。

身处校园中的青年学生们,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认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抵御诱惑、防范风险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导致致不良现象和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有证据表明在校青年学生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有明显上升。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的调查很具代表性:2001年该区在校青年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还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得出结论,青年学生犯罪大多数是因为不懂法。

于是该院在2003年3月28日成立了“在校青年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力图从法制宣传教育的角度去遏制青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演讲稿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演讲稿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其根源却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呢?我认为,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等方面。

首先,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之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一些家庭出现了破裂、冷漠、溺爱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导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根源。

社会环境的恶劣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比如,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犯罪活动的泛滥等都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产生负面影响,从而诱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最后,个人心理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往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加之对于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的不足,容易受到外部诱惑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首先,家庭要加强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社会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

最后,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总之,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姓名张彬专业 2014年春季法学本科学号 1434001212895入学时间2014年3月指导老师吴成鹏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池州分校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 (2)一、目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 (3)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3)(一)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 (4)(二)大学生犯罪具有规律性 (4)(三)大学生犯罪具有突发性 (4)(四)大学生犯罪具有智能性 (5)三、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5)(一)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5)(二)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5)(三)大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人因素……………………(5)(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6)四、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6)(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6)(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7)(三)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7)(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8)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姓名:张彬学号:1434001212895【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取得极大进步的同时,一个不得不令全社会反思的问题出现了——大学生的犯罪。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趋势有所增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元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导致这种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剧变迁和社会机制以及个人机制的弱化、学校弊端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不良媒体文化的影响。

大学生的犯罪情况多样复杂,因此防范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在于必须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体制、改进作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各方面综合出发,所以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犯罪的原因、特点分析,从而寻求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措施以及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多样化;智能化;预防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改革开放30多来,我国经济发展取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种新思潮出现,冲击并重塑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无法正确辨别新文化思潮的好坏,导致其价值观沦陷,使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内容提要:今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与预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工作。

但是,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司法部门和家庭、学校的一个难题,也是制约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犯罪已经严重困扰着社会文明和进步,妨碍着家庭和社会德稳定。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

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成因是多方面的。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青少年犯罪特点着手,进而理清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否则我们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

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一)、犯罪年龄低龄化。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

一些青少年刚满14周岁就犯罪入狱,甚至有的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4周岁。

(二)、犯罪形式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

但是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这些人往往靠所谓的哥们义气和江湖义气,相互纠集,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共同作案,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团伙组织。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此,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一定会歪曲其性质。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道德以及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性格的变化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调研结果,下面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未成人犯罪的原因.(一)主观因素未成年人正处于多塑性这个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设计有一定的主见,但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所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够,生活阅历浅,辨识别力差,易在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下,禁不住诱惑,以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放任自己的行为,将自己推上犯罪道路.1、思想价值观方面看。

他们道德观混乱,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还有一套流氓哲学.如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亡命称霸的英雄主义、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主义、哥们义气为重的“交谊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在他们身上体现。

有的犯罪团伙甚至自成一套思想、意识等行为规范体系。

2、从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性格粗野、任性,具有畸形的好奇心,反常的需求心,强烈的虚荣心,霸道的好胜心,冒险的侥幸心,虚幻的侠义心等,存在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矛盾,粗浅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较广泛的交际能力的矛盾等等,当他们遭遇困难、挫折时,易产生愤世嫉俗、精神低糜、空虚、偏激固执的思想倾向。

这些不良心理问题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将来的违法犯罪埋下了伏机。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浅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学生道德 品质 、行 为规 范以及法律 知识教育方面,还有很 多工 重则予 以报 复。
作要做 。比如 ,对 于为数不小的 困难大学生 ,除了进一步完善 4 . 3 生理不健康 。 大学期间 , 大学生的生理迅速走 向成熟 ,
从 青 春 期 开 始 的 逐 渐 性 成 熟 以及 奖 学 金 、助 学 金 及 学 生 贷 款 等 制 度 外 ,还 应 对 心 理 问题 以 重 开始 对 性充 满 了 好 奇 和渴 望 。 视 关 心 ,心 里 问题 是解 决 问题 的根 源 ,从 思想 上 教 育 学 生如 果 性 意 识 的 增 强 必 然 使 这 些 刚 刚 成年 的年 轻人 关注 异 性 。 这 本 无 但是 , 如 果 不 引 导 他 们 形 成 良好 、正常 的性 道 德 观 念 , 正视社会上 的这些差距 ,从而把这种欲望转化 为动 力,鼓励 学 可 厚非 。
的 比例 。大学也是一个 社会 ,在学校里面什么样 的人都有 ,什 成 熟,他们心理起伏 比较大、易冲动 、自我控制 能力较差 、做 么样家庭下 的孩子也 都有 , 有 的同学依然 能保持 自己的生活 习 事情欠缺考 虑;加上 大学生人 生体验 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 , 惯 ,但有 的同学就会被社会上一些不 良风气所迷惑 ,对于物质 故若没有正确 的引导 ,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 ,甚至诱发犯罪 。 的追求会越来越强烈 。这些难 以遏制 的物欲 ,令一些大学生误 力较差 ,往往一 时意气用事 ,铸 下大错 。
给大学生诸多 的心理 问题 ,以往 的一些 问题没有解 决,又 出现
3 . 2个人化个性化倾 向:面对改革浪潮,大学生的价值观
了新 的问题 。由于 国家政策 ,当今的大学生 中多数都是独生子 念就 出现 了个人化 、个性化倾 向。这种倾 向是对不承认 合理的

犯罪学第三章犯罪原因

犯罪学第三章犯罪原因

犯罪学第三章犯罪原因犯罪原因一直以来都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犯罪原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犯罪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还为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犯罪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因素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会对个体的价值观、行为习惯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结构不均衡、社会剥夺感、社会失范等都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和挫折感,进而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此外,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是重要的,例如新闻媒体的犯罪报道会引起模仿效应,过度强调物质追求的社会文化也会导致一些人选择犯罪。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等。

人格特征与犯罪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例如缺乏责任感、冲动性、叛逆性等人格特征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精神病患者可能因为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犯罪。

最后,生物因素也会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会对个体的智力发育、反社会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犯罪行为可能与个体的基因有关。

生理因素也会对犯罪产生一定影响,例如躯体虐待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犯罪原因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心理和生物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犯罪行为。

犯罪原因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深入了解犯罪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犯罪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犯罪原因,犯罪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有关犯罪原因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控制理论等。

社会结构理论认为,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和社会剥夺会导致一些人选择犯罪。

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个体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社会文化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对个体的犯罪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自我控制理论则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会影响其是否选择犯罪,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个体更容易选择犯罪行为。

浅谈累犯、再犯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累犯、再犯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累犯、再犯多发的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

其中,累犯、再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对于社会治安和稳定会产生很大的威胁。

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防止累犯、再犯的发生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一、原因分析1. 个体因素犯罪行为的个体因素非常重要,例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人格特质等。

这些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是比较渐进的,特别是对于常态不自觉的人,其再犯的可能性远远高于普通人。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造成再犯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会环境因素:具体表现在失业、贫困、家庭矛盾、刑期影响等,这些因素会对囚犯的复原和进一步犯罪产生负面影响。

(2)社会制度和文化因素:法律、行政规章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也是导致再犯的原因之一。

一些法律的具体规定过于模糊、短浅或过于严格,如果未能够给予囚犯一个公正、合理的判决,也会导致再犯的几率增加。

二、对策提出为了防止累犯、再犯的发生,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思想教育为了改变囚犯犯罪的思想认识,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让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行为有害于自己和社会,建立正确社会主义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影响囚犯复社会后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在执行刑期的过程中,要为囚犯提供一些技能培训、心理催眠、中医理疗、美术、体育等文化艺术活动,帮助他们养成正常的习惯和生活,提升囚犯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减低他们再次犯罪的风险。

3.相关机构合作为促进囚犯复社会后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政府相应部门对于囚犯的工作安排、恢复缓刑、福利待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配合和支持,在保障其基本人权和生存需要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4.制度改革为了实现社会犯罪的发掘、预防和控制,可以通过对司法制度的改革,加强司法公正、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对于一些较轻或者非常特殊的案件,通过与社区工作联系,实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以达到惩罚恶行、教化牢犯、保卫广大社会公众的目标。

从需求层次理论浅谈犯罪原因——以农民工犯罪原因为视角

从需求层次理论浅谈犯罪原因——以农民工犯罪原因为视角

要 是不可 或缺 的 、 最 底层 需要 , 是人 为或 不 为一定行 为 的最初 刺 满 的反社会 的心 理 。
激 因素 。
第二 , 较 普通 市 民而 言 , 农 民工 的人 身财产安 全 以及 合法权
无论 是常识 还是 科学的犯罪 统计 资料都表 明 , 穷 人所犯 的罪 利更 容易 受到侵 害且 得 不到有效 的救济 。 如, 农 民工在求 职过程
关键 词
作者 简介 : 薄敏 、 陈琦 , 吉林大 学法 学院在读 硕士 , 研 究方 向 : 中国刑法 学。 中 图分类 号 : D 9 2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0 5 9 2 ( 2 0 1 3 ) 1 0 . 2 8 6 . 0 2
需求 层 次理论 是 由美 国心 理学 家马斯 洛在 《 人 类激励 理论》 全的 需要相关 的犯罪 的适例就 是假想 防卫 , 即行 为人 以为对 方在 中首 次提 出 的, 该理 论认为 , 人 的需要按 照从低 到高 的层 次 可以 对 自己或将 要对 自己进行 不法侵 犯 进而 采取 了防卫 手段造 成对 分 为生 理 的需要 、 安全 的需要 、 社 交的需 要、 尊重 的需要 和 自我 实 方的损 害 ; 另一 种常 见 的情 况 则是行 为人进 行 的为 民除 害、 大义 现 的需要 。 虽 然这 是一 个管理 学上 的理论 , 但是 我们 认 为在犯罪 灭亲 的犯罪 行为 。 学上 同样 有其 借鉴 意义 。 因而 , 我们将 从这 五个 不 同层 次 的“ 需 要” 出发 , 对 当前社 会突 出 的农 民工 犯罪 的原 因进行 了解 。
二、 安 全的 需要 与犯罪
三、 社交 需要 与犯 罪 社交 的需要 , 是指个 人渴望 得到其 社交圈 子成 员的关 爱和理 解, 具 言之 , 是人 对友 情 、 爱情 和信任 的需 要。它 与个 人性格 、 经 历、 生 活 区域 、 民族 等 都有关 系 。社交 需要虽 然难 以用量 化的标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

浅谈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内容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相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即使在我国现代相关犯罪的法律法条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个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局部个体因其某些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注重的热点,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有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

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所以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使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

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本文首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实行了界定,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简要介绍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心理分析社会分析青少年犯罪预防一、青少年犯罪案件的现状和特点1、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案件,如团伙盗窃案件,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联系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因为未成年人缺乏充足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能够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

2、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

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持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

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2004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

高校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高校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高校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在不断增大,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着重阐述了高校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法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念也猛烈冲击着高校的校园,大学生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校园的安全稳定,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校园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此高校应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去预防、减少大学生犯罪。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一)法律意识淡薄不少大学生由于年纪轻,社会经验少,喜爱交朋友,遇事欠考虑,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约束力重视不够,他们遇事只凭自己一时感情冲动,泄之而后快,很少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自身行为的后果。

此外,很多高校没有开设法制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者其教育形式和内容还不太完善,使得大多数学生不重视法律知识的积累和培养,只是临考前突击,应付考试,达不到真正培养法律理念的目的。

(二)心理素质较差大学生犯罪,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脆弱。

他们中不少是独生子女,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旦遇到比较大的事件,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现今大学生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缺乏必要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容易诱发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化解,就容易发生过激行为。

而学校更多地关注的是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未能及时做好受挫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使得一部分学生心理压力逐渐增加,容易情绪极端化,心理失常,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

(三)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较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也波及到高校,部分校园周边经营游戏厅、网吧、酒吧、发廊、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环境较为复杂。

而由于大学期间课余时间较多,许多学生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加之强烈的好奇心,光顾娱乐场所已成普遍现象。

浅谈司法人员犯罪的原因

浅谈司法人员犯罪的原因
、 。 。 , , 。
,

,
,
的 门 路 这 些 缺 乏 执法 素 质 的 人 往 往 打 着 派 出 所 的 旗号 狐 假 虎 威 第三 剥 削 阶 级 思 想 的 影 响 和 侵 蚀 是诱 发 司 法 人 员 犯 罪 的 又 一重 要 因 素
、 ,

,


随 着 对外 开
, ,
放 的 不 断扩 大
、 , , , . , , 、 、 、 , 。 , , , ,
.
,


因 而 在办案 中 利 用 职 务权 贪 赃枉法

作 老单 位
:
河 北 省 吴桥 县人 民 检 察院
贵 任编 辑
:
姜小 川
如 何 摆

在 班 子 中 的位 置
王 月阁
领 导 班子 是 由 几 名 领 导 成 员 组 成 的 整 体 而 在 这 个 整 体 中 每 个 领 导 成 员 都 有 他 各 自 的 位 置 那 么 在 平 常 的 工 作 中 如 何 科学 地摆 正 个 人 的 位置 形 成 一 个 团 结 和 谐 统 厂 高效 的 整 体 呢 ? 笔 者从 如 何 当 好 副 职 的 角 度 谈 点粗 浅的 看 法 要 有 一 种 先 天 健康 的 心 理 素 质 主 要表 现 为 为人诚 实 办 事 公道 正 派 宽 宏 大量 不 人 失 人 不 妒 不 多 疑 没 力 在 时 的 作 中 不 虚 不 自 没 有 计个 得 对 嫉 有权 欲 平 工 荣 卑
。 。 , , , 、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刑法认 为,犯罪行为 由主体、主观方 面、 客体 、 客观方面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 从犯罪学 角度认识犯罪行为 ,也要从这 四方面来加 以阐 述。人是社会性 的动物 , 犯罪是人 的行为表现方 式, 它体现了人 与社会的一种关 系。 因此 , 把犯罪 问题放在社会学的层面上加以探讨应该是合理 的, 下面将侧重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犯罪行为 加以分析 研究 ,以图取 得对犯 罪原因的新的认

1 — 81
法I I l 制 天 地

浅 谈 犯 罪行 为产 生 的原 因
闰 冬
( 绥化市北林 区党校 , 黑龙江 绥化 12 0 )பைடு நூலகம்5 0 0
摘 要 : 的犯 罪意识 来源于社会 , 人 社会环境 塑造 了人的犯 罪意识 , 使人成为潜在的犯罪人 , 从而完成一个犯 罪行 为的形成过程。 犯罪行为是行
为人 主 观 意识 对 客 观 环 境 的反 致 行 为 。
关 键 词 : 罪 ;i ; 因 犯 4- 原 为
长期以来 , 广大教师献身于人民教育事 业 , 化 ,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候 , 人们的欲望受到 忠于职守。 辛勤工作 , 为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 了许多的限制 , 可能仅仅生存一次需求就占去 了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做 出了重大贡献 , 然 人的大部分心思和精力, 但在两个文明不断发展 则当前 我国学 校教育所存在 的种种 问题也是 不 的情况下 , 人们有了更多的条件和更多的追求 , 容忽视的。 首先是教师素质 问题。 教师作为“ 人类 层次 E 越来越高 , 这些就 自然导致 冲突层次的多 灵魂 的工程师 ” ,是学生增长知识 和思想进步的 样 化。 三是冲突机率的频繁化。 先前 的人们, 受着 导师 , 教师 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 留下深刻 印 自 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 , 很少是背井离乡 , 象, 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 因此 , 教师一定要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 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 识。 在思想政治上 、 道德品质上、 学识学风上 , 面以 衡 , 开始 了大量大范围的迁徙流动 , 全 人们 这种状 1 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 身作则 , 自觉率先垂范 , 教好书 , 育好人 , 真正为 况引起了人们之间展开竞争 , 加上各 自 所形成的 1 . 1物质方面 人师表。 由于生活的压力和我国教育 中不合理不 不 同风俗、 习惯、 观念 , 人们发生冲突的机率大大 这是最普遍最大量的。需要是一种不满足 科学的评价体系 , 教师根本无法在思想政治上 、 增加 , 正如许多犯罪学家指出的“ 犯罪是城市 的 感或对某种对象的必要感 , 它是推动人们以一定 道德品质上、 , : 学i q 风上作出表率。 q 相反的, 为了 问题” 为什么 , 。 就在于城市集 中了最多的冲突条 方式 向 前运动的直接力量 , 通常也是一个人犯 罪 教会学生适应这个社会 , 他们是以 自己对社会的 件和 冲突主体 , 因此城 市里的冲突最多 , 换一个 的直接原 因。 作为生物 , 人首先要谋求生存 , 生存 认识和体会来教导学生的, 这就使理想的教育模 角度说就是犯罪问题最多,从这个意义上讲 , 我 是人 的第一要义 , 如果不能生存下去 , 么人就 式转变为现实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 , 国的教 们说人与人的冲突是犯罪发生的主要形式。 那 我 人与 不能作为人而存在 的。因此 , 因素对人具有 学内容陈旧 , 物质 方式僵硬, 年年的教学 内容都一样 , 人的冲突 , 体现在两个方 面: 利益冲突和思想冲 决定性意义 。 现实生活中, 由于社会环境 、 知身条 教师可以凭借他们那或许 已经模糊发黄 的教 学 突 , 利益冲突是指广泛单方上的利益的冲突 , 这 件和其他方面因素 的差异 , 人在求生存方 面所具 笔 记就完全可 以胜任这种样板式教育 ,这一 状 种利益冲突是前面所讲的人的受教育和社会化 备 的条件各不相同, 这就造成 了同—个社会 中因 况 , 不仅降低 了学生学习 的兴趣 , 也降低 了教师 的不 同而造成 的, 因为人的受教育和社会化的不 生 活条件不同而形成 的不同阶层 , 使社会 因财富 做好教育的热情。 同, 人与人 之间就存在各种不平衡 , 这些不 平衡 的差距而发生分裂 , 即有钱人阶层和无产或贫民 还有就是教育方式问题 。 迄今为止 , 的 使他们在获取利益时也呈现不平衡状态 , 我们 进而引 阶层 。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财富差距 的进一 教育方式仍是以僵硬化 、形式主义为显著特点 , 起人们为利益而发生 冲突 , 步扩大 , 掌握生产生活资料多的人将进一步增加 所谓僵硬化是指形式的呆板 ,无法激起人的兴 2 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社会 的冲突是由 - 3 优势 ,他们甚至可以过上不劳而获 的富裕生活 。 趣 , 这不仅体现在课本教育上 , 现在课 外教 社会所造成 的, 也体 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行 为规 而缺乏生产生活资料 的人 的生活状况将进一 步 育上 , 课本教育的僵硬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填 范等公共政策 , 把社会引向他们所预设的方 向, 恶化 , 他们将不断地论为穷人 和无产者 , 进而将 鸭式” 教学 , 整个课堂完全没有生机, 教师在上面 这一过程 ,可能因为规划或规范本身的不合理 、 危及他们的生存。因此, 物质方面的差距是根本 上课 , 在下面听 , 学生 整个过程体现 老师的思想 不完善而成为冲突根源 , 也可能因为规范或规范 的、 基础性 的。它所引起 的认识 差距对一个社会 认 识水平 ,学生 的自主思维能力没能充分挖掘 , 的非全 面性引起一些人的冲突 , 公共政策对犯罪 来说也是致命的 , 当人不能再作为一种生物 其拓展思路和视野的可能受到了限制。 因为 政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 特别是对经济犯罪 的影 存在时 , 任何的社会约束将不复存在 , 人就将沦 2犯罪行为的客观方 面 响, 更为人所关注 。 通常认为 , 如果没有政策 的突 为简单的生物而不是社会意义的人共同相处 , 调 21 , 个人内在冲突。个人内在冲突是指个人 变或者大量的发生 自然灾害或战争 , 在基本 的人 整人与人 的关系也将变成调整生物 的自 然规则 。 对 自 身条件与实现需求之间缺乏正确认识 , 一方 性状态不变和文化传统不变的情况下 , 社会犯罪 所以 , 任何—个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保障人的生 面是客观存在满足需求 的必要 , 另一方面却认 为 状况通常也是基本稳定 的, 不会突然发 明显的变 存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说 法, 在实现了共产主 自 身条件无法实现这种需求 , 于是形成了 自 内 动, 身 由政府的干预 , 经济社会不断加强 , 目前这方 义后 , 人们的物质需求高度满足时 , 的违法 在 的认识矛盾 , 而使人陷于 自 所有 进 我对立 的圈子 , 面的冲突正显增加趋势 。因此 , 政府在进行各项 犯罪行为都将下降到很低的水平 , 已经不存 无法正确认识 自己。这种矛盾的渲泄或解决 , 犯罪 通 公共政策时 , 当具有政策成本 意识 , 应 包括在 防 在, 作为定 义犯 罪的法律也已经不存 在了 , 那时 常 以行为人的 自我抑制、 自我伤害 、 自我牺牲方 控犯罪方面的成本意识 ,起码要考虑 以下两点 : 的冲突 , 都是程度显著轻微并且可以通过冲突双 式实现。这种情形 , 对他而言 , 危害性并不大 , 但 是考虑将有利于社会治安秩序 的稳定 当作评 方在平等协商 中解决。因此 , 作为犯罪学研究意 对社会而言 , 其危害性仍是 明显的 , 因此这种情 价公共政策是否适 当的一个标准 ; 二是考虑通过 义上的物质这 因素 , 是指在物质条件不能充分满 形仍在社会禁止和救助之列 。表现在犯罪上 , 则 公共政策在减 犯罪上怎么做最适宜 。 足劳动仍为人们谋生手段的条件下而言 , 一个人 因这类人具 有精神 情绪低 落和心 理承受 能力 低 以上通过对犯罪行 为的主、客观方面 的分 在犯罪时,他会考虑满足 自己物质要求的标 准, 的特点 , 一遇挫折 、 困挠或其他刺 激往往不堪 承 析 , 可以得出结论 : 人的犯罪意识来源于社会 , 社 同时会选择适应 自己物质水平的方式去实施犯 受 而易失去控制 , 出偏激行为 , 做 对社会实施 报 会环境塑造了人 的犯罪意识 , ^ 使 皖为潜在 的犯 罪。 复, 具有 严重 的社会危害性。 罪人 , 从而完成一个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犯罪 1 心 理 方 面 _ 2 22人与人的冲突。 . 社会是由人组成 的, 与 行为是行为人主观意识对客观环境的反致行为。 人 人的需要是多样性的 , 来说 , 一般 首先满足 人之间的冲突是 ^ 类社会 中最普遍 、最大量 的, 这便是犯罪行为人从主观到客观 的表现。 这一过 生物性需要 , 包括吃 、 穿 、 繁衍后代等物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 住、 用、 这种 冲突是越来越复 程 的揭示 , 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对犯罪行为的 和生理 的需要 。生物性需要被逐个满足后 , 才开 杂 。 一是 冲突范围的扩大化。 生产力的发挥催生 认识 , 进一步提高我们预防和控制犯罪行为的水 始追求社会性需要 , 包括在社会群体 交往 中被人 了许多的新事物 , 使人们享受了越来 越多 , 与此 平 , 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 促进社会 和谐 全 承认。 同时也使 人 们在交往 中冲突的扩大 , 各种事物都 面可持续发展。 1 教育方面 . 3 可能导致 ^ 们的冲突发生。 二是 冲突层次 的多样 作者简介 : 闫冬(9 8 )女, 16 一 , 绥化人, 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