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合集下载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版)刘华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第四版)刘华

《经济学基础》习题答案项目一一、选择题1.经济学研究的是()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 D.政府如何管治的问题2.《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出公共利益可以通过以下何种方式被最好地促进():A.政府对经济的管制B.好心市民的善行C.个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D.对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坚持3.麦克花了500美元购买和修理一艘旧渔船,他预计一旦修理完成可以以800美元的价格出售。

可是后来他发现如果彻底修理完成另外需要支出400美元的修理费,这艘船他现在只能卖300美元。

他应该怎么做?A.他应该切断损失,300美元卖掉 B.他不应该低于成本卖掉C.他应该把船彻底修理好卖掉 D.无论哪种选择结果对他来说都一样4.下列中属于规范分析经济问题的是()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C.北京市要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 D.消费者如何对比较低的价格做出反应三、问题与应用1、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受灾国的经济资源(土地、人口、资本等)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受灾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可能会向左移。

2、假设世界上打字最快的打字员恰好是脑外科医生,那他应该自己打字还是雇佣一个秘书?并解释之。

答:他应该雇佣一个秘书。

设他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得到20美元,打字1小时10美元。

(外科医生比打字员工作1小时薪水高)。

秘书工作1小时8美元(秘书打字没有脑外科医生快,所以拿得少)他如果打字1小时只得到10美元,而作为脑外科医生工作1小时并雇佣秘书打字可以得到20-8=12美元。

3、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6万元,纳税20%,超过6万元以上的部分的税率为50%,请计算一下8万元收入的人的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答案:应纳税额=6×20%+(8-6)×50%=2.2万元平均税率=∑税额÷∑收入=2.2÷8=27.5%边际税率=△税额/△收入=(8-6)×50%/2 =1/2=50%4、举例说明“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答:“”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价格就是“”用来指引和的工具。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一、什么是薄利多销?“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二、薄利多销的原因“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三、用需求弹性来解释为什么要薄利多销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

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

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

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

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四、什么情况下适合薄利多销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谷贱伤农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谷贱伤农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谷贱伤农的微观经济学解释
谷贱伤农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的是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民的收
入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这一现象在微观经济
学中被称为“价格刚性”。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如果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

当农产品供应量过剩时,其价格也会相应地下跌。


于农民通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高昂的生产设备和化肥等物资,他
们往往只能通过增加耕作面积或者增加劳动力来提高产量。

这意味着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他们无法立即减少生产成本或者停止生产。

因此,在面对低廉的市场价格时,许多农民不得不选择继续生产,并
将农产品以低价出售。

这将导致他们的收入减少,并可能使他们难以
维持家庭和社区的基本需求。

此外,在谷贱伤农现象中还存在其他因素。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政
府可能会对国内外部分市场进行补贴或者限制出口。

这些政策可能会
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从而对农民收入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谷贱伤农是一个微观经济学中的现象,它揭示了市场供求关系
对农民生计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农民的权益和稳定市场。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精选可编辑)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精选可编辑)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精选可编辑)一、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行为特征,它指的是商家通过减少利润,提高销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这一行为的出现源于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即消费者对某产品的需求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需求弹性大,则商家可以适当降低价格,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销量;相反,如果需求弹性小,则商家需要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保证较高的利润水平。

“薄利多销”行为涉及到多方面的经济因素。

首先,产品的需求弹性是决定是否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需求弹性高,价格下降会导致销量上升,从而使商家可以通过增加销量来达到更高的收益水平。

其次,商家的成本结构也会影响他们的定价策略。

如果成本低,那么商家可以通过减少利润,降低价格来挤压市场份额,从而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最后,市场竞争也是决定是否采取“薄利多销”策略的重要因素。

如果市场竞争激烈,那么商家需要采用“薄利多销”策略来增加销量,否则可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在“薄利多销”策略下,商家需要考虑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

在销售量增加的同时,由于利润率的下降,商家的收益可能会下降,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影响。

因此,商家需要综合考虑销售数量和利润率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水平。

二、谷贱伤农“谷贱伤农”是指低谷期时谷价下跌导致农民的财产损失和生产积极性下降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农耕社会中,由于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对于种植作物的收成没有完全掌握和把握,同时天气和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也会影响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当谷价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贫困。

“谷贱伤农”现象涉及到的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供需关系理论和农业发展理论。

一方面,这一现象与供需关系理论有关。

当供大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当供小于求时商品价格则上涨,农产品的价格也遵循这一规律。

在农业市场中,如果谷物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由于供应过剩,使谷物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1)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1)

《管理经济学》分析题:1、试用管理经济学相关原理解释“薄利多销”。

答:“薄利多销”是一定是对需求价格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即1≤|Ep|<∞,这些商品当价格下降时收入增加,“薄利”体现在降价上,多销体现在销售收入的增加。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导致“多销”,“多销”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可结合下图中点上部分分析。

2、自2012年以来,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调控力度,有大批中小房地产公司关门还有很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试用管理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解释。

这些亏损公司为什么还可以继续经营?在什么情况下,这些公司通过下会完全停止经营?解答:如图:房地产市场在原有的供求关系中达到均衡点E0,均衡价格P,均衡数量Q0。

去库存政策压缩房地产投资减少市场供给,使得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S左移;同时,实施限购政策抵制的住房的投机性需求,使住房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从D向左下方移动到D1,最终形成新的均衡点E1,在此均衡下,P1<P,Q1<Q,即房地产去库存政策的实施,使得房地产市场均衡价格有可能下降,这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变化幅度,但均衡数量必定减少。

3、何为生产的正外部经济效应?举例说明征税的正外部交谈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解答:生产正外部性,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因此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之上。

那么,总剩余=私人价值+外部利益-私人成本。

因此,正外部性使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简述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过低,对农民的收益造成负面影响的现象。

在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成本影响:粮食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而这些成本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来弥补。

当市场价格过低时,农民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农民不愿意继续种植粮食。

2. 利润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的收益不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甚至无法满足种植粮食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选择转行或减少种植面积,导致粮食生产总量减少。

3. 供需影响:粮食价格过低可能会引发粮食短缺,导致农民无法销售粮食。

这种情况下,农民可能会被迫降低种植标准,导致粮食质量下降,从而不利于整个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4. 政策影响: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补贴等手段来控制粮食价格。

如果粮食价格过低,政府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可能会对粮食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谷贱伤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政府应该加强对粮食行业的监管,确保粮食价格的合理性,同时鼓励农民提高种植标准,促进粮食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经济学中的谷贱伤农原理是指市场中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受到损害的现象。

这一原理是由经济学家在研究农产品市场时发现的,它揭示了市场变动对农民利益的影响。

谷贱伤农原理的产生是由于农产品市场的特殊性质所导致的。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易腐性和不可储存性的特点,导致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无法灵活地调整产量和供给。

当市场需求下降时,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

而农民的收入则受到直接的冲击,这就是谷贱伤农的原理。

谷贱伤农原理的存在对农民和农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的收入下降会导致农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由于农民的收入大部分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当收入下降时,农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农产品价格下跌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当农产品的价格下跌时,农民的利润减少,这会降低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热情,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

最后,谷贱伤农也会导致农民的社会地位下降。

由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相应下降。

为了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政府和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最低收购价来保护农民的利益。

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收入,缓解谷贱伤农的问题。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来降低农民的风险。

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补偿,帮助他们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保护农民的利益。

除了政府的干预,农民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谷贱伤农的问题。

首先,农民可以通过加强合作社建设,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收入。

其次,农民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收入。

谷贱伤农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揭示了农产品市场变动对农民利益的影响。

了解和应对谷贱伤农的问题,对于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农民应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和措施,解决谷贱伤农的问题,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谷贱伤农”经济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原理

谷贱伤农经济学原理“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

在丰收年份,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粮食到底能卖多少钱取决于两个因素:产量和粮价,是二者的乘积。

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对粮食的需求线来决定,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农产品需求既缺乏价格弹性,又缺乏需求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

加之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价格只是生产成本再加上平均利润,不可能产生超额利润。

这也就意味着,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

这是由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

此外,当今对大部分人来说,粮食方面的花费在全部花费中所占比例已很小了,并且还会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人们对粮价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认识到粮食市场的这一特性后,就不难理解“谷贱伤农”的现象。

从要素报酬角度来分析,土地边际效益是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的某项投入增加,而其他投入要素固定不变,连续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新增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因此,土地效益的大小取决于土地投入的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要素配合比例的协调程度。

在效益变化的第一阶段,最初边际效益处于递增状态,总效益递增增加,当边际效益达到最高后,边际效益递减,但平均效益和总效益仍然递增,当边际效益下降至平均效益时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边际效益和平均效益均处于递减状态,总效益递增,边际效益小于平均效益,但二者均为正值,直到边际效益减为零,第二阶段结束;第三阶段边际效益为负值,总效益递减。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

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谷贱伤农是指农产品价格低廉,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从而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

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其经济学原因主要是市场失灵、政策失误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

市场失灵是导致谷贱伤农的主要原因之一。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状态。

在农产品市场中,市场失灵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以及市场垄断等问题。

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是指农民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导致他们的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从而造成价格下跌。

农产品的供给过剩和需求不足是指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关系,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

市场垄断是指少数农产品经销商垄断市场,通过操纵价格和数量来控制市场,导致农民的收入降低。

政策失误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政策失误是指政府在制定农业政策时,出现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导致农业生产和市场出现了问题。

政策失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补贴政策的失误,二是农业税收政策的失误。

农业补贴政策的失误是指政府在补贴农业生产时,往往只关注粮食生产,忽略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导致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低廉。

农业税收政策的失误是指政府对农业税收的管理不当,导致农民的税负过重,从而影响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也是导致谷贱伤农的原因之一。

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表现为技术和设备的落后,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技术和设备的落后是指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往往没有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农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低下是指农民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下降。

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是指农民在生产农产品时,往往只关注粮食生产,忽略了其他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导致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低廉。

综上所述,谷贱伤农的经济学原因主要是市场失灵、政策失误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当代作家叶圣陶先生写过一篇著名文章——《多收了三五斗》,里面的故事说的就是农民们面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种问题时的故事。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种经济现象相信熟悉经济学的同学一定不会陌生,他们是在商家利用调节价格杠杆来牟取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果。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薄利”并没有“多销”,从而导致了“谷贱伤农”的事。

今天,我们将用总利润与需求弹性来解释这种现象。

薄利多销,顾名思义就是以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吸引顾客,从而提高销量使总利润增加。

但是这必须要基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否则销售量增大的效应就会被价格下降抵消掉,当价格低于成本时,商家甚至会亏本,也就是所谓的谷贱伤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供大于求时,商品就会滞销,商家为了牟取最大利润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商品而造成亏损甚至血本无归。

举个例子,同样是穿在身上的东西,衣服减价时会有大批人去抢购,而皮带打这时却没什么人问津。

这是因为衣服的弹性较大,人们可以挑选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而且买多一件和买少一件没什么所谓。

而皮带一般只需要一两条,款式上也没什么变化,在价格上再怎么变化,销量也不会有太大起伏。

此外,生活中,消费者们往往会有一分价钱一分货这种心态,价格也不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唯一因素。

所以,在生活中,商家更应该根据商品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应不应该采用薄利多销这种手段,不要闹出谷贱伤农的闹剧。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是一种经济模式,它倡导企业以薄利的方式出售产品或服务,以改善销售量(即销售额)。

即厂家降低价格,用户就可以买到更多商品,从而实现用少付多的目标。

“谷贱伤农”是指粮食价格低于农民生产成本,农民无法获得合理收益的现象。

从经济角度来看,“薄利多销”是指企业减少价格,改善销售量,以提高最终利润。

主要原因是减少了调节成本,企业通过增加销售量来抵消资金投入、制造成本等影响利润的因素。

在某些行业,销售量的增加将带来经济效益,例如金融、零售等行业,借助大规模制造来降低成本,由此形成了以低价获取大量客户和提高份额的经济模式。

相反,“谷贱伤农”反映了经济贩卖价格低于农民生产成本的现象,造成农民得不到合理回报的困境。

根据供求定律,当供给量超过剩余的需求量时,价格将自然走低,这将拉低农民的收入,为他们带来经济损失。

例如,当农民大量收割水稻,使市场供应量超出需求时,水稻价格便会直线下降,这样农民就会受到经济损失。

总之,“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是根据经济学原理得出的结论。

前者建议企业降低价格,提高销售量,增加利润,后者指出农民由于供大于求而受到经济损失。

两者都是由供求定律驱动的经济现象,这取决于当前市场供需状况以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国志斌20091104605 人力2班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经济学原理问答题、计算题

经济学原理问答题、计算题

经济学原理问答题、计算题1.用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

总收益的增加不一定等于利润的增加。

在“薄利多销”的情况下,企业应使价格的降低不仅能增加总收益,而且还能增加利润。

如果某种商品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那么,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减少了。

“谷贱伤农”的意思是指丰收了,由于粮价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了。

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丰收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了,农民受损失(增产不增收)。

2.解释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都是需求数量的变动,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不同,而且这两种变动在几何图形中的表示也不相同。

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而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4.解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注意:边际报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减少的,而是先增加到一个最大值然后才减少的。

)5.解释垄断产生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现象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家总是会通过改变他们的商业策略获得更多的利益。

文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两种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比,结合当今的一些现象对两种经济现象进行了剖析。

同时通过对两种现象的分析对比,从经济学的角度简要说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

关键词:薄利多销;谷贱伤农;需求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高低往往对我们的购买欲望有着很大的影响,于是商家们为了卖出自己的商品有时会采取降低价格的手段,这也就形成了“薄利多销”的现象。

同时商品数量的多少往往也会影响卖家的销售情况,否则随之而来的便是货品的积压。

例如在农产品的交易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由于粮食产量的增加,使得农民都卖不出去,只能降低价格出售,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谷贱伤农”的现象。

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经验,那“薄利”真的能够“多销”吗?“谷物伤农”又是从何而来呢?下面我们就用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知识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两种现象。

一、“薄利多销”现象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等等。

其中商品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一种非常关键而且重要的因素。

根据需求曲线可知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呈反比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的变化关系。

“薄利多销”指的就是通过低价格低利润来扩大销量的营销手段是指通过降低商品的利润,提高商品的销售量,来实现总收益的扩大化。

根据需求曲线分析,如果商家想要通过每单位的商品获利多,那么它的价格随之就会高,这样就形成了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少的情况,自然也就不会如他所愿的获得非常大的利润。

但如果商家把每单位商品的价格定的足够小,这样看来就不获利了吗?相反,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时可以比之前定价高的时候获利更多。

因为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的购买欲望即需求量会随之增多。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

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薄利多销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一、什么是薄利多销?“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二、薄利多销的原因“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三、用需求弹性来解释为什么要薄利多销需求弹性指,商品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再乘以100。

公式表示为:需求弹性=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弹性小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不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被价格下降抵消了。

需求弹性小于1的是必需品,比如粮食,衣服等。

粮食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减少就是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大于1时,商品需求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商品价格下降百分比,这时可以通过降价扩大销售量来增大总收益。

销售量增大的效应超过价格下降的负面影响。

这是薄利多销的理论基础。

四、什么情况下适合薄利多销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110元左右,籽棉质量也好于上年。

地处洞庭湖西岸的产棉大县澧县,籽棉上市后十分抢手。澧县九垸乡永丰村村支书马
建华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5亩棉花,收了3千斤籽棉,如今已经销售一空。不仅他家没
有存棉,全村今年2600亩棉田,所有籽棉都已卖完。

解决方法和弊端
➢ 解决方法 ➢ 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使农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幅度小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

同样的现象出现在洞庭湖区的产粮大县汨罗市、华容县等地。汨罗市粮食局副局长李
昔章介绍,汨罗市今年粮食喜获丰收,仅晚稻就可提供上市商品粮3万多吨,但今年粮食
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与往年同期比,今年销售总量不及往年的一半。

李昔章透露,在洞庭湖区的一些县市,晚稻收购价跌破早稻政府托市价每百斤90元后,
价格一路走低,10月下旬已降到每百斤82元左右。当地农户反映,这个价格接近稻谷成本
幅度,从而增加收入。 ➢ 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如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粮食的最低保护价、
发展农业政策保险等,是国家粮食安全采取的必要措施。 ➢ 发展特色农业,将粮食经过加工,包装,宣传,以高价卖出。
➢ 弊端 ➢ 费用很高,要维持粮价,政府就要按保护价收购在市场上卖不掉的粮食,为此纳
税人要支付相当大的粮食库存费用。 ➢ 由于对农民的补贴是按产量来进行的,结果大农场主得到的补贴最多,但他们并
销掉一斤。他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自己买化肥、农药、种子的钱,还有前后请的30
多个村民帮工的工钱,加起来好几万,现在每天上门讨账的好几拨。

周边乡镇,类似吴健这样的种粮户不在少数。因为收获的粮食无处存放,有的干脆露
天堆放在门前地坪,甚至装车硬往当地粮食企业送。他们说往年粮食歉收时为生计发愁,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

“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作者:李紫玥宋盈盈节恒洋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3期【摘要】“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是常见的经济学现象。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两种现象,分别研究分析“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形成的原因、造成的有利和有害影响、具体实例、扬长避短的办法,并具体说明二者相关的微观经济学知识。

【关键词】供求定理;需求价格弹性;均衡;效用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会调节价格来维持供求平衡。

其中,“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就是在市场的调节机制下常见的经济学现象,为更加了解俩种现象,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对此展开研究。

一、“薄利多销”现象“薄利多销”是一种利用经济学知识,通过降低商品价格来增加销售量,当销售数量到一定规模时,总收益增加的现象。

“薄利”一定能“多销”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不是所有商品价格下降都会带来高销售额和高收益,对此,我们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

(一)现象形成原因不同商品的价格弹性不同,而价格弹性决定了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因此,有的商家选择降价,销售量会增加总收益也会增加,该商家所贩商品就是富有弹性的商品,比如耐用消费品冰箱彩电;而有的商品价格降低却会导致收入的减少,这种商品就是缺乏弹性的商品,比如一些生活必需品,下文所提及的农作物就是典型的缺乏弹性的商品。

因此,并不是所有商品都能通过“薄利”这种渠道“多销”,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一定要先是富有弹性的商品。

(二)造成影响在适当的调节下,“薄利多销”可以同时造福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但若调节不当,它也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弊端。

下面从利害俩个方面来对比分析其造成影响。

1有利影响从短期来看,“薄利多销”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用较低价格买到质量过关的商品、让商家通过降价获得更高收益,还可以提高商家之间的竞争力度,为保证自家利润,商家会探索出更多吸引消费者的战略方法,以竞争来保持市场活性,刺激市场繁荣。

长期来看,“薄利多销”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修改完善管理方略,获得更多利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需求,是指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是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需求的因素,一般有:(1)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2)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4) 消费者嗜好或称偏好;(5) 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以及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 政府的消费政策。

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答: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也即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这时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这种在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为已知和确定不变条件下,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需)量,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

通常,销售者总想提高价格,购买者总想降低价格。

但在价格高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迫使销售者降低要价,从而迫使价格下落。

反之,在价格低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准备买该商品的人提高其出价,从而迫使价格上升。

买卖双方的竞争,最终趋于均衡状态。

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或者有外力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画图略)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答: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所以,需求的变动(不是需求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不是供给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1)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原理
经济学中,谷贱伤农是一个常用的概念,指的是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农民收入减少或经济困境加重的现象。

谷贱伤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产品的价格弹性较低: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商品市场不同,农产品的价格弹性通常较低,即价格波动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当农产品供应过剩或需求下降时,市场价格容易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2. 农民的供给弹性较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点限制了农民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农民很难迅速调整种植结构和减产规模,而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压力较大。

3. 农业生产成本高:与工业生产相比,农业生产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疫病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为了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常常需要投入较高的生产成本。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民往往难以承受较高的生产成本,导致经济困境加重。

4. 市场垄断力量:在某些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存在垄断力量,如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商、超市等,他们掌握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决定权。

当这些垄断力量滥用市场地位时,压低农产品价格,使农民利益受损。

基于以上原理,谷贱伤农的问题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农民的生计和农
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谷贱伤农问题,相关政策措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政府支持价格、市场预测和信息指导、农奴与合作社的组织等,以减轻农民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
国志斌20091104605 人力2班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自己的收入水平.“薄利多销”、“谷贱伤农”就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两种经济现象。

那么“薄利”真的能“多销”吗?“多销”真的会使商家收入增加吗?“谷贱”为什么会“伤农”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指明了哪些商品适合薄利多销的销售方式。

关键词:低价,弹性,薄利,需求
薄利多销是指低价低利扩大销售的策略。

“薄利多销”中的“薄利”就是降价,降价就能“多销”,“多销”就能增加总收益。

在销售市场有可能扩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来降低商品的价格,虽然会使企业从单位商品中获得的利润量减少,但由于销售数量的增加,企业所获利润总额可以增加。

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实行薄利多销的商品,必须满足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此时需求富有弹性。

因为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来说,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从而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总收益增加。

“薄利多销”的原则适宜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范畴,单就产品销售因素说,它既能使产品轻快地进入买方市场、提供有效供给、服务于社会、产生产品的综合效益,同时,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充分发挥、增加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速度、盘活生产资金,是增加企业盈利的有效管理手段。

在实际经营管理中,“薄利多销”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于下列几个方面:
1、产品有生命力,但销售步入低谷时,采用薄利多销,可亢进顾客的购买欲,以刺激产供销环节的周转、挖掘产品的潜在效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产品属市场淘汰之列,不会再有起色,以多销微利保本为原则,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争取时间,开发出新产品。

3、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多,竞争激烈时,采用薄利多销、降本让利策略,可争夺同类产品的顾客,促进本企业产品覆盖率、辐射率、市场占据率的提高。

4、新产品试销阶段,以薄利多销方式尽快使产品进入市场。

扩散影响,提高知名度与应用频率,建立市场信誉和威信。

5、市场消费基金受到宏观调整、资金紧缺时,采用薄利多销,能很快筹措资金,吸引及导致市场购买率的倾斜,形成对企业产品有利的经销势态。

6、原料来源充足、生产工艺简单、技术性一般、产量高、市场及企业吞吐量大的产品,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原则,使“原料--产品——商品——资金——原料”的良性循环加快,充分发挥企业设备效益、资金效益、技术效益,形成较稳固的生产、供应、销售三位一体基础与发展实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薄利多销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能引用的,我们有的时候要警惕薄利多销四大陷阱:
1.“薄利多销的商品需求弹性陷阱”
从销售商品的数量上看,一般情况下,薄利能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但从销售量上看,薄利并不一定增加销售量。

这是因为,销售量取决于商品的数量和价格。

薄利销售时,若商品销售数量增大的变化幅度小于商品价格的变化幅度,薄
利则不多销。

比如,当价格降低10%而商品数量增加5%时,销售量不仅没增加反而减少了约5%。

由此可知,"薄利多销"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该法则对部分商品则存在着陷阱。

比如生活用品和耐用品,例如食盐,人们并不能因为食盐价格的下降而多消费食盐,也不能因为食盐的价格上涨而少消费食盐。

再比如手表,理性的人不会因为手表价格的下降而带两块手表。

薄利多销首先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薄利可能多销。

当商品的需求弹性等于或小于1时,薄利则不可能多销。

2.“薄利多销的消费者购买陷阱”
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可能导致薄利则不可能多销。

对于商品降价,不少消费者又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例如,对于某种商品降价,人们可能会想:
(1)可能将有新式样问世,才把产品减价;
(2)商品减价,不是有缺点,就是销路差;
(3)减价的企业可能遇到了财务困难,它如果倒闭,将来零配件可能会没处买;(4)价格还将下降,最好等一等再买;
(5)减价一定是降低了质量。

同样,一般总认为,价格上涨需求就会减少。

但是消费者对此可以会有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涨价表示是热门货,应该尽早买,否则怕买不到;
(2)这是一种有特殊价值的商品,所以涨价;
(3)卖主总是唯利是图的,能涨价说明有销路。

在这几种心理作用下,价格越降可能越没人买,而且中国人又普遍有一种“一分钱一分货”和“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所以让利销售并不能真正打动多少人的心。

“便宜不便宜”已经是众多的消费者面对风气日盛的“让利销售”所作出的本能反映。

因此,即使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由于消费者普遍存在买涨不买跌购买心理也可能导致“薄利多销陷阱”。

3.“薄利多销的竞争者陷阱”
在利用薄利多销战略时,竞争对手也会相机降价进行抵制,易引发价格大战。

其结果只能是大家均摊销售量的增加。

如果需求量一定,那么,这种价格竞争则只会造成损失。

比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空调价格大战,首先运用薄利多销战略的商家不但没有达到薄利多销的目标,还使得整个生产行业生产受损。

4.“薄利多销的市场陷阱”
市场的变化也是导致薄利多销战略不灵的原因之一。

短缺经济,民众收入水平低下,社会商品总量相对不足,使市场主要表现为买方之间为争夺商品的数量和来源而进行的竞争。

商品短缺使得买家往往难以仔细比较各同类产品之间的诸非价格因素,并逐渐形成一种把“价廉”和“物美”作为购买产品的基本衡量尺度的商业文化。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卖家若经营得当则完全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即使遭遇到强大的竞争压力,如果采用低价位的营销策略,也往往能扩大销售,增加盈利。

当遇到开业、喜庆佳日或需抛售积压残次商品时,以减价或打折为基本内容的让利手段更为商家所常用。

然而,时过境迁,消费品市场已基本告别卖方市场,除价格因素外,人们已有条件去仔细比较同类产品之间的各种非价格因素。

市场竞争已转变为卖方之间争夺客源或销路的竞争。

在买卖关系发生质的变化,市场空间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单纯的减价或低价销售显然已不是明智的选择。

在许多产品类别上,非价格竞争因素已取得与价格因素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