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案例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中纵向设计的案例

心理学中纵向设计的案例

心理学中纵向设计的案例在心理学中,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是一种研究设计,通过追踪一组参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观察他们的变化。

这种设计有助于研究个体内在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外界因素对这些个体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心理学中应用纵向设计的案例。

1.幼儿在学业方面的发展一项纵向研究可以追踪一组幼儿从入学到高中毕业期间的学业发展。

每年,研究人员可以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以了解这些因素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分析家庭和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例如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

2.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社交关系通过纵向设计,可以追踪一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交关系发展。

研究人员可以定期评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指标,如抑郁症状、焦虑水平、自尊心等,并观察这些指标随时间的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关注青少年的社交关系,如友谊的数量和质量、社交支持等,并研究这些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

3.成年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一项纵向调查可以追踪一组成年人的职业发展和工作满意度。

研究人员可以定期评估参与者的职业发展指标,如职业成就、晋升机会、工作收入等,并观察这些因素如何随时间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测量参与者的工作满意度,以了解其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态度,并探索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4.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纵向设计可以用于研究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

研究人员可以追踪一组年老的参与者,并定期评估他们的认知能力,如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测量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指标,如孤独感、抑郁症状、幸福感等,并观察这些指标如何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通过纵向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认知和心理健康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纵向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研究人员观察个体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对个体追踪的观察,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特定变量如何随时间变化,以及外界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发展。

设计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的优秀案例

设计心理学的三个层面的优秀案例

本能层面的优秀案例:(1)穆多什设计的儿童椅1964年英国设计师穆多什设计的“用后即弃的”儿童椅,它是用纸板折叠起来,表面饰以图案,十分的新奇,它不管其功能,设计的重点在表面,并强调暂时感和幽默感,具有在视觉上的效果。

(2):诺基亚510随心换手机1988年诺基亚设计的一款极具特色的510“随心换”手机,这款手机为追求个性化的现代人提供了更多的色彩的外壳,可以方便迅速的及时换装,使技术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更能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效果。

(3)青蛙公司设计的儿童鼠标德国青蛙公司设计的一款儿童鼠标,看上去像一只真的老鼠,诙谐有趣,都热闹喜爱,让小孩有以一种亲切的感觉,具有新奇打的特色。

行为层次的优秀案例:(1)震动指环闹钟这是一个不会嘟嘟大响的闹钟。

使用时将圆环套在手指上,到了闹钟时间它会震动。

把你从睡眠中平缓的唤醒,将圆环放回闹钟底座便可关闭闹钟。

它除了能有效避免被突然的闹铃惊醒而造成血压升高外,还有两个好处:其一、适合在不同时间起床的夫妇,当闹钟震动,你会被叫醒而不会影响到他人。

其二,这种巧妙的设计还适用于听障人士。

(2)改良前的阿特拉斯电钻改良后的阿特拉斯电钻瑞典设计师曾纳尔针对阿特拉斯–柯普柯公司生产的电钻(改良前)手握不便及噪声大的缺点,利用人机模型和“8小时执握”试验于1955年设计出了阿特拉斯手持电钻改良后,执握舒适,操作方便,而且噪声小。

把人机工程原理结合在工具设计中。

(3)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2007年,微软推出了Surface桌面多点触摸计算机,可以彻底摆脱键盘和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只需要双手就可以执行任何操作,诸如浏览图片、播放音乐、查询地图、管理文件等等。

反思层面的优秀案例:(1)自鸣式水壶格雷夫斯为阿莱西公司设计了一种自鸣式不锈钢开水壶为了强调幽默感,他将壶嘴的自鸣哨做成小鸟式样。

这种开水壶每年的销量约为4万只。

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些基本特征,即强调设计的隐喻意义,通过借用历史风格来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反映出一种幽默与风趣之感,唯独功能上的要求被忽视了。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计心理学案例分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视觉传达133姓名:韩雨松学号:4323一、优衣库(UNIQLO)“优衣库(UNIQLO)”创始于日本,是日本著名的休闲品牌,其本意是以人为本的穿衣理念,展现自我个性。

坚持将现代、简约、自然、高品质且易于搭配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它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UNIQLO品牌公司建立于1963年,当年只是一家不起眼的销售西服的服装点,后来公司的董事长通过在美国的学习考察受到了美国大学校园内的仓储存销售方式的启发,回国后便提出在服装店尝试以仓储型自助购物的方式出售服装,并在日本首次引进了大卖场式的服装销售方式,通过独特的商品策划、开发和销售体系来实现店铺运作的低成本化。

价廉物美的休闲装“UNIQLO”是Unique (独一无二) 和Clothing (服装) 这两个词的缩写,以为消费者提供“低价良品、品质保证”的经营理念,在日本经济低迷时期取得了惊人的业绩。

1、品牌推广的心理效应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浪潮中,品牌推广成为企业开拓市场,赢得公众的第一法宝。

国内外超一流的卓越企业,往往得益于超一流经营策略。

广告届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科学的广告术是遵循心理学法则的”。

任何心理活动都有它产生,发展的过程。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要实施心理战略,就必须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机制。

UNIQLO是日本著名的休闲品牌,是排名全球服饰零售业前列的日本迅销(FAST RETAILING)集团旗下的实力核心品牌。

UNIQLO在品牌推广与产品营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1年迅销公司开始展开连锁业务,现在是日本零售业排名首位和世界服装零售业名列前茅的企业,在进入欧洲的一年内,就被欧洲代表性业界杂志“RetailWeek”评为“2002年度英国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最优秀企业”。

设计心理学 设计案例

设计心理学 设计案例
1.政府帮助企业获取大量的劳动 2.美国给予了非常大的财政支撑(燃料、食品) 3.设计观念的转变
战后重建
打字机:
在战后社会文化环境中,为了 迅速扫盲 ,尼佐利设计的 Lexikon 80(词典)毫无疑问是 超前的产品,它满足了意大利社 会经济的更高需求。
打字机 80 设计师: 马尔切罗•尼佐利 制造: Olivetti
大战的废墟上建成了一个工业大国,而它的设计在促进

国家繁荣富强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意
大利的设计是杰出设计的同义词。
意大利的设计文化
(1)意大利的现代设计起步较晚 ,但二战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世 界现代设计最具活力的地方,被 喻为 “设计的春天”、“现代文 艺复兴”。
(2)意大利设计体现了一种一致 性的设计文化,它融会于所有产 品如汽车、服装、办公用品,家 具等诸多领域,这种设计文化植 根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 术传统之中,反映了意大利民族 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
VESPA 类型: 踏板小摩托车
设计师: 科拉迪诺•达斯卡尼奥 制造: Piaggio 设计: 1946
战后重建
脚凳MEZZADRO
Mezzadro 脚凳设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椅 座和一根弯曲的镀铬的金属条组合在一起的产 物。这张椅子的灵感来自与农用机械的驾驶座 。当然不完全相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金属 支架的末端用山毛榉制成的底座,这样可以在 保证平衡的前提下增加弹性,以便使人更加舒 适。
战后重建
MIRELLA便携式缝韧机
1954年,尼佐利已为Necchi公司设计了缝纫 机Supernova BU(获金圆轨奖),在Mirella中, 他实现了对他的研究成果的完满综合,这一研究旨 在用设计来解答机器、空间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在 Mirella诞生的年代中,女性的家庭劳作有所增加 ,传统的“裁缝”艺术越来越机械化。Mirella被 定义为“缝纫机的雕塑表现”。

设计心理学成功和失败案例

设计心理学成功和失败案例
其削皮效果好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省时省力削皮器成功案例表情咖啡杯一个满奇趣的咖啡杯设计半圆形的咖啡杯能给托盘留出空间放些饼干奶酪之类的小点心而杯子本身从上面看起来的时候正切面就仿佛一个张大的嘴巴与杯子上的眼睛相对应就成了有喜怒哀乐的咖啡杯给使用者带来一个好心情
设计心理学成功和失败案例
王朝阳 工业二班 171109094
而且手机指纹识别这个功能,对 于保护个人隐私几乎无用,手机密码 完全可以代替这个功能。
指纹识别手机
H
9
H
10
H
7
手机指套
当触屏手机发明后,一种“手机指套”也应运而生。据悉,人们戴上这种“手机指套”后使用触屏手 机,就不会将手指上分泌的油脂沾在宝贵的触屏屏幕上。
用乳胶制成的手机指套罩住每根手指,但是这种产品戴上或取下指套并不容易。
但是人们不会每次玩手机之前都特意去带上这种指套,所以显得多余了。
H
8
指纹识别对环境比较敏感。手指太干 燥、太潮湿、略有污渍等很多情况, 都会造成识别失败,造成使用的麻烦。
失败案例 电扇旋转开关
这是一个新安装的吊顶电扇,比较 人性化的设计是,电扇的转速可以 调节。图中所示的就是电扇的开关 和转速调节旋钮。
开关旋钮左侧有一个“关”字,是逆 时针旋转减速,顺时针旋转加速。
这不符合人们的预期。你看到弧线 箭头,弧线增厚的方向表示增强, 也就是说在那个地方风扇的转速最 高,而事实恰恰相反。
H
1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 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 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 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与设计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了解设计心理学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探讨设计心理学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案例背景:某公司决定重新设计他们的办公室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习惯、心理需求以及对办公环境的期望,以确保新设计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

情境分析:首先,设计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包括员工的工作习惯、工作压力来源、对办公环境的期望等。

调研结果显示,员工普遍感到办公环境缺乏舒适感和灵活性,工作压力大部分来源于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和缺乏活力。

心理需求分析:基于调研结果,设计师意识到员工对办公环境的心理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希望办公室能够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氛围,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对灵活性和活力的追求。

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在新的办公室设计中融入这些心理需求。

设计应用:在设计新的办公室环境时,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

首先,他们采用了温暖的色调和舒适的家具,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工作氛围。

其次,设计师在办公室中设置了休闲区和活动空间,以满足员工对灵活性和活力的追求。

此外,他们还注重了办公室的采光和通风,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新的办公室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作氛围也变得更加融洽和愉悦。

调研结果显示,员工对新的办公环境非常满意,他们感到更加舒适和自在。

结论:通过这个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心理学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性。

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将其融入到设计中,可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因此,在进行设计工作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用户的心理需求,以确保设计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之,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诺曼设计心理学案例

诺曼设计心理学案例

诺曼设计心理学案例
诺曼设计心理学案例是一种基于人类行为和认知心理学的设计
方法。

它强调设计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并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一个经典的诺曼设计心理学案例是苹果公司的iPod。

在设计
iPod时,苹果公司考虑到用户需要一个简单易用的音乐播放器。


们采用了诺曼设计心理学的原则,包括可见性、反应时间、可理解性和情感呈现。

iPod具有简单的控件、直观的界面和良好的音质,完
全符合消费者的期望,成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产品。

另一个例子是Google的搜索引擎。

Google采用了诺曼设计心理学的原则,包括易学性、可见性和反馈。

他们将搜索条放在页面的中心位置,并使用简单的搜索框和按钮。

这种简洁、易学、易记的设计,使得Google成为了最受欢迎和使用的搜索引擎之一。

总的来说,诺曼设计心理学的方法在很多成功的产品中都有应用。

它强调用户体验和易用性,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设计工具。

- 1 -。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

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下面,我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介绍一个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的目的是探究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方式,研究问题可以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面对考试压力时的应对方式是否存在差异?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实验的参与者。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选择了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参与者,其中50名男性和50名女性。

他们将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然后,我们需要设计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首先,我们将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压力测试,以了解他们在面对考试压力时的心理状态。

接着,我们将实验组的参与者进行一项心理干预,比如放松训练或认知重塑,而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干预。

最后,我们再次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压力测试,以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实验设计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我们需要确保实验的操作步骤清晰明了,能够被其他研究者轻松复制和验证。

最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面对考试压力时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回答我们的研究问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全过程。

从确定研究问题到实验步骤的设计,再到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

只有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才能让我们得出可靠的研究结论,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心理学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实验,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在当今社会,城市规划不再仅仅是关于土地利用和建筑布局,它还涉及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成果逐渐被引入城市规划领域,以创造更人性化、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

一、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社交、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和使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空间的开放性、可达性、安全性和舒适性等。

在丹麦哥本哈根,有一个著名的案例——超级线性公园。

这个公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公园内设置了宽敞的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草坪和游乐设施,同时还有丰富的植物景观。

这样的设计让人们在公园中能够自由地选择活动方式,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而且,公园的开放性和可达性使得居民能够方便地进入,增强了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归属感和使用意愿。

另外,纽约的布莱恩特公园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公园在改造前犯罪率较高,使用率低。

改造时,规划师通过增加照明设施、设置清晰的视线通道、增加监控设施等手段提高了公园的安全性,让人们感到更加安心。

同时,公园内布置了舒适的座椅、餐饮设施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居民。

如今,布莱恩特公园成为了纽约最受欢迎的公共空间之一。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不仅要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还要考虑人们在出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例如,过长的通勤时间会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加、满意度下降。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城市规划者采用了“自行车友好型”的交通规划策略。

他们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并且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提高了骑行的安全性。

此外,城市中还设置了许多自行车停放设施,方便居民使用自行车出行。

这种规划方式不仅减少了交通拥堵,还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因为骑行可以让人们接触到自然环境,缓解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另外,一些城市在地铁站和公交站的设计上也运用了心理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设计、使用和评价各种物品和环境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设计的认知和感知,从而为设计师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展示设计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超市购物车设计。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经常会使用购物车来装载商品。

然而,有些超市的购物车设计并不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比如,有些购物车的把手设计不够人性化,使用起来不够舒适;有些购物车的轮子设计不够灵活,转弯时会出现困难。

这些设计不符合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会给购物者带来不便。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购物车设计需要考虑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

比如,购物车把手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购物车的轮子设计应该灵活方便,让购物者能够轻松地推动购物车进行转弯。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购物者的购物体验,提高购物车的使用效率。

案例二,手机应用界面设计。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应用的界面设计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手机应用的界面设计并不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导致用户在使用时产生困惑和不适。

比如,有些手机应用的按钮设计不够明确,用户不知道该如何操作;有些手机应用的信息布局混乱,用户无法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手机应用界面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认知习惯和心理需求。

比如,按钮设计需要明确易懂,让用户一目了然;信息布局需要清晰合理,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用户对手机应用的使用体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案例三,办公室环境设计。

办公室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办公室的环境设计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有些办公室的环境设计并不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导致员工在工作时产生疲劳和不适。

比如,有些办公室的照明设计不够合理,导致员工眼睛疲劳;有些办公室的座椅设计不够舒适,导致员工腰背酸痛。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案例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案例
设计心理学
班级:工业设计1201 姓名:闫红军 学号:1907120208 指导教师:王伟
目录
• a、设计心理学本身 • b、设计心理学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 c、艺术设计中的情绪与情感 • d、情感化设 • e、案例分析
a、设计心理学本身
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设计心理学应作为设计学科的一门工具学科,它 帮助人们运用心理学中经受检验,相对稳定的原 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达到改善和辅助设计的开 展,提高设计者创意能力的目的。
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参与复杂的心理过程
,如逻辑和形象思维;
小脑:运动协调,调节肌肉紧张
程度和躯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决定脑的警觉水平和警报
系统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丘脑
负责传递
感觉信息;下丘脑负责自主神经
系统的活动;
延髓:脊椎最上端,负责调节血
液循环、呼吸、唾液、汗腺分泌、血 压和心率;
中脑:是上行和下行的传导神经
消费心理学
……
设计心理学
心理学
设计学
广告心理学
建筑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人机工程学
工业设计


心 理
消费心理学

b、设计心理学的生理和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
格塔式心理学 奠基人物:魏德迈、柯夫卡、库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
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Love Mattress
贴心爱侣床垫,相拥而眠手不麻~~~
爱侣间短时间的拥抱是甜美的,但是如果你们敢藤缠树一 般的拥抱整夜,胳膊一定会被对方压的麻簌簌…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芭比娃娃芭比娃娃的使用大多为2-3岁的幼儿,幼儿对外界有着极强的感知度,他们渴望接受视觉、触觉、触觉等等方面的信息,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为他们设计的产品智能上面不能太强,但是必须满足他们对外界的感知需求,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

根据调查,妈妈们对于芭比娃娃的粉色褒贬不一,但是少女们依然对粉色情有独钟。

芭比公司的主管马若琪说,如果芭比想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不能再是单一的粉色了。

在给芭比的重新定位中,芭比公司想在保持芭比的原汁原味基础上,追求更新的创造突破。

采用一些品牌的特色标志———用美丽的鲜花和缤纷的彩条编织一个关于色彩的童话,外包装使用标志性的粉色,里面则交织着明快的橙色、绿色和粉红色,在传承粉色为主流的基础上,用尽调色板上所有的颜色绘制出一个绚丽多彩的芭比。

在芭比的不断更新中,主管约翰说:我们要做的是去发现、观察和倾听,通过与孩子们的深入接触中,更加全面的认识芭比的时代性,应该跟紧时代的脚步,设计出更加时尚的芭比娃娃,每个芭比娃娃姐妹都应该我自己独一无二的签名,这也是通过调查孩子们的签名中感知到的!只有用心倾听消费者的心声才能够做出最好的设计!!色彩丰富的芭比娃娃案例二:中国纸伞设计的需要:设计的具体领域虽然千差万别,但目的都是一个:改善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设计的产品要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

1.要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

当我们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

虽然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审美观念各异,但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某一事物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

2.要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虽然“房子是住人的机器”、“功能至上”等极端的观点已不再是现代设计的主流,但毫无疑问功能的实现仍然是设计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设计追求目标,这种简约务实的创作思潮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仍不过时;3.要满足我们的文化需求——简单的说,文化是人们用长时间累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会因地域、历史、信仰等呈现迥异的面貌。

设计心理学大作业

设计心理学大作业
案例2:教室灯及 电扇的开关设计 的不合理,指向 性不明确,每次 都要是好几个才 知道他们的对应 关系。
改良后的设计
设想解决办法:可 以直白一点直接 表上对应的数字 或者文字什么的 其他的标记,让 其指向性明确一 点。
不良设计三:冲厕洗手开关
案例3:在每次我们上完卫生间后要冲厕所以 及卫生间洗手水龙头洗完手后我们还要去 关水龙头,那样还是会接触到细菌,因为 这都是公用场所,有时还会因为水龙头使 用时间长会失灵造成浪费水。
设计心理学大作业
——案例分析
设计改变生活
设计艺术心理学是设计艺术学与 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既是应用 心理学的分支,也是艺术设计学科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艺术心理学是 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 计目标主体(消费者或用户)的心理 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 因素的科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良设计一:不锈钢杯
案例1:这款不锈钢 杯最大的设计不当 之处就是当他装了 热水之后会烫,人 们在使用的过程中 很容易烫伤及在现 代家庭使用的多因 为不够美观。
改良后的设计
这款不锈钢 中间是空的,这 样的设计使杯子 具有很好的隔热 效果,把手也采 用了塑料把手使 用者不容易被烫 伤。同时也增加 了杯子的美观。
不良设计二:教室开关
改良后的设计
改良方案:现在 很多地方都在使 用感应水龙头, 既可以节约水还 可以在人们洗完 手后少了一个步 骤。使得大家都 更加卫生减少细 菌传播。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 和主体。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 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 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 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通过理性的设 计分析与设计解决,可以让我们对一 个设计的优与劣有本质性的认识,从 而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设计心理学案例

设计心理学案例

设计心理学案例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设计环境中的心理反应和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对产品、环境和交互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

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产品设计到建筑设计,都需要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设计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一,超市购物车的设计。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经常会使用购物车来携带商品。

购物车的设计对购物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家超市对购物车进行了重新设计,将购物车的把手部分改成了弧形,使得顾客更容易推动购物车。

此外,购物车的底部设计成了倾斜的形状,这样在推动购物车时,可以更加轻松地控制方向。

这样的设计改进,让顾客在购物时更加舒适和便利,也提高了购物效率。

案例二,手机界面的设计。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手机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款新的手机应用在界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他们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将常用的功能放置在更加显眼和易操作的位置,减少了用户寻找功能的时间。

同时,在颜色和图标的选择上,也考虑到了用户的审美和心理感受,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加愉悦和舒适。

案例三,医院候诊室的设计。

在医院候诊室,患者和家属往往需要等待较长时间。

一家医院在候诊室的设计上进行了改进,他们在候诊室内设置了舒适的座椅和绿色的植物,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时,在墙上挂上了一些温馨的图片和励志的语录,让等待的人们感到更加宽心和放松。

这样的设计不仅改善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也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设计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产品设计、界面设计还是环境设计,都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

只有充分理解用户的心理,才能设计出更加贴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和环境,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案例分析

设计心理学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案例分析案例一:色彩心理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背景:一家餐厅希望通过室内装饰设计来营造温馨舒适的用餐环境。

设计方案:设计师选择了暖色调的色彩作为主色调,并结合不同色彩的辅助色调进行搭配。

例如,选用餐区的墙面使用了浅黄色的涂料,配以桃红色的装饰物件,在视觉上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同时,颜色较为鲜艳的绿色被用于绿植的摆放,增添了些许生机和活力。

效果评价:这种色彩搭配使整个餐厅的氛围显得温暖而舒适,有助于提高顾客的用餐体验。

暖色调的色彩能够增强食欲,使人感到放松和满足。

而绿色的绿植不仅能够增加餐厅的舒适度,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

案例二:布局心理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背景:一家办公室希望通过室内装饰设计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设计方案:设计师采用了开放式布局的设计方案,将工位摆放在一起,并且设计了一些可移动的隔断,以满足员工的隐私需求。

同时,在办公区域增加了休息区和娱乐设施,如沙发、电视屏幕等。

效果评价:开放式布局的设计增强了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有利于团队合作和项目推进。

同时,休息区和娱乐设施的设置,为员工提供了放松和娱乐的空间,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案例三:光线心理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背景:一家高端零售店希望通过室内装饰设计来提升产品的展示效果,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设计方案:设计师采用了明亮而充足的自然光线照明方案,通过优化窗户和照明设备的设置,确保店内充满明亮的光线。

同时,选择了灯光色温较高的灯具,以增强产品的色彩还原度。

效果评价:明亮的照明使零售店的产品展示更加鲜活和吸引人,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力。

光线的照射还让顾客感觉店内更加开阔、清新和宜人。

同时,高色温的灯光效果使得产品的色彩更加真实,让人对产品的质量和外观印象更深刻。

设计心理学经典案例

设计心理学经典案例

设计心理学经典案例
下面是几个设计心理学中的经典案例:
设计心理学中有一些经典案例,以下是其中几个:
1.基础符号实验(Semiotics Experiment):由设计心理学家Don
Norman提出,通过使用不同的符号和图标,观察人们对其含
义的理解与反应。

这个实验帮助揭示了人们对符号的感知和认
知差异,进而指导了设计中符号的选择和使用。

2.研究可用性的贝尔实验室门把手案例(The Bell Labs Door
Knob Experiment):由设计师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进行的实验。

他研究了三种设计风格的门把手,通过观察用户对门把手的使
用、便利性和喜好程度等因素,得出了“舒适性”、“显然性”和“直
觉性”的设计原则。

3.来自普罗维登斯医院的设计改进案例(Design Improvement
Case from Providence Hospital):该案例研究了在产房环境中
如何通过改变布局、色彩、光线等设计要素来改善患者的体验
和医疗工作者的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产
妇的不适感、提升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改善整体医疗环境。

这些经典案例在设计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们通过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为设计提供了基于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指导原则。

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在心理学领域,实验设计是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工具。

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实验,研究者能够揭示隐藏在复杂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机制。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了解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巧妙应用。

案例一:米尔格伦服从实验在 20 世纪 60 年代,斯坦利·米尔格伦进行了一项极具影响力的实验,旨在探究人们在权威命令下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扮演“教师”的角色,对另一个房间里的“学生”(实际上是实验助手)进行电击惩罚,每当“学生”回答错误时,电击的强度就会增加。

实验者会不断地命令“教师”继续加大电击强度。

这个实验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创造了一个逼真的权威情境。

参与者被置于一个看似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实验者身着白大褂,以权威的形象出现,不断给予压力和指令。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大部分参与者在权威的压力下,即使听到“学生”的痛苦呼喊,仍然选择继续执行电击命令。

通过这个实验,米尔格伦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权威时的服从倾向,以及这种服从可能导致的违背道德和伦理的行为。

这一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中的从众行为、权威影响以及道德责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二:阿希从众实验所罗门·阿希的从众实验也是心理学中的经典之作。

实验中,一组参与者被要求判断几条线段的长度。

其中,除了一个真正的被试者外,其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托儿”。

在几次判断中,“托儿”们故意给出错误的答案,观察真正的被试者是否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判断。

实验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被试者在多数人给出错误答案的情况下,也会选择从众,跟随错误的判断。

这个实验巧妙地设计了一种群体压力的情境,展示了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受到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阿希的从众实验帮助我们理解了社会压力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以及个体在追求认同和归属感时可能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它对于研究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动力、人际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案例三: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关注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表现的影响。

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

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有哪些案例在当今的设计领域,心理学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

设计师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对于创造出满足用户需求、吸引人并且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在设计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一、色彩心理学在品牌设计中的应用色彩能够对人的情感和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品牌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以可口可乐为例,其标志性的红色包装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而且红色在心理学上被认为能够激发活力、激情和兴奋感,与可口可乐所传达的“畅爽”形象完美契合。

而星巴克则选择了绿色作为其主要品牌色。

绿色通常与自然、宁静和放松相关联,这与星巴克所营造的舒适、温馨的咖啡消费环境相呼应,让顾客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

二、格式塔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格式塔心理学强调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或元素视为一个整体。

在界面设计中,这一原理被大量运用。

例如,许多网站的导航栏设计会将相关的链接分组并放在一起,使用相同的样式和间距,让用户能够直观地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从而更轻松地找到所需的信息。

苹果的操作系统界面也体现了格式塔原则。

图标设计简洁明了,具有高度的辨识度,并且在排列上遵循了相似性和接近性原则,让用户能够快速理解和操作。

三、认知心理学在产品功能设计中的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和学习过程。

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到用户的认知能力和习惯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比如,智能手机的解锁方式从最初的密码输入发展到如今的指纹识别和面部识别。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生物特征的识别和记忆更加自然和便捷,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减少了用户在解锁过程中的认知负担。

再比如,电子书阅读器的设计通常会模拟真实书籍的翻页效果,这是基于人们对传统阅读方式的认知和习惯,让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阅读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和接受。

四、情感化设计在用户体验中的应用情感化设计旨在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和忠诚度。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篇一: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一、母亲与自我:文化对自我参照的影响对美国人与中国人的fmri研究发现,当要求这两组被试对一系列人格形容词判断是否适合用来形容个人、母亲还是他人时,发现在判断为自我时减去判断为他人时,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在腹侧前额叶与扣带回都有显著的激活,也就是说中美被试关于自我的认知可能都定位在相同的脑区。

但是对中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条件的激活程度没有差异;而对美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的激活程度有显著差异。

可以做一个不是那么严谨的推测:在神经机制上,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在一起的并且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而美国人则将自我独立出来。

还有其他研究发现,中国人将包括母亲、父亲、好朋友在内的关系亲近的人都纳入自我参照的系统,属于互倚型的自我结构(interdependet construal of self)而西方人则不会把这些人纳入到自我中,属于独立性的自我结构(independent construal of self)。

二、整体思维(holistic)与分析思维(analytic)这个实验所用的被试是美国人和日本人,要求被试看一段20秒的动画片段,如上图,然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

被试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句话作为被试是先注意到突出的目标(salient objects)还是背景的指标。

结果发现美国人最先提到目标的频率远比日本人多,而日本人更多地首先注意到背景。

并且日本人也比美国人更容易注意背景与主体的关系。

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捆绑策略,将特征单独识别并进行序列加工,还是把不同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识别。

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种整体思维的表现,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则倾向于独立加工,是一种分析思维的表现。

东亚人的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一些东方特有的学问上,比如周易,比如风水。

参考文献:han, s., northoff, g. (2008). culture-sensitive neural substratesof humancognition: a transcultural neuroimaging approach.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8), 646-654.masuda, t., nisbett, r. e. (2001). attending holistically versus analytically:comparing the context sensitivity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81(5), 922.nisbett, r.e., masuda, t. (2003). culture and point of vie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00(19),11163-11170.出版社. 324-328.——————————————————03.28 更新一下——————————————————三、本族效应(own-race effect)与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本族效应是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总是比不熟悉的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案例【篇一:设计心理学案例】研究刺激用户的心理诱因,将有助于设计师利用它们来做出更成功的产品。

下面总结的这10个心理学技巧,将有助于创造让用户上瘾的产品,每个设计技巧都附上了实战案例演示,帮你更方便理解。

一起来看。

1、熟悉度偏见▲ airbnb为了让潜在客户更容易了解服务,每个功能都做了明确解释。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familiarity bias(熟悉度偏见),就是说大家倾向于更相信自己熟悉的东西。

比如,面对一道不会的选择题,人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个答案,而不是正确答案。

人们自然而然会偏向他们熟悉的东西,人们喜欢信任他们所知道的,但害怕变化而产生的不舒服,这就是为什么最好的新产品都是用最熟悉的模式。

熟悉的瞬间能够建立信任,而不熟悉的模式则可能产生混乱(至少在最初)。

pull-to-refresh 选项在twitter上首次引入时,许多人感到困惑。

现在,这个互动几乎是使用最普遍的。

经常反复接触后,用户已经开始对一些当初不喜欢或者不理解的东西产生好感甚至溺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功能都必须是创新的才能使他更为显著。

当iphone第一次发布的时候,这完全是一个外来观念:这是一个完全触摸屏的手机,没有物理键盘,更是创造了像捏小拉大这样的手势专利。

然而这种交互手势是人们非常熟悉的。

苹果设计了一种类似物理日历的日历,虚拟键盘和实际的物理按钮很接近。

苹果选择使用熟悉的模式,而不是抽象的代理物。

用这种方式设计iphone界面,让用户一用上就立即感到熟悉,这些充满现实世界里的互动和隐喻,帮助人们在学习如何使用新设备的过程中,同时能更快地适应新的设备。

当苹果的模式开始普及并广泛应用后,苹果公司才可以用抽象化的界面来推出扁平的设计。

▲ 微信红包,一夜之间干了支付宝8年的事情,用的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红包,这应该是熟悉的偏见用的最成功的案例。

要点:想让用户很容易了解你,那么请提供一个导向或演示向用户介绍你的产品。

熟悉度偏见是很有效的,所以要用用户所熟悉的东西来帮助他们更快地使用你的产品。

2、相对价值策略▲ 三项学习课程之间的差异,让潜在学生更好地选择最适合他们的课程。

你有选择困难症吗?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

很难对一个东西的成本或价值进行评估,所以人们需要比较,这时如果有一个起点来帮助你选择,总是比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评估更为容易。

相对价值策略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帮助用户作出决定,并催成购买。

在这方面应用的最普遍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定价表,有对比人们在做抉择时才能更舒适。

设计时让差异显而易见,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的选择,这有助于他们评估每一层中包含的内容,并做出更好的决定。

▲ 理财产品的差异化选项,让用户轻松选择自己的投资项目。

现在流行的团购相对来说也是基于这个策略进行,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差价选择消费。

说起来相对价值策略在生活中应用的非常普遍,随处可见,做设计时未必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习惯性的这样设计。

要点: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突出一个产品的关键特征,与其他产品或甚至竞争对手产生对比。

这使得它更容易为用户作出决定,并确定哪些选项将提供最有价值的。

3、搭便车理论搭便车理论其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当人们看到别人在使用某个产品或享受某种服务,这使得他们也想去跃跃一试。

即使自己对产品毫无兴趣,当看到朋友、家人或大量人的加入,便加重了好奇心。

当我们设计时,可以着重突出这个点让人们享受你的产品,几分钟不刷朋友圈或刷微博不舒服正是基于这个现象。

设计产品时,可以考虑创造让人们错觉的认为已经有很多人受益并享受这种经验。

要点:突出用户连接性(连接性是指我们的硬件设备连接一个服务或另一个硬件设备,接受资源或联系的能力。

把我们的手机设备与其他的资源和服务连接在一起的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随着现有技术的成熟与创新性的运用,连接性的需求在逐渐增加。

)的活跃,以展示产品的普及或特定功能的好处。

一个人感知到产品的用户数量越大,他们就越有可能会被动摇。

4、权威性当一个权威人物告诉人们该做某事的时候,他们倾向于服从的方向,很少质疑它,权威可以战胜我们自己的本能。

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曾在耶鲁大学做的一个经典实验演示了这种现象的力量。

他招募了一群参与者并告诉他们他将扮演老师的角色,以教导隔壁房间的另一位心脏疾病参与者学生,然而学生事实上是由实验人员所假冒的,电击也是假的,是录音机搭配着发电机的动作而播放预先录制的尖叫。

如果参与者答错了,老师会对该学生施以电击,每逢作答错误,电击的伏特数也会随之提升。

测试结果显示有65%的参与者服众,即使他们不想。

为什么?因为他们被一个权威的人物指示着。

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让团队成为领域里的权威直到建立信任。

图表和统计数据可以帮助用户看到东西的价值,展示你的团队是可靠的。

如果说淘宝是杂货市场,那么天猫就是高端商圈,正是天猫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大品牌的入驻,才使得阿里进一步在电商领域一骑红尘。

在天猫网页上,大力推荐值得信赖的大品牌大产品,评价评级也是在塑造权威性,使消费者信服。

▲天猫首页品牌推荐栏要点:通过鉴定推荐,数据和评论来建立权威,设计师可以构建一个令人信任的产品,把推荐和数据放在网站上的重要位置从而更显而易见。

5、深信美学人们首先根据它的外观来判断一个产品,然后再考虑它的内容。

视觉设计影响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观,用户经常认为更具吸引力的网站比较受用。

▲ 当一个如阿司匹林的品牌药物和一个仿制药品牌让你选择,大多数人会自动感觉到哪个是质量更好的品牌。

为什么?因为它做了很多必要的设计和外观的包装。

人们判断某些东西是否值得信赖都在几秒钟内,对大多数人来讲,更吸引人的东西往往更值得信赖。

在一项调查中询问人们是否会相信医疗保健类站,83%的负面评论源于美观而不是内容,批评这样的视觉效果,文字大小或者网站的名字。

要点:不要低估美观和设计统一的力量,了解用户的意见可以扩大到一个网站的美观和后台功能相比哪方面更可信,仅仅关注易用性是不够的,因为人们使用你的网站,它也需要看起来不错。

6、成就感▲ qq的这个等级系统曾经让人疯狂的挂qq升等级人类在自我生命的深处有一种驱使自己成功的力量,相应地,想通过实现目标来成就自我和增强动力,则需要去承担更多的挑战。

人们想要为他的努力而获得奖励,并且享受与他人对抗来证明自己有成功的潜力。

芝麻信用积分,qq等级成就系统,支付宝集齐五福评分2.15亿,或者集齐七颗龙珠召唤神龙,相对来说也体现了人们这个成就感心理。

然而需记住,尽管人们可能喜欢竞争,但没人喜欢超越自己范围的东西。

微信运动每天记录我们的步数,并产生每天的排行榜,促使我们更愿意去多走走,增加运动量。

要点:驱动我们本能的成功欲望,通过满足用户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它具社交性地与朋友竞争,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go for the win!7、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每个人天生就有一种办事要有始有终的驱动力,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是因为完成欲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自己心里已经完全放下。

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那么,这同一动机便使他留下深刻印象,无法遗忘。

这就是蔡戈尼效应。

人们往往更容易回忆起未完成任务的细节,完成一项任务使你从责任中解脱而不用记住它。

现在很多app或者网站注册的时候,填完一些资料就给你打分,并且鼓励你填写完整了才能得到100分。

▲ 电脑管家的安全任务系统,完成任务得金币。

要点:关键是要满足用户想要完成的事,然后他们想完成它。

进入门槛低,然后改变步骤的长度,以延续人们的动力。

8、自我表现▲ 耐克的顾客可以通过定制服务选项自由定制自己喜欢的鞋。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这都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是有多样性的,是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的。

用户对一个能彰显自己个性的产品具有超强的认同感,个性定制服务是一个能变换产品独特版的本方法,代表了每个用户的自我意识。

当人们可以添加一些东西到一个网站,使其更符合他们个人的品味,他们会感受到更多的主人权利。

耐克允许顾客定制他们的运动鞋颜色,所以他们坚持不用公司的颜色定义顾客。

标准的选择可能不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反而有可能可以阻止他们购买。

人们认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或创造的)是更有价值的,反过来又想向别人展示他们是多么的独特。

qq秀曾经是qq最大的收入来源,正是能让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或者定制自己的秀。

要点:找到方法让用户体验更加个性化而显得不只是交易和冷漠,不要害怕有一点乐趣,给用户一点自主展示权,可以提高他们使用app、网站或者产品的热情。

9、互惠关系定律人们通常不喜欢亏欠别人,当人们收到礼物或者有人帮了他们一个忙,人们打心理感觉需要礼尚往来或者还这个人情。

设计师可针对他们的利益点提供独家的礼物,这样能让人们心目中保持这种亏欠的感觉,提供免费的样品试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营销策略。

要点:在获取回报前请先付出一些东西,首先给予免费的东西以创造一种义务感来牢牢抓住用户。

10、惊喜意想不到的惊喜能够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水平以及创造更令人兴奋的体验,有趣的奖励会提高大脑内的多巴胺水平。

给产品添加一点额外的想法也可以是令人兴奋和意想不到的细节,惊喜是一种能让人上瘾的感觉和激动的情绪,能培养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要点:给用户一个特殊的生日礼物作为惊喜,哪怕只是他们收件箱中的一张便条。

或用一个彩蛋取悦你的用户,有可能让他们回来使用,他们甚至会分享朋友圈或者送给好友。

在许多其他的东西中,成为一个设计师意味着要知道用户如何做决定。

不同于设计趋势,不到一年就会产生变化,但这些心理技巧也许几十年都不会变,且有很强的相关性。

设计师在产品上巧妙运用这些心理技巧,可以让产品更直观甚至让用户上瘾,为我们的用户创造更令人满意的体验。

【篇二:设计心理学案例】设计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色彩运用给人视觉和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

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

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具有打动人的力量。

色彩给予人类生理、心理等方面极大的影响。

色彩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

现在色彩环境创造的手法极为丰富。

不同室内环境设计常采用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特定的环境气氛,如在缺少阳光的阴暗的空间中,采用暖色调以增强亲切的温度感;在光线充足的空间中则多施以浅灰色调以降低明度;在人们逗留时间短的共享空间中使用高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以增强热烈的气氛;在客房、办公室空间则采用调和色、灰色以取得安定柔和、宁静的气氛;在高大空间中则以丰富的色彩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并加强空间的稳定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