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育模式改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教育模式改革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由此可见政府对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关注和重视。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组织活动形式,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课堂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所谓教学方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整个人文科学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这样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现状并不尽如人意。目前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教师单一的讲授几乎占据了课堂教学,这种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笔记上,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缺少参与感、自我体验和自主学习,因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自然也受到影响。在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新形势下,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滞后。所以,改革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古代文学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认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一、研讨式教学

对于教师而言,最为重要的任务不是要传授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因为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新知识、新情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研讨式教学就是将学生由知识性学习变成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研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教师最后予以总结指导。例如,学习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作品获得,培养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由传统的教师讲解、分析作品,变成让学生学会自己欣赏作品。除了常规的作品解读,教师还可以拓展研讨作品的范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让他们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归纳出自己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同时可以深入地探究问题。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思考“刘兰芝为什么得不到婆母的欢心?”建议学

生阅读以下篇目:《礼记》中的《曲礼》和《内则》;汉代班昭的《女戒》;清代陆圻的《新妇谱》。通过阅读这些资料,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封建社会女性卑弱的地位和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进而会更深入、全面地回答这一问题。再如学习《蒹葭》时,让学生思考“《蒹葭》是一首朦胧诗吗?”建议学生首先要查找有关朦胧诗的资料,如朦胧诗的定义、特点,朦胧诗代表作家、作品等,然后再看看《蒹葭》是否具有朦胧诗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但掌握了《蒹葭》一诗意境深邃朦胧的特点,而且还获得了朦胧诗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较有关的作家、作品,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作品,例如,比较曹丕、曹植在诗歌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异同,比较谢灵运和谢朓的山水诗,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等。

运用研讨式教学,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研讨式教学不仅使学生乐于探索古代文学世界,敢于质疑,能够多角度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还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探究,具有创新精神。

二、诵读式教学

目前高校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文学现象、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代表作品等,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应有的文学史知识。这种典型的知识型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这种教学方法轻

视或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往往过于依赖教材中的定论或老师的解读,很难将自身的情感体验、生命意识融入对作品的审美体验中,因而,学生虽然获得了知识,但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认知总有所欠缺。至于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或许更有所隔膜。诵读式教学则是通过诵读作品,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体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把获取文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艺术的感染和人文精神的浸润。

诵读教学法包括教师诵读和学生诵读两种。教师诵读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文学作品,能够和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产生共鸣,能够真正体会到作品高超的艺术成就,这样教师才能准确、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作品,富有感染力。学生诵读可分为个体诵读、分角色诵读和集体诵读三种形式。个体诵读强调学生个人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学习汉大赋代表作《子虚赋》时,可以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段具有铺张扬厉特点的文字,要求准确、流畅地诵读所选段落,并说出自己诵读此段的感受。学生通过诵读和赏析,可以真正体会到《子虚赋》辞藻富丽、铺张扬厉的特点和艺术效果,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机械地背诵《子虚赋》的艺术特点,却缺乏对作品本身的理解和体会的弊病。再如,学习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时,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或体会颇深的句段,诵读并说明理由,加深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与个体诵读相比,分角色诵读更有戏剧性,学生也更有兴趣,教学效

果很好。例如,学习汉乐府民歌《东门行》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叙述者、丈夫和妻子的角色来诵读作品,再现诗中的夫妻对话,要求学生读出丈夫的粗豪刚勇和妻子的柔顺善良,通过诵读作品,学生将自身的情感体验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中。集体诵读的优点是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诵读作品的活动中,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很难读出作品的节奏、语调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往往影响到诵读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