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1. 国家政权:国家政权的特征、国家政权的基本形式、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分类、中国的政治制度。
3.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分类、政治权力的来源、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结构、中国共产党的纪律要求。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路和政策。
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 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和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特征。
2. 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瓶颈与转型。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作用: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2.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制。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势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支柱。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合理性。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未来发展。
总体来说,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包括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内容。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的本质和作用1.1 政治的本质- 政治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通过组织和运用政治权力来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目标的行为。
- 政治的本质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政治权力、政治组织和政治目标。
1.2 政治的作用- 政治的基本作用是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 政治还具有其他作用,如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社会变革、引导社会进步等。
第二章国家的由来和作用2.1 国家的起源和形成- 国家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国家的形成有两种观点,一是社会契约论,二是暴力论。
2.2 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形式。
- 国家的本质包括三个要素:人民、领土和主权。
2.3 国家的作用- 国家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
- 国家还具有其他作用,如提供公共产品、引导社会发展、调节社会矛盾等。
第三章国家的组成部分3.1 国家的组成部分- 国家的组成部分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 人民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国家的一切权力归属于人民。
- 领土是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基础,国家的主权权力行使于国土范围内。
3.2 国家的人民问题-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和基础。
- 人民问题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通过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素质来解决。
3.3 国家的领土问题- 领土是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主权的体现。
- 领土问题是国家最核心的问题,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全。
第四章国家的权力机关4.1 国家权力机关的特征- 国家权力机关是国家一切权力的集中体现。
- 国家权力机关具有合法性、代表性、权力性和专门性。
4.2 国家的立法机关- 国家的立法机关负责制定法律,履行立法职能。
- 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4.3 国家的行政机关- 国家的行政机关负责管理国家事务,履行行政职能。
- 我国的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4.4 国家的司法机关- 国家的司法机关负责审判案件、解决法律纠纷,履行司法职能。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与政治1. 政治:一种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社会关系和活动形式。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关系。
2.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学理的学科。
3. 政权:政治控制权。
4. 政治体制:用于管理社会事务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组织和制度的总称。
5. 政治社会化:个体从政治非专业人士逐渐成为政治专业人士的过程。
6. 政治参与:指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和方式。
7. 政治权利:个体在政治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如选举权、言论权等。
8. 政治义务:公民应履行的政治责任和义务,如服从法律、参与选举等。
9. 政治稳定:指社会政治组织的发展和变迁得到平衡的状态。
10. 政治文化:一定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一套具有某种指导作用的基本观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第二章政治的基本问题1. 政治的目的和职能: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政治的性质:政治是一种具有权力性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是政府和统治者实施权力的过程。
3. 政治的形式:政治的形式包括民主政治、专制政治、宪政政治等。
4. 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管理社会事务的机构。
政府的职能包括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等。
5. 政权的类型:政权的类型可以分为专制政权、民主政权和威权政权等。
6. 政治决策:政府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通过政治决策制定和实施具体措施,推动社会发展。
7. 政治决策过程:政治决策过程包括问题提出、问题研究、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价等环节。
第三章国家及其性质1. 国家:具有一定领土、人民和主权的国际法上的独立政治实体。
2. 国家的起源: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力量说、宗教说等不同理论。
3. 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性质是政治性质,是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的集中体现。
4. 国家的要素:国家的要素包括人民、领土和主权。
5. 国家的功能:国家的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推动经济发展等。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的学科,是高中学生政治课程的一部分。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国家与国家制度、政治制度与政治机关、党的基本知识、中共党史、中华民族的崛起、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等内容。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国家与国家制度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固定人口的、有着自己的领土和政府的社会政治组织。
- 国家的特征:独立性、统一性、主权性和合法性。
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有宗教原因、战争原因、领土原因、经济原因等。
国家形成的过程包括融合、边缘融合和中央融合。
- 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国家的行政机构、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变化和更新。
3. 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的定义和作用:国家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规范的总称,是一种固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组织制度。
- 国家制度的类型:国家制度的类型有专制制度、君主制度、民主制度等。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机关1.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作用:政治制度是指一整套用于管理国家政治事务和调整社会关系的组织、法律和规范的体系。
- 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可以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
2. 政治机关- 政治机关的定义和作用:政治机关是社会成员的代表机构,用于管理国家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
- 政治机关的类型:政治机关可以分为国家政权机关、政党和政治团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三、党的基本知识1. 党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定义:党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团体。
- 党的特点:党的特点包括党的纲领性、组织性、战斗性和阶级性。
2. 党的性质和任务- 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党的纲领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的重要标志。
- 党的任务:党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和斗争,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人民解放事业的进步。
人教版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一】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1)兩者的含義與內容:①社會存在A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
B包括:它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自然環境和人口因素。
C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②社會意識A含義: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B包括:它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無論正確與否,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A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
B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表現為:A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可能落後於或先於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兩者的發展並不一定完全同步。
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觀點則是歷史唯心主義。
(4)歷史唯心主義為什麼會產生?/馬克思主義又為什麼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①社會歷史是人們活動的結果,而人的活動是有自覺意識和目的的。
由此便形成一種假像,似乎社會歷史是由人們的動機、目的等決定的。
以往的社會歷史理論被這種假像所迷惑,它們至多只是考察了人們歷史活動的思想動機,而沒有進一步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
②社會生活在本質上實踐的。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2.生產力與生產關係(1)兩者的含義:①生產力:是指生產主體利用勞動工具對勞動對象進行加工的能力,表現為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或者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質力量。
它包括勞動主體、勞動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準的顯著標誌)和勞動對象等因素。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政治是一门关于国家和社会政治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国家政权的来源、性质、组织、功能和发展规律。
政治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和政治运行机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以下是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国家与革命国家:国家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的总称,它具有独立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国际地位等。
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国家的起源有几种理论,如力量理论、契约理论、神权理论等。
国家的发展有几种形式,如封建国家、城市国家、现代国家等。
国家的职能与作用: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包括治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发展等。
政权的性质:政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的权力机关。
政权的性质有专政性质和阶级性质两个方面,一般分为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
第二单元现代化和现代政治现代化的内涵:现代化是指国家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变革,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等。
现代化的动力: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包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制度体系、市场经济等。
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的关系:现代化与现代政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现代化对政治发展提出了要求,而现代政治也为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单元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的内涵与形式:民主是指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利,民主的形式有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两种。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西方民主政治起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经历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和美国的宪政共和制度的发展。
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美国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单元基本权利与人权保障个人权利与公民权利:个人权利是人作为独立的个体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是具有国籍身份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国家的概念和特征1.国家的概念:国家是人民共同生活的地域和组织的统一体。
它是由一定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组成的,具有合法性和主权的社会政治组织。
2.国家的特征:(1)国家的主权性: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拥有最高的权力和决策权,对内外事务享有自主权;(2)国家的人民性: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是为了服务人民的利益,国家权力的来源和运行都应当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3)国家的领土性:国家拥有一定的领土范围,国家的疆域是国家权力实施的基本空间;(4)国家的统一性:国家是一个整体,具有统一的政权和法律体系,维护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的基本任务;(5)国家的有组织性:国家拥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能部门,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和决策。
二、政治权力与国家权力1.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和调控社会的关键。
政治权力包括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和个人,以及决策、管理、监督社会事务的权力。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国家依法对行使的一切权力,包括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国家权力是国家的核心和命脉,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基础。
三、政治意识和政治伦理1.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是人民群众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主观形成和客观存在的,对国家、社会、政治制度等政治现象具有高度关注和敏感性的一种意识形态。
2.政治意识的要素:(1)政治觉悟:即对政治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包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运行的认识;(2)政治信念:即人们在政治问题上的信仰和坚定信念,包括对国家、党派和群体等政治组织的认同;(3)政治情感:即人们在政治问题上的情感和态度。
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政治忠诚、政治责任感等。
四、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背后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它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政治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行为文化化的具体体现。
人教版高二年级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
【篇一】1、普遍聯繫原理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繫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係。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地存在,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的統一整體。
聯繫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方法論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對事物的聯繫進行具體地分析,反對形而上學孤立的看問題。
2、因果聯繫原理原理內容:原因是引起某種現象產生的現象,結果是被某種現象引起的現象。
原因和結果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在每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繫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因果聯繫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方法論:承認因果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研究的前提;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提高活動的自覺性。
3、整體和部分的辨證關係原理原理內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體和部分。
整體和部分二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整體處於統率的決定地位;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的性能對整體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要求我們既要樹立全局觀念,辦事情從整體著眼,尋求目標;又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發揮。
4、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觀點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
①要把事物看成變化發展的過程;②要弄清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③要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5、規律的客觀性原理原理的內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的客觀性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
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又是可以發現、認識和利用規律。
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大政方针、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法治与德治、宪法与法律、科技与改革开放、全球化与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3 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4 法律基础知识2. 公民道德与伦理基础2.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2 伦理道德基本理论2.3 公民道德与社会公德2.4 科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二、大政方针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 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5.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6.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7.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8.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三、中国革命的胜利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1.2 革命的准备和发动1.3 革命的目标和任务1.4 革命的道路和斗争策略1.5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领导1.6 革命战争的发展1.7 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2.1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2.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2.3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2.4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1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任务1.2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3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条件2. 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2.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2.2 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形式和途径2.3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3. 全面依法治国3.1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2 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和法治建设3.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 建设什么样的小康社会1.1 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1.2 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和指标1.3 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策略2. 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路径2.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2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路径2.3 特殊时期的特殊小康社会建设六、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方向1.1 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主要特点1.2 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任务1.3 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和政策2. 经济建设的阶段与发展模式2.1 中国经济建设新阶段的形成与特征2.2 经济建设发展模式的转变与路径选择七、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经验与制度创新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内容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八、法治与德治1. 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1.1 法治和德治的基本概念1.2 法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基本内涵和内容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2.3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路径和方法九、宪法与法律1.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1 宪法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2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1.3 宪法的形式和内容2.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2.1 法律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2.2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2.3 法律的形式和内容十、科技与改革开放1. 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1.1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2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2.1 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2.2 改革开放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2.3 科技创新对改革开放的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十一、全球化与中国1. 全球化的基本内涵和趋势1.1 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2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2. 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2.1 中国对全球化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作用2.2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2.3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和措施十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定义和内涵1.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含义1.2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和目标2. 中国梦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1 中国梦的历史渊源2.2 中国梦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路3.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和路径3.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任务和举措总结:以上是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大政方针、中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特点和阶段、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法治与德治、宪法与法律、科技与改革开放、全球化与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方面的内容。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在高二政治上册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与政治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3.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共产主义的基本理念和追求目标-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4.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5. 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 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活动- 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项目- 参与社区和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1.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2. 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任务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治理党和国家中的经验与教训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 英勇斗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三、国家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能力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实现方式- 政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作用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全面-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三大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阶段性的基本任务-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选择1. 发展是硬道理- 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 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践路径- 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关联与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途径以上是对2024年高二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的总结,提供了一个对学生整体学习内容的概述。
高二政治上册知识总结
高二政治上册知识总结高二政治上册知识总结高二政治上册知识总结(人教版)发布时间:202*-12-0316:01来源:中学生学习库作者:佚名唯物论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内容: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内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辩证法原理:原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原理:因果联系的辩证关系原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内容: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人教版高二年级政治上册考点归纳
【一】(1)聯繫的觀點【考點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原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普遍聯繫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
方*: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
事物的聯繫具有多樣性(具體的聯繫有:因果聯繫、整體和部分的聯繫等等)二、事物因果聯繫的原理(包含兩個小原理):1.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現象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之中,一定的結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這就要求我們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以提高行動的自覺性。
(注意其側重點)2.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一切現象都是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之中,一定的原因都會引起一定的結果,有因必有果。
方*:這就要求我們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繫,以提高行動的預見性。
(注意其側重點)三、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原理(包含兩個小原理):(★)1.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在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中,整體高於局部,整體處於統帥的決定的地位。
方*:這要求我們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目標。
(樹立全局觀念)(注意側重點在“整體”重要性)2.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整體都是由部分組成的,部分的變化會影響到整體的變化,有時甚至還會對全局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方*:這就要求我們搞好局部,以使整體功能得到發揮。
(注意其側重點在“不能忽視局部”)(2)發展的觀點一、事物變化發展的原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處於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著的物質世界。
方*:這就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如何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二、事物變化發展的原因——內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注:可以分為兩個小原理)方*:我們要堅持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但首先要重視內因,其次也不能忽視外因。
(反對只見內因不見外因或只見外因不見內因的片面觀點。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本
____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本第一章总论1. 政治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a. 政治的定义和涵义b. 政治的基本特征:客观性、普遍性、规范性、斗争性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a. 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b. 政治学的研究任务:描述、解释、指导3. 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a. 传统政治学流派:实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制度主义b. 现代政治学流派:行为主义、制度主义、制度转型理论4. 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巧a. 政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历史研究、实证研究、模型建构b. 政治学的研究技巧:材料分析、逻辑分析、图表分析第二章政治的产生和发展1. 政治的起源和发展a. 政治的起源: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封建社会b. 政治的发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类型a.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要素b. 政治制度的主要类型:专制制度、民主制度、议会制度、总统制度3. 公民和公民权利a. 公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b. 公民权利的分类和特点:政治权利、公民自由权利、社会经济权利4. 国家的概念和属性a. 国家的定义和基本属性b. 国家的主权和政权5. 国家体制与国家机构a. 国家体制的概念和内容b. 国家机构的类型和功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第三章政治领导制度的比较1. 党政关系的概念和特点a. 党政关系的定义和内涵b. 党政关系的特点和作用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a. 多党合作制度的概念和特点b. 政治协商制度的概念和内容3. 国家政府制度a. 总统制度和议会制度:定义、特点和区别b. 英国政府制度: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的特点4. 领导班子的构成和职能a. 党政军关系:党的领导在军队中的具体体现b. 领导班子的构成和职能:党委和政府的关系和职责第四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运动1.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a. 工人阶级的形成b.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工会运动、社会主义工人运动2. 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a. 农民阶级的形成和特点b. 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农民起义、土地革命3.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作用a.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特点b. 知识分子的政治作用:革命引导者、意识形态的创造者4.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和互动a.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和联合形式b.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和互动: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第五章党的领导核心和党的建设1. 党的领导核心的地位和作用a. 党的领导核心的定义和特点b. 党的领导核心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2. 党的建设的目标和内容a. 党的建设的目标:坚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结统一b. 党的建设的内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3. 党的组织的层级和职能a. 党的组织的层级:中央、地方、基层党组织b. 党的组织的职能:政治、思想、工作、干部、纪律等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a. 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和任务b.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策略第六章忠诚和拥军优属1. 忠诚的概念和要求a. 忠诚的定义和内涵b. 忠诚的要求和表现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政策a. 国防政策的概念和目标b. 国防政策的原则和主要内容3. 拥军优属的重要性和意义a. 拥军优属的定义和内涵b. 拥军优属的重要性和意义4. 拥军优属的主要内容和方式a. 拥军优属的主要内容:教育、就业、医疗等b. 拥军优属的主要方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组织活动第七章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公德1.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特点a. 公民道德的定义和内涵b. 公民道德的特点:自觉性、社会性、规范性2. 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和任务a. 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发展b. 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社会公德的特点和要求a. 社会公德的特点:公共利益至上、互利互惠b. 社会公德的要求:友善、诚实、守法、公正等4. 社会公德的培育和践行a. 社会公德的培育:教育、文化、法律b. 社会公德的践行:奉献、关爱、公益等第八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a. 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兼容并蓄、和谐统一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影响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凝聚民族团结、弘扬精神品格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价值观塑造等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保护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宣传、创作、应用。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
【导语】只有⾼效的学习⽅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式根据规律掌握⽅法,不要⼀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
⽆忧考⾼⼆频道为你整理了《⼈教版⾼⼆政治上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考点1、意识的本质(什么是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起源)。
②意识是⼈脑的机能(意识的⽣理基础)。
③意识是⼈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考点2、意识的作⽤(意识的能动性)。
(1)⼈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的性和计划性。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觉选择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
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②意识对于⼈体⽣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
⾼昂的精神,可以催⼈向上,使⼈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悲观、消沉、丧失⽃志。
考点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
(1)世界观: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强调任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
(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 考点4怎样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①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高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归纳总结1.哲学部分: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比如中国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例如,科学的发展理念能够推动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和归宿。
例如,通过科学实验获得新的科学发现和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认识,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辩证法部分: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都是相互联系的。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
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导语】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的重难点。
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控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可以很快的掌控知识。
作者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期望对你有帮助!【篇一】1.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的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包括:①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与奉献,即社会价值;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③社会价值居于首位,自我价值居于从属地位,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对人的价值的评判:主要是看他的奉献。
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奉献。
在今天,人的奉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奉献。
3.价值观(1)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价值观有正误之分。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心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动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挑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具有美好生活的航标。
寻觅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觅人生的真谛。
⑤我们提倡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它正确地处理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A这一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
B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产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
C它不排挤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全部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上册是学习政治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对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总体认识篇本章主要介绍了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以及政治学科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能够对政治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章国家的概念与发展篇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的概念、特征和职能,以及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本章,我们能够了解国家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明白国家的职能和作用,进而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三章国家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篇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制度的概念、特征和职能,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优点和发展。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四章国家的权力组织和运行方式篇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权力的概念、特点和运行方式,以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和制约方式。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了解国家权力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白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了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和制约方式。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篇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能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六章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篇本章主要介绍了参政议政的概念、形式和要求,民主监督的概念、形式和职能。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可以了解参政议政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明白民主监督的概念和职能,掌握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第七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少数民族政策篇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通过学习本章,我们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明白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掌握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
2024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
____年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范文第一章中国的古代文明与思想解放思想全文联系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古代文明和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影响。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中国的古代文明和思想,以及如何解放思想。
首先,我们将学习中国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融合中形成了中国的古代文明。
其中,中华文明是最主要的一种文明,它包括了华夏文明、中原文明和中华民族文化等。
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明,中原文明则是中原地区的文明,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古代文明。
其次,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仁爱和孝道。
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对自然的尊重,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和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最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
在解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解放思想包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对新观念的接纳,以及对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原则的坚持。
通过解放思想,中国人民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同样,解放思想也是我们个人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思考。
总的来说,中国的古代文明和思想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
通过学习中国的古代文明和思想,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并且通过解放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不断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
一、解析重点——正确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二者作为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虽然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问题,但有严格的区别。
(1)两者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两者内涵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复杂事物包括许多“矛盾体”,每一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则是“矛盾侧面”。
正因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其内容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因此,主次矛盾又都有各自的主次方面。
(3)两者的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
(4)识别的方法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一般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主要矛盾或要求用主次
矛盾的关系原理来分析。
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一般材料中有“抓本质”、“抓主流”、“认形势”、“识大局”、“辨方向”等字眼或意思都是讲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或要求用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来分析。
例如,我国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评价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形势的好与坏。
(5)两者的对立面不同。
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次要矛盾相对立而存在,以各种次要矛盾为自己的对立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比较而存在,以矛盾的次要方面为自己的对立面。
2.二者的联系。
(1)它们都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在自己的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都规定着事物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过程。
(2)分析主要矛盾,抓重点,主要是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3)二者在实践中都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特殊矛盾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和克服一点论、均衡论。
(4)二者都是和各自对立面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并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
二、破析难点——正确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是重要的原理,又是重要的方法论。
对此,应掌握以下几点。
(1)关于主次矛盾的关系,要全面理解主次矛盾在复杂事物中的不同作用,对它们既不能等量齐观,搞均衡论,又不能因抓重点而忽视次要矛盾,搞“单打一”、一点论。
(2)关于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注意二者对事物性质的不同影响,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对事物性质和发展的作用,不能认为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关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既是主次矛盾关系的要求,也是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辨析近点——关于重点论与抓重点
重点论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抓重点则是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全力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次要矛盾的解决,它是主次矛盾原理的要求。
(二)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A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基础。
(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最终灵感来源。
)
(2)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4、为什么要推动文化创新?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1、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
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途径之二)。
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P50)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要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