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8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8单元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认识数的概念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了解0~100内数的读法及书写形式,并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数的比较和排序。
第二单元:1~100的加减法
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100内的加减法,培养他们的心算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认识面积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观察,认识面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第四单元:认识周长
本单元通过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培养他们的测量能力。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本单元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读法及书写形式,并通过生活实例进行分数的比较和排序。
第六单元:认识容积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对物体的观察,认识容积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本单元让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研究读写各种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时间的比较和排序。
第八单元:认识图形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备课
(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6)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5、P42例2填空,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6、P43做一做1独立完成后,指名订正。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
目测、量、比三角板
备注:教案均用五号仿宋体字反正面打印。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课时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
角的度量共(1)课时
教材
分析
角的度量编排的重点是引出角的单位,因为量角的本质就是要找出一个角里包含了多少个角的单位。也就是角的单位的产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的概念,也就是角的单位,利用角的单位就介绍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从而也说明了量角器的制作原理,为学生在使用量角器量角时,更好掌握操作方法提供了帮助。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钝角:大于90°,小于180°
三、巩固发散
1、80°角与()°角能拼成一个直角。
2、一个平角与一个直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3、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的和,一定是()角。
4、判断
(1)直角总是90°(2)锐角都小于90°
二次备课
作业设置:45页2、3、4
堂堂清练习
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要和()重合;0°刻度线和()重合
教后反思
备注:教案均用五号仿宋体字反正面打印。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课时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
角的分类共(1)课时
教材
分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度的度量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角度的度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度的度量单位,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并读取角度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角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角度的概念及分类2. 角度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3. 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度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
2. 教学难点: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钟表指针的运动等,引出角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角度的概念及分类(1)角度的概念:两条射线共同起点,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起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度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 讲解角度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1)角度单位:度(°),1度等于圆周的1/360。
(2)量角器的使用: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使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读取另一边的刻度线,即为角的度数。
4. 角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1)角度的大小比较: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2)角度的计算:已知角的度数,求补角、余角、周角等。
5. 练习与巩固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度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操作能力。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掌握程度。
3. 测试与竞赛:定期进行测试,组织竞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展示角度的概念、分类、度量方法等。
3. 教学工具:量角器、三角板等。
七、教学时间本单元教学时间为2周,共计8课时。
八、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花坛: 3×2=6(平方米)地板砖: 0.3×0.2=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
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画指定度数的角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2)认识常用的几种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1)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2)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共 4课时)1.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2.角的度量。
1课时3.角的分类。
1课时4.画角。
1课时二、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1)射线、直线的概念。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2020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课时教案段)。
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
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生画线段小组内交流:射线与线段的区别?生在练习本上动手画一画:画一条射线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一- 网5.做“练—练”第1题。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
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
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
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 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学会边演示边说学生自学。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第 37~38 页的教学内容,第 41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多媒体。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生:算盘)显示算盘。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迄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
无非现代人们拥有更方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1.了解计算器多媒体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
学生:计算器。
(闪烁此选项)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学生 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 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 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学生:(略)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显示计算器优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
)2.认识计算器(1)说一说:①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计算器,你认识上面的哪些按键,小组内说一说。
②上台给班上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器和自己认识的按键。
(2)认一认:出示计算器示意图,教师指,学生说出各部份名称。
教师适时介绍相应按键的作用。
……教师:计算器上还有不少奇怪的符号。
这些是计算器的功能键,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会用到这些功能键了。
3.探索例 1(1)初次尝试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 181+63,181-63。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的第9—14题。
教学目的: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为学习小数和复名数,小数乘、除法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会较为熟练地应用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应用上面的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进行扩大(或缩小)时应该注意什么。
3.填( )。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 )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 )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小数( )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 )1000涪。
小数点向( )移动—位,小数就扩大10倍。
小数点向( )移动—位,小数就缩小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小数就扩大1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位,小数就缩小100倍。
二、小数点位置移动及其应用1.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集体汀正时,每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做题时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四的第10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做题时的想法。
可提问:0.85×100是什么意思?(0.85扩大100倍。
)可以怎样做?(把0.8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根据是什么?、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做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集体订正。
订正时,教师仍可提问,引导学生说出做题的过程和依据。
三、判断对错做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先让学生试着自己判断,订正时,让学土说说判断的理由。
四、混合练习1、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再集体订正。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
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XXX,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教学重难点课时XXX排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4课时课时教案课题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讲授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重难点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具学具直尺,三角板准备教师活动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
提问:谁来通知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如何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
画线段时,入手下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我们能够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通知人人。
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假如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教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学生活动二次备课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本38、39页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
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 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P38~39。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线段、直线与射线,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在经历分析归纳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理解角的含义。
难点:能在认识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二、探究新知1.自主探究。
(1)自学教材P38~39。
(2)思考:线段、射线、直线和角有什么特点?怎么表示?(3)想一想: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认识线段。
(1)直观认识线段。
课件出示教材P38上面的两幅图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师: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线段。
(2)观察线段的特点。
师:同学们,大家自己在纸上画几条线段,观察一下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学生在二年级时对线段已有初步的了解,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3)用字母表示线段。
师:为了表述方便,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线段,如线段AB。
3.认识直线。
(1)直观认识直线。
师:大家再看,老师要把这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会是什么样?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这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
师小结: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
(2)直线的特点及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直线是直的,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不能测量出长度。
师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直线AB,直线l。
4.认识射线。
(1)直观认识射线。
师:大家再看,老师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会是什么样?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师小结: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1. 大数的读法规则。
2. 数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财政收入等),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的大小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数的认识和了解。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1.2 亿以内数的特点,如数位、计数单位等。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规则。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 1.2 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尝试读出来。
2. 学生分组进行读数比赛,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2 亿以外的数该如何读?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总结出 1.2 亿以外数的读法规则。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规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数学规律。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角的度量集体备课(共4课时)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2.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方法。
3.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四、教学建议: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着眼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情景导入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交通工具入手,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速度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探索得出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新知学习,引导学生由已经掌握的乘法知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目标1、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3、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
4、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5、通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6、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2、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理解用乘法去乘被乘数个位,满10怎样进位,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1、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2、关于时间、速度、路程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图。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观看关于各种交通工具速度的图画。
图画上一头马车的速度大约是10千米/小时。
以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其它交通工具的速度:自行车约16千米/小时小汽车约80千米/小时火车约160千米/小时磁悬列车约340千米/小时飞机约800千米/小时2、导入本课学习:上面是关于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索关于速度的知识1、讲解:什么叫速度呢?我们说的速度,是指一个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路程,比如上面看到的马车的速度约是10千米/小时,就是说马车在一个小时内大约可以行使10千米。
2、引导学生自己结合生活中的经历感受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和同学交流。
可以说说自己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对它们行使快慢的感受。
3、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三、复习旧知,为本课作铺垫。
1、口答:(1)16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6呢?(2)14个十、38个十、15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10×5= 20×3= 13×3= 130×3=3、导入本课学习:刚才我们复习了以前学过的乘法的口算,如果老师将复习题13×3改成16×3(板书:16×3),仍然是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题,但和以前学的又不完全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个、180个?(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师: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认识量角器。
(1)师: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
(课件出示量角器的图形),同时,让学生拿出学具“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此处重点说明量角器的组成: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9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
(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师:请你指出量角器上1°角的顶点及它的两条边。
10°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20°、100°、180°(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里所有角的顶点都在哪里?(中心);所有角的一条边都在哪里?这共同的一条边也就是0°刻度线,而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认识几度角(1)课件显示:在量角器上出示30°、150°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30°,另一个却表示150°,(此处可以多出几组这样的度数。
)那么我们在量角器上读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2)量角器上找出60°,100°,145°的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4、尝试量角的方法师: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请大家用量角器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量出它的角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动手量一量,然后,学生汇报结果。
角的度量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边1、角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分辨角的种类。
3.能够用手指、教具等直观表示不同种类的角。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类的能力。
2.通过教具和实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合作探讨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几何知识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角的定义。
2.角的分类。
难点1.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和分类的抽象性。
2.学生能够准确用语言描述不同种类的角。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教具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角,并引导学生自由描述这些角的特点。
第二步:学习新知识•向学生讲解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定义和角的分类。
•通过实例和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种类的角。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试图找出周围事物中不同种类的角。
第四步: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特别是通过观察图形和找角的特点来分类角。
第五步:反馈与总结•汇总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见解和认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延伸•鼓励学生自行寻找身边事物中的不同种类的角,并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角的特点。
五、教学资源•角的教具、图片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给予更多引导和鼓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角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角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为以后更复杂的几何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愿意思考,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第2课时角的度量
第3课时角的分类
第4课时画角
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
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
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
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