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报告和教学设计课题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分秒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时分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以及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帮助学生建立“1秒”概念;通过创设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并从中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探索、猜测、验证,发现1分=60秒;3、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去年的10月12日我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神六发射成功)对了,全国人民期待已久、全世界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在这一天发射成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吧!(画面演示神六发射倒计时,学生随着画面一起倒计时:3、2、1),这样的倒计时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呢?(出示主题图:春节联欢晚会现场,载歌载舞,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10、9、8、7、6、5、4、3、2、1)2、刚才这样的倒计时你知道是用什么作时间单位的吗?(秒)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秒来计时的?(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课件动态画面)3、揭题,看来呀,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时间单位“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钟面,认识秒针和1秒。
(画面演示:钟面)(1)师:你知道钟面上哪根针是秒针吗?(又长又细红色的就是秒针)问:秒针从12走到1走了几秒?秒针走了几小格?引导学生一起得出: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走了5小格就是5秒,5个小格就是一个大格,那么一个大格就是5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再看秒针从2走到4,走了几秒?(10秒)再接着看,从6走到12,经过了多少秒?(30秒)为什么?(2)你还能说一说,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就是走了几秒。
时分秒教材分析
《时、分、秒》教材分析单元学习目标1.借助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可以用时、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现象,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白己的生活经验与操作活动,认识时、分、秒,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利用拨、数、画图等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了解“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组织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思路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由于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教科书注重结合活动帮助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例如,通过拨钟面表针的活动,体会时与分之间的关系;通过“1分能做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1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懂得珍惜时间。
2.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时、分、秒的学习过程中,教科书关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如,在认识钟面时,教科书安排了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借助操作和观察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在研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教科书展示了学生不同形式的示意图;在判断经过时间时,教科书也引导学生利用画一画的方式解决问题。
总之,对于时、分、、秒的学习,教科书注重观察、操作、画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避免单一的死记硬背现象。
课时安排建议内容建议课时数奥运开幕(认识分) 11分有多长(认识秒)3淘气的作息时间(经过时间)本单元建议学习课时数为4课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教材分析及教学标准
年学 学 级习 习 册领 内 数域 容
知识要点推进
教学学业标准
教学过程标准
(带*内容为保障 性标准)
学生应有的机会
教师提供的帮助
1. 秒的认识
*1、认识最小的 1. 学 生 应 从 生 活 1.教师创设多种生活情境,搭 时间单秒,建立 场景、生活经验、 建起沟通学生 生活经验的桥 秒的时间观念。 钟表实物及 钟表 梁,中体会“秒”和分这些时
初步学制作 息时
间表,培养良好的
6、培养学生珍 生活习惯及 学习 惜时间的习惯、 习惯意识。 观察能力和合
作意识。
*2、使学生知道 模型的辅助下,获 间单位的大小,及在生活中的
1 分=60 秒
得对分、秒这些时 恰当运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通过观察和 间单位的表 象认 2.学生通过对各式钟表或钟表
操作,体验时间 识。
模型的直观演示进行观察、思
在生活中价值。 2. 学 生 应 获 得 各 考,从而获得 1 分=60 秒的表
*4、使学生在知 种利于建立 时间 象认识。
本册本单元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 感悟时间单位 “秒”。
2. 观察钟表,得 出 1 分=60 妙。
3. 时间单位之间 的简单换算。
后续发展
时间
内容
第 六 册 有关年、月、 第 四 单 日等时间单 元《年月 位和 24 时 日》 计时法等方
面的知识
4、计算简单的经过 时间。
二、“时分秒”内容分布及课时安排建议
附件 1:人教版 3 年级上册第 5 单元 : “时分秒”教材分析及教学标准
一、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前期学习
时间
内容
1.认识钟面
《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
《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精选16篇)《时、分、秒》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篇1单元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能根据钟面说出经过的时间。
单元编写意图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本单元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我们赢了”,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二节“一分能干什么”,体验时间的长短,知道1分=60秒;第三节“作息时间表”,体会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
所以,教材特别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如,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认读钟面上那一难忘的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时刻,引入对时间的进一步认识;通过“一分能干什么”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而且能体验一分能读能写许多字,能做不少事情,体会时间的价值,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从而使学生懂得去珍惜时间;通过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时间观念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感受时间的意义与价值。
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钟表、时间已经知道了什么,从学生已有的时间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其次,一定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认识与体验时间。
我们赢了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
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5单元时分秒教案及反思
第五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59—67页的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第三次接触时间,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而本单元主要在这些基础上来认识“秒”,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材在编排上具有如下特点: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
2、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3、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单元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59-61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二、新授(一)认识钟面上的秒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单元主备人:秒 600分=()时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活动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环节二:质疑探究时间计算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教师活动:课件出示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学生活动:(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活动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环节三:实践应用一、填一填。
二、做一做教师活动: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学生活动:联系实际,稳固应用。
1、学生口答,集体纠正。
2、学生在题纸上独立练习。
3、请学生板演,交流,集体订正。
活动意图: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
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时分秒》说课稿
《时分秒》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时分秒》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时间单位和时间计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他们对时间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秒”这样较小的时间单位还比较陌生,对时间的计算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
(2)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时分秒》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认识时分秒的概念,理解1 时=60 分,1 分=60 秒。
- 掌握读取时钟时间的技能,能够准确读出电子表和机械表上的时间。
- 能够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如将小时换算成分钟,分钟换算成秒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时钟、参与时间赛跑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 在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珍惜时间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 在时间赛跑游戏中,让学生体验到时间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认识时分秒的概念,掌握读取时钟时间的技能。
- 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2. 教学难点- 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复杂的时间换算。
- 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时钟模型、电子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和时钟的结构。
2. 游戏教学法:开展时间赛跑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3. 故事教学法:讲述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 讨论交流法:在互动交流环节,组织学生讨论日常中做某件事花费的时间以及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 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时间是什么吗?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单位——时分秒。
(板书课题:时分秒)2. 认识时钟(10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时钟。
(展示时钟模型)时钟上有几个指针呢?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 师:时针、分针和秒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指针的长短、粗细和转动速度)- 师:时钟上有几个数字呢?分别代表什么?(引导学生认识时钟上的数字,了解时钟的刻度)3. 认识时分秒的概念(15 分钟)-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时钟的结构,那么时分秒分别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 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 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
《时分秒》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解析
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们需要用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数的大小比较、算式的基本表示等等。
而《时分秒》就是这样一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个单元,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该单元的教案解析。
一、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目标,小学三年级的《时分秒》教学旨在:1.了解时分秒的比较,建立时间意识。
2.理解时分秒的基本换算。
3.学会用“时:分:秒”表示时间,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
4.练习熟练掌握时间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重点1.时分秒的比较问题2.时分秒的换算3.时间的表示方法4.时间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2.时间的应用技能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教师可以用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问题来引入这个单元的学习,如“饭点快到了,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久以后到饭点?”等问题。
通过引入来让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懂得掌握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讲解时分秒在学生对时间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时分秒的概念,给学生展示时分秒看起来像什么,如长短不一的时针、分针、秒针,给学生产生视觉影响从而更加容易理解。
3.时分秒的比较教师可以通过时间比较所产生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掌握时分秒。
例如,如果我们现在是上午9点钟,10点钟会是多久?如何计算出要过多久才能到10点钟?在这个过程中,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4.时分秒的换算在学生理解时间概念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例如,1小时=60分钟=3600秒,用表格形式展示学生,并用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把换算学会。
5.时间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时:分:秒”表示时间,以及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间。
可以先教给学生简单的时间,如10点30分,然后进一步让学生表示时间到半分钟、一分钟,甚至到秒钟的时间。
6.时间的应用在学生熟练掌握时间的概念、换算和表示方法后,教师可以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练习时间的应用技能。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时分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时分秒》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时分秒的概念,学会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掌握时分秒在钟表上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用时分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时分秒的概念,能够进行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并能在钟表上正确表示时分秒。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以及在钟表上的表示。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概念,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钟表模型,磁性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钟表,学习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钟表上的时间。
2. 新课导入(1)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钟表上的时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3)教师讲解时分秒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表模型,加深理解。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在钟表上表示时分秒。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和表示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时分秒的认识2. 板书内容:(1)时分秒的概念(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3)时分秒在钟表上的表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3个不同的时间,用时分秒表示,并换算成分钟。
(2)在钟表上表示出老师给出的时间。
2. 答案:(1)示例:7时30分,7时45分,8时15分,分别换算成分钟为:450分钟,630分钟,810分钟。
(2)答案见附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章节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章节教案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时分秒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内容的一部分,主要讲解了时间的表示和计算,包括时、分、秒的概念,如何读表和计算时间等。
由于时间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理解时、分、秒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读出表面上的时间;3.能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4.增强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能够准确地读出表面上的时间。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以及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及举例,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读表方法。
2.游戏教学法:利用生动、趣味的游戏形式,增强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加减运算能力,如“抢答游戏”、“快乐计时器”等。
3.影视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影视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时、分、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五部分:教学步骤1.学习时分秒的概念1.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运用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钟等。
1.2.教学环节:通过教师讲授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相互转换的方法。
1.3.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转换练习,检查是否掌握概念。
2.学习如何读出表面上的时间2.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表盘的结构和读表的基本要素,如小时刻度、分钟刻度、秒针等。
2.2.教学环节:通过多种方式介绍读表方法,引导学生能够准确读出表面上的时间。
2.3.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读表练习,检查是否掌握读表方法。
3.学习时间的加减运算3.1.课前导学:让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3.2.教学环节:通过举例、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的加减运算。
时分秒的教材分析
富的材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对时间观念获得更充分
的体验。
第2页共2页
1 时=60 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
教学建议
以及有关时间的简洁计算。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
相联系。
↓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生往往感到不习惯,这无疑给时间单位之间的简洁换算带来肯定的困难。 导出“秒的认识〞。
为此,教学时,应加强对钟表的观看,特殊是分பைடு நூலகம்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时分秒的教材分析】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以便让学生积存丰富的表象,把握时、分、
秒之间的关系。
除了教材上选择的素材和活动形式,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状况收集更丰
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识的情境,很简单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情境本身与所学的学问有着直接的联系。“秒〞作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 60,而不是以前所学的十进关系,学 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常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 中新年的钟声马上敲响时的场景,“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
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 “1 分钟有多长〞和“1 分钟能做些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
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7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
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时分秒》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认识钟面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读时间、换算时间,以及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理解时间的进制、换算时间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钟面,了解时、分、秒的划分及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读写时间的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及单位换算,能正确、熟练地读写时间。
2.教学难点:理解时间的进制,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时间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钟面模型、时间卡片、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钟面模型、时间卡片、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关于时间知识的图片、动画、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展示日常生活中与时间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钟面的构成,让学生认识时、分、秒的划分。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换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时、分、秒》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简单的计算;计量以秒为单位的方法及时间的简单计算的多种算法。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对时间获得充分的体验。
3、初步感受时间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护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秒,会进行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
2、能够正确求经过的时间。
四、教材分析:(一)编排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思路的展示和模型思想的建立。
(二)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的基础上安排的关于时间的新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秒”、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经过时间的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
在头脑中建立表象。
五、单元教学方法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切实开展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2、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
3、注意课内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
六、教学课时(3课时)1、秒的认识……1课时2、时间的计算……2课时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人教版时分秒教案
人教版时分秒教案【篇一:《时分秒》教案】第一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时、分、秒》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
)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3)理解1分=60秒。
二年级数学下册《时分秒》教案、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量适中,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2.时间换算练习:设计一些时、分、秒的换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换算知识。
3.实际应用练习: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时间问题,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用时、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我将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时间知识,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概念及其换算关系。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批改要及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时分秒》:
1.利用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小故事,如《守时的小闹钟》,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时间概念,引发他们对时间知识的好奇心。
2.提问方式:向学生提问:“你们每天都是怎么安排时间的?”“你们知道时钟上那些长短不一的指针代表什么吗?”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动画展示时钟的运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时、分、秒的递增关系。
-使用教具时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时间读取的理解。
2.创设生活情境,将时间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度和应用能力。
-设计“我的日程表”活动,让学生规划一天的时间,并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时间的合理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分、秒》教材分析省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省市教研室高娟娟(修改)省市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分。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具体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时、分、秒》重难点突破省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省市教研室高娟娟(修改)省市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本章重难点分析:1.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突破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1)初步建立对秒的直观感知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
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这一课题。
再依次出示第2、3、4幅主题图,唤醒学生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2)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并出示钟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走一大格就是5秒,8秒就是走了八小格。
再通过动态演示3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60小格。
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
(3)体验1秒有多长通过亲身体验: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1秒的长度。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1)巩固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1分=60秒,1时=60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只出现数字较小的,以及整十倍数的换算。
如600秒=()分(2)突破“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难点。
①先复习简单的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早上7时起床,8时上课,经过了多少时间?唤起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经验,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②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例2,动态演示钟面从离家时刻到到校时刻经过的时间。
让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相关信息。
通过呈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
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可以是数格子的方式,直观、实用;也可以选择计算的方法,抽象、高效;还可以将曲线的分针转动转化为直线的数轴,便于学生算出经过的时间。
(课件演示不同方法)如图:《时、分、秒》课标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容”中提出“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时、分、秒》课标解读省市黟县碧阳小学叶群芳(初稿)省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已经会看整时和半时,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分。
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图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2.设计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首先,设计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丰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感知。
对标准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感知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前提和基础。
时间单位十分抽象,需要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具体的表象和行为,帮助学生感知。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的延续性所构成的形象是知觉时间的基础。
因此,教材在让学生感知“1秒”“1分”这两个时间单位的长度时,通过听滴答声,眨眼、拍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观,帮助学生对标准时间单位建立清晰、准确的感知。
其次,设计丰富的、有层次的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活动。
教材按照“体验1秒”“体验15秒”“体验1分”的顺序,设计了“1秒有多长”“15秒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记录运动前后1分钟心跳和呼吸的次数”等多种体验活动,将时间的长短与某些行为的次数建立联系,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量”,帮助学生体验时间的长短,同时渗透估计的方法。
最后,注重体现估计的方法,渗透计量的本质。
3.注意课外结合,适当挖掘和拓展教材资源学生对于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量的观念的建立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长期积累,而课堂的时间又非常有限,因此,需要拓展学习渠道,注意课外的结合,适当地拓展和补充教材资源。
例如,“1分有多长”的体验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像口算、朗读课文、画画等便于操作的活动,而像跳绳、仰卧起坐等活动,由于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适宜在课组织活动,但可以提供信息,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可以在课估计,课外实践验证。
比如,可以让学生或去收集诸如: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1分约行进200米,脉搏1分约跳动75下等例子。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也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再如,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通过从粗略估计到准确估计,不断细化估计方法,形成合理估计策略对时间长短的估计容易受人的主观体验(如痛苦、愉悦)的影响,要进行比较准确的估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儿童首先建立对一个“标准时间单位”的认识,然后通过“运算”或数出要估计的时间段中包含了多少个标准的时间单位,以此来估计时间。
教材从“与1分钟进行比较”的粗略估计到“选择方法估计30秒”的准确估计,不断细化估计的方法,逐步使学生认识到估计的基本方法是首先选择一个熟知的标准,再用标准去量,同时也渗透了计量的本质,形成合理的估计策略。
5.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提炼与整套教材编排的思路一致,在完整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及它们的关系之后,教材专门安排让学生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时间的计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梳理与引导以突破这一难点。
一方面,加强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概括和总结。
从三年级开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名称由“知道了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改为“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由问答式改为述式,突出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另一方面,加强“分析与解答”部分的容,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以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关于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在例题中安排了求经过时间的问题,在练习中安排了求结束时刻和开始时刻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多样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同时,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例如,针对例2提出的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教材中给出了“数格子”和“计算”两种方法,不要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6.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直观教具及教学课件的作用,突破教学难点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关时间计算的教学无疑成为了一个教学难点。
因此,在教学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时,应充分利用钟面对时间“局部周期性”的刻画功能,加强对钟面的观察,让学生明确: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时,可以通过课件观察钟面指针转动的区域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钟表是圆形的,它只能刻画时间的局部周期性,当计算的时间段超过一个周期时,“数”出其时间长度就比较麻烦。
因此,可以引入数轴来直观表示“时间”(如下图),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而且在思考如何画时间轴时,需要应用所学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就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7.恰当把握教学要求无论是时间单位间的换算还是经过时间的计算都相对比较简单。
例如,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只局限于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是学生能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
但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
再如,经过时间的计算,不要求计算跨过中午12时的,如上午9时至下午1时的时间;而且不强求学生一定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允许学生借助钟面、数轴等模型“算”出经过时间。
《时、分、秒》教学设计(第1课时)省市黟县碧阳小学汤国英(初稿)省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
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
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
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