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纲考试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讲1.第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我国长期沿用。
2.中国:最早的学校有两种①成均,五帝时代。
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②庠,虞舜时代。
兼有养老,藏米之所,有大学小学之分。
古埃及:①宫廷学校。
专为皇家,贵族子弟开设的教育场所。
②僧侣学校。
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有很高的地位③职官学校。
主要培养从事某种专项官吏,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教育方式为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目标就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并具备充任官吏基本条件的人,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收费。
古印度:①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②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婆罗门的教育③佛教教育。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场所为寺庙,目的为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为佛经经典。
3.西周的教育制度:⑴家庭教育。
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⑵小学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训练。
⑶大学教育。
有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学程为九年。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重视礼乐射御。
大学的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的进行教学活动。
⑷乡学。
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实行定期考察和推荐。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中国教育史部分习提纲一、基本常识(举例)1、《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西周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
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3、西周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4、西周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5、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
6、儒家私学、墨家私学并称“显学”。
7、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8、《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9、《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10、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历史上首次把“教育”二字连用。
11、孟子确定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2、《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13、《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15、书院是中国自唐末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16、王应麟《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为四大书院。
17、马端临《文献通考》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为四大书院。
18、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洋务学堂19、1866年创办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和船舰制造学堂20、“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1、1901年废除武科举;1905年废除文科举。
中外教育史考试要点(全)
中外教育史考试要点1.英国教育家沛西·能在其著作《教育原理》中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是种族生活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无需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从教育起源的学说来看,沛西·能的观点属于()。
A. 生物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模仿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2.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也是最早产生学校的区域。
3.在古埃及,宫廷学校、寺庙学校的数量是有限的,那些想成为政府官吏或寺庙僧职人员的奴隶主子弟,大多数进入“文士”所设立的学校学习。
4.古印度的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5.结合古籍的记载,地下文物的证实,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6.商代学校教育机构“庠”是承袭前代,仍为养老的机构,但教育意义更为增加,逐渐成为实施教化的一种社会教育机构。
7.西周的大学分为天子大学与诸侯大学。
前者是以辟雍(太学)为中心,四周环以学习不同内容的东学(东序)、西学(瞽宗)、南学(成均)、北学(上庠)。
诸侯的大学因其三面临水而名为泮宫。
8. 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府官员兼任,如国学即由国家礼官大乐正总负责。
礼官属下的某些乐官、军事官员如乐师、师氏、保氏、大胥、小胥、大师、小师等便是学校的教员。
这种西周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官师合一”。
9.造成西周学校“官师合一”,未能使教师成为单独的社会职业的原因,除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外,还与西周社会实行的“惟官有书,惟官有器”的“学术官守”政策不无关联。
10.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是我国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
11.按西周“六艺”教育内容的性质,礼、乐主要属于()。
中外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由此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中外教育史的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30分外国教育史:1.导生制(含义+优缺点):又称贝尔兰凯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
优缺点——优点很多:(1)省钱。
以导生代替教师,费用就大为减少。
(2)省师资。
(3)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
(4)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缺点:导生制的教学方法呆板、机械,无法保证教育质量。
2.产婆术(内容+优缺点):即“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之一。
他将老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又叫产婆术。
优点——1、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英国公学:英国的公共学校,中等学校之一,是一种文法学校和私立学校。
修业年限五年。
4.双轨制: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
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5.美德即知识:作为苏格拉底伦理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它表明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6.快乐之家: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由早期人文主义教育者文多里诺于1423开班的宫廷学校。
快乐之家描述的学校校址环境优美、校风淳朴自然、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过程充满快乐。
7.洪堡改革(内容+意义):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德国普鲁士教育部长,开始推行改革。
对初等教育改革,学习裴斯泰洛齐;对中等教育改革,推动实科中学发展;对高等教育改革,建立柏林大学。
8.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颁布,强调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学校的数学、科学、外语教学。
9.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美国19 世纪初期以建立公立初等学校,实施国民初等教育为主旨的教育运动。
10.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918 年全国教育协会任命的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在《中等教育基本原则》报告中提出。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中外教育史纲复习资料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答: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首先,斯宾塞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出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个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为目的,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其次,他根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对最有价值的知识的判断,提出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自然科学是其核心。
再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证色彩的新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应该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
他特别推荐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以及发现法等。
2题、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部分组成。
其中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揭露出对方观点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生婴儿一样。
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答: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一、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造就“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主张的资产阶级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它的具体要求是五育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新的人才标准,也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1917年,蔡元培先生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教育领域极力主张民主、自由,可以说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特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提出这个方针主要有三条理由:第一,这是与他的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的。
最新中外教育史纲考试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史纲一、名词解释1、君子:是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
2、虚壹而静:虚,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一,不分心;静,就是宁静,不要胡思乱想。
本词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
3、苏格拉底产婆术:感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去思考问题,即依靠“自知”。
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求取知识,教育者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调动他求知的欲望,自觉地追求知识。
5、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具体的讲,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身体即质料,而灵魂则相当于形式,两者和谐统一。
6、鸿都门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科艺术学校。
这是一种研究文学和艺术的专门学校。
7、蒙学教材:唐宋时期是蒙学教材逐步繁荣时期。
这是时期除沿用前人教材《千字文》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大量的启蒙课本,例如,唐朝人所编的《太公家教》宋人所编的《三字经》《百家姓》《童蒙训》《少仪外传》等启蒙教材。
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分别由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
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
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10、4R:即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和宗教( religion)。
11、导生制:即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导生经教师训练后,在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
中外教育简史 复习要点
第一章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1、远古教育的起源: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同时产生的;教育直接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主要有:教育权利平等,教育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是极端原始的。
3、学校的产生: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科学和文化有较大的进步,特别是文字的记载和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形成。
4、西周的教育制度:西周在教育方面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
西周的学校大体可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
国学又有大学与小学两级;“乡学”有庠、序、校、塾。
西周奴隶制官学的课程内容,前期与后期有所不同:前期尚武;后期重文。
大学与小学也有所不同:大学主要是学习诗、书、礼、乐等传统文化;小学主要是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
西周初期,因为政权立足未稳,需要加强军事实力,所以,西周初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练兵习武,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
5、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在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教育完全为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奴隶根本没有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当时,所有一切文化典籍都深藏在天子、诸侯的宫廷之中,由专门担任文化事务的官吏世袭保管。
这些官吏,同时又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的教师。
奴隶社会这种宫廷学校典章做教材、官吏兼教师的情况,就是后人称谓的“学术官守”或“学在官府”。
6.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教育由奴隶制的国家机器直接控制和操纵;学校教育的大门只朝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开放;学校教育只能培养维护奴隶制的各种统治人才;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他们所需要的武功。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1、私学兴起: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奴隶制官学衰废的情况下,当时兴起了一种崭新的办学形式,即私学。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讲1.第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我国长期沿用。
2.中国:最早的学校有两种①成均,五帝时代。
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②庠,虞舜时代。
兼有养老,藏米之所,有大学小学之分。
古埃及:①宫廷学校。
专为皇家,贵族子弟开设的教育场所。
②僧侣学校。
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有很高的地位③职官学校。
主要培养从事某种专项官吏,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教育方式为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目标就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并具备充任官吏基本条件的人,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收费。
古印度:①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②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婆罗门的教育③佛教教育。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场所为寺庙,目的为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为佛经经典。
3.西周的教育制度:⑴家庭教育。
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⑵小学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训练。
⑶大学教育。
有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学程为九年。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重视礼乐射御。
大学的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的进行教学活动。
⑷乡学。
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实行定期考察和推荐。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一、古代教育史古代教育史是中外教育史发展的起点,它记录了人类最早的教育实践和思想。
在古代,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社会传统进行。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传承。
例如,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注重孝道、忠诚和仁爱的培养,而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公民意识和体育锻炼。
二、近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是指从16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教育发展史。
这一时期,教育开始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
例如,德国的普鲁士教育制度以培养公民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后来的德国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而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兴起和普及教育的理念成为了该国教育制度的核心。
三、现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是指20世纪中叶至今的教育发展史。
这一时期,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成为主要趋势。
例如,芬兰的教育制度以其高质量和公平性而闻名,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而在中国,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四、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
教育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育国际化将成为趋势,学生将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总结: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回顾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教育注重道德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代教育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教育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科技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注重教育国际化。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教育发展历史和思考教育未来的重要内容。
中外教育史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古代学校教育的产生一、重要概念1.文士学校:古埃及,教师:文士,从寺庙学校毕业,长于文墨,掌握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
学生:奴隶主子弟。
场所:文士家中,也可在露天或大树下教学。
教学内容:识字,阅读,书写和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
2.古儒学校:古印度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称古儒:对经义粗具研究,笃信梵天又能阐述经典,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
儿童入学须经古儒考验。
学习内容主要为六科和《吠陀》经。
3.泥板文书: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秆在泥板上压制字符,文字为“楔形文字”,泥板烧干或晒干即成“泥板文书”。
4.六艺: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艺”。
5.学在官府:西周推行“惟官有书,惟官有器”的“学术官守”政策,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6.官师合一: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
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府官员兼任。
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7.政教一体:西周,学校既是学习之地,又是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的场所。
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P14二、问题与思考1.世界早期学校有哪些特征?答:(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师;(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3)教育有阶级性;(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这个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政治制度的架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 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1.古希腊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相同之处:①阶级性显著,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③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古希腊教育思想主要特点:①强调国家控制教育,注重培养执政人才;②古希腊教育思想扎根于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家也都从事教育活动;③注重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崇尚理性教育;④重视音乐教育,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⑤古希腊教育思想与哲学观点紧密联系。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园名称: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吕克昂(Lyceum)学园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中的矛盾。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后发展为启发式教学。
四步骤:讥讽: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方法局限:①受教育者要有追求真理的动机;②受教育者对所讨论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③不适合幼年儿童,对人的知识基础、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3.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用。
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4.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5.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特点:①文化教育衰落。
否定希腊罗马文化,烧毁图书馆,开设大量禁书名单。
中外教育史纲考试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史纲一、名词解释1、君子:是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
2、虚壹而静:虚,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一,不分心;静,就是宁静,不要胡思乱想。
本词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3、苏格拉底产婆术:感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去思考问题,即依靠“自知"。
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求取知识,教育者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调动他求知的欲望,自觉地追求知识。
5、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具体的讲,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身体即质料,而灵魂则相当于形式,两者和谐统一。
6、鸿都门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科艺术学校。
这是一种研究文学和艺术的专门学校。
7、蒙学教材:唐宋时期是蒙学教材逐步繁荣时期。
这是时期除沿用前人教材《千字文》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大量的启蒙课本,例如,唐朝人所编的《太公家教》宋人所编的《三字经》《百家姓》《童蒙训》《少仪外传》等启蒙教材。
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分别由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
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
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10、4R:即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和宗教( religion)。
11、导生制:即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导生经教师训练后,在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外教育思想概述复习提纲一、中国部分1、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概述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3、选择某一古代蒙学教材进行分析。
4、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5、结合实际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陈鹤琴活教育思想7、《学记》名句解释并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分析论述。
8、对照《学记》中提出的教师素质要求,找出自己的差距。
二、外国部分1、P34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概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3、P56述评苏格拉底问答法4、简述你对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5、简述夸美纽斯对教育的历史贡献。
6、P210试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7、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请简述之。
8、蒙台梭利主张的“有准备的环境”有什么标准和要求?请描绘一下你将来可能为你的孩子(某一年龄阶段)准备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详见教材)9、P366述评蒙台梭利关于自由与纪律的观点。
10、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理解。
(详见教材)11、请根据杜威“思维的五步法”(教材P381)设计一个教学案例。
(或你所见过的一个教学案例,老师课堂的举例除外)12、自选“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某一教育理论或某一理论中具体的主张,结合你个人的受教育经历,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三、中外结合部分1、请摘录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教育家的一句教育名言,并结合实际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见习(或家教、义教等教育活动)的见闻和感受,谈谈某一教育家某个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或欠缺)。
四、小组专题研究部分部熟悉本小组研究专题或本人阅读的著作的思想精华。
五、课堂听课部分回顾老师课堂上曾提到的现实话题、提问或讨论过的某些教育问题。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一、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一)教育起源及学校产生:五帝时期大学—“成均”(二)夏商西周官学的建立商--瞽宗;西周--学在官府;天子所设大学—辟雍;诸侯设大学—泮宫;国学的教官—大司乐(大乐正)西周国学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三)汉代学校发展状况(汉代官学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公元前221秦—吏师制度】董仲舒(向汉武帝)三项文教政策:“独尊儒术”、“罢拙百家”;“兴教化”、“正万民”;“建立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1.太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2.鸿都门学—东汉灵帝,中国古代最早传授书法绘画艺术专科学校—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场所3.地方官学:文翁兴学—西汉最早地方官学(汉景帝曾嘉奖)(四)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特点西晋—国子学;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五)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特点1.中央官学特点(简答/论述):第一,加强了教育改革,重视发挥太学的地位和作用。
宋代先后兴起了三次著名的“兴学”活动。
第一次是“庆历兴学”,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主持人范仲淹为整顿太学,专派人去湖州总结著名教育局胡瑗的“苏湖教法”,设“经义”、“治事”两斋实行分斋教学;第二次是“熙宁兴学”,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人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三次是“崇宁兴学”,是宋徽宗年间,蔡京极力主张太学、州学、县学三级均推行“三舍法”。
第二,教育世俗化进程加快,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入学资格逐渐放宽。
第三,学校类型多样化。
第四,教学内容不断扩大、不断扩充。
第五,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2.地方官学特点:【元—首创社学】(简答/论述)第一,加强了地方官学的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
宋徽宗崇宁二年创设“提举学事司”。
第二,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
第三,学校经费获得稳定来源。
第四,学校分布地区更广远,开始重视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史纲一、名词解释1、君子:是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
2、虚壹而静:虚,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一,不分心;静,就是宁静,不要胡思乱想。
本词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
3、苏格拉底产婆术:感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去思考问题,即依靠“自知”。
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求取知识,教育者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调动他求知的欲望,自觉地追求知识。
5、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具体的讲,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身体即质料,而灵魂则相当于形式,两者和谐统一。
6、鸿都门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科艺术学校。
这是一种研究文学和艺术的专门学校。
7、蒙学教材:唐宋时期是蒙学教材逐步繁荣时期。
这是时期除沿用前人教材《千字文》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大量的启蒙课本,例如,唐朝人所编的《太公家教》宋人所编的《三字经》《百家姓》《童蒙训》《少仪外传》等启蒙教材。
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分别由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
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
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10、4R:即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和宗教( religion)。
11、导生制:即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导生经教师训练后,在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
12、公学:实际上是一种文法学校,所谓公学的名称,最初是因为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要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
教育目的是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人物,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典文科知识,由于与教会关系密切,因而也重视宗教教育。
13、京师同文馆: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是最早的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开端。
14、福建船政学堂:1867年1月正是开学,当时学堂初办时,分为前堂和后堂两部分,其中前堂学习制造,后堂学习驾驶。
15、壬寅学制:中国近代史新的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8月,是为学务大臣张白熙奏拟的《钦定学堂章程》或称“壬寅学制”16、葵卯学制: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会同张白熙、荣庆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即“葵卯学制”。
17、卢梭自然教育理论: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
其基本思想,便是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18、观念:指事物呈现于感官而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19、统觉:把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且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的过程成为“统觉”,所形成的这个观念体系成为“统觉团”。
20、兴趣:指心理的积极活动,实际上也是观念的大规模的广泛的活动和观念的游戏。
21、综合中学:是一种把文学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综合在一起的学校。
其名以上为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但是实际上并未真正解决选择性教育问题。
二、简答1、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的实施?(1)教育性质——儿童教育(2)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
这些内容包括本氏族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图腾、禁忌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本宗教活动有关的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技能(3)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2、古埃及时产生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设在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的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
(2)寺庙学校:是附设在寺庙里的一种学校,寺庙的僧职人员也就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这些寺庙的僧职人员一般都是身兼三职,既是僧侣,又是政府官员,同时也是学校主管人和教师。
(3)文士学校:文士是古埃及所特有的一种人物,这些人最大特点是长于文墨,而且有一定的初步科学知识。
文士学校一般设在家里,平时可以在露天下或大树下教学。
3、孔子教学的内容:(1)知识教育。
具体说是经他改编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书。
(2)技能训练(3)道德教育。
孔子道德教育论述最多的是“礼”“仁”。
最经典的是“克已复礼为仁”4、孔子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注重修养。
①立志与持志②克己、内省③改过迁善(2)因材施教(3)启发诱导(4)学、思、行结合5、孟子道德教育的方法:孟子根据“性善论”,认为道德教育应注重启发人们自求自得,向自己的内部下功夫,以恢复固有的道德观念。
孟子提出的修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存心寡欲(2)尚志养气(3)反求诸己(4)磨练意志6、荀况教育思想主张:性恶论与外铄说。
人天生虽无道德属性,但却具有所谓“好利”“疾恶”“有欲”等倾向,如果顺着这种趋向发展而不加以节制,必然会引起争夺、发生暴乱,与外在的社会规范、道德感念发生冲突,并破坏现有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生存,最终也将危及每个人的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讲,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
7、荀况学习方法:①防邪近政②积学积善③虚壹而静④学思行一致8、墨家功利主义教学主张:(1)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论(2)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
墨子的教育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二是墨家独有的实用知识和技术①古代文化知识教育②科学技术教育③逻辑学知识的传授(3)主动说服的教育方法9、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是世界文化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
《学记》从思孟学派的性善论出发,强调后天学习、教育的作用,它以玉为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记提出一是要培养具有“建国君民”才能的政治人才,二是通过教育道道培养安分守己“顺民”的目的,为了是想这一教育目的,就是使人通过教育而“知道”。
“道”即教育内容,也就是儒家的诗、礼、乐等教学的主要科目。
10、《学记》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主要有①教学相长②预时孙摩③长善救失④启发诱导⑤藏息相辅。
学记的教学方法主要提出了问答、讲解等方法。
1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公羊春秋》博士董仲舒参加选拔“贤良方正”之士,在在策问中,他在维护大一统的思想原则下,融合阴阳五行等学说,为汉武帝提供了一套符合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思想政治理论,并提出了三大主张:罢爅百家,独尊儒术;重选举,广取士;置明师,兴太学。
12、宋王朝科举制度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增加殿试,将两级考试改为三级,即州试、省试、殿试。
(2)将科考的期限从每年一试改为三年一试,成为“三年一大比”。
(3)为防止考官徇私舞弊,建立锁院制度和糊名、誊录制度。
(4)增加录取名额(5)取消吏部试,通过殿试者立即可授予官职。
1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1)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2)明人伦之外无学(3)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观,提出具有心学思想特点的道德修养方法的主张。
①立“为圣人之志”②省察克治③事上磨练(4)论儿童教育。
14、人文主义文化内容与特征: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
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在活动中实际上其所宣扬的是以“人性”的解放为中心的“人性论”,颂扬肯定“人”的一切,反对对神权的盲目膜拜,实际上是为了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贬抑封建专制的权威。
1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1)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
(2)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夸美纽斯根据其泛智教育的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认识事物”;其次是“行动熟练”;再次“语言优美”。
基本思想将课程分为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三大类。
(3)自然适应原则。
16、日本教育制度:(1)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教育。
文部省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制定全国统一的学制。
1872年,颁布了参照西欧国家的资本主义教育制度而制定的《学制令》。
《学制令》是日本近代第一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学区、学校、教员、学生、考试。
1879年,明治政府公布了《教育令》取代了《学制令》。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890年10月30日由天皇签署颁布的《教育敕语》,在日本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等学校的课程繁多主要由修身、国语、作文、算术、几何、初步的理化知识、地理、历史等,此外,还要求高等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一两门外语。
17、绅士教育的主要内容:约翰·洛克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1693年完成的《教育漫画》,在认识论方面反对天赋观念论,信奉经验论,提出了人生“白板说”。
洛克认为,作为一个绅士,首先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身心两方面的健康缺一不可。
其中身体的健康是人们追求幸福、吃苦耐劳、出人头地的基础和保障,因而体育是绅士教育的主要内容18、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自然适应性”原则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卢梭的理解,他的含义是指教育应当遵循成长中的人发展的自然进程,按照人的年龄特征适应人的发展水平。
卢梭根据对儿童发展的自然进程将儿童划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出生—2岁)、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成年)。
17、裴斯塔洛奇著作及和谐教育内容:裴斯塔洛奇在教育方面的著作主要由《林哈德和葛笃德》、《隐者夜话》、《论教学方法》、《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天鹅之歌》等,裴斯塔洛奇强调身心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
18、赫尔巴特教育方面的著作:赫尔巴特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著作有:《论世界的美的启示为教育的主要工作》、《普通教育学》、《关于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学的几封信》、《教育学蒋怡纲要》等。
19、斯宾塞的主要著作:赫伯特·斯宾塞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由企图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10卷巨著《综合哲学》(包括《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和《伦理学原理》)和教育著作《教育论》(《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20、实验教育论体系的三大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