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鱼的开口摄食期及其饵料综述
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
第38卷第6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Vol.38No.6 2023年12月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ec.2023DOI:10.16535/ki.dlhyxb.2023-094文章编号:2095-1388(2023)06-0972-08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邢雨忻1,2,骆小年1,2∗,李姣1,2,段友健1,2,季辰跃1,2,常建太1(1.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辽宁大连116023;2.辽宁省北方鱼类应用生物学与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摘要:为研究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早期生活史发育特点并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在水温20.5~26.0ħ条件下,研究了马口鱼早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及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㊁形态和行为的影响㊂结果表明:马口鱼孵化后10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为10~11日龄,12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27日龄第一鳞片出现,43日龄鳞被覆盖完全;依据卵黄囊消失和鳞片形成的特点可将马口鱼仔稚鱼划分为早期仔鱼(0~11日龄)㊁晚期仔鱼(12~26日龄)和稚鱼期(27~43日龄);饥饿再投喂及不可逆点试验显示,在水温为(21.5ʃ1.0)ħ条件下,马口鱼的PNR为12~13日龄,14日龄饥饿仔鱼全部死亡㊂研究表明,马口鱼属于卵黄囊晚消失鱼类,该发育特征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态环境,马口鱼仔鱼的混合营养期较短(仅为2d),需适时下塘,从而提高仔鱼成活率㊂关键词:马口鱼;仔稚鱼;早期发育;饥饿;不可逆点中图分类号:S917.4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俗称马口,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鱼丹亚科(Danioninae)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在中国除新疆及青藏高原等地外,由南至北各江河均有分布,常见个体为5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600g以上,属小型凶猛鱼类,也是辽宁省具有开发前景的土著鱼类[1]㊂马口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喜爱[2]㊂目前,有关马口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3]㊁生物学特性[4-9]㊁人工繁殖和养殖[10]等方面,而其早期生活史和饥饿胁迫等方面研究较少㊂仔稚鱼是研究鱼类早期生活史的关键阶段,掌握其发育特征及规律,可为其苗种生产提供基础指导[11]㊂饥饿不可逆点(point of no return,PNR)最初由Blaxter等[12]提出,即饥饿状态下仔鱼丧失摄食能力的临界点,当抵达临界点后,尽管仔鱼仍可继续生存,但多数已经无法恢复正常的摄食能力,最终因饥饿而导致死亡[13]㊂因此,确立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以及研究饥饿对仔鱼生存的影响至关重要㊂现已对多种鱼类进行了此类研究[14-16],但马口鱼的PNR未见相关报道㊂本研究中,拟通过对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和饥饿胁迫试验,了解马口鱼仔稚鱼发育特征,确定其饥饿不可逆点,以期为马口鱼苗种培育提供基础数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试验在辽宁省辽阳县黄泥洼镇黄泥洼村辽阳县兴大养殖场进行,试验仔鱼来自2022年5月26日人工催产孵化出的自繁鱼苗,该批次共获仔鱼40万尾㊂1.2㊀方法仔鱼破膜后(1日龄),随机从其中取600尾仔鱼,分为投喂组和饥饿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置100尾仔鱼,置于塑料箱(45cmˑ35cmˑ18cm)中培育,投喂组仔鱼用于仔稚鱼发育观察,饥饿组仔鱼用于饥饿再投喂试验㊂1.2.1㊀仔稚鱼发育观察㊀1)仔鱼室内培育条件㊂试验用水为充分曝气的电井水,经孔径为48μm的25号浮游生物网过㊀收稿日期:2023-04-24㊀基金项目:2023年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第一批计划项目(2023JH6/100100027);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 揭榜挂帅 项目;大连海洋大学第二届 湛蓝学者工程 项目(2020)㊀作者简介:邢雨忻(1997 ),女,硕士研究生㊂E-mail:xingyuxin1997@㊀通信作者:骆小年(1975 ),男,博士,研究员㊂E-mail:luoxiaonian@滤后使用,养殖期间微充气,溶解氧保持在7.9~ 10.4mg/L,pH为8.1~8.3㊂每天吸污换水1次,换水量为1/3水体,培育水温保持在20.5~ 22.5ħ,室内养殖期间不投喂㊂2)仔鱼室外培育条件㊂6月4日,仔鱼孵后9d时,消化道贯通,鳔充气,将该批次40万尾仔鱼及投喂组试验仔鱼转移至辽阳县兴大养殖场烟台村基地2#池塘中培育,池塘面积为0.67hm2,养殖期间池塘水温为24~26ħ,并配备3.0kW增氧机两台㊂前期鱼苗主要滤食池塘中轮虫等浮游动物,鱼苗规格达2.0cm前不投喂,待仔鱼长至2.0cm后,适量投喂自制微颗粒粉饲料㊂每日6:00㊁10:00㊁16:00共投食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6%,并根据天气和摄食情况适当调整㊂3)取样及数据测量㊂仔鱼下塘前,每天从3个投喂组培养箱中各随机选取15尾仔鱼,经质量浓度为0.3mg/L的乙二醇苯醚麻醉后,使用Olympus CX21显微镜观察试验仔鱼发育特征及形态并拍照,以台微尺为参照物配合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CC2021)测量仔鱼全长及卵黄囊长短径并记录㊂用分析天平(FA2004,上海上平)测量体质量,精确至0.0001g㊂仔㊁稚鱼形态发育参照Kendall等[17]划分为不同阶段,以60%以上观察个体出现阶段性特征时作为该发育阶段的起始时间㊂仔鱼下塘后,定期从池塘捞取30尾鱼进行观察,观察测量方法与之前相同㊂卵黄囊体积计算公式为V=(4/3)ˑπˑ(R/2)2ˑL/2㊂式中:R为卵黄囊高(mm);L为卵黄囊长(mm)㊂1.2.2㊀饥饿再投喂试验㊀1)开口率和PNR的测定㊂在水温(21.5ʃ1.0)ħ条件下,仔鱼开口摄食后,每天16:00从饥饿组随机选取30尾仔鱼,平均置于两个塑料箱(36cmˑ24cmˑ17cm)中投喂4h㊂其中,一组投喂通威鱼苗膨化开口饲料,用于测定摄食率㊂通威淡水鱼苗膨化配合开口饲料主要成分为进口鱼粉㊁豆粕㊁面粉㊁鱼油㊁大豆油㊁酵母水解物㊁多糖㊁氨基酸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㊂饲料成分保证值:水分ɤ10%,粗蛋白质ȡ40.0%,粗脂肪ȡ4.0%,粗灰分ɤ15.0%,粗纤维ɤ3.0%,磷ȡ1.0%,赖氨酸ȡ2.5%,投喂量为0.1g㊂另一组投喂轮虫,用于测定摄食强度,投喂轮虫密度为10~15ind./mL㊂每天20:00取出仔鱼,逐尾观察仔鱼摄食情况㊂摄食率为肠道内含有食物的仔鱼数占测定总仔鱼数的百分比,摄食强度通过计数每尾仔鱼肠道内的轮虫数目而获得㊂PNR测定采用殷名称[18]的方法,当饥饿组仔鱼的初次摄食率低于最高初次摄食率一半时,即为PNR期㊂2)取样及数据测量㊂待仔鱼开口后,每天从饥饿组培养箱中取30尾仔鱼,经质量浓度为0.3mg/L的乙二醇苯醚麻醉后,使用Olympus CX21显微镜观察试验仔鱼发育特征及形态,以台微尺为参照物配合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CC2021)测量仔鱼全长㊂1.3㊀数据处理马口鱼仔稚鱼全长㊁体质量及卵黄囊体积㊁摄食强度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均以平均值ʃ标准差(meanʃS.D.)表示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马口鱼仔稚鱼全长和卵黄囊发育变化情况见表1㊂2.1.1㊀早期仔鱼㊀0~11日龄,从孵化出膜到卵黄囊消失,马口鱼仔鱼全长为5.13~7.56mm,体质量为0.0017~0.0022g㊂初孵仔鱼(1日龄),通体透明,躯体与卵黄囊清晰可见,且两者相互紧贴在一起,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卵黄囊前㊁后形状不同,前部似椭球体,后部似棒状;心脏明显,鱼体内有血液流动㊂3日龄(图1A),仔鱼卵黄囊开始变小,眼内有黑色素出现,胸鳍原基清晰可见㊂5日龄(图1B),仔鱼卵黄囊整体变成均匀的棒状,眼内布满黑色素,体内血液颜色加深(图2A)㊂6日龄(图1C),仔鱼胸鳍鳍条形成(图2B),头部及躯体枝状黑色素增多(图2C),可见肠道㊂9日龄(图1D),仔鱼鳔已初步形成,卵黄囊持续变小,鱼体呈灰黑色,肛门与外界相通(图2D),但无进食情况㊂10日龄(图1E),仔鱼鳔一室清晰可见(图2E),肠道内有食物出现(图2F)㊂11日龄,仔鱼卵黄囊几乎消失,尾鳍鳍条明显㊂379第6期邢雨忻,等: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表1㊀马口鱼仔稚鱼全长和卵黄囊发育变化Tab.1㊀Changes in the total length and yolk sac development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Opsariichthys bidens发育阶段developmental stage孵化后日龄/d day post hatching(dph)全长/mm total length卵黄囊长径/mm yolk sac long diameter卵黄囊短径/mm yolk sac short diameter卵黄囊体积/mm 3yolk sac volume1 5.13ʃ0.63 3.92ʃ0.350.61ʃ0.140.7633ʃ0.01162 6.01ʃ0.49 3.74ʃ0.260.57ʃ0.070.6359ʃ0.009436.12ʃ0.78 3.68ʃ0.180.53ʃ0.080.5409ʃ0.00504 6.81ʃ0.41 3.62ʃ0.140.47ʃ0.020.4184ʃ0.0009早期仔鱼early larva57.07ʃ0.27 3.53ʃ0.090.45ʃ0.070.3741ʃ0.016267.11ʃ0.29 3.48ʃ0.060.27ʃ0.050.1327ʃ0.015077.30ʃ0.40 3.18ʃ0.430.38ʃ0.060.2403ʃ0.005487.32ʃ0.52 3.25ʃ0.290.30ʃ0.050.1530ʃ0.004697.38ʃ0.62 3.17ʃ0.440.19ʃ0.110.0598ʃ0.0008107.75ʃ0.350.95ʃ0.430.13ʃ0.070.0084ʃ0.0010117.56ʃ0.440.23ʃ0.060.01ʃ0.0040.0011ʃ0.0001129.17ʃ0.16 晚期仔鱼late larva159.78ʃ0.15 1812.46ʃ0.56 2317.15ʃ1.16 2726.87ʃ1.39 2930.77ʃ0.88 稚鱼juvenile fish3337.57ʃ1.08 3948.77ʃ0.48 4349.20ʃ0.40㊀注: 表示卵黄囊消失,未测量㊂Note: the yolk sac exhausted,and notmeasured.A 3日龄仔鱼;B 5日龄仔鱼;C 6日龄仔鱼;D 9日龄仔鱼;E 10日龄仔鱼;F 18日龄仔鱼;G 23日龄仔鱼;H 27日龄稚鱼;I 29日龄稚鱼;J 33日龄稚鱼;K 39日龄稚鱼;L 43日龄稚鱼㊂A 3day old larva;B 5day old larva;C 6day old larva;D9day old larva;E 10day old larva;F 18day old larva;G 23day old larva;H 27day old juvenile;I 29day old juvenile;J 33day old juvenile;K 39day old juvenile;L 43day old juvenile.图1㊀马口鱼仔稚鱼形态发育Fig.1㊀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OpsariichthysbidensA 5日龄仔鱼血液;B 6日龄仔鱼胸鳍;C 7日龄仔鱼黑色素;D 9日龄仔鱼肛门;E 10日龄仔鱼鳔形成;F 10日龄仔鱼肠道食物;G 18日龄仔鱼腹鳍;H 18日龄仔鱼鳔两室;I 27日龄初形成的第一片鳞片㊂A blood in 5day old larva;B pectoral fin in 6day old larva;Cmelanin in 7day old larva;D anus in 9day old larva;E swimbladder in 10day old larva;F intestinal food in 10day old larva;G ventral fin in 18day old larva;H air bladder with two cham-bers in 18day old larva;I the first scale in 27day old juvenile.图2㊀马口鱼仔稚鱼局部特征Fig.2㊀Characters on partial region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Opsariichthys bidens479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2.1.2㊀晚期仔鱼㊀12~26日龄,从卵黄囊消失到鳞片出现,全长为9.17~24.16mm,体质量为0.0031~0.142g㊂12日龄,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转为外源性营养,部分仔鱼背鳍形成㊂18日龄(图1F),仔鱼腹鳍形成(图2G),鳔两室,且前室小于后室(图2H)㊂23日龄(图1G),仔鱼各鳍发育已近完成㊂2.1.3㊀稚鱼期㊀27~43日龄,稚鱼从鳞片出现到鳞被覆盖完全,全长为26.87~49.20mm,体质量为0.245~0.767g㊂27日龄(图1H),在稚鱼鳃盖后缘侧线上方㊁背鳍基部发现鳞片(图2I),各鳍发育完全,进入稚鱼期㊂29日龄(图1I),稚鱼鳞片以背鳍基部为中心继续向四周延伸和覆盖㊂33日龄(图1J),喂养试验发现,鱼苗可吞食体长为(6.7ʃ0.58)mm的拉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仔鱼,表现出偏肉食性鱼类特征㊂39日龄(图1K),鱼体整体呈浅黄绿色,鳞片覆盖基本完成㊂43日龄(图1L),鳞被覆盖完全,发育进入幼鱼期㊂2.1.4㊀仔稚鱼生长特性㊀马口鱼初孵仔鱼全长为(5.13ʃ0.63)mm,正常饲喂下,仔鱼全长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经回归分析,仔稚鱼的全长(L T)生长方程为L T=0.0248t2+0.0705t+5.1833 (R2=0.9814)(t为孵化后时间)(图3)㊂初孵仔鱼的卵黄囊体积为(0.7633ʃ0.0116)mm3,卵黄囊体积随着仔鱼日龄的增加而减小,11日龄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仔鱼卵黄囊体积(V)与日龄(t)关系方程为V=0.0052t2-0.1388t+0.897 (R2=0.9692)(图4)㊂2.2㊀马口鱼开口时间与PNR的确定马口鱼饥饿组仔鱼初次摄食率变化如图5所示,在水温为20.5~22.5ħ培养条件下,仔鱼的开口日龄为10日龄,其初次摄食率为55.56%; 10~11日龄时,初次摄食率持续升高,至11日龄时,摄食强度最高,初次摄食率也抵达最高峰(88%);之后开始下降,至13日龄时,下降到33.3%,此时饥饿组培养箱中的部分仔鱼因饥饿而导致死亡,原因是这部分仔鱼丧失了摄食能力;至14日龄时,饥饿组培养箱中绝大多数仔鱼无存活情况㊂由此确定,马口鱼仔鱼饥饿不可逆点在12~图3㊀马口鱼仔稚鱼全长与日龄的关系Fig.3㊀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length and day post hatching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larvae and ju-veniles图4㊀马口鱼仔鱼卵黄囊体积与日龄的关系Fig.4㊀Relationship between yolk sac volume and day post hatching in Opsariichthys bidens larvae图5㊀马口鱼饥饿组仔鱼初次摄食率及摄食数量的变化Fig.5㊀Changes in initial feeding rate and feeding quan-tities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larvae in the star-vation group13日龄,PNR期为2~3d,其初次投喂最佳时间为11日龄㊂仔鱼自开口摄食后其摄食强度与初次摄食率的变化形式几乎相同㊂10日龄开口摄食,饥饿组仔鱼摄食强度为每尾平均摄食轮虫1ind.;至12日龄时,摄食强度达到最高,为每尾平均摄食轮虫4ind.;至14日龄时,饥饿组仔鱼已失去摄食能579第6期邢雨忻,等: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力,摄食强度下降为零㊂2.3㊀饥饿状态下仔鱼的生长情况9日龄前,饥饿组仔鱼与投喂组仔鱼全长增长一致(图6),日增长率为1.39%;9~10日龄时,鱼苗进入混合营养期,投喂组日增长率为5.01%,饥饿组日增长率为4.60%,且达到最大体长(7.72ʃ0.52)mm;至11日龄时,仔鱼将卵黄全部吸收,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开始摄食外来饵料,此时投喂组仔鱼开始迅速增长,而饥饿组仔鱼开始出现负增长;至14日龄时,饥饿组体长负增长至(7.51ʃ0.31)mm,饥饿状态下仔鱼于14日龄时全部死亡㊂图6㊀马口鱼饥饿组和投喂组仔鱼全长随日龄的变化Fig.6㊀Changes in total length with day old hatchingbetween starvation larvae and feeding larvae inOpsariichthys bidens3㊀讨论3.1㊀马口鱼早期生活史发育阶段划分关于鱼类生活史各个时期的划分,中外学者颇有争论㊂20世纪70年代,有学者将出膜到初次摄食的仔鱼命名为自由胚(eleutheroembryo)[19],但该理论未得到普遍认可,更多学者将孵出期作为胚胎和胚后发育的界限㊂关于仔鱼(亚)阶段的划分和命名是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阶段划分的主要分歧㊂根据对马口鱼胚后个体的实际观察,其发育过程以仔鱼孵出为起点,卵黄囊期是独立的发育阶段,晚期仔鱼进行器官发育与形态变异,从鳞片出现开始,马口鱼的各器官基本发育完成,开始进入稚鱼期㊂因此,本研究中将马口鱼的早期生活史划分为3个时期:早期仔鱼,0~11日龄,从出膜至卵黄囊完全消失,全长为5.13~7.56mm;晚期仔鱼,12~26日龄,从卵黄囊消失至鳞片出现,全长为9.17~24.16mm;稚鱼期,27~43日龄,从第一片鳞片出现至鳞被覆盖完全,全长为26.87~49.2mm㊂3.2㊀饥饿对马口鱼仔鱼生长的影响在仔鱼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因温度变化㊁食物匮乏和疾病等原因,仔鱼常常面临饥饿的状况,由于无外界能量的来源,饥饿仔鱼为满足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需要更多地消耗卵黄,这是鱼类对于饥饿做出的一种适应性生态反应[20]㊂本研究表明,10日龄之前,饥饿组与投喂组马口鱼仔鱼均处于内源性营养时期,其生长情况相似,生长率相同㊂当仔鱼开口摄食后,其生长速度发生变化,饥饿仔鱼由于混合营养期异常消耗卵黄从而出现负增长,常表现为鱼体消瘦和器官萎缩,这与Farris [21]的研究结果相似㊂然而,随着饥饿胁迫的延续(超过PNR 期),仔鱼的生理损害已达到不可修复的地步,直至全部死亡㊂本试验中,饥饿组马口鱼仔鱼11日龄后全长明显低于投喂组,并出现负增长,14日龄全部死亡㊂这与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us )㊁黄颡鱼(Pelteobrus fulvidraco )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 )等仔鱼饥饿时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㊁死亡等特点类似㊂本试验中,饥饿后的马口鱼仔鱼头大㊁顶部塌陷,躯体细长㊁腹部扁平,因此,体形特征的变化可以作为识别饥饿仔鱼的一个重要指标[22]㊂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fatus )等鱼类在PNR 期出现 胸角 [23-24]体征(胸角是指饥饿仔鱼在胸部外方,肩带处形成的尖突形态结构),但饥饿后的马口鱼并未出现 胸角 体征㊂本试验中,马口鱼仔鱼12日龄时形成背鳍,投喂组90%的仔鱼背鳍形成,而饥饿组只有10%的仔鱼背鳍形成,因此,可将背鳍形成作为判断马口鱼仔鱼饥饿程度的指标之一㊂3.3㊀马口鱼仔鱼卵黄囊消失的日龄除放养密度㊁水温㊁饵料和敌害生物等因素外,卵黄的吸收和转化对仔鱼的生长发育与存活也至关重要,合理把握鱼苗下塘时机是提高鱼苗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关键[25]㊂本试验中,测得马口鱼初孵仔鱼卵黄囊体积为(0.7633ʃ0.0116)mm 3,卵黄囊消耗曲线呈水平持续减少,卵黄消耗的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6d,表明这个时期仔鱼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能量消耗也最大㊂马口鱼仔鱼卵黄囊消失的特征为前部首先被吸收,然后逐步向下和向后推移,直至完全消失㊂这一特征与大部分鲤科类仔679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鱼的卵黄囊吸收特征类似㊂本试验中测得马口鱼仔鱼12日龄卵黄囊完全消失,与金丹璐等[11]培育的马口鱼卵黄囊消失的时间差异较大,相差时间为8d㊂这是因为本试验的培育水温较低,温度是影响仔稚鱼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仔鱼对卵黄囊的消耗速率㊂温度越高,仔鱼为维持生存能量对卵黄囊的消耗速率越快,仔鱼的器官发育也会加快,即高温会缩短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时间,仔鱼较早开始进行外源性营养,这使得仔鱼生长速度明显加快[26]㊂仔鱼的卵黄囊消失时间也与物种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中通过比较不同鱼种发现,卵黄的吸收速度和方式不尽相同(表2),这与关海红等[27]的研究结果相似㊂本研究中北方马口鱼属于卵黄囊晚消失型鱼类,与齐口裂腹鱼类似[28]㊂这种卵黄囊晚消失的机制,可以使仔鱼长时间维持内源性营养,有助于马口鱼在未具有摄食能力时,更好地适应野外生态环境㊁提高生存能力㊂表2㊀不同种仔鱼卵黄囊消失的日龄Tab.2㊀Exhausted yolk sac at day old hatching in different larval fish种类species水温/ħtemperature卵黄囊消失日龄/d exhausted yolksac at dayold hatching文献来源reference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15.5~19.616张建明等[28]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19~235王磊等[29]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21.5~28.06熊美华[30]达氏鳇(Huso dauricus)20~2210李艳华等[31]黑龙江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24.5~26.56胡雪松等[32]宽鳍鱲(Zacco platypus)17.1~28.0 6.5邢迎春等[33]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284王磊[34]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15.86~16.689韩军军等[35]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26~284金丹璐等[11]马口鱼(O.bidens)20.5~26.012本试验4㊀结论1)与一般鱼类胚胎发育相比,马口鱼胚胎破膜较早,其卵黄囊存在时间较长,在水温为20.5~26.0ħ条件下,早期仔鱼期为0~11日龄,其鳞片最先出现在侧线上方㊁背鳍基部下方,较早的破膜或许是马口鱼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㊂2)在水温20.5~26.0ħ条件下,马口鱼仔鱼10日龄开口摄食,混合营养期为10~11日龄,仅2d,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在其仔鱼培育时,需及时提供充足的适宜开口饵料及良好的外界生态环境条件,从而提高仔鱼成活率并生产出高质量的苗种㊂参考文献:[1]㊀骆小年,赵兴文,段友健.辽宁省淡水土著鱼类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0,35(2):155-160.㊀㊀㊀LUO X N,ZHAO X W,DUAN Y J.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freshwater indigenous fishes in Liaoning Province:a review[J].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20,35(2):155-160.(in Chinese)[2]㊀金柏,金克伟.铁甲水库马口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1985,4(4):8-12.㊀㊀㊀JIN B,JIN K W.Preliminary study on biology of maw fish in Tiejia Reservoir[J].Fisheries Science,1985,4(4):8-12.(in Chinese) [3]㊀陈宜瑜.马口鱼类分类的重新整理[J].海洋与湖沼,1982,13(3):293-299.㊀㊀㊀CHEN Y Y.A revision of opsariichthine cyprinid fishes[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1982,13(3):293-299.(in Chi-nese)[4]㊀JOHANSSON F.Body shape differentiation among mitochondrial-DNA lineages of Zacco platypus and Opsariichthys bidens(Cyprini-dae)from the Changjiang and Xijiang river drainage areas in southern China[J].Acta Zoologica Sinica,2006,52(5):948-953.[5]㊀PERDICES A,SAYANDA D,COELHO M M.Mitochondrial diver-sity of Opsariichthys bidens(Teleostei,Cyprinidae)in three Chi-nese drainages[J].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5, 37(3):920-927.[6]㊀李强,蓝昭军,赵俊,等.广东北江马口鱼个体生殖力研究[J].四川动物,2010,29(3):440-445.㊀㊀㊀LI Q,LAN Z J,ZHAO J,et al.Study on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of the Beijiang Riv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J].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2010,29(3):440-445.(in Chi-nese)[7]㊀母丹利,袁思平,薛聪顺,等.马口鱼消化道的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6,29(3):39-44.㊀㊀㊀MU D L,YUAN S P,XUE C S,et al.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structural feature of digestive tract in Opsariichthys bidens[J].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Engineering Edi-tion),2016,29(3):39-44.(in Chinese)[8]㊀姜志强,王喜庆,刘建,等.碧流河水库马口鱼的食性及渔业对策[J].水产科学,1995,14(3):35-38.㊀㊀㊀JIANG Z Q,WANG X Q,LIU J,et al.The food habit of Opariich-thys bidens in Biliuhe Reservoir and fishery countermeasure[J].779第6期邢雨忻,等: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Fisheries Science,1995,14(3):35-38.(in Chinese) [9]㊀李强,李小芳,蓝昭军,等.北江马口鱼的年龄㊁生长和生活史类型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 (sup2):78-88.㊀㊀㊀LI Q,LI X F,LAN Z J,et al.Age,growth and life-history types of Opsariichthys bidens of the Beijiang River[J].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Edition),2007,28 (sup2):78-88.(in Chinese)[10]㊀骆小年,段友健,张晓静,等.北方马口鱼全人工繁殖㊁胚胎与仔鱼发育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7(4):550-557.㊀㊀㊀LUO X N,DUAN Y J,ZHANG X J,et al.Artificial propagation and embryonic and larv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ook snout carpOpsariichthys bidens[J].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22,37(4):550-557.(in Chinese)[11]㊀金丹璐,张清科,王友发,等.鲤科经济鱼类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与生长观察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7,48(4):838-847.㊀㊀㊀JIN D L,ZHANG Q K,WANG Y F,et al.Observation of embryon-ic,larva and juvenile development of Opsariichthys bidens[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17,48(4):838-847.(inChinese)[12]㊀BLAXTER J H S,HEMPEL G.The influence of egg size on her-ring larvae(Clupea harengus L.)[J].ICES Journal of MarineScience,1963,28(2):211-240.[13]㊀李文康,骆小年,段友健,等.鸭绿沙塘鳢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3,38(1):32-42.㊀㊀㊀LI W K,LUO X N,DUAN Y J,et al.Observation on development of larvae and determination of point of no return in sleeper(Odontobutis yaluensis)[J].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23,38(1):32-42.(in Chinese)[14]㊀XU Z C,LI C J,LING Q F,et al.Early development and the pointof no return in pikeperch(Sander lucioperca L.)larvae[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7,35(6):1493-1500.[15]㊀YOKOTA T,NAKAGAWA T,MURAKAMI N,et al.Effects ofstarvation at the first feeding stage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walleye pollock Gadus chalcogrammus larvae[J].Fisheries Sci-ence,2016,82(1):73-83.[16]㊀谢晓晖,黄国光,梁伟峰,等.虎斑乌贼幼体的摄食㊁排泄及不可逆点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1,26(4):352-355.㊀㊀㊀XIE X H,HUANG G G,LIANG W F,et al.The feeding,excretion and point of no-return in larval cuttlefish Sepia pharaonis[J].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11,26(4):352-355.(inChinese)[17]㊀KENDALL A W Jr,AHLSTROM E H,MOSER H G.Ontogenyand systematics of fishes[M].Am Soc Ichthyo and HerpetologistsSepc Publ,1984,1:11-22.[18]㊀殷名称.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其进展[J].水产学报,1991,15(4):348-358.㊀㊀㊀YIN M C.Advances and studies on 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1991,15(4):348-358.(in Chi-nese)[19]㊀李文静,王剑伟,谭德清,等.厚颌鲂胚后发育观察[J].水产学报,2005,29(6):729-736.㊀㊀㊀LI W J,WANG J W,TAN D Q,et al.Observation on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Megalobrama pellegrini[J].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2005,29(6):729-736.(in Chinese) [20]㊀郭赛,向静.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鳝生长性能㊁消化酶活的影响[J].黑龙江水产,2022,41(6):26-29.㊀㊀㊀GUO S,XIANG J.Effects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of Monopterus albus[J].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2022,41(6):26-29.(in Chi-nese)[21]㊀FARRIS D A.A change in the early growth rates of four larvalmarine fishes[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1959,4(1):29-36.[22]㊀钟全福,陈斌,樊海平,等.饥饿对似鮈早期仔鱼发育㊁摄食及生长的影响[J].渔业研究,2022,44(5):484-491.㊀㊀㊀ZHONG Q F,CHEN B,FAN H P,et al.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initial feeding and growth of early Pseudogobio vaillanti larvae[J].Journal of Fisheries Research,2022,44(5):484-491.(inChinese)[23]㊀秦志清.黑莓鲈(Pomoxis nigromacufatus)仔鱼饥饿试验及PNR的确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12):1167-1173.㊀㊀㊀QIN Z Q.Experimental starvation on Pomoxis nigromacufatus lar-vae and definition of the point of no return[J].Fujian Journal of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29(12):1167-1173.(in Chinese) [24]㊀YIN M C,BLAXTER J H S.Morp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growthand starvation of larval cod(Gadus morhua L.)and flounder(Platichthys flesus L.)[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1986,104(1/2/3):215-228. [25]㊀骆小年.中国主要经济鱼类鱼苗适时下塘研究进展[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1,36(1):1-9.㊀㊀㊀LUO X N.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optimal stocking time of main commercially important fish fry in China:a review[J].Journal ofDalian Ocean University,2021,36(1):1-9.(in Chinese) [26]㊀区又君,李加儿.鲻鱼胚胎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与营养研究[J].海洋学报,1997,19(3):102-110.㊀㊀㊀OU Y J,LI J E.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nutrition of mullet embryo and yolk sac larvae[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97,19(3):102-110.(in Chinese)[27]㊀关海红,潘伟志,陈军,等.怀头鲇㊁鲇及其杂交F1肝㊁胰脏胚后发育及卵黄吸收方式[J].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60-465.㊀㊀㊀GUAN H H,PAN W Z,CHEN J,et al.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liver and pancreas and absorption of yolk in Silurus solda-tovi,Silurus asotus and F1[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06,13(3):460-465.(in Chinese)[28]㊀张建明,姜伟.人工繁殖齐口裂腹鱼胚胎及仔鱼发育观察[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9):2238-2244.㊀㊀㊀ZHANG J M,JIANG W.Observation on embryonic and early lar-val development of Schizothorax prenanti[J].Southwest Chin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32(9):2238-2244.(in879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Chinese)[29]㊀王磊,施文瑞,宋东蓥,等.草金鱼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J].水产科学,2018,37(6):742-748.㊀㊀㊀WANG L,SHI W R,SONG D Y,et al.Embryonic and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grass goldfish Carassius auratus [J].Fish-eries Science,2018,37(6):742-748.(in Chinese)[30]㊀熊美华.长江五种鲤科鱼类早期形态发育与生长[D].武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㊀㊀㊀XIONG M H.Early morphogenesis and growth of five species ofCyprinidae in the Yangtze River[D].Wuhan: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6.(in Chinese)[31]㊀李艳华,危起伟,王成友,等.达氏鳇胚后发育的形态观察[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3):585-591.㊀㊀㊀LI Y H,WEI Q W,WANG C Y,et al.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of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Kaluga,Huso dauricus [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13,20(3):585-591.(in Chi-nese)[32]㊀胡雪松,李池陶,葛延龙,等.黑龙江三角鲂的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观察[J].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0):1176-1183.㊀㊀㊀HU X S,LI C T,GE Y L,et al.Observation on embryonic and ear-ly larval development of black bream(Megalobrama terminalis )in the Heilong River [J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2020,27(10):1176-1183.(in Chinese)[33]㊀邢迎春,赵亚辉,李高岩,等.北京地区宽鳍鱲的早期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35(5):808-816.㊀㊀㊀XING Y C,ZHAO Y H,LI G Y,et al.Early development of Zaccoplatypus (Cypriniformes:Cyprinidae)distributed in Beijing[J].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2011,35(5):808-816.(in Chinese)[34]㊀王磊.弹涂鱼类的早期发育及其在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D].上海:上海海洋大学,2014.㊀㊀㊀WANG L.Early development of mudskippers and its effect on thetidal marshes[D].Shanghai: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2014.(in Chinese)[35]㊀韩军军,贺疆滔,陈朋,等.扁吻鱼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与生长观察研究[J].南方水产科学,2021,17(1):59-66.㊀㊀㊀HAN J J,HE J T,CHEN P,et al.Observation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morphology and growth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of Aspi-orhynchus laticeps [J].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2021,17(1):59-66.(in Chinese)Observation of early develop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oint of no return (PNR )in Chinese hooksnout carp (Opsariichthys bidens )XING Yuxin 1,2,LUO Xiaonian 1,2∗,LI Jiao 1,2,DUAN Youjian 1,2,JI Chenyue 1,2,CHANG Jiantai 1(1.College of Fisheries and Life Science,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 116023,China;2.Key Laboratory of Fish Applied Biology and Aquaculturein North China,Liaoning Province,Dalian 116023,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development and to determine the pointof no return (PNR)in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Opsariichthys biden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s of starvation on the growth,morphology and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in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larvae from 1day post hatching (dph)to 43dph juveniles at water temperature from 20.5ħto26.0ħ.The newly hatched larvae derived from artificial breeding were reared indoor and 9dph postlarvae werereared and fed zooplankton in a 0.67hm 2pond to observ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to determine thePN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days old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had initial feeding,with the mixed nutritionfrom 10to 11days old,completely exhausted yolk sac at 12days old,and the first scales at 27days old,fullycovered scales at 43days old.Thus,the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larvae were divided into early fry (from 0dayold to 11days old),late fry (from 12to 26days old),and juvenile stages (27to 43days old).The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test revealed that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larvae had PNR at 12days to 13days old,and all died at 14days old under starvation stress at water temperature of (21.5ʃ1.0)ħ.The finding indicated that Chinese hooksnout carp as a fish species with late exhaustion of yolk sac was benifit to better adap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ild,and that Chinese hook snout carp had only 2d mixed nutrient period,and needed to be stocked intothe pond at the right time,so a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ry.Key words :Opsariichthys bidens ;larva;early development;starvation;point of no return (PNR)979第6期邢雨忻,等:马口鱼仔稚鱼发育观察及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
鱼苗开口料什么最好?
鱼苗开口料什么最好?
水产养殖开口料(图为用鱼虫做开口料)
【常见问题】鱼苗开口料什么最好?
1、鱼苗开口料以刚孵化的丰年虾幼虫最好,蛋白质高而且无污染;其次水虱、剁碎的线虫都可,但是要消毒;没有活食的话可以喂外形精细的饲料颗粒(粉)或者熟蛋黄,但是这类饲料很容易败水。
开口料是指养殖的鲤鱼、鲫鱼在幼鱼阶段第一次摄食时吃的饵料。
作为商品饵的开口料当然需要保持良好的诱食性,同时又要具备幼鱼生长需要的比较全面的营养成分。
然而体长6毫米的稚鱼尚未发育完全,一个月后长到体长20~25毫米时消化器官才初具功能,不过数
十天生长已让它对环境、饵料的味和形状有了记忆,并以此为指导,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表现出来。
【本人点评】本人为探索鱼苗的开口料的你整理了《鱼苗开口料什么最好?》,这里本人分享一个比较不错的鱼苗开口料配方,由以
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鱼粉20%~40%、南极磷虾粉5%~15%、贻贝粉5%~15%、鱿鱼粉5%~10%、啤酒酵母2%~10%、乌贼膏2%~10%、鱼油2%~10%、卵磷脂1%~10%、α-淀粉5%~
15%、褐藻酸钠1%~5%、维生素预混料0.5%~2%、矿物质预混料0.5%~3%、磷酸二氢钙0.5%~2%、维生素C磷酸酯0.1%~0.5%、抗氧化剂0.02%~0.1%、诱食剂0.5%~3%、氯化胆碱0.1%~0.5%;本开口料配方旨在提供一种可满足其营养需求、促进其快速生长、增强其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其存活率等功效的鱼苗开口料。
扁吻鱼仔鱼集约化培育技术研究
1.开口时间与开口饵料
仔鱼开口时间的确定及开口饵料 的选择是扁吻鱼鱼苗培育的关键技术 之一。
当鳔与肠管出现,卵黄囊消耗殆 尽,多数仔鱼可以平游,投喂卤虫无 节幼体时部分仔鱼肠管因摄食而呈橙 红色,表明仔鱼由内源性营养转食外 源性营养,此时开始投喂培育。
将卤虫无节幼体、蛋黄和鳗仔鱼 饲料进行开口饵料选择实验表明,卤 虫无节幼体及熟蛋黄均可作为仔鱼的 开口饵料,但蛋黄极易坏水,且此时
循环水培育:培育池规格、水 位、水源、换水、溶氧、仔鱼培育密 度、清污管理等同静水培育。培育过 程开启循环水系统,水体在平列槽、 净水池、生物滤罐、紫外线消毒器内 循环,培育池保持微流水状态。水温 20℃~24℃。
(四)仔鱼发育
仔鱼发育观察采用活体材料,在 双目镜下进行,每次观察10个样品。 观察前用25%酒精麻醉。在观察过程 中用测微尺测量鱼体全长并描绘和记 录各个时期仔稚鱼的形态特征。
黄囊消耗殆尽,少数呈细长柱状。仔 鱼活动频繁,反应灵敏,喜聚集于流 水处,多数可以平游并摄食卤虫无节 幼体。此时开始投喂饵料。
经过5天~10天的投喂培育,多 数仔鱼全长长至10mm~15mm。头 部、背部色素密集。鳃盖形成,表面 色素沉着,不透明,挑开鳃盖可见鳃 丝。背部略隆起,背鳍、尾鳍出现 骨质鳍条,尾柄形成,胸鳍扇形,可 见鳍条,肛门后缘出现似臀鳍鳍褶。 鳔椭圆柱形。肠管呈直管状,与肛门 贯通。口端位,快速张合,可以追食 卤虫无节幼体,或啃食面团状人工配 合饲料。喜聚群,每池分多个鱼群, 广泛分布于水体上层。喜聚集于流水 处,趋光性不明显。反应灵敏,手在 水面上挥动时,同一鱼群会迅速向同 一方向急速游动,表明体质较好,有 较强的活动能力,则可进行鱼苗的池 塘培育。
扁吻鱼仔鱼集约化培育技术研究
鱼苗各阶段饵料及投喂方法
鱼苗各阶段饵料及投喂方法孵化后鱼苗体细长,无游泳能力。
水温在25~29℃孵化后25小时开口,72小时卵黄囊已吸收殆尽,此时开始摄食;鱼苗大多聚集在鱼池中上层,且喜欢沿池壁觅食。
随着鱼苗的发育必须改变投喂不同的饵料生物,根据从卵黄囊期仔鱼到幼鱼的发育过程中饵料的转换,可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阶段:卵黄囊仔鱼到仔鱼后期:鱼苗由内源性营养转换为外源性营养,一般在开口摄食后的2~3天。
此时投喂的外源性营养为小型浮游生物,主要是牡蛎受精卵和幼体、小型轮虫等,及池塘中培育的藻类。
第二阶段:仔鱼后期到稚鱼期:一般在第一阶段后养至20日止。
此时鱼苗有延长的一条背鳍棘与左右各一条的腹鳍棘,形如风筝状,俗称发翅仔。
摄食由小型浮游动物向大型浮游动物转换,主要饵料有轮虫,约饲养5~7日后,鱼苗背鳍及左右腹鳍开始延长出长棘,且随时间增加而背鳍、左右腹鳍更加延长,形状类似飞鱼。
此时水质控制相当重要,尽量促持水质稳定,水色保持淡绿色为佳。
本阶段末期可投喂小型挠足类,卤虫幼体等,约经15日腹鳍长棘收起,25日左右背棘长棘收起,称为“收翅”。
第三阶段:稚鱼后期至幼鱼期:此时鱼苗已长至2cm~3cm。
由于其他鳍棘的长出,就显得原先的背鳍与左右腹鳍之长棘“消失”,此时意味着鱼苗即将变态为进入底栖生活的稚鱼期,摄食转向底栖饵料。
主要饵料生物有丰年虫、桡足类、糠虾及搅碎的鱼、虾、贝肉糜等,饵料应拌入健长灵(1%)混匀放置30分钟后投喂。
更换饵料应注意的事项:①每次更换饵料,要有2~3天的过渡时间,以便多数鱼苗能很好地适应新饵料;②更换饵料要适时,太迟影响鱼的生长,太早则由于大部分个体还不能摄食,不仅浪费,还会引起生长不均匀,使个别能摄食较大饵料的个体长得特别快。
③育苗整个发育过程每3天全池泼洒1次酶解多糖+金肽康(每亩.米用酶解多糖250克+金肽康250克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可明显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鲟鱼仔幼鱼饲料营养需求和仔鱼最佳开口时间
= .仔 鱼开口时 间 实际生产 中随养殖 品种及水温 的不同 ,仔鱼开 口时间
脂肪适宜含量 为6 %~7 %,幼鲟饲料 中脂肪 的适 宜含量为 有所 区别。如果提前投喂 ,会浪费饲料 、败坏水质 ;喂时
间太晚 ,将造成 鱼苗成活率下降并影响 以后 生长。因为在
在 仔鱼 饲料 中添 加磷 脂 的意义 在于 提供 了完 整 的磷 卵黄囊吸收完 的短 时间内缺乏食物就能导致鱼苗形态和行 脂 ,因为仔 鱼重新合 成磷脂 的能力有 限 (o nS re t Jh ag n , 为异常 、消化道和身 体肌 肉退 化、摄食活动和食物利用率 2 0 )。磷 脂能为鱼类提供高效率 的能源物质和 生长必需 减 退 。 因此 掌 握 投 喂 时 机 对 大 规 模 生 产 非 常 重 要 。 02 的不饱 和脂 肪酸 ,可以提高蛋 白质 的利用率 ,磷脂 中大量 多年 实 践证 明 :从 伏底 聚堆 的鱼 全部 散开 ,池 中半
鱼 仔 幼 鱼 的 营养 需 求 及 仔 鱼 最 佳 开 口时 间 等 方 面 进 行 了总 量为3 %
( n .. Hu gSSO,18 ) 9 9 ;中华鲟转食饲料纤维素含
结 ,希 望对广 大养殖 户能够有所帮助 ,从而在鲟鱼养殖方 量最好小于 1 %,幼鲟饲料 可略高一些为 1 %~4 %。最近研 面 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鲟 鱼仔 幼鱼 饲 料 营 养 需求 和 仔 鱼 最 佳 开 1 问 3时
田照辉 胡红霞 马国庆 姚志 刚 李立成
北京 市 水 产 科 学研 究所
鲟 鱼 ,素有水 中 “ 活化石”之称 ,作为我 国新 兴的养 生长率 、成活率和增重 ,磷 脂还具有很好 的诱食作 用,具 殖 品种 ,其 养殖 规模 发展异常迅速 ,短短 十几年 的时间 ,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4种开口饵料对清水江鲤仔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杜强; 王艳艳; 曾圣; 赵飞; 刘伟; 周洲; 胡世然【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9(000)019【总页数】4页(P75-78)【关键词】清水江鲤鱼;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作者】杜强; 王艳艳; 曾圣; 赵飞; 刘伟; 周洲; 胡世然【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25; 黔东南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贵州凯里 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开口饵料是影响鱼类孵化初期存活率和生长率波动的最主要因素(Nataliadejesus,2011)。
由于早期阶段鱼类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此时幼鱼发育所需的营养完全依靠卵黄囊提供;随着仔鱼卵黄囊变小,其口腔和肛门与外界逐渐连通,并开始少量摄食。
有研究证明,鱼类开口初期选择营养全面且适口性好的开口饵料能有效地改善规模化苗种培育效果(张涛等,2009)。
另外,孵化鱼仔在开口摄食前已经能分泌多种消化酶,但活性相对较差,不能有效利用配合饲料,而部分生物饵料可为仔鱼提供外源性消化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鱼的消化能力进而促进生长(Dabrowski,1984)。
清水江鲤鱼(Cyprinus carpio)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分布于长江水系。
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及水利设施建设等因素导致清水江野生鲤资源日益减少。
目前有关清水江鲤鱼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其生物学、种群遗传学和外部形态性状等方面(刘念等,2017;周洲等2017;胡世然等,2014;向燕等,2013)。
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丰年虫、熟蛋黄、红线虫、人工配合饲料4种水产养殖常用开口饵料,研究其对清水江鲤鱼仔鱼生长、存活率的影响,以期为清水江鲤鱼苗种规模化培育提供相关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用鱼试验用鱼源于黔东南州水产实验场,选用同一批人工孵化苗种作为研究对象[体长(1.21±0.01)cm,体重(0.6209±0.0073)g]。
黄颡鱼仔鱼食性研究
1I 材 料 来 源 : 验 鱼 由广 丰 县 十六 都 黄颡 食个体 , . 试 3日龄出现卵黄囊全部被吸个体 , 5日 到 鱼养殖 场提供 。
12 . 方法 :
实验时 间为 20 08年 5月 2日 一 6月 2日, 仔鱼 1.m 开 口摄 食 期 的仔 鱼 , 现 在 4 05 m 发 8尾 摄 食 鱼 孵化第 二天 即下池 培 育 , 鱼培 育 池 为 8 方 米 仔 0平
表 1 )
体长( ) 9— 0 m 的仔鱼 , L为 2m 饵料 以浮游生
物为 主 , 体长 的不 断增 长 , 随着 饵料 由浮游 生 物 向
表1
不 同体 长仔 鱼肠道 中饵 料种 类 出现 率 ( ) %
2 2 摄 食强度 .
8 m 以下 的个 体 肠 胃充 塞度 为 0级 , m 8—1r 的 2m a
有机肥 , 每天定期施放有机肥 , 每天定期泼洒豆浆 出现频率为 32 — 67 %( 图 1 。 .0 4 .2 见 )
1 OO 8O
薄6 0
雕 甜 40
2 O
轮 虫 枝 角类
挠 足 类 藻 类
无 节 幼体 有机 砗 届
图 l 仔鱼开 食各 种饵 料的 出现率
・
2l・
3 小结 和讨论 、
仔鱼卵黄囊期持续 5 , 天 混合 营养期为 1 4 — 天, 这种特性与夏前征等丰溪河花鲔 仔鱼食性研
3 1 仔 鱼摄 食 特点 .
2 ・ 2
・
总第 11 2 期 究结 果有点 相 似 , 鱼 的 开 口饵 料 与 胡 先 成等 沙 仔
江西水 产科技
种鱼肉质细腻 , 间刺小 , 肌 养殖周期短 , 加上食性 杂, 饵料来源广泛 , 而且黄颡鱼对生态环境有较强 的适应性 , 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进行 养殖 。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民对膳食结构 产生了 人
岩原鲤仔鱼开口饵料的初步研究
1 ±1 9 。 C,溶氧 >5 0 克/ 。采 用微 流 水 养 殖 方 .毫 升
式 ,抚 育桶 出水 口用 1 0目的过滤 筛绢包裹 ,防止活 2 饵逃逸 ,同时及时排污 以保持水交换通畅 。
3 试 验 设 计 .
重顺序为①组 <⑥组 <④组 <②组 <⑤ 组<⑧ 组,统
计结果显示 :①组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③组 显著 高于
试验设 计 6 处理组 ,分 别为① 组:蛋黄组 ;② 个 组 :轮虫组 ;③组 :轮虫 +蛋黄 组;④ 组:轮 虫+豆 浆组 ;⑤组 :丰年虫 +蚩黄组 ;⑥组 :丰年虫 +豆浆 组 。每 同投喂两次 ,投喂量控制 如下 :轮 虫投 喂量保 持抚 育桶 中轮 虫量为 5 毫 升 ;丰年 虫投 喂量保持 个/ 抚育桶中丰年虫量为 5 毫 升;蛋黄投 喂量为 5 个/ 万尾
I_匦 童雹
。 旦塑 夔 j 旦 坚
岩 原 鲤 [r cp i a a d (ca g ] 属 鲤 形 P o yr s r b u iT h n ) 隶 目、鲤科 、鲤亚科 、原鲤属 ,俗称岩鲤 、黑鲤鱼 、墨 鲤 。岩 原鲤是长江 上游干 、支流特有 名贵经济鱼类 , 在库 区素有 “ 岩、二鳊 、三青波 ”之说 。近 年来, 一 其野生资源量 日益减少 ,现 已列为 国家 易危物种 ,为 了保护 、开发这一名特鱼类 ,部分科研 院所陆续开展 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 。岩原鲤仔鱼的 开 口摄食阶段是其苗种培育的关键时期 ,开 口饵料是 影响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 。但 目前岩原鲤 仔鱼开 口饵料鲜 见报道 ,本文通过 比较 投喂 6 种不同 开 口饵料 组合对岩 原鲤仔鱼 的成活率和 生长 的影响 , 旨在确定适 宜的开 口饵料 ,以期为岩原鲤的苗种培育
不同动物饵料作为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不同动物饵料作为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胡子宣;陈政;王雨路;管敏;丁若霞;王红霞;刘昊坤;龚迎春【期刊名称】《动物营养学报》【年(卷),期】2024(36)5【摘要】中华鲟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高价值珍稀保护动物,如何有效提高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是中华鲟养殖的关键。
本试验分别选用水蚯蚓、丰年虫幼体、水蚯蚓+丰年虫幼体作为中华鲟仔鱼的开口饵料,养殖16 d后比较存活率、体重、体长以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差异,评价不同动物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的开口效果,以期筛选适宜的开口饵料。
结果表明:水蚯蚓+丰年虫幼体处理仔鱼的存活率(87.8%)显著高于丰年虫幼体处理和水蚯蚓处理(P<0.05),且增重率(60%)和特定生长率(6.0%)均显著高于丰年虫幼体处理和水蚯蚓处理(P<0.05)。
此外,本研究对水蚯蚓和丰年虫幼体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丰年虫幼体总脂肪酸含量较高(19.0%),远高于水蚯蚓(4.26%),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38.22%vs25.69%),从而有效促进了中华鲟仔鱼的生长发育;水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56.55%),且富含碳水化合物(26.27%),明显高于丰年虫幼体(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46.03%和13.62%)。
综上所述,水蚯蚓搭配丰年虫幼体作为开口饵料可为中华鲟仔鱼提供更为均衡的营养,使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得到提高。
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鲟的繁育积累重要的基础数据,并可为中华鲟的进一步集约化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总页数】10页(P3209-3218)【作者】胡子宣;陈政;王雨路;管敏;丁若霞;王红霞;刘昊坤;龚迎春【作者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相关文献】1.不同开口饵料对泰山螭霖鱼仔鱼摄食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2.不同开口饵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3.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4.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5.不同开口饵料对拉萨裸裂尻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大家鱼鱼苗的食性
四大家鱼鱼苗的食性
当鱼苗刚孵出时全长为5~7mm,在出膜后的2-3天自身营养也称内营养,即依靠吸收自身腹部卵黄囊中的营养生长,以后逐渐过渡到营混合营养阶段即鱼苗一方面吸收孵黄另一方面摄取外界食物。
当卵黄囊消失,鱼苗就靠摄食水中浮游生物而生长,即营养生长。
(1)刚下塘的鱼苗
体长为7-10.5mm,其摄食器官还刚开始发育,其适口饵料主要由鱼苗的口径大小来决定。
由于各种鱼苗的口径大小相似,因此所有鱼苗适口饵料的种类和大小也相似,均采取摄取轮虫、原生动物、无节幼体(桡足类幼体)、小型枝角类等最适口饵料为食。
(2)当全长10-15毫米的鱼苗
鲢、鳙鱼的鳃耙增多增长,其摄食方式开始吞食逐步转为滤食。
其适口饵料中,除了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外,已出现少量大型浮游植物,而草鱼、青鱼、鲤、鲫、鲂鱼则仍然为吞食方式。
其适口饵料主要是枝角类和桡足类,并开始吞食小型底栖动物。
(3)全长16-20毫米的鱼苗
其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已很大,因此它们的食性分化更为明显。
鲢、鳙鱼的鳃耙数量更多、更长,其适口饵料中,除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外,已有更多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
由于鲢鱼的鳃比鳙鱼细长而密,故其适口饵料的大小比鳙鱼小。
而草鱼等鱼仍以吞食为主,由于口径增大,可吞食大型浮游动物及小型底栖动物。
(4)当全长21-30毫米的鱼苗
其摄食器官发育得更加完善,鲢、鳙鱼已接近成鱼。
食性均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其中鲢鱼滤食浮游植物数量比鳙鱼多,鳙鱼滤食浮游动物数量比鲢鱼多。
而草鱼、青鱼、鲤、鲫、鲂鱼等除吞大型枝角类小型低栖类动物外,全长25毫米以后,已开始摄食浮萍。
大泷六线鱼仔鱼摄食及生长的研究
邱 丽华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毋产研 究所, 广州 500 ) 131 1
& . o } P
姜 秦 志强 克静 ( 连 孤 , 连1 03 大 碍 f 大 2) 1 6
摘 要
事文以大洗六线鱼( ea rmm t i 人 工孵化所得 的卵黄 囊期仔鱼为材料, H . ga o o ki r a ) 对仔鱼早期阶段
* 本文所说的仔鱼包括孵化后 的卵黄囊期仔鱼到转A稚鱼期以
前 的阶 段
・
相当于“ 趺摄 古 宰” 初 …。 因易 与表示 摄食 强度 的 摄食
宰 相混淆,赦改用开口宰
2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6卷
鱼 的摄食节 律[ 。饱满 指数 K 的计 算 式如下 :
K = Ⅷ
过程 中还可 以见到 饱满指数 达到 高峰 的时间 可能前
的摄食及生长情况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 ~1℃条件下, 在 35 4 大泷六线鱼仔鱼 6日 开始摄食, 8 龄 约
日 龄卵黄囊耗尽,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 P R期, 1 N 混舍营养期为 2d饥饿仔鱼的开 口率( ; 初次摄食率) 开始较 低, 此后上升. 到卵黄囊耗尽时迭高峰(3 , 6 %) 以后又下降。仔鱼前期的生长率平均为 02 4n ad 饥饿仔 5 m / ,
后移动, 并不是 10%的仔鱼 同时达到摄食高峰。 0
式 中: E 物 团重 ( w 一食 湿重 )rg /n ;
w 鱼体重( b 一 湿重)i 。 l g n
I42 饱和 指数 .. 在 试 验水 箱 内投 入充足 的轮虫, 每 隔 3h 试 验缸 中取 出仔 鱼 1 从 5尾。 平 均体 重 、 测 全 长并解剖肠 道, 片在显微 镜下记录 轮虫个 数, 压 并
不同开口饵料对丁[鱼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极易出现骤然大批死亡 , 此阶段过后鱼苗进入抵抗力强、 摄
食旺 盛 、 生长 迅速 的幼 鱼阶段 。 以作 好 鱼苗 开 口期 的培 育 所
工作 , 系到丁 仔 鱼 的成 活率 。 文 通过 对丁 投 喂 不 同 关 本
饵料 条件 下 成 活 率和 生 长 速度 的研 究 , 定 丁 仔 鱼最 合 确 适 的开 口饵料 , 为丁 大规 模人 工养 殖提 供指 导意 义 。
较 为 丰 富 , 中枝 角类 ( 其 主要 是 网纹 潘 ) 现 率最 高 , 节动 出 环
物 ( 蚯 蚓 ) 桡 足类 次 之 。 工养 殖可 投 喂各 种 配合 饲料 , 水 和 人 体 重 3 g以上经 驯化 可 摄食 颗粒 饲料 . 0 且集 中抢 食 。 丁 茸 稚 鱼 阶段 , 岁 正值 开 口或 摄食 不 久 , 抗病 能 力 较 弱 ,
堡自堕 堕堕
≥ 5 0 ≥1 0
丝
≤2
坌 鱼 璺壁
≥1 5
坌 塑复墼
≤ 1 2 ≥ 22 .
≤ 1 、 ≥ 15 65 .
注: 主要 原 料 有进 口 鱼粉 、 粉 、 虾 角鲨 卵 粉 、 黄粉 、 蟹 凝胶 蛋 白 、 合 复 维 生 素 、 合 矿 物 质 、 白酶 、 肪 酶 。 复 蛋 脂
充 分曝 气 的 自来水 。
试验分为 4 , 组 每组 2 个平行 , 分别为 : ①蛋黄+ 配合饲 料组; ②浮游生物+ 配合饲料组 ; ③配合饲料组; ④水蚯蚓+
配合 饲 料组 。 将水 箱 中暂 养 的能够 平游 时 随机 取 2 0尾鱼 测
量 平 均 体 长和 平 均 体 重 . 再从 暂 养 的水 箱 中 随机 取 8 0尾 0 到 试验 的水 箱 中 , 个 箱 10尾 , 每 0 进行 试 验 。 日 9时 和 1 每 7 时 投喂 食 物 , 喂 前用 虹吸 管把 底 部 的 粪便 、 投 污物 和死 鱼 吸
不同开口饵料对泰山螭霖鱼仔鱼摄食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开 口饵 料选择 和投 喂技 术是 影 响仔稚 鱼生 长和存 活 的关 键 因子 , 饵 料 的 营养 价 值 和适 口性 往 往会
影响到仔鱼的生长和存活 , 对其后期稚幼鱼的生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每年 4 、 5 月份是泰山螭霖鱼繁殖 季节 , 螭霖鱼为多次产卵类型, 受精卵经 4 7 h 一 8 6 h 孵化后出膜 , 初孵仔鱼全长 6— 6 . 5 m m . 出膜后 1 3 6 h , 仔鱼全长 1 0— 1 0 . 5 m m, 鳃膨大充气 , 尾鳍和胸鳍已分化 , 运动能力较强 】 . 1 — 2 天内卵黄囊基本消失 , 消化道完全形成 , 可正常平游摄食. 仔鱼 由内源性营养转变为摄取外源营养 , 即仔鱼的开口. 在 目前的螭 霖鱼育苗生产中, 养殖户广泛使用豆浆和蛋黄作为仔鱼的开 口饵料 , 豆浆和蛋黄营养单一、 易沉底和诱
林 贞贤 , 杨 广 成
( 泰 山学院 生物与酿酒工程 学院, 山 东 泰安
[ 摘
2 7 1 0 2 1 )
要] 分 别采 用褶 皱臂 尾轮 虫、 经浓缩 藻液营养强化的 卤虫无节 幼体 、 熟蛋 黄投喂泰 山螭 霖鱼仔鱼
l 4天, 测定其摄食 力、 存 活率和 生长情况. 结果表 明, 投喂 l天后 蛋黄组摄食 率最低 , 轮 虫组最高 , 卤虫组摄食 率较 高且肠 ( 胃) 充塞度最 高, 大 多数个体都在 3— 5级. 投喂 1 4天后各 处理组仔 鱼的存 活率 虽无显著性 差异 , 但 卤虫组仔 鱼的体质 量、 体长均 高于其 它两组 , 且存在 显著性差异. 因此 , 卤虫无 节幼体 可作 为泰 山螭 霖鱼仔鱼
第3 7卷第 3期
2 0 1 5年 5月
日本鳗鲡仔鱼的开口饵料和行为特征
日本鳗鲡仔鱼的开口饵料和行为特征刘利平;刘登攀;蒲金成;杜力;陈桃英;陈文银;郑春静;吴雄飞;吴嘉敏【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17(041)005【摘要】Based on the continuous research on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itial diets on the survival of eel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eeding behavior of larvae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hark eggs, krill extract-based diet and shark eggs, jellyfish-based diet and exclusively microalgae had positive effects on larval survival; However, the shark eggs, artemia-based diet and artemia, krill extract-based diet, rotifers and kelp, seaweed homogenate, jellyfish and fermented shark flesh reduced larval survival. The larvae touched the diets repetitiously, and then opened the lower jaw widely and bit, which confirmed that the way for eel larvae to ingest diets was biting after touching.%在连续多年日本鳗鲡人工繁殖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饵料对日本鳗鲡仔鱼存活率的影响,并记录了仔鱼的运动特征和摄食行为.结果显示,与对照组(不投饵)相比,投喂以鲨鱼卵、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鲨鱼卵、海蜇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微绿球藻液均提高了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仔鱼发育至柳叶鳗前期阶段;而投喂以鲨鱼卵、卤虫匀浆液为基础的饵料和以卤虫匀浆液、磷虾提取液为基础的饵料,以及轮虫、海带+龙须菜匀浆液或海蜇以及发酵鲨鱼肉,均降低日本鳗鲡仔鱼的存活率.实验同时还研究了日本鳗鲡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摄食时仔鱼先用吻端反复多次触碰食物,然后张开下颌咬食,证实了日本鳗鲡早期仔鱼的摄食方式是触碰后咬食.【总页数】8页(P703-710)【作者】刘利平;刘登攀;蒲金成;杜力;陈桃英;陈文银;郑春静;吴雄飞;吴嘉敏【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宁波 315000;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00;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相关文献】1.人工条件下日本鳗鲡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生物学特征 [J], 柳凌;张洁明;郭峰;张涛2.不同开口饵料对黑斑原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王万良;王金林;曾本和;周建设3.不同开口饵料对加州鲈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J], 高晓田;赵春龙;张立坤;胡永波;肖国娟4.四川华鳊仔鱼开口饵料及早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J], 陈彦伶;杨焕超;李青芝;涂全宇;刘钊;赵华一;李华5.三种开口饵料对江鳕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 [J], 陈凤;雷曼红;张苏江;韩亚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黄颡鱼的苗种培育
江黄颡鱼的苗种培育1、鱼苗培育仔鱼孵出4~5d后开始摄食,此时是下塘的最佳时机。
鱼苗的开口饵料以小型枝角类、轮虫为主,故应确保鱼苗在水溞繁殖高峰期下塘。
下塘3d后,随着鱼苗的长大,可投喂中型和大型的枝角类和桡足类;12日龄后,可投喂摇蚊幼虫、水蚯蚓、寡毛类等底栖动物或者绞碎的鱼浆;15日龄后可投喂破碎的颗粒饲料,鱼苗均能顺利转食,生长良好。
江黄颡鱼苗的开口饵料是水溞,下塘7d后从摄食浮游动物转到摄食底栖动物(摇蚊幼虫、水蚯蚓等),此阶段正是关系到鱼苗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时刻。
以往在江黄颡鱼鱼苗培育中,套用家鱼发塘技术,只注重浮游动物的培养,忽视底栖动物的培养,然后又直接投喂人工精饲料,由于池中底栖动物少,造成稚鱼阶段适口饵料严重缺乏,这是夏花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如今在生产上采取了以青虾苗代替底栖动物的方法,在发塘池每667平方米设1平方米的网箱,箱内放养抱卵虾1.0kg(抱卵虾必须是同一天捕获的活虾,网箱内投放水草,每2天投喂一次螺(鱼)肉等饲料,并清除残饵,清洗网箱,以保持箱内外池水通畅)。
待虾苗孵出后,取出网箱和青虾,让虾苗入池,随即泼洒豆浆,供虾苗摄食。
每亩池泼洒豆浆15~17kg,上午、下午各泼1次。
采用上述育苗方法,一般经过21d左右,鱼苗可长到3cm左右,转入鱼种培育阶段。
2、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可采用普通的养鱼池塘,面积667~2667平方米,水深1.2~1.5m,水源清新,注排水方便。
放养前10d,按常规方法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施基肥,透明度控制在25~50cm。
待池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即可将体长2~3cm的夏花放养入池。
下塘2d后,可投4月中旬喂水蚯蚓、鱼浆或颗粒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4次,投喂量约为鱼体总重的6%~8%。
江黄颡鱼鱼种有集群摄食的习性,很容易驯食。
日常管理中坚持每日巡塘,注意观察和记录天气、水质、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并做好消毒等鱼病防治工作。
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
水
产
学
报
1 4巷
鱼 苗孵 出两天 孟开 始 授喂 , 食 头几 天投 喂经 l 开 7号筛 绢过 滤 的水浦 并辅 助投 喂鸡 蛋黄 。4 5日 — 龄 后投 喂经 医用 纱布过 滤 的水活 , 并辅助 投 喂鱼 粉 和黄豆 粉 等人 工饲 料。 自鱼 苗孵 出后 每天 采样 一扶 ; 1 第 o天盾 每 两天一 次 ( 次采 样 i  ̄ 1 尾 ) 妨鱼 摄 食强度 昼夜变 化 每 0 5 。
7
0 8
8
4
4
5 8
11 1 2 5 5 6 1 8 7 1 2
B
1 3 8 1 8
1 I
1 8 7 7
8
7 2 8
9
2 2 1 O 7
1 0
8 0 1 5 1 6
I g
29 1 4 1 5
轮虫
足 类 解 剖 标 本 桡杖 桡足 类 角 类 生 摇 蚊 毛类 枝 附 寡 端足 类 机 有 无节 生 物 幼 虫 碎 屑 其 中摄 幼 体 幼 体 成 虫 尾 数 食 尾 数
3 6 0 1 4 4 6 4 2
挠
2. - 4. 8- 9 5. - 5. 0- 5 6. - 6. 6- 0 6. - 7. 】- 0 18 3 9 4 0 6 1 1 1 1 4 4 l 4 1 5 3
度 有关 。1 8 N 1 8 9 7 9 9年 共 检 查 5 0 3 . . ~ 3 0毫
图 1 不 同大 小仔 幼革胡 子 蛉摄 食各 类 浮游 动物 的 出现率
! i .1 Pe c n a c t mg r e t geo el n ̄nc f va i eo r-
o sk n so o pl kt n i et  ̄ b u i d f z o an o ng se y
叉尾斗鱼仔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叉尾斗鱼仔鱼摄食与生长的初步研究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斗鱼科(Belontiidae)斗鱼属(Macropodus),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及东南亚地区的内陆水域。
其生活环境主要为小型水沟、池塘和湖泊等自然水体,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叉尾斗鱼仔鱼的摄食节律、叉尾斗鱼仔鱼期的食性选择与摄食强度、叉尾斗鱼仔鱼期的生长特性以及不同种群密度对叉尾斗鱼仔鱼的生长与存活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摄食节律。
对5日龄、8日龄、12日龄叉尾斗鱼仔鱼的研究结果均表明:自然光照下,叉尾斗鱼仔鱼在午后12:00-16:00表现出明显的摄食高峰,而持续光照组与持续黑暗组未表现出明显的摄食峰谷。
持续光照下,叉尾斗鱼仔鱼的昼夜摄食活动均很活跃,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夜晚20:00-翌日4:00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高于同一时段自然光照组。
而在持续黑暗下,与自然光照相比全日各时段平均摄食量明显减少,尤其是白天8:00-16:00各时段的平均摄食量极显著降低。
叉尾斗鱼仔鱼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其摄食节律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
2.饵料选择与摄食强度。
叉尾斗鱼2-6日龄仔鱼对桡足类无节幼体有明显正选择(E>0),而对轮虫则表现为明显的负选择(E<0)。
7-11日龄的仔鱼主要以小型枝角类为食物,以摄食一些小型桡足类为辅。
从12-25日龄开始,仔鱼开始摄食中小型桡足类,同时仍然以无节幼体和枝角类作为辅助食物,但枝角类从17日龄开始进入负选择(E<0)。
对375尾不同日龄的叉尾斗鱼仔鱼进行解剖观察,发现2日龄仔鱼有部分开口摄食,开口摄食比例46.67%,仔鱼期(包括2日龄)平均摄食比例达93.87%,其中3日龄以上保持100%。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养殖条件下梭鱼仔、幼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林重先;李文杰;唐天德
【期刊名称】《水产学报》
【年(卷),期】1985(009)003
【摘要】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
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总页数】8页(P289-296)
【作者】林重先;李文杰;唐天德
【作者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胭脂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及其生长 [J], 邓昕;蔡明艳
2.池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J], 汪留全;程云生
3.人工育苗条件下鬼鲉仔稚幼鱼的摄食节律 [J], 陈成进
4.梭鱼仔、稚、幼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J], 聂广锋;李加儿;区又君;汤清亮;吴水清;王鹏飞;温久福
5.花鲈仔,稚,幼鱼摄食习性与生长的研究 [J], 张雅芝;郑金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