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七章_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1)接受的教育
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少。他所接受的是 西方国家培养殖民地知识分子的教育,但由此他
接受了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的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
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
受到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思想的影响 孙中山青年时期对他的前辈广东人洪秀全的 事业表示敬仰。 后在香港学医期间,孙中山接受了洪门的传 统反清思想。 ‚四大寇‛——孙中山、陈少白、尤烈、杨 鹤龄
(3)光复会
1904年冬,江浙地区的革命团体——光复会,也在上海成立。参 加的革命人士有蔡元培、陶成章等。蔡元培任会长。誓言为:‚光复 汉族,还我河山‛。龙华会是其外围组织。
四、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这个群体不同于旧 式的封建士大夫。这个知识分子群中的进步 分子,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作了思想 上、组织上的准备。 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中国资本主 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初步形成相联系, 但也和清政府的新政有密切关系。
主要是平均地权,是孙中山为增进人民幸福,防止中 国将来因贫富悬殊引起社会革命而提出的主观社会主义 的经济纲领或改革方案。它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中最具特色部分。 平均地权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核定地价;其次是照价 纳税;再次是照价收买;第四是土地涨价归公。
同盟会成立的意义还在于: 第一,它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比较完
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纲领。
第二,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 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第三,它使人数众多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公认
的领袖。
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时间
同盟会的纲领最初是十六字誓词。1905年11月在 《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明确阐释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7章
中国共产党对争取和平有着真诚的愿望,对抗战胜利 后的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中共中央认为,无论如何,在 当时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是必要的。
1、由于和平、民主、团结是战后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 战争,人民迫切要求和平,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医治战 争创伤,建设新中国。作为人民利益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 应当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2、由于蒋介石的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党和全国人民 有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局面。即使是暂时的和平,也应该积 极争取,这对于需要作应变准备的革命力量来说,也是有 利的。 3、通过和平谈判,可以使全国人民看清楚国民党反动派 究竟是真要和平民主,还是在这个幌子下实行独裁内战, 这对于提高人民的革命觉悟有很大作用。即使和平不能实 现,我们也可以通过谈判延缓全国内战的爆发,使解放区 军民争得更多时间进行自卫战争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合 作,共同向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了有 力的斗争,成为打击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 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第三条道路的幻灭及原因
各民主党派前进的过程,并不是一帆 风顺的。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 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份 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 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主 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因此, 它们前进的过程不能不是同自身内部的某 些错误倾向作斗争、并且逐步克服这些错 误倾向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相继公开宣告, 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 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明 确地站到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这是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3)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人士逐步转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5人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初步形成。
(4)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曲折斗争, 终于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在中国建立了起来。
(5)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没有先进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最终都失败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虽然也经过曲折,但终于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使各族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2)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展开的一个决死战争,中国的抗战是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而日本对中国发动的是极其野蛮的、充满掠夺和屠杀的罪恶的战争。中国人民就是和如此野蛮无道的法西斯国家交战的。
(3)从战争结果上看,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形势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铸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与敌人殊死搏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识记:(1)重试谈判。
1945年,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2)重试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3)校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特务打手,破坏“陪者各界协进会”等19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召开大会”,制造了校场口惨案。
(4)下关惨案。
1946年,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代表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在下关火车站遭到国民党指使的暴徒殴打,史称下关惨案。
2、领会: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一是帝国主义消弱,人民民主力量增长;二是逐步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3、简单运用:必须和能够打败蒋介石。
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
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的军事力量和美国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性质的,人心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综合运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的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一是大地主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设方案;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组队的建设方案。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识记:(1)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五四指示》。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批示。
(4)《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中共在河北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国的土地制度。
中国近代史:7
中国近代史:7 清末新政改革
中国近代史
第七章
第七章:清末新政改革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内容
结束放映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清政府 19世纪末年到 20世纪初进行“新
政”改革的学习,了解清政府在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被迫进行政治改革以图
挽救统治。
这场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一定
的物质和思想条件。
返回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问题:预备立宪
难点问题:预备立宪;清末新政改革失败
返回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政府实行改革
一, 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强
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 清政府实施新政
下一页
第二节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一, 立宪思想的兴起
二,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与官制改革
三, 立宪团体的建立和活动
下一页
第三节清廷宪政改革及其失败
一, 宪法大纲的颁布与谘议局, 资政院的设立
二, 国会请愿运动
三, 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及其失败
四, 如何评价清末新政与立宪派
返回
谢谢观赏!
再见!
制作:
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历史系中国近代史
课程组。
近代史第七章
1.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 民主专政》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 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பைடு நூலகம்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国体、政体起 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思考题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 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 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针对人民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 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 团结”的口号
3.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 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 月10日签署了《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 十协定) 。
《双十协定》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 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等合影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一方面,在国际上,帝国主义遭到 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得到发展;在国 内,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解放区人 口达1亿。
1.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另一方面,消灭共产党是蒋介石集 团的既定方针;美国公开支持国民党 的反共方针。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 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 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 一战线。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 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第七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本章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种命运的较量。
2、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的战场较量: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三大经济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和政策。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共同纲领》。
5、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和经验。
本章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和平民主而做的努力以及蒋介石的背信弃义。
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开始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欧洲中心格局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逐步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2、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3、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4、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开幕。
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
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5、较场口惨案:国民党制造的破坏和平的事件。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破坏进步团体在重庆较场口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逮捕数十人。
6、下关惨案: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
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
近代史第七章
第七章
一: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
客观上: 1,国民政府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2,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3,国民政府统治腐败,贪官横行.
4,美援断绝,反动派因为蒋桂分裂力量受到削弱.
主观上: 1,中共的正确领导.
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3,走经过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6,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二:什么是第三条道路
第三条道路”是对历史上“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一种修正或“理论创新”。
从“第三条道路”理论的发展历程看,当前“第三条道路”理论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改良派理论的历史继承者。
也可以说,当代西欧各国倡导的“第三条道路”是对历史上“第三条道路”理论的一种修正或“理论创新”。
所不同的是,历史上的“第三条道路”却从未像今天这样格外引人注目。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一节 袁世凯的军阀统治 第二节 段祺瑞执政与护法运动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
第一节 袁世凯的军阀统治
一、辛亥革命后 的时局
以孙中山为代表 的革命派。
以袁世凯为代表 的北洋军阀集团。
袁 世 凯
第一节 袁世凯的军阀统治
一、辛亥革命后的时局
以黎元洪、梁启超为代 表的政治集团。
冯国璋
段祺瑞
第二节 段祺瑞执政与护法运动
一、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西南军阀:唐继尧的滇 系,陆荣廷的桂系等。 近代军阀存在原因。 军阀之间的对抗和割据。
张作霖
第二节 段祺瑞执政与护法运动
二 、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独立各 省总参谋部”。
张勋。定武军。 宣统复辟。 “讨逆军”与马厂誓 师。
张勋
第二节 段祺瑞执政与护法运动
中 华 革 命 党 本 部 人 员
第一节 袁世凯的军阀统治
二、 护国运动
袁世凯变临时总统 为正式总统,解散国会; 废除临时约法,以政事 堂来代替内阁。“总统 选举法修正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二十一条”与《民四 条约》。
袁世凯签定《民四条约》
第一节 袁世凯的军阀统治
二、 护国运动 “筹安会六君子”。
安
四
徽《 怀陈 新 宁独 青 人秀 年 ,( 》
、 新 文 化
新一
运
文八 化八
动
运○
-
动一
的九
领四
袖二
。)
第三节 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
民主,德先生。 科学,赛先生。 文学革命。《文学改良 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白话文运动。 初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展示了当时世界的各种 主要思潮。
中国近代史纲要7
9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946年 月至1947年 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人民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对 1947 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经过8个月的作战,人民 1946年 月到1947年 1947 经过8个月的作战, 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71 余人,其有生力量大量被歼。 71万 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其有生力量大量被歼。 它用于一线攻击的兵力, 1946年10月117旅的最高点下 它用于一线攻击的兵力,从1946年10月117旅的最高点下 降为85个旅。由此, 85个旅 降为85个旅。由此,国民党军丧失了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 攻的能力。 攻的能力。其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在短期内消灭人民革 命力量的计划宣告破产。 命力量的计划宣告破产。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被打 破。
17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年台湾二二八起义
1946年6月周恩来看望在下关惨 年 月周恩来看望在下关惨 案中受伤的马叙伦
18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民主党派在抗战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民主党派在抗战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 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 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1946年 1946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在党内指示中还说:“蒋 19日 中共中央在党内指示中还说: 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 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 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 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 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 军大胜,则不能议和。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 取和平前途。 取和平前途。” “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 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 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 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 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 表示退让, 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 中国就会变成黑暗世界, 争,中国就会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 送。” ——毛泽东 毛泽东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七章_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二条战线的历史作用
第一,在政治上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假和平、
真内战的面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动摇了国民党统治的根基。
第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
影响,逐步使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战略思想深入人
心,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
放区的武装斗争。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国民党部分军队的兵 力,使之不能全部投入前线作战,直接配合了军 事战线的作战,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第四,为输送干部支援解放战争,配合人民 军队接管城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第二条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执 政的借鉴。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
敌人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 解放区。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 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贺龙率领西 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同敌人周旋。 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等 战役胜利,歼灭敌军3万多人,从而粉碎了敌 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在山东战场上,陈毅等指挥的华东解放军发动 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整编 七十四师,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是在独特的形势中以 独特的方式展开。 所谓“独特形势”,捉住战机果断地从战略防御转 入战略进攻,并取得巨大成功。 所谓“独特方式”,即担任战略进攻任务的人民解 放军主力,采取了不要后方,不是正面稳步推进,而 是千里跃进的方式;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同时并存, 密切配合,在战略上双方形成犬牙交错的状态。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外线作战
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
陈粟率军进攻豫皖苏地区 聂荣臻率军解放石家庄
近代史_第七章(2015)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 (4'31")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重庆谈判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 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 战”。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第四节 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主席乘飞机赴重庆谈判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闻一多
李公朴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企 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 民主主义的道路。
政治上
经济上
方法上
主张必须 实行英美式的 民主政治,但 不准地主官僚 资本家操纵
主张应当 实行改良的资 本主义,但不 容官僚买办资 本横行
参加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 继续谈判落实政协协议 • 练兵、减租和发展生产 • 号召准备向和平建设转变
• 向北方运兵为内战做准备 • 宣称政协协议没有约束力 • 计划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内战爆发》 (4'31")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课件
8月16日,毛泽东电复蒋介石:“朱德 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鄙方意见, 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 题。”
(选自1945年8月21日重庆《新华日报》)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分行各 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 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 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 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 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特再驰电奉 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中正哿
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 点进攻。
●1947年3月 17日国民党进攻 延安。 党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 西北野战军以 “蘑菇战术”取 得了一系列战役 胜利,粉碎了国 民党对陕北的重 点进攻
●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了约
45万人,进犯我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 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取得孟良崮 战役的重大胜利,击毙国民党整编74师 师长张灵甫。
1945年10月12日刘邓大军取得上党大捷
在上党战役胜利 的同时,毛泽东一再 强调用和平方式解决 两党的争端。并从 “向北发展,向南防 御”的战略方针出发, 主动让出了南方的八 块根据地,表示了对 谈判的诚意,赢得了 民心。
● 10月10日,国共双方共同签署了《政
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一)全国解放战 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由战 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7.7—1948.7)
敌我兵力对比:
国民党总兵力由 430万人减至373万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7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德、日、意战败,英、法严重削弱,美国称雄。
●社会主义苏联战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2)传统的欧洲中心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并逐步形成了两个阵营的对立。
(3)这一格局对战后中国有重大影响:这一格局下,美国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初期,主要体现为力促国民党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当此手段不成,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2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2)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综合运用)(论述)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从根本上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得它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
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
近代史第七章第一节
通向新中国的道路是曲折的
蒋介石积极准备内战同时,又 表示愿意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一 是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内战 准备;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 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 国;三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 动内战,并把内战责任转嫁中共。
美国训练人员
在战后,美苏对立的格局下。 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三种选择: 第一,放弃中国,完全从中国摆 脱出来。第二,军事干涉,出兵 中国,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第三,一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 立它的政权,一面鼓励国共双方 进行商谈避免内战。第一种选择 显然与战后美国控制远东、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格格不入。第二 种选择虽能更直接地实现美国的 战略目的,但来自国内人民的强 烈反对和国际形势的巨大压力, 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只 有第三条道路可行,这样既未放 弃中国,又避免卷入旋涡,还能 以中间人面目干涉中国事务。
周恩来发言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政协召开时,毛泽东指出," 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开始"。 全党应为”巩固国内和平,实现 民主改革”, 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而国民党在1946年3月召开的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 命令其追随者对政协协议“就其 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以扩大 内战的行动,是政协协议成为一 纸空文。
在山东地区,在 顾祝同率领下,60万国 军进攻山东。由于国军 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 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 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 战术无法奏效。但粟 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 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 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 孟良崮战役中中,整编 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 灵甫阵亡。
四 平 血 战
6月6日,解放军攻陷热河 赤峰。6月16日,国军被迫放 弃安东省会。解放军开始进攻 辽宁沈阳。6月,解放军猛攻 四平街,国军守军陈明仁部坚 守月余,歼敌甚众,蒋特电嘉 勉。至7月,林罗部围攻四平, 血战未克,兵力受损。
自考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第七章知识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中国人民的觉悟、组织程度空前提高2、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此期间的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向南防御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将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学生运动的高涨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口号1946年北平一二三运动-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口号1947年南京五二零-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9.12-19491.31)渡江战役(1949.4.21)国体和政体国体-国家政权的阶级性;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3、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主张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2、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靠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级的力量3、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纲领的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3、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1、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时代3、得到的国际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3、加强共产单自身的建设。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 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 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 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 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第七章
社会主义在 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4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
为准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进行了 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毛泽东逐渐形成《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 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 5 月 2 日最高国务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 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这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 满。
• 1956 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 • 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了一些人的思想波动。 • 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习惯于把一些闹事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 与先生面商,时机切迫,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 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 驰电速驾。” ——1945年8月23日邀请毛泽东赴渝的第三个电报
重庆谈判的中共方面代表是周恩来和王 若飞,国民党方面是王世杰、张群、张治中 和邵力子。 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关于两党商谈的 主要问题11项提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主要 内容包括:确定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各 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认解放区政权及抗日 部队,结束国民党的党治等,并表示拥护蒋 介石的领导地位。
参加会议的中共代表团成员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党派名称党派名称人人数数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8877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表民主同盟民主同盟青年党青年党无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999955a
第七章
主要知识点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重庆谈判?
A、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力量的强大 B、国民党方面准备不足
C、人民反对内战;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苏、美、 英等不赞成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D、为了应付国内外舆论;不战而控制全国;转嫁战争责任
a、顺应人民的愿望,尽量争取和平民主,
b、为了揭露国民党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9月4日开始,国共两党谈判进入实质 性阶段,谈判的焦点是军队和根据地。在 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共产党表示可 以大量削减人民军队的人数,但决不可能 交出军权。在解放区问题上,共产党提出 必须“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 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 绝对行不通”。结果,军队和解放区问题 一直悬而未决。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七章
沁园春· 雪
词朗诵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重庆谈判:1945.8.29—10.10
谈判中双方 争论的焦点是人 民军队问题和解 放区人民民主政 权问题。两个关 键问题最终未达 成协议。
毛泽东在重庆会晤各界人士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945年10 月 10 日 签 订 了《国民政 府与中共代 表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 定》
1 9 4 7年1 1月 , 聂 荣 臻 指 挥 华北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石家庄 晋冀鲁豫
陕
西
沙土集
1 9 4 8年4月 , 彭 德 怀 、 贺 龙领导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济南
东 山
青岛
河
西安
天水 宝鸡
郑县
(郑州) 封 开
羊山集
黄
徐州
海
西
南阳
河 南
安
江
上海
湖 襄阳
解放区 解放军进攻方向 解放军歼敌地点 国民党军队逃跑方向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重庆谈判取得的主要成果
以《双十协定》确认国民党和平建国的基本 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等。这
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重大成果,
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民主的诚意,揭露了 蒋介石的和平阴谋。教育了人民,争取了中间 人士,有力地推动了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主要内容
☆ ☆ ☆ ☆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第 到一 进节 行 自从 卫争 战取 争和 平 民 主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 和平和民主的斗争
近代史第七章
四、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及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内战爆发标志: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总兵力430万,统治全国76%国土,3.39亿 人口;控制大城市、铁路交通线;接收100 多万日军全部装备;得到美国援助。 共产党:总兵力127万,无海军空军,“小米加步枪” 解放区人口1.36亿,处于落后农村,物质上 得不到任何外援。
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关系。 在此形势下,1946年1月10日,蒋签订停战协定, 在重庆召开了政协会议。会议争论的焦点问题仍然 是军队问题与解放区政权问题。
1946年政协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 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 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 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达成了 宪政共识,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 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 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 治制度的宪政国家。但因内战爆发,该 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其中有中国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 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 无党派人士9人。
周恩来代表共产党致词表示:
“十八年内战惨痛的经验,人民的痛苦,使我们今天
在先烈的昭示下,在中山先生遗像之前,应痛下决心,不
仅在今天下令停战,而且要永远使中国不再发生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就要请各党代表及社会贤达,一起来订
出如何实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的方
案,并在此过渡期中,我们提议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之上, 实现各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合作的举国一致的政府。” 要“去掉一切落伍陈腐和不合时宜的制度和办法,信赖人 民,依靠人民,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代表周恩来与国民党政 府代表张群签署的《关于停 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蒋介石在开幕词中提出三点希望:
“一是要真诚坦白,树立民主的楷模。在巩固国本的共 同认识之下,都能充分坦白地提出主张,不必有所隐讳或 保留。……唯有坦白,才见得真诚。也唯有牺牲成见,择 善而从,才能成立合理而有益的决议。二要大公无私,顾 全国家的利益。在国家民族整个利益之前,所有党派或个 人部分的成见,应无不可以牺牲,无不可以让步。为了成 立有效的决议,有时候撤销我们的提案,比之坚持我们的 主张,更有伟大的价值。三要高瞻远瞩,正视国家的前途。 要开辟建国的前途,促使我们国家的进步,而决不可以使 国家停滞在百事落后的地位,甚而至于造成国家的退步。”
■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现存八个民主党派,成立最早的是
致公党,最晚成立的是台盟。有五个是在抗战胜
利前后所创立,另外三个党派的历史虽然要早些,
但其组织的活跃与发展,同样与抗日战争胜利前 后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有关。这些民主党派被认
为是当时中国的中间势力党派。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
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处于全国的第 三党地位,这使他们中间的许多领导人物企图
“尽管握有名牌大学的电机工程学文 凭,江泽民还是遇到了找工作的难题。 他虽然听说在中国东北的发电厂有空缺 职位,但此刻内战正酣,交通几乎断绝, 他去不了那里。由于无事可做,他和他 的朋友童宗海只能四处打零工。” 1947—1948年的冬天尤为艰难。 内战引发的严重粮食短缺开始在全国 蔓延;在上海,有大约500人死于饥 饿。但内战仍在激烈地继续着。
在国共对立的政治纲领之外,寻求走第三条道
路,开始鼓吹中间路线:政治上,实现英美式
民主政治;经济上,走和平改良道路,发展资
本主义。
■中国民主党派的政治立场转变
1948年1月,香港民盟一届三中全会上,
沈钧儒等宣布,恢复民盟总部。指出“中间
路线”行不通,要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 必须与共产党合作,标志民盟站到新民主主 义革命立场上来。
五、内战爆发后我党应对战争的重大方针政策
1.政治方针: 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彻底孤立国民党反动集 团。 2.军事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以歼灭敌 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 保守或夺取城市及地方为主要目标。 3.土地政策: 1947年7月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 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 其田的土地制度”。开展土改,号召农民“保田参军”, 支援前线。
争局部还处于防御的情况下而展开的。这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到了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 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1948.9.16-24,粟裕、谭震林率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随后组织 的三大战役,歼敌154万。
十、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新中国蓝图的绘制
1949年3月5-13日,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消灭国民党残余的三种方式 天津方式:战斗解决 北平方式:和平解决 绥远方式:伺机解决 ■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由乡村转向城市 ■革命胜利后党的主要任务 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外交上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及特权, 与各国平等互利贸易、建交。 ■执政党建设思想——“两个务必” 六条规定: 1.不做寿;2.不送礼; 3.少敬酒;4.少拍掌; 5.不以人名作地名; 6.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
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而这一时期的美、苏重要的影响……
一、战后美苏对华政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容共策 略
扶蒋反 战后苏联对华政策 共
谋华权益
与蒋合作
1945年2月4日,英国首相邱吉尔、美国 总统罗斯福、苏联元帅约瑟夫· 斯大林 (前排由左至右)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 尔塔举行会议签订《雅尔塔协定》。
四、全面内战爆发标志及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1.内战爆发标志: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22万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双方力量对比:
国民党:总兵力430万,统治全国76%国土,3.39亿 人口;控制大城市、铁路交通线;接收100 多万日军全部装备;得到美国援助。 共产党:总兵力127万,无海军空军,“小米加步枪” 解放区人口1.36亿,处于落后农村,物质上 得不到任何外援。
十一、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客观原因: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援助。
■主观原因:有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是赢得革命胜利的保证。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二、战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革命两手策略
一方面,参加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积极争 取和平民主; 另一方面,加紧自卫战争准备。
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1945年8月14日、20日、 23日,蒋介石准备内战的同 时,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谈判。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至
10月10日“双十协定”签
订止,历时43天。
■解放区政权问题:我党主张政治民主化,由国民政
府召集各党派政治会议,确定省县自治, 实行普选。国民党强调“政令统一”,认 为“承认解放区问题,绝对行不通。”
重庆谈判后,双方商定于1945年11月召开政协
会议。但因蒋破坏《双十协定》,攻打解放区,使
政协会议一时无法召开。在内外反战舆论下,蒋政
治上陷于孤立。1945年11月下旬,美调整对华政策,
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调处国共关系。 在此形势下,1946年1月10日,蒋签订停战协定, 在重庆召开了政协会议。会议争论的焦点问题仍然 是军队问题与解放区政权问题。
1946年政协会议是中国宪政史上极 其重要的一幕。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促 成下,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 青年党在内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达成了 宪政共识,即: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 政府,在中国通过一部民主的宪法,建 立一个两院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省自 治制度的宪政国家。但因内战爆发,该 方案最终未能实现。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共38人, 其中有中国国民党代表8人,中共代表7 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 无党派人士9人。
无党派代表邵从恩在政协开幕上致词希望:
今天政治协商会议……虽然参加会议的代表,不过寥寥数 十人,但实际上是全国人民以至盟邦所非常注意的,正是万目 睽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异常严重,尤其是四万万无告的 同胞,眼巴巴望着我们这次会议的成功,这种情形是值得我们 深切的认识。外面有人说,你们这次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 败,如果失败,使人民失望,盟邦失望,将来如何演变,还堪 设想吗?所以非成功不可。但是这两个字应该怎样解释?所谓 成功,是指国家成功、民族成功,不是一党一派或是个人的成 功,要是一党一派或个人成功,反转来就是国家不成功;只有 国家成功,才能使一党一派或个人都跟着成功,成功的界限应 该在这些地方。
六、人民解放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经一年作战,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歼敌112万。
2.战略进攻阶段:1947.6——1948.9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主力12万人强度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以主 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选择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首要目标。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是在人民解放军数量上与国民党相比处于劣势以及战
悲壮的“刑场上的婚礼”
1928年2月6日,在广州 黄花岗刑场,在生命的最后 时刻,他们举行了古今中外
绝无仅有的悲壮动人的刑场
婚礼。 “为了革命,为了救国 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 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 有感到遗憾!”
周文雍和陈铁军
《红岩》英烈“狱中八条”
“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 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 切勿轻视敌人,注意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 和生活作风问题,严格整党整风,严惩叛徒特务。” 这是半个世纪前,在共和国已经建立,那些被关押在 重庆白公馆国民党监狱里共产党员们,在他们的生命终结 之时,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意见”。 战争年代党内的腐败,会直接危害到革命事业及革命 者的生命。这是小说《红岩》向我们展示出的带血的现实。 而英烈们留给党组织的“狱中八条”,无一不是用生命和 鲜血换来的血淋淋的教训。
■ 第三条道路必然破产的原因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 中国走不通; 2、战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与两种命运的决战, 没有走中间道路的余地; 3、国民党专制独裁政权不允许民主党派存在; 4、以民主党派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 十分软弱,既无经济基础,又缺革命武装。
■ 中国多党合作政治 协商制度形成标志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总的说来,民主监督很 难,这个牵扯到政治制度设 计,很多情况下人民没有知 情权,监督也缺少制度保障。
[ 美 ] 罗伯特· 劳伦斯· 库恩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01-01
八、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与中国多党合作政治 协商制度的形成
■我国政党制度的曲折发展及探索历程
1.多党制阶段 2.“一党专制”阶段 3.多党合作阶段
■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