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1 总体发展趋势

1.1 申请量年度趋势分析

专利数量是技术产出的直接反映。通过揭示历年专利申请情况,可以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所处阶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可协助企业评估此时或未来是否应积极投入研发。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总体申请量变化趋势。专利数量较少的时期为该技术的起步阶段;专利数量大幅度提升的为成长阶段;专利数量继续增加的为成熟阶段;专利数量维持不变的为停滞期;申请量开始降低的阶段为下降期。

1.2 公开量年度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历年专利公开情况,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总体公开量变化趋势。

1.3 产出规模指数预警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最近6年专利数量相对增长变化情况,了解不同时期技术研发的重点和方向,给企业预测该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时间专利数量比上月增长与近6年年均增

幅比较与整体年均增幅比较

2012 179 -76.01% 下降上升

2011 746 4.34% 下降上升

2010 715 10.34% 下降上升

2009 648 -4.42% 下降上升

2008 678 3.04% 下降上升

2007 658 35.67% 下降上升上表显示了发明公开专利近6年专利的产出数量情况。一些年份的专利产出增幅高于/低于近6年年均增幅,且高于/低于整体年均增幅。

1.4 产出质量指数预警

由于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水平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因此一般来说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是专利质量的最好体现。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最近6年专利类型比重和有效专利比重的相对增长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内技术研发的重点和方向,预测该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时间专利数量占同期全部

专利比重比重比上月

增长幅度

与近6年年均增

幅比较

与整体年均增

幅比较

2012 179 61.51% 7.11% 上升上升

2011 746 57.43% 2.17% 上升上升

2010 715 56.21% 27.17% 上升上升

2009 648 44.2% -17.46% 上升上升

2008 678 53.55% 5.73% 上升上升

2007 658 50.65% -2.24% 上升上升上表显示了发明公开专利近6年专利的产出数量情况。一些年份的专利产出增幅高于/低于近6年年均增幅,且高于/低于整体年均增幅。

2 主要区域分析

2.1 区域构成分析

通过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申请构成分析,了解该技术领域发展的重点区域以及不同区域的技术研发实力、重视专利申请的程度和专利的申请策略。

上图显示了几个申请区域的申请构成情况。专利申请量较大的区域,所占份额较大;申请量较小的区域,所占份额较小。

2.2 区域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目标技术领域内历年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时期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衍变过程和变化周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几个区域的历年申请量变化情况。

2.3 区域申请人对比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国家和地区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内专利申请情况,了解不同区域关键技术的主要掌控者及主要竞争者。

上图显示了几个主要的区域竞争者。

2.4 区域IPC技术构成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目标技术领域内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分布情况,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构成,进而了解不同区域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和各区域之间技术的差异性,找出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上图显示了几个区域的IPC技术构成情况。专利申请量较大的IPC技术,通常为热点申请领域。

3 申请人分析

3.1 申请人专利份额

通过主要竞争者的专利份额分析,了解申请人竞争的总体状况,即该技术领域内的主要竞争者、各竞争者的技术研发实力和重视专利申请的程度。

上图显示了几个申请人所占专利份额的情况。专利申请量较多的申请人所占份额较大,通常为主要竞争者。

3.2 申请人申报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申请人在目标技术领域内历年专利的申请情况,了解一段时期内主要申请人的技术发展变化趋势和变化周期。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几个区域的历年申请量变化情况。

3.3 申请人区域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主要申请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技术领域内主要申请人关注的竞争区域情况。

上图显示了几个申请人的区域申请情况。主要竞争者申请量较大的区域,通常为重点竞争区域。

3.4 申请人IPC技术差异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申请人在目标技术领域内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关键技术的主要掌控者以及主要申请人之间的技术差异。

上图显示了几个申请人的IPC技术构成情况。主要竞争者申请量较大的技术,通常为重点竞争技术。

3.5 主要竞争者综合指标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申请人在专利所属国、专利件数、占本主题专利百分比、申请人研发能力比较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信息,了解主要申请人在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情况。

申请人专利所

属国家专利件

占本主

题百分

活动年

发明人

平均专

利年龄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CN[811]811 8.13% 14 640 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

CN[445]445 4.46% 14 274 7

三星SDI株式会社CN[390]390 3.91% 10 269 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

作公司

CN[319]319 3.2% 6 382 3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

CN[280]280 2.81% 10 39 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

物理研究所

CN[201]201 2.02% 13 273 6 株式会社东芝CN[159]159 1.59% 10 158 6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CN[149]149 1.49% 6 126 3

清华大学CN[127]127 1.27% 13 193 4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CN[119]119 1.19% 9 149 8 上表显示了几个申请人的综合指标情况。

4 技术领域分析

4.1 IPC技术构成分析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主要IPC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技术领域的主要技术构成,进而了解该技术领域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找出关键技术和热门技术领域。

上图显示了几个IPC技术的构成情况。申请量较大的IPC技术,所占份额较大,通常为关键技术和热门技术。

4.2 IPC技术申报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主要IPC技术历年专利申请情况,了解该技术领域的衍变过程、变化周期和发展趋势,找出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历年申请量变化情况。

4.3 IPC技术区域对比分析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主要IPC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关键技术构成差异及其变化周期,进而了解不同区域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和各区域之间技术的差异,找出关键技术和热门技术领域。

上图显示了几个IPC技术的区域申请情况。技术的主要申请区域通常为该技

术重点竞争区域。

4.4 IPC技术申请人对比分析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主要IPC技术重点竞争者的专利申请情况,了解主要IPC技术分别掌控在哪些申请人手中以及不同IPC技术的主要竞争者。

上图显示了几个IPC技术的竞争者申请情况。技术的主要申请人通常为该技术重点竞争者。

5 发明人分析

5.1 发明人专利份额

通过主要发明人的专利份额分析,了解该技术领域内的主要发明人。

上图显示了几个发明人所占专利的份额情况。申请量较大的发明人所占份额较大,通常为主要发明人。

5.2 发明人申报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主要发明人在目标技术领域内历年专利发明情况,了解不同时期发明人的活动状况。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几个发明人历年的申请量变化情况。通常不同发

明人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情况不同。

5.3 发明人区域申请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主要发明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发明情况,了解发明人发明活动的主要区域。

上图显示了几个发明人的区域申请情况。可以看到不同发明人关心的申请区域情况。

5.4 发明人技术差异分析

通过专利类型的分析,了解中国区域内不同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的构成情况。由于不同专利类型的技术含金量不同,因此,通过此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国区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情况。

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占中国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情况。

氢能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氢能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序言 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发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十分紧迫。氢能因燃烧热值高、污染小、资源丰富成为新能源的对象,氢燃料电池作为氢能利用的有效手段,已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有重要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 2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本质是水电解的“逆”装置,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如图13。其阳极为氢电极,阴极为氧电极。通常,阳极和阴极上都含有一定量的催化剂,用来加速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两极之间是电解质。 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为例,其工作原理如下: (1)氢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阳极; (2)在阳极催化剂的作用下,1个氢分子解离为2个氢质子,并释放出2个电子,阳极反应为: h2→2h++2e。 (3)在电池的另一端,氧气(或空气)通过管道或导气板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分子和氢离子与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的电子发生反应生成水,阴极反应为:1/2o2+2h++2e→h2o 总的化学反应为:h2+1/2o2=h2o 电子在外电路形成直流电。因此,只要源源持续地向燃料电池阳极和阴极供给氢气和氧气,就可以向外电路的负载连续地输出电能。 3pemfc的特点及研发应用现状

燃料电池种类较多,pemfc以其工作温度低、启动快、能量密度高、 寿命长等优点特别适宜作为便携式电源、机动车电源和中、小型发电 系统。 pemfc发电机由本体及其附属系统构成。本体结构除上述核心单元外,还包括单体电池层叠时为防止汽、水泄漏而设置的密封件,以及压紧 各单体电池所需的紧固件等。附属系统包括:燃料及氧化剂贮存及其 循环单元,电池湿度、温度调节单元,功率变换单元及系统控制单元。图2是一个典型的pemfc发电系统示意图4。 (1)pemfc作为移动式电源的应用 pemfc作为移动式电源的应用领域分为两大类:一是可用作便携式电源、小型移动电源、车载电源等。适用于军事、通讯、计算机等领域,以满足应急供电和高可靠性、高稳定性供电的需要。实际应用是手机 电池、笔记本电脑等便携电子设备、军用背负式通讯电源、卫星通讯 车载电源等。二是用作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电源,以满足环保对车辆排放的要求。从目前发展情况看,pemfc是技术最成熟的电动车动力电源。国际上,pemfc研究开发领域的权威机构是加拿大ballard能源系统公司。美国h-power公司于1996年研制出世界上 第一辆以pemfc发电机为动力源的大巴士5。近年来,我国对燃料电池电动车的研发也极为重视,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上海神力 公司、富原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已分别 研制出游览观光车、中巴车样车,其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pemfc作为固定式电源的应用 pemfc除适用于作为交通电源外,也非常适合用于固定式电源。既可 与电网系统互联,用于调峰;也可作为独立电源,用作海岛、山区、 边远地区、或作为国防(人防)发供电系统电源。 采用多台pemfc发电机联网还可构成分散式供电系统。分散式供电系 统有很多优点:①可省去电网线路及配电调度控制系统;②有利于热 电联供(因为pemfc电站无噪声,可就近安装,pemfc发电所产生的热

【CN109962249A】聚间氨基苯硼酸的碳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69218.X (22)申请日 2019.04.04 (71)申请人 湖南师范大学 地址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 36号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72)发明人 谭月明 赵晓 邓文芳 谢青季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3205 代理人 陆僖 宁星耀 (51)Int.Cl. H01M 4/88(2006.01) H01M 4/90(2006.01) H01M 8/16(2006.01) (54)发明名称 聚间氨基苯硼酸的碳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 极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聚间氨基苯硼酸的碳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 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阳极由多孔聚间氨基苯硼 酸膜以0.05~0.15 mg/cm 2负载于碳基上。所述 制备方法为:(1)在碳基上涂覆硬模板剂溶胶或 溶液,自然干燥后,得碳基硬模板;(2)置于含间 氨基苯硼酸和氟化钠的PBS缓冲溶液中,通过循 环伏安法进行电聚合,自然干燥,得负载聚间氨 基苯硼酸的碳基硬模板;(3)浸于酸蚀液中,在室 温下,进行刻蚀,水洗,干燥,即成。本发明聚间氨 基苯硼酸的碳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亲和 性好、细菌负载量高,所组装的MFC的电极/产电 菌间的胞外电子传递速率快,功率密度高,输出 功率高、产电性能好;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 低、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8页CN 109962249 A 2019.07.02 C N 109962249 A

2020年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燃料电池电堆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燃料电池电堆市场规模分析 (5) 1.2燃料电池电堆行业结构分析 (5) 1.3燃料电池电堆行业PEST分析 (6) 1.4燃料电池电堆行业特征分析 (8) 1.5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9) 2.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政策体系不健全 (11) 2.2基础工作薄弱 (11) 2.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1)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 2.5技术相对落后 (12) 2.6隐私安全问题 (12) 2.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3) 2.8管理效率低 (14) 2.9盈利点单一 (14) 2.10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5) 2.11法律风险 (15) 2.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5) 2.13人才问题 (16) 2.14产品质量问题 (16)

3.燃料电池电堆行业政策环境 (18) 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8) 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8) 3.3“十三五”期间燃料电池电堆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9) 4.燃料电池电堆产业发展前景 (21) 4.1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21) 4.2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21) 4.3燃料电池电堆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21) 4.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22) 4.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2) 4.6燃料电池电堆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3) 4.7燃料电池电堆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4) 4.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5) 4.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5) 4.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6) 5.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发展趋势 (27) 5.1宏观机制升级 (27) 5.2服务模式多元化 (27) 5.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7) 5.4社会化特征增强 (27) 5.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8) 5.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2020-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调研及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19 2020-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调研及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报告 可落地执行的实战解决方案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 战略专家 管理专家 行业专家 ……

报告目录 第一章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概述 (9) 第一节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简介 (9) 第二节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研究原则与方法 (10) 一、研究原则 (10) 二、研究方法 (11) 第三节研究企业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意义 (12) 一、重要性 (12) (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可预见性 (12) (二)有利于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13) (三)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13)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整合资源 (13) 二、研究意义 (13) 第二章市场调研:2019-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 (14) 第一节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关键——电堆 (14) 第二节海内外电堆发展现状 (17) 一、海外电堆发展模式存一定差异 (17) 二、石墨板较为成熟,金属板有待发展 (18) 三、膜电极具备一定国产能力 (21) 四、全氟磺酸膜是主流交换膜 (22) 五、催化剂朝着低铂和新型催化剂方向发展 (23) 六、扩散层技术相对成熟 (25) 第三节2018-2019年中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26) 一、电堆是最关键部件 (27) 二、电堆性能达到商业化,铂金不是瓶颈 (28) 三、国内电堆实现量产,成本下行通道 (29) 四、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膜是主流,国内具备量产能力 (33) 五、催化剂:铂用量降至可接受水平,国内具备研发能力 (37) 六、气体扩散层:技术成熟,国内达到小规模生产 (39) 七、双极板:石墨板应用广泛,金属板能量密度高,国内具备小规模生产能力 (40) 第四节电堆降本途径多样 (42) 一、电堆占燃料电池成本比重最高 (42) 二、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是必然趋势 (44) 三、电堆产业链初步形成 (46) 第五节2018-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电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48) 一、行业竞争格局 (49) 二、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和海外引进并举 (50) 三、我国电堆产业上市公司发展情况 (55) 第六节2019-2025年下游需求应用行业发展分析及趋势预测 (57) 一、燃料电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技术 (57) 二、国内外政府出台政策支持 (60) (一)国外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 (60)

微生物燃料电池专利

一种芽孢杆菌的产电特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革兰氏阳性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产电特性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二、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愈加强烈。为了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人类在积极寻求新型能源方式。在能源的寻求过程中,科学家把眼光投向了微生物,利用微生物产生电能,即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早在1911 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r 发现微生物可以产生电流,生物燃料电池研究由此开始,但在以后的发展中,有关MFC 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早期的MFC是用发酵型的酵母和细菌进行制电。近几年来,随着产电微生物的(Electricigens)发现,科学家发明了无需使用电子传递中间体的微生物电池。 在MFC这个系统中,产电微生物是核心要素。产电微生物就是那些能够在厌氧条件下完全氧化有机物成CO2,然后把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到电极上产生电流的微生物,同时微生物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获得能量支持生长。在废水中,一般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以这种新型微生物呼吸方式为基础的MFC可以同时进行废水处理和生物发电,有望可以把废水处理发展成一个有利可图的产业,是MFC最有发展前景的方向。随着MFC 在未来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 微生物产电的能力差异很大,产电微生物决定着MFC的功能与应用,是MFC 系统的核心。高产电微生物的不断被发现,使得MFC 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展现了MFC的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报道的产电微生物多数为铁还原菌,即以Fe(Ⅲ)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的微生物。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从自然界分离出具有高活性产电能力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该菌具有产电能力强,能够利用有机废水进行产电。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具有很高的产电活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理论研究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革兰氏阳性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体为杆状,直径为0.6~0.7μm,菌长为2.0~3.0μm。本发明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是分离自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门前的有机废水中,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进行培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980家,从业人员490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值176532.90万元,较2016年148797.12万元增长18.64%。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76279.72万元,较去年63661.93万元同比增长19.82%。 ...... 过去,我们习惯性地将拉丁美洲、东欧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看做低成本地区,而将美国、西欧和日本看作高成本地区。现今,这已是一种过时的世界观了,工资、技术效率、能源成本、利率和汇率,以及其他因素年复一年的细微变化,悄悄地但也极大地影响了“*”图谱。近十年来,全球的要素价格都不同程度出现上涨,但数字并不是其中关键,重要的是有没有与业绩挂钩,与利润相比,要素价格的上涨是否合理?遗憾的是,“*”的下降已经导致(甚至继续导致)令人悲观的制造业投资回报率。加上隔在科技创新与市场回报之间的玻璃墙,全球制造业将持续面临悲观前景。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过去一年,国际环境扑朔迷离,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繁重,异常艰巨。我们能够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说到底,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密不可分。一年来,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亮点频频;一批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序放开,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措施和“负面清单”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创业兴业和带动就业的内在动力。 2、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对此要高度重视,增强预见性,及时采取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是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政策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 二、宏观产业政策

(完整word版)实验报告5燃料电池电堆测试

《燃料电池电堆测试与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PEMFC电堆测试台的基本结构和操作方法; 2.通过实测,掌握电堆极化曲线的测试方法,学会绘制极化曲线、功率曲线等图谱; 3.能将燃料电池电堆的实测性能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构建上;锻炼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所需测量的PEMFC电堆与NBT燃料电池测试系统连接,通过控制平台调节燃料电池的氢气和空气流量,设置负载的电流值(也就是燃料电池电堆的电流值),观察记录电压值和功率值得变化,利用所记录的数据画出燃料电池的i-V和i-P曲线。 三.实验仪器设备和器材 四.测试平台开机顺序测试 1.打开气源,检查氢气、空气(外部供应时)的压力是否正常、去离子水的液位是否正常;室内氢气泄露报警系统是否正常;氢气、空气与水的排放口是否连接妥当,氢气管路的出口必须接于室外。注意测试时的人员与设备的安全。 2.给测试平台上电,380V AC。 3.开启电脑,与设备联机。 4.手动设置适当的氢、空、冷却水温度(注意不应超过80℃)、各流体最低流量、电堆片数、活性面积等参数。 5.设定数据保存路径和文件名,开始记录数据。

6.测试极化曲线。根据电堆所需要氢空流量,手动设置电流,测试极化曲线。 7.实验结束。 五.提前制作电堆运行所需氢气和空气的流量表,如下表所示。 已知条件:电堆片数:19片,单电池活性面积250cm2; 阴/阳极化学计量比:3.5/1.5; 常压 六.绘制电堆的极化曲线和功率密度曲线,需要标明必要的测试条件。

七.绘制上述极化曲线上最大功率时的单片电池电压柱状图,并计算电压的 标准偏差。 学生(签名): 实验日期:2015.5.25

氢能的利用

氢能的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题目氢能的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姓名曹维褀 学号 3013207186 2014年1月 摘要:伴随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能源问题。氢能是高效清洁环保型新能源,在二十一世纪有望成为世界能源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二次能源。文章总结了氢能的特点,氢的开发与利用,结合氢能的环境效应提出了关于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氢能的开发环境效应氢能的利用

1. 氢能的特点 (1)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2)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3)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3%-97%范围内均可燃。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达142.35lkJ/kg,每千克氢燃烧后的热量,约为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 (5)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氢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6)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2. 氢能开发与利用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氢是一种理想的新型能源。目前,虽然液氢已广泛用作航天动力的燃料,但氢能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氢能否被广泛使用,制氢工艺是基础。因为水分子中氢和氧的结合非常牢固,要把它们分开,需花费很大的力气。为了避开这个难点,目前实际上主要还是利用天然气、煤炭和石油产品作原料来制取氢气。 (1)矿物燃料制氢是利用化学方法将矿物中的氢元素提取出来的方法。 ①煤的焦化。 ②水煤气转化。

2019年燃料电池产业分析报告

2019年燃料电池产业 分析报告 2019年6月

目录 一、燃料电池产业政策驱动效应显著 (5) 1、交通领域氢能成长性最强 (5) 2、燃料乘用车开始逐步推广,丰田技术领先 (5) 3、补贴政策推进燃料电池行业发展 (6) 4、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7) 二、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8) 1、加氢站建设是促进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 (8) 2、当前保有量相对较少,未来发展中国最具成长空间 (10) 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市场规模广阔 (11) 三、短期看规模化推动燃料电池成本下降 (12) 1、电堆成本占比较高,核心部件有待突破 (12) 2、规模化效应将有助于显著降低成本 (12) 3、催化剂和双极板规模化降本难 (14) 4、压缩机等部件降本空间比较大 (15) 5、氢气环节具有较大降幅空间 (15) 四、各个环节成本测算和横向对比 (16) 1、铂用量仍有下降空间 (16) 2、氯碱制氢产能最大,成本较低 (17) 3、加氢站投资额相对较高 (19) 4、运营环节尚无成本优势 (22) 5、全生命周期成本对比测算 (23)

燃料电池产业政策驱动效应显著。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持久性好、无污染、环境适应性强的特质,从全球来看,燃料电池主要运用于固定式电源、交通运输和便携式电源三大类领域。全球燃料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且交通领域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除商用车外,燃料乘用车开始逐步推广,日本丰田技术领先。中国政策也在积极推动燃料电池行业发展,随着氢燃料电池相关利好政策不断,预计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领域替代空间广阔。作为基础配套设施的加氢站建设是促进燃料电池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目前全球加氢站建设量较少,全球主要国家将加快加氢站建设,并制定了对应的规划路线。中国燃料电池产业目前处于萌芽时期,商用车是规模化应用的先锋。2018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1527辆,包括1418 辆燃料电池客车以及109 辆燃料电池货车,而国内商用车销量为437.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渗透率仅0.03%,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短期看规模化推动燃料电池成本下降。燃料电池成本高企是目前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障碍。燃料电池主要由燃料电池堆、空气供给系统、冷却系统、及氢气检测供给系统等成分构成。其中电堆成本占比最大。随着燃料电池产量的扩大,规模化效应将有助于降低成本。其中膜组件和压缩机将成为规模化效应降本的核心部件。 早期补贴给予加氢站建设动力,全周期成本有赖氢气成本降低。制氢端来看,目前氯碱制氢产能最大,且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加氢站建设来看,目前造成加氢站数量少的最大阻碍是加氢站建设的

燃料电池测试

燃料电池测试设备数量较少,操作并不复杂,但是与普通电池测试区别还是很明显。测试要求也更多。 燃料电池本身的特点: 燃料电池是核心部件为质子交换膜的发电设备,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单节电芯电压很低,电流很大。电池包节数较多,密封性和一致性要求较高。 电芯内阻较大,功率损耗较大,电压电流范围较广, 电池输出准备及变化时间较长,变化速度慢,不耐负载突变。不能急开急停。 BMS控制板特点: 电池串联数量多,一般在100串以上,需要对BMS的单节监控性能进行验证。电池发热量大,需要对电池进行温度监控与控制,转换效率需要更精准。 对输出端的电压电流采集的调整输入氢气和空气量。 输入输出变化斜率控制。 因为一般是程控进行,所以最好负载也需要程控。 电压电流等参数需要进行校验和校准。 实际使用: 因为燃料电池开始,变化,结束均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会后接一个动力电池作为缓冲器件然后才用于动力输出。如果燃料电池直接用于冲击性消耗,会对交换膜损害很大,寿命急剧降低。 测试需要设备:除了燃料电池本身的BMS,输入氢气的流量压强传感器,空气的输入及散热,单节一致性监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负载设备。 燃料电池测试,为什么只能使用电子负载? 作为负载,除了电子负之外,电阻和反馈式负载在新能源行业也偶有使用,为什么不能用于燃料电池测试呢? 单节燃料电池测试要求苛刻,要求很低电压达到很大的电流,电流越大,电压越低。比如要求0.6V带载到600A甚至更高。需要负载从1mΩ到1KΩ范围内都要保证足够的精确度。 电池包不允许冲击性消耗,要求全输出范围斜率可调,要求斜率,要求精确度,要求程控,要求带载状态不能阶跃等等。 反馈式负载:反馈式负载就是一台DC-AC转换的开关电源。其消耗方式是高速开关脉冲式。10%量程范围带载能力差,电流杂波大,精确度稍差。变化斜率慢,斜率控制差,完

【DE102019108375A1】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生产工艺【专利】

(19) *DE102019108375A120191024* (10) DE 10 2019 108 375 A1 2019.10.24 (12) Offenlegungsschrift (21)Aktenzeichen: 10 2019 108 375.3(22)Anmeldetag: 01.04.2019(43)Offenlegungstag: 24.10.2019(51) Int Cl.: H01M 8/242 (2016.01) H01M 8/0286 (2016.01)H01M 8/0271 (2016.01) (30)Unionspriorit?t: 2018-079571 18.04.2018JP (71)Anmelder: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Toyota-shi, Aichi-ken, JP (74)Vertreter: KUHNEN & WACKER Patent- und Rechtsanwaltsbüro PartG mbB, 85354 Freising,DE (72)Erfinder: Kurihara, Takuya, Toyota-shi, Aichi-ken, JP;Nonoyama, Nobuaki, Toyota-shi, Aichi-ken, JP;Sato, Kenji, Toyota-shi, Aichi-ken, JP; Okada,Sachio, Toyota-shi, Aichi-ken, JP Prüfungsantrag gem?? § 44 PatG ist gestellt. Die folgenden Angaben sind den vom Anmelder eingereichten Unterlagen entnommen. (54)Bezeichnung: BRENNSTOFFZELL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BRENNSTOFFZELLE (57) Zusammenfassung: Gestapelte Einheitszellen 100 ei-ner Brennstoffzelle weisen jeweils eine Membranelektroden-anordnung 10, ein Paar von Gasseparatoren 40 und 50 und einen ersten Dichtungsabschnitt 26, der zwischen dem Paar von Gasseparatoren vorgesehen ist, auf. Die Brennstoffzelle weist ferner einen zweiten Dichtungsabschnitt, der zwischen benachbarten der Einheitszellen vorgesehen ist, einen ers-ten Verteiler, in dem Reaktionsgas str?mt, und einen zweiten Verteiler, in dem ein Kühlmittel str?mt, auf. Ein Dichtungs-abschnitt aus dem ersten Dichtungsabschnitt und dem zwei-ten Dichtungsabschnitt ist ein Klebedichtungsabschnitt, und der andere Dichtungsabschnitt aus dem ersten Dichtungs-abschnitt und dem zweiten Dichtungsabschnitt ist aus einer Dichtung ausgebildet. Der Klebedichtungsabschnitt und die Dichtung sind entlang des Au?enumfangs des Verteilers in der Brennstoffzelle in einer Stapelrichtung betrachtet vorge-sehen. Die Dichtung und der Klebedichtungsabschnitt sind in dieser Reihenfolge ausgehend von einer Seite n?her an dem Verteiler angeordnet.

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燃料电池专利报告 1 总体发展趋势 1.1 申请量年度趋势分析 专利数量是技术产出的直接反映。通过揭示历年专利申请情况,可以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所处阶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可协助企业评估此时或未来是否应积极投入研发。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总体申请量变化趋势。专利数量较少的时期为该技术的起步阶段;专利数量大幅度提升的为成长阶段;专利数量继续增加的为成熟阶段;专利数量维持不变的为停滞期;申请量开始降低的阶段为下降期。 1.2 公开量年度趋势分析 通过揭示历年专利公开情况,了解该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上图显示了目标技术领域内总体公开量变化趋势。 1.3 产出规模指数预警 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最近6年专利数量相对增长变化情况,了解不同时期技术研发的重点和方向,给企业预测该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时间专利数量比上月增长与近6年年均增 幅比较与整体年均增幅比较 2012 179 -76.01% 下降上升 2011 746 4.34% 下降上升 2010 715 10.34% 下降上升 2009 648 -4.42% 下降上升 2008 678 3.04% 下降上升 2007 658 35.67% 下降上升上表显示了发明公开专利近6年专利的产出数量情况。一些年份的专利产出增幅高于/低于近6年年均增幅,且高于/低于整体年均增幅。 1.4 产出质量指数预警 由于发明专利的创造性水平要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因此一般来说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是专利质量的最好体现。通过揭示目标技术领域内最近6年专利类型比重和有效专利比重的相对增长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时期内技术研发的重点和方向,预测该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0年燃料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燃料电池行业 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国内:商业化早期阶段,长远规划可期 (4) 1、产业情况:商业化早期阶段,有望与锂电形成互补 (4) 2、政策引导:借鉴锂电池发展经验,搭建规划框架雏形 (6) (1)高层重视程度持续提升,重磅氢能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6) (2)国补维持较高水平,新补贴标准值得期待 (6) (3)地方政策顺势跟进,氢能产业蓬勃发展 (7) 二、海外:他山之石,以日本氢能发展经验为鉴 (8) 1、起因:能源自给率低,倒逼氢能革命 (8) 2、规划: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未来氢能社会可期 (9) 3、研发:产学研一体化,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10) 4、能源供应:打造海外氢能供应体系 (12) 5、应用:优先开拓车用市场,完善加氢站等配套设施 (13) 6、应用: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 (14) 三、地方:多点开花,培育氢能产业集群 (15) 1、长三角: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16) 2、环渤海:张家口基地“以点带面”,迎合北方商用车市场 (18) 3、珠三角:广东多城联动,省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 (19)

政策框架初成,长远规划可期。燃料电池已初步达到产业化标准,而当前氢能基础设施短板是限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 因素之一。国家对氢能/燃料电池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发改委要求在2021年前完成氢能发展的标准规范和支持政策。未来随着国家级氢能规划的出台,有望引导行业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为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补贴层面,纯电动汽车珠玉在前,我国已形成了“购置补贴为主、税收减免为辅”的补贴模式,国补与地补相结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借鉴日本发展经验,推动产业健康成长。日本政府首先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氢能源战略定位,随后配合推出了氢能产业战略方向和目标,并不断更新发布实现战略目标的路线图,一系列“组合拳”对氢能产业的前期培育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研发方面,大力支持产学研一体化,掌握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氢能支持方面,打造海外氢能供应体系,完善国内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应用领域,优先开拓车用市场,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 全国多点开花,培育区域产业集群。近年地方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扶持也在加速推进,已有17个省/直辖市出台了针对氢燃料电池的扶持政策,从产业规划、地方补贴、技术进步等多维度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产业初期投资额大、经济效益慢,政府需提供财政支持、终端运营订单、基金直投、研发平台建设等多维度支持,因此国内氢能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现已形成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氢能产业集群。

对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调研报告(doc 25页)

对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调研 报告(doc 25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关于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调研报告 本文概述了太阳能燃料电池的工作特点和原理,介绍了发电系统的组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我国应用太阳能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的资源条件进行了评估,展望了这一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将对电力系统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将使传统的电力系统产生重大的变革,它会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经济。最后提出了发展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的具体建议。 1.引言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能源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人类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历史上利用能源的方式有过多次革命性的变革,从原始的蒸汽机到汽轮机、高压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每一次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都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有两大弊病。一是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需首先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现代材料的限制,在机端所获得的效率只有33~35%,一半以上的能量白白地损失掉了;二是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给今天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和噪声的污染。对于发电行业来说,虽然采用的技术在不断地升级,如开发出了超高压、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开发出了流化床燃烧和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但这种努力的结果是:机组规模巨大、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投资上升,到用户的综合能源效率仍然只有35%左右,大规模的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既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这就是太阳能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1839年英国的Grove发明了太阳能燃料电池,并用这种以铂黑为电极催化剂的简单的氢氧太阳能燃料电池点亮了伦敦讲演厅的照明灯。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了太阳能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mA/m2电流密度。由于发电机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英国剑桥大学的Bacon用高压氢氧制成了具有实用功率水平的太阳能燃料电池。60年代,这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Appollo)登月飞船。从60年代开始,氢氧太阳能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宇航领域,同时,兆瓦级的磷酸太阳能燃料电池也研制成功。从80年代开始,各种小功率电池在宇航、军事、交通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

燃料电池测试方案

燃料电池测试方案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根据燃料和氧化剂种类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多种类型,比如碱性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具有环境污染小,比能量高,噪音低,燃料范围广,可靠性高,易于建设等优点,因此其可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航天飞机、潜艇、通讯系统、中小规模电站、家用电源,以及其他需要移动电源的场所。中国致力于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数十年,当前国家也将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写入了多个地区的战略规划。 神州技测工程师表示,对于燃料电池的测试,功率不同,测试方法也不同。总体说来,硬件仪器一般包括:气体供给系统、液体供给系统、气体液体混合供给系统、液体供给液压系统、加湿器系统、气体加热线、温度控制监测系统、压力控制监测系统、电子负载系统、辅助输入输出系统、架构模块式系统以及第三方设备等。软件一般包括:对所有接入仪器的设定、控制、安全报警以及数据收

燃料电池的主要应用是在汽车行业中,大概可占到行业应用的70%左右。因此我们可以以汽车中燃料电池为例,简述燃料电池的测试。 燃料电池堆栈的测试中,会使用多种气体相关装置,电力相关装置,监测系统等。

神州技测提供的AMETEK SG系列直流电源可以作为辅助电源,功率范 围:4KW-150KW,电压范围5-1000V,电流范围5–6000 A;提供恒压、恒流和恒功率输出模式;提供独特的“序列”功能,易于生成变化的直流波形;可定义电压斜率;可闻噪音低。 AMETEK PLW系列水冷电子负载产品可以作为电力测试设备使用,检测燃料电池的电力特性。PLW系列产品成熟稳定,可靠性高,有众多典型案例,型号齐全:功率覆盖6kW、9kW、12kW、18kW、24kW、36kW,也可提供36kW - 250kW的其他标准型号;标准额定电压:60V、120V、400V、600V、800V和1000V;外形紧凑,功率密度高(2U,18kW)。 水冷电子负载应用在燃料电池堆栈测试中有众多的优势,比如功率密度高,体积小巧;冷水在电子负载内部流动,对系统的温度环境影响较小,适于实验人员工作,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温度对测试的影响;噪声小,适于实验人员工作;无需额外建空调房,因此降低成本,减少线损对系统测试的影响;能量被消耗,无需考虑馈电对实验室的影响;故障率低;易于程控。同时,目前的权威燃料电池检测产品,Greenlight系统中,大多使用了此系列产品,有众多的成功案例。 关于升压变压器测试,动力控制单元,驱动电机单元的测试,AMETEK也可以提供相应的电源和电子负载进行测试,如SG系列产品和PLA系列产品等。

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月

目录 一、FCEV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最理想方向 (5) 1、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5) 2、汽车多技术轨道并行 (6) 3、FCEV兼具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优点,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最理想方向.. 7 二、燃料电池汽车概况 (8) 1、燃料电池汽车工作原理 (8) 2、燃料电池 (9) 3、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历史 (11) (1)技术创新阶段(1959年~1993年) (11) (2)技术验证阶段(1994~2007年) (12) (3)商业化前夕(2008年~) (14) 三、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解析 (16) 1、燃料电池产业链分析 (17) (1)质子交换膜 (18) (2)催化剂 (18) (3)扩散层 (19) (4)双极板(阴、阳极板) (19) 2、氢产业链分析 (20) (1)制氢 (21) ①电解水 (21) ②甲烷蒸汽重整 (22) (2)储氢 (22) (3)加氢站 (23) 3、产业链上的优势企业 (23) 4、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 (24) (1)新源动力:中国燃料电池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 (24)

(2)神力科技:中国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领先者 (25) (3)中科同力:致力于质子膜燃料电池中质子膜的研制与生产 (26) (4)贵研铂业:燃料电池催化剂提供商 (26) 四、国内外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 (27) 1、各国政府大力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28) (1)日本:FCCJ计划2015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 (28) (2)德国:欧洲氢燃料电池汽车最活跃的国家 (30) (3)英国:H2 Mobility Roadmap (31) (4)美国:以加州为代表的零排放汽车计划(Zero Emission Vehicles) (33) (5)中国:扶持力度相对较弱,尚处于技术验证阶段 (34) 2、各大汽车制造商致力于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与推广 (35) (1)戴姆勒(DAIMLER):率先将PEMFC应用于汽车 (35) (2)福特(FORD):与燃料电池汽车若即若离 (36) (3)通用(GM):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研究历史最长 (37) (4)本田(Honda):推出世界第一辆商业化燃料电池汽车FCX Clarity (38) (5)现代(Hyundai):全球率先批量生产燃料电池汽车——ix35 FECV (38) (6)日产(Nissan):进入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相对较晚,电池技术领先 (39) (7)丰田(Toyota):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投入力度最大、技术最先进 (40) (8)大众(Volkswagen):近年开始涉足燃料电池汽车 (41) (9)上汽集团(SAIC):中国目前唯一可产业化燃料电池汽车的企业 (41) 3、三大燃料电池汽车集团联盟 (42) (1)戴姆勒/福特/雷诺-日产联盟 (43) (2)宝马/丰田联盟 (43) (3)通用/本田联盟 (43) 五、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黎明到来 (44) 1、技术:现有燃料电池汽车性能与传统汽车相当 (45) 2、成本: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持续下降 (45) 3、基础设施:加氢站建设先行,加速建设中 (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