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传统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特征而闻名。
这些传统民居不仅在建筑结构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同时也融合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习惯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特征。
本文将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在建筑结构、功能分区、室内外环境的设计上的特点,以期对这一传统建筑形式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一、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特点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具有独特的特点,一般由主屋、厢房、穿堂、天井等组成。
主屋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多为横向布置,呈“品”字形或“日”字形分布,形成一个中心庭院和四周的各种建筑构件。
厢房一般位于主屋的两侧,用作起居和储藏之用。
穿堂则起连接主屋和厢房的作用,充当走廊的功能。
而天井则是整个建筑群的中心,具有采光、通风、照明的作用。
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主要依托于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筑材料多为木材、石灰和砖瓦,这种结构形式既能适应南方的气候特点,又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
建筑底层一般采用石柱石基,上层则采用木屋架结构,建筑飞檐翘角,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
岭南传统民居的功能分区十分合理,一般分为前厅、内室和后院三个功能区域。
前厅一般设在建筑的前部,用作迎宾接待之用,也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内室则是家庭的主要生活区域,包括起居室、卧室和餐厅等,功能齐全,满足了家庭生活的各种需要。
后院一般用来种植花草树木,有时也用来晒衣、晒粮食等,同时也是家庭活动的场所。
岭南传统民居的功能分区既注重了私密性,又注重了家庭生活的集中性和灵活性。
前厅作为公共的接待场所,方便了家庭与来访客人的交流,内室则满足了家庭成员私人生活的需求,后院则提供了家庭活动的场地。
这种完善的功能分区设计体现了岭南传统民居对家庭生活的深刻理解,符合了南方地区的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
岭南民居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具有独特的特点,一方面强调了室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注重了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及文脉分析——以大旗头村为例
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及文脉分析——以大旗头村
为例
窦建奇;刘锐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5
【摘要】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的大旗头村规划布局为例,探析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传统技术。
通过软件计算,模拟大旗头村“梳式布局”形式在不同季节的风环境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大旗头村“梳式布局”,作为适应广
府地区热环境基本手法的若干优点,如村落布局往往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充分利
用民居天井巷道改善微气候环境、密集排列形成“相互遮挡”阴影区实现降温等传统技术。
最后,结合规划布局,分析了大旗头村的历史人文特征。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窦建奇;刘锐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研究
2.闽东山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冬季小气候实测研究
——以洋头村为例3.乡村振兴视角下临海村落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以硇
洲岛港头村“渔村客厅”设计为例4.气候适应性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地方,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心之一。
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中最显著的是其空间布局特征。
这篇文章将探讨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包括家庭空间、卧室空间、客厅空间和庭院空间四个方面。
家庭空间岭南传统民居的家庭空间通常是以一个大厅为中心,建筑师通过不同的布局和设计,让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用途。
大厅通常分为前厅和后厅两部分,前厅称为“堂”,是客人和闲人活动的场所,后厅称为“房”,是家人的休息和活动场所。
在家庭空间中,厨房、厕所和卫生间通常被安置在厅后或厨房外,以防止风水上的不良影响。
传统岭南家庭空间布置注重照明和通风,采用天井或格子窗等设计,让空气和阳光充分揉和流通。
卧室空间卧室是岭南传统民居的重要空间之一。
卧室通常位于二楼或三楼,与家庭空间相隔,以增加隐私性。
卧室通常建在北面,也就是阳光最少的一侧,以保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
卧室的门和窗通常朝向东、南或东南方向,以便光线和通风。
卧室的装饰和家具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通常使用实木家具和简洁装饰。
客厅空间传统岭南民居的客厅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客厅通常是在家庭空间前面的大厅,是招待客人的场所。
客厅的布局通常是对称的,以突出主人的个人魅力和文化底蕴。
客厅的装饰通常是寓意深刻的传统美术品,如绘画和雕刻,以增强房屋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岭南民居的庭院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庭院是岭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用于种植花草,构建园林、花园等景观,以增加房屋的环境美感和艺术价值。
庭院通常被连通到家庭空间和卧室空间,以便在家庭成员和朋友之间交流和娱乐。
综上所述,岭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其建筑师注重家庭、卧室、客厅和庭院四个空间的布局设计,以增加房屋的实用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这些空间的布局不仅体现了岭南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岭南古村落风资源利用与当代住区规划的启示分析
( 二) 山谷风
传 统 民居 常 常借 助 自然 风 进行 散 热 ,如很 多 古村 落 的村 前
都 建造 大 水塘 , 这可 以用 于容 纳热 量 : 每座 房屋 都 有冷 巷 隔
岭 南古 村 落往 往 背靠 群 山与 丘 陵 ,山谷 与 山顶 受 热差
异 形成 山谷风 。在 白天 , 风 主要 从 山谷 向 山顶 方 向流 动 , 这 被 称作 古 风 ; 然 而到 晚 间则 为 山顶 风 吹 向山谷 , 这被 称作 山
家 每户翻 。 并 且 街巷 往往 纵横 交错 、 房屋 高低 错落 , 这 可 以改
变风 向及 风速 , 从 而 形成 街 巷风 。在 夏 季 高温 天气 中 , 每 家 每 户将 凉 水泼 到 巷道 路 面 ,能够 帮 助路 面 降温 ,再 有风 吹 过, 吹的风 就是 冷风 , 使得 街巷 风 给人 带来凉 爽感 受 。
I  ̄ i S h u C h a n Y e ・ 艺术产业l — ●
岭南古村落风 资源利用与 当代住 区规划 的启 示分析
彭晓 丹 广 东南 华工 商职 业 学院建 筑与 艺术 设 计 学院
摘要 : 中 国 古代 民居 建 筑 , 充 分 利 用 自然 资 源 为 h.  ̄ - j 提 供舒 适 的 居住 环境 。 以岭 南 古村 为例 , 就 充 分 利 用 了风
种 建筑 形式 主 要是 为 适应 自然季 风 的 变化 ,使 得 夏季 房屋 正对 海 洋季 风 , 能 够使 房 屋 内凉 爽 ; 而 冬 季刮 北 风又 可 以被 房屋 围墙 阻 挡 在外 , 使 得 房 屋 的 内部免 受北 风 的侵 入 , 使 房
般在 l - 3 m左 右 。在夏 季 , 大 面积 水塘 与村 落 内部 的狭 窄
2020版新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京津鲁琼专用练习:综合能力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
综合能力检测(二)(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2019·洛阳月考)“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1.2至2.0 m,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2.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人多地少B.地高林密C.河宽岸窄D.船多车少3.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解析:第1题,岭南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通风、排水、防潮,故B正确;御寒和防沙、防盗不是“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故排除C、D。
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大利于采光,但“梳式布局”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故A错误。
第2题,岭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多湖泊和水塘,人口多而稠密,土地资源较少,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民居建设多缩小前后建筑之间的空隙,故A正确。
第3题,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最大,以水域为中心布局利于防火,故B正确。
答案:1.B 2.A 3.B(2019·莆田一中月考)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
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
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包括能源消耗、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环境,并逐渐重视农村的开发和保护。
因此,研究农村区域的微气候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岭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村聚落以传统村落为主要形式,其建筑风格独特,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
传统村落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土砖等,建筑风格多以小巧玲珑、灵巧巧妙为主,同时,传统村落在建设过程中也注重自然生态和环境和谐。
因此,研究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有助于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岭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微气候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岭南传统村落的建筑特点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2. 岭南传统村落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3. 岭南传统村落的植被状况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4. 岭南传统村落的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以及传统村落与周边地区气候差异分析。
5. 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观测、实验数据获取等方式,对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揭示了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特点和规律,为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 为推动岭南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复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3. 为城市化进程中回归自然、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参考和案例。
4. 丰富和完善岭南地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建设的研究成果。
总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进行实证研究,为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传统民居是中国南方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它融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客家建筑、粤东建筑等多种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
在这些传统民居中,其空间布局特征体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
一、庭院的布局岭南传统民居的庭院布局十分讲究,一般以前院、中院和后院相连成串。
前院通常是民居的正门所在,是用来接待客人和做生意的地方。
中院是居住者活动的区域,通常设置有蔬菜花园和果树。
后院则是家庭生活的场所,通常会设置有厨房、厕所和鸡舍等设施。
整个庭院布局形成了“前有尊王,中有生活,后有灶房”的生活空间,使得家庭生活和经营活动分隔清晰,但又相互联系,体现了岭南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二、厅堂的格局岭南传统民居的厅堂格局也非常有特色,通常由正厅、副厅和侧厅组成。
正厅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通常用来招待客人、祭祀先祖和举办家庭聚会。
副厅和侧厅则是家人日常活动的场所,用来休息、用餐和娱乐。
整个厅堂空间布局紧凑而有序,能够满足家庭不同成员的不同生活需求,体现了岭南人们重视家庭生活和家族传统的特点。
三、房屋的结构岭南传统民居的房屋结构通常采用木质结构和瓦面覆盖,主要由梁柱、门窗和屋面构成。
梁柱结构简洁而坚固,能够有效地承载整个建筑的重量,同时也便于房屋的修缮和改造。
门窗设计精致而富有装饰性,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外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体现了岭南人们对于装饰艺术的重视。
屋面覆盖采用瓦片,能够有效地防水、保温和隔热,适应了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
四、功能区域的划分在岭南传统民居中,为了满足不同生活功能的需求,通常会将房屋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比如居住区、作坊区、堆放区等。
居住区主要用来居住和休息,通常设置有卧室、客厅和书房等;作坊区主要用来生产和经营,通常设置有厨房、作坊和商铺等;堆放区主要用来存放物品,通常设置有仓库、储藏室和车房等。
这种功能区域的划分,使得家庭生活和经营活动有序而清晰,便于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和经营管理。
营造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
Cr a i g a Fa or l v r men t r e t v abe En i n on t orNa u al f Ven i t n ta i l o
住 宅 区 的设 计 质 量 。
关键词 :岭南地区;古村落;地方风;住宅区: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 U 0 T 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 .1X (0 1 5 1 5 6484 2 1 )0. . 4 O
1 概 述
岭 南地 区大部分 属于海 洋性气 候 ,其 民居 内主要采 用 通 风 的 办法 散 热 ,而 不是 用 围 护 的方 法 阻止 热量 进 入 室 内。通风 实质上 是空气 的流动 ,它源于 空气 的压 力差 ,而 压 力差的形成则源于风压 ( 空气 的压 力梯度 ) 和热 压 ( 空气 的
常 采 用 梳 式 和 密 式 两 种 方 式 。 这 两 种 方 式 都 利 用 了 风 压 通
为周期 而转换风 向的风 系称 为 山谷风 。 山谷 风是 由向阳坡
面 的气 温与谷地 上方等高处 的气温 差造成 的。 白天 ,靠近
山坡表 面的空气较 同等 高度的 自由大气所受 的热量 多 ,地 表升温 快而 出现 气流上升 ,风 向沿 斜坡 向上 :傍晚 以后 , 由于地 表 转冷 而使 气 温 下降 ,风 沿 斜坡 向下 吹 ,形成 山 谷风”。如 图 2所 示 .由于村落依 山而建 ,白天 因坡 上 的 】 空气 比同高度 上的 自由大气增热 强烈 .于是 暖空气沿 坡上
温和 .故 面 水朝南 ”。冬季 则盛行偏北 风 寒 冷干燥 .
绿色建筑 41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
(2)分析东京都郊区化的原因,并指出促成“都心回归”的措施。
(3)推测东京都市圈内人口分布变迁与产业空间重构的关系。
用地类型
变化特征
居住用地
逐渐向村寨外扩张
农业用地
减少25%
生态用地
较稳定,1995~2009年森林景观轻微受损
商旅用地
在原有村寨内扩张显著
文化用地
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古建筑群
4.皇都村最吸引游客的乡村景观是( )
A 稻田风光B.小桥流水C.民族方言D.村寨建筑
5.1995~2009年,该村森林景观有所受损,据材料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 )
9.城市地租等值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区减小。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干线经过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D.地形平坦
扩展强度指数是指城市内某空间单元扩展面积占该城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坦桑尼亚基戈马市主要以高密度低层建筑、大量贫困人口自发聚居形式扩展。下图示意20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若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该城市所在区域及河流的流向正确的是( )
A.浙江 向北流B.南亚 向南流C.西欧 向北流D.山东 向南流
8.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住宅区、绿化区、工业区、商业区B.住宅区、旅游休闲区、工业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化工区、行政区D.住宅区、行政区、重工业区、商业区
A.开垦农田,侵占林地B.商旅发展,侵占林地
C.兴建住宅,砍伐树木D.原木外销,砍伐树木
6.关于皇都村近些年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居住用地的扩张增加了村寨内的村民数量
B.农业用地的变化造成当地的粮食供不应求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指我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胡焕庸线”西北半壁的人口远少于东南半壁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面积较小B.生育政策严格C.生态环境脆弱D.矿产资源缺乏2.西北地区总体人口稀少,但局部地区人口分布较集中,此类地区大多()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B.地处山麓,临近河流C.矿产丰富,工业发达D.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答案】1.C 2.B【解析】1.我国西北半壁主要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布少于东南半壁,C正确;西北半壁土地面积广,矿产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相对宽松,ABD错误。
故选C。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人口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山麓绿洲地带,或邻近河流的地方,B正确;西北地区属于第二级阶梯,海拔较高,A错误;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水平较低,C错误;西北地区沙漠广布,土壤贫瘠,D错误。
故选B。
【点睛】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
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2021年春节期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疫情,但受境外输入影响较大。
2020年出省工作的人们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文化名片,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岭南传统民居作为这一地区独特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空间布局特征,体现了岭南地区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从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入手,深入探讨该地区民居的设计理念、布局方式以及文化内涵,以期为岭南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1. 建筑布局简洁、合理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一般分为三进院落,一进为正厅,二进为过厅,三进为内厅。
正厅多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家族祭祀活动,过厅为过渡空间,内厅为主要的起居和生活空间。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在空间上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也符合岭南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在保护居民的生活起居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 重视空间的连通性岭南传统民居注重屋内外空间的连通性,通过庭院、通廊等方式将各个功能空间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这种连通的空间布局方式不仅增强了整个建筑的通风透光效果,也使居住者在室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景观和气候变化,增加了居住的乐趣。
3. 注重私密性与社交性的平衡岭南传统民居在空间布局上注重私密性与社交性的平衡。
正厅作为家族祭祀和宴客的场所,注重社交性,通常开阔明亮;内厅则更加注重私密性,一般布局较为封闭,以保护家庭成员的隐私。
这种平衡的空间布局既满足了家族祭祀和社交活动的需求,也考虑了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需求,体现了岭南传统民居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4. 强调家族文化传统的体现岭南传统民居在空间布局中注重体现家族文化传统和礼仪。
正厅往往被设计成家族祭祀的场所,其中往往包括神龛、祖先牌位等,以展现家族的家族观念和传统文化。
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合理设置这些祭祀场所,使其成为家族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和传承,加强了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1.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体现了岭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理念。
建筑布局注重向自然环境开放,利用庭院、天井等空间构建自然通风和日照条件,使居住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四季变化和自然景观,增强了生活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岭南传统民居是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岭南传统民居被取代或改建,这对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不仅有助于了解岭南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反映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
通过深入分析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揭示岭南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期望和需求。
这对于挖掘岭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给后代,推动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建筑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通过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揭示其在历史演变中的变迁轨迹,进一步认识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与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深入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促进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空间和文化体验,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促进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传播和弘扬。
了解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岭南古代建筑文化,进而认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
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以岭南村落风水林景观为例
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研究——以岭南村落风水林景观为例摘要论述了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岭南地域性景观资源——村落风水林为例,探讨了其在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以期为环境景观的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乡村环境景观;村落风水林;绿化应用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国策,全面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任务的关键,其中乡村环境景观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村容整洁”的总体要求,不仅着重关注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以期为乡村居民提供一个景观宜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还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存在较多问题,有关乡村环境景观模式的系统研究尚不多见,需要针对性的理论研究予以指导,同时由于我国各地乡村实际状况有着较大的区别,如何在实际建设中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当地的建设模式,对于从事乡村景观研究与建设的园林工作者是一次挑战,现以岭南地区为例,探讨具有岭南地域特色的乡村环境景观建设。
1当前乡村环境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乡村居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规划不当、村民盲目建设等原因,当前乡村景观建设出现了较多问题:一是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的冲击,各地乡村政府盲目地套用城市建设模板,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对乡村了解甚少且调查研究不足,各类生硬、不合实际的景观大量出现在乡村中;二是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不断遗失,乡村可识别性消逝,非理性的建设模式带来了“千村一面”现象;三是盲目的乡村旅游开发,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造成耕地、林地、水资源的大量流失破坏。
以上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长期以来国家重城市轻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制度存在,使得乡村环境景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缺乏具有乡村背景基础知识的专业设计人员,缺乏深入到具体的农业或者乡村景观中开展的系统研究,缺乏成功的乡村景观建设范例,加上乡村政府领导意识对景观规划的干预,导致了当前乡村景观的低层次和畸形发展。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传统民居是指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空间布局特征。
本文将就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注重整体性和开放性。
整体性体现在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上,通常由三进院落组成,即前进、中进和后进。
前进是宅院的门厅,中进是主要的居住空间,后进是阳台和厨房等辅助空间。
整体布局形成一个庭院空间,增加了居住者的生活舒适感。
开放性则体现在整个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上,居住者可以通过庭院的景观欣赏自然风光,也可以让自然光线和空气进入室内。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以家庭功能为导向,注重私密性和互动性。
私密性体现在岭南传统民居中的私人空间设置上,如卧室、书房等,这些空间通常设置在居住空间的次进或后进,远离公共活动区域,保护个人的隐私。
互动性体现在公共空间的设置上,如宴客厅、客厅等,这些空间通常设在居住空间的中进,方便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和活动。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注重光线和通风的设计。
岭南地区气候湿热,为了减少潮湿和阴暗的环境,岭南传统民居通常采用开敞的建筑形式,并注重光线的引入。
建筑群通常朝向南北,南北两侧各设置一条走廊,通常称为会馆,用以引导自然光线进入居住空间。
屋顶上通常会设置天窗,用以增加室内的采光效果。
通风方面,岭南传统民居使用的是抛丸轴的砖瓦构造,墙体上开有多个窗户,利于通风和通气。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还注重色彩和装饰的运用。
岭南传统民居的外观通常以红墙、石桥和水池为主,给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
室内装饰方面,注重精细雕刻和彩绘的运用,例如漆器、剪纸等,增加了空间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还注重园林景观的布置,常常在庭院中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家庭功能导向的私密性和互动性、光线和通风的设计以及色彩和装饰的运用等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筑了岭南传统民居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分析了岭南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探讨了其建筑特点,着重讲解了空间布局规划和居住功能。
接着探究了岭南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探讨了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在总结了岭南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征的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了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岭南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征、历史背景、建筑特点、空间布局规划、居住功能、文化意义、传承与发展、现代建筑设计、未来研究方向、岭南文化1. 引言1.1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一直是建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不断追求,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岭南地区是我国南方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其民居建筑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又体现了岭南地区独特的建筑特色。
在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中,经常可以看到合院、天井、过厅等设计元素。
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体现了他们对居住环境的精心设计和布局。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是在追求居住环境美学的同时展现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征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还可以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岭南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分析岭南传统民居的历史背景分析:岭南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统称,也是中国南方一带的代表性地区之一。
岭南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深受当地气候、文化和历史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空间布局特征。
岭南传统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受到汉、唐、宋等多个朝代的建筑风格影响。
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3.5建筑总进深模拟分析
改变建筑总进深,研究建筑总进深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三间两廊”式民居进深均值为11.05m,取11m为变量。取建筑总进深为33m、44m、55m、66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不同建筑总进深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图4巷道风速变化折线图
3.3巷道宽度模拟分析
改变巷道宽度,研究梳式布局南北向巷道宽度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模拟中取巷道宽度分别取1m、1.5m、2m、2.5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巷宽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6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87%、66%、77%、56%。随着巷宽增大,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小,当巷宽为1.5m时,风速衰减率为66%。之后随着巷宽的增大,风速衰减率先增大后减小至56%,风速变化逐渐缓和。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0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67%、93%、74%、71%。随着建筑总进深的增加,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大,当总进深为44m时,风速衰减率达最大90%,风速变化大。之后随着进深的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风速逐渐缓和。
2.3建筑高度
梳式布局村落内民居以“三间两廊”为主,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传统“三间两廊”行制的民居多为一层,其正屋檐口高度为5.36m。然而随着新型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出现了传统三间两廊加建为两层或以上的情况。梳式布局内建筑高度的改变,影响着建筑间巷道的风速变化。
2.4建筑总进深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空间布局,反映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入口设计
岭南传统民居的入口设计往往采用封闭式的门廊或庭院,用以防御外界的干扰和保护内部的私密性。
入口的门、门扇、门楹、门额等均精美绝伦,富有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
同时,门廊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合,同时又与房屋的格局相呼应。
二、厅堂居中
岭南传统民居的厅堂居中是其空间布局的核心。
厅堂往往是家庭成员、朋友和客人的聚会之处,也是家族活动和祭祀的场所。
由于岭南地区的气候潮湿,室内布局遵循“中堂高、侧楼低”的设计,以避免地下室潮湿,同时厅堂占据中心位置,侧楼则分布在两侧,方便亲友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内部空间设计
岭南传统民居内部空间布局朴素自然,注重光线、热量和空气的流通,使其内部不仅构成了合理的居住空间,同时也具有实用性和美学价值。
房屋内的布局多以房廊结合的方式,不仅减少了潮湿、防止霉变,而且在炎热的夏季和潮湿的冬季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四、园林配景
岭南传统民居的园林是其空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除了考虑美学的方面之外,还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和呼应。
园林中的水池、围墙和花木的繁茂都呈现出岭南地区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与房屋的空间格局相呼应。
总之,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独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
其结构简洁、内部实用,同时又注重环境与文化的和谐协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这些空间布局特征不仅反映了岭南文化的传统美学观念,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巷道风速变化折线图
3.3巷道宽度模拟分析
改变巷道宽度,研究梳式布局南北向巷道宽度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模拟中取巷道宽度分别取1m、1.5m、2m、2.5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巷宽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6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87%、66%、77%、56%。随着巷宽增大,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小,当巷宽为1.5m时,风速衰减率为66%。之后随着巷宽的增大,风速衰减率先增大后减小至56%,风速变化逐渐缓和。
2.3建筑高度
梳式布局村落内民居以“三间两廊”为主,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传统“三间两廊”行制的民居多为一层,其正屋檐口高度为5.36m。然而随着新型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出现了传统三间两廊加建为两层或以上的情况。梳式布局内建筑高度的改变,影响着建筑间巷道的风速变化。
2.4建筑总进深
图8巷道风速变化折线图
3.5建筑总进深模拟分析
改变建筑总进深,研究建筑总进深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三间两廊”式民居进深均值为11.05m,取11m为变量。取建筑总进深为33m、44m、55m、66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7所示。
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摘要】对岭南地区传统梳式布局村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于岭南村落风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朝向、巷道宽度等构成要素对于村落风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梳式布局中建筑朝向、巷道宽度等构成要素的改变,村落平均风速、巷道平均风速及风速衰减率随之改变。通过研究构成要素的影响,为村落规划及优化村落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分析模拟结果,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村落平均风速缓慢减小,在建筑高度为3和6m时风速达到1.75m/s,之后随着高度的增大,风速逐渐减小,在建筑高度为9m降低至1.74m/s,之后风速呈减小趋势。
对于街巷空间风速的变化规律,将每个模拟方案的左侧第一条纵巷进行10等分,作为街巷风速测点,如图7所示。取测点平均值作为街巷平均风速,见表6。当高度为3m时,巷道平均风速为0.97m/s,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大,村落巷道内平均风速也逐渐增大,在建筑高度为12m时有最大值,为1.53m/s。
采用CFD方法,对梳式布局村落风环境进行分析及评估,总结包括村落朝向、巷道宽度等不同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于村落风环境的改善作用,为村落规划及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2.梳式布局及其构成要素
梳式布局村落中,建筑群前为一小广场,作晒谷用。广场前为池塘,半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用于蓄水、养鱼、灌溉、消防等。村落内的民居以传统“三间两廊”形式,即建筑面宽三个开间,东西两个入口门廊。村落内的建筑组合,都像梳子一样南北向排列成行,两列建筑之间形成巷道。如图1为开平市锦江里村落总平面图,该村为岭南典型梳式布局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主要有村落朝向、巷道宽度、建筑高度和建筑总进深。
图2梳式布局模拟村落
究村落建筑与夏季主导风之间不同夹角时风速的变化。模拟中取建筑与夏季主导风南风夹角为0°、22.5°、45°、67.5°、90°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梳式布局村落与主导风南风呈不同角度下1.5m高风速云图
将5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4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5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67%、89%、65%、56%、21%。随着村落与主导风夹角的增大,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大,当村落与主导风呈22.5°角时,风速衰减率最大,达89%,风速变化大。之后随着角度增大至90°,风速衰减率逐渐减小至21%,风速变化逐渐缓和。
梳式布局中,传统民居组合以南北向排列,其排列的建筑总进深由民居数量决定。建筑总进深的长短形成了村落巷道的长短,其影响着巷道内风速的变化。
3.梳式布局风环境模拟
3.1模拟边界条件
本文采用CFD方法,对岭南地区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对岭南地区相关城市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取平均值,最终确定取夏季室外平均风速为2.0m/s,风向则采用岭南地区夏季主导风向南风作为边界条件。模拟对象选取九间“三间两廊”式民居形成的梳式布局模拟村落,建模基于“三间两廊”平面图建立,模型如图2所示。
图1开平市锦江里村落总平面图
2.1村落朝向
村落朝向是村落布局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传统的村落朝向遵循坐北朝南的布局原则,但由于地形及风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村落朝向不一的情形。村落朝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影响着村落室外环境的风速及舒适度。
2.2巷道宽度
梳式布局中,传统民居以南北向排列,建筑之间的间距形成了村落的巷道,根据陆琦《广东民居》,梳式布局的巷宽为1.2~2米。巷道宽度的不同影响着巷道内部的风速大小。同时根据“狭管效应”,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宽度小的巷道时,风速会变大,流出巷道时风速则会减缓。
【关键词】岭南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风环境;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9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52-04
1.引言
岭南传统村落是对岭南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地域气候等多种因素的长期适应演变而形成的结晶。近年来,对于岭南传统村落的研究在村落空间尺度及分布、保护及更新方面有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村落风环境研究上较稀少,现有研究包括陈杰锋对于潮汕传统村落街巷及民居的通风组织方式及其对民居室内风环境的影响研究。张银松对于珠海斗门镇不同聚落形式的村落风热环境进行了研究。村落布局构成要素对村落风环境的影响暂无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