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生舒背诊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背诊》

《中医基础——背诊》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 起着支持头颅和构成支 持胸、腹、盆腔脏器的 骨干,同时也是上、下 肢的支持者,并有负重、 运动、缓震和平衡身体 的作用。借助肩胛骨及 盆骨连接四肢 ,脊柱 有四个生理弯曲。
整理课件
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 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 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 内有脊髓
②咳嗽,吐血。 ③失眠,健忘,癫痫、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整理课件
督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
②胃痛,腹痛。 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膈俞[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 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
平时有没有感觉肩颈不舒服! 你是不是感觉颈椎特别酸痛!
间接问 有没有打牌的习惯,打牌的人颈椎容易出现酸痛。
例证法 朋友的现象和你一模一样,他是什么理课件
整理课件
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肺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
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整理课件
足太阳经为十二经脉的核心
在十二经脉中,足太阳经从头至足, 分布范围最为博大深长
整理课件
足太阳经在腰背部和大腿部都是呈双 线并列而行的。占机体表面积最多、 最广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经气 输注于腰背部的一组穴 位,它们全部分布在背 部膀胱经夹脊1.5寸的 循行线上

中医背部背诊速记法

中医背部背诊速记法

中医背部背诊速记法
中医背部背诊速记法是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背部疾病的一种快速记录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背部背诊速记法:
1. 方位记号:
-首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头颈位置)
-背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脊椎位置)
2. 刺痛反应:
-表示刺痛:+
-表示无刺痛:-
3. 刺痛强度:
-强烈:***
-中等:**
-轻微:*
4. 位置:
-上:上
-中:中
-下:下
5. 其他常见症状:
-酸痛:酸
-麻木:木
-疼痛:痛
-拉伸感:拉
-沉重感:重
-热感:热
-冷感:冷
通过以上速记法,中医师可以记录背部不同部位的刺痛反应、刺痛强度以及其他相关症状,以辅助诊断和治疗背部疾病。

请注意,这只是一种速记法,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针对特定问题的帮助,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

中医基础-背诊

中医基础-背诊

02 背部的经络与穴位
背部的经络分布
01
背部主要分布着督脉和膀胱经两 条经脉,其中督脉位于正中线, 膀胱经分布在督脉两侧。
02
督脉是阳脉之海,统领全身阳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对健康至关重要。
背部的穴位及其功能
背部穴位众多,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如大椎穴可解表通阳、安神 定志;至阳穴可宽胸利膈、降逆止呕 等。
触摸法
触摸背部各区域,特别是沿膀胱经的 区域,感知是否有异常的结节或条索 状物。
通过触摸了解脊柱有无侧弯、生理曲 度改变等情况。
感知背部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是否 有压痛、敏感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询问法:询问患者背部的不适症状及病史
询问患者是否有背部疼痛、僵硬、麻木等不适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发作时间、程 度和特点。
断结果的影响。
注意保暖
背诊时应避免患者受凉,以免 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剧烈运动
在进行背诊前,患者应避免剧 烈运动,以免肌肉紧张影响诊 断结果。
穿着宽松舒适衣物
背诊时患者应穿着宽松舒适衣 物,以便医生更好地观察背部
情况。
背诊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智能化诊断
标准化与规范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背诊可能会引入更 多的智能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对背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 以调节相应脏腑器官的功能,缓
解疾病症状。
推拿按摩背部可以舒缓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对 于一些慢性病和肌肉骨骼疾病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结合
背诊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被现代 医学所借鉴和应用,如背部疼 痛的诊断和治疗、脊柱相关疾 病的诊断和康复等。

《中医基础背诊》课件

《中医基础背诊》课件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咳嗽、气喘、感冒、发热、脊 背强痛等病症。
大椎穴 命门穴 至阳穴 身柱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感冒、咳嗽、哮喘、头痛、项 强、肩背痛等病症。
位于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胸胁胀满、胃下垂、呃逆、气 喘等病症。
03
背诊的方法与技巧
Chapter
观察背部皮肤
触诊背部肿块
背部出现肿块,可能为肿瘤、炎症等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触诊脊柱
脊柱弯曲、侧弯等异常,可能反映骨骼病变,需进一步检查。
背部听诊
听诊背部呼吸音
正常呼吸音应为清晰、均 匀,若出现呼吸音异常, 可能提示肺部或心脏疾病 。
注意背部血管杂音
背部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 管病变,如动脉硬化等。
听诊背部肠鸣音
相应的预防措施。
健康管理
03
通过背诊结果,可以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包括饮食、
运动等方面的建议,以促进身体健康。
06
背诊的注意事项与误区
Chapter
背诊的注意事项
保持环境安静
确保诊室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 扰,以便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进行 背诊。
充分暴露背部
确保患者背部充分暴露,以便观 察背部皮肤、形态等变化。
总结词
背部两侧膀胱经有疼痛感,肌肉僵硬
详细描述
咳嗽时,背部两侧膀胱经的区域可能 会出现疼痛感,肌肉也会感到僵硬。 这是因为咳嗽时,肺部扩张和收缩会 对背部肌肉产生牵拉作用,导致背部 肌肉紧张和疼痛。
哮喘的背诊表现
总结词
背部两侧膀胱经有压痛感,肌肉僵硬
详细描述
哮喘发作时,背部两侧膀胱经的区域可能会出现压痛感,肌肉也会感到僵硬。这是因为哮喘发作时,肺部过度扩 张和收缩会对背部肌肉产生牵拉作用,导致背部肌肉紧张和炎症。

中医面诊和背诊的技巧精编版

中医面诊和背诊的技巧精编版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水木金火土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知识精华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是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方法,是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背部、手部来发现疾病的一种手段。

以下是中医面诊、背诊、手诊的知识精华:
1. 面诊:中医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苔、眼底、口唇等进行判断,以了解患者的气血、脏腑、经络、病邪等情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黄瘦可能是脾虚湿滞等。

2. 背诊:中医背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背部情况,如皮肤、毛发、脊柱等,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背部出现红疹可能是病邪侵袭,背部出现湿疹可能是湿热内蕴。

3. 手诊:中医手诊是通过触诊患者手部,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经络气血等情况。

例如,手指发凉可能是寒邪侵袭,手掌发热可能是肝火旺盛等。

中医面诊、背诊、手诊能够帮助中医医生发现患者疾病的根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 1 -。

中医一生舒背诊

中医一生舒背诊

背诊一生舒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

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膀胱经在人体的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

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

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无论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壮年,亦或是颐养天年的老人,关注背部,正确保养背部,就等于为健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背部图及口诀】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2、肺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

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

明显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对人体背部的诊断和治疗,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效果。

这种疗法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背诊法”,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的基本原理是:人体的经络、脏腑、气血等都在背部有相应的反射区,通过对背部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不仅可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痛经等,还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如失眠、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的治疗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诊断、刺激和调理。

首先,医生会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全面的诊断,包括观察、摸诊、听诊等多种方法,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然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相应的刺激方法,如针灸、拔罐、刮痧等,对患者的背部进行刺激。

最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进行调理,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常安全、无副作用的疗法,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它可以同时治疗多种疾病,具有综合治疗的效果;它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特色诊背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对背部的诊断和治疗,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果您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或顽固性疾病,可以考虑尝试一下中医特色诊背疗法,相信它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非常全面的背诊方法,身体健康不健康我们一看便知

非常全面的背诊方法,身体健康不健康我们一看便知

非常全面的背诊方法,身体健康不健康我们一看便知现在很多养生提倡背诊学,也就是从后背看健康,更有背薄一寸,命薄三分一说,经常推背的人对此深有体会,每个月如果不定期做次背部按摩,可能就会全身不舒服,那么,咱们如何从简单的后背来看诊整个五脏六腑的病理过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着重介绍下老中医眼中的背诊学!咱们后背为五脏六腑的反射区,从颈下二寸开始,以手掌大小为一个反射区,向下依次顺序为肺区、心区、肝区、脾区、肾区、排泄区、生殖区,共为七个反射区。

心肺区域:肤色不均衡,心肺功能弱,肺气虚,容易疲劳。

长痘或粉刺,体内燥热。

拇指推心俞有发红现象,心火旺。

胆肝区域:肤色不均发青为肝胆排毒功能下降,凸出或一马平川,脂肪肝或酒精肝,肝脏代谢功能下降。

脾胃区域:肤色发黄为脾胃不和,皮肤松弛,虚胖者多为脾气不足,舌苔黄腻,便秘实胖者多胃火旺盛。

肾区域:肾区凹陷,腰部颜色发黑,多为肾水不足。

肾虚纹,横纹一条一条,男人肾亏,女人肾虚。

有腰眼,先天不好,后天没养好。

腰椎往里凹,已伤到腰部肌肉,越深,腰肌劳损越厉害。

生殖区域:凸起:月经量少,经血色暗血块,痛经。

凹陷:月经量多提前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再来说说背上其他情况。

红痣(也就是血痣):肝脏代谢机能下降,易长在肝胆俞。

白斑:越白越高,毒素越严重,8颗以上发白发亮,易得大病。

背花:血粘度高,血液中毒素多。

背股沟:右边膀胱经高,酒精肝或脂肪肝,左边高,男人男科,女人妇科。

诸病于内,必形于外,背上的每一寸肌肤都反应出身体的内部状况,好好爱身体,关心身体的每个地方,多听听身体发出的声音。

背部按摩 -▶正手揉捏:由上到下,内至外均匀的按摩背部,令没一寸肌肤都能达到舒缓放松。

▶正手揉锤:揉捏,捶打马达同时正方向均匀的进行复合式按摩,能快速消除疲劳,回复体力(过度疲劳时最有效)。

▶局部推拿:选择设定在需要的位置段,上下推拿能快速减轻脊椎压力。

▶反手揉捏:由下向上,外至内均匀的按摩背部,令每一寸肌肤都得到舒缓放松。

背部诊病法

背部诊病法

背部诊病法背部诊病法2014-06-08 14:49:00| 分类:中医辨证 |举报 |字号订阅1.肺俞1) 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

3) 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疼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4) 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压疼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疼等病变。

5) 在膻中穴也有反应结合观察。

2、厥阴俞1) 穴位反应,有棱状结节,有显著压痛、穴位皮肤隆起,多伴有呕逆、烦闷、胸闷、心悸、神经衰弱、风湿性心脏病、肋间神经疼。

(本穴反应胃及心脏的病理变化)2) 膻中穴压疼也反应心包络病变。

脏腑皆有俞在背,独心包络无俞,何也?曰:厥阴俞既心包络俞也。

3、心俞1) 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疼,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心悸怔仲、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2) 皮肤凹陷,压疼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4、肝俞1) 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疼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2) 诊得条索状结节,伴明显压疼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等症。

3) 出现棱状结节且压疼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生物病变。

5、胆俞1) 发现棱状结节压疼敏感者,多数有黄疸。

2) 凡有细条状及压疼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疼,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属下肢麻木。

6、脾俞1) 局部皮肤凹陷,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2) 诊得条索状,并有压疼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3) 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著压疼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足大趾运动不利之症。

7、胃俞1) 有条索状结节明显压疼者,常是不欲饮食,胃疼等病变。

2) 有棱状结节明显压疼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疼、腹胀、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8、三焦俞1) 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压疼明显者,多有腰疼、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

2) 有棱状结节伴有压疼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疼、腹胀满闷、吐逆之症(孕妇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从后背看出身体好坏!中医教你简单的背诊口诀,太实用了

从后背看出身体好坏!中医教你简单的背诊口诀,太实用了

从后背看出身体好坏!中医教你简单的背诊口诀,太实用了在平时大家可能听说过通过指甲、通过尿液、通过脸部的颜色等等来探知我们身体健康的状况,但是大家可曾听说过从我们身体后背的一些情况来诊断身体健康状况吗?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背诊,相信很多人特别的陌生,那么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背诊一词,对于当今世界的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背诊的意思便是通过人体后背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诊断。

为什么可以通过背部来检测身体状况?这就不得不提到背俞穴。

中医经络学对它是这样描述的:“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

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如敏感、压痛等”。

通过这些特定穴位,我们可以精准的诊断出身体状况。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这些穴位来进行查体呢?知道了这些特定穴位,不管是通过观望还是靠单纯触摸对其进行判断,都需要大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如何能够化繁为简,快速便捷的检查出身体健康状况?经络养生利用生物电共振经络的原理,汇集十二背俞穴与其他特定穴位,独创出一套简单快捷且能够精确诊断身体状况的21腧穴查体方法![21腧穴查体原理]在利用经络养生技术进行21俞穴查体时,生物电会通过经络穴位向体内传导渗透,当相关腧穴不通时,电流的传导就会受到阻碍,出现受诊者定点疼痛或反电现象,将无法继续向内传导的电流顺经络穴位重新返回到经络调理师手上,出现电流突然增大情况。

通过这种背诊原理再结合相关脏腑理论知识,便能够精准检测出受诊者身体健康状况!从而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重视亚健康病症,从源头遏制疾病!亚健康症状是疾病发展的开始,当经络出现淤堵、脏腑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问题,亚健康病症也就随之而来!亚健康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告,是最佳的调理时期!这种简单方便又精准的背诊方式,在身体不适一检查就是重疾的今天,具有重要防治意义!不仅能够提前了解到身体状况,通过它更可以精确了解到身体具体脏腑部位问题,从而做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中医背诊课件

中医背诊课件

痧象与健康
• 1.身体健康的人一般不出现 • 2.根据出痧的部位判断疾病,凡经络循行路线及 穴位所在区域或出痧则提示相应的内在功能产生 病变
痧象与疾病的恢复程度
• 1.散沙,颜色浅淡——病情浅或易恢复 • 2.痧多,颜色偏重甚至血包——病情较重
痧诊
• 病症轻:痧呈浅红色散点状分布,面积小于一平 方厘米(痧与皮肤相平) • 病症中等:痧呈紫色,斑块状,面积大于大于一 平方厘米(痧略高于皮肤) • 病症较重:痧色暗青,包块,面积大于一平方厘 米(明显高于皮肤) • 不出痧:气血不足的虚证,服药过多,过于肥胖 ,肌肉发达
2019/2/21
29
单方精油 是从一种植物的整株或某个部位萃取而得 的精华成分,纯度极高,充分稀释后才能用在皮肤 上。单方精油通常以该植物分名字来命名,如玫瑰 精油、茶树精油等。
玫瑰精油 茶树精油 薰衣草精油 茉莉精油 薄荷精油 柠檬精油
2019/2/21
30
复方精油
由两种以上的单方精油与基础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出来 的,可直接用于皮肤护理。每种复方精油都有其针对性功效 ,比如美白、补水、抗皱等,适合刚刚入门或喜欢“偷懒” 的精油爱好者。
肾膀胱区
八髎区
1.八髎区凸起:月经量少,经 血色暗,有血块,痛经。 2.八髎区凹陷:月经量多提前 或退后,多为宫寒宫冷症状 。 3.八髎区有於赌,代表有毒素 ,排不出去於在子宫中会形 成子宫炎症,严重的会有囊 肿子宫肌瘤。
八髎区
二. 罐 诊
• 罐印:粉红色:健康,无病 红色:热症,炎症 白色:虚症,气血两虚,脏腑功能低下 青色:寒症,湿症 紫色:瘀症,或陈旧性以前的病且病症已久 黑色:严重疾病或危重疾病
中医背诊
背诊分类

《中医基础背诊》课件

《中医基础背诊》课件

实践操作
• 观察病人外表和舌象 • 学习如何正确把脉 • 病例分析和练习
技巧提升
• 背诊技巧和要点 • 掌握各种特殊病例的
背诊方法 • 与其他医疗技术的结
合应用
典型病例分析
1
病例一
病人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经过背诊发现舌苔厚腻、脉象沉细,诊 断为脾胃虚弱。
2
病例二
病人出现头痛、头晕和失眠等症状,经过背诊发现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诊断为 肝血不足。
《中医基础背诊》的学习课程,掌握背诊技巧对于中医诊断和治 疗至关重要。通过本课件,我们将详细介绍背诊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和技 巧要点。
病情背诊的重要性
病情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表、行为、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背诊能够提 供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背诊的基本步骤
观察病人外表
注意面色、体质、肢体活动是否正常,以及 是否有明显的异常表现。
询问病史
了解病人的病史、病症发生的时间和相关症 状。
观察舌象
观察舌质、苔色、苔厚、舌体颜色和形态等。
把脉
感知脉搏的节律、速度和力度等。
《中医基础背诊》课程内容
理论介绍
• 中医背诊的起源 • 背诊的基本原理 • 常见背诊方法
3
病例三
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和浮肿等症状,经过背诊发现舌体胖大、苔色白腻,诊断为 肾阳虚。
背诊过程注意事项
• 背诊时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和尊严。 • 观察细致入微,注意捕捉病人身体的细节。 • 排除干扰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背诊技巧与要点
1 综合判断
结合多个背诊指标,进 行综合判断病情。
2 精细观察
观察舌苔是否均匀,舌 苔厚度是否适中,脉象 是否有规律。

背诊专业知识与话术

背诊专业知识与话术

背诊专业知识与话术背诊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方法,也是中医诊疗的重要环节之一。

背诊能够通过观察背部的形态、皮肤、肌肉、经络等情况,了解人体的脏腑功能、病理变化及病因病机,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介绍背诊的相关知识和话术,帮助中医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技能。

一、背诊的基本原理1.背部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功能都可以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反映。

背部的经络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观察背部的经络走向、经穴分布及其敏感度等情况,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的状况。

2.背部反映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背部的形态、皮肤、肌肉、经络等情况都可以反映出疾病的部位和性质。

例如,背部出现凹陷表示脏器萎缩;背部肿胀则表示湿热内盛;背部皮肤出现瘙痒则可能是湿热瘙痒等。

通过观察这些反映,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

二、背诊的具体方法1.观察背部形态观察背部的形态,包括背部的肌肉、脊柱、骨骼等情况。

背部的肌肉是否发达、是否对称、是否有肌肉萎缩等,都能反映出人体的运动情况、营养状况和病理变化等;背部的脊柱是否有侧弯、是否有骨质增生、是否有椎间盘突出等,都能反映出人体的骨骼状况和脊柱疾病。

2.观察背部皮肤观察背部的皮肤,包括皮肤的颜色、质地、病变等情况。

背部皮肤的颜色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气血状况,例如皮肤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皮肤发黄可能是肝胆湿热等;背部皮肤的质地可以反映出人体的湿燥程度,例如皮肤干燥可能是阴虚,皮肤湿润可能是湿热等;背部皮肤的病变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病理变化,例如皮肤出现湿疹可能是湿热瘙痒,皮肤出现痘疮可能是热毒等。

3.观察背部经络观察背部的经络,包括经络的走向、经穴的分布和敏感度等情况。

背部经络的走向可以反映出人体脏腑的位置和功能,例如背部有督脉、膀胱经等经络,可以反映出人体的神经、泌尿系统等;背部经络的敏感度可以反映出人体经络的通畅程度和病理变化,例如经络敏感表示经络瘀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肺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
——肺功能减弱,易引发鼻咽问题,鼻炎、咽炎、候咙,干痒、易上火、胸闷气短。
3、心区。毛孔粗大、色素沉着、长痘:
——心火旺,有心事,浅睡多梦,心悸,心慌,手脚冰冷。
4、肝区。明显凸起:
——肝火旺、心情抑郁或脾气暴躁,面黄,口苦,目赤干涩,解毒功能弱,易引发洒精肝,脂肪肝,胆结石,两肋满胀,后背发沉,容易小叶增生,乳腺增生,手脚冰冷。
5、脾区。推膀胱经时更容易判诊,有气节、肿胀:
——肤色暗黄、皱纹明显、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胀胃疼、打嗝反酸,肌肉松弛、易淤青,月经不调。
6、肾区。发黑、色素沉着、肾虚纹、腰眼深:
——肾气不足,易脱发,记忆减退,睡眠质量不高,夜尿频繁,易受惊吓,黑眼圈,眼袋明显,耳鸣,易浮肿,怕泠,手脚冰,内分泌失调,月经不调,妇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谐,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环不好。
7、妇科、八髎穴突出பைடு நூலகம்发青、发黑、长痘:
——内分泌失调、宫寒、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赤白带下、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下肢循环不好。
背部养生区的保健方法
1.晒背取暖: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2.衣服护背:平时穿衣服注意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
3.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4.搓背:搓背也分自我搓和他人搓。自搓可在洗浴时进行。
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扯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
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5.慎避风寒: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
中医认为背部区为五脏之附,背部常暖,肝脏才会健康,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做好背部的保健养生。
中医一生舒背诊
———————————————————————————————— 作者:
———————————————————————————————— 日期:
背诊
一生舒
古代医学家张景岳说过:“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所以我们要顺应四季: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规律,才能颐养长生,内安外健。
背部受寒容易诱发风湿,心血管病等,尤其老年人更要做好背部的养生工作
长夏在五行属土,对应脾,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到湿气的影响,则会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当脾阳受损。会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甚至水肿。
所以长夏的重点工作便是健脾去湿,说起去湿来,还要知道另一件事情,那就是立秋之后,气血走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去湿排毒的通路,那么在这个季节做好这条经络的保养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脏六腑在背部的反应区
【背部图及口诀】
肺部娇嫩最上面,左边为心右为肝,
下面左脾右是胆,再下左胃右小肠,
臀上左肾加膀胱,右边子宫和大肠。
1、大椎突出、色素沉着:
——肩颈长期劳损,易引发肩周炎,肩颈经络不通,脑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头晕头痛,心慌胸闷。
长痘:——肠道宿便便堆积,毒素代谢缓慢,便秘、腹胀、肠鸣。
膀胱经在人体的背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脾、胃、肝、胆,腰部对应肾、膀胱、大肠和小肠。所以保养背部也成了养生很重要的一点。
背部健康与否,往往直接反映着脏腑是否正常运转。
由此可见,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无论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壮年,亦或是颐养天年的老人,关注背部,正确保养背部,就等于为健康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