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收藏

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收藏

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收藏

寻医问药网

07-16 14:39寻医问药网官方百家号

大家都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的中医也是如此,在这个重视养生的时代,如果大家把中医学好了,那么身体健康,延年益寿也就不成问题了,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了47类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朋友们赶快背起来吧!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汇总: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

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1肺肾两虚:补肺益肾,固涩止喘-参附

汤加减(参附)

2肾虚喘:补肾固本,润肺止喘-参苓白术散

参苓)

3肺虚喘:补肺定喘,润肺止咳-养阴清肺

汤(养阴)

4脾虚喘:健脾固涩,补肺止喘-理中丸加减

理中)

一、肺气虚耗:

对于肺气虚耗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益气养阴的方法,具体药方为生脉散合补肺汤。

二、肾虚不纳:

肾虚不纳的治疗方法是补肾纳气,我们可以采用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的药方。

三、正虚喘脱:

正虚喘脱的治疗方法是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我们可以采用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的药方。

四、肺痈:

对于肺痈的治疗,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初期可以使用银翘散,成痈期可以使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可以使用加味桔梗汤,恢复期可以使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肺痨:

肺痨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对于肺阴亏损,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润肺的月华丸。对于虚火灼肺,我们可以使用滋阴降火的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对于气阴耗伤,我们可以采用益气养阴的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对于阴阳两虚,我们可以采用滋阴补阳的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

对于痰浊壅肺证,我们可以采用化痰降气,健脾益肺的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对于痰热郁肺证,我们可以使用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的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对于阳虚水泛证,

我们可以采用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的真武汤合五苓散。对于肺肾气虚证,我们可以采用补肺纳肾,降气平喘的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七、肺痿:

肺痿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方。对于虚热证,我们可以采用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的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对于虚寒证,我们可以使用温肺益气的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对于上热下寒证,我们可以采用寒热平调,清温并用的麻黄升麻汤加减。对于肾虚血瘀证,我们可以采用纳气定喘,活血化瘀的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一、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

病诊疗方法及相应的理论体系。它与西医内科学相对应,但在疾病的

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

1. 中医内科的病因学

中医内科学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等。

2. 中医内科的病理学

中医内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气滞、血瘀、痰湿、湿热、气虚、气郁、血虚、

阴虚、阳虚等。

3. 中医内科的诊断学

中医内科学注重病人的整体观察和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综合诊断

方法。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4. 中医内科的治疗学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推拿、气功疗法等。其中,草药治疗是中医内科的核心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中草药制剂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气虚、血瘀、痰瘀等。中医内科对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以活血化瘀、调节气血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2.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肝阳上亢、肾阳虚等。中医内科对高血压的治疗通常采用以舒肝息风、滋阴平肝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3. 糖尿病

糖尿病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脾虚、肾阴虚等。中医内科对糖尿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

一、中医内科笔记

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

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 方便背诵版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 方便背诵版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以风邪为主

病机:卫表不和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风寒束表-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参苏饮、玉屏风散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脏腑失调,内邪上干于肺。病理因素:痰、火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忌敛涩;内伤咳嗽祛邪扶正,忌宣散。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桑菊饮

3)风燥伤肺-桑杏汤

4)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内伤咳嗽

5)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朱丹溪首创病名;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宿痰伏肺(夙根),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发

病机:痰壅气道,肺管狭窄,肺失宣降

1. 发作期

1)冷哮-射干麻黄汤合小青龙汤

2)热哮-定喘汤

3)寒包热哮-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三子养亲汤

5)2. 缓解期

6)1)肺睥气虚-六君子汤

7)3)肺肾两虚-金匮肾气丸

四、喘证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实喘祛邪利气,虚喘培补摄纳

1.实喘

1)风寒袭肺-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五磨饮子

2.虚喘

1)肺气虚-生脉散合补肺汤(补中益气汤)

2)肾气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的一部分,而内科疾病对于中医学的研究更为深入、

全面。

一、基本理论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传统理论,而辨证论治是其核心。

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的内脏是脾、胃、肺、心、肝、肾六脏。内伤是中医内科学

中独有的术语,其主要特征在于虚实较为复杂,易导致相互背离的多重矛盾,对中医学诊疗思维和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常见疾病

1. 脾胃证

脾胃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证候,其病机主要为脾胃不和,包括气不化、湿困、热盛、寒凝四个方面。常见的疾病有: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呕吐等。

2.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中医内科学的研究重点,常见病包括:哮喘、咳嗽、支气管炎等。中医内科学认为,这些疾病主要由外感风寒、内伤情志、火毒所致。

3.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医内科学的另一个研究重点,常见的疾病有:心绞痛、高血压、脑血栓等。中医内科学认为,这些疾病主要由气血不足、痰火、火毒所致。

4. 肝肾疾病

肝肾疾病也是中医内科学的研究对象。肝疾可引起头痛、眩晕、耳鸣、口苦等

症状,而肾疾则可引起腰痛、遗尿、尿频等症状。

三、常用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重点在于辨证施治,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中药分为方剂和单味药,其治疗

的重点在于辨证施治,更要注意剂型、组合、煎制等细节。

2.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作用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通畅。常见的针灸疗法包括:穴位刺激疗法、线刺疗法、火罐疗法等。

3. 推拿治疗

最新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方便背诵版

最新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方便背诵版
湿热壅盛—疏凿饮子
八、
热淋—八正散
石淋一石
气淋一实证沉香散; 虚证补中益气汤血淋-实证小蓟饮子;虚证知柏地黄丸膏淋—实证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膏淋汤 劳淋:健脾益肾一无比山药丸「
1)
2)
3)
4)
5)
6)
7)
痛痹—乌头汤
行痹-防风汤
着痹—薏苡仁汤—
风湿热痹-白虎加桂枝汤痰瘀痹阻一桃红饮I —肝肾亏虚一独活寄生汤._ 气血两虚一黄芪桂枝五物汤
1)
2)
3)
4)5)
三十二、中风四大难证之首
《素问》大怒则形气绝,而血宛于上,使人薄撅
《金匮》分中络中经、中脏中腑;李中梓分闭证、脱证
学习-----好资料
王履分“真中、类中”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提肝阳化风, 病理因素:虚、火、风、痰、气、血
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上犯于脑,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中经络
风痰入络-大秦艽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1)胃阴不足2)脾胃虚寒一理中丸二十一、呃逆病机: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内经》称呃逆为啰,认为是中上二焦病变
《景岳全书》确定呃逆病名;《证治汇补》提岀治疗法则
治则:理气和胃,降气平呃
实证
学习-----好资料
1)
2)
3)
4)
5)
二十二、泄泻脾虚湿盛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梳利、 甘缓、酸收、燥脾、温肾、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点笔记

中医内科学必背重点笔记

上篇总论

1.西周时期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科,其中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2.《黄帝内经》最显著的特点是体现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

4.葛洪《肘后方》,记载了许多简便有效的方药,如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用槟榔祛寸

白虫,用青蒿治疗疟疾。

5.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世人公认的最早的中医病因病理学专著,指出瘿病的

发生与水土和情志有关。

6.《千金要方》提出了苦参治疗痢疾。

7.金元四大家:刘完素---火热论;张从正---攻邪派;李杲---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阳常

有余,阴常不足。

8.薛己《内科摘要》首先用内科命名的医书。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以春冬两季为多。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提示其属于时行病,具有较强传染病。

4、《仁斋直指方●诸风》首提感冒病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辛温、辛凉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伤风》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

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六淫、时行邪毒病位:肺、肌表

(二)病机:邪犯卫表,肺卫失和。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中医内科笔记精华整理

中医内科笔记精华整理

中医内科笔记精华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银翘散、3暑湿、新加香薷饮。4、气虚;参苏饮。 5、阴虚;加减葳蕤汤。6、阳虚、桂枝加附子汤。7、血虚、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1、风寒袭肺;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桑菊饮。3、风燥伤肺;桑杏汤。4、痰湿蕴肺;二陈汤、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加减泻白散,黛哈散。7、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作期:寒哮;射干麻黄汤。久病阴盛阳虚;苏子降气汤。热哮;定喘汤。久病伤阴;麦门冬汤。缓解期:1、肺虚;玉屏风散。2、脾虚;六君子汤。3、肾虚;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四、喘证:1、风寒袭肺;麻黄汤。

2、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闭郁;五磨饮子。虚喘:1、肺虚;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金匮肾气丸、参哈散。

五、肺痨:1、肺阴亏损;月华丸。2、阴虚火旺;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损;保真汤。4、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

六、肺胀:1、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 2、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3、痰蒙神窍;涤痰汤安宫牛黄丸。4、肺肾气虚;平喘固本汤、补肺汤。5、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

七、痰饮:1、脾阳虚弱;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肠胃;甘遂半汤或已椒苈黄丸。悬饮;邪犯胸肺;1、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十枣汤或控涎丹。

3、络气不和;香附旋复花。

4、阴虚内热:沙参麦冬汤、泻白散。溢饮:小青龙汤。支饮:1、寒饮伏肺;

47类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中医背会!

47类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中医背会!

47类中医内科学歌诀,建议所有中医背会!

歌诀是每个中医都经常遇到需要背会的内容,汇总了47类中医内科学歌诀,希望对你有用!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 ... 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4、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6、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9、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10、自汗盗汗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阴虚火旺归六黄,邪热郁蒸龙胆处。11、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 方便背诵版

中医内科学整理笔记 方便背诵版

.

.

一、感冒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六淫之邪、时行病毒和正气亏虚,以风邪为主

病机:卫表不和

忌用补敛之品

12345

二、咳嗽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医学心语论病理。

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脏腑失调,內邪上干于肺。病理因素:痰、火

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忌敛涩;内伤咳嗽祛邪扶正,忌宣散。

外感咳嗽

12

34内伤咳嗽

567

三、哮证

宿痰伏肺(夙根),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发 病机:痰壅气道,肺管狭窄,肺失宣降

1. 发作期1

2342. 缓解期13四、喘证

《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实喘祛邪利气,虚喘培补摄纳

1.实喘

123

452.虚喘

1 2

3五、肺痈 1)初 234

肺痨 阴虚为主

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明确病因为“肺虫”,元代《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千金要方明确在肺,“补虚”

1234七、肺胀 内经首载病名

《丹溪心法》

:痰挟瘀血碍气而病;《证治汇补》分虚实。 123

45八、饮证

《金匮》始有名称,提出“用温药和之”治则 《仁斋直指方》区分痰与饮;提出饮清稀而痰浊

清代叶天士重视脾、肾,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 阳虚阴盛,输入失职

1.痰饮 12

2.悬饮 12

3 43.溢饮 4.支饮 12九、血证

《血证论》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病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循经

中医内科学 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 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及其相互关系、

生理病理变化与诊疗原则、药物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以下是中医内科学的知识

点与考点整理:

一、脏腑经络理论

1.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五行对应: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是指没有腔隙、主要为储藏及排泄

物质的器官,与五脏相互协作,配合生理活动的进行。

3.经络:经脉是人体脏腑之间,脏腑与皮肤肌肉之间相互联络的通道,人体的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通过经脉在全身循环,具有传递能量、营养、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等重要

作用。

二、病理变化

1.病因: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因包括外感、内伤、五志、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

2.病机: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病理变化,如气滞、血瘀、水湿、湿热、燥热等。

3.证候:中医根据病变的特点,将临床表现分为中医病证,如风热、风寒、湿热、气

虚等。

三、诊断

1.望诊:包括面色、舌象、目色、肢体、呼吸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患者的气血状况

和脏腑功能。

2.闻诊:主要是针对气味的变化,如口臭症、津液味道异常等,可以反映出脾胃、肝

胆等脏腑的功能状态。

3.问诊:主要是询问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综合信息,从而得出病因、病机及证候

的诊断结果。

四、治疗方法

1.针灸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

祛风、散寒、条经、止痛等。

2.草药疗法:草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止咳平喘、调理气血等多种功效。如:黄芪、当归、人参、川芎等。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一、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

二、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

三、哮病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感冒

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

三、哮病

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四、喘证

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

五、肺痈

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

六、肺痨

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

七、肺胀

痰浊苏子痰热婢,水泛真苓肺肾平

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4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

八、肺痿

肺痿虚热门清燥,虚寒甘姜生姜甘,上下麻升瘀都气

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3.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清温并用—麻黄升麻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

九、心悸

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瘀桃痰火黄连温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 十、胸痹

胸痹淤血浊瓜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心肾阴天阳参附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

-------------------------------------------------------------------------------------------------------------- 十一、真心痛

真心瘀保寒当逆,虚阳脱逆人参汤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

十二、不寐

不寐火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

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