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附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2、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
3、《论语•卫灵公》中,“,”句子是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
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
5、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
7、《<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短处并改正的句子是:“,”。
8、《<论语>为师矣。
9、在《<论语>十二章》中, “,”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句子是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
《<论语>十二章》答案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人而不仁,如乐何。
5、朝闻道,夕死可矣。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政之。
8、温故而知新,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二章精选练习(逐题解析)
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知者不惑D.未成一篑【答案】C【解析】“知”通“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文胜质则史B.请事斯语矣C.非礼勿视D.敏于事而慎于言【答案】C【解析】A,史:浮夸;B,事:实践;D,敏:勤勉。
3.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B.敏于事而慎于言C.文胜质则史D.如礼何【答案】B【解析】A,C为判断句,D为固定句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司马谈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
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
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
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
【答案】(示例)①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②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解析】①空注意转折词“但”,内容应与前文相对;②空抓住后文“继承”“发展”等字眼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其先宋人也。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
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②。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集?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论语》中哪一位弟子的言论?A. 子贡B. 子路C. 子夏D. 子张答案:A二、填空题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
”答案:乐之者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的____思想。
答案:义利观三、简答题6. 请简述《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的“黄金法则”,意味着一个人在对待他人时,应该遵循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四、论述题7. 论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将“仁”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尊重和帮助的体现。
孔子强调,一个人要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孔子看来,“仁”是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的关键。
五、翻译题8. 将以下《论语》中的句子翻译成英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Reviewing the old and learning the new, one can become a teacher.六、分析题9. 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答案: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单纯学习而不进行思考会导致知识的空洞,而单纯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导致知识的匮乏。
对现代教育而言,这句话启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七、综合题10. 请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有丰富的描述,认为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质。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第一题论语中的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
第二题论语是哪位思想家的著作?答案: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后人记录下来的言行录。
第三题论语最早是由谁编纂成书的?答案:论语最早是由孔子的弟子曾子进行编纂。
第四题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什么?答案:论语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孔子的思想、学说和行为示范。
第五题论语中的“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研究而时常温,不是很快乐吗?第六题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事情,也不要对别人去做。
第七题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八题论语中的“父母唯其疾之忧”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子女的健康。
第九题论语中的“人不学不知义,不问不知耻”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研究就不了解道德,不思考就不知道羞耻。
第十题论语中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一样引人注目。
第十一题论语中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未能尽力帮助人,怎么可能去帮助鬼?第十二题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是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也不生气。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带答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2. “君子不器”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三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______和______的重视。
5. 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强调的“礼”的范畴?A. 礼貌B. 礼仪C. 礼节D. 利益2.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A. 地位高低B. 财富多少C. 品德修养D. 学识深浅3.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A. 可以为师矣B. 可以为友矣C. 可以为政矣D. 可以为学矣4.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A. 极端主义B. 折中主义C. 调和主义D. 适中主义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利己主义B. 利他主义C. 集体主义D. 个人主义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关于“仁”的理解。
2. 孔子如何解释“君子”与“小人”的行为差异?3.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4. 孔子在《论语》中如何论述“礼”与“仁”的关系?5. 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四、论述题1. 结合《论语》中的内容,论述孔子的“仁政”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答案:一、填空题1. 仁、义、礼2. 雍也3.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 学习、思考5. 爱人、克己、中庸二、选择题1. D2. C3. A4. D5. B三、简答题1. 孔子认为“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等多重含义,是君子应当追求的道德品质。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 精选题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2、新学期又开始了。
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第一B. 为政第二C. 八佾第三D. 里仁第四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 要谦虚谨慎B. 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C. 要不断学习D. 要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二、填空题3. “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学而第一”章。
4. “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里仁第四”章。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四、论述题6. 根据《论语》中的观点,论述“仁”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五、翻译题7. 将以下《论语》中的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案例分析题8.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你如何运用《论语》中的思想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答案:一、选择题1. A2. D二、填空题3. “温故而知新”4. “君子喻于义”三、简答题5. 《论语》中“君子”通常指有德行、有修养、注重道德和礼仪的人,而“小人”则指那些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道德修养的人。
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小人追求的是利益。
四、论述题6. “仁”是《论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相互关爱。
在个人修养上,仁要求我们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宽容他人,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在社会交往中,仁则要求我们以礼待人,以和为贵,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翻译题7.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
”六、案例分析题8. 作为管理者,可以借鉴《论语》中的思想,首先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展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再次,注重团队的道德建设,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以此来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论语》十二章复习及练习
10《论语》十二章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大学论语十二章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论语十二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论语》是记录哪位古代思想家言行的著作?A. 孔子B. 荀子C. 韩非子D. 老子答案:A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篇B. 为政篇C. 八佾篇D. 里仁篇答案:A3. 下列哪项不属于《论语》中提到的“三纲八目”?A. 仁B. 义C. 礼D. 智答案:D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强调的是什么?A. 知识的广泛性B. 知识的深度C. 诚实的态度D. 学习的重要性答案:C5. 《论语》中提到的“君子”是指什么?A. 有学问的人B. 有道德修养的人C. 有地位的人D. 有财富的人答案:B二、填空题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_________。
答案:不偏不倚,适中恰当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强调的是_________。
答案:到处都可以找到值得学习的人或事8. “温故而知新”是说通过_________来获得新的认识。
答案:复习旧知识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思想。
答案:仁爱1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_________。
答案:向优秀的人学习,同时反省自己的不足三、简答题11. 简述《论语》中“仁”的概念。
答案:在《论语》中,“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涵盖了爱人、尊重人、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包含了对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12. 解释《论语》中“礼”的重要性。
答案:“礼”在《论语》中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工具,它规范了个人行为和社会仪式,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维护。
四、论述题13. 结合《论语》的内容,谈谈你对“君子”的理解。
答案:《论语》中的“君子”是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广博知识和良好教养的人。
君子不仅要有道德修养,还要有智慧和勇气,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以礼相待,对待自己则要求严格。
《论语 十二章》综合复习卷(附详细答卷)
《<论语>十二章》综合复习答卷(附试卷)(一、课内知识检测11题,二、考题链接5题,三拓展练习(一)《孔子问礼于老聃》6题,(二)《论语》七则6题,《<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性默写25题。
《孔子问礼于老聃》和《<论语>七则》都有详细译文。
)一、课内知识检测。
1.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語》《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我国两千年來,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語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4.写出下列带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勤勉;表并列,又)②以为..己任(把…作为)③可谓好学也已.(同“矣”,表陈述,了)④为仁由.己(靠)⑤如.礼何.(固定句式,怎样…呢?)⑥君子喻.于义(明白)⑦可以观.(指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⑧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⑨就.有道而.正.焉(到;表顺承;匡正)⑩譬如平地..(填平洼地)⑾虽覆.一篑.(倾倒;盛土的竹筐)⑿吾往.也(坚持)⒀克.己复.礼为.仁(约束;归复;是)⒁请问其目.(细则)⒂可以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⒃可以怨.(指讽刺时政)⒄小子..何莫学夫《诗》(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⒅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⒆质.胜文.则野.(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⒇士不可以不弘毅..(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意志坚强)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复习及答案.doc
精品文档《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文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以体为主,共_____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四十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知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不逾.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14.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 18.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21.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 22.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_______________26.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十二章期末练习文言文期末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知晓,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故木受绳则直C.敏于事而慎于言不能容于远近D.人而不仁死而后已3.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4.下列有关《论语》的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全都属于古今同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③回虽不敏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古之学者必有师A.②⑤B.②④C.①③D.①④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见贤思齐焉②见贤思齐焉③可以群④远之事君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择善而从之⑦草菅人命A.①⑤/②③⑦/④⑥B.①②/③④⑦/⑤/⑥C.①⑥/②⑤/③④/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的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
B.《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合称“五经”。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C【详解】考查对通假字的理解。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C项中“说”通“悦”,喜悦,高兴。
其他选项没有通假字。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答案】D【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温故而知新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饭疏食,饮水【答案】A【详解】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故选A。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不愠(yùn)逝者(shì)B.罔(wáng)笃志(dŭ)殆(dài)焉(yān)C.箪(dān)好之者(hǎo)曲肱(gōng)惑(huò)D.三省(xĭng)传不习乎(zhuàn)逾(yú)矩(jŭ)【答案】A【详解】B. 罔(wáng)——wăng;C. 好之者(hǎo)——hào;D. 传不习乎(zhuàn)——chuán;故选A。
5.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1.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 >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 <论语 >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 <论语 >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 >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 <论语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 <论语 >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练习】《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022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复习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还可以指《诗》《书》《礼》《论语》《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C.小人,西周、春秋时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
也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D.士,在春秋时期,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
也泛指读书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任重而道远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C.请问其目其“恕”乎D.见贤思齐焉就有道而正焉3、下列有关《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B.《论语》以叙事体为主,语录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D.“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4、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可以兴,可以观兴:激发人的感情B.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C.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D.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任重而道远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C.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见贤思齐焉就有道而正焉6、下列各句中“就”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就有道而正焉②乃谢客就车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⑤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⑥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⑦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⑧余尝就老胥而问焉A.①④⑦B.②⑦⑧C.③⑤⑥D.①④⑧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⑦回虽不敏⑧将军者,国之爪牙也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⑤⑥⑦C.②③⑤⑥⑧D.①②④⑦⑧8、下列各项中,对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机敏②文胜质则史史:虚饰,浮夸B.①质胜文则野野:不受拘束②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C.①可以怨怨:讽刺时政②君子喻于义喻:比喻D.①迩之事父迩:近②天下归仁焉归:称赞,称许9、下列各项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B.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敏于事而慎于言业精于勤,荒于嬉D.人而不仁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10、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后取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择善而从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志7.富贵浮云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