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精纺绒面毛织物后整理中的起毛起球指标控制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
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及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发布时间:2023-02-15T08:25:23.32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杨冰莹[导读]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杨冰莹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因此,对其起毛起球技术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控制起毛的弹力,使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织物起毛起球;原因分析;测试等级;影响因素引言织物起球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因此,对影响起毛起球性能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是提高织物性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关于织物起毛起球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
一、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影响因素(一)纤维的影响纤维是指由天然的植物纤维所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是一种可塑性较强的多孔质材料[1]。
在自然界中,纤维主要有两种形态:丝状和柱状。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纤维有不同的特性:丝状的纤维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且不容易被破坏;柱形的纤维多孔织物,其弯曲程度较小,但由于其多孔性,故可使组织的柔韧度增加。
网的长度、宽度、直径等物理性质对毛起球的影响较大。
纤维细度对起球影响也较大,纤维愈细,显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多,纤维柔软性也愈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
(二)纱线的影响起球是在空中沿预定高度线方向移动,以达到在地面上或其他物体上起球的目的而发生的运动现象。
从织物的滚筒来看,主要分为三种:一是由筒体、环锭纺纱机和纺辊组成的机械式起毛滚筒;二是由锭子和包芯机等构成的卷绕式的卷绕式的滚筒;三是由纺辊等部件所构成的滚道。
从织物的材质特点来说,表面的物理性质,如:抗折强度、抗拉伸能力以及抗弯性都较好[2]。
但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耐磨性差、易脆、容易被腐蚀,且易被氧化,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韧性,良好耐热性,并能保证一定的加工精度。
对纺织服装标准中起毛起球方法的探讨
对纺织服装标准中起毛起球方法的探讨作者:黄颖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08期摘要:本文对纺织服装标准中起毛起球方法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GB/T 4802.1—2008;GB/T 4802.3—2008;标准;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质量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服装的质量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在纺织服装检验的过程中,质量检验机构和纺织服装企业需依照国家标准和纺织服装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和检验,才能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但在检测过程中,由于标准的选择和差异产生了很多问题。
本文针对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方法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参照物选择起毛起球是纺织面料的常见现象,在梭织服装标准中其项目名称多为“起毛起球”,在针织服装标准中其项目名称多为“起球”。
该现象会影响到织物的外观和服用性能。
为了评价织物的这一现象,我国标准部门制定了GB/T 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02.2—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马丁代尔法》、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和GB/T 4802.4—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标准,其中对于梭织物和针织物的质量考核,GB/T 4802.1—2008与GB/T 4802.3—2008两项标准已经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标准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参照织物”难寻的问题。
根据GB/T 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中的规定,“参照织物为每组2~3种织物(从1~2级到4级),定期或在需要时作为对比初始标样以判断仪器起毛起球效果的变化程度”。
然而,目前为止尚无用以检测圆轨迹起球仪起球性能的“参照织物”。
因此,在应用该标准进行织物起毛起球性能测试时,没有参考的物质进行校对,这就难以确保各检测机构所使用的起球仪设备性能的一致性,从而引起或产生对起毛起球检测结果的不同评价,在应用GB/T 4802.3—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织物起毛起球不同的测试标准纺检0801鲁瑶邹薇摘要:本文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各个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并对方法标准的改进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标准;检测;比较;分析2008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三个检测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标准,分别替代各自1997年版的标准,新标准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于2009年6月19日获批准,将于2010年2月1开始实施。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洗涤过程由于不断经受摩擦,织物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现象。
这不仅影响服饰的外观,部分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如果起球状况严重,还会影响舒适度。
尤其是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织物的起毛起球阅题,至今仍困扰着业界和广大消费者。
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陆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根据这四种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多种测试条件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条件的比较,分析各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分析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产生的影响。
一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分析1.织物起毛起球概况1.1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缠结--起球--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半精纺丝绒纱线毛粒控制技术
半精纺丝绒纱线毛粒控制技术贾焕琴;王世利;徐登高【摘要】从半精纺丝绒纱线的原料入手,分析了影响丝绒产品毛粒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重点控制绢丝原料的毛粒和短绒率,需要控制好染色质量及拼色搭配,优化和毛工艺,达到最佳开松状态,特别选配梳理机针布,调整各梳理点的工艺隔距与速比,保证前纺各工序时原料具有较高的回潮率,加强后纺各工序的清洁工作等.各工序工艺设计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上下工序相互配合,上工序的产品质量为下工序打好基础,能够有效控制毛粒的产生.【期刊名称】《毛纺科技》【年(卷),期】2010(038)001【总页数】3页(P21-23)【关键词】半精纺;丝绒纱线;毛粒;纺纱工艺【作者】贾焕琴;王世利;徐登高【作者单位】鲁银投资集团禹城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山东,禹城,251200;鲁银投资集团禹城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山东,禹城,251200;鲁银投资集团禹城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山东,禹城,25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4.51半精纺技术打破了传统棉纺、毛纺、麻纺、绢纺的界限,通过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混纺,克服了单一原料制品服用性能的缺陷,生产出了各种纤维多组分混纺产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
然而,各种纤维原料可纺性的差异给半精纺纺纱过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往往在生产中顾此失彼,产生了一些比较难以控制的疵点,使产品的品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毛粒是在纺纱梳理和牵伸过程中形成的聚成团的纤维团,在纺纱过程中一般很难完全消除,特别是丝绒产品更为明显,尤其是高比例的夹花丝绒产品。
但可以通过优化工艺,将毛粒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以提高纱线的外观质量。
本文探讨实际生产中减少半精纺丝绒纱线毛粒的技术。
在生产半精纺丝绒产品时,一般采用桑蚕绢丝,因为绢丝纤维比较细,在纺纱过程中纤维容易纠结成团,所以容易产生毛粒。
因此,要选择细度适当、柔软平滑、吸湿性好的绢丝,使其具有较好的强伸度、弹性及光泽[1]。
半精纺面料后整理工艺探讨
摘要】由于使用原料不同及纺纱方式不同,半精纺面料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点,半精纺面料的后整理工艺也不同于精纺面料,本文对半精纺面料后整理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折痕问题、起毛起球问题、色牢度问题、耐磨性问题等等。
【关键词】半精纺后整理近年来,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已经由保暖性转向为轻薄型和舒适性,已经由单一的原料组份转向为多种组份,半精纺就是为了适应这些转变而产生出来的一个新生事物,它是介于精纺和粗纺之间的一种纺纱方式,半精纺纱线比精纺纱蓬松、柔软,比粗纺纱条干均匀、光洁。
目前,我国生产的各种半精纺纱主要用于针织类产品,而我们阳光集团公司则利用我们特有的优势开发了大量的半精纺机织面料。
1、风格特点:半精纺面料与精纺面料的风格差异很大,首先,半精纺面料一般都是采用多种原料混纺,所以半精纺面料具有多种纤维的优点,如羊绒的滑糯、羊毛的蓬松性、绢丝的光泽和滑度、棉纤维优良的柔软度和吸湿性、麻纤维的粗犷等等。
其次,即使原料相同,由于纺纱方式不同,两者的风格差异也很大,比如精纺的纯羊绒面料远远不及半精纺纯羊绒面料丰厚柔软,这主要由于半精纺纺纱采用的是皮板牵伸,而精纺纺纱采用的是针板牵伸,所以半精纺的纤维受到的力较小,伸直度小,相应卷曲度高,面料丰厚度好,另外,半精纺纺纱要求的纤维长度比精纺的短,长度短的羊绒细度相应细,所以面料的柔软度就好。
我公司使用的半精纺纱原料主要有各种羊绒、驼绒、开松毛、绢丝、亚麻、苎麻、棉纤维、天丝、粘胶、锦纶等。
面料品种有纯羊绒、羊毛/棉、羊绒/绢丝、羊毛/麻、羊毛/天丝、羊绒/绢丝/天丝、羊绒/棉灯芯绒等,原料成份不同,最终成品面料的风格要求就不同,后整理工艺也不同,合理的后整理工艺更能体现出半精纺面料的绒面、柔软度、悬垂性、活络性、身骨等。
当然面料的风格特点与设计参数有很大关系。
2、纤维前处理半精纺面料中用到了大量的棉纤维、麻纤维及绢丝,这些纤维虽然具有优良的品质,但是都必须经过前处理才能使其品质发挥出来。
起毛起球标准
起毛起球标准起毛起球是指织物表面出现细小的纤维球或毛羽,给人一种粗糙、不整洁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衣物、家居用品等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
起毛起球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也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从起毛起球的原因、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以及标准的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起毛起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的选择、纺织工艺、使用和保养等方面。
在纤维材料的选择上,纤维的长度、强度、弹性等特性会直接影响到织物的起毛起球情况。
而在纺织工艺方面,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都会对织物的起毛起球产生影响。
此外,产品的使用和保养也是导致起毛起球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制定起毛起球的标准,以便更好地控制和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制定起毛起球标准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起毛起球会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降低产品的档次和美观度。
其次,起毛起球也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加速产品的老化和损坏,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价值。
再次,起毛起球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例如纤维毛屑可能会引发过敏等问题。
因此,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制定起毛起球标准需要从纤维材料的选择、纺织工艺、产品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进行考量。
在纤维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纤维长度长、强度高、弹性好的原料,以减少起毛起球的可能性。
在纺织工艺方面,需要合理控制纺纱、织造、整理等环节的工艺参数,以保证产品表面的光滑度和整洁度。
在产品使用和保养方面,需要给出清晰的使用说明和保养方法,引导消费者正确使用和保养产品,减少起毛起球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制定标准,才能更好地控制和解决起毛起球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从纤维材料的选择、纺织工艺、产品使用和保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起毛起球标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
织物表面起毛起球影响因素
織物起毛起球成因及控制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对纤维起球作如下定义:单种纤维或多种纤维制成织物因纤维缠结而在布面形成的小结节或球珠。
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是布面有松散纤维绒头,而长丝织物一般缺少这种布面绒头,也不易起球。
一、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缠结起球—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当织物继续受到摩擦时,连接毛球的纤维会因反复拉伸弯曲疲劳而断裂,发生毛球脱落,如圖1所示[1]:二、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织物起毛起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毛球形成的速度大于脱落的速度, 则其将堆积在织物表面,任何可使纤维滑向纱线表面的因素都可提高成球速率;反之,如果毛球脱落的速度大于形成的速度, 则不易形成毛球堆积的外观.从起球的过程和机理可以看出,织物起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纤维要有足够的强度、伸长性和耐疲劳性;②纤维要柔软、易于弯曲变形和相互纠缠;③要有足够多和足够长的毛羽(絨毛);④要有产生纠缠的摩擦条件。
凡是影响这些条件的因素都将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
毛球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关:1.纤维性能和纱线结构a.纤维卷曲性纤维的卷曲波形愈多,加捻时纤维不容易伸展,摩擦过程中纤维容易松动滑移,在纱线表面形成毛绒.为此,纤维卷曲性越好,越易起球.。
b。
纤维粗细纤维越细,暴露在纱线表面的纤维头端就越多,纤维柔软性也越好,因此,细纤维比粗纤维易于纠缠起球.较粗纤维有刚性,不易起球.c。
纤维长短较短纤维比长纤维易于起毛起球,除纤维头端数多的影响外,长纤维之间的摩擦力与抱合力较大,纤维难以滑到织物表面,也就难以纠缠成球.短纤长度越长,起球越少。
后整理工艺对精纺纯毛织物起泡指标的影响
第 5期
毛纺 科 技
Wo lT xi o r a 0 e t e J u n l l 一 5 一
2 0年 5月 01
后 整 理 工 艺 对 精 纺纯 毛织 物 起 泡 指标 的影 响
狄 多 渊
( 州 三 毛实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肃 兰 州 兰 甘 706 )了精 纺 纯 毛 织 物 主 要 服 用 性 能 指 标 起 泡 产 生 的 原 因 、 行 标 准 以及 测 试 方 法 , 重 探 讨 了后 整 理 分 执 着
工 艺 流程 和参 数 的变 化 对 起 泡 指 标 的影 响 , 结 了 生 产 过 程 中 遇 到 的 实 际 问题 , 染 整 工 艺 流 程 的选 择 、 工 序 主 总 对 各 要 工 艺 参数 的优 化 2个 主 要 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分 析 。详 细叙 述 了通 过 改 变 后 整 理 的 工 艺 流 程 和 优 化 工 艺 参 数 来 改 善 织物 的起 泡现 象 的方 法 。测 试 结 果 表 明 , 理 地 调 整 工 艺 流 程 和 工 艺参 数 , 够 有 效 保 证 产 品 起 泡 性 能 达 标 。 合 能 关 键词 : 纺 纯 毛 织 物 ; 用 性 能 ; 泡 ; 整 工 艺 精 服 起 染 中 图分 类号 :S 0 . 1 T 1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3 15 (00 0 -0 50 10 —4 6 2 1 ) 5 0 -3 0
近年来 随着 市 场 消费 需 求 的 变化 , 尤其 是 出 口 市场 的消费需 求 变化 , 精纺 毛织 物产 品 向个 性化 、 轻
薄化 、 颖 时 尚化 发展 , 以产 品结构越 来越 复杂 多 新 所
成 批量生 产 , 限制 了该类 产 品的市场 开发 和应用 , 因 此, 近几 年来对 纯 毛加 密 集 嵌线 织 物 的起 泡指 标 稳 定性 的研究 , 引起 了各方 面的 重视 … 。
服装产品起毛起球分析与质量要求
Analysis on the clothing product pilling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 Shanghai Textile Group Testing Standard Co., Ltd., Shanghai 200082, China)
Abstract: The domestic standards of current apparel product about pilling are summarized. The differ⁃ ence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product standard about pilling index and methods is compared.And reasons of the standard selection are analyzed. To protect the benefits of new products, the suggestion of set⁃ ting corresponding enterprise standards is proposed. At the same time, some ideas for consumer com⁃ plaints are provided. Key words:clothing products, product standard, pilling
(磨毛、 起绒类产品不考核起毛起球) 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 学生服》 FZ/T 81010—2009《风衣》
精梳 (绒面) ȡ3、 粗梳 ȡ3
精梳 (光面) ȡ4、来自FZ/T 81017—2012《非粘合衬西服》 GB/T 2664—2009《男西服 大衣》 GB/T 2665—2009《女西服 大衣》 FZ/T 81004—2012《连衣裙 裙套》 (起绒织物不考核起球) 、 (起绒织物不考核起球) FZ/T 81007—2012《单、 夹服装》 GB/T 2666—2009《西裤》
关于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质量控制参考面料的探讨2
关于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质量控制参考面料的探讨2摘要:一些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清洗,通过不断的摩擦就会在纤维头端滑动、松懈而露出织物表面一层毛茸,这种现象叫做“起毛”。
受持续摩擦力影响,织物外层毛茸被磨断脱落,另一些织物毛茸则不会脱落而是纠缠,形成小颗粒,这种现象叫做“起球”。
以上现象出现会影响纺织品美感与手感,影响使用效果,进而需要我们对纺织品起毛起球现象进行相关测试。
关键词: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质量控制;参考面料;讨论分析关于纺织品起毛起球测试质量控制要求与检测标准问题,通过分子得出起毛起球检测质量控制参考面料,选择不同纺织品样品进行相应检测,确定纺织品面料展开稳定性、均匀性检验,通常可以划分为3级,进行实验室水平验证且展开能力验证结果评估获得可用检测的质量控制参考面料。
一、纺织品起毛起球影响因素(一)纤维类型、结构与物理性能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天然纤维织物与人造纤维织物有轻微起毛问题,起球现象则不常发生。
不过,合成纤维的纯坊、混纺织品不管是梭织物或针织物都会出现起毛起球问题,例如:锦纶、涤纶、交织产品等。
因为产品中带有合纤的织物,其纤维间的抱合力较低、纤维自身断裂性强、耐磨性好。
因此,在纤维头端容易露出织物表面进而生成毛茸、毛球,织物美观性降低、质量降低。
此外,一些纯棉织品与人造纤维织物则会因为纤维间的抱合力较大、纤维强度低、耐磨性差,在织物表层的纤维露出的趋向低,加之茸毛会迅速磨耗不会出现纠缠起球问题。
另一方面,纤维细度、长度、断面也与织物起毛起球有着直接联系。
针对这一问题,应对和合成纤维展开改性分析,选择异性截面、增加卷曲与纤维抱合力,减少纤维耐磨性。
(二)纺织方法与纱线结构、织物结构结合起毛起球生成过程研究,首先由于纤维在纱线内露出而生成毛茸,进而出现起球现象,如果结合纺纱、织造角度分析,增加纱线捻度与织物结构的交织数量有助于提高纤维之间的摩擦抱合力,避免出现毛茸。
通常强捻、高密织物不会出现起球问题。
半精纺丝绒纱线毛粒控制技术
摘
要 : 半 精 纺 丝 绒 纱 线 的原 料 人 手 , 析 了影 响 丝 绒 产 品 毛 粒 的主 要 因 素 。 在 实 际生 产 过 程 中 , 点 控 制 从 分 重
绢 丝 原料 的 毛粒 和 短绒 率 , 要 控 制 好 染 色 质 量 及 拼 色 搭 配 , 化 和 毛 工 艺 , 到 最 佳 开 松 状 态 , 别 选 配 梳 理 机 需 优 达 特
ajs dsei l, h eg t e dut p ca y tergi a tepes n igadt l igsu t na tep s sinn ih b e l n p h a t i —
Absr c : ti i to uc d h t t e n ue c a t r o he ik c s ta t I s n rd e t a h i f n e f co ft sl — a hme e e — rtd y r ’ e s l r s miwo se a nS n p fo t e u u lm ae ilt h n r c d r I hepr c s fp o u i g,t e n psa h h r fb ro r m h s a t ra o t e e d p o e u e. n t o e so r d c n h e nd t e s o ti e f sl h u d b o to ld srcl i s o l e c n r le tity,t e d en uai n o o - ac i g s o l e c n i e e ee tv l k h y i g q l y a d c lrm t h n h u d b o sd r d s l cie y, t t e b e dig t c noo y a h i a in o p nng fb r n e e o tmie h ln n e h lg nd t e st t fo e i e e d b p i z d, t e mo e ft e c r i g u o i h d lo h a d n co h ha e n s l ce s e i l l t s b e ee td e p ca l y,t e g u e a d t e s e a i e we n te c ln e nd t e d fe s h a g n h pe d r to b t e h yi d r a h ofr i
起毛起球标准及改进
织物起毛起球不同的测试标准纺检0801鲁瑶邹薇摘要:本文对《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中的圆轨迹法、马丁代尔法、起球箱法及随机翻滚法四种测定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比较;并对其中包含多种测试条件的两个标准各种测试条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各个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并对方法标准的改进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织物;抗起毛起球性;标准;检测;比较;分析2008年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4802.1-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T 4802.2-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GB/T 4802.3-2008《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三个检测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标准,分别替代各自1997年版的标准,新标准从2009年3月1日开始实施。
GB/T 4802.4-2009《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4部分随机翻滚法》于2009年6月19日获批准,将于2010年2月1开始实施。
服装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和洗涤过程由于不断经受摩擦,织物表面会出现起毛起球现象。
这不仅影响服饰的外观,部分直接接触皮肤的面料如果起球状况严重,还会影响舒适度。
尤其是以涤纶纤维为代表的合成纤维织物的起毛起球阅题,至今仍困扰着业界和广大消费者。
对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并陆续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根据这四种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有多种测试条件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条件的比较,分析各测试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从而分析标准中指标的合理性、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及新旧标准的更替对产品标准产生的影响。
一 .织物起毛起球的成因分析1.织物起毛起球概况1.1织物起毛起球的基本过程起毛起球是一个渐变过程,通常表现为三个步骤:起毛--缠结--起球--毛球脱落。
当织物受到的外界摩擦力大于纤维强力或纤维之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时,纤维末梢被拉出形成圈环和绒毛,织物表面因此生成绒毛,此谓起毛;绒毛露出一定长度后,在一定距离间因揉搓摩擦,反复伸长和回缩而纠结成球,生成的毛球并不大,也不形成死结,它的一端在织物的纤维中,并连接于布面,形成球状,此谓起球。
起毛起球标准
起毛起球标准起毛起球是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问题,它会使衣物看起来不整洁,影响穿着舒适度,甚至降低织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起毛起球标准对于保障织物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起毛起球标准展开讨论,从起毛起球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起毛起球是指织物表面出现的绒毛和球状纤维,通常是由于织物表面纤维的磨损和拉伸引起的。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洗涤、拉伸等力的作用,导致纤维表面出现断裂或变形,从而形成绒毛和球状纤维。
起毛起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织物的外观,还会影响织物的手感和舒适度。
其次,起毛起球的原因主要包括纤维材料的选择、纺纱工艺、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等方面。
纤维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一些纤维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起毛起球倾向。
纺纱工艺和织造工艺中的拉伸、压实、摩擦等环节也会对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产生影响。
此外,后整理工艺中的起毛起球处理也是影响织物最终起毛起球性能的重要因素。
再者,起毛起球对织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观、手感和使用寿命三个方面。
起毛起球会使织物的表面不平整,影响外观美观度,降低产品的档次感和使用价值。
同时,起毛起球也会使织物的手感变得粗糙,影响穿着舒适度,甚至引起皮肤不适。
另外,起毛起球会加速织物的老化,降低其使用寿命,从而影响产品的经济性能。
最后,制定起毛起球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标准可以帮助制造商和消费者明确起毛起球的定义和评价方法,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保障消费者权益。
制定起毛起球标准还可以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促进织物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起毛起球是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纤维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和标准制定,可以有效地减少起毛起球的发生,提高织物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起毛起球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织物起毛起球仪测试标准
织物起毛起球仪测试标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服装产品穿着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影响服装外观,由此引发的消费者投诉、退货,不但给消费者造成了麻烦,也影响了商家的信誉。
起毛起球是在服装质量中的投诉比例非常高的项目,不同的消费者对起毛起球的可接受程度有不同的理解,同样的服装被不同的人穿也会产生明显不同的起毛起球效果,甚至一些起毛起球指标合格的产品也会出现严重的起毛起球现象,不但消费者烦恼,服装厂商也困惑,起毛起球这个普通的检测项目却成为服装质量控制的难题。
一、起毛起球形成服装的起毛起球是指服装在穿着时受到机械摩擦作用,纤维露出织物表面形成起毛,继续摩擦后,纤维缠结继而成球的现象。
起毛起球是一项动态性能,起球速度经常随着穿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很多,包括纤维种类、纤维细度、纱线捻度、组织结构、面料风格、整理工艺、穿着习惯等等。
由于影响起毛起球的多因素性,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检测方法能准确反应出不同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起球倾向性,此外,服装面料起毛起球性能又和手感、穿着舒适度等存在一定的矛盾,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手感、舒适而牺牲起毛起球性能,这些都为服装的起毛起球质量控制带来难度。
二、起毛起球标准目前常用的起毛起球检测方法包括圆轨迹法、起球箱法、马丁代尔法、随机翻滚法。
这四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设备,按照不同的原理,有针对性的对不同面料的起毛起球性能进行测试,涉及的检测方法标准、原理、应用范围见表1。
三、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指对某类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对于服装产品来说,中国制定的国家及行业层面的产品标准最多,几乎包含常用的各类服装,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则很少,或几乎没有,都是各买家或商家制定的符合自身要求的企业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知名组织机构,如国际羊毛局(IWS)、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ASTM)等,也会制定一些服装及面料方面的产品标准,但同他们制定的方法标准来比较,产品标准比例很小。
各种标准对面料起毛起球的要求
3.5
3.0
2.5
4802.1
同FZ/T73008-2002,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780,600)
FZ/T73009-2009
羊绒针织品
3-4
3
2-3
4802.3
精梳:10800,粗疏7200;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FZ/T73010-2008
针织工艺衫
4
3.5
3
4802.3
7200
绒面精梳毛织品起球次数为400次,仿毛产品起毛起球压力与次数同精梳毛织品或粗疏毛织品
精梳(光面)
4
3-4
3-4
粗疏
3-4
3
3
GB/T23328-2009
机织学生服
4
3
4802.1
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
GB/T21295-2007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精梳(绒面)
3
精梳(光面)
3.5
粗梳
3
其他
.35
不考核起毛起球的标准:GB/T2660-2008,GB/T8878-2009,GB/T14272-2002,GB/T22700-2006,FZ/T73025-2006,FZ/T81014-2008
GB/T22853-2009
针织运动服
3.5
3.0
2.5
4802.1
780,600;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
机织类面料
标准号
标准名称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方法
备注
FZ/T24004-2009
精梳低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
绒面
无
3
3
4802.1
各种标准对面料起毛起球的要求
3
FZ/T81001-2007
睡衣套
4
3.5
3
4802.1
FZ/T81003-2003
儿童服装、学生服
精梳(绒面)
4
3
4802.1
精梳(光面)
5
4
粗疏
4
3
FZ/T81004-2003
连衣裙、裙套
4
3
4802.1
化纤类起毛次数为10次
FZ/T81007-2003
单、夹服装
4
3
4802.1
化纤类起毛次数为10次
绒面精梳毛织品起球次数为400次,仿毛产品起毛起球压力与次数同精梳毛织品或粗疏毛织品
精梳(光面)
4
3-4
3-4
粗疏
3-4
3
3
GB/T23328-2009
机织学生服
4
3
4802.1
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
GB/T21295-2007
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
精梳(绒面)
3
精梳(光面)
3.5粗梳Βιβλιοθήκη 3其他.35
不考核起毛起球的标准:GB/T2660-2008,GB/T8878-2009,GB/T14272-2002,GB/T22700-2006,FZ/T73025-2006,FZ/T81014-2008
针织T恤衫
3.5
3.0
2.5
4802.1
同FZ/T73008-2002,磨毛、起绒类产品不考核,(780,600)
FZ/T73009-2009
羊绒针织品
3-4
3
2-3
4802.3
精梳:10800,粗疏7200;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
毛纺产品抗起毛起球整理及测试标准
树脂整 理 法 : 方 法 主要 是 利 用 树 脂 在 纤维 该
表 面交联 成 网状 膜 的功 能 , 使纤 维 表 面 包 裹 一层
烯 酸树脂 等 。 用蛋 白酶 进行 抗 起 毛 起 球 整 理 , 织 物 的抗 对 起 毛起球 性提 高 较大 , 以 提 升 1 可 ~2级 ; 脂 整 树 理 可提 高 0 5—1 。 . 级
2 生 产 举 例
织物起 毛起 球是从 原料 、 纱 、 造到 染 整加 纺 织 工都 应 注 意 的 综 合 过 程 。抗 起 毛起 球 的 方 法 很 多, 如改变纤 维 结 构 、 成分 与 性 能 , 变 纱线 的纺 改 纱工 艺及织 物结 构 , 强烧 毛 、 加 剪毛 , 合理 柔 软等 ,
水解 和机 械的 冲击作 用相结 合 来达 到抗起 毛起球 的 目的 。通 过 以上 2种 作 用 的结 合 , 效 去 除 了 有 表 面的 毛茸 和 纤 维 的末 梢 。 随 着 绒 毛 的去 除 , 织 物 的组织 变得 清晰 , 色泽 明丽 , 物的起 毛起 球趋 织
势 明显减少 。蛋 白酶 整 理 效 果 是 持 久 的 , 使 在 即 家用 洗 衣 机 里 重 复 洗 涤 后 , 物 仍 无 起 毛 起 球 织
显得 尤为突 出 。
丝/ 产品易 起 毛起 球 , 绒 特别 是 混纺 比例 接近 5/ 54 5的产 品 , 原 因是 真 丝 长 度 比羊 毛长 , 其 真丝 纤维 上有丝 胶 , 羊绒纤 维上 有鳞 片 , 由于丝 胶 和鳞 片都很 致密 , 阻止 了真 丝 、 绒 的混 合 。混 纺 时 , 羊 真丝 、 绒抱 合 的 不 够 紧 密 , 且 混 纺 比例 越 接 羊 而 近, 二者接 触点 越多 , 端点 越多 , 受摩擦 后 , 形成 易
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标准间的差异分析
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标准间的差异分析近年来,织物加工质量的提高,大大提升了整个织物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织物由于起毛、起球等非理想现象而减弱了它们的美感和使用性能,因此,织物起毛起球的测试和评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检测标准的一致性却一直是行业的难点,因为各个地区和国家也会有不同的标准。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标准,来评价测试标准的一致性。
一、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及标准织物起毛起球是指织物表面绒毛的分泌,使其形成起毛现象,或者织物表面的绒毛相互摩擦,使其形成起球现象,从而减弱它们的美感和使用性能。
检测织物起毛起球的方法主要有摩擦法、拉拔法和压缩法等,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也有不同的检测标准。
1. 中国中国的织物起毛起球检测标准是《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GB/T4702.2,其中规定:摩擦法检测织物起毛起球时,采用手抚摩擦法,当织物上出现10平方厘米的起毛、起球或颜色改变时,即判定该织物不合格;拉拔法检测织物起毛起球时,把织物捆绑在试验绳上,以每分钟120次的连续拉拔次数,当出现10平方厘米的起毛、起球或颜色改变时,即判定该织物不合格;压缩法检测织物起毛起球时,将织物压缩至指定压力,重复地拉伸和压缩,当出现10平方厘米的起毛、起球或颜色改变时,即判定该织物不合格。
2.国美国的织物起毛起球检测标准是《AATCC Test Method 134: Flammability of Textiles》,其中规定:织物起毛起球检测方法以摩擦法为主,采取5种不同摩擦条件,包括手抚、滑筒、抽出拉伸、上下摩擦和左右摩擦,把织物的表面与其他织物或织物表面的棉绳、绒试管等强力摩擦一定的次数后,查看织物表面是否出现起毛、起球或色彩变化,如果有,判定该织物不合格。
二、不同地区和国家织物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标准的差异分析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织物起毛起球检测方法及标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以手抚摩擦法进行测试,即一定的摩擦次数后判定不合格;而美国以5种不同摩擦条件进行测试,即出现起毛、起球或颜色改变时判定不合格。
毛纺产品抗起毛起球整理及测试标准
毛纺产品抗起毛起球整理及测试标准
郭秀梅;孙雪桂;刘哲懿
【期刊名称】《毛纺科技》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文章对毛织物起毛起球现象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毛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进行了探讨和实践.毛织物抗起毛起球的基本方法有蛋白酶法和树脂整理法,文章介绍了这2种方法在精纺面料和粗纺绒衫上的使用,经整理后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效果可以提高0.5~1级.文章同时还介绍了国标中的抗起毛起球测试方法.【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郭秀梅;孙雪桂;刘哲懿
【作者单位】北京中纺化工有限公司,北京,100025;北京中纺化工有限公司,北京,100025;北京中纺化工有限公司,北京,10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5.19
【相关文献】
1.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及抗起毛起球剂ATP的应用 [J], 曹万里;顾志安
2.涤棉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剂的合成及应用 [J], 徐炜;肖一鸣;周向东
3.羊毛织物的联合法抗起毛起球整理 [J], 孙建敏; 郭晓卿; 王晓茹; 李美真
4.羊毛织物抗起毛起球整理工艺的研究进展 [J], 李红英;喻方锦;韩文霞;陈锦坚;汪洋
5.羊绒针织物还原-蛋白酶抗起毛起球整理 [J], 吴亚容;周翔;邢志奇;张烨;孔祥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第4 O卷
第 1 1期
3 一 2
W O lTe tl o r a O x i J u n l e
21 0 2年 1 1月
半 精 纺 绒 面 毛织 物 后 整 理 中 的起 毛 起 球 指标 控 制
江 云 利
( 州 新 毅 毛纺 织 有 限公 司 , 苏 常 州 常 江 23 0 ) 10 0
企 业产 品有竞 争力 的体 现 , 文 围 绕在 生 产 中存 在 本 的这个 问题做 了探 索 。
1 实验
1 1 织 物 规 格 .
织 物 规 格 见 表 1 。
用性 能 , 因此 , 何 有 效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是 各 大 毛 纺 如
A bsr c : e a e d s u s d h ef c o p li g f t e e — r td asn fb i fo ta t Th p p r ic s e t e fe t n iln o h s miwo se r ii g a rc r m f u o r a pe t ,wh c we e h f e p ro ma e, y r sr cu e, i c mp c sr cu e n f s i g. S m e s cs ih r t e i r e r nc b f an tu t r n o a t tu t r a d i h n ni o su is ha e b e o b utefc n t il ft e s miwo se asn a rc t r u h t e p o e sn t d e v e n d nea o fe to hep li o h e — r td r ii g fb i h o g h r c s i g ng p r mee h n e f h sn i a a tr c a g o t e i gng, s e rng, r ii a s fe i g At h s me i h ai asng nd otn n . t e a tme, t t p s f wo y e o c e ia r am e t a e x e i e t d o h e - rt d r ii g f b i n t e c ure o i ihng, h m c lte t n s h d be n e p rm n e n t e s miwo se a sn a rc i h o s ffn s i a d n y a d r d cng wa d i g wa n e u i y. a d t e r l t n h p h s b e 0 d b t e h wo c m ia r a me t n h ea i s i a e n fun ewe n t e t he c lte t n o m eh d n h iln t o s a d t e p li g,c l r a d n ft e s miwo se asng fb i . oo ,h n i g o h e - rtd r ii a rc K e r s:he s m iwo se asn a rc; pli g;fn s i g; p o cin p o e s;c n r li g wa y wo d t e — rt d r ii g f b i i n l i ih n rdu to r c s o toln y
i h o s ffn s i n t e c ur e o ih ng i
JANG n.i I Yu 1
( h n z o n i rtd F b isF coy h n z o 1 0 0,C ia C a g h u Xiy se a rc a tr ,C a gh u2 3 0 Wo hn )
对 加 式 和减 式 2类 化 学 处 理 方 法 对 半 精 纺 绒 面 织 物 的 起 毛 起 球 影 响 进 行 了试 验 , 出半 精 纺 绒 面 织 物 的 起 毛起 球 得 和颜 色 、 感 方 面 的 关 系 。 手 关 键 词 : 精 纺 绒 面 毛 织 物 ; 毛起 球 ; 整 理 ; 学 处 理 ; 制 方 法 半 起 后 化 控
中 图 分 类 号 : S 3 . T II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1 5 ( 0 2 1 -0 20 1 0 —4 6 2 1 ) 10 3 -5
Co t o ln h li g o h e iwo s e a sng f br c n r li g t e pi n ft e s m - r t d r ii a i l
随着人 们 的穿 着 越来 越 讲 究 多 样化 和个 性 化 , 半 精 纺绒 面毛织 物 由于其 独有 的粗 犷而柔 软 的风格 深 受 人们 的喜 爱 , 因此 精 纺 粗做 和粗 纺 精 做 的织 物
越 来 越流行 , 在服 用 过 程 中起 毛起 球 问题是 一 个 但
比较 普 遍 的 质 量 问 题 , 重 影 响 了 织 物 的 外 观 和 服 严
摘 要 : 别 从 纤 维 特 性 、 线 结 构 、 织 结 构 和 后 整 理 4个 方 面 对 半 精 纺 绒 面 毛 织 物 起 毛 起 球 性 能 的 影 响进 分 纱 组 行 了论 述 , 究 了 生产 工艺 如烧 毛 、 毛 、 呢 和柔 软 工 艺 参 数 变 化 对 半 精 纺 绒 面 织 物 起 毛 起 球 性 能 的 影 响 , 时 研 剪 缩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