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教案: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最新语文教案: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最新语文教案: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中考基础知识复习(二)(标点符号,病句修改,名著导读,课内古诗文默写)(一)导语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

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点号有7种:句号。

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 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或~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2、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应试策略a点号①句末点号(1)句号(。

)陈述句和语气委婉的祈使句末尾。

(2)问号(?)疑问句末尾。

⑶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⑴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⑵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⑶顿号(、)⑷、冒号(:)a.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b.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b、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

⑴引号(“”‘’)a、引号的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特定称谓。

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b、使用引号应注意: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直接饮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⑵破折号(——)a、破折号的用法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

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④表示语音的延长。

⑤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⑶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语言的得体》的说课稿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简介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考点把握,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就从语言的得体方面进行了一个整理。

我觉得“语言的得体”这个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还有就是受到了十月上旬隆昌的教师到我县献课后的交流后的启发。

他们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整理。

我也有同感:教学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其他方面,应该说是大同小异,但知识的整理,经验的交流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特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效果不理想。

一旦把知识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归类,形成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形成知识板块。

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

我也就借这次机会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以期和同行们有一个交流、沟通。

2、教学目标简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理解给出的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问题作准确、恰当的分析。

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说话要注意的因素:对象、场合、敬谦词、褒贬色彩、目标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语言实例的训练,由此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实例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得体与不得体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李秀才为何挨打?”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的道理。

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理性上对语言的表达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的问题,了解说话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事例时准确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简介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考点把握,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就从语言的得体方面进行了一个整理。

我觉得“语言的得体”这个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还有就是受到了十月上旬隆昌的教师到我县献课后的交流后的启发。

他们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整理。

我也有同感:教学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其他方面,应该说是大同小异,但知识的整理,经验的交流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特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效果不理想。

一旦把知识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归类,形成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形成知识板块。

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

我也就借这次机会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以期和同行们有一个交流、沟通。

2、教学目标简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理解给出的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问题作准确、恰当的`分析。

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说话要注意的因素:对象、场合、敬谦词、褒贬色彩、目标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语言实例的训练,由此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实例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得体与不得体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李秀才为何挨打?”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的道理。

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理性上对语言的表达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的问题,了解说话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事例时准确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全套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第1、2课时字音第3、4课时汉字第5、6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第7、8课时标点符号第9、10课时修辞第11、12课时病句(文)的修改第13、14、15、16课时名句的识记第17、18、19课时中外名著第20课时口语交际第21、22、23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第二部分现代文第24、26课时记叙文阅读第27、28课时说明文阅读第29、32课时议论文阅读第三部分文言文第31、33课时文言实词第34、35课时文言虚词第36、37课时文言句式第38、39课时文言翻译第40、41课时课内阅读第42、44课时课外阅读第45课时诗词赏析第四部分写作篇和综合(模拟)练习从1月29日开始,采用网上授课,先使用网上录课,然后QQ 直播,继而采用钉钉网,直到疫情解除,全部采用班级授课。

第一、二课时语音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考点分析同学们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应该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左右常用字的字音。

同学们应该了解《汉语拼音方案》,掌握汉语拼音规则,认读汉语拼音的音节。

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语音考查一般放在试卷的最前面,往往是第一个题,试题分值往往在二到四分。

有采用选择的形式,有采用让同学们注音的形式。

以双音节词或者成语为考查重点。

考查的往往是一些多音字、容易误读的以及生活中常用常见字的读音。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也常常会在阅读题中考查汉字的读音,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语境来确定多音字和重点字的读音。

备考指南语文教学大纲已经给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同学们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字音。

同时要了解一些有关注音的常识。

语音复习,重在扎实的复习。

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音理解下面的内容。

1、掌握好声母和韵母声母21个: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韵母21个:(单韵母7个) a o e i u ü er(复韵母6个) ai ei ao ou ie üe(鼻韵母8个) an en in ün ang eng ing ong2、四声的准确标定与标调位置声调五声:"-"(一声)、"'"(二声)、"ˇ "(三声)、"`"(四声)和轻声。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设计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中考语文考点,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

通过十个章节的复习,让学生熟悉中考语文的考试要求、题型及答题技巧,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中考语文考试要求及答题技巧。

2. 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写作、古诗文鉴赏等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考语文考试要求及答题技巧1.1 考试大纲解读1.2 试题题型分析1.3 答题技巧与策略第二章:汉字与词语2.1 汉字基础知识2.2 词语辨析与运用2.3 成语与熟语的正确使用第三章:句子与修辞3.1 句子类型与结构3.2 修辞手法及其运用3.3 句子改写与仿写第四章:阅读理解4.1 记叙文阅读4.2 说明文阅读4.3 议论文阅读4.4 文学作品鉴赏第五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5.1 古诗文名句默写5.2 古诗文鉴赏方法5.3 诗词主题与情感分析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试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中考语文考点及答题技巧。

3. 组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中考语文考点的掌握情况。

2. 结合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进行中考语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教辅资料。

2. 中考语文真题及模拟试题。

3. 教学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共计10课时。

2. 每章课后安排1-2次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送别》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清平乐.村居》(词)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敕,溪头剥莲蓬。

《朝天子咏喇叭》(曲)王磐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怒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山居秋螟》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渔家傲》(词)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上)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陆游(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渔家傲》(词)范仲淹(北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边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七篇

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七篇

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七篇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七篇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如何写?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注重语言运用的练习,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精选篇1)一、导入新课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富有智慧,他们凭借丰富、大胆的想像,创造出了许多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创造出一个个离奇的神的形象,女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传说中的女娲长着蛇的身子,人的头,她见大地上没有人类,就用黄泥捏成了小人,创造了人类,她为了人类的生存,不顾辛劳,不怕凶险,不停地工作,为人类造福,创造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女娲补天》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女娲补天)二、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提纲: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反馈)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天塌下一块,地被震裂,人们被水火所围困,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

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2.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

(学生说)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3.质疑。

(师生评议解决)四、总结1.学了课文,女娲的哪一点精神打动了你(不顾艰险为民造福。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2.指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中考(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3三.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讨论点拨法2.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教案主题: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目标:1.复习中考语文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2.提供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答题技能;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2.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3.改错题的解题技巧;4.作文写作的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中考语文试卷并介绍知识点的复习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

二、知识点复习(25分钟)1.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阅读题目前应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段落;-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解题时注意理解题目问题;-选项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2.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注意提取关键词,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句子之间的语义连贯关系,推断词义;-根据选项的语义、语法等特点进行辨析,找出正确答案。

3.改错题的解题技巧-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语境;-关注每个句子的语法、逻辑关系以及意思表达是否合理;-找出错误并进行正确的修改;-再次通读文章,确保改错后的句子在语义上是否合理。

4.作文写作的技巧-熟悉不同题材的作文要求,了解常用的写作模板;-注意作文的结构,开头、结尾和中间要有合理的过渡;-使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注意语法和标点的使用,确保表达准确清晰。

三、解题示范和讲解(25分钟)教师根据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具体题目,选择一些例题进行解题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四、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练习,并对学生的答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讲,纠正他们在解题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并鼓励学生继续坚持学习和复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考语文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和巩固。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基础知识总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 基础知识总复习教案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总复习教案一、复习要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1、准确识记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①多音字误读。

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②形声字误读。

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要应对语音这一关,就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1)注意平时的积累。

要立足平时,立足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阅读的每一篇文章。

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没有把握读准的字,要勤查词典。

日积月累,误读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2)定期检查巩固。

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

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

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

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2、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

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采薇》(八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潮,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送别》无名氏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清平乐.村居》(词)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敕,溪头剥莲蓬。

《朝天子•咏喇叭》(曲)王磐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长歌行》《乐府诗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怒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山居秋螟》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渔家傲》(词)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上)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5篇在基础教育中,语文是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具有工具性,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

下面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在结束新课之后,即将进入紧张的初三总复习。

面对六本教科书,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行之有效的复习规划是成功的一半。

为此,通过反复思量之后,我拟定一下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原则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认真研究《成都市20__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与要求,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和近三年成都市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辅之以适当的练习;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课内外兼顾,着重考查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能力。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评估的要求,立足于A卷。

对于《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建立语文中考所需的知识网络,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试题,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与命题者对话的意识,注意总结梳理规范答题格式,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注意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语言的得体》的说课稿我根据本节课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简介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再加上现在的考点把握,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

因此,我就从语言的得体方面进行了一个整理。

我觉得“语言的得体”这个话题很切合我们的生活实际。

还有就是受到了十月上旬隆昌的教师到我县献课后的交流后的启发。

他们认为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整理。

我也有同感:教学方面,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其他方面,应该说是大同小异,但知识的整理,经验的交流方面却有一定的欠缺。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点特多,学生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经常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效果不理想。

一旦把知识点进行恰当的梳理、归类,形成线条清晰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形成知识板块。

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就要容易一些了。

我也就借这次机会选择了这样一个话题,以期和同行们有一个交流、沟通。

2、教学目标简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这些要求,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理解给出的材料的内容,并能根据问题作准确、恰当的分析。

能力目标:能基本掌握说话要注意的因素:对象、场合、敬谦词、褒贬色彩、目标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说文明话,做文明人。

3、分析教学内容、思路的安排以及重点难点本节课主要是语言实例的训练,由此让学生在分析理解实例的基础上,对语言的得体与不得体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李秀才为何挨打?”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舌为利害本,口是祸福门”的道理。

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理性上对语言的表达获得一定的启示。

教学重点:把握事例的内容,理解讨论分析的问题,了解说话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事例时准确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

二、说学生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应该说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basic knowledge r eview for 2020 middle school entrance exami nation2020届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名著导读,课内古诗文默写)(一)导语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

着重掌握冒号、分号、破折号、引号、问号的用法及标号和点号的连用,注意区分逗号与顿号、分号与逗号、引号与点号间的关系;能给现代文、文言文加标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二)标点符号的相关内容复习1、标点符号的分类、作用、形状标点符号分标号和点号,共十六种点号有7种:句号。

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有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 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或~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2、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应试策略a点号①句末点号(1)句号(。

)陈述句和语气委婉的祈使句末尾。

(2)问号(?)疑问句末尾。

⑶感叹号(!)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②句中点号⑴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⑵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⑶顿号(、)⑷、冒号(:)a.用在总括后面的话,表示后面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b.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b、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连接号和专用号种。

⑴引号(“”‘’)a、引号的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特定称谓。

④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b、使用引号应注意: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②直接饮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⑵破折号(——)a、破折号的用法①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

③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④表示语音的延长。

⑤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

⑶括号(()[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括号的注释是比较宽泛的没有具体限制,一般不需要读出来。

⑷省略号(……)a、用法①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的。

②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示列举同类事物的省略。

④表示静默或思考。

⑤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示语言的中断。

⑦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病句的辨析、修改病句主要包括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中前四类是语法结构方面的问题,后两类是句意方面的问题。

1.语序不当(1)名词修饰语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正确次序:佛山一中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语文(名词)教师。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①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①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

(“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2)动词修饰语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须特别注意的是:① 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例如: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办公室(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看下面的例子: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②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3)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2.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4)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5)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3.成分残缺或赘余(1)缺主语例如: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应删去“通过”或“使”。

)(2)缺谓语例如: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结尾应加上“而奋斗”)(3)缺宾语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4)累赘重复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4.结构混乱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如: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5.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2)有歧义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6.不合逻辑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

”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4)主客倒置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常见考点有:1、了解作家作品知识。

2、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注意人物及性格。

3、知识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

4、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近年来名著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

常见的题型有:①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

②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

③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是由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

④渗透迁移题: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

课内古诗文默写一。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是:第 11 页共 13 页诵读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古诗词阅读的评价建议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大意。

教学大纲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

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考查:1、积累默写,2、古诗词赏析。

体现于“积累与运用”板块。

(三名:名篇、名段、名句)三、根据题型,把握考点:了解中考古诗文默写的常见题型及示例。

(1)对接型默写:要求直接按课文原句填写上句或下句。

示例:默写: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理解型默写:采用提示篇名、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要求选填出合适的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桃花源记》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第 12 页共 13 页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运用型默写:设计某种情景,根据情景内容选填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示例:古诗文默写:我国信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颇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

(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填写)(4)开放型默写: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默写,答案多样化。

示例:《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文天祥(写出诗人的名字)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根据题型,把握应对方法。

认真背诵是基础;规范书写很重要;全面理解是关键;准确筛选不算难;合理迁移、灵活应用靠语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