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救国道路之探索--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救国道路之探索
——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之比较学号:专业:姓名:王东
国之富强,在于不断除旧布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同时,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还指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正如近代中国,虽然不断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但同时许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也不断开始了对中国富强道路的探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诸如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但是,最终两个阶级的探索救国的方式都失败了,都没能让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原因。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
在历史背景方面: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双重压迫,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不断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商品输出和殖民化统治,导致中国的民族化不断危机加重。
而此时,腐败
无能的清政府依然不能看清世界形势,仍然盲目自大和闭关锁国。
同时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腐朽的封建统治,不断压榨民族资本主义,压迫资产阶级的发展。
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是有了初步发展,并且在洋务运动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进一步发展,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也为了为中国的富强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
目的方面: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为了避免亡国灭种和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爱国人士纷纷探寻不同的途径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同时,他们也共同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相同:不管是维新变法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都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领导阶级的共同特点: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不管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担负着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统治的双重历史任务,这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但是,二者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妥协。
维新变法根本就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辛亥革命也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
但为什么还说他们都担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呢?他们要求在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反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因而不敢明确的反帝反封建。
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没能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不管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最终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历史任务,也没能摆脱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依然深重,可以说最终都失败了。
他们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资产阶级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民族资本主义并不是在本国内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进入后受外资的影响才产生的。
民族资本主义自在中国产生后,一直受到外资和封建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
可以这样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这也就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还有,不管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他们都脱离了广大的人们群众。
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得根基显得薄弱,最终只能失败。
历史意义方面: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同时,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进西方先进的文化,解放了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上面简单分析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下面我们来分析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点。
历史背景方面的不同点:维新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海战失败后,民
族危机加深,新兴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而辛亥革命则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侵略,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以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激化了社会矛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代表阶层不同:维新变法代表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辛亥革命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
虽然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从其本质来说,他们却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
主张(政治纲领)不同:维新变法的领导阶级是维新派(资产阶级上层)他们的理论依据是进化论,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目的是在保留清政府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
而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革命派(资产阶级中下层),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所以他们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手段及其性质不同:维新变法是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辛亥革命则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维新变法要求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从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而辛亥革命则是彻底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结果不同:维新变法的法令基本被废除。
辛亥革命最后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由于维新变法的内容危害到封建统治和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的实力过于强大,维新变法最终失败,而维新变法的内容也基本被废止。
辛亥革命虽然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软弱性的妥协性,致使革命的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最终导致失败。
历史意义的不同: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突破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提倡开议院兴民权的主张,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同时,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封建思想壁垒打开一个缺口,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同时,新式学堂和教育制度也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不发。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
阀门。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同时,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失败的局限性和教训不同:维新变法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维新派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只能落空;维新变法惧怕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广泛群众的支持,最终只能失败。
而革命派则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甚至幻想以妥协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失去了他们,革命的根基就显得相当薄弱;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他们导致这些错误的根源。
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由于诸多的联系,辛亥革命是维新变法的继续和发展,是对中国富强道路的又一次探索。
虽然两次探索都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却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反而会越烧越旺。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告诉我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发展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问鼎事业的辉煌。
正如中国近代以来对于富国强兵的不断,虽然一次次的失败,但是一代代不屈的中国人仍然进行不断的探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
并以此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
通过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我们从中得出:我们既要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维新变法,还要克服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的辛亥革命。
以史为鉴,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