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微机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微机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回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概述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就,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展望了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现状发展前景

1、我国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熔断器就是最初出现的简单过电流保护,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低压线路和用电设备。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用电设备的功率、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增大,发电厂、变电站和供电网的结线不断复杂化,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作用于专门的断流装置的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自本世纪初第一代机电型感应式过流继电器(1901年)在电力系统应用以来,继电保护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各种新的继电保护原理相继出现,如差动保护(1908年)、电流方向保护(1910年)、距离保护(1923年)、高频保护(1927年),这些保护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故障发生后的稳态工频量来检测故障的。尽管以后的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的保护,但是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变,至今仍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起主导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基本动力。快速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要求。为达到这个目标,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借助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作出不懈的努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继电保护原理完善的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材料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处理机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60年代是我国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国内微机保护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期,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4年我国第一套微机距离保护样机在试运行后通过鉴定并批量生产,以后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1990年第二代微机线路保护装置正式投入运行。目前,高压线路、低压网络、各种主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在系统中运行,特别是线路保护已形成系列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国产微机保护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依靠先进的原理和技术及良好的工艺已全面超越进口保护。从80年代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全部采用进口保护,到现在220KV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国产化,反映了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和国产继电保护设备的明显优势。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是近三十年来继电保护领域最显着的进展。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现在人们已普遍认可了微机保护在电网中无可替代的优势。微机保护具有自检功能,有强大的逻辑处理能力、数值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并且具备很强的数字通信能力,这一切都是电磁继电器、晶体管继电器所难以匹敌的。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更高性能、更高精度的数字外围器件的采用,一直是微机继电保护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

2、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特点

微机保护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上的两个显着优势:高速的运算能力和完备的存贮记忆能力,以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成熟的数据采集,A/D模数变换、数字滤波和抗干扰措施等技术,使其在速动性、可靠性方面均优于以往传统的常规保护,而显示了强大生命力,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正确动作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功耗低。

4)可靠性容易提高。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不易受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5)使用灵活方便,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依据运行经验,在现场可通过软件方法改变特性、结构。

6)可以进行远方监控。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串行通信功能,与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使微机保护具有远方监控特性。

3、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微机保护经过近20年的应用、研究和发展,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其未来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3.1 微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和网络化发展在计算机领域,发展速度最快的当属计算机硬件,按照着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集成度每隔18~24个月翻一番。其结果是不仅计算机硬件的性能成倍增加,价格也在迅速降低。微处理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单片化及相关功能的极大增强,片内硬件资源得到很大扩充,单片机与DSP芯片二者技术上的融合,运算能力的显着提高以及嵌入式网络通信芯片的出现及应用等方面。这些发展使硬件设计更加方便,高性价比使冗余设计成为可能,为实现灵活化、高可靠性和模块化的通用软硬件平台创造了条件。硬件技术的不断更新,使微机保护对技术升级的开放性有了迫切要求。网络特别是现场总线的发展及其在实时控制系统中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网络是模块化分布式系统中相互联系和通信的理想方式。如基于网络技术的集中式微机保护,大量的传统导线将被光纤取代,传统的繁琐调试维护工作将转变为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这是继电保护

发展的必然趋势。微机保护设计网络化,将为继电保护的设计和发展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它会大大简化硬件设计、增强硬件的可靠性,使装置真正具有了局部或整体升级的可能。

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样,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

3.2 智能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电力系统保护领域内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转向人工智能的研究。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模糊控制理论逐步应用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为继电保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人工神经网络(ANN)具有分布式存储信息、并行处理、自组织、自学习等特点,其应用研究发展十分迅速,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和非线性优化等问题。近年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内出现了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来实现故障类型的判别、故障距离的测定、方向保护、主设备保护等。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3 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自适应继电保护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可定义为能根据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变化而实时改变保护性能、特性或定值的新型继电保护。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基本思想是使保护能尽可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各种变化,进一步改善保护的性能。这种新型保护原理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兴趣,是微机保护具有生命力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自适应继电保护具有改善系统的响应、增强可靠性和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在输电线路的距离保护、变压器保护、发电机保护、自动重合闸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单相接地短路时过渡电阻的影响、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以及故障发展问题,采用自适应控制技术,从而提高保护的性能。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

1)设备、操作、监视微机化。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全部微机化,其内涵中还包括系统的功能软件化和信号数字化的内容,完全摒弃了常规变电所中各种机电式、机械式、模拟式设备,大大提高了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和电气性能。操作、监视完全微机化,且方便地通过人机联系系统(MMI)对变电所实施监视和控制。

2)通信局域网络化、光缆化。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普遍的应用。因此,系统具有较高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满足实时性要求,组态更灵活,易于扩展,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大大简化了常规变电所繁杂量大的各种电缆,方便施工。

3)运行管理智能化。智能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除了常规自动化功能以外,如自动报警、报表生成、电压无功调节、小电流接地选线、故障录波、事故判别与处理等方面,还具有强大的在线自诊断功能,并实时地将其送往调度(控制)中心,即以主动模式代替了常规变电所的被动模式,这一点是与常规二次系统最显着的区别之一。

竞争的电力市场将促进新的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变电站将向集成自动化方向发展。根据变电站自动化集成的程度,可将未来的自动化系统分为协调型自动化和集成型自动化。协调型自动化仍然保留间隔内各自独立的控制、保护等装置,各自采集数据并执行相应的输出功能,通过统一的通信网络与站级相连,在站级建立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各个功能的协调。而集成型自动化既在间隔级,又在站级对各个功能进行优化组合,是现代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综合应用。所谓集成型自动化系统是将间隔的控制、保护、故障录波、事件记录和运行支持系统的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个统一的多功能数字装置内,间隔内部和间隔间以及间隔同站级间的通信用少量的光纤总线实现,取消传统的硬线连接。总体来说,综合自动化系统打破了传统二次系统各专业界限和设备划分原则,改变了常规保护装置不能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的缺陷,给变电所自动化赋予了更新的含义和内容,代表了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种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全、智能化水平更高、系统更完善的超高压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必将在我国电网建设中不断涌现,把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结束语

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将出现原理突破和应用革命,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吴斌,刘沛,陈德树,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4)。

3、张宇辉,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4、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5、葛耀中,自适应继电保护及其前景展望,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21(9):42~46.

6、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 7~9.

7、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继电保护 实验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仿真实验 实验地点: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 专业班级:电气1200 学号:0000000000 学生:000000 指导教师:000000 2015年12 月 2 日

微机继电保护指的是以数字式计算机(包括微型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众所周知,传统的继电器是由硬件实现的,直接将模拟信号引入保护装置,实现幅值、相位、比率的判断,从而实现保护功能。而微机保护则是由硬件和软件共同实现,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过某种运算求出电流、电压的幅值、相位、比值等,并与整定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是否发出跳闸命令。 继电保护的种类很多,按保护对象分有元件保护、线路保护等;按保护原理分有差动保护、距离保护和电压、电流保护等。然而,不管哪一类保护的算法,其核心问题归根结底不外乎是算出可表征被保护对象运行特点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等的有效值和相位以及视在阻抗等,或者算出它们的序分量、或基波分量、或某次谐波分量的大小和相位等。有了这些基本电气量的计算值,就可以很容易地构成各种不同原理的保护。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找出任何能够区分正常与短路的特征量,微机保护就可以予以实现。 由此,微机保护算法就成为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研究的重点,微机保护不同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其软件算法来完成。微机保护的其中一个基本问题便是寻找适当的算法,对采集的电气量进行运算,得到跳闸信号,实现微机保护的功能。微机保护算法众多,但各种算法间存在着差异,对微机保护算法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确定特定场合下如何合理的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补偿与改进,对进一步提高微机保护的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已提出的算法有很多种,本次实验将着重讨论基本电气量的算法,主要介绍突变量电流算法、半周期积分算法、傅里叶级数算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目前电力系统微机保护的研究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一些电力系统微机保护装置。 2. 具体分析几种典型的微机保护算法的基本原理。 3. 针对线路保护的保护原理和保护配置,选择典型的电力系统模型,在MATLAB软件搭建仿真模型,对微机保护算法进行程序编写。 4. 对仿真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三、实验容 1、采用MATLAB软件搭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2、采用MATLAB软件编写突变量电流算法 3、采用MATLAB软件编写半周积分算法 4、采用MATLAB软件编写傅里叶级数算法算法

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 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输电线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设计 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学号: 摘要

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是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快速准确地切除线路故障,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本文采用微机控制方法,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进行诊断和切除,取代传统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 线路保护装置采用STC12C5A60S2芯片作为控制核心,硬件电路主要包括芯片外围电路,模拟信号处理和采样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电源电路等。本文首先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软件仿真,然后再将设计应用到实际当中,阐述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控制流程和软件实现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继电保护;整流;电流互感器

目录 1 绪论 (1) 1.1 设计背景 (1) 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1)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2 系统硬件设计 (3) 2.1 系统框架 (3) 2.2 系统仿真 (3) 2.2.1 仿真设计 (3) 2.2.2 部分电路分析 (4) 2.2.3 仿真结果 (7) 2.3 系统硬件 (7) 2.3.1 主要芯片和器件的选择 (7) 2.3.2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10) 2.4 三段式电流保护理论 (12) 2.4.1 电流速断保护(第I段) (12) 2.4.2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第II段) (12) 2.4.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第III段) (13) 2.4.4 三段式电流保护小结 (13) 3 系统软件设计 (13) 3.1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13) 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1 绪论 1.1 设计背景 当今社会,电能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它几乎已经渗透到人类一切的活动当中。由于电能的生产是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完成,所以电能的输送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和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输电安全也逐渐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传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经历了机电型、整流型、晶体管型和集成电路型几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进入微机时代。微机继电保护降低了设备成本,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同时具有控制灵活、准确,性能优良等特点,成为当今主流的继保控制核心。本文采用51单片机为核心,通过低压数字微机信号采集、数据分析、动作输出,实现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诊断、分析、故障切除,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2 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 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1]。 微机继电保护主要有以下特点: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正确率很高也已在运行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功耗低。 4.可靠性容易提高。体现在数字元件的特性不易受温度变化、电源波动、使用年限的影响,不易受元件更换的影响;且自检和巡检能力强,可用软件方法检测主要元件、部件的工况以及功能软件本身。 5.使用灵活方便,人机界面越来越友好。其维护调试也更方便,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依据运行经验,在现场可通过软件方法改变特性、结构。 6.可以进行远方监控。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串行通信功能,与变电所微机监控系统的通信联络使微机保护具有远方监控特性等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余松涛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余松涛 发表时间:2018-04-13T11:44:13.6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1期作者:余松涛 [导读] 摘要:电力领域的深化改革,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大挑战,不仅要满足实际的用电需求,还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上有效提高。 (囯网孝感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湖北孝感 432000) 摘要:电力领域的深化改革,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大挑战,不仅要满足实际的用电需求,还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质量上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以及要求简要阐述,然后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探究。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探析 导言 如今社会以电力为主要能源,为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通过回顾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比当今社会继电保护技术的状况,对继电保护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些分析。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以及要求 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发挥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技术应用,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对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安全有着保障作用,能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力系统运行的故障问题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就能对运行故障问题有效解决,并且不需要相应员工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对电力系统运行不影响基础上,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有效消除,以及能及时性的发出警报信号,这样就为电力系统的故障解决打下了基础。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主要要求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在故障的选择方面继电保护技术的辨别能力比较突出,对故障和非故障的选择能进行自主的判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要能在相应的工作范围当中,对电力系统正常的运作加以保障。电力系统某环节发生故障,继电保护技术均衡及时有效做出反应,对故障问题环节及时切断,这样就能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得以保障。在对电力系统实际运行中,要结合故障变化进行反应,对电力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进行保护。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 继电保护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继电保护技术完成了以下几个发展的阶段。建国后,我国继电保护学科、继电保护设计、继电器制造工业从无到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系统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20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晶体管继电保护发展迅速,其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发展迅速。基本上取代了晶体管保护,继电保护技术进入了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以及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相继通过鉴定,采用分相电流差动元件作为主保护的光纤差动保护广泛应用。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的研制出来为电力系统提供了新一代性能好、功能完善、可靠性强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网络化 信息共享有利于计划的有效进行,在某个错误出现的时候就立即解决,有助于接下来的程序正常运行。如今的继电保护只局限于装置接入处的保护,对于其外部区域出现的故障并不能做出有效地反应。显而易见,未来的继电保护需要进行全系统的控制,把各个部件通过网络平台联系起来,在网络平台上快速分析、处理问题,再将问题解决方案反馈给各个部分。微机强大的数据储存能力与快速处理数据的能力让继电系统的网络化进程加快,但是系统自动处理解决故障的能力也待解决。 3.2装置运行一体化 在整个电路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就犹如人的大脑,在收到各个部分的反馈时,快速、有效做出应对措施。微机的运行其实是独立的,它并不能在故障出现时,进行全系统的处理,完整的控制保护装置应该是一体的,它能将各部分有效联系起来,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智能化 人工智能是针对计算机科学某一方向的研究,它的目的使计算机拥有像人类一样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今它也被运用在各个领域。继电系统的智能化对于微机的要求更高,它需要微机处理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更强,微机继电保护运行效率更高,操作也更方便、便捷。CPU以及一些相关部件的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制造工艺又显著提高,这些软实力进一步推动了继电技术智能化进程。继电技术通过与微机技术的结合,功能越来越强大,此方面的发展空间也更大。 3.4通信一体化 用电环境的复杂化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后,要求继电保护技术能够一体化,继电保护和综合自动化紧密结合起来。总个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相当于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电脑,一个智能终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资源共享,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保护。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实现继电保护功能,而且还能变电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就能实现电力系统的控制。 结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继电保护技术也会随着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创新,继电保护系统也将

继电保护期末试卷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改正(每题2 分,共30 分) 1、负序电压滤过器指输出的三相或单相电压只与输入的三相电压中的正序分量成正比的一种装置。 () 2、电流互感器是供给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以及测量仪表电流的电源设备,它的二次侧可以开路运行。() 3、远后备保护是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本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4、电流保护的接线系数定义为流入继电器的电流与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之比。() 5、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某处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母线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形的电压不管短路点距离远近,电压基本一样高。() 6、某些整流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由于其电压回路具有记忆作用,所以在被保护线路始端三相短路时不存在电压死区。() 7、就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而言,对于用作接地短路测量元件的阻抗继电器,原则上应采用线电压、相电流及零序电流补偿的接线方式。() 8、高频闭锁方向保护中,由判断功率方向为正的保护发出闭锁信号,闭锁两侧保护。() 9、变压器励磁涌流中仅含有很大的周期分量,且波形之间出现间断角。() 10、发电机定子绕组任何处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基波零序电压的接地保护都能保护到。() 11、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依靠动作时间和动作电流的整定保证选择性的。() 12、三段电流保护中I、II段保护区是稳定的,不随系统运行方式改变。() 13、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线路始端发生两相金属性短路接地时,零序方向过流保护中的方向元件将拒动。() 14、在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将在变压器中性点产生很大零序电压。() 15、系统振荡时,距离II段保护受振荡影响较大,因此要装振荡闭锁装置,在系统振荡时,将该保护闭锁。()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有哪几种保护方式?任选一种保护,简单说明原理。 2、说明相差高频保护的工作原理。 3、画出变压器低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交流、直流展开图。 4、引起比率制动式变压器纵差动保护整定计算中不平衡电流的原因有哪些? 5、发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中性点有三个引出端时应装设哪种保护?简述原理。 6、发电机应装设哪些保护?(至少五种)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 分) 1、输电线路方向电流保护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为LG-11型,采用90°接线方式,且功率方向继电器内角为45°,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AC两相相间短路,短路阻抗角为70°,对A相功率方向继电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功率方向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线圈接入的是什么量? (2)写出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范围表达式; (3)通过相量图分析功率方向继电器动作行为。 2、输电线路装设距离保护,试分析在保护安装处和故障点间有助增或外汲分支线时,分支系数对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保护范围、灵敏度的影响,以及在保护整定计算中怎样考虑这些影响? 3、元件固定连接的双母线电流差动保护,当元件固定连接破坏后,如将图中3QF由Ⅱ组母线转接到Ⅰ组母线,当母线Ⅰ故障时电流分布如何?在图中标出。保护动作情况如何?试说明之。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https://www.360docs.net/doc/56755240.html,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研究 运行过程中的电力系统,由于雷击、倒塌、内部过压或者错误的运行操作等都会造成故障及危害,一旦发现故障,我们就必须迅速采取并确保系统的可靠运行。当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应根据系统运行的维护要求,确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为了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继电保护装置就此运应而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使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突破了传统的电磁型、晶体管型及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形式,出现了微型机、微控制器为核心的继电保护形式,这种保护形势称为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的原理和特点 传统的模拟式继电保护是根据电力系统中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工作的,也就是将采集的模拟量与给定的机械量(弹簧力矩)、电气量(门槛电压)进行对比和逻辑运算,做出判断,从而完成相应的保护。 机电保护装置满足的四项基本要求依次是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可靠性。 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包括以下三部分:1.信号检测部分、2.逻辑判断部分、3.保护动作部分。其具体工作流程如下:信号检测部分从被保护侧采集相应的模拟量和开关量,传送到逻辑判断部分,通过算法进行处理,将所得结果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对比,判断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发出相应的动作命令,最终再由保护动作部分执行相应的动作。 现代微机保护则是将电力系统的模拟量(电压U、电流I)进行采样和编码之后,转换成数字量,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分析、运算和判断,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具有的特点:稳定性好、逻辑判断准确、设备维护方便、设备附加值高、适应性强。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 微机继电保护的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设计,从功能上讲,微机保护装置包括五个部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CPU),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人机接口部分和电源回路。 微机继电保护的软件设计中,系统软件是整个保护装置的灵魂,基于各个硬件设备的基础之上实现线路继电保护及监控的各种功能。这里以微机三段式电流保护为例主要介绍微机保护的主程序设计与自检模块。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取代传统继电保护装置是个必然的趋势。通过引进微机控制技术,可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率。总之,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机继电保护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逐渐向智能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

微机继电保护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回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概述了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成就,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展望了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继电保护运行现状发展前景 1、我国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继电保护技术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与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密切相关。熔断器就是最初出现的简单过电流保护,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低压线路和用电设备。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用电设备的功率、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增大,发电厂、变电站和供电网的结线不断复杂化,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于是出现了作用于专门的断流装置的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自本世纪初第一代机电型感应式过流继电器(1901年)在电力系统应用以来,继电保护已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最初的二十多年里,各种新的继电保护原理相继出现,如差动保护(1908年)、电流方向保护(1910年)、距离保护(1923年)、高频保护(1927年),这些保护原理都是通过测量故障发生后的稳态工频量来检测故障的。尽管以后的研究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了电力系统的保护,但是这些保护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变,至今仍然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起主导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满足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是继电保护发展的基本动力。快速性、灵敏性、选择性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要求。为达到这个目标,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借助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作出不懈的努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继电保护原理完善的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材料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继电保护装置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微处理机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50年代,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吸收、消化、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性能和运行技术,建成了一支具有深厚继电保护理论造诣和丰富运行经验的继电保护技术队伍,对全国继电保护技术队伍的建立和成长起了指导作用。阿城继电器厂引进消化了当时国外先进的继电器制造技术,建立了我国自己的继电器制造业。因而60年代是我国机电式继电保护繁荣的时代,为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 国内微机保护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末期,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4年我国第一套微机距离保护样机在试运行后通过鉴定并批量生产,以后每年都有新产品问世;1990年第二代微机线路保护装置正式投入运行。目前,高压线路、低压网络、各种主电气设备都有相应的微机保护装置在系统中运行,特别是线路保护已形成系列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2000年220kV及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率为43.99%,线路微机保护占86%,到2003年底,220kV以上系统的微机保护已占到70.29%,线路的微机化率达到97.6%。实际运行中,微机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保护,一般比平均正常动作率高0.2~0.3个百分点。国产微机保护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依靠先进的原理和技术及良好的工艺已全面超越进口保护。从80年代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全部采用进口保护,到现在220KV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国产化,反映了继电保护技术在我国的长足发展和国产继电保护设备的明显优势。

继电保护试卷(试题、答案)

2011– 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 继电器保护原理课程 》试卷(A 卷答卷) 教学中心: 专业层次: 继续教育本科 学号: 姓名: 座号: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 2.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3. 所有答案直接做在试卷上,做在草稿纸上无效; 出卷要求: 1、所有试卷必须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出题; 2、试卷内容难度:基础内容约占60%、中等难度内容约占30%、较难内容约占10%; 3、题型一般应该多样化,如: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概念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设计题,操作题、作图题、分析题、编程题等; 4、题量适当,考试时间不低于90分钟,一般为120分钟; 5、同一份试卷中,相同内容不得出现在不同题型中;出卷应出A 、B 、C 卷,题型相同且难易程度相当,同题型试题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20%; 6、试卷应合理分配各题型分数,且注明各小题分数; 7、按照学院统一试卷格式要求排版,每份试卷表头、得分表及密封线均应与试卷模版所给相同; 8、每份卷给出标准(参考)答案,其中论述题、分析题、操作题等应指出得分要点; 9、试卷与答案一起上交(含电子版),出卷教师在试卷纸版背面签名确认。 一.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如不能及时动作,可能破坏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 ) 2. 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部分测量被保护元件的某些运行参数并与保护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 × ) 3.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通常应在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尽快动作。 ( √ ) 4. 采用90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两相短路时有电压死区。 ( × ) 5. 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相间短路时,短路电流中含正序分量、负序分量、零序分量。 (× ) 6.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保护通过的零序电流为本身非故障相对地电 容电流之和。 (× ) ( 密 封 线 内 不 答 题 )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及前景

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及前景 摘要本文回顾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阐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提出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作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概述了近几年继电保护技术的成就,指出其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展望了我国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括概述;发展前景 前言 所谓继电保护技术就是指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与当代其他的新兴科学技术相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相当古老了,然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又总是充满青春活力,处于蓬勃发展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科学技术,又与电力系统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以电力系统的需要作为发展的泉源,同时又不断地吸取相关的科学技术中出现的新成就作为发展的手段。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过程充分地说明了这一论点。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史 随着电力系统的出现,继电保护技术就相伴而生。由于继

电保护技术得天独厚,在4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发展的4个历史阶段。以数字式计算机为基础而构成的继电保护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6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的价格昂贵,同时也无法满足高速继电保护的技术要求,因此没有在保护方面取得实际应用,但由此开始了对计算机继电保护理论计算方法和程序结构的大量研究,为后来继电保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90年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到了微机保护时代,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历史过程中的第四代。1984 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从此以后,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

《继电保护》(高级)试卷答案1解析

(11-059) 电力职业技能考试 <<继电保护>>高级工理论模拟试卷1(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共23题) 1.(La3A1046).三个相同的电阻串联总电阻是并联时总电阻的( )。 (A)6倍;(B )9倍;(C)3倍;(D)1/9。 答案:B 2.(La3A2049).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串联在适当的电压上,则功率较大的灯泡( )。 (A)发热量大;(B )发热量小;(C)与功率较小的发热量相等;(D)与功率较小的发热量不等。 答案:B 3.(La3A3052).全波整流电路如图A-1所示,当输入电压u 1为正半周时,( )。 图A-1 (A )V1导通,V2截止;(B)V2导通,V1截止;(C)V1、V2均导通;(D)V1、V2均截止。 答案:A 4.(La3A5056).D 3-?型单相相位表的象限选择开关切换的是( )。 (A)电流;(B )电压;(C)电流和电压;(D)以上三个答案都不正确。 答案:B 5.(La3A4065).有两只电容器,其额定电压U e 均为110V ,电容量分别为C 1=3μF ,C 2=6μF ,若将其串联接在220V 的直流电源上,设电容C 1、C 2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则( )。 (A )U 1超过U 2;(B)U 1、U 2均超过U e ;(C)U 2超过U e ;(D)U 2超过U 1。 答案:A 6.(Lb3A1172).电力系统发生振荡时,振荡中心电压的波动情况是( ) 。 (A)幅度最大;(B)幅度最小;(C)幅度不变;(D)幅度不定。 答案:A 7.(Lb3A1175).某输电线路,当发生BC 两相短路时(如不计负荷电流),故障处的边界条件是( )。 (A) I U U ···===A B C 00;(B) U I I ··· ===A B C 00; (C ) I I I U U ·····===A B C B C 0-;(D) I I I ···==A B C 0。 答案:C 8.(Lb3A2178).相当于负序分量的高次谐波是( )谐波。 (A)3n 次;(B)3n +1次;(C )3n -1次(其中n 为正整数);D.上述三种以外的。 答案:C 9.(Lb3A2181).在短路故障发生后经过大约半个周期的时间,将出现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值,它是校验电气设备机械应力的一个重要参数,称此电流为( )。 (A)暂态电流;(B)次暂态电流;(C )冲击电流;(D)稳态电流。 答案:C 10.(Lb3A2184).按照部颁反措要点的要求,220kV 变电所信号系统的直流回路应( )。 (A)尽量使用专用的直流熔断器,特殊情况下可与控制回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B)尽量使用专用的直流熔断器,特殊情况下可与该所远动系统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C )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

微机继电保护习题带答案

微机继电保护习题 1.微机保护装置从功能上可分为6个部分:(数据采集系统),数字数字处理系统,(输出通道),(人机接口),(通信系统),电源电路。 2.数据采集系统包括隔离与电压形成(或模拟量输入变换回路)、(低通滤波回路)、采样保持回路、(多路转换器)和模数转换(A/D)回路等部分组成。 3.数据采集系统中的电压形成回路除了完成电量变换作用外,还起着(隔离)和(屏蔽)的作用。 4.采样保持电路的作用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测量模拟输入量在该时刻的(瞬时值),并在模数转换期间内(保持输出不变)。 5.电压信号经VFC变换后是(数字脉冲波),因此采用光隔电路容易实现数据采集系统与微机系统的(隔离),有利于提高刚干扰能力。 6.在微机保护中广泛使用光隔离器,主要利用了(开关器件)的功能,应用于逻辑电平和(信号)控制,实现两侧信号的传递和(电气的绝缘)。 7.分析和评价各种不同算法优劣的标准是(精度)和(速度)。 8.采用半周期积分算法计算被测电流,如果被测电流是100A时半周期积分结果是2500,现如果半周期积分结果是2000则被测电流是()。 9.半周期积分算法可以抑制(高频)分量。对于50Hz的工频正弦量,数据窗延时为(3/4T)。 10.微机保护中,用离散傅里叶算法可用于求出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 11.R-L模型算法是以线路的简化模型为基础的,该算法仅能计算(测量阻抗),用于(线路距离)保护。 12.阶段式保护主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配合问题,即(保护范围)的配合和(动作时间)的配合。<整定值(边界)的配合> 13.阶段式电流保护的1段保护其保护范围现在在(线路全长)以内,一般要求去1段保护的保护范围应大于线路全长的(85%)。 14.第2段保护必须保护线路(全长并延伸至下一级线路),但不能超过下级线路的(15%)。 15.反时限电流保护的启动电流整定值按(定时限过电流)整定。 16.低频减载装置基本级的作用是根据(系统频率下降程度)依次切除不重要的

微机继电保护设计

基于89c51单片机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设计 张银龙200901100329电气09-3(订单) 1.1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1)计算机化 计算机硬件迅猛发展,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单一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处理速度的不断提高为单一芯片作为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奠定了基础。89C51作为32位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的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个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继电保护作用不只是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与重合闸装置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基础上协调动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 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和网络化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市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以将它所获被保护元件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每个微机保护装置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无故障正常运行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4)智能化 今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研究也已开始。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或难解的复杂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 1.2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 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包括: 1)自动、迅速、有选择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2)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轻负荷或跳闸。 2.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保护装置的组成 2.1.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利用正常运行与区内外短路故障电气参数变化的特征构成保护的判据,根据不同的判据就构成不同原理的继电保护。例如: (1)电流增加(过电流保护):故障点与电源直接连接的电气设备的电流会增加电压降低(低电压保护):各变电站母线上的电压将在不同程度上有很大的降低,短路点得电压降到零。 (2)电流与电压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方向保护):正常20°左右,短路时60°~85°

继电保护试卷

南华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 一填空题: 1与常规保护相比,微机保护具有以下特点:()、()()、()、()。 2高频信号有()和()两种工作方式,在这两种工作方式中,以其传送的信号性质为准,又可分为()、()、()三类。 3 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有()、()、()、()。 4 对于方向阻抗继电器,当()短路时,故障线路母线上的残余电压将为() 此时将在()有一段死区。为了减小和消除死区,常采用以下两种措施()、( )。 5 阶段式电流保护指的是以下( ) ( ) ( )三段式保护。 6 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包括( )、( )、 ( )。 二问答与计算题: 1为什么要采用自动重合闸?什么叫重合闸的前加速和后加速? 2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在各种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有哪些?并写出减小它们的影响的措施. 3试分析平行线路横差保护的相继动作情况。 4如下图所示网络,已知:X smax=6.6Ω,X smin=4.2Ω,U A=110kv,L AB=35km,L BC=78km,单位长度的电抗为X L=0.4Ω/km,X T=70Ω,K K/=1.3,K K//=1.1,试对保护1进行电流I、II段整定计算。 5如下图所示网络中,各线路均装有三段式距离保护,且均采用0°接线的方向阻抗继电器.

已知线路AB的最大负荷电流I fh.max=400A,,功率因素cosφ=0.9,各线路每公里阻抗Z L=0.4Ω/km,阻抗角φL=70°,电动机的自起动系数K zq=1,继电器返还系数K h=1.2,并设K k/=0.85,K k//=0.8,K k///=1.15,正常时母线最低工作电压取等于0.9U e(U e=110kv).试求,保护1各段的动作阻抗;第II段的灵敏度与第III段的整定时限.

第二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历程汇总

第二章微机继电保护基本历程 一、微机继电保护基础 §2.1 微机保护基本结构 微机保护的基本结构包括数据处理单元、模拟量输入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人机对话和外部通信系统四个部分, 图2-1是微机保护系统方框图。 ㈠数据处理单元一般由中央处理器(CPU )、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及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并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连成一个系统。继电保护程序在数字核心部件内运行,指挥各种外围接口部件运转、完成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保护原理。 CPU 是数字核心部件以及整个微机保护的指挥中枢,计算机程序的运行依赖于

CPU 来实现。存储器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它的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也会影响整个微机保护系统的性能。定时器/计数器除了为延时动作的保护提供精确计时外,还可以用来提供定时采样触发信号、形成中断控制等作用。数字核心部件的控制电路包括地址译码器、地址锁存器、数据缓冲器、中断控制器等等,它的作用是保证微机数字电路协调工作。 ㈡模拟量输入系统 微机保护装置模拟量输入接口部件的作用是将电力传感器输入的模拟电量正确地变换成离散化的数字量,提供给数字核心部件进行处理。交流模拟量输入接口部件内部按信号传递顺序为:电压输入变换器和电流输入变换器及其电压形成回路、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采样保持器、多路转换器、模数变换器。前置模拟低通滤波器是一种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其作用是为了在对输入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的过程中满足采样定理的要求。采样保持器完成对输入模拟信号的采样。多路转换器是一种多信号输入、单信号输出的电子切换开关,可通过编码控制将多通道输入信号依次与其输出端连通,而其输出端与模数变换器的输入端相连。模数变换器实现模拟量到数字量的变换。 ㈢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 开关量是指反映“是”或“非”两种状态的逻辑变量,如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状态、控制信号的“有”或“无”状态等。开关量输入接口部件的作用是为正确地反映开关量提供输入通道,并在微机保护装置内外部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以保证内部弱电电子电路的安全和减少外部干扰。开关量输出接口部件的作用是为正确地发出开关量操作命令提供输出通道,并在微机保护装置内外部之间实现电气隔离,以保证内部弱电电子电路的安全和减少外部干扰。 ㈣人机对话和外部通信系统 微机保护人机对话接口部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简易键盘、小型显示屏、指示灯、打印机接口、调试通信接口。

现代继电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系别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目录 目录 (1) 前言 (2) 一、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2) 二、微机继电保护的发展史 (3) 三、我国继电保护的现状 (4) 四、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5) 五、结束语 (7)

前言 继电保护技术是向着计算机化、智能化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继电保护装置应该具有大容量的数据的长期存放的一个空间,这样才能够做到需要的时候快速处理这些数据,:还要有强大的通信能力,这样能够与其他保护和控制的装置来共享所有数据的信息,使得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具备计算机的所欲功能。为了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各个保护单元要能够协调工作,所以,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是势在必行的。大量电缆的投资很大,使得二次回路很复杂,但是如果利用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安装保护设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网络化和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们要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来使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一、微机继电保护的特点 研究和实践证明,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较,微机保护有许多优点,其主要特点如下: 1.改善和提高继电保护的动作特征和性能,动作正确率高。主要表现在能得到常规保护不易获得的特性;其很强的记忆力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 量保护;可引进自动控制、新的数学理论和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模糊控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其运行高正确率也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2.可以方便地扩充其他辅助功能。如故障录波、波形分析等,可以方便地附加低频减载、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 3.工艺结构条件优越。体现在硬件比较通用,制造容易统一标准;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功耗低。

竞争考试试卷(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专业竞争上岗考试试题 (时间2小时)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按照部颁反措要点的要求,防止跳跃继电器的电流线圈应( A )。 (A )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B )与断路器跳闸线圈并联;( C )与跳闸继电器出口触点并联;( D )任意接。 2、直流母线电压不能过高或过低,允许范围一般是( C )。 (A )±3%;(B )±5%;(C )±10%;(D )±15%。 3、在电压回路中,当电压互感器负荷最大时,保护和自动装置的电压降不得 超过其额定电压的( B )。 (A )2%;(B )3%;(C )5%;(D )10%。 4、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小时,电流和电压的保护范围是( A )。 (A )电流保护范围变小,电压保护范围变大; (B )电流保护范围变小,电压保护范围变小; (C )电流保护范围变大,电压保护范围变小; (D )电流保护范围变大,电压保护范围变大; 5、电流互感器本身造成的测量误差是由于有励磁电流存在,其角度误差是励磁支路呈现为( C )使一、二次电流有不同相位,造成角度误差。 (A )电阻性;(B )电容性;(C )电感性;(D )互感性。 6、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为使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电压3U 0为100伏,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应选用( C )。 A 、UN /3/100/3/ 100 B 、UN /3/100/3 / 100/3 C 、UN /3 /100/3 / 100 / 3 7、关于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地正确的说法是。 ( C ) A 、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属工作接地,电流互感器属保护接地; B 、均属工作接地; C 、均属保护接地; (说明:保护接地是防止一、二次绝缘损坏击穿,高电压窜到二次侧,对人身和设备造成危害。工作接地是指互感器工作原理的需要,保证正确传变。) 8、一台电压互感器变比为 V V KV 1003 1003220,如开口三角绕组CA 两相接反, 正常运行时,开口三角的输出电压为( B )。 A 、100V ; B 、200V ; C 、0V ; 9、关于变压器励磁涌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励磁涌流是由于变压器电压偏低,磁通过小引起的; B 、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大量的奇次滤波,尤以3次谐波为最大; C 、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大量的偶次滤波,尤以2次谐波为最大; D 、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大量的奇次滤波,尤以5次谐波为最大; 10、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当发生A 相接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 B ,C 相对地电压分别都升高倍; B 、 B ,C 相对地电压不受影响;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现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56755240.html,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现状 汇卓电力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的厂家,本公司生产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设备在行业内都广受好评,以打造最具权威的“微机继电保护测试仪“高压设备供应商而努力。 继电保护技术目前正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计算机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56755240.html,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个发展阶段从位单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年时间就发展到多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 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 现在光电流互感器和光电压互感器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和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盯和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和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