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方案
ISO1001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量值溯源控制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量值溯源控制1.目的为了使本公司所有测量设备通过计量确认,确保其量值能够溯源到省市计量检定所的测量标准直至国家计量研究机构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测量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监视与记录装置、理化分析与试验设备、显示装置以及测试软件等不同方式的计量确认,使其量值最终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3.相关文件QG/LF011-7-2004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控制QG/LF011-9-2004 测量设备确认标识控制QG/LF011-14-2004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4.职责4.1 计量管理员负责测量设备送检;4.2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无法检定或校准的特殊测量设备的比对或重复性测量。
4.3 质量部负责在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和量值溯源状况的监督抽查。
5.控制程序5.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方式本公司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以下方式:a)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和本公司最高测量标准,并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测量设备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检定系统表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本市或省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计量检定;b)属非强制检定测量设备由计量管理员负责送国家认可的计量机构检定/校准;c)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不要求计量检定的测量设备由计量管理员和质量部进行校准;d)钢卷尺和量杯等易耗测量设备只做一次性检定,限期使用;e)生产现场无法拆卸连续监测用测量设备由计量管理员或质量人员进行现场校准或比对; f)带有测试软件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按设备说明书/操作手册进行确认。
5.2 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包括外部送检和内部检定或校准以及利用标准物质或比对,本公司最终应实现所有测量设备的测量结果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溯源到国家基准。
因此,在本公司内部检定或校准以及利用标准物质进行定度时应特别注意在检定、校准或定度过程中对检定或校准用的测量标准器或标准物质详细地记录其名称和编号。
CCAAISOTS16949审核员确认方案

CCAA ISO/TS16949审核员确认方案一、目的为满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总局令2004年第61号)第六条“属于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新领域、国家尚未建立执业资格注册制度的,由相应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建立执业人员评价制度,并统一向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申请办理相关人员执业资格的确认,未经确认的,不得从事相关活动”的要求,落实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与国际汽车推动组(IATF)关于支持IATF ISO/TS16949审核员在中国合法从事认证活动谅解备忘录有关事项,CCAA根据《新领域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确认程序规则》相关要求,制定本确认方案。
二、确认范围本确认方案适用于已获得IATF ISO/TS16949审核员资格,拟在中国境内从事ISO/TS16949认证审核活动的境内外人员。
三、确认要求(一)申请人应具有IATF ISO/TS16949审核员资格;(二)申请人应具有质量管理体系(QMS)审核员资格(不含实习),其中境内申请人应具有CCAA审核员注册资格,境外申请人应具有IATF承认的审核员资格;(三)申请人应仅受聘于一个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认证活动,该认证机构应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批准,并具有ISO/TS16949备案业务;(四)境外申请人应符合《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其确认资格应与有效的就业许可或商务签证一同使用;(五)申请人应承诺遵守以下认证人员行为规范●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敬业诚信、客观公正;●不介入客户、委托方的冲突或利益竞争;●未经书面授权或法律要求,不得透露客户、委托方的商业、技术秘密;●不得诋毁、损害CCAA及其人员注册/确认过程的声誉;●对CCAA实施的与其确认资格有关的调查给予充分的合作。
四、确认过程(一)申报聘用申请人的认证机构应首先将确认申请送交IATF北京代表处进行审核员资格核定,再由IATF北京代表处统一向CCAA申报。
ISO19011:2018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SO19011:2018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ISO / IEC指令第1部分描述了用于开发和保持本标准的程序。
特别是,应注意不同类型的ISO文档所需的不同批准标准。
本文件是根据ISO / IEC指令第2部分的编辑规则起草的(见/directives)。
本文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专利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或所有的此类专利权问题。
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已经确认的任何专利权的详细信息将在引言/或收到的专利声明ISO清单中(见/patents)。
本文中使用的任何商标名称都是为方便用户而提供的信息,并不构成认可。
有关标准的自愿性质的解释,与合格评定相关的ISO特定术语和表达的含义,以及IS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中遵守世界贸易组织(WTO)原则的信息,请参阅/iso/foreword.html.本文件由ISO / PC 302管理体系审核指南项目委员会编写。
第三版取消并取代了第二版(ISO 19011:2011),该版本已经过技术性修订。
与第二版相比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基于风险方法的审核原则;——扩大了审核方案管理的指南,包括审核方案风险;——扩大审核实施的指南,特别是审核策划部分;——扩大了审核员的一般能力要求;——调整术语以反映过程而不是对象(“事项”);——删除了附件中包含审核特定管理体系专业能力要求(由于太多的管理体系标准,将所有专业的能力要求包括在内是不切实际的);——扩展附件A,以为审核(新)概念提供指南,如组织环境,领导作用和承诺,虚拟审核,合规和供应链。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题(审核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题(审核部分)质量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考试(审核知识)(一)简答题:一、简述与审核员有关的审核原则:答:与审核员有关的三条审核原则是:1)“道德行为”原则:诚信、正直、保守秘密和谨慎应是审核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公正表达”原则: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应履行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3)“职业素养”原则:审核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是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二、简述与审核有关的审核原则:答:与审核有关的两条审核原则是:1)“独立性”原则:保持“独立性”是实现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实施审核活动的审核员应独立于受审核的活动,保持客观的心态,从而保证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仅建立在审核证据的基础上。
(2)“基于证据的方法”原则: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基于证据的方法”是得出可信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通过合理的抽样,确保审核结果可行。
三、考核员在检验科考核,检验科负责人提供了检验标准,考核员看到标准上规定: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1.2兆帕,保压120秒。
你该如何考核?答:应该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审核:1)核对组织的检验标准是否满足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
2)现场观察质检员的检验过程,是否进行逐件搜检,试验压力、保温时间等是否遵守检验标准。
(3)抽查近期的3~5份检验记录,确认检验是否符合标准,查记录是否有相关授权放行产品的人员签署及记录标识;确认放行的产品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抽查例外放行的情形是否满足要求。
4)现场查看检验设备是否满足要求,是否按规定进行检定或校准,查检验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据。
(5)现场询问质检员对出厂检验要求的了解情况,查质检员的资质、培训、技能等方面的证据。
四、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体制进行了改革,分公司随即对内部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了调整。
职能部门减少了四个,部门职能和岗位设置也进行了较大调整。
请问审核员在审核时应关注什么?答:审核员在审核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组织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策划与实施,变更之后体系是否完整。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现场审核的要点与技巧-7
• 改进的审核 • 纠正措施
受审核部门是否清楚企业纠正措施程序文件的要求; 是否有机制及时发现不合格,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查根据内、外部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实施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实施是否符合规定,原因分析是否准确,措施是否有效,
是否经验证。 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现场审核的要点与技巧-2
• 外部供方的审核(受审核部门一般为职能部门) 抽查非强检的测量设备的外部供方是否有选择、监视和评
价准则; 是否有评价记录。能否具体到可开展项目的能了; 可通过查看校准证书开展的项目是否能覆盖。
现场审核的要点与技巧-3
• 计量确认的审核 查看受审核部门关键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证书; 查看计量确认验证的过程及记录; 抽查非强检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是否经评审,是否合
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描述审核的内容和界限。如实际地理位置区 域、组织机构(部门)、审核涉及的要素。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
• 召开首次会议 • 现场审核中进行沟通,收集和验证信息,获取客观证据。 • 记录审核情况,形成审核发现。 • 审核组内沟通汇总审核结论。 • 召开末次会议 • 开具不符合项报告 • 编制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的要点与技巧-8
• 预防措施 受审核部门是否清楚企业预防措施程序文件的要求; 是否有机制分析潜在的不合格或原因; 是否有通过管理评审提出对受审核部门提出的预防措施; 是否有实施预防措施,实施是否符合规定,对措施是否进
行评价,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例:按部门实施现场审核技巧
1. 先了解受审核部门的职责,经分解到该部门的质量目标; 2. 该部门涉及的测量过程,测量设备; 3. 该部门涉及的工艺过程控制要求,检测要求; 4. 现场查看在用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标识,完好状态;测量过程的控制情况,人
审核人员审核工作质量认证规范

审核人员审核工作质量认证规范1.目的为指导审核人员(审核组组员、审核组长)从事相关认证工作,确保认证审核工作质量符合认证规范要求,编制本工作规范。
2.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GMP)、绿色市场认证审核时,对审核组组员(包括级别审核员、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审核组组长的工作予以指导。
3.职责3.1审核员职责:3.1.1依据认证审核准则,客观、公正地开展审核活动;收集与分析有关的审核证据,确定审核发现,参与确定不符合项,判断、评价受审核方管理体系适宜性、有效性;3.1.3参与编制审核计划的和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文件审核;3.1.4将审核发现形成文件,作好审核记录;保管好与审核有关的文件,按照要求归还受审核方。
3.2技术专家职责:负责对审核组成员进行与受审核方相关专业培训;3.2.2必要时参与编制审核计划的和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文件审核;协助审核组长和审核员解决审核期间的专业技术问题。
3.3审核组长职责:3.3.1策划、组织指定项目的认证审核工作,全面负责审核组各项工作;3.3.2与审核委托方、受审核方建立联系;3.3.3负责获得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有关组织的背景资料;3.3.4与审核委托方商议、确定审核范围;3.3.5执行并监督审核组成员执行本公司的管理方针、工作程序、作业指导书及其他规章制度;3.3.6计划、安排和实施审核,分配审核资源;3.3.7指导、监督和评价审核组成员的工作,确保审核工作符合认证程序的要求;3.3.8负责组织文件审查;3.3.9负责组织编写检查清单和审核报告;3.3.10主持首、末次会议和审核组会议;3.3.11负责组织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做出评价;3.3.12负责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整理并提交全套审核资料。
4.审核组组员的工作要求4.1审核前准备4.1.1接到审核任务安排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承担审核任务应在接到审核任务后2日内反馈审核部。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案范本(三篇)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方案范本1. 引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企业通过严格遵守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确保其产品和服务符合客户要求,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
本方案旨在帮助企业了解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
2. 目标和范围2.1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护一个符合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2.2 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类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和所在行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和扩展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3. 认证流程3.1 前期准备阶段3.1.1 了解ISO 9001标准要求企业应对ISO 9001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面了解,包括标准的结构和要求的内容。
3.1.2 组织认证团队企业应组织一个认证团队,由高层管理人员和各个部门代表组成,负责推动和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
3.1.3 开展现有体系评估企业应对其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估,找出与ISO 9001标准要求不符合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3.2 认证准备阶段3.2.1 制定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企业应编制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各个要素的职责和流程。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程序文件,以确保各个流程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3.2.2 开展员工培训企业应组织培训,将ISO 9001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传达给相关人员,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
3.2.3 确认流程和程序的有效性企业应开展内部审核,确保各个流程和程序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和预防问题的发生。
3.3 认证实施阶段3.3.1 选择认证机构企业应选择一家合适的认证机构,与其签订认证合同,并支付相关的认证费用。
3.3.2 进行初次审核认证机构的审核员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初次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实地审核。
企业需提供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并配合审核员进行现场审核。
Q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方案

QHSE管理体系量化(指导)审核方案按照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关于开展QHSE管理体系量化审核工作要求,根据《公司2022年QHSE管理体系一体化审核方案暨上半年审核计划》,油田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本方案,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审核目的将QHSE管理体系审核作为推动QHSE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通过发现各单位典型做法,查找管理短板和薄弱环节,提出对策措施和改进建议,进一步明晰管理界面,理顺管理流程,有效落实直线责任,不断推进各单位QHSE管理体系有效规范运行,持续提升质量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二、审核组织机构(一)领导机构1. 油田公司成立审核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 审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策划和总体协调。
主任:副主任:组员:联系人:(二)审核组量化审核由油田公司QHSE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审核分八组开展,组长由八位油田公司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审核领导小组成员担任,审核员由油田公司机关专业部门人员、安全环保技术监督中心人员以及二级单位抽调的QHSE骨干人员组成。
1.各审核组设置技术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是本组的综合负责人,即执行副组长,负责组内审核主题和任务的分配、开展受审核单位“个性化”审核标准培训、受审核单位领导班子访谈评估、审核发现及材料的技术把关等工作。
2.组建技术支持团队,设置专业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负责所有审核组本专业系统审核员的推荐或确认,本专业量化审核标准条款的培训、指导和解答。
产品质量专业负责人:工程质量专业负责人:三、审核前培训审核前培训分为通用标准集中培训和审核组内部培训。
(一)通用标准集中培训由审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培训由标准起草人、专业负责人等详细解读审核标准、讲授审核技巧。
培训时间为7月28-30日。
(二)审核组内部培训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结合受审核单位业务特点,对照量化审核标准,重点讲解受审核单位规章制度、体系文件、“个性化”审核内容和技巧,与文审同时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流程

引言: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实现和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工具。
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进行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流程的各个步骤和关键点,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过程。
概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一种评估、验证和审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的过程。
通过审核,可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并为组织提供改进的机会。
本文将从审前准备、审核执行、审核报告、审核跟踪和审核后评价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流程。
正文内容:一、审前准备1. 确定审核范围和目标:在审前准备阶段,确定需要审核的范围和目标,明确要评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
2. 选派审核员:根据审核范围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审核员。
审核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制定审核计划: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
确保审核过程有序进行。
二、审核执行1. 召开入场会议:审核开始前,召开入场会议,向被审核方介绍审核过程和目标。
协商确认审核计划和时间表,并解答被审核方的问题。
2. 收集审核证据:审核员根据审核计划,收集必要的审核证据,包括文件、记录、数据等。
通过检查这些证据,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3. 进行现场审核:审核员进行现场勘查和实地访谈,与关键人员交流并确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通过观察和访谈,审核员可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5. 召开关闭会议:审核结束后,召开关闭会议,向被审核方总结审核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讨论改进机会,并达成一致意见。
关闭会议应有相关的文件记录。
三、审核报告1. 编写审核报告:审核员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评估结果,编写详细的审核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各个要素的评价、发现的问题、改进建议等内容。
2. 审核报告的审核:审核报告应由有关方面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关方面应提出评论和建议,并在报告中进行记录。
关于发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确认名单的通知(第1批)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文件中认协注[2009]318号关于发布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确认名单的通知(第1批)各相关认证机构:经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评价,赵若江等333人符合《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确认方案》的有关要求,予以确认。
自本文件发布之日起确认人员(见附件)可按确认级别从事相应认证活动,确认有效期3年。
确认人员与聘用机构解除聘用关系,其确认资格即行失效。
如今后CCAA正式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注册制度,确认人员应自注册制度建立之日起3个月内按注册制度的要求向CCAA申请注册,超过3个月确认资格失效。
特此通知。
附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确认名单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附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确认名单序号 姓名 级别 聘用机构1 赵若江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 王啟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 何毅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 黄义俊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 马欣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 邹葆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 王清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 李英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 孙毅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0 张庆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1 蔡亚欣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2 鲁效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3 葛久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4 张艳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5 谢志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6 杨俊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7 乔大庆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8 邢建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9 高秦洲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0 张听育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1 李彦群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2 董桂珍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3 刘光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4 张林祥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5 候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6 默文兵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7 张萍萍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8 赵静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9 韩建书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0 赵惠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1 陈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2 陈广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3 任义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4 李梅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5 李国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6 邢潞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7 徐振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8 师云香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9 贺瑞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0 赵忠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1 朱庆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2 温建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3 段晓颖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4 王秀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5 李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6 王延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7 王新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8 吕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49 傅昌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0 李志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1 杨朝忠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2 廖厚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3 刘建斌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4 吴斌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5 肖云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6 刘景玉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7 廖春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8 李颖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59 刘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0 李泽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1 江建云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2 陈菁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3 马俊英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4 张景扬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5 马燕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6 余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7 易夫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8 杨欣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69 魏志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0 彭家骠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1 毛春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2 罗红群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3 龙包庚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4 何卫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5 曹达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6 卜一兵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7 周元根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8 张世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79 史宪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0 刘映蓉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1 张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2 韩卫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3 贺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4 徐建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5 王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6 张小琪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7 景国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8 姜达淼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89 徐虎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0 孙晓虹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1 鲍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2 陆银龙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3 冯肃备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4 何晓馨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5 周沂麟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6 施建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7 陈兴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8 黄煜雄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99 贝文诚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0 林坚真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1 郑建忠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2 郑自成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3 洪鸿钊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4 陈维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5 包青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6 陈容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7 张桂丽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8 李淑清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09 王书琴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0 姜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1 信丽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12 赵金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3 穆桂荣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4 闵亚杰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5 高永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6 王兰英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7 史丽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8 王成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19 张菊兰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0 房芳琦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1 邵晶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2 刘连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3 张夕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4 艾明泽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5 闵笑菊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6 孟淑燕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7 张子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8 孙丽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29 田宝珍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0 吴晓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1 王竹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2 于莲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3 张文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4 刘金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35 李晓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6 刘贵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7 陈宝友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8 赵启宏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39 徐伟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0 曹式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1 俞锋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2 郎家红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3 陈建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4 李津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5 王永立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6 秦月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7 王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8 高本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49 王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0 崔少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1 徐彪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2 徐东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3 尹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4 梁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5 朱光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6 李锦和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7 赵庚卯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58 刘兵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59 张海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0 刘德智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1 刘凤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2 王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3 张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4 王斌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5 李健阁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6 高鸿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7 秦跃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8 马超群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69 李康烈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0 龚榕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1 朱明广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2 陈秀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3 张立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4 于永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5 宋长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6 李延冬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7 陈玉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8 赵玉禄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79 张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0 江义仙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181 李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2 孔令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3 周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4 刘玮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5 马建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6 韩寿琪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7 李效伟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8 刘桦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89 高世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0 单清群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1 周菁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2 吕华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3 滕永生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4 陆学义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5 马文莉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6 孙敦勤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7 沈凤珠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8 高而乾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199 熊沐龙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0 王秀静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1 吕一平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2 赵志坚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3 刘栋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04 徐飒飒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5 吴丹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6 王一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7 张文浩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8 王苏玲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09 陈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0 郑如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1 顾晓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2 蒋雪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3 王雄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4 范吉甫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5 梁玉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6 张靖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7 胡小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8 胡跃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19 郑茜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0 李亮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1 周晓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2 孙晓霆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3 吴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4 毛磊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5 朱盛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6 李鸿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27 许国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8 王金良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29 吕继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0 孙世勃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1 张小安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2 单方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3 童小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4 李惠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5 徐志玲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6 徐晓斌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7 李耀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8 王宏伟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39 吴祖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0 王伟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1 杜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2 杨景彤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3 沈炼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4 孙旭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5 项长根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6 王岚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7 杨国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8 沈文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49 虞志书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50 沈才忠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1 蔡绯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2 尚贤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3 莫巧荣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4 魏志昂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5 潘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6 何虹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7 徐隽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8 严湘青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59 严谨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0 裘越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1 万娟秀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2 方晓琴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3 陆品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4 叶本飞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5 刘心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6 王景云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7 陶善祥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8 王亦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69 葛军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0 汪建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1 徐敏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2 陈行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73 张梅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4 佘伟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5 李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6 李华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7 范仁翔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8 孙秀良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79 金美峰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0 张梅山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1 崔晓沪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2 许四清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3 张琦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4 苗胜利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5 高健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6 孟庆贤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7 韩兵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8 刘健玮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89 夏向秀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0 王克先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1 何成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2 韩广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3 金剑萍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4 芦玮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5 马志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296 孙广春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7 程彝良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8 杨晓荣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299 杨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0 马向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1 唐同亭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2 廖薇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3 王志成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4 许金枝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5 卫爱萍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6 刘金海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7 苏自久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8 蒋怀远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09 甘丛笑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0 罗峰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1 冯林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2 陈沈琛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3 杨崎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4 谢小芳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5 林景星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6 王恺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7 杨敏辉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18 朱芸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319 翟俊娥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0 齐湛谊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1 王洪革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2 赵凤勇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3 张吉仙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4 刘晓林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5 冯青林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6 张俊义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7 孟宪贵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8 拉增福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29 肖青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30 朱红吾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31 王灿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32 居琪萍 高级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333 郭小红 审核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体系认证方案

体系认证方案概述体系认证方案是一种用于评估和认可组织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标准。
它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机构的审核和评估,获得认证证书。
本文将介绍体系认证的意义、常见的认证标准、认证的流程以及一些常见的体系认证方案。
体系认证的意义体系认证的目的是通过外部的审核和评估,验证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获得认证证书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提升企业形象:认证证书是企业质量和管理能力的象征,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
•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优化管理体系,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降低风险和成本:规范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降低风险,避免失误和事故的发生,减少相关的成本。
•持续改进:体系认证要求企业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益。
常见的认证标准目前,国际上常见的认证标准主要有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1是一套用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它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ISO 9001认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14001是一套用于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它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ISO 14001认证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环境影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
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O 27001是一套用于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它对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ISO 27001认证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信息资产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
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 45001是一套用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它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MSWM11-15 审核人天数确定指南[1]
![MSWM11-15 审核人天数确定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cc0b9c6825c52cc58bd6be72.png)
TΣQF/H = (TQ + TF/H ) ¯ i ¯ q ;
5.多场所审核的人天数 5.1 对《多场所组织认证的补充规定》中规定的多场所、以及临时场所的情形,审核人天 数宜分别考虑总部/本部和拟审核的场所来确定。 5.2 通常情况下,首先按以上原则确定总部/本部和拟审核的每个场所分别需要的人天数。 再考虑多场所的某些因素加以调整,如活动所涉及的标准条款等。但总部的审核时间通常 不应再减少。 5.3 将总部和拟审核的各场所需要的审核时间相加,得出总的审核时间。 5.4 无论如何,按上述方法得到的总审核时间不宜少于将同样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活动集中 在单一场所(即:公司的全部雇员在同一场所)所计算出的审核时间。
定指南》所规定的初次审核人天数基础
版本:2008 版
发布/修订日期:2008-04-08
第 4 页 共 12 页
文件名称: 审核人天数确定指南 文 件 名 称 : MSWM11-15
上最多减免 30%
ISO/TS16949
初次审核人天数可减免至在《审核人天数确
定指南》所规定的初次审核人天数基础
上最多减免 40%
CCC
ISO9001
ISO/TS16949
查
CCC
初次审核人天数可减免至在《审核人天数确
定指南》所规定的初次审核人天数基础
上最多减免 20%
ISO9001
初次审核人天数可减免至在《审核人天数确
定指南》所规定的初次审核人天数基础
上最多减免 20%
CCC
ISO9001
初次审核人天数可减免至在《审核人天数确
雇员使用多种语言(需要翻译人员或妨碍审 按照其他标准被同一机构认证);
核员个人独立工作);
组织的认证准备程度(例如,组织已经被
内审员选拔方案

内审员选拔方案1目的为加强内审员队伍建设,使内审员真正起到监督、参谋、接口、带头、渠道和纽带作用,规范内审核员管理,对审核员施实选拔聘用并评价考核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审员的选拔、聘用、考核和激励。
3基本要求3.1申请要求申请人应填写内审员申请表,内容应完整、真实,由所属部门领导批准后交人事处按本制度考核择优选拔聘用。
(原则上体系所覆盖的部门至少一位内审员)3.2资格经历要求3.2.1教育经历申请人应具有高中(中技)以上学历。
3.2.2工作经历申请人应在本公司工作年满一年以上。
3.3个人素质申请人应具备下列素质:a)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b)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c)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d)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e)有感知力,即能本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f)适应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情况;g)坚韧不拔,即对实现目的坚持不懈;h)明断,即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i)自立,即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3.4知识要求聘用的内审员应具备以下知识要求:a.理解GB/T19001或GB/19022标准每项条款的内容和要求;b理解GB/T19000标准中的术语;c.理解质量管理原则及其运用;d.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或测量管理体系的应用;e.认识引用文件之间的区别及优先顺序,及引用文件在不同审核情况下的应用;f.了解用于文件、数据和记录的授权、安全、发放、控制的信息系统和技术;g.了解质量管理工具及其运用(如:统计过程控制,失效(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h.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应用,以及其他与管理体系和审核活动有关的要求的应用;i.了解国家认证认可法规、规章要求;j.了解相关的国际条约和公约、合同和协议等;k.了解公司遵守的其他要求;1.了解公司的结构、职能和关系等企业管理与运作的基础知识;m.了解公司的总体运营过程和相关术语。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第一章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1.目的: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
2.范围: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领导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职责:3.1、人事部负责组织确定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3.2、管理者代表批准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4.内容:4.1、公司总经理:1) 主持公司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和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
2)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领导、组织公司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
3)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
4)批准《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5)批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6)批准公司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7)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
4.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4)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
6) 组织制定并审核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7)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8)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9) 审核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4.3、公司工程师等:1)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2)监督管理各自分管部门的计量工作。
4.4、质量部(计量职能部门):1) 组织制定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方案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方案一、目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CCAA)根据《新领域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确认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确认方案。
二、确认范围本确认方案适用于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以下简称 BCMS)审核员确认。
三、确认要求(一)对确认申请人推荐机构的要求1.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 批准的认证机构;2.建立了与所从事的认证活动相适应的认证人员选择、培训、评价、聘用和管理的制度或程序并形成文件;3.按照机构建立的评价制度对申请人的专业能力做出评价和证实,并形成记录。
(二)对确认申请人的基本要求1.个人素质申请人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 ●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信和谨慎; ●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 ●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 ●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有感知力,即能了解和理解环境; ●适应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处境; ●坚定不移,即对实现目标坚持不懈; ●明断,即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自立,即能够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坚忍不拔,即能够采取负责任的及合理的行动,即使这些行动可能是非常规的和有时可能导致分歧和冲突; ●与时俱进,即愿意学习,并力争获得更好的审核结果; ●文化敏感,即善于观察和尊重受审核方的文化; ●协同力,即有效地与其他人互动,包括审核组成员和受审核方人员; ●健康,即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行为准则经确认的BCMS 审核员有义务严格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遵纪守法、敬业诚信、客观公正;●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和信誉;●帮助所管理的人员拓展其专业能力;●不承担本人不能胜任的任务;●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任何委托方或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不讨论或透露任何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信息,除非应法律要求或得到委托方和聘用机构的书面授权;●不接受受审核方及其员工或任何利益相关方的任何贿赂、佣金、礼物或任何其它利益,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不有意传播可能损害审核工作或人员注册过程声誉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不以任何方式损害CCAA 及其确认过程的声誉,与针对违背本准则的行为而进行的调查进行充分的合作;●不向受审核方提供相关咨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
为满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总局令2004年第61号)第六条“属于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新领域、国家尚未建立执业资格注册制度的,由相应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机构建立执业人员评价制度,并统一向中国认证人员与培训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CCAA”)的前身]申请办理相关人员执业资格的确认,未经确认的不得从事相关活动”规定的要求,CCAA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测量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国质检量联[2005]213号)和CCAA《新领域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确认程序规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确认方案。
二、确认范围与级别
1、本方案适用于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的确认。
2、确认分审核员和高级审核员两个级别。
三、确认要求
(一)对确认申请人推荐机构的要求
1.经CNCA批准并具有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
2.建立满足认证工作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3.建立与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相适应的审核员选择、培训、评价、聘用和管理的制度或程序并形成文件;
4. 按照机构建立的评价制度对申请确认人员作出客观评价并形成记录;
5.对申请确认人员出具客观、负责的推荐意见。
(二)对申请确认人员的要求
1.个人素质
申请确认的人员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
●有道德: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思想开明: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
●善于交往:灵活地与人交往;
●善于观察: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有感知力:能本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
●适应力强:容易适应不同情况;
●坚韧不拔:对实现目的坚持不懈;
●明断: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自立:在同其他人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2.遵守审查员行为准则
经确认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有义务严格遵守以下行为准则:
●遵纪守法、敬业诚信、科学公正;
●努力提高认证活动专业技能和信誉;
●帮助其监督管理的人员提高管理水平、专业和审核技能;
●不承担本人不具备能力的审核;
●不介入冲突或利益竞争,不向审核员聘用机构隐瞒任何可能影响公正判断的关系;
●除非审核员聘用机构和受审核方书面授权或有法律要求,不讨论或透露任何有关审核的信息;
●不接受审核方及其工作人员或任何相关方的回扣、佣金、礼品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好处,也不应在知情时允许同事接受;
●不得有意传播任何错误的或易产生误解的信息,以防影响审核或审核员注册过程的信誉;
●在任何情况下,不损坏CCAA及其注册过程的声誉,对违背本准则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给予充分的合作;
●不对受审核方既进行咨询又进行认证审核。
3.教育经历
申请人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含)学历。
4.工作经历
●大专学历申请人应具有5年以上(含)工作经历,大学学历申请人应具有4年以上(含)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应是在取得相应学历后获得的。
5.专业工作经历
●具有3年以上(含)计量或质量工作经历;
●可以和工作经历同时发生。
6.资格证书或培训
申请人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具有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证书;
●经过测量管理体系培训机构三年内的审核员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
7.对高级审核员确认申请人的补充要求:
申请人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具有高级以上(含)技术资格证书;
●具有5年以上(含)计量工作经历;
●具有3年以上(含)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资格。
8.聘用
确认申请人应与申报机构(且仅与此一个机构)建立认证人员聘用关系。
四、确认过程
(一)申请
1.确认申请应由聘用申请人的认证机构统一向CCAA申报。
2.申报资料
认证机构应提交:
●机构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机构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机构的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管理文件。
确认申请人应提交: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表》(见附件一),申请表应由聘用机构确
认;
●聘用合同复印件;
●学历证明复印件;
●培训合格证明;
●高级职称证明复印件(高级审查员适用);
●审核经历复印件(高级审查员适用)。
3.申请人应按CCAA-201《认证人员注册、培训认可收费规则》缴纳费用。
(二)评价
1.CCAA工作人员对申报机构的相关证明和文件进行审核,确认机构的申报资格;
2.CCAA书面评价人员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料进行评价,提出确认意见;
3.CCAA注册处处长审查评价过程和确认意见,做出确认决定;
4.CCAA秘书长批准确认决定并签发确认文件。
五、确认结果
CCAA向申报机构发送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确认文件,确认资格自文件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出现以下情况时,有效期自动终止,确认资格即行失效:。
●确认人员与申报机构解除聘用关系;
●确认的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认证规范文件和审查员行为准则,经CCAA查实的;
●CCAA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制度满3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