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企业管理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

合集下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摘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切实推动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从思想观念、办事效率、管理考核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现状和不足,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从树立服务理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行政效能;争先创优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一、概述1.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指出,“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在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高校党员和党支部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侧重地开展具有高校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激发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生机活力,从而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师生、服务群众,促进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意义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高职院校内部事务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在于保障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提升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效能,对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等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当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能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结合新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和要求,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效能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观念上存在“官本位”思想受社会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仍然存在“官本位”观念,缺乏服务意识。

高校管理如何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

高校管理如何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

高校管理如何提高高校的管理效能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而高校管理的高效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从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架构优化高校的管理效能取决于其良好的组织架构。

首先,高校应通过合理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划分,实现各部门间合理协作与高效配合。

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层级体系,规范权责关系,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高校管理层应注重人才选拔,选拔具备领导能力和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为高校的管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应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

通过信息化手段,高校可以更加及时地获取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和决策。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优化高校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三、强化人才培养和管理高校的管理效能与人才培养和管理紧密相关。

首先,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教师是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合理地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其次,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管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高校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

高校应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并通过合理的评价方法对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估。

通过绩效评价,高校可以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绩效评价还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

五、加强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度也是影响高校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

第40卷第9期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9月20日Journal of Kaife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Culture&ArtVol.40No.9Sep.202020doi:10.3969/j.issn.2096-7853.2020.09.052“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刘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广东广州510430)摘要:“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合作机制尚需健全、管理模式亟待优化、各部门信息不能及时共享等问题。

对此,高职院校应强化章程统领,完善学校制度体系;深化多元协同,完善办学运行机制;优化目标管理,完善二级管理体制;云化信息驱动,完善治理支持平台。

关键词:高职;管理水平;提升;思考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853(2020)09-0125-02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文件明确把”提升学校治理水平”作为重要建设内容。

如何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现代化,推动高职院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高职院校今后的重要工作。

一、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制定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推动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但是,从开展的情况来看,彳艮多制度不能根据上级政策的变动进行及时修订;同时,针对国家新出台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未能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合作机制尚需健全目前,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但合作更多是以学校为主要推动者,行业企业是被动地参与进来;同时,第三方评价与社会监督机制未能够深入开展。

各高职院校多聘请第三方公司对人才质量进行跟踪调査评价,其他社会主体如专家、企业、校友、家长很少真正参与进来。

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管理效能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成为当下的重要目标。

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管理效能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管理效能,从而达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1. 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一个合理、高效的组织机构能够提高管理效能。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建立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

其次,要实现明确的权责分工和管理层级,避免职责模糊和决策滞后的问题。

此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优化组织机构。

2. 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管理制度和流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依据。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操作规范,同时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同时,企业还应该优化管理流程,减少冗余环节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加强沟通和协作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高效性。

此外,要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团队合作的平台,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通过加强沟通和协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力量,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

4.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不断涌现,为提高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企业应该积极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如精益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借鉴其成功经验,优化企业管理方式。

同时,也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提高管理的智能化和数据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

5.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能够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企业应该根据岗位职责和业绩目标,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并建立定期评估和反馈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和进步。

6. 不断学习和创新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借鉴企业管理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

借鉴企业管理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

1 战略管理 及 其 内容 、
市场 经济 讲 究企 业 战 略 .企业 战略 决定 企 业
拟 就 高 职 院 校 如 何 借 鉴 管 理 理 论 和 企 业 管 理 经
验. 以加 强 高职 院校 管 理 、 高管 理 效 能和 提升 办 提
生命 , 职 院校 也是 如此 。战略管 理理 论 于2 世 纪 高 O
措施 。其 中 , 外部 环 境与 内部 条 件 分析 是 基础 , 战
收 稿 日期 :20 — 4 2 修 回 日期 :20 — 6 1 060— 7 060—6 作 者 简 介 :方 明亮 (9 6 )男 , 北 鄂 州人 , 州 大学 教 务 处 副 教 授 , 究 方 向 : 业 管 理 、 力 资 源 管 理 。 16 一 , 湖 鄂 研 企 人
方 明 亮
( 州 大学 教 务 处 , 北 部 州 4 6 0 ) 鄂 湖 3 0 0
摘 要 : 随着 时代 的 变迁及 管理概 念 的兴 盛 , 社会 对 于高等职 业教 育 的要 求 日趋 严格 , 鉴现代 企 业 借
管理 理论 和成 功 经验 , 用有效 的企 业 管理 技 术手段 , 运 以获取 更 高的组 织 效能及提 升教 学服务 品质 , 高 是
等职 业 院校之 必 然走 向 。该文之 主 旨即通过 向企 业学 习 , 鉴和 运 用企业 管理 理论 和 经验 , 借 以战略 为核


以质 量 为重 , , 占 以绩效 为 目标 , ’ 以服务 为导 向 , 而有效提 升 高职 院校 管理 水平 和组 织效 能 。 从
关 键词 : 高职 院校 管理 ; 企 业 管理 ; 教 育质量 ; 组 织效 能
维普资讯
第 1 3卷 第 4期

管理提升活动取得的效果

管理提升活动取得的效果

管理提升活动取得的效果提升管理活动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中,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不管是企业管理,还是组织管理,都需要不断提升和改进。

为了提升管理水平,许多企业和组织开展了各种管理提升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些管理提升活动取得的效果。

首先,管理提升活动能够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通过参加各种管理培训课程和学习研讨会,管理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与其他管理者交流经验和观点。

这样一来,管理者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管理提升活动有助于改善组织的内外部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一个高效组织运作的关键。

通过组织内部的管理提升活动,各级管理者之间可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同时,通过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和学习,组织可以学习到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再次,管理提升活动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提供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员工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管理提升活动还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

这样一来,员工会感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和重视,更加有动力去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果和创造力。

此外,管理提升活动还可以加强组织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

作为管理者,领导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参加各种管理提升活动,管理者可以学习到不同领导风格和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参加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此外,通过学习管理决策的理论和实践,管理者能够更加客观和科学地做出决策,使组织充满活力和创新。

最后,管理提升活动有助于营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组织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可以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组织重视员工的发展和成长。

这样一来,员工会感到自己所在的组织是一个有前途的地方,他们也会更加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

同时,通过参加各种团队建设和文化培养活动,员工之间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形成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以合伙企业机制运作专业社团模式探析

以合伙企业机制运作专业社团模式探析
21 0 2年 1月 第2 5卷第 1 期
黑龙江生态 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u l f e n i gV ctnl ntueo cl cl nier g oms i  ̄a oa oa Istt f 0 a gnei oH b n i i E 晒 E n
Jn 2 1 a .O2
创业奠定 良好的基础。 2 专业社 团存在的 问题
生群众性团体。随着高校 学生 职业 素质拓 展活 动的逐 步深
入, 学生专业社 团的作用 日益凸显 。如何 针对高职 院校 的职
业教育特点 , 业为导 向 , 以就 结合 “ 专业 ” “ 团” 不断 提 建 社 ,
升学生职业能力 和创业 能力 , 成为高职 院校 社团发展现 实中
取与企业合作 的方式来 开展 社 团活动。在实 际的工作环境
中开展社 团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 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 同时在 实 战当中也更 能 强化 专业 技 能 的训练 。比如 , 影摄 像社 摄 团、 主持人 社团 , 以尝试与数码影像公 司、 可 影视公司、 网站 、 婚庆公司合作 , 这将赋予这些社团更大 的发展空 间和旺盛 的 生命活力 。
保证社 团持续健康地发展 。 () 2 教师合伙 , 化指 导专业社 团建设 。学生专 业社 团 强
3 借鉴合 伙企 业的机 制优势
所谓“ 合伙企业 ” 是指依 照 《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合 伙企业
法》 中国境 内设立 的由各合伙 人订立合伙协 议 , 同出资 、 在 共 合伙经 营、 共享收益 、 共担 风险 , 对合伙 企业债务 承担无 限 并 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 专业社团要发展壮 大 , 势必 要在 管理 理 念、 作模 式等 运 方面突破现有瓶颈 , 方面借鉴企业 的一些成熟 做法或 寻 在这

提升学校效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突破口.doc

提升学校效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突破口.doc

提升学校效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突破口作者:王前新陈丽华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0期[摘要]当前,学校效能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话题。

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职院校提升学校效能的策略,以及学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校效能[作者简介]王前新(1953- ),男,荆楚理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陈丽华(1973- ),女,湖南常德人,荆楚理工学院高教所,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湖北荆门44800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08-03在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等教育的改革日益深入,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走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进行学校效能研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更成为高职院校致力追求的目标。

一、高职院校的学校效能1.学校效能的概念解析。

目前对学校效能的界定有多种说法。

国内学者孙绵涛认为:“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目标,并能不断满足系统内其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学校及其成员和社会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

”从学校效能研究发展的历史来看,学校效能的概念最初是从科尔曼报告中引申出来的,学校效能被认为是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程度,而有效学校则是在学生学业成就上起着明显促进作用的学校。

这里存在着“效能”与“效率”两个互有区别的概念,“效能”是指预期结果达到的程度,而“效率”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结果。

①从组织理论的角度解释,有机系统模式(The Organic System Model)认为学校是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生物系统,它必须保持“灵活性”与“适应性”,以便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资源。

学校效能就是主动适应环境并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资源的能力。

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水平

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水平

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水平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实训室的管理水平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实训室的管理水平,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来提高职业院校实训室的管理水平。

1. 什么是5S管理方法5S管理方法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纪律(Shitsuke)这五个步骤。

通过这五个步骤,可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改善工作环境等目的。

2. 为何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2.1 提高实训室的管理效率职业院校的实训室通常面对大量的设备、材料和工具,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设备材料的丢失、混乱以及工具的不易获取。

引入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实训室进行整理和整顿,建立清晰的设备材料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浪费。

2.2 改善实训室的工作环境实训室的工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

引入5S管理方法可以通过清扫和清洁来改善实训室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3 培养学生的良好工作习惯5S管理方法中的纪律要求参与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

引入5S管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有序工作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态度。

3. 如何引入5S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室的管理水平3.1 培训师资为了成功引入5S管理方法,职业院校需要对实训室管理的师资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应包括5S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在实训室中具体实施5S管理方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3.2 制定5S管理方法实施计划职业院校应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具体时间、责任人和目标。

实施计划应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实施的顺利进行。

3.3 实施整理和整顿在整理步骤中,将实训室中不再使用或多余的设备、材料和工具进行处理,确保实训室的物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研究作者:董海燕朱明苑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0年第11期[摘要]“双高计划”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发展机遇和强有力的外部保障。

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是“双高计划”的十大项目之一,是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深化高职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院校内生发展的需求。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需要梳理治理相关政策背景,紧扣高职教育特质,厘清治理内涵。

从治理理念、组织体系、制度与运行体系、内部控制体系、人事体系、信息化治理平台等方面优化多元主体治理体系,提升信息化治理能力。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治理[作者简介]董海燕(1972- ),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硕士;朱明苑(1988- ),女,江苏泰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江苏泰州 2253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三全’‘三共’质量治理视域下农业高职院校校本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YYJ201802)[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1-0044-06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需求来看,院校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是高职院校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促进类型教育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高职院校的金字塔形管理模式面临许多问题,如多方利益协调日益困难,办学体制机制开放度不够,未考虑高校组织的松散耦合的特质,章程、制度未形成脉络清晰、逻辑缜密的体系,决策权过于集中,资源配置机制缺失,基层治理主体的自治程度偏低,师生参与治理的渠道还不畅通,信息化动态治理机制尚未完全确立等。

因此,如何形成与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办学特性相匹配的治理结构,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且迫切的战略任务。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doc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已经慢慢走向企业化模式,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摘要:高职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高职院校现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却难与之相适应。

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入手,对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尝试从导入企业的管理架构、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融入企业文化、注入行业的职业习惯等途径最终实现目标。

目前,高职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教育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受办学层次多样、生源数量扩大、学生素质差异等因素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学生管理模式也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而对高职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无疑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益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吸收企业内在实用的、有特色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等精华,并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当中,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把学生培养成职业技能扎实、职业理念先进、职业习惯良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企业化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对高职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不容小觑。

[1]这种模式将学校环境模拟成市场环境,把学生班级虚拟为企业公司,把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业员工。

学生需与高职院校协同努力,通过积极参与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建设,充分利用各种锻炼机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素养,通过不断地参与、建设、实践,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一)对学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从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考核评价体系来看,教学、科研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指标,广大高职院校对其普遍重视,相比较而言,学生管理的工作效果不易量化且呈隐性特征,重视程度自然相对较弱。

职业教育选题指南

职业教育选题指南

职业教育选题指南A——宏观问题研究A01 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围绕职业教育原理,就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原理、本质、价值、功能、体系、内容等开展有深度的理论研究。

关注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终身化、体系化发展;关注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及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的国家标准和社会评价体系、职教法修订等重、热点;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前沿研究。

A02 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围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精神,就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背景、战略布局、发展目标、改革思路和任务等重大主题开展相关研究。

着重研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体制机制改革、制度设计和理念创新;职业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三大教育基本使命的改革创新;以及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省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转变政府职业教育管理职能等。

A03 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围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合作开放等六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就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制度、中高职衔接制度、集团化办学制度、终身职业教育制度、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职业教育表彰和奖励制度、职业教育科研制度,以及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尤其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开展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

A04 中、高职教育协调及其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围绕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全面发展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管理格局变动形势,从职业教育教育体系、教育类型和以人为本等角度研究职业教育的属性与特征、纵向与横向结构;及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突出关注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发展的思路;有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路径;探讨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及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和策略措施,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融企业文化,促学生成长

融企业文化,促学生成长

融企业文化,促学生成长———浅谈职业学校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龙卫平【内容摘要】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就是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更应贴近社会、接轨企业。

而当前职业学校与企业对接还存在严重不足,特别是校企文化对接方面尤为突出。

为了培养出行为端正有素养、做事规范有条例的、懂安全会整洁、具有现代企业意识的、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职业能力的、具有良好工作态度的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

中山一职通过对企业优秀文化的移植、提炼、升华,提出了职业学校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并2010年底成为广东省职业学校德育重点课题。

这种“融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赢得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管理企业化管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尽快实现企业与学校全方位无缝对接,中山一职在班级管理中积极引入企业化管理,通过对企业优秀文化的移植、提炼、升华,通过对学生有针对性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缩短了学生转变员工角色的时间,使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员工”。

这种“融入企业文化”的班级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赢得了学生、家长、企业的一致好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我校的班级企业化管理。

一、什么是班级企业化管理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什么是班级企业化管理?简单来说,班级企业化管理是把一个班级当作一个企业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具本来说,就是把班级当作企业,把学生当作员工,把学习当作工作,把学习结果当作工作产品,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有机融合,利用企业的优秀文化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二、为什么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化管理1.创新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需要目前,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①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仍是“保姆式”、“警察式”的班级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启示

企业绩效管理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启示

企业绩效管理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启示企业绩效管理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启示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机构,高校的绩效考核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制度的局限,传统的高校绩效考核存在着种种问题,导致一些高校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困境。

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启示,对高校绩效考核进行改革和优化,将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绩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企业绩效管理对高校绩效考核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理念企业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全面、系统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不断提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同样需要遵循绩效管理理念,以提升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绩效。

首先,高校需要量化绩效目标,明确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其次,高校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定期测评和自评机制,不仅要注重过程管理,更要关注绩效结果。

最后,高校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更好的绩效。

二、改进高校绩效考核体系传统的高校绩效考核往往注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科研成果,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绩效,如服务社会、校园管理等。

借鉴企业绩效管理的理念,高校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绩效,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等。

首先,要取消简单的教学指标,如学分绩和学生评教,转而采用更科学、客观的评估方法,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材料等。

其次,要重视科研绩效,不仅要关注科研产出,还要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合作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再次,要注重管理绩效,包括校园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

最后,要强调高校对社会的服务绩效,如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产业合作等。

三、优化高校绩效考核流程传统的高校绩效考核往往是由上级部门或专家小组进行评估,缺乏参与和沟通的机制,容易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路径

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信息化建设
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决策、管理 、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治理理念和能力 的优秀人才,为学校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学校对内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预 防和应对能力,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案例三:某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分析
治理效能提升
通过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得到显著提高 ,师生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科研成果丰硕
治理现代化建设为学校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升。
社会影响力增强
学校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4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 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路径
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整体效能
多元共治
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 与的治理体系,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
清晰权责
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与权力,形成科学、高效 的管理与决策机制。
强化监督
加强对治理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评价,确保治理 体系的公正、透明与高效。
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
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完善管理机构和 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加强学校民主决策机制建设,促进学 校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学校 决策水平和执行力。
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加强制度的执行 和监督,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激励 机制。
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等的合作,增 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学 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 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顶设计,细化制度措施,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保障职业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必然途径。

通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路径、方法、措施。

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强化联动、保障措施,加强反馈评价机制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建设职教集团、深耕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支持培育各系(部)专业(群)立足现有条件,各有侧重,百花齐放,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构建起学院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多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1﹞,成果为同行及社会认可,为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效机制;职教集团;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党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教育部实施“一体、两翼、五重点”深化职业教育重大举措﹝2﹞等等,对职业教育深化产学研融合提供了方向目标及路径措施。

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强化校企联动、保障、反馈、评价机制建设,完善基于职业类型教育的办学质量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从根本上转变育人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增强服务产业效能、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区域经济。

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1.以共建职教集团、职教联盟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政、行、企、校”紧密合作,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凝聚社会各方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加强集团组织建设,政府牵头、行业指导、校企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2024年公司关于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公司关于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公司关于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范文公司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组织效能,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公司决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公司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 加强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整体效能;3.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4. 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5.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积极性。

三、活动内容1. 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a. 编制各级管理人员能力提升计划,根据不同职位和岗位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b. 针对各级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逐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c. 搭建管理人员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学习与实践相结合;d.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内部交流会议,分享经验,总结教训。

2. 加强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a. 建立团队目标和价值观,明确团队目标,增强战略执行力;b. 加强团队沟通与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c. 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如户外拓展训练和团队游戏等,提高团队协作能力;d.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参与度。

3.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a.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根据不同部门和岗位的需求,开展相关培训课程;b. 运用内外部培训资源,结合专业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等,开展培训活动;c. 开展内部导师计划,提供一对一辅导和指导,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d. 定期组织员工分享会,鼓励员工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4. 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a. 分析和优化各项管理和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b. 引进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技术,提升流程自动化水平;c. 定期组织流程改进活动,鼓励员工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

提升企业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

提升企业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

提升企业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企业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高效运作、降低风险、提升竞争力。

下面分十个小节探讨提升企业管理制度水平和效能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流程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

首先,企业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实现岗位职责的合理分工。

其次,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工作协作高效。

此外,要加强对工作流程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二、加强员工培训与能力提升员工是企业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决定着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

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并实施全面的员工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学习。

同时,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能力评估,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三、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企业管理制度水平和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企业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面覆盖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

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管理。

四、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激励员工、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管理制度的水平和效能与绩效考核机制息息相关。

为了提升管理制度的效能,企业应该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同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优化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地。

五、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应当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

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运营的规范和合规。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管理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4-27修回日期:2006-06-16作者简介:方明亮(1966-),男,湖北鄂州人,鄂州大学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13卷第4期Vol.13No.4鄂州大学学报JournalofEzhouUniversity2006年7月Jul.2006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难得的发展契机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高职教育要保持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大胆创新,科学管理,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本文拟就高职院校如何借鉴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经验,以加强高职院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和提升办学水平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指出:高职院校发展要“把握节奏,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这表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由前几年的数量规模发展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质量将是高职院校今后几年工作的重点。

因此,大胆创新,强化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我国大学(包括高职院校)目前的管理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种延伸,随着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大学的自主权正在日益加强,大学已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实体。

因此,“大学需要经营”这一理念实际上也已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核心。

当然,这里提出的“经营”,指的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而是指大学必须精心地运作和管理。

本文所提高职院校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在深入研究和把握高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更高的组织效能。

二、解决问题的模式(一)、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确立学校愿景1、战略管理及其内容市场经济讲究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生命,高职院校也是如此。

战略管理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获得长足发展,随后又被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基金会、科研组织等逐步引入[1]。

高职院校战略管理是指高职院校为了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校外环境和校内条件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制定学校主要发展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系统的总体谋划,并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在这个动态管理过程中,学校需要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向什么地方走,用什么样的人,凭什么凝聚人心”,也即学校战略、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这是高职院校最基本、最重要的三大问题。

高职院校发展战略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即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矩阵,全面系统地分析高职院校的行业结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②明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学校愿景、办学使命和战略目标;③分析界定业务范围与领域(学科与专业设置、重点专业);④战略原则、方针与途径。

⑤战略行为方式、对策与措施。

其中,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是基础,战借鉴企业管理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方明亮(鄂州大学教务处,湖北鄂州436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管理概念的兴盛,社会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日趋严格,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成功经验,运用有效的企业管理技术手段,以获取更高的组织效能及提升教学服务品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之必然走向。

该文之主旨即通过向企业学习,借鉴和运用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以战略为核心,以质量为重点,以绩效为目标,以服务为导向,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组织效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企业管理;教育质量;组织效能中图分类号:H717;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04(2006)04-0063-04鄂州大学学报第13卷略指导思想、学校愿景、办学使命和战略目标是核心,学科与专业设置、重点专业是重点,战略原则、方针、对策与措施等是保证。

2、高职院校战略目标的确立高职院校要确立战略目标,首先要形成个性化的办学理念。

包括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管理思想和意识、课程改革创意等。

理念先进、思想创新、观念独特,才能引领专业开设、课程运行和教育教学行为的创新。

办学理念,反映服务面向的专业群(或专业链)和特色专业,在教学所需资源的争取和利用、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社区服务与学校形象展示、管理水平等等方面体现出的“与众不同”[2]。

其次,高职院校在制定学校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企业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应用在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上。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

S表示优势、实力(strength),W表示弱势、缺陷(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组织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找出学校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学校及系(部)的专业发展规划,按市场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

对人才需求量大、专业水平低的专业(扶植型)要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专业水平很高的专业(明星型)要更新升级,积极发展;对人才需求过剩、专业水平很高的专业(维持型)要及时调整重组;而对人才需求很低,专业水平很低的专业(放弃型)要及时淘汰。

第三,围绕学校战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在专业布局、创建“示范专业”和打造“重点专业”等方面进行精心规划。

在重点专业建设中,应着力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的改革,及时将社会经济生产过程中急需的技术要素整合到课程中来,将能够引领社会经济生产顺利发展的那些新生成的技术要素吸纳到教学中来,将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生产有效地对接起来,着力提倡“定单式”培养的策略。

第四,为了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努力创建校园文化,营造“聚合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控制评估手段,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二)、以质量管理为重点,提升学校形象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发展的核心。

从企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首先需要从认知与态度方面做彻底的改变。

教学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笔试成绩的意识,要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考核,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树立全新的“能力本位”人才培养观。

1、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TQM)”的经验,将下述有关理念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之中:①教学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学过程产生出来的;②教学质量责任可以延伸到直接教学环节以外的工作环节;③教学质量应当通过预防,而不是检验得以实现的。

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一样有“三全一多”,“三全”是指全过程、全方位和全人员。

其中,全过程是指高职教学质量贯穿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生源质量的把握、教学过程的监督直至毕业生质量的控制;全方位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和学习环境都对教育有影响;全人员是指教师和学校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一多”是指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

[3]2、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应以教学为中心做好以下工作:1)确立绩效指标由于质量管理的基础在于组织内部的评鉴制度,而评鉴制度是否良好适用,有赖于健全的绩效指标的建立,因此绩效指标的建立乃是进行质量管理的先备工作。

2)建构整体绩效管理机制及单位工作评鉴项目要达成有效的绩效管理,评鉴流程的切实执行是不可或缺的后续工作。

这个庞大制度流程的建构工作,必须由全校人员共同参与。

3)培养绩效管理的生力军———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参与由于绩效管理强调的是人性化,全校人员的参与,可使绩效管理更具可行性。

因此在推行绩效管理制度时,既要增加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更要确保全体人员参与的权利与义务。

64第4期4)重新设计教职员工奖酬,提升工作效能企业经营人员的绩效奖酬一般比较灵活,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积极提升个人工作效能。

学校可学习借鉴企业薪酬管理机制,将个人或单位之工作奖酬与其业绩挂钩。

5)鼓励教职员工追求企业管理之专业成长要提升学校运作机能并切实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必须让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学管理人员在认知上了解企业管理的精神与理念,在思想上重视绩效指标对于学校的意义,如此才能有效地将企业管理的经验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

学校可通过在职进修、校务研讨会等各种渠道,增进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学管理者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认识,以期将这些质量管理、绩效指标的原则应用到实际教学或行政运作的过程中。

3、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是一个全员参与、全程进行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管理体制至少要包括教学质量管理指挥和执行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和精干高效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三个部分;而其运行机制则需由“三项”形成性评估工作(即面向具体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评教工作、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全程监控和专题专项教学检查三个方面)和“一项”终结性评估工作(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实施效果对一定阶段和群体的教学工作水平的系级教学质量监控)组成。

(三)、树立成本意识,提高办学效益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教育系统,也存在有效产出(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和系统投入(各种教学资源),即效益问题(当然高职教育的投入与产出与一般的经济行为不完全相同,其投入和产出有其特殊性)。

目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成本过高,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的核心在于如何使校内有限资源运用得更为有效,当务之急是树立成本意识,讲求办学效益。

1、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校内资源分配系统。

如何将学校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需要科学的决策,而决策的依据首先要建立在成本意识上。

在目前的财政状况下,学校要精打细算,在管理中坚守成本底线,坚持“量力而为、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开源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系统思考本校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各种可能,合理利用高校改革的相关政策,最大限度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各种教育资源的效率。

同时,在管理上要重视优质资源的作用,同时给非优质资源以机会,以便使学校的有限资源发挥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

2、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科研成果质量以及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条件,突出自己的特色,自主地根据社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

高职院校要以育人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向质量要效益。

高职院校在出人才的同时,还要面向社会、面向当地经济和市场,主动承担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设备优势、信息优势、环境优势,挖掘学校各方面的潜力,多出成果,多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