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来说一下理由。这节课我们就领略一下老舍先生笔下春节的魅力。知道老舍哪人吗?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谁来谈谈对老舍先生的了解,教师课件出示老舍的资料。
二、检查自主学习
1.我会读。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
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
2.四字词语:色如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
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解释词语万象更新、截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3.指导书写:熬
4.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
等初步感受。)
关于春节,有这样一首童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老舍笔下的春节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三、合作探究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老舍先生写了哪些天的事情呢?
2.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班级展示
1.了解春节的起止时间及作者写出了哪些风俗习惯。
起止时间: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交流作者写了哪些天的风俗习惯: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二十三过小年、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在这五个时间段中,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谁来说一说腊八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过完腊八,大人们就开始了忙年,大人们在忙些什么呢?大人是忙乱的,孩子们呢?谁来说一说?
2.交流春节的三次高潮及特点。
春节历时一个多月,有三个日子使春节达到了高潮。这三个日子是?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找出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元旦:悠闲、快乐;元宵:红火、美丽。
(1)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除夕人们都忙些什么呢?“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2)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为什么说初一是悠闲的、快乐的?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3)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元宵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作者重点写了什么?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五、拓展延伸:
发挥已有的知识,为我们来年的春节写一幅对联。
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