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处置](https://img.taocdn.com/s3/m/f2bc7c2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fa.pn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消毒处置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的爆发、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
这些事件不仅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而在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消毒处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消毒处置的目的是消除或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它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是其中的一类,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适用于耐热的物品,比如餐具、医疗器械等。
通过高温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消毒则常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其原理是利用紫外线的能量破坏病原体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效果。
过滤消毒主要用于空气净化,通过过滤装置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
化学消毒法也是常用的手段,比如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酒精等。
含氯消毒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常用于环境和物品的消毒。
过氧乙酸则是一种强氧化剂,能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
酒精则适用于手部和小面积物体表面的消毒。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消毒的范围和对象是非常广泛的。
对于传染病爆发的场所,如医院、学校、社区等,需要对建筑物的内外环境、公共设施、交通工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对于食品污染事件,要对食品加工场所、储存设备以及相关的工具进行彻底消毒。
而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可能需要对受污染的土壤、水源等进行消毒处理。
在进行消毒处置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病原体的特点来决定。
其次,要确保消毒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达到要求,否则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
再者,消毒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消毒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还要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的时间、地点、对象、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等,以便追溯和评估消毒效果。
实际操作中,消毒处置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
消毒人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消毒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各种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a8ab1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c.png)
各种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 .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 .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 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 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c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蹴酸钠或0.5%轨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巴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 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C,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 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C,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c,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 .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70f8885482fb4daa58d4bfe.png)
病房及门诊常用消毒方法指南除被朊毒体、气体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物品外,任何物品消毒灭菌前均应充分清洗干净。
清洗可采用流动水冲洗,清洁剂去污,管道可采用酶制剂浸泡,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一、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1.接触皮肤的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保持清洁,若有污染应随时以清洁剂与水清洁。
血压计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
在清洁的基础上使用含有效氯250mg/L~ 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酒精擦拭消毒。
腋下体温表每次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选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250mg/L~500mg/L 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30min 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2.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如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耐高温的器具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可选择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麻醉口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可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管道与引流瓶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可清洁后浸泡在含氯消毒剂500mg/或 0.1%的过氧乙酸浸泡 3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4.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传染的病人污染的器具,耐高温的可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2%戊二醛浸泡 10 小时。
非高度危险性物品,也可以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mg/L 浸泡或 0.2%~0.5%的过氧乙酸 30min~ 60min 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
二、医院室内空气的消毒1.Ⅰ 类环境的空气消毒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95b7265e2bd960590c677fa.png)
消毒隔离制度1 疫点消毒1.1 消毒原则发生疫情后,应及时有效地对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消毒工作应该由经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相应的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性,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1.1 目的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1.1.2 消毒装备的要求(1)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消毒车等。
(2)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服、防护眼罩、N95口罩、帽子、手套、长筒胶靴、毛巾、污物袋、装工作衣的布袋等。
(3)消毒剂:储备经卫生安全评价备案、在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碘伏、75%乙醇等。
1.1.3 消毒方法的选择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消毒药械。
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1.1.3.1 物理方法:主要有焚烧、加热、紫外线照射等。
1.1.3.2 化学方法:主要有含氯消毒剂,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碘伏等。
1.1.3.3 消毒方式:可采用煮沸、熏蒸、喷雾、擦拭、浸泡等。
1.2 疫点的终末消毒程序1.2.1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1.2.2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1.2.3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上N95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1.2.4 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请简述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一)
![请简述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5916d32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11.png)
请简述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一)消毒灭菌的概念及其常见方法1. 概念介绍消毒灭菌是指用各种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保护人类健康。
在医疗保健、食品加工、实验室等领域,消毒灭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2. 常见消毒灭菌方法以下是常见的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方法–高温灭菌:利用高温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紫外线照射:利用紫外线照射物体表面,直接杀灭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照射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等领域。
–过滤灭菌:使用微孔过滤膜过滤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应用包括微生物实验室和制药行业。
•化学方法–污染物浸泡:将物体浸泡在具有消毒效果的化学物质中,以杀灭微生物。
常见的消毒液包括次氯酸钠、酒精等。
–消毒剂喷洒:使用喷雾器将消毒剂喷洒在物体表面,杀灭微生物。
消毒剂常见的有漂白粉、酮类消毒剂等。
–气态消毒:释放具有消毒效果的气体,通过空气传播杀灭微生物,常见的气态消毒剂为甲醛。
•生物方法–自然灭菌:依靠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竞争,使有害微生物失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
常见的自然灭菌方式包括曝晒、通风等。
3. 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灭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对象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方法。
•正确使用消毒剂: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用法,按照正确的比例和方法使用,避免消毒剂残留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遵守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灭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
•定期验证效果:对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行验证,确保消毒灭菌的有效性。
消毒灭菌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方法和因素。
只有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
4. 物理方法详解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利用高温对微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生长的方法。
常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
•蒸汽灭菌:将物体暴露在高温高压的蒸汽环境中,通过蒸汽的热效应来杀灭微生物。
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
![传染病疫情消毒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df8ff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a.png)
传染病疫情消毒方法篇一消毒方法主要包含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三大种,对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消毒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常用于手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局部甚至全部细菌2.热力消毒:学校可采用火烧、煮沸等。
〔1〕火烧用于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主要用于金属器械,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例如碗筷、毛巾、拖把均可在沸水中进展消毒。
3.辐射消毒:日光曝晒亦依靠其中的紫外线,但由于大气层中的散射和吸收使用,仅39%可达地面,故仅适用于耐力低的微生物,且须较长时间曝晒。
〔二〕化学消毒法学校最常用也最方便使用的为氧化蛋白类消毒剂,主要包括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其中漂白粉〔泡腾片〕应用最广。
常见漂白粉及泡腾片使用方法:1、粪、痰、脓液等污染物,直接干粉喷洒,每升加干粉2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即可。
2、常见污染物消毒方法:主要采用2000mg/L含氯溶液喷洒或擦拭物体外表。
5%漂白粉配置方法为:以1:20的比例,将漂白粉入水中,搅拌均匀后静置15-30min,去上清液即可用于消毒,泡腾片可参照其说明书,1L水加2片泡腾片或者4片漂精片,碾碎后搅拌均匀即可用于消毒。
〔三〕消毒过程1、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应以冲洗、擦试为宜。
对较粗糙墙面,可用喷洒消毒。
2、学校对班级进展消毒时应先关闭门窗,然后喷洒或擦拭后,继续关闭门窗至少30min以上,然后翻开门窗。
3、重点消毒环节:教室桌面、椅子扶手、门把手、公共厕所、走廊阳台栏杆以及楼梯扶手。
〔四〕考前须知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配置、喷洒或者擦拭时,工作人员要做穿隔离服、长筒手套及口罩,做好自身的手防护和呼吸道防护工作。
篇二传染病又称感染性疾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螺旋体等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感染性的疾病。
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
![各种污染对象常用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4e9088d4d8d15abe234e51.png)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1、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 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
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 ml(3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
或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3、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
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方法与被繁殖体污染时相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 过氧乙酸20ml(3 g/m3);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
![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4cf5f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3.png)
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
一、物理方法
1.干热灭菌法:利用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一般在160℃下持续1-2小
时,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芽孢等。
此方法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等物品的灭菌。
2.湿热灭菌法:利用高温湿度的蒸汽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通常在121℃下
持续30分钟,也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物品,如塑料、橡胶、玻璃器皿等。
3.过滤法:通过物理手段将微生物从空气中或液体中分离出来,主要用于空
气或液体中微生物的分离和去除。
二、化学方法
1.化学药剂灭菌法:利用化学药剂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常用的化学药剂有
甲醛、乙醇、次氯酸钠等。
此方法适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
2.熏蒸法:将具有杀灭作用的化学气体导入密闭的空间,使其杀灭空间内的
微生物。
此方法常用于仓库、车厢等场所的消毒。
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本身具有的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如乳酸菌、霉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某些抗菌物质,对其他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生物方法常用于食品保存、生物防治等领域。
四、辐射方法
辐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线照射和臭氧照射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利用紫外线和臭氧具有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辐射方法常用于表面消毒、空气消毒等方面。
以上就是消毒和灭菌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80f71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b.png)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法、光照消毒法(又称辐射消毒)1.热力消毒灭菌法: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可分为干热法和湿热法。
干热法:燃烧法和干烤法(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
1用途:①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②金属器械及搪瓷类物品急用,或无条件消毒时,锐利刀剪除外,以免锋刃变钝。
2方法: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20秒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2干烤法:利用特制的烤箱,热力通过空气对流和介质传导进行灭菌,效果可靠。
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和压力蒸汽灭菌法(1)煮沸消毒法: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从水煮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如破伤风杆菌芽胞需煮60分钟才可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配成浓度为1%-2%的溶液时,沸点可达105度,即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除防锈。
注意事项:①物品需全部侵入在水中,物品盖子打开,轴节打开,空腔导管预先灌水,各种大小及形状相同的容器不能重叠②玻璃类物品需用纱布包裹,并在冷水或温水中放入③橡胶类物品需用纱布包好,水沸后放入④如中途加入其它物品,需等再次水沸后开始计时⑤高原地区气压低,沸点低,需适当延长煮沸时间,一般海拔每增高300m,煮沸时间延长2分钟。
(2)压力蒸汽灭菌法:是一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可靠的首选灭菌方法压力蒸汽灭法可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法、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法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1灭菌原理:重力置换原理,利用蒸汽在灭菌器内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口挤出,使灭菌器内完全为饱和蒸汽,蒸汽接触物品后释放出潜伏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2.性能特点:压力蒸汽灭菌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灭菌效果可靠,适合于耐湿、耐热物品的灭菌。
是目前医院中最常用、有效的灭菌方法之一。
(完整版)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2)
![(完整版)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2869c9b0b4e767f5bcfce5c.png)
附件.3公共场所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方案为指导、规范学校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的传播,特制定本方案。
一、经常性消毒措施1.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对地面、墙壁等表面定期消毒。
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300ml/㎡,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
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ml/㎡-300 ml/㎡,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3.对经常使用或接触的物品、餐饮具定期消毒。
对人体接触较多的柜台、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时间15-30分钟。
餐饮具可用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温度为100℃);煮沸消毒15-30分钟;使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温度达到125℃,维持15分钟,消毒后温度应下降至40℃以下方可使用。
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食饮具可采用化学消毒法。
如用有效氯含量为—16—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有效溴为250mg/L-500mg/L的二溴海因溶液、200mg/L二氧化氯的溶液浸泡、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
消毒后清水冲洗、空干保存备用。
4.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亦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5.卫生间、厨房和居住的房间要经常打扫,卫生洁具可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
二、发现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时的消毒措施1.对于体积较小的房屋进行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时,每平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即每平方米用过氧乙酸1克),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底部用装有适量酒精的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熏蒸2小时,再开门窗通风。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a378da910ef12d2af9e740.png)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4.5.1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2%~0.5% 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mg/L~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5%~1.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
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min。
4.5.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 g/m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 ml (3 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h,即可开门窗通风。
或以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4.5.3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min,或用250mg/L~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
被细菌芽胞污染时,也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方法与被繁殖体污染时相同,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5% 过氧乙酸20ml(3 g/m3);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h~6h;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医院各类物品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院各类物品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8e1109aaea998fcc220e78.png)
凡士林,粉剂 试管,吸管,平皿及注 射器
2020/2/29
160℃
160℃ 180℃
60'
120' 120'
120' 60' 60'
60'
30'
34
干热灭菌操作要点
• 1.灭菌时灭菌物品不应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 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以下再开 启灭菌器柜门。
• 2 . 灭菌物品包体积不应超过 10cm×10cm×30 cm,油剂、粉剂的厚度 不应超过0.6cm,凡士林纱布条厚度不应超 过1.3cm,装载高度不应超过灭菌器内腔高 度的2/3,物品间应留有空隙。
• 适用于金属、玻璃制品、餐饮具、织物或其他耐热、耐湿物品 的消毒。 使用时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没水中,加热沸腾后维持 ≥15min。
• 2 注意事项 • 2.1 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 • 2.2 消毒物品应保持清洁,所消毒的物品应全部浸没于水中,
可拆卸物品应拆开。
• 2.3 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 2.4 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
15
wDry134 多孔/空腔器械和包裹 134
35
P134
多孔/空腔器械和包裹/ 134
46
推荐灭菌时间的齿类器
械
NoDry121 裸露精密器械
121
35
NoDry121 多孔/空腔器械和包裹和 121
55
精密器械
Slow121 精密器械裸露器械
121
37
2020/2/29 缓慢排气
.... 42 55
变形,不应使用无排气软管或软管锈蚀的手提式压力蒸汽 灭菌器。 • 八、 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输入蒸汽的压力不宜过高,夹 层的温度不能高于灭菌室的温度。 • 九、灭菌器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遵 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
各种消毒方法
![各种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1d84e6e009581b6bd9eb62.png)
各种消毒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但生物方法利用生物因子去除病原体,作用缓慢,而且灭菌不彻底,一般不用于传染疫源地消毒,故消毒主要应用物理及化学方法。
(一)物理消毒法1.机械消毒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使用多层口罩可防止病原体自呼吸道排出或侵入。
应用通风装置过滤器可使手术室、实验室及隔离病室的空气,保护无菌状态。
2.热力消毒包括火烧、煮沸、流动蒸气、高热蒸气、干热灭菌等。
能使病原体蛋白凝固变性,失去正常代谢·机能。
(1)火烧凡经济价值小的污染物,金属器械和尸体等均可用此法。
简便经济、效果稳定。
(2)煮沸耐煮物品及一般金属器械均用本法,100℃1~2分钟即完成消毒,但芽胞则须较长时间。
炭疽杆菌芽胞须煮沸30分钟,破伤风芽胞需3小时,肉毒杆菌芽胞需6小时。
金属器械消毒,加1~2%碳酸钠或0.5%软肥皂等碱性剂,可溶解脂肪,增强杀菌力。
棉织物加1%肥皂水15l/kg,有消毒去污之功效。
物品煮沸消毒时,不可超过容积3/4,应浸于水面下。
注意留空隙,以利对流。
(3)流动蒸气消毒相对湿度80~100%,温度近100℃,利用水蒸气在物何等表面凝聚,放出热能,杀灭病原体。
并当蒸气凝聚收缩产生负压时,促进外层热蒸气进入补充,穿至物品深处,加速热量,促进消毒。
(4)高压蒸气灭菌通常压力为98.066kPa,温度121~126℃,15~20分钟即能彻底杀灭细菌芽胞,适用于耐热、潮物品。
(5)干热灭菌干热空气传导差,热容量小,穿透力弱,物体受热较慢。
需160~170℃,1~2小时才能灭菌。
适用于不能带水份的玻璃容器,金属器械等。
不同病原体的热耐受力,以热死亡时间表达。
3.辐射消毒有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二种。
前者有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后者包括丙种射线的高能电子束(阴极射线)。
红外线和微波主要依靠产热杀菌。
电离辐射设备昂贵,对物品及人体有一定伤害,故使用较少。
目前应用最多为紫外线,可引起细胞成份、特别是核酸、原浆蛋白和酸发生变化,导致微生物死亡。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医疗机构常用的消毒与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91fefdef705cc17552709ea.png)
⑵应尽量将同类物品放在一 起灭菌,若将不同类物品装放在 一起,则以最难达到灭菌物品所 需要的温度和时间为准。
⑶物品装放时,上下左右相 互间均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利蒸汽 置换空气;
⑷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 ,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 属物品放在下层,织物包放在上 层; ⑸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将筛 孔的盖打开。
2、包装: ⑴包装材料应允许物品内部 空气的排出和蒸汽的透入。市售 的普通铝饭盒与搪瓷盆,不得用 于装放待灭菌的物品,应用自动 启闭式或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常用的有储物槽(盒);
(2)布包装层数不少于两层, 用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 品包,体积不得超过 30cm×30cm×25cm ; 用于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 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体积不得 超过30cm×30cm×50cm。 金属包的重量不超过7公斤, 敷料包不超过5公斤;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 剂的灭菌。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 菌器因所抽负压较强,可使瓶内 液体溢出,因此不能用于瓶装液 体的灭菌。
(三)灭菌前物品的准备
1 、清洗:灭菌前应将物品彻 底清洗干净,物品洗涤后,应干 燥并及时包装。清洗不彻底是灭 菌失败的因素之一。特别是接触 脓血便的物品污染严重,不容易 清洗,有机物残留影响了灭菌效 果。对于污染的医疗器械处理程 序应该是先消毒、再清洗。
医院的无菌器材中心供应室 往往将之作为灭菌的首选方法。 主要用于对耐热、耐湿物品的处 理。因此,正确的掌握压力蒸汽灭
菌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对保证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性感染 是非常必要的。
(一)压力蒸汽Biblioteka 菌的分类根据排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分为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式两大类。手 提式、立式、卧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均 属于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https://img.taocdn.com/s3/m/03066101eff9aef8941e063d.png)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过氧乙酸消毒液安全使用指南》为了做好防治非典工作,加强公共场所和家庭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国家质检总局参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3年4月2日颁布的《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制定了《过氧乙酸消毒液安全使用指南》,供广大人民群众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进行消毒时参考。
一、对地面、墙壁、门窗消毒将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装入喷雾器中喷雾消毒。
泥土墙吸液量为5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平方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毫升/平方米。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毫升/平方米~300毫升/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二、对房屋空间消毒房屋经密闭后,用浓度为15%,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的过氧乙酸溶液(1克/立方米),放入瓷或玻璃器皿(可以用于加热的)中,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薰蒸120分钟,即可打开门窗通风。
或用浓度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8毫升/立方米)喷雾消毒,保持时间应当为30分钟~60分钟,然后打开门窗通风。
三、对衣服、被褥消毒将欲消毒的衣物悬挂在室内(切勿堆集成一堆),密闭门窗,糊好缝隙,用浓度为15%,用量为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的过氧乙酸溶液(1克/立方米),放入瓷或玻璃容器(可以用于加热的)中,用酒精炉或燃气炉加热蒸发,薰蒸60分钟~120分钟后,即可打开门窗通风。
四、对餐(饮)具消毒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将餐(饮)具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被消毒的器具,最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将餐(饮)具洗净。
五、对食物消毒瓜果、蔬菜类食物用浓度为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食物,最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将食物洗净。
六、对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消毒用浓度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被消毒容器,然后再用流动的清水洗净。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5a81aeb7360b4c2f3f6465.png)
实验室六大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目前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多采用物理方法(如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过滤除菌法、射线杀菌法等)和化学方法(消毒剂、抗生素)两大类。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压力蒸汽湿热灭菌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灭菌方法。
它利用高压蒸汽以及在蒸汽环境中存在的潜热作用和良好的穿透力,使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使微生物死亡。
适合于布类工作衣、各种器皿、金属器械、胶塞、蒸馏水、棉塞、纸和某些培养液的灭菌。
分为三种:(1)流通蒸气灭菌法:是指在常压条件下,采用100摄氏度流通蒸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
该法适用于消毒以及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芽孢,是非可靠的灭菌方法。
(2)间歇蒸汽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
方法同流通蒸汽灭菌法,但要重复3次以上,每次间歇是将要灭菌的物体放到37℃孵箱过夜,目的是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
若被灭菌物不耐100℃高温,可将温度降至75℃~80℃,加热延长为30~60分钟,并增加次数。
适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或牛奶的培养基。
(3)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维持15-20分钟。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恒温干燥箱内120ºC~150ºC的高热,并保持90~120分钟,杀死细菌和芽孢,达到灭菌目的的一种方法。
主要适用于不便在压力蒸汽灭菌器中进行灭菌,且不易被高温损坏的玻璃器皿、金属器械以及不能和蒸汽接触的物品的灭菌。
用此方法灭菌的物品干燥,易于贮存。
酒精灯火焰烧灼灭菌法也是属于干热灭菌的方法之一,在进行动物细胞体外培养工作时,常须利用工作台面上的酒精灯火焰对金属器具及玻璃器皿口缘进行补充灭菌。
3、射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灭菌的方法。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可以杀灭多种微生物。
紫外线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及蛋白质等的破坏作用而使其灭活。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01f797c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e.png)
常用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各种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日常消毒方式方法,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加强通风。
消毒方法如下:1、表面(如楼梯扶手、门把手、课桌椅、体育器材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或位置):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净。
2、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mg/L)用喷洒或拖布湿式拖拭,消毒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1、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比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次氯酸钠原液(有效氯含量5-10%):按消毒液比水为1:200的比例稀释。
配置的溶液需要搅拌混匀后使用。
2、75%酒精消毒液:直接使用。
3、其他消毒剂按产品说明书举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1、含氯消毒剂(含84消毒液)1)、含氯消毒剂有很强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依照说明书要求,严厉按比例加水稀释后方能使用。
2)、含氯消毒剂配置和使用时必须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工作服或一次性防护服,严禁儿童触碰。
3)、含氯消毒剂不能和酒精、碱性活洗剂(洗衣粉)、洁厕剂等混存混用。
(4)、含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不可用于丝绸、毛、尼龙、皮革表面以及彩色织物的浸泡,对金属表面也有腐蚀,消毒后要擦拭干净。
其中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5)、含氯消毒剂需加盖保持密闭,并存放在避光阴凉处,否则会造成氯挥发,对人体有害,同时氯挥发后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6)、含氯消毒剂宜现用现配。
7)、消毒功课肯定要在无人的情况下举行。
消毒功课期间,功课人员不得吸烟、喝水、吃工具。
8)、运输考前须知:起运时包装要完全。
运输过程当中要确保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共卫执医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及化学消毒法
![共卫执医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及化学消毒法](https://img.taocdn.com/s3/m/fa892d51ad02de80d4d840c0.png)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及化学消毒法(2009/07/02 22:36)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物理及化学消毒法一、物理消毒法(一)煮沸是最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不需要特殊设备即可进行。
杀灭繁殖型细菌与病毒效果好,对芽胞作用较小。
煮沸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
金属器械、棉织品、食具、玻璃制品等可用煮沸消毒。
但毛皮、呢绒和塑料制品等不能煮沸消毒。
煮沸法不适用于芽胞污染的消毒。
(二)高压蒸气灭菌为医院常用的方法,是一种可靠、经济、快速灭菌的方法,灭菌后无残留毒笥。
121℃灭菌时间为30分钟,126℃为20分钟,需消毒的物品包装不可过大、过厚或过紧,一般为20cm×30cm×40cm,外包材料要有良好蒸汽穿透性,又能阻挡微生物入侵,常用平纹布或医用包装纸。
一般压力为1kg/cm2,20~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效果。
(三)紫外线消毒用紫外线灯管有15W、20W、30W等规则。
瓦数代表灯管在25~40℃时紫外线输出能量。
灯管寿命一般为3000~4000小时,超过此时限效果不可靠。
紫外线对一般细菌、病毒均有杀灭作用。
革兰阴性菌最敏感,其次为革兰阳生菌。
但结核杆菌却有较强抵抗力。
一般紫外线消毒对细菌芽胞无效。
紫外线广泛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如手术室、烧伤病房、传染病房、实验室等。
灯管距地面约2.0~2.5m高。
每10~15cm2面积可设30W 灯管一个,最好每照射2小时后,间歇1小时后再照,以免臭氧浓度过高。
灯管用铝制灯罩作反向或侧向照射,可用于有人在的条件下消毒空气。
对污染表面消毒时,灯管距表面不超过1m,灯管周围1.5~2cm处为消毒有效范围。
消毒时间为1~2小时。
(四)电离辐射灭菌是应用γ射线与高能量电子束照射消毒,可在常温下对不耐热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对微生物有广谱杀灭作用,不残留有害化学物质。
我国有几个大城市已建立大型核辐射基地。
国际上已普遍采用电离辐射对金属、橡胶、纤维、玻璃、塑料、高分子聚合物(如氟碳化合物整复手术材料、有机硅导管等)、精密医疗器械(如人工心肺、透析器、吸引器等)、生物医学制品(心脏瓣膜、人工器官等)、节育用品等灭菌,实践证明,该法处理医疗产品,安全、有效。
常用物品消毒常规
![常用物品消毒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88634a14b35eefdc8d333de.png)
各类物品消毒常规一、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1.地面消毒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用后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
对致病性病原菌污染的表面(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
2.墙面消毒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
3.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室内用品(桌、椅、床头桌等)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用品的表面。
当室内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物品表面。
用后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紫外线灯照射:距离污染表面不得超过1米。
4.抢救车等消毒采血室、急诊抢救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消毒;病房、手术室的平车、轮椅方法同上。
如果被血液、体液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再擦。
5.其它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
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病房用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使用后的抹布及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二、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物体表面及台面消毒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湿拖把拖地,使用后的抹布及拖把用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三、卫生洁具的消毒1.便器的消毒便器便器用后,置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浸泡30分钟---清洗--嗮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感染对象的常见消毒方法
1.地面、墙壁、门窗:用0.3%~0.5% 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 mg/L~1000 mg/L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mg/L~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300 ml/m,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
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
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300 ml/m,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2.空气: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溶液7 ml(1g/m),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 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
3.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和书报、纸张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 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小时~2小时。
或将被消毒物品置环氧乙烷消毒柜中,在温度为54℃,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用环氧乙烷气体(800mg/L)消毒4小时~6小时;或用高压灭菌蒸汽进行消毒。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 ml可加漂白粉50克或有效氯为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克或次氯酸钙
1.5克或有效氯为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100 ml混匀放置2 1 3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