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课程专题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7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7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那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研究目标(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研究有序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模板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模板,希望⼤家能够喜欢!研究性学习是学⽣在教师指导下,从⾃然、社会和⽣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全⽇制普通⾼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
⼀、问题的提出1.背景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对创造性⼈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
第三次“全教会”着眼于提⾼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的⾼度,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贯彻党的教育⽅针,以提⾼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为重点。
”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的培养受诸多因素制约,课程改⾰可以视为举措之⼀。
各门课程的实施都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宏观背景。
教育界内部对课程改⾰的探讨始终是教育改⾰的⼀个热点。
我国的课程建设曾受到国际课程整合理论的⼉童中⼼(杜威)、结构中⼼(布鲁纳)和⼈本主义的认知--情意整合论等流派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经过⼴泛的实践,确⽴了三⼤板块课程,即: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
尽管这三个板块的划分在逻辑上还显得不够清晰,但它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简便易⾏的。
另⼀种划分是按课程设置权限分为:国家课程⼗地⽅课程⼗校本课程三个板块。
这两种划分课程的表述,都是从课程外在的、外显的属性来进⾏的。
90年代末,⼈们愈加重视在课程的内涵上进⾏挖掘,提出应注重课程三性,即: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
以课程改⾰⾃上⽽下和⾃下⽽上的实践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出现可以说是应运⽽⽣,这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中观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中较为活跃的⼀块园地。
多样的校本课程,如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个性特长的,以及品德类、⼼理类、科技类、⼈⽂类、休闲类等。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

《探究性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北京市苹果园中学南海涛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以适应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力求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校及同等水平学校实际的语文探究性学习课外活动方式,并积累与之相适应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阅读教学成功个案,以实现预设的研究目的。
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养成探究的意识,尝到探究的乐趣,从而真正实现研究目的。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1 问题的提出1.1 课题表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激发学习主体创造潜力的开放型创新学习、发展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出一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操作策略,以适应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目的。
1.2 问题的提出(1)时代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建立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
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要参与国际竞争,要实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就要培养和造就大量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为此,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也陆续出台。
工作报告之课程建设研究报告

课程建设研究报告【篇一:课程建设结题报告】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书立项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系部:建设时间:填表日期:jpkc200705化工原理田海玲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12345篇二: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名称是《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是20060202,项目所在单位是电气工程系,项目负责人。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项: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
2.编写教材。
3.建立网络答疑及批改作业平台。
4.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考核管理制度。
5.建立网络教室,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公共基础课之一,而且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地位比较重要。
我校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例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选择,开放实验室,以及提供合适的本科教材等。
在本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之前,主要以下几点不足,制约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
1.十分缺少适合学分制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没有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目前主讲教师只有1人,每年《c语言程序设计》的任课教师都在大量更换,稳定性不足。
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无法客观评价、考核任课教师。
2.缺乏适应学分制要求、适合汽车学院学生需要的本科教材。
3.未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活动。
4.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客观考核办法,也没有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和管理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按照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充分的研讨,总结近几年《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几易其稿,制订出了《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
该制度出台以来,已成功地运行一个学期,为考核和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提供了切实可靠地依据,也为今后可持续、规范的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实验的结题报告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实验的结题报告作者:辛中华 2005年6月一、课题概述1、课题的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育改革必须着眼于未来”。
所以我们的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有创新意识、有探索精神、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学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2000年国家教育部在高中各学科新教材中加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正是为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应该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去理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6个“具有”。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达到6个“改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为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设立的教学活动。
)(三)探索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教师及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2、研究对象及方法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相应出台了许多研究性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试点方案。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
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
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
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在高中学习阶段,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选择课题、自主探究和实践,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合适的课题和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时,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师也需要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研究性学习能够在高中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优化探究行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优化探究行为,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我国学者徐学福认为施瓦布并未明确揭示出探究学习的内涵,虽然道出了探究学习的作用但是没有指明探究学习的过程从哪里来,对探究学习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鉴于此徐学福从思想层面与具体层面两个维度出发,将探究学习定义为:“所谓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获得科学素养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则从探究学习特征的维度来定义探究学习。
他认为探究学习的内涵具有问题性、过程性与开放性。
即探究学习是学习者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质疑、判断、分析、比较、选择、概括的学习活动。
2.“自主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主动、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方式,让他们主动探索和发展。
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观念,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稳定的、个性化的主动发展趋势,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对真理的不断追求中茁壮成长。
3.“优化探究行为”优化探究行为是探究学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高于学习方法,类似于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法相对优化时学习方法也相对灵活,所以在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优化,长期持续地做好这项工作,坚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好的学习方式还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精神力量。
因此,学习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更具有战略意义。
建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优化探究行为是优化学生学习风格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4.“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新世纪的接班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裴娣娜教授在《从传统走向现代》一文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现代的教学论已从知识教学论转向主体教学论,这无疑为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构具有化学特色的研究型课程

建构具有化学特色的研究型课程──以“我与化学”活动与校本课程的融合为例广东实验中学化学科王剑摘要: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
从目前来看,两者都是各自为家,很少进行融合;笔者通过07、08界“我与化学”活动开展的情况的对比和《珠江水质监测》的校本选修课的开设情况的分析,认为这两种研究性学习形式可以有机结合成具有化学特色研究型课程。
关键词: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我与化学校本选修课融合。
新课程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
[1]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性学习”开展自然作为正式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这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当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在学科课程之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其二是在学科课程的课堂上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思想来开展教学。
从目前来看,两者都是各自为家,很少进行融合,本文认为,这两种形式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二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彼此促进。
笔者开展的“我与化学”活动和《珠江水质监测》校本选修课就是我校积极探究研究性学习的例子。
笔者在开展“我与化学”活动和《珠江水质监测》的校本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两者开展的情况及成效分析;笔者体会到,“我与化学”活动与校本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如果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可以弥补两者的不足,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优化,最终形成研究型课程。
一、研究型课程开展意义及分析(一)研究型课程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集中体制的课程行政政策,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
这一体制着眼于国家整体的利益,力图保证学校基本的教育和教学质量,这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这种体制一方面造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只有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只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课程体制走向划一和封闭;另一方面忽视教师在课程体制中的主动参与,使得教师只能被动地服从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规定。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8篇)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优秀模板8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一、自然情况摘要1、课题总名称《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规划课题)2、课题简介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
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
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20[某]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
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探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探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了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的良好格局。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团队自2001年起,长期在研究型教学的原则指导下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2009年,在北航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和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的探析取得了更大进展,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更多的成果。
一、组织机构设置健全,教师队伍结构合理2008年12月26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正式成立。
该学院目前为直属学校领导的教学科研二级机构,设置了健全的组织机构,各项工作已稳步有序开展。
学院下设四个教研部,分别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
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设立三个研究中心,分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同时,为满足日常行政、党建和教务等工作,还设立院办公室。
目前,学院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搭配合理,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团队和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和北京市级别的诸多荣誉,师资水平较高。
北航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的成立,对于整合教学资源、提升高素质队伍、搭建高素质平台、提高科研能力和学科建设,尤其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探悉,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教学改革思路清晰,课程设置特色鲜明北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始终坚持的教学理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必须用研究型方法在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参与教学、教学管理服务三方面做教书育人的全方位、全过程探索。
因此,2001年至今,在校精品课和北京市精品课建设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考试考核等方面综合探索的教改思路。
随着教改的深化、考试考核体系的完善,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评价均在优良以上;据近三年统计,学生每门课程考试的优良率都在70%以上。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报告

高阶思维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报告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白智才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李晓天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邱宇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学校刘菲(本文已发表在《长春教育》2013年10期上)知识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偏重于以下九大能力:创新、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九大能力我们称之为高阶能力。
为培养出适应知识时代需要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正因为如此,培养高阶能力所必需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成为了当代教育者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研究背景1.高阶思维的提出事实上,对于高阶思维(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HOTS)这个概念,还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
如果要追溯的话,这个概念应该是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在1956年进行教育目标分类的时候把以认知为主导的学习目标分成六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理解、应用被称为低阶思维,分析、综合、评价被称为高阶思维。
之后,各国教育者相继对高阶思维进行了讨论与研究,从而推动了高阶思维研究的深入。
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LW)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ld,D.R.)等近10位专家开始对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进行修订。
最终将原来一维的目标分类改为两维,一个是“知识”的维度,另一个是“认知过程”的维度。
其中“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方面,他们把当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确定为高阶思维。
21世纪前后,我国学者也开始了关于高阶思维的研究,相继有一批研究论文发表。
其中著名学者钟志贤也给出了他对“高阶思维”的定义: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高阶思维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如分析、综合、创新。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篇一」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有关方法3、观察法。
课题研究人员互相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校内外课改活动,在听课中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通过观察不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而观察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情况,记录统计并分析所获信息;同时,由教师通过召开学习主题班会、学习交流活动来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
4、归纳法。
为促进课题研究更有效进行,迅速提高课题组成员整体研究水平,我们组织实验班学生和课题组成员教师及时进行教和学的经验总结,形成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并以自办的“研究性学习导报”为交流平台,及时发表交流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文章、开发的案例、研究成果和学生作品,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本课题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具体分四步实施:(一)课题酝酿确立阶段(20XX.10-20XX.12)①确立子课题目录;②各个教师的具体情况认定,成员申报子课题;③总课题审定成员申报的子课题。
(二)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XX.12-20XX.1)①各子课题制定相关的研究细目,及课题组成员分工;②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看法;③了解教师前阶段个体研究的情况,找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④印发、学习并研究相关理论文章,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⑤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
(三)实验阶段(20XX.1-20XX.12)①理清语文课程资源情况,找准开发和配置的突破口;②开展子课题的实践研究;③广泛开展读写专题研究,作好个案积累与分析,使有成型的成果出现;④有目的地举行围绕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公开课、研究课等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重点抓好课前集体准备、课后评析反思等环节;⑤及时写好阶段小结和研究论文,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及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形成阶段性专题性成果高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论文。
(四)总结结题阶段(20XX.12-20XX.2)①各子课题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②召开课题研究评议会,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③课题组对各子课题进行评估验收;④申请结题,收集、整理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论文等一系列材料;⑤集中各子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综合成果;⑥准备总课题结题报告,迎接市教科院专家组进行课题验收。
幼儿园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怎么写贯彻、实施《纲要》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即要把《纲要》精神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教育实践中。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最基本的力量,是高品质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
一些发达地区如上海的部分优质幼儿园已率先对其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我园地处山区,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相对滞后,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指导教育行为,教师们始终充满困惑,这就大大阻碍了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的步伐。
为探讨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与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拟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这对加快我园教研与课程的园本化,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美国幼教专家凯茨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
也就是说,幼儿教师要具备研究与反思的能力。
“研究型的教师”不仅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新的理论趋势,而且也将成为我们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
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的那样“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内容:1、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共同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
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2、在“一课一人三研”与“一课二人三研”的活动中探讨如何发挥个体优势和群体智慧,围绕预定专题进行研讨,并将教研经验向日常、随机迁移与运用。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1、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长由园长亲自担任,课题组成员由园教研组成员担任。
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重研“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轻研“课”(活动框架及环节),凸显教师的主体性。
第一阶段:(2006、9——2006、10)1、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使全体成员明晰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步骤,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2、设计调查问卷,以全园教师为调查对象,并进行访谈,充分了解我园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待值及期待目标和方向,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的困惑及问题,。
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报告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总结报告《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课题,于2011年7月接到立项通知单后,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实施、边修改、边发展。
通过接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已逐步将课堂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之中,挖掘生活化素材,创设生活化情景,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去体验、去感悟,用学生的“生活世界”支撑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高效起来.生活化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逐步形成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特色。
在市、县教研部门及学校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我校课堂教学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将课题总结如下:1.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
我们秉承新课改的理念,力主通过“构建生活化的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实现课堂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
通过对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当前我校初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
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无趣,课堂低效。
基于此我们提出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要实现这一理念,教师要将教学触角深入到学生生活和他们的经历体验中,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学生的视野,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决课堂中的问题,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
而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的浓厚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研究”旨在结合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负效、无效、低效问题,继而使我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

篇一:《湟中县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湟中县小学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研究性学习课题示例1、水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及节约用水的调查;2、对小学生每天做家务劳动的时间调查及分析;3、对小学生日常零花钱的调查与研究;4、对同学们放学后良好作业习惯养成的调查研究;5、校园内对同学随意扔纸屑、食品包装袋等的不良习惯的调查;6、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的调查研究;7、关于小学生过生日的利弊调查。
8、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研究;9、对家庭饲养宠物动机的调查与分析;10、纸张的浪费现象及节约意识培养;11、学会烧炒一样菜的过程研究;12、家庭生活垃圾的统计分析及建议;13、对生活中废品利用的思考与建议;14、小学生近视率调查的分析与思考;14、本校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报告;15、对小学生看电视及喜欢节目的调查与建议;16、对人们乘公交车文明程度的调查研究;17、网络对小学生的影响调查;18、校园师生关系调查与思考;19、对本村本社区环境污染的调查研究;20、小学生关于出行安全问题的调查。
湟中县小学主题实践活动成果报告篇二:《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报告(修改稿)》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B类重点课题(2002年度B 类124号)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验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实验内容、目标的设定(一)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研究是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若干弊端,为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而提出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立足于探索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在课内外主动积极学习,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探究性学习,变解决问题学习为?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学习,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研究(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融合性研究(3)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学习的整合研究2.本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观念更新与落实,师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性学习与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等问题。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解读【151106】

调查研究或实践的内容、方法和实施过程:(600字以内)
学校研究性学习专家委员会认定意见:真实基本真实
研究结论和反思:(300字以内)
指导教师的简要评语:(300字以内)
课题起讫时间
采访(请教)过的重点对象 本项目成果公开交流情况 本项目成果获得奖励名称 佐证材料附件(小于30兆)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 客观记录:例如上海,采用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信息管理系统和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对 学生的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记录,结果呈现为《上海市普通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结果呈现: 综合素质纪实报告
表1.基本信息和自我介绍
姓名 籍贯 身体健康状况
1.基本信息和自我介绍
性别
❖ 学校根据特色指标的表现性评价标准评定学生在特色指标上的 等级,经公示后由学校统一录入系统。
指标名称 指标含义
指标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学生表现的等第
上海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办法的设计思想
《实施办法》从三个方面对《意见》做了细化
❖ 明确组织管理制度:实行市、区县、高中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成立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 教育评价过程中,不可能通过考察总体了解总体特征,只能通 过样本的测查来了解其总体特征
▪ 如果仅仅凭借某一活动与行为来推论某个方面的素质,那可能是错 误的、无效的,但测量与某一素质有联系的全部行为又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正确可靠地推论出所评价的素质,就得抽取一组关键的活动 与行为进行评价
❖ 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各种方式中,上海选择了客观记录的方式
起讫时间
级别
角色
□市 □区县 □学校
□参与者 □主持者 □策划者
综合素质评价下研究型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综合素质评价下研究型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作者:余长辉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24期多年来,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一直以“培养积极上进的现代公民”为育人目标,以“探索有情怀有温度的责任教育”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评价下研究型课程的建设,着力打造新时代基础教育领域的品牌学校。
一、“责任+”:研究型课程的改革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核心要义。
为此,学校在特色办学的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以“责任+”为核心的复合型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帮助、搭建舞台。
同时,通过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责任担当意识,进而使其在文化基础、审美情趣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表现出更大突破。
具体来说,学校以“基础加选择并重”的课程理念为指引,逐步形成了“一汇三园”(运动汇和科创园、艺术园、商业园)特色课程体系。
注重教学研究实效,实现了从“动感”课堂向“有意义学习”的课堂转变,形成了由“温馨班级建设、四大文化节日、生涯教育、研学实践教育、主题班会和午会、志愿者服务、家长学校、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共同构成的“九大责任”教育课程系列。
二、“1+3+N”:研究型课程的组织保障为了使研究型课程建设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研究型课程的组织管理上采用“1+3+N”模式,即设置1个领导小组、3个通识教师和N个指导小组,为研究型课程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领衔的领导小组,下设研究型课程管理小组,包括分管领导、课程部和教科研室,主要对研究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进行研讨和论证。
根据研究型课程应具有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习”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并将其纳入高一、高二年级的常规课程,由3位专任教师担任通识教学工作;同时,全体教师参与其中,并提供1个学科研究主题或1至2个具体的研究课题。
由此,全校上下全员联动,加强课程整合,发挥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因材施教,全面客观而又个性化地进行管理和评价,为课程有序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