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歌中的“空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文言文教学44㊀2018 5傲山野ꎮ他们觉得死了就死了ꎬ无所谓ꎬ因为死就是生ꎬ生就是死ꎬ认为 一死生 齐彭殇 ꎮ对此ꎬ作者做了委婉的批评ꎮ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起来ꎬ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ꎬ表明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认识ꎮ他是想以此来启发人们ꎬ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ꎬ而应该珍惜人生的每一天ꎬ积极追求心中的理想ꎬ不断创造美好的人生ꎮ本文显示了作者不尚虚无的务实精神ꎬ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ꎮ王羲之对人生有感而发ꎬ其实蕴含着作者对时间㊁生命的深层认识和理性思考ꎬ蕴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ꎮ纵观全文ꎬ«兰亭集序»最重要的一点ꎬ其实就是通过宴游之乐引发对生命本体的思考ꎬ通篇迷漫着人生难再㊁不可挽留的无奈和无助的情绪ꎮ但王羲之的人生观悲叹而不悲观ꎬ也许悲叹人生的人往往是最富创造性的人ꎬ比如曹操㊁李白ꎮ王羲之寄情山水ꎬ放歌人生ꎬ他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虚无人生的最执着的表现ꎮ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慨ꎬ是一种人类的普遍心态ꎬ但在玄学盛行ꎬ士大夫普遍崇尚老庄虚无哲学的东晋时代ꎬ作者并没有因人生短促㊁人生无常就醉生梦死ꎬ虚度年华ꎬ而是正确认识生死ꎬ积极创造和探求有价值的人生ꎬ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ꎮ«兰亭集序»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ꎬ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思考ꎮ因此ꎬ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时间ꎬ珍惜生命ꎬ去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ꎮ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体育运动学校(733000)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杨㊀柳㊀㊀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ꎬ充满了诗情画意ꎬ真是美不胜收ꎬ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ꎮ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 空灵美㊁纯净美㊁立体美㊁高洁美 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ꎮ一㊁美在空灵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ꎬ立意高深玄远ꎮ 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 ꎬ照应诗题ꎬ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ꎬ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ꎮ写足诗题ꎬ描画背景ꎮ一个空 字ꎬ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㊁万物灵空之美ꎮ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ꎬ莲动渔舟ꎬ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 空山 ꎮ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㊁竹林高密ꎬ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ꎬ 空山 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ꎬ有如世外桃源ꎬ又是初秋的傍晚ꎬ一番新雨洗清秋ꎬ空气之清新㊁景色之美妙ꎬ读者可以想见ꎮ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 空 的情怀ꎮ«山中»写道: 山路元无雨ꎬ空翠湿人衣ꎮ «过感化寺»写道: 夜坐空林寂ꎬ松风直似秋ꎮ «鹿柴»中写 空山不见人ꎬ但闻人语响ꎮ 佛家讲求四大皆空ꎬ而王维尚佛ꎬ有 诗佛 之号ꎬ 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ꎬ诗歌中空与景融合ꎬ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ꎮ二㊁美在纯净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㊁清泉㊁浣女ꎬ皆与水有关ꎬ纯明洁净至极ꎮ新雨点出秋雨初歇ꎬ万木葱郁碧绿ꎬ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ꎬ天地生辉ꎬ一派空明洁净㊁纤尘不染ꎬ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ꎬ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ꎬ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ꎮ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ꎬ泉本至清ꎬ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ꎬ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文言文教学45㊀20185石头洁白如玉ꎬ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ꎬ在松间泄下的月光下闪闪发光ꎮ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影色啊!再看颔联中的 浣女 一词ꎬ可不可以换成 织女 桑女 ?答案显然是不ꎮ浣字有清洗之意ꎬ西施浣纱ꎬ便衬出其美好洁净ꎮ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ꎬ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ꎬ同样用一个洗字写出荷叶㊁荷花的洁净ꎮ作者精心选择与水有关的新雨㊁清泉㊁浣女这些意象ꎬ由意象构成一片洁净的境界来ꎮ三㊁美在立体首先ꎬ摩诘写景有总有分ꎬ有面有点ꎮ首联 空山新雨后ꎬ天气晚来秋 ꎬ从面上着眼领起全诗ꎬ接着具体分写明月㊁清泉㊁松㊁石㊁竹㊁莲等景物ꎬ把秋日傍晚时分山中的特征性景色:新雨㊁明月㊁松㊁清泉等ꎬ融入工整流畅的诗句里ꎬ并通过 照㊁流 两个动词ꎬ勾勒画面ꎬ酿造意境ꎮ其次ꎬ观察角度有序ꎬꎮ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ꎬ颔联写景ꎬ上句仰视ꎬ镜头由远而近ꎮ天色已晚ꎬ皓月当空ꎬ皎洁的月光透过密密的松枝ꎬ在林间空地上投下细碎的光影ꎬ下句俯视ꎬ雨后的山泉潺潺流泻于山石间ꎬ在月光下仿佛透明成一条光带ꎬ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景色啊ꎮ再次ꎬ写景角度善于变换ꎮ诗歌前面两联主要写静景:空山㊁明月ꎮ颈联 竹喧归浣女ꎬ莲动下渔舟 ꎬ转向动态描写ꎬ以动衬静ꎬ愈见环境之静ꎮ又由前面两联自然环境转向人间烟火的描摹ꎮ诗歌颈联中ꎬ上句闻竹喧ꎬ下句见莲动ꎬ视听结合ꎬ青松明月之下㊁翠竹青莲之中ꎬ生活着一群勤劳淳朴㊁淡泊自然的农家人ꎬ宁静的画面上ꎬ农家生活气息扑面而来ꎮ这幅山居秋暝图描摹得极为立体ꎬ把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有机的艺术整体ꎬ有面有点ꎬ有声有色ꎬ有动有静ꎬ从自然的美景到人类生活的纯美宁静ꎬ勾画出立体的山居秋暝图ꎬ无怪乎ꎬ王维心生长留此间的美好心愿了ꎮ四㊁美在高洁同样从意象入手ꎬ王维在诗歌中精心选用了 明月㊁清泉㊁竹㊁莲 这几个意象ꎬ这些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心灵的高洁ꎮ郑板桥有: 举世爱栽花ꎬ老夫只栽竹ꎮ霜雪满庭除ꎬ洒然照新绿ꎮ 唐代诗人刘兼曾言: 自是子猷偏爱竹ꎬ虚心高节雪霜中ꎮ 他们都以竹象征高洁情操ꎮ王维的高洁可以从诗歌尾联 随意春芳歇ꎬ王孙自可留 中看出ꎮ诗人晚年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ꎬ来到这个清幽雅致的山林佳境ꎬ必定触景生情ꎬ流连忘返ꎮ所以在尾联直抒情怀 随意春芳歇ꎬ王孙自可留 ꎮ随意ꎬ任凭㊁照例的意思ꎮ王孙ꎬ本指贵族公子ꎬ这里指诗人自己ꎮ尾联一方面表露出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ꎬ一方面巧用前人之典ꎮ«楚辞 招隐»说: 王孙兮归来ꎬ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维反用其意ꎬ平添无限趣味ꎮ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ꎬ他觉得 山中 比 朝中 好ꎬ所以就决然留在这秋日山林中了ꎮ在这个秋天的傍晚ꎬ季节变迁ꎬ自然更替ꎬ春芳虽然已消逝ꎬ但秋光一样动人ꎮ是啊ꎬ山中比朝中好ꎬ自然界洁净淳朴ꎬ可以远离官场的污浊烦恼而洁身自好ꎻ山中比尘世好ꎬ宁静空灵ꎬ可以远离世俗的庸碌而修身养性ꎮ宁静的画面上ꎬ明月清泉㊁竹喧莲动ꎬ自然美与人间美融合得恰到好处ꎬ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ꎬ反映了诗人的高洁情怀ꎮ总而言之ꎬ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根据主客观关系ꎬ将境界分为写境和造境两类ꎬ王维这首五言律诗ꎬ只有40个字ꎬ却给我们营造了丰富的画境ꎬ既用诗意的语言写了山居妙境ꎬ又造了轻灵悠远宁静纯美之境ꎮ在这短小的诗篇中ꎬ王维以自然美来寄托自己的人格美和情趣美ꎬ用诗画兼美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清新动人㊁恬淡雅致的图画ꎬ兼空灵㊁纯净㊁立体㊁高洁之美ꎬ真不愧诗中有画㊁画中有诗之美誉ꎮ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25300)。
《山居秋暝》诗词鉴赏
《山居秋暝》诗词鉴赏相关推荐《山居秋暝》诗词鉴赏《山居秋暝》诗词鉴赏1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著名代表作品,历来为人们所赞颂。
此诗写于后期,是他隐居蓝田辋川山庄时的作品。
这个山庄,原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天宝年间转到王维手中,称为“辋川别业”(即别墅)。
这个别墅,山水绝胜,王维常为道友裴迪(也是田园山水诗坛的重要诗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王维笃信佛学,长斋禅诵,妻亡也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过着恬静优闲生活。
以题咏“辋川二十景”为内容的《辋川集》(与裴迪的唱和诗集),就是这些生活的纪录。
这首《山居秋暝》和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诗,都是王维描写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的名篇。
《山居秋螟》主要写山村秋日雨后薄暮之景,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闲,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诗的文字浅显,不须多解,只是诗的意境幽深,诗情诗味特浓,值得好好玩味。
山居,即山村。
居,指居所。
秋暝,暝,(读míng又读mīng),夜晚、日暮。
秋暝,即秋天傍晚。
首联,先点出:雨后秋山薄暮时分的清新气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是说,静穆空山雨后初晴,秋天晚景特别清新。
这头一句,是写“空山”,第二句写“秋暝”,紧扣了诗题,而“空山”二字,更是主宰着全诗。
特别是这个“空”字,在王维诗歌中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
翻阅王诗,就会发现他好用“空”字来写意。
如:“空山不见人”(《鹿柴》)、“夜静青山空”(《鸟鸣涧》)、“空居法云外”(《登辨觉寺》)、“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等等。
读了全诗,你就会理解王诗中的“空”,常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空虚的“空”,而是色相皆空的“空”,诗人能够使自己心向空门以销除缠身的一切烦恼。
因此,这里的“空山”,当然不是“濯濯童山”(光头山),而是指超逸绝尘、别有境界的静穆之山。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他的诗作散发着强烈的浪漫气息。
他歌颂隐逸,爱好自然。
他又是杰出的画家,所以他的诗画完美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常以绘画、音乐之理通于诗,他的诗也就具有绘画美、音乐美。
王维晚年的诗作中常用"空'字来表现诗的独特美妙的意蕴。
他善于炼字,在运用"空'方面可谓妙笔生花,达到了"空'字不空、词"空'意丰的效果。
在他的诗中出现了好多"空'字,好像绘画艺术的留白,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诗作,独自悠游于艺术所给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他的诗歌所描绘的自然、宁谧、闲适的美妙意境中纵横驰骋,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和丰富的想象,其意蕴也各不相同。
王维诗中"空'字的意蕴大致分为三类。
一、表现诗人淡泊宁静的感情《过香积寺》中"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空'字不仅写出了暮色中水潭的空阔清幽,澄清透彻,也写出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的意思是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啊。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诗人的内心也洁净空明,闲适安逸。
山居'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空',即寂静空灵幽远。
与其说本诗写出了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不如说表达了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空'字是诗眼。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田园山水诗艺术的结晶。
因心境空明,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像画家一样,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
古典诗词中“空”的丰富意蕴
古典诗词中“空”的丰富意蕴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里,诗词占有相当的比例。
这些诗词意境优美。
形象鲜明。
情感丰富。
是我国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精华。
高中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不仅可以了解我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也能陶冶情操,培养性情。
“诗言志,歌咏言。
”挖掘诗词的内在意蕴是鉴赏诗词的核心。
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高度概括、凝练。
极富意蕴。
例如“空”字。
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蕴极其丰富的一个词。
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艺术空白。
激发读者去想象,去探寻作品的深层含义和丰厚意蕴。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对“空”的丰富意蕴的探析。
在古典诗词中,“空”不仅可以表达多种具体物象的形态状貌。
如天空、台空、山空、水空等。
还可具体地传达人的抽象的心理情绪。
如心空、思空、志空、禅空等。
同时,“空”还能在诗词中起到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感的作用。
在表情达意方面。
“空”通常表达下面几种意蕴:1天空。
空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当风轻借力,一举人高空”(侯蒙《临江仙》)等。
2不包含什么,空的。
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等。
3徒然,白白地。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岳飞《满江红》);“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等。
4宁静。
幽寂。
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王维<过香积寺》)等。
5佛教用语,认为世界一切皆空。
故佛教称“空门”。
如“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王维《叹白发》);“眼界念无染,心空安可速”(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等。
但是在诗词具体的表情达意环境中,“空”的表意绝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往往是多重意义的复合运用。
能将“空”的多重意蕴成功运用,并创作出中国古典诗歌典范作品的,当首推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王维。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四美赏析作者:杨柳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8年第05期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的《山居秋暝》一诗,充满了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最能体现他山水诗画面美的艺术风格。
我们可从诗歌画面的“空灵美、纯净美、立体美、高洁美”四个方面来加以赏析。
一、美在空灵诗歌首联就给出了画面的轮廓,立意高深玄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照应诗题,十个字交代写作时间是傍晚,环境是秋日新雨之后的空山。
写足诗题,描画背景。
一个“空”字,写出终南山天高云淡、万物灵空之美。
诗歌颈联明确写有竹喧浣女,莲动渔舟,诗人开篇下笔却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上松林茂盛、竹林高密,掩盖了人类活动的痕迹,“空山”两字点出此处宁静空灵,有如世外桃源,又是初秋的傍晚,一番新雨洗清秋,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读者可以想见。
王维特别喜欢在诗歌中寄托“空”的情怀。
《山中》写道:“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过感化寺》写道:“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鹿柴》中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佛家讲求四大皆空,而王维尚佛,有“诗佛”之号,“空”字正应了禅宗要旨,诗歌中空与景融合,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之美。
二、美在纯净诗歌选用的一系列典型意象:新雨、清泉、浣女,皆與水有关,纯明洁净至极。
新雨点出秋雨初歇,万木葱郁碧绿,松间那轮明月银辉四射,天地生辉,一派空明洁净、纤尘不染,这场新雨洗净山石草木上的一切尘埃,更仿佛洗去了人世间的一切污垢烦恼,让人的心也纯净起来。
清泉在石上缓缓流淌,泉本至清,又在秋日傍晚新雨沐临之后,新雨化成的泉水清洗得石头洁白如玉,像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松间泄下的月光下闪闪发光。
这是多么幽清明净的山水影色啊!再看颔联中的“浣女”一词,可不可以换成“织女”“桑女”?答案显然是不。
浣字有清洗之意,西施浣纱,便衬出其美好洁净。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塘上月色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同样用一个洗字写出荷叶、荷花的洁净。
《山居秋暝》“空”的意境
《山居秋暝》“空”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地晚来秋”,“空”在王维的诗作中并非一个偶然现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可以说“空”是王维诗作中一个典型的意象。
在王维的诗中“空”即为“有”。
意境中处处无我,实际上诗人无处不在。
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一下,王维诗作中极力打造“空”的真正目的。
一、“空”的境界中总“有”美景。
诗人在诗中表现的空山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内心世界中对世俗芜杂的一种超脱,这种心灵超脱获取的空灵境界,总是有清泉明月相伴的。
作者一开始说“空山新雨后”并非真实目的,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才是真正的表达。
作者将心化为明月朗照松林,化为清泉潺于青苔石上恰恰是内心充实的一种表现。
这在封建社会追求仕进的背景下无疑是一种更为高尚的人生境界。
与同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相比,王维的超脱是一种主动的挑选,是更为主动的放弃;他完全没有自我放逐之后的“日暮客愁新”的纠葛不清。
这主要在于王维的身体在松林与明月间获得了一种摆脱尘世的“空”,但精神世界却赢得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心无挂碍的“有”。
这种“有”是回归自然后安享美景的轻松与自足。
二、“空”无一人的山林中,有人情。
在这“空”山中,山深林密,“不见人”但却充满了安静纯朴的生活。
王维没有说桃源尽处有人家,但他的内心却拥有着自己的桃花源。
密林深处的生活恰恰是诗人的追求和向往。
“竹喧归浣女”在这林中月光之下这群浣衣女子的欢笑声打破了山林的静谧,但却换来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静谧和安详,浣女是山林的一部分是作者心中和谐的自然景物的一部分。
诗人此时就是明月关照这一切;就是清泉伴随这一切,也是渔舟在追觅这一切。
这种纯朴的生活的原味与让作者身心俱惫的官场生活相比自然是另一种甜蜜和另一番天地了。
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作者主动孤立于官场社会之外,就渴望投身到这和谐的山林桃源之中,内心的渴望与林中生活的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王维诗中空山的理解
王维诗中空山的理解王维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为主题。
其中,他的诗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元素就是"空山",它是他诗歌中的常见景观,也是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之一。
"空山"在王维的诗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
通过"空山"的描绘,王维展示了他对人生、世界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他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首先,"空山"在王维的诗中常常具有幽静、寂寞的意味。
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空山不见人",《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这种寂静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嚣、返璞归真的意境。
王维通过"空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繁华喧嚣世界的厌倦和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其次,"空山"在王维的诗中还常常具有深邃、辽阔的意味。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云千载空悠悠",《终南望余雪》中的"空山无人,寂寞度春草"等。
这种辽阔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视野、豁达胸怀的情感。
王维通过"空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和对于生命的无限思考。
此外,"空山"在王维的诗中还常常具有迷离、神秘的意味。
比如《送别》中的"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渭川田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这种神秘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凡俗、超脱尘埃的境界。
王维通过"空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命运的不可预测和对于宇宙间万物的奇妙信仰。
在王维的诗中,"空山"作为一种表达手法,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王维《鹿柴》赏析: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王维《鹿柴》赏析: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的《鹿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收录于《辋川集》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2、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一说“返景中景,同‘影’。
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三、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共二十首,《鹿柴》是其中的第五首。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
而此诗则从一个奇特的现象着笔:“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层岩迭嶂,看去空无一人。
可是有时会突然听得朗朗笑语,但由于回声的多重反射,一时间很难判断人声究竟从何而起。
人们大约都有类似的经验,本来很平常。
但是将这种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以诗的形式加以表现,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从诗的表现说,它别出新意,不蹈故常;从作品的接受者说,是那样新奇有趣,俨如身临其境,由此引起积极的情感活动。
前两句诗用直白的语言,略作点染,境界即出。
诗开头的“空山”二字,是相对于无人而言,同时表明诗人的视野比较开阔,可以一视无碍;如果置身于隐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中,就得不到“空山”的意象。
诗歌的语言风格
四、“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
这一句中的“空”,是“落空”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就成了郁愤。
(1)诗眼、词眼
①诗眼、词眼的来历和含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过“
诗眼”:“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
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
词眼”一词,首见于元代陆友仁的《词旨》。《词旨》分八部分,其六专论“词眼”。
我国诗人对“空”字,是极为青睐的。单就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就有不少诗人用到这一字眼。这一“空”字,究竟有着怎样的意蕴呢,现结合具体诗句略作探究。
一、“空山新雨后”之“空”
王维在“山”之前,著一“空”字,绝不表示山空无物,所以语意不是“空荡荡”之意。那能否理解为“空旷”呢,也不妥。““空旷”有疏疏落落、开阔之意。笔者认为,这一“空”字当理解为“空明”“空灵”的意思。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的可隐居之地的喜爱之情。“空山”是王维惯用的词语,耐人寻味。纵览王维诗歌中的“空山”,大致有如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如王维《鹿柴》所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指空而不虚,静而不寂,活力无限,意趣万千,因为山中有欢歌笑语,渔舟晚唱,有明月朗照,清泉潺潺。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空山”当指三四意项,绝无冷清、空洞之意,也不是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结合全诗来看,雨后空山带给人们的不是孤独、寂寞,不是沉寂、死灭,而是生机与活力,意趣与情趣。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
浅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空”与“有”王维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充满着温婉淡泊的气息。
在他的诗歌中,空与有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体现了王维诗歌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想。
一、“空”的意义及体现1.自然景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诸如山、水、云、月等等,这些景物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是没有实体的,是虚无缥缈的存在,因此被称之为“空”。
例如他的《画》诗中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里的山是有色的,而水却是无声的,花虽然还在,却已经没有春天的姿态,这些景象似乎都在王维笔下自成一格,透着几分迷蒙的感觉。
2.意象的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中,还经常使用意象的空来表达他的心理感受,这种空常常体现在王维诗歌中的“无有之境”。
例如他的《行宫》诗中写道:“寂寞开无主,春华照眼穿。
”这里的“无主”就表现了思想上的空无,王维通过意象的手法,引出了诗歌中的空虚之感。
王维的诗歌中,也涉及到许多自然景观的有,例如山上的松林、水中的鱼虾等等,这些景象在王维的笔下,常常表现为具体形态,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受。
例如他的《琴曲》诗中写到:“蜡烛有心还惜别,曲终人起凄楚多。
”这里的“蜡烛有心”就表现了一种有形的存在,从而使人能够感受到这一景象的真实和生动。
王维的诗歌中,有些有形的存在,并非自然景观,而是他自身感受到的东西,例如心灵的归宿、情感的渴望等等。
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有形的存在,通常表现为“有意向之境”。
例如他的《送别》诗中写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里的“王孙”就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将思念和渴望通过意象的手法,融入到诗歌的表现之中。
空与有是王维诗歌中两个极端的概念,为空虚、寂寞、悠远,有则丰满、充实、实在,二者相互对立,却又相得益彰。
通过关注空、有的互动关系,王维诗歌所体现出的审美价值显得极富特色。
首先,空与有”的审美价值体现了王维的审美趣味。
试论王维诗歌的_空_字
试论王维诗歌的“空”字赵 永 源盛唐时代的王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
他的诗中运用大量的“空”字,这是王维诗歌创作中极有意思的现象。
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这一现象作一番考察,以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深入探究王维诗歌的特色。
一、且落言筌说“空”字——关于“空”字的语意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王维诗歌中出现的“空”字的含义。
根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略作统计,王维各类诗体中出现“空”字大约有90次,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语符,在诗中有着极丰富的内涵,兹胪列如下:11“空”为幽深、虚静、萧索意。
此类“空”字常与“山”、“林”、“谷”、“峦”、“庭”、“馆”等组合,或与“澄江”、“春山”等连用,构成独特的诗歌意象,如《酬诸公见过》:“雀噪荒村,鸡鸣空馆”。
《戏赠张五弟 三首》其一:“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赠房卢氏 》:“萧条人吏疏,鸟雀下空庭”。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首》其四:“鹊雀结空林,雉 响幽谷”。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早秋山中作》:“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食随鸣磬巢鸟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游感化寺》:“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上举诸例是王维诗歌中“空”字常见而主要的用法。
综观这些由“空”字组成的意象群,它们在营造诗歌清幽冷寂的意境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知道,“诗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诗人的风格。
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袁行 《李杜诗歌的风格与意象》,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毫无疑问,这一“空”字意象群带有王维的个性特点,它们是属于王维的,因为在这意象群中多少含有某些禅悦之趣。
王维诗歌中的空
郫县一中李国栋论文摘要:王维晚年诗歌好用“空”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
但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关键词:王维空佛性禅思空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代诗人。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
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如《红豆》用诗笔写爱情,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亲情和友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
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从此赢得“诗佛”之誉。
今人刘大杰先生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
(《中国发展史》中卷)。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
可见,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
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空”字。
下面是笔者从《王维诗集》中随便摘录的十几首诗歌:《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归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眼界念无染,心空安可速?《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
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中的禅境王继红(贵州省铜仁学院中文系)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清朗秀丽,在唐代诗苑中有极高的地位.其诗歌美学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空灵静寂、澄淡精致”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综观其人其诗,亦官亦隐,是才华横溢的诗人。
又是熟诣禅理的佛徒。
王维前后期思想随着他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发生了变化。
最后定性于禅宗。
禅宗思想对王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渗透,在其山水田园诗歌中蕴涵着禅学的美学情趣。
一、“字字入禅”的禅趣王维(70l一761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迁至满州。
崇尚佛教,也有深厚的道教渊源。
王维在隐居时的许多作品,充满禅机和佛老思想,生前被称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死后誉为“诗佛”称号。
王维选取山水为审美对象。
在纵情山水中追求精神自由。
以达到人生最高境界。
他的山水田园诗歌中充满禅境。
可谓“字字人禅”。
禅境就是在悟道、悟禅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寂静、闲淡自然的意味。
人通过静思。
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地。
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同化于万物之中,得到一种精神升华。
进入一种光明润彻,无所滞碍的境界。
在禅宗的审美观中,人与自然界的山水万物之间已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审美关系,自然已不再是作为环境、背景、衬托出现,它已是独立的审美对象,人们可以从观照中悟解禅理。
禅理讲究“以心思性”、。
顿悟”。
尤其强调内心的直觉、暗示、联想、感应等作用,讲究一。
悟”成佛。
禅宗重言外之意。
重根机悟性。
而诗歌也重言外之意。
重妙悟,故诗歌与禅多互为沟通、渗透。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诗客所以好佛参禅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维也不例外。
他以禅境、禅理入诗。
在表现。
空”、“静”、“闲”的基础上。
通过“顿悟”。
往往表现山川草木一种清幽、静谧的自然美,形成这种清静的意境。
王维的许多诗都深含佛理禅趣。
往往“字字入禅”。
他或写田园山水,或写花鸟树木,或吟闲适。
或咏渔钓。
古典诗歌中的“空”字解读
古典诗歌中的“空”字解读作者:于国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2年第11期朱光潜先生认为,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了,“因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读不出诗的趣味,也就品不出其他文学作品的微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贵在含蓄,语言的凝练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古人很重视炼字,贾岛“推敲”的典故,唐代诗人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千古传为美谈。
语文高考考题中出现“空”字的诗歌较多,如: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杜甫《倦夜》“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王维《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五代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一草坪,落霞明,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古人炼字,讲究“常字见奇、平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的“空”字,就被许多诗人反复使用,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意蕴和浓郁的感情,大有着一“空”字尽得风流之妙。
苏轼有词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空”字道出了无尽的人生失意之痛。
而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则用一个“空”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感慨之深,真真是怎一个“空”字了得。
在《古汉语词典》中,“空”字有三个义项:(1)空的,什么都没有。
(2)空洞,不实际,引申为徒然,白白地。
(3)天空,空中。
单从字面义看,这实在是一个平常朴素的字。
然而,为什么当它一旦走进诗人们的笔端,便突然变得珠圆玉润、摇曳多姿了呢?我们且来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柴古诗王维的解释
鹿柴古诗王维的解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鹿柴古诗王维的解释鹿柴古诗王维的解释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赏析
王维诗《过香积寺》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擅画人物、丛竹、山水。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一,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被擢为右拾遗。
安史乱前,累官至给事中。
公元756年(天宝十五载),为安史乱军所获,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约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诗赏析】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
他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阐发佛教禅理和隐士生活,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这首《过香积寺》,可视为其后期成熟的代表作。
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
《过香积寺》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诗。
题为“过香积寺”,“过”是过访之意。
香积寺是唐代著名寺院,“香积”取名缘自《维摩经》:“维摩遣八菩萨往众香国礼佛言,愿得世尊所食之余,于是香积如来以众香钵盛饭与之。
”此寺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南神禾原上,原貌不存。
首联开篇用“不知”领起,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
“数里”,表行程漫漫。
“云峰”指云雾萦绕的高山。
谢灵运《酬从弟惠连诗》有云:“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山势渐高,不见古寺的踪迹,只见山峦高耸,直插云天。
这人迹罕至的云峰令人心旷神怡,正契合了诗人高蹈的生命情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
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空”在古典诗歌中的妙用》
"空"字在古典诗歌中的妙用古人炼字,讲究“常字见奇、平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的“空”字,就被许多诗人反复使用,并赋予了它丰富的意蕴和浓郁的感情,大有着一“空”字尽得风流之妙。
苏轼有词云:“休言万事转空头,未转头时皆梦。
”一个“空”字道出了无尽的人生失意之痛。
而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则用一个“空”字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感慨之深,真真是怎一个“空”字了得。
在《古汉语词典》中,“空”字有三个义项:(1)空的,什么都没有。
(2)空洞,不实际,引申为徒然,白白地。
(3)天空,空中。
单从字面义看,这实在是一个平常朴素的字。
然而,为什么当它一旦走进诗人们的笔端,便突然变得珠圆玉润、摇曳多姿了呢?我们且来看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既然是“空山”,为什么又有松,有泉,有竹,有浣女,有渔舟?这不是自相矛盾或用词不当吗?原来,这里的“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指山中树木繁茂,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又由于山中外人罕至,俨然是“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着一“空”字,意境全出,点出了山中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空”字还常常让人联想到佛家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四大皆空。
佛教徒参禅悟道,无非是要净化身心,看空世事。
唐代常建的《题破禅寺后禅院》就是一首咏佛寺禅院的诗。
诗中有一联曰:“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潭影怎么能使人心“空”呢?原因是潭水清澈,可以照见人影,可以使人心杂念消除净尽。
诗人着一“空”字,表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空”字除了让人想起“空灵”“宁静”之外,还常常让人联想到凄凉寂寞与萧条,诗人们借此寄意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一种悲凉伤感的情绪。
以“空”为眼解读《山居秋暝》
语言文学研究1%空&为眼解读《(居秋暝》黄婕(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宝鸡721000)摘要: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
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7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
《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7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1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关键词:《山居秋暝》诗眼“空”《山居秋暝》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诗歌单元的一首诗,篇幅虽短,却有着宁静的画意、空灵的诗境和发人深省的禅机,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随意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是王维乃至中国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之作,其独特的诗境和艺术构思一度成为诗歌教学焦点。
结合诗人的相关资料,反观古诗意象,可以发现诗中的“空”字尤为诗人所,是诗的诗眼,是诗人灵之所在。
“文以,诗以”,古人作诗追求“字”,以“一字之”全局。
诗眼就源于诗人对字句的斟,作为诗歌的点睛之,是现诗人情志的关之处,有全篇的作%,对《山暝》以诗,对诗歌的诗,诗歌的发,意象,意境,深诗人独特的思想%一、析意象,寻诗眼——山色之“空”诗作为诗歌之笔,可以是一字一词,也可以是一联一句,是全诗的“所聚”,,连缀全篇的、思和%对于《山暝》的诗,可谓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一句山中的,了中的,的山了活泼的和的诗意,首诗清新而不幽冷,显示出诗人的心境闲淡而不死寂,是本诗的诗%有人为“竹喧,莲渔舟”一句,与陶渊的《桃花源记》相合,竹林里笑打闹的,莲池中满'的渔夫,虽未确人充满了人的气息,是诗人渴望的世外桃源,显示出了诗人的追求与向往,故应是本诗的诗%有人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留”一句应是诗的诗眼,题目是“暝”,后一句却变成了“春芳”,体现了王维特有的“随意”心态,抒写的是之美、秋之乐,颠覆了悲秋统为乐,是王维谋篇命意的关所%以皆有理,更多学者认为“空山新雨后”中的“空”字统领全篇,是本诗的灵魂所在%诗眼的提炼需要立足全篇捕捉诗歌意象进行分析%纵览全诗,可以发现《山居秋暝》写的是空山雨后傍晚的景致,诗人便落下“空山”二字,让人联想到死深、空无人烟的深山%然实际上,诗人的“空山”非不空反而充满意趣,呈现一片明净空之态皿1"#1"%^。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吟空”思想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吟空”摘要:王维被称为“诗佛”,源于其诗所创造出的意象和意境多有着禅理意蕴和禅意渗透,而其禅理与禅意反映在诗中,则体现为一个“空”字。
诗人多年浸淫于佛法,在其诗中,实在的世界本质皆为空。
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具有代表性的禅理诗中所创造的意境,得出结论:其诗将个人修炼佛法禅心的体悟心境,与所观所感的一切物象相结合,以禅宗强调的“对境无心”、“无往为本”来对待人世、社会、自然中的一切,心念不起,吟空即吟佛禅,从而使诗呈现出一种世俗难以企及的空灵之境。
关键字:王维,禅意,吟空盛唐诗人在意境创造上的一个追求,我认为是意境所产生的氛围和画意。
所谓氛围,指意境所创造出的一种气氛、基调。
盛唐诗人往往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出诗人所试图创造的情思,将人带入某种气氛和情调中去。
诗人有所感之后,进入某种境界之中,一切物象则都成为其意中之象,都带有其自身的情感色彩。
这使得物象本身的神态和诗人所添加的情感色彩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氛围,或明快欢乐,或寂静清幽,或缠绵悱恻,或烦闷忧郁。
意境创造之难,在于其既非写景,又非抒情,却要在看似是写景与抒情中将其烘托出来,轻描淡写又直触人心。
王维因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信奉佛教,并且对佛理有着精深的研究,因而其诗歌中或明或暗的,或刻意或无意的,透露出浓郁的禅理意蕴和禅意渗透。
其以禅宗强调的“对境无心”,“无往为本”,即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心,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中的一切。
他将个人修炼的体悟心境,与所观所感的一切物象相结合,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空灵境界。
我们谈王维的诗歌,试图分析他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创造出来的文艺片,神奇地将自然或非自然的物象,鸟语、蝉鸣、花香、草深,或渔舟、浣女,合成于一幅禅意的水墨画中,而这幅意境之画卷,其无限的美与遐思,在于其无限的“留白”——吟空之处。
水墨山水画中,大片大片的留白,将画的意境拉长到无限远,而王维的山水诗中,诗人的眼睛仿佛穿透了一切现实的物象,树木摇曳,花开花落,扑朔迷离的雾霭和光影明灭的薄暮,一切自然与非自然的美,并非刻意的,都只衬托出一个“空”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诗歌中的“空(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5-12-27郫县一中李国栋论文摘要:王维晚年诗歌好用“空”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
但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
关键词:王维空佛性禅思空灵一、王维诗歌中的“空”王维,字摩诘,太原人,唐代诗人。
据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全唐文》和《旧唐书》等文献记载,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
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性之人,如《红豆》用诗笔写爱情,又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亲情和友情;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
故在他生前,就有人称他“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诗序,《全唐文》卷一二九)。
从此赢得“诗佛”之誉。
今人刘大杰先生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
(《中国发展史》中卷)。
众所周知,佛教禅宗讲究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写寻禅而不得;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写似悟非悟;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写瞬间永恒。
可见,在禅宗的三种境界中,“空”是一个核心概念,而“悟空”也就成了参禅悟道者孜孜以求的终极境界。
也许正是与佛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维在自己的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空”字。
下面是笔者从《王维诗集》中随便摘录的十几首诗歌:《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归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叹白发》: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眼界念无染,心空安可速?《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以贪始觉贫。
声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桃源行》: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登辨觉寺》:竹径从初地,蓬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过感化寺》: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蹊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寒空法云地,秋色净居天。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在注意到王维诗歌的“空”现象后,张法做出了这样的评价:“眼看见了,耳听闻了,身感受了,但却是用一颗无我之心去看,去听,去感受的。
而当人以无心的空灵去体味外景外物,那么,空境呈空,静境呈静,动境也静。
这空不是人为地把实境变为空境。
那种非无心的空,乃是有意的执,乃是王维深知的‘空病’,‘空’成了他诗中一个不经意出现而又有暗示意义的重要词汇。
”(《中国美学史》P185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的,“空”字的大量使用几乎成了王维诗歌的“空病”,而在以“空“为核心的诗歌语汇系统中,有“空门”、“心空”等直接表明参禅礼佛之心的语符,也有“空潭”、“空林”、“空山”、“空翠”、“空房”、“空堂”、“空云”等描写自然景物的形象,从这些诗歌形象中我们也可以窥测到诗人对佛境和禅意的“暗示意义”。
按此,我们基本可以将王维晚期诗歌分为两类:一是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的自然诗歌;一是以佛理教义为内容的禅理诗。
在以“空“为核心的山水田园诗语汇系统中,不光空间浩大的“山”是空的,茂密葱郁的林是“空”的,连一泓青波的潭也是“空”的,甚至还有湿人衣的“空翠”。
在王维眼中,世间万象都归于一个境界---“空”,人生意义都归于一个字---“空”。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引用冠九《都转心庵词序》中的话说:“是故词之为境也,空潭印月,上下一澈,屏知识也。
清馨出尘,妙香远闻,参净因也。
鸟鸣珠箔,群花自落,超圆觉也。
”而王维自己也有诗说:“法向空林说,心随宝地平”(《游方丈寺》)在王维诗歌中,“空林”和“空山”是两个值得注意的意象。
以空林为意象的诗句有“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食随鸣磬巢鸟下,得踏空林落叶声”等。
以“空山”为内容的诗共三首。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就诗《山居秋暝》来看,“空山”应该包含以下四层意思:一指山中林木繁茂,翠绿成荫,遮掩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指此处远离尘嚣,人迹罕至,有如世外桃源,遗世独立,又如洞天福地,快乐怡人;三是指山雨初霁,万物一新,银辉四射,天地生辉,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空明洁净,熠熠生辉的灿烂图景;四是指禅宗所谓的空寂、虚无的境界。
这里的“空林”“空山”和《过香积寺》中的“空潭”、《山中》的“空翠”一样本身就是禅学中的“无我者,即空也。
”“心乐清净解脱,故名为空。
”的形象表达,说得再明白一点,空山也正是诗人皈依佛法之悠悠禅心的显露,不是山空,是诗人心空。
《维摩诘诸法言品》:“何以为空?对曰:‘空于空。
’”王维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过去(因)和将来(缘),不必在意它存在,也不必在意它不存在,\\\"诸行无常\\\",一切皆空,因而山与所有事物一样是空的,是为\\\"空山\\\"。
所以,王士祯在评说王维的五言绝句时说:“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带经堂诗话》卷三)而王维以佛教修行为主题的禅理诗更是大量地使用了“空”字。
许多诗都记录了他从事佛事活动的情况。
如《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等。
有人统计,王维所传诗歌约300多首,而禅理诗就有160多首。
这些诗一方面显露了王维在参禅方面对“空”的证悟,一方面也大肆宣扬佛教教义。
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一中有:“浮空徒漫漫,泛有空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的句子,则全是宣扬佛教“非空非有方能成就佛道”的思想。
所以,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王维》中说:“到了晚年,他更是抱着‘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心情,完全变成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教徒了。
”基于此,今人张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王维的诗境中,佛境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而且,他的诗思与境谐,含禅意于不言中,具有禅宗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意境。
”二、王维的佛性与诗歌的禅思对于佛学中的“空”,慧能《坛经》说:“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虚空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空地狱,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又说:“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慧能认为,由于心性虚空,所以广大无边,因此一切世间万物皆可包容于内。
而世间万物在其本性上也只是虚空。
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就是所谓“诸法性空”、“万法皆空”。
即无论物、我,无论内在之心性,还是外在之境象,在本体上都是虚空不实的。
由此出发,禅宗认为,若要明心见性,体认自己性空之本体,必须“即事而真”,即通过内在之心性与外在之物境的契合交彻而获得一种对于“空”的证悟。
佛学自汉东渐中国后,逐渐与本土的道教和儒学融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起来。
王维生活的年代,佛教的中国化已几近完成,但也正如汤用彤先生所指出的那样:“隋唐佛学有如戏剧的特点,是高潮的一刻,也正是下落的一刻”(汤用彤:《隋唐佛学之特点》转引自张锡坤主编《世界三大宗教与艺术》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王维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佛教变革的重要时期,经过迅烈的宗尊之争,南宗禅,亦即中国化的佛教始以正统焕发于世。
所以,王维的佛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南宗禅影响,是以一种禅思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王维早年就与佛结缘,诗作《春日上方即事》有“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及“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的诗句。
母亲崔氏是虔诚的佛教徒,王维《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往山林,志求寂静。
”大照即北宗首领神秀的弟子普寂,卒于开元二十七年(739)。
神秀死后,“天下好释者咸师事之”,唐中宗还特地下制“令普寂代神秀统其法”’,于是名望更高,“王公士庶竞来礼”,成为当时的佛教首领。
(见《旧唐书》卷一九一《神秀传》附《普寂传》)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中,使王维自幼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以至于他的名字也与佛教相关。
维摩诘是佛经中一位有名的“居士”,居士即在家修佛者,王维的名和字合起来就是这位大师的名字。
所以李肇《唐国史补》(卷上)云:“王维好释氏,故字摩诘”,指出了王维与佛教的渊源关系。
家庭浓厚的佛教气氛和盛唐佞佛的社会风气,是王维学佛的一个原因。
但王维真正接受佛教思想,则大约始于开元十五年左右(727)。
他在《偶然作六首》其三诗中有“爱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
忽乎吾将行,宁俟岁云暮。
”两句,表明了自己对佛教信仰已日益牢固,而世俗的贪欲、爱欲已日渐淡薄。
在王维的可编年的诗文中,这首诗是最早谈到诗人佛教信仰的,而当时他正在淇上为官(《王维年谱》)。
诗人开元九年擢第,解褐为太乐丞,不久即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五年左右,又改淇上。
仕途的失志,使王维萌发了隐遁的思想,他倾心于佛教则与这种思想的滋生有密切的关系。
开元十七年,王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
(见《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开元二十二年秋至二十三年春(734-735),王维隐于嵩山,曾同温古上人、乘如禅师等来往。
二十三年春夏间,诗人受到丞相张九龄的汲引,出为右拾遗。
然而,次年十一月,张九龄罢相;二十五年四月,张又被贬为荆州长史。
从此,李林甫独揽大权,政治日趋黑暗腐败。
王维对张九龄的遭贬,感到失望,他在《寄荆州张丞相》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