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预防地震知识讲课稿
地震安全教育演讲稿三篇
地震安全教育演讲稿三篇演讲稿一:地震安全教育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讲解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要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是地球表面上地壳发生破裂和震动的现象。
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地震的防范工作。
其次,我们要学会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如果我们在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床下或墙角的安全地带,并用手保护头部。
如果我们在户外,应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高大物体,迅速找到宽阔的空地躲避。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应急逃生工具等,增加自己的逃生几率。
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地震安全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地震演练,学习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技巧。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地震安全教育视频、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们要宣传地震安全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范措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总之,地震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我们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好地震安全知识,做好地震防范工作,保护好自己和身边的人。
谢谢大家!演讲稿二:地震安全教育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讲人,我将为大家讲解地震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地震来临时保护自己。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给我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要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是地球表面上地壳发生破裂和震动的现象。
地震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地震的防范工作。
小学防震减灾国旗下演讲稿(8篇)
小学防震减灾国旗下演讲稿(8篇)小学防震减灾国旗下演讲稿精选篇1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防震减灾。
学过地理的同学都知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活跃。
根据往年地震监测资料统计显示,我国大陆发生5级地震的频率每年大概20次,发生6级地震的频率每年大概3~4次,发生7级地震的频率3年大概2次。
目前的地震的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
在无临震的预报而突遭地震袭击时,首先请大家要镇静,保持头脑清醒。
由于强烈振动只有几秒到几十秒钟,时间短促,所以应采用“就近避震”的方法。
如果是在家里遇到地震,首先要关闭液化气,切断电源,以防发生火灾;接着就近躲在坚固的家俱下(如床铺、饭桌下等),也可以躲在内墙角或开间小的卫生间,待震后再撤离到外面空旷的地方,以防余震。
如果在室外行走遇到地震,千万不要躲在广告牌、霓虹灯架、电线杆等处,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躲避,蹲下,双手抱头。
需迅速跑向空旷的地方躲避,蹲下,双手抱头,最好能用身边的包或软的物品护住头。
如果在学校教室上课或在大礼堂开会突遇地震,千万不要惊慌外逃,乱跑乱挤反而会造成踩伤、挤伤、压伤,酿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同学们可暂避在课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待地震平息后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而有秩序地跑向操场等空旷地方。
如果你就在操场上时,应迅速跑到中间,万万不能躲在架子下、墙角边,更不要跑回教学楼,以免被倒下的墙或掉下的玻璃、砖块砸伤。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知震”才不会“恐震”。
地震虽然无法预料,但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多学习一些科学防震和安全逃生知识,做到防震减灾,以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小学防震减灾国旗下演讲稿精选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小学安全教育防震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关于安全教育的讲座,主题是“防震减灾”。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了解地震,学会防震减灾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我将从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地震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壳的振动。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强烈的震动,给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地壳运动:地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和断裂,导致地震。
(2)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由多个板块组成,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
(3)火山活动:火山喷发时,岩浆上升,地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
3. 地震的震级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震级越大,地震的破坏力越强。
二、地震时的自救互救方法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慌张可能会加剧危险。
2. 确保安全(1)如果在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下等,或卫生间等小空间内。
(2)如果在室外,应迅速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带躲避。
3. 避免危险(1)不要靠近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2)不要乘坐电梯,以免被困。
(3)不要靠近河流、湖泊等水域,以免发生溺水。
4. 自救互救(1)如果被困,要保持体力,尽量寻找食物和水。
(2)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向外界求救。
(3)如果发现他人被困,应尽快进行自救互救。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地震1. 了解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2. 做好房屋抗震加固房屋抗震加固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
对于老旧房屋,应进行加固改造。
3. 储备应急物资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物、水、手电筒、哨子等。
4. 制定家庭应急计划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防地震安全知识讲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防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作为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了解地震知识,掌握防震自救技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将从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前的预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应对措施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防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因地质构造运动而产生能量释放,引起地壳振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与地球板块运动有关。
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多个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推动下,会发生相互挤压、碰撞或滑移,从而产生地震。
3. 地震的类型根据地震成因和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构造地震: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震源深度较大。
(2)火山地震: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震源深度较浅。
(3)陷落地震:由地壳断裂、陷落等原因引起的地震,震源深度较浅。
4.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表示。
烈度是衡量地震对地面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通常用震级对应的烈度表示。
二、地震前的预兆1. 地声地震发生前,人们可能会听到地下发出的低沉的轰鸣声,这种声音被称为地声。
2. 地光地震发生前,天空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光亮,这种现象被称为地光。
3. 地面裂缝地震发生前,地面可能会出现裂缝,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可能随时间变化。
4. 动物异常行为地震发生前,一些动物可能会出现异常行为,如鸡犬不宁、蛇出洞、鱼跃水面等。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
2. 躲避方法(1)室内: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桌子、床下;尽量靠近外墙;避开玻璃、窗户、外墙等易碎物品。
(2)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选择开阔地带蹲下或趴下。
预防地震安全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地震安全。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因此,预防地震,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我将从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前的预防措施以及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我们的防震减灾能力。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
全球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三大地震带。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地震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二、地震前的预防措施1. 了解地震知识:我们要掌握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的成因、特点以及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这样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2. 关注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预防地震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关注地震预警信息,一旦发现预警信号,立即采取行动。
3. 加强建筑抗震设防:政府应加强对建筑的抗震设防,确保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带来的破坏。
4. 家庭防震准备:在家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准备:- 固定家具:将床、衣柜等大件家具固定在墙上,防止地震时倾倒造成伤害。
- 储备物资:储备一定数量的食物、水、手电筒、应急药品等物资,以备不时之需。
- 制定逃生路线:在家中制定多个逃生路线,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5.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我们要学习地震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三、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避免做出错误判断。
2. 就近躲避:如果在室内,应迅速找到坚固的家具下或者墙角等相对安全的地方躲避,保护好头部,防止被掉落物砸伤。
3. 迅速撤离:如果情况允许,应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
小学地震安全教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场特别的班会,主题是“地震安全教育”。
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突发性灾害,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伤害。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些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释放能量,引起地面振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有关。
地球表面被分为六大板块,它们不断地运动、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应力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3. 地震的等级地震的等级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地震的破坏力越强。
二、地震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前,有时会出现一些预兆,如:1. 地面微动:地震前,地面会先出现微小的震动。
2. 水位变化:地震前,地下水、井水的水位可能会出现异常变化。
3. 地声:地震前,人们可能会听到地下传来的“隆隆”声。
4. 地面裂缝:地震前,地面可能会出现裂缝。
5. 电磁异常:地震前,地球的电磁场可能会出现异常。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 紧急避险:(1)在教室:如果正在上课,要保持冷静,迅速躲在课桌下,用书包或书本保护头部。
(2)在操场:如果正在操场,要迅速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远离高大建筑物。
(3)在室内:如果在家或公共场所,要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如卫生间、厨房等。
3. 紧急疏散: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疏散,要听从指挥,有序地撤离。
4. 避免乘坐电梯: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
5. 避免走楼梯:地震发生时,不要走楼梯,因为楼梯可能会倒塌。
四、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 检查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地震发生后,首先要检查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有受伤,要及时进行自救或互救。
2.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要尽快与家人和朋友取得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情况。
地震安全班会演讲稿范文(3篇)
第1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地震安全。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技能,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地震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地震的成因与特点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地震的成因与特点。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地壳板块的相互碰撞、挤压、拉伸等原因引起的。
地震的特点如下:1. 破坏性:地震能量巨大,能够引起地面震动、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灾害,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 突发性:地震发生突然,往往毫无预兆,让人猝不及防。
3. 难以预测:虽然地震有一定的周期性,但至今仍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二、地震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如:1. 地面微动:地震发生前,地面会出现微弱震动,这是地震即将发生的信号之一。
2. 地声:地震发生前,有时会听到类似雷声、炮声或机器轰鸣的声音。
3. 地光:地震发生前,有时会看到地面上出现亮光。
4. 地下水异常:地震发生前,地下水会出现水位上升、下降、变色、发浑等现象。
5. 动物异常反应:地震发生前,动物会出现异常反应,如惊慌失措、逃离栖息地等。
了解这些预兆,有助于我们在地震发生前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互救呢?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判断所处环境,寻找安全的避难场所。
2. 避险措施:(1)室内避险:地震发生时,若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床、桌子等;尽量保护头部,用枕头、书包等物品进行保护。
(2)室外避险:地震发生时,若身处室外,应迅速离开高大建筑物、广告牌、电线杆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体,选择空旷地带躲避。
3. 互救措施:(1)及时报警:地震发生时,若身边有人受伤,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援。
学校防震减灾的讲话稿(通用3篇)
学校防震减灾的讲话稿(通用3篇)学校防震减灾的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xx级1班的。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20__年5月12日注定是人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塌,68977条鲜活的生命逝去,这场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地震警示我们:灾难无处不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筑牢生命的防线意义重大。
为了表达对地震中遇难同胞的追思,增强全民防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我国设置了“防灾减灾日”,意在提醒全民掌握科学防灾的知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带来的危害。
汶川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虽然与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紧邻,但因为平时训练有素,全校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仅用时1分36秒就全部安全撤离到学校的操场上。
大灾大难中无1人伤亡,获得汶川地震中防灾“最牛学校”的美名,可谓是当之无愧。
我国设置“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因为汶川地震影响巨大,举世震惊,顺应了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我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个世界最脆弱的的是生命,一切的名利追求在健康面前不值一提。
因此提高我们同学的防灾减灾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的学校也是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逃生演习已成为学校中重要的`常规工作。
每周三课间操进行的逃生演习要求全体同学按照规划好的路线有序逃生。
每次逃生演习都会有老师帮忙计时,五分钟、四分钟……随着演练次数的增加,我们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动作越来越娴熟。
宿舍人员密集,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悲剧。
在宿舍里,我们也每隔几个周就会有火灾消防演练。
演练中,宿管老师一吹口哨,同学们就近找好毛巾、枕巾等物品捂住口鼻,排成一列快速下楼,在院子里按照宿舍号站好队,由舍长点清人数报告老师是否少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训练有素的背后是同学们一次次地认真演练和老师一次次地辛勤指导。
小学防震安全知识讲座稿(通用16篇)
小学防震安全知识讲座稿(通用16篇)小学防震安全知识讲座稿篇1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周而复始,日月轮回。
今天是5月9日,星期1,崭新的1周又开始了,站在这庄严的国旗下,我演讲的主题是:学习科学,认识地球,防震减灾,做1个成熟的地球公民。
大家知道,两个星期前,也就是5月12日,我国4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给人们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洲次大陆板块的结合部位,受这两大板块的共同作用和挤压,形成了我国西高东低复杂地形地貌。
著名的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板块漂移的杰作。
其实,亿万年前,青藏高原1带还是汪洋大海1片。
人们不仅感叹:地球运动的力量是多么神奇。
第1,学习科学,认识地球,预测地震。
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
我国东汉时期有位杰出的大科学家名叫张衡,他于公元132年发明了世界上第1台地动仪,张衡制造的这台地动仪,相当灵敏准确。
公元138年的1天,地动仪精确地测知距离洛阳500多公里的陇西发生地震,可见精密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欧洲在1880年才制造出类似的地震仪,但在时间上晚了1700多年。
当代我国最优秀的地质学家李4光、翁文波等人,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认为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完全可以预测的,截止目前,运用李4光的预测理论,我国已经成功地预测了地震活跃带上14次6级以上的地震其中的10次,准确率达70%。
尽管我们的祖先非常优秀,现在的科学进展也了不起。
但是由于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加上地震类型复杂多样,人类的科学认识水平,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每次都准确地提前探测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学发达的国家美国也做不到。
所以现在人们虽然实现了毛主席生前预见的可上9天揽月的美梦,我们国家的嫦娥登月也即将成为现实;但是还做不到可下5洋捉鳖,通俗地讲,也就是上天相对容易,入地反而更难。
这是我们人类科学方面普遍遇到的1块短板。
小学防震安全教育讲座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学防震安全教育讲座,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它何时会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讲解防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表面岩石层因地质构造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地震的能量来源于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就会发生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2. 地震的分类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等。
其中,构造地震最为常见,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地震类型。
3.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震级是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它与震级、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等因素有关。
二、地震发生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前,有时会出现一些预兆,如:1. 地面出现裂缝2. 地面倾斜、变形3. 地下水异常4. 地声、地光5. 动物异常行为这些预兆并不一定意味着地震马上就要发生,但它们可以作为地震预警的重要参考。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方法1. 室内避震(1)如果在室内,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避难场所。
一般来说,坚固的家具、墙角、卫生间等地方是较好的避难场所。
(2)迅速关闭电源、煤气等设施,以防火灾发生。
(3)用书包、枕头等物品保护头部,防止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2. 室外避震(1)如果在室外,要迅速离开建筑物,到开阔地带避难。
(2)避开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广告牌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3)不要乘坐电梯,走楼梯逃生。
3. 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1)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2)不要乱跑、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
(3)不要触摸电源、煤气等设施,以防触电、爆炸。
(4)地震过后,要注意余震,继续做好避震措施。
四、地震后的自救互救方法1. 确认安全地震过后,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安全,检查是否有受伤或被困的情况。
小学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演讲关于小学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提高我们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形成地震是地球内部岩石在运动过程中,因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三种类型。
其中,构造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震类型,它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
二、地震的危害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难以预测等特点,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毁、桥梁断裂、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严重时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三、地震前的预兆地震发生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如地声、地光、小地震、动物异常行为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震前兆:1. 地声:地震前,人们会听到地下传来类似雷声、火车轰鸣声等异常声响。
2. 地光:地震前,天空会突然出现红、黄、绿等颜色的光亮。
3. 小地震:地震前,可能会发生一些小地震,称为前震。
4. 动物异常行为:地震前,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如惊慌失措、逃离家园等。
四、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 躲避: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面、墙角、卫生间等相对安全的地方。
3. 避免跳楼、跳窗:地震发生时,切勿跳楼、跳窗逃生,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4. 避免乘坐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失控,乘坐电梯逃生是非常危险的。
5. 关闭电源、燃气:地震发生时,要迅速关闭家中的电源、燃气,以免发生火灾。
6. 携带必需品:地震发生时,要携带必需品,如手电筒、水、食物等。
五、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 检查身体状况:地震后,首先要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有受伤,要尽快救治。
2. 检查房屋安全:地震后,要检查房屋是否安全,如有裂缝、倾斜等异常情况,要立即撤离。
3. 互救:地震后,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困难。
小学防震安全知识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关于防震安全的知识。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防震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就从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以及地震后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现象。
当地壳内部的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突然释放,产生地震波,从而引起地面的震动。
2. 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其中,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0-70公里之间,震感明显;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之间,震感较弱;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震感更弱。
3. 地震的前兆地震发生前,常常会出现一些前兆现象,如小地震、地声、地光、水位变化、动物异常反应等。
了解这些前兆,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二、地震时的自救与互救1.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1)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判断周围环境。
(2)躲避到安全地带:如果身处高楼,应迅速躲到室内坚固的家具下或墙角处;如果身处低楼层,应迅速撤离到空旷地带。
(3)关闭电源、燃气: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关闭电源、燃气,防止火灾发生。
(4)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要用枕头、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防止被砸伤。
2. 地震时的互救(1)发现被困者:在互救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被困者。
(2)评估伤情:在救援被困者时,首先要评估伤情,确定救援方法。
(3)救援技巧:根据被困者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技巧,如使用工具、绳索等。
三、地震后的注意事项1. 注意安全:地震后,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2.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要及时与家人、朋友联系,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
3. 注意饮食卫生:地震后,要确保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
防震安全知识教育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防震安全知识。
地震,这个看似遥远的自然现象,实际上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大家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今天我将从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准备、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以及地震后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发生时,震源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通过地震波传播到地表,造成地面震动,从而可能引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地壳运动:地球的地壳不断运动,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导致能量积累,最终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出来。
2. 地热活动:地下热流和岩浆活动也会导致地壳不稳定,从而引发地震。
3. 地下水活动:地下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也可能引起地壳变形,诱发地震。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地震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或面波震级来表示。
震级越大,地震的破坏力越强。
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地区遭受的破坏最为严重,随着距离震中越来越远,破坏程度逐渐减轻。
二、防震准备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了解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震级、震中位置等,提高自己的防震意识。
2. 家庭防震:在家中设置防震设施,如固定重型家具、安装防震支架等;准备应急包,包括食物、水、手电筒、急救用品等。
3. 学校防震:学校应定期组织防震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确保教室、宿舍等场所的安全设施完善。
4. 社区防震:社区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居民进行防震演练。
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方法地震发生时,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以下自救措施:1. 室内自救:如果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桌子下、床下或坚固的家具旁,保护头部,远离玻璃、外墙等易倒物品。
学校地震安全讲课稿模板
学校地震安全讲课稿模板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学校地震安全讲课稿模板,供教师在地震安全教育课程中使用。
尊敬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一堂关于地震安全的教育课。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所引起的地壳震动。
2. 地震的分类:根据发生的原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3. 地震的分布:全球地震多发区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二、地震前的准备1. 了解地震预警系统:了解当地地震预警系统的运作方式,以便在地震发生前获得预警。
2. 制定家庭地震应急计划:与家人一起制定地震应急计划,包括疏散路线、集合地点等。
3. 准备地震应急包:准备一个包含食物、水、急救用品、手电筒等必需品的地震应急包。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室内避险:地震发生时,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避难,保护头部,避免靠近玻璃窗户和外墙。
2. 室外避险:如果在室外,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开阔地带避险。
3. 保持冷静: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要保持冷静,避免恐慌,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四、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 检查自身安全:地震停止后,首先要检查自己是否受伤,如果有伤,应尽快进行自救或求助。
2. 评估周围环境: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进一步的危险,如火灾、燃气泄漏等。
3. 帮助他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五、地震后的注意事项1.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后,电梯可能会停运或损坏,应使用楼梯进行疏散。
2. 关注官方信息:关注政府和专业机构发布的地震信息和救援指南。
地震安全小常识演讲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地震安全。
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虽然我们无法预测它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些地震安全小常识,提高我们的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下面,我将从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以及地震后的自救互救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地震安全小常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在积累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壳的震动现象。
2. 地震的分类: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根据震级大小,地震可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大震和巨震。
3.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岩石的断裂、滑动、错动等地质活动引起的。
二、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迅速判断所处的环境,找到安全出口。
2. 避险躲避:如果身处室内,应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如床、桌子等;或者躲到卫生间、厨房等小空间内,避免被坠落的物体砸伤。
3. 远离危险区域:尽量避免靠近窗户、外墙、悬挂物、易燃易爆物品等危险区域。
4. 停止行动:正在行走时,应立即停下脚步,就地蹲下,以防摔倒;正在驾驶车辆时,应迅速将车辆驶向路边,拉紧手刹,关闭发动机。
5. 不要乘坐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停止运行,甚至发生故障,造成人员被困。
6. 拨打求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拨打119、120等求救电话,寻求救援。
三、地震后的自救互救1. 检查伤情:地震后,首先要检查自己的伤情,如有伤口,应先进行简单包扎;如有骨折,应避免随意搬动。
2. 寻找救援: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寻找救援人员,或者利用手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与外界取得联系。
3. 救助他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周围受伤或被困的人员,如提供急救包、饮水、食物等。
学校地震安全教育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校地震安全教育演讲活动。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它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地震灾害。
因此,加强地震安全教育,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地震安全知识,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地震的基本知识。
一、地震的定义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岩石在构造运动中,由于能量积累超过岩石的强度,造成岩石突然破裂,能量释放而产生的振动现象。
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种。
二、地震的类型1. 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2. 根据震级,地震可分为微震、小震、中震和大震。
3. 根据震源断层类型,地震可分为逆断层地震、正断层地震和走滑断层地震。
三、地震的危害1. 人员伤亡:地震发生时,强烈的震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2. 财产损失:地震不仅对人员造成伤害,还会对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导致财产损失。
3. 环境破坏:地震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
四、地震安全常识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原理、类型、危害等,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意识。
2. 关注地震预警:关注地震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 做好家庭地震安全防护:(1)家庭应急物资准备:准备应急手电筒、蜡烛、防震包、急救药品等。
(2)检查房屋结构:确保房屋结构安全,加固易倒塌的部位。
(3)制定家庭避震方案:明确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的避险位置和逃生路线。
4. 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躲避:迅速躲到坚固的家具下面或墙角处,保护头部。
(3)逃生:当地震结束后,迅速撤离危险区域,注意避开高空坠物。
(4)救助他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
五、学校地震安全措施1. 加强地震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
校园地震安全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校园地震安全。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据统计,全球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地震而丧生,无数家庭因此破碎。
作为校园的一员,我们有必要提高地震安全意识,掌握地震逃生技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突然释放,引起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两大类: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占地震总数的绝大多数;火山地震则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
地震发生时,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离等因素都会影响地震的破坏程度。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校园地震安全呢?原因有以下几点:1. 校园是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风险较大。
据统计,地震发生时,人员伤亡的80%以上集中在建筑物内。
2. 学生、教师等校园人员对地震逃生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应对地震的技能和经验。
3. 校园建筑物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抗震设防不足、建筑物老化等。
为了提高校园地震安全水平,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地震安全教育1. 定期开展地震知识讲座,普及地震成因、地震逃生技能等知识。
2. 利用校园广播、海报、宣传栏等渠道,广泛宣传地震安全知识。
3. 邀请地震专家来校进行实地讲解和示范,提高师生地震逃生技能。
二、完善校园地震应急预案1. 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
2. 建立应急疏散路线图,确保师生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对地震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建筑抗震设防1. 对校园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进行加固或拆除。
2. 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3. 定期对校园建筑物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建筑物安全。
学生防震安全知识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生防震安全知识的内容。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它无预警、无差别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不仅要有敬畏之心,更要有防范之策。
下面,我就从地震的基本知识、防震逃生技巧、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学生防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突然释放,导致地壳发生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地震的类型: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根据震级大小,地震可分为小震、中震和大震。
3. 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板块运动、岩层断裂、岩浆活动等因素引起的。
二、防震逃生技巧1. 学习地震知识: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熟悉校园环境:熟悉教室、宿舍、楼梯等安全出口的位置,掌握逃生路线。
3. 做好安全防护:在上课、睡觉等时段,要确保桌椅、床铺等物品稳固,避免地震发生时造成伤害。
4. 防震器材准备:了解防震器材的使用方法,如防震垫、防震书包等。
5. 防震训练:定期进行防震逃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 寻找安全地点:迅速寻找室内避难场所,如卫生间、厨房等空间较小、结构稳定的房间。
3. 避免拥挤:地震发生时,不要盲目跟随他人逃生,避免发生踩踏事故。
4. 保护头部:地震发生时,要用枕头、书包等物品保护头部,防止被坠物砸伤。
5.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逃生,以免被困。
6. 火灾逃生:地震发生时,如果遇到火灾,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
7. 求救:地震发生时,如果被困,要尽量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四、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1. 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要尽快与家人、朋友取得联系,告知自己的安全状况。
2. 注意饮食卫生:地震后,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校园安全演讲稿地震(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校园安全问题,特别是关于地震的防范与应对。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作为校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了解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地震的历史。
据统计,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每年都有数十起地震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
尤其是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
因此,提高防震意识,掌握地震自救互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震的成因及特点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壳震动,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地热作用等。
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 突发性:地震发生前往往没有明显征兆,突然爆发,难以预测。
2. 破坏性:地震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3. 灾害性:地震发生后,易引发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
二、校园地震防范措施1. 加强地震知识普及: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知识讲座、演练等活动,提高师生防震意识,掌握地震自救互救技能。
2. 完善校园防震设施:学校应加强校舍抗震加固,确保校舍安全;同时,完善校园防震设施,如应急避难场所、地震报警器等。
3.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路线、救援物资储备等。
4.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增强师生防震自救能力:学校应组织师生学习地震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
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所处的环境,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2. 确保人身安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避到桌子下、墙角等安全地带,避免被倒塌物体砸伤。
3.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不要使用电梯,以免被困。
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范文(通用5篇)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怎么写演讲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此美好的词汇昭示着孩子生命的宝贵。
作为培育孩子的摇篮,我校一直都注重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各类安全讲座与展板宣传,并将安全理念渗透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之中,宣传督促学生注意安全,快乐享受在校的美好时光。
一、地震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逐渐积累了巨大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是两个概念,如唐山7.8级地震,唐山市的地震烈度是11度,天津中心市区的烈度是8度,石家庄的烈度是5度。
3度,少数人有感。
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破坏。
2、发生有感地震应急行动。
有感地震是指发生的地震级别较低,有明显震感,没有造成破坏和重大破坏的地震。
应急要点:发生有感地震后,室内人员在震发瞬间不知道地震强弱的情况下,应迅速按预先选定的较安全的室内避震点分头躲避。
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电台播发的有关新闻,做好防震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预防地震知识
一、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
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
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
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二、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
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三、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
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
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
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
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
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
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