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
形容言而有信的成语

形容言而有信的成语
形容言而有信的成语: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是一个形容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成语。
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发出的承诺就像千金一样宝贵,值得信赖和依靠。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故事。
相传,在秦朝时期,有一个名叫王贵的商人。
他以诚信和守信用而闻名于世。
一次,他与一位叫赵国富的人做生意,双方商定在一个月后交货并支付款项。
然而,在交货前几天,王贵发现市场上的价格猛然上涨,如果照原定的价格交货,他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但是,王贵并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而是按照原定的价格交货了。
赵国富被王贵的诚信所感动,他深深地理解到了王贵言而有信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这个故事被流传开来,人们以“一诺千金”来形容那些能够信守承诺的人。
一个人的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方面,诚信是一种美德,能够让人建立起信任和尊重,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在社会方面,诚信是维持社会秩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对于商业和交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一诺千金的价值似乎已经不再被普遍重视。
越来越多的人违背自己的承诺,在关键时刻不履行诺言,导致信任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破裂。
这样的情况无疑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拾一诺千金的精神,从自身做起,坚守承诺,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共同建立一个诚信和谐的社会。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3.言而有信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3.言而有信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解析:言而有信,说话做事诚实恪守信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就重点提出“诚信”二字。
言而有信,是为人的重要品格。
特别是对于商人,从古自今,只有诚信才能够获得成功。
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子路说,“言必信,行必果。
”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回报。
”历史上著名的诚信故事有,“韩信报恩”: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佣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通过不断努力,成为汉朝著名的将领,协助刘邦立下大功,被刘邦封为楚王。
他心里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于是他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府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知恩图报,成为“诚信”的传世经典。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一,忠言逆耳。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他是齐国的大臣。
有一次,国君齐桓公犯了一个错误,但身边的人都不敢告诉他。
管仲知道这个错误对国家和人民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毅然决定向齐桓公进言。
管仲毫不犹豫地对齐桓公说出了实情,齐桓公听了非常生气,但管仲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最终,齐桓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激地对管仲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的忠言虽然听起来不舒服,但却能够帮助人们改正错误,实现共同的利益。
成语故事二,言而有信。
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国君,他非常重视诚信。
有一次,他向一个商人借了一笔钱,商人问他要不要写借据,孟尝君却说,“我孟尝君的话就是铁打的,你何必要借据呢?”商人相信了他的话,没有要求借据。
后来,孟尝君如期归还了借款,商人非常感激他的诚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建立在言而有信的基础上的,只有说到做到,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成语故事三,守信如山。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岳飞的将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
有一次,他和敌人签订了一份停战协议,但敌人并不相信他会遵守协议。
岳飞却毫不犹豫地守约,严格执行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
最终,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诚信,也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信如山是一种品格,只有坚定地信守诺言,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这些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诚信是人们在交往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只有诚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牢记诚信的重要性,努力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2篇)成语是中国古人留给我们后人的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使我们的表达变得更有效率、更简便!那么你听说过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1:言而有信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
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
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
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
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
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
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
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
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
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
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2:一言九鼎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
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
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简短
1. 一诺千金:秦朝末年的季布,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楚人有句话叫“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就像你答应了朋友要帮他的忙,那你就一定要做到,不然以后朋友还怎么相信你呀!
2. 一言九鼎:战国时赵国的毛遂,靠着自己的勇敢和口才,成功说服楚王出兵救赵,他说的话分量很重,就像九鼎一样。
这就好比你们班的班长,说话大家都很听,因为他很靠谱呀!
3.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妻子随口说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真的就把猪杀了。
你想想啊,曾子对孩子都这么讲诚信,我们对别人不是更应该做到吗?
4. 立木为信: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让人在都城南门立一根木头,说谁能搬到北门就赏金,真有人做到后商鞅就给了赏金。
这就跟老师说只要你考满分就给你奖励一样,说到就得做到呀!
5. 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曾流亡到楚国,承诺如果日后两国交战,晋国会退避三舍。
后来真的发生战争,晋文公果然信守承诺。
这就好像你和朋友约定好了什么,就算情况变了,你也不能反悔呀!
6. 食言而肥:春秋时的鲁哀公,经常食言,从不守信,结果变得很肥胖。
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啊,答应别人的事不做,那多不好啊!
7. 尾生抱柱:尾生和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没来,河水涨了他也不离开,最后抱着柱子被淹死了。
哇,他为了诚信真的好执着呀,我们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呀!
8. 童叟无欺:做买卖要公平对待老人和孩子,不能欺骗他们。
就像你去买东西,是不是也希望老板能诚实对待你呀!
9. 赤诚相待: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坦率地对待彼此。
有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3篇)

第1篇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季布的故事。
季布以诚信著称,他的一个诺言竟被价值千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算数,极言诚信的可贵。
一诺千金的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名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讲信义,深受人们的敬重。
季布曾经因为直言进谏而得罪了魏国的权贵,被迫逃亡在外。
在逃亡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叫丰饶的老者。
丰饶对季布说:“我听说你为人正直,讲信义,我愿意帮助你。
只要你答应我一件事情,我就能让你回到魏国。
”季布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丰饶的请求。
丰饶告诉他:“我有一头牛,你把它带回去,给它起个名字,然后向我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要遵守这个承诺。
如果你做到了,我就会帮你回到魏国。
”季布回到魏国后,把那头牛起名为“信牛”。
从此,他始终坚守承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坚持做到自己说过的话。
魏国的权贵们听说了季布的事迹,纷纷对他刮目相看。
不久,魏国的国君得知了季布的诚信,便亲自下旨,将他召回朝廷。
回到朝廷后,季布被任命为将军,屡建奇功。
有一天,季布在战场上遇到了丰饶。
丰饶笑着对他说:“你当初答应我的事情,做到了吗?”季布回答:“当然做到了,我始终坚守承诺,从未违背过你。
”丰饶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会做到的。
你的一诺千金,让我对你更加敬佩。
现在,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并不是什么老者,而是一位神仙。
我之所以帮助你,是因为你有一颗诚信的心。
”从此,季布的一诺千金传遍了天下。
人们都知道,季布是一个说话算数、极守信用的人。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诚信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一诺千金的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比金钱更有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像季布一样,坚守承诺,做到言行一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以下是一些关于诚信的其他成语典故:1.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与虞卿的故事。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

10个诚信的成语典故此文章以“十个诚信的成语典故”为题,通过介绍十个古老的成语故事,讲述其中关于诚信的道理,唤起人们的诚信意识,提醒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诚信。
一、《孔子与老子》传说,孔子和老子在路边相遇,二人擦肩而过。
孔子向老子拱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老子见状,也礼貌的拱了拱手,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请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对方若给你施以礼节,你也要礼貌回应,不可怠慢。
二、《孟尝君与鲁大夫》据说,楚王孟尝君派太傅鲁大夫收取税款,路过一个村庄时,鲁大夫把税款装在轿子上,准备继续前行。
这时,村民们纷纷起来,把税款倒出来,就形容为“鲁大夫过村”。
鲁大夫十分惊讶,当他转头看时,村民们已把钱装回去,当着他的面称赞楚王孟尝君的仁义。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能轻易被财务诱惑而失去公正。
三、《张仪遇孙膑》传说,晋代宰相张仪曾与著名的诗人孙膑相遇。
孙膑对张仪礼貌态度很有礼貌,并且没有贬低张仪的身份。
张仪深受感动,他称孙膑为“晋书中的君子”,并奖赏孙膑一笔钱。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诚实守信,要尊重他人,不论其贵贱。
四、《项羽与黄忠》据说,项羽在军中有一个良弓手,叫黄忠,当项羽准备用他的弓箭打胜仗的时候,黄忠跪地拜谢,一把把把地只说“请以此把我全身心献给您”,项羽感动于黄忠的忠心,加倍爱护他。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做忠心耿耿的人,才能令人爱戴。
五、《杜甫与李白》传说,杜甫在途中遇到了李白,两人都略显饥饿,李白建议杜甫去买一些吃的,杜甫却拒绝了,他说:“我记得,李白曾经对我答应过,如果有一次遇到饥饿,他会诚实的履行他的承诺”。
李白听了,当场脸红,取出他的信用书,拿给杜甫,然后杜甫就用信用书买了粮食,两人就这样以友谊结束了旅程。
这则故事让我们记住:要诚实守信,遵守诺言,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六、《岳飞与陈友谅》据说,岳飞在水落石出的时候把自己的宝剑给了陈友谅,希望他能用剑来护卫国家,但在岳飞被关进监狱之后,陈友谅却一直没有归还这把宝剑,直到岳飞出狱,他才把剑还给岳飞,当面称赞岳飞的诚信。
诚信成语典故

诚信成语典故
以下是三个诚信成语及其典故:
1.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形容一个人承诺的价值非常高,一旦承诺,就会全力以赴地履行。
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季布和栾布有关。
季布是秦末汉初时期的一位侠客,他非常讲信用,只要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会尽力做到。
他的承诺价值千金,人们都愿意相信他。
栾布是季布的朋友,也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
他曾因出言不逊而得罪了汉高祖刘邦,但因为他的诚信和正直,刘邦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赏赐了他。
2.言必信,行必果: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
意思是说话要算数,行动要果断。
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孔子的弟子子路有关。
子路是一个非常讲信用的人,他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如果他说要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到。
他的这种诚信和果敢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3.抱诚守真:这个成语出自《省心短语·抱诚守真》。
意思是保持诚信,坚守真理。
这个成语的典故与明朝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李贽有关。
李贽是一个非常讲诚信的人,他坚持真理,不畏权贵。
他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被贬到云南,但他始终抱诚守真,没有改变自己的信仰和立场。
他的这种诚信和坚守真理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以上这些诚信成语及典故都表明了诚信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生活中应当时刻保持诚信、坚守真理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
言而有信指的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下面请欣赏给大家带来的言而有信相关典故内容。
[释义]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语出] 《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信;右边是“言”;不是“文”。
[近义] 言出必行
[反义] 言而无信
[用法] 用于讲信用的人。
一般作谓语、定语。
言而有信的成语典故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
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
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
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
”这话倒也灵验。
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
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大,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
杀的。
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
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
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
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
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
用言而有信造句1) 言而有信为人,脚踏实地做事。
2) 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3) 他这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我相信他的话是真的。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5) 善与人交,久而能敬。
过则相规,言而有信。
6) 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言而有信,所以同事们都很相信他。
7)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8) 确实有人是顶天立地,言而有信,但也有人则低头折节,言而无信!
9)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10) 我爷爷最喜欢言而有信的人。
11) 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君子,不要做一个食言而肥的小人。
12) 他向来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1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东莞的一些商场企业创造性地通过洗手间惊现了道德名言,让中华文化精粹得以传播。
14) 从最开始,他就有一颗澄澈美好的内心,他向来耿直,言而有信,不懂撒谎,不懂掩饰,有什么说什么。
15) 亦枫:我一向言而有信,不像某些人脑子不好使,摆在眼前的……
16) 我言而有信,到了安全的地方我自然会放了她。
17) 刚好点,先生乃言而有信之人。
18) 艾欧尼亚的贵族果然‘言而有信’,手里握着两张贵宾票,林枫与黑衣男子一起登上了这个只属于他们两人的贵宾仓。
19) 我一看你就知你是个言而有信的好男人,决不可能将话吞回去的。
20) 哼,请求就不必了,但愿你言而有信!
21) 林墨做人,只懂得一个言而有信。
22) 不是说好了加入武术社了么!人要言而有信,说话不算话那还叫爷们么。
23)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动应当一致,诚实无欺,言而有信,表里如一,说到做到。
24) 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一言九鼎”“驷不及舌”“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讲究诚信则是理想的高等境界,它是为人处世的必备条件,亦是人们几千年来的强烈追求。
25) 诚信,顾名思义,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人们就推崇“一言九鼎”“言而有信”的做人之道为人之本。
26) 现实世界中,往往存在这么两种国家,一种是耀武扬威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出尔反尔式的,一种是尊重他国平等互利友好协商言而有信式的。
27) 库全书,文化典籍;温故知新,学而常思;尊师敬长,入孝出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行有余力,乐助邻里;至诚之道,博厚崇礼;匡扶正义,修身律己!
28) 家主,我已经取得天才争夺战的第一名,萧家是千机城第一世家,家主言而有信,不知可否兑现当初的承诺?
29)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0) 她足足等待了有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那位妈妈的到来,并且言而有信,买了一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