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对比分析
新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比较
![新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4394f4169eae009581bec39.png)
新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比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标准是2011年颁布并开始执行的JGJ55-2011,取代了旧标准JGJ55-2000,新标准中增加和修订了一些内容,使得标准更科学,更规范,更符合工程实际。
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有五个方面:一、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规定(氯离子、含气量、碱含量等);二、修订了普通混凝土试配强度的计算公式和强度标准差;三、修订混凝土水胶比计算公式中胶砂强度取值和回归系数αa和αb;四、在混凝土试配中增加了耐久性试验验证的内容;五、增加了高强混凝土试配强度计算公式、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砂率推荐表。
下面分别详细论述。
第一个方面,新标准增加了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规定(氯离子、含气量、碱含量等)。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和《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
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这是本次规程修订的重点之一。
新标准规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要求有:一、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3.0.6的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合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二、长期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环境、以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
引气剂掺量应根据混凝土含气量要求经试验确定;掺用引气剂的混凝土最小含气量应符合表3.0.7的规定,最大不宜超过7.0%。
三、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设计要求的工程,混凝土中最大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并宜掺用适量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对于矿物掺合料碱含量,粉煤灰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6,粒化高炉矿渣粉碱含量可取实测值的1/2。
2011新旧混凝土规范对比
![2011新旧混凝土规范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506ea7602768e9951e73815.png)
章节变动:预应力补充内容后由第6章调到第10章修订原则:∙提高安全储备,保证结构安全∙提高抗灾能力,以人为本∙完善耐久性设计∙高性能高强材料的应用∙规范合理分工协调修订的主要内容:(1)增加结构方案和结构防倒塌设计的原则,提高结构在偶然作用下的抗灾性能。
(2)面对我国大量既有建筑安全性与改造的迫切需要,增加既有结构设计的原则规定。
(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以及预应力构件的验算要求。
(4)增加楼盖舒适度的设计,控制结构竖向自振频率。
(5)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适当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提出了使用期维护、管理的要求。
(6)淘汰低强度钢筋,采用高强2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的要求。
(7)解决配筋密集的困难, 提出并筋(钢筋束)配置的规定。
(8)扩充结构分析内容及各种效应的分析方法,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度、收缩)分析的原则。
(9)完善结构构件考虑二阶效应的计算方法。
(10)适应复杂结构非线性分析及设计, 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1)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的安全性, 完善双向受剪设计方法, 调整冲切承载力计算。
(12)补充拉、弯、剪、扭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 明确应力配筋的有关要求。
(13)调整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宽度及刚度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略有放松。
(14)改进钢筋锚固和连接的方式, 补充完善机械锚固、机械连接等手段。
(15)考虑配筋特征值调整钢筋最小配筋率, 增加安全度, 同时控制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16)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 简化锚固配筋构造。
(17)补充、完善各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及叠合式(水平、竖向)结构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18)调整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新工艺、新材料预应力损失计算的规定。
(19)增加无粘结预应力的有关内容, 补充、完善各种预应力构件的配筋构造措施。
(20)调整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提出抗震钢筋延性的要求。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
![7月1日新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钢筋排号保护层计算搭接锚固计算构件节点等方面变化巨大](https://img.taocdn.com/s3/m/3c2dbdca050876323112129b.png)
11G101与03G101变化解析11G101系列新平法2011年9月1日正式实施:《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11G101-311G101系统平法图集较03G101系列图集较大变化有:一、适用范围变化:11G101-1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图的设计。
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现浇混凝土柱、剪力墙、梁、板(包括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等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
11G101-3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下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施工图设计。
包括常用的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分梁板式和平板式)、桩基承台的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内容。
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等一般构造变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依据新规范确定了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以及锚固长度la、lae的计算方式。
较03G101系列平法图集取值方式、修正系数、最小锚固长度都发生了变化。
三、构件标准构造详图变化:11G101-1中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筋构造,较03G101有如下变化:1、新图集中各个节点可以进行组合使用;2、柱外侧纵筋不少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65%伸入梁内;(与原图集一致)3、A节点,外侧伸入梁内钢筋不小于梁上部钢筋时,可以弯入梁内作为梁上部纵向钢筋。
(新增的构造)4、所有节点内侧钢筋按中柱节点走;5、BC节点,区分了外侧钢筋从梁底算起1.5labe是否超过柱内侧边缘;超过的,外侧配筋率>1.2%分批截断,错开20d;没有超过的,弯折部分要>=15d,总长>1.5labe,同样错开20d;6、D节点是未伸入梁内的外侧钢筋构造,(与原图集一致)7、E节点是梁、柱纵向钢筋接头沿节点柱顶外侧直线布置的情况,与节点A组合使用;外侧柱纵筋到柱顶截断;梁上部钢筋伸入柱1.7labe。
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_secret
![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_secret](https://img.taocdn.com/s3/m/ee9e5ff19e314332396893f3.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新规范)VS GB 50010-2002(老规范)区别与对比一、材料变化:1、混凝土强度等级逐步提升4.1.2 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级别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2、钢筋高强-高性能发展趋势普通钢筋:淘汰低强235Mpa钢筋,以300Mpa光圆钢筋替代;增加高强500Mpa钢筋;限制并准备淘汰335Mpa钢筋;最终形成300、400、500Mpa的强度梯次,与国际接轨。
新规范实施后的钢筋牌号及标志为:HPB300—ΦHRB335—B HRBF335—BFHRB400—C HRBF400—CFHRB500—D HRBF500—DFRRB400—C增加了以下几条:4.2.7当采直径50mm的钢筋时,宜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构件中的钢筋可采用并筋的配置形式。
直径28mm及以下的钢筋并筋数量不应超过3根;直径32mm的钢筋并筋数量宜为2根;直径36mm及以上的钢筋不应采用并筋。
并筋应按单根等效钢筋进行计算,等效钢筋的等效直径应按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换算确定。
4.2.8当进行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裂缝宽度验算以及抗震规定以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4.2.9当构件中采用预制的钢筋焊接网片或钢筋骨架配筋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新老规范变化(二)基本构造变化1、混凝土保护层:图中1号箍筋的计算公式(按外皮计算):老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 +8d新规范:L=2 (b+h) -8bhc+2×1.9d+2max(10d,75)2、钢筋锚固:新规范中增加了基本锚固lab的计算方式:lab=a*fy/ft*d但其中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新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新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99bad33387c24028915fc34c.png)
3结语
自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科技档案楼运营以来,接待了市政 府机关领导、行业协会领导,兄弟单位、高校建筑设计相关专 业学者、新闻机楠等多家单位观摩、学习、交流,绿色建筑综合 信息展示系统得到了领导专家的—致好弹。绿色建筑综合信 息展示系统收集、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和 运营中的真实、有效的数据和经验,并以此检验所使用的各项 生态技术、设备在建筑中的实际运行效果,为绿色建筑进一步 研究奠定的基础,达到绿色建筑“可推广、可借鉴、可示范、可
圈0绿色建筑综合信息展示系统客户端能耗监测部分
【收稿日期】2012-03-26
(上接第55页)
剪力墙肢和筒壁墙肢的底部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有可能进
而使剪力墙肢和简壁墙肢底部的塑性铰推迟形成。
人脚最后变形状态。该部位也是防止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
墙结构和筒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的关键部位。 为了保证该部位的抗震延性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通常采用 的抗震构造措旖包括: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睦和 筒壁墙肢的轴压比进行限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 墙肢和简壁墙肢.当底韶轴压比超过—定限值后.在墙吱或筒 壁墙腹两侧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同时对约束边缘构件中纵向 钢筋的最低配置数量以及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箍筋的最低配 置数量做出限制。对剪力墙技和筒壁墙肢底部约束边缘梅件 中纵向钢筋最低赦量做出规定,除为了保证剪力墙肢和筒壁 墙腱底部所需的延性塑牲耗能能力外,也是为了对剪力墙肢 和筒壁墙肢底都的抗弯能力作必要的加强,以便在联肢剪力 墙和联肢筒壁墙肢中使塑性铰首先在各层洞口连粱中形成,
【摘要】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经历了近十年酌实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了诸多的不 足之处。新国家标准错L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提高了结构设计安全设置水准,淘汰低强度钢筋,提倡高 强钢筋的广泛应用,完善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新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阐明新规程须重点掌握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381c47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a.png)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一、前言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具有耐久性好、承载能力强等优点。
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范的施工。
本文将从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出发,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规范。
二、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1、耐久性设计应符合安全、经济、美观、实用的要求;2、耐久性设计应考虑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要求,结构材料的特性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3、耐久性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三、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指标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设计寿命:结构的设计寿命是指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规定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要求的时间期限。
一般来说,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寿命应不少于50年。
2、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结构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要求进行选择,同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3、混凝土抗裂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是指混凝土在受到轻微荷载时不发生裂缝,或者在发生裂缝后仍能继续承受荷载的能力。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等因素有关。
4、混凝土的渗透性: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混凝土中水的渗透能力。
混凝土的渗透性与混凝土的配合比、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等因素有关。
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1、结构的设计寿命确定结构的设计寿命的确定应考虑以下因素:(1)结构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要求;(2)结构材料的特性及其耐久性;(3)结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2、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选择:(1)结构的使用要求和使用环境要求;(2)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要求;(3)混凝土的渗透性要求;(4)施工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3、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2)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要求;(3)混凝土的渗透性要求;(4)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5)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其质量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区别讲座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新、旧规范区别讲座](https://img.taocdn.com/s3/m/3697c5573c1ec5da50e2709a.png)
新、旧规范区别讲座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 材料1.1 混凝土2注:C60以上为高强混凝土砼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0.8;当构件质量(如砼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
2、离心砼的强度设计值应按专门规范取用。
421.1.4温度在0C到100C范围内时,砼线膨胀系数αc可采用1x10/C;砼泊松比νc可采用0.2;砼剪变模量G c可按砼弹性模量的0.4倍采用。
1.2钢筋2、当采用直径大于40mm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
'应桉300n/mm2取用。
521.3 耐久性规定1.3.1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
1.3.2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混凝土2、预应力构件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最小水泥用量300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表中规定提高两个等级;3、素混凝土构仕的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表中数值减25kg/m3;4、当混凝土中加入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降低最小水泥用量;5、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处于一类和二类环境中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降低一个等级;6、当使用非碱性活性骨料时,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可不作限制。
1.3.3一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2、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3、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2.2.1条的规定增加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5、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
1.3.4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应采取专门有效措施。
1.3.5严寒及寒冷地区的潮湿环境中,结构混凝土应满足抗冻要求,混凝土抗冻等级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新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
![新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原有规范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bc87665011ca300a7c39002.png)
院会 同相关单位 , 对原有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进行了修订 , 由此形 成了 新的《 规范》 ,  ̄2 0 1 0 版。修订后的2 0 1 0 ( 规范》 在结构整体设计规范中对原有 规 范 进行 了改 动 , 强 调 了概 念 设计 与 抗 连 续倒 塌 的性 能 等 , 在 结 构 承 载 上 引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d1380f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b.png)
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一、前言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耐久性问题。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结构中的耐久性设计规范,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二、耐久性设计原则1.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其预期的使用年限和使用条件,以确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指标。
2. 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考虑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施工工艺和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等因素。
3.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理的设计、施工和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1. 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确定。
2.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适的钢筋保护措施,以保护钢筋不被腐蚀。
3.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以防止混凝土结构裂缝。
5.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防水措施,以保护混凝土结构不受水的侵害。
6. 混凝土结构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抗震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1.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2. 混凝土结构的浇注应采用合适的浇注方式,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应采用合适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采用合适的保护措施,以防止钢筋被腐蚀。
五、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要求1. 混凝土结构应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应考虑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以确定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
3.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应采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混凝土结构的养护要求1.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应采用合适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2.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和使用年限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原规范比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原规范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ded11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9.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原规范比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制定用于指导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施工安全性、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的规范化。
然而,随着科技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进步和演变,因此原来的设计规范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比较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现行规范与原规范的主要差异。
首先,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方面与原规范相似,但加入了更多的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果。
新规范根据结构特点和破坏机制,引入了更多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例如构件的弯曲、剪切、轴向力和考虑了混凝土和钢筋的非线性材料性质等。
通过这些新的方法,设计师可以更好地预测结构的行为和响应,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新规范在建立设计参数和限值时更加细致和全面。
原规范中的参数和限值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经验规则得出的,而新规范则更加注重科学理论和试验研究的结果。
例如,新规范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粘结性能和受力能力等参数进行了更加详细的规定,以确保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新规范还加强了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监督的要求。
它规定了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结构施工过程的控制、施工质量检测和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规定能够有效地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可持续性,减少结构的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最后,新规范还针对一些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和材料进行了特殊的设计要求和处理措施。
例如,对于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和特殊的耐化性要求,新规范提供了专门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模型。
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技术,新规范也提供了相应的规定和指导,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相对于原规范来说更加科学、全面和细致。
它综合了最新的科技和研究成果,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设计方法和参数。
此外,新规范对结构施工质量和工程监督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从而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规范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文件,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仍然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新老版比对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验收规范》新老版比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9c1f083b3567ec112d8a2e.png)
7 既有结构与后加部分可按二阶段成形的叠合构件, 按本规范第9.5 节的规定进行设计;
8 设计时应考虑既有结构的承载历史及施工状态的影 响:
9 既有结构与后加部分之间应采取可靠的连接构造措 施。
20
4 完善了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耐久性设计内容
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 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 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因此本次修订后的保护层实 际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普遍加大。
根据第3.5节对结构所处耐久性环境类别的划分,调整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的数值。对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稍有增加; 而对恶劣环境下的保护层厚度增幅较大。
24
表8.2.1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
耐久性环境等级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板 、墙、 壳
15 20 25 30 40
梁、 柱
20 25 35 40 50
注: 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 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应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
18
3 增加了既有结构的设计原则—重新设计原则
3.7.3 既有结构的重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优化结构方案、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固性、避免承
载力及刚度突变; 2 荷载可按现行荷载规范的规定确定,也可按使用功
能和后续使用年限作适当的调整; 3 应根据检测、评定的结果确定既有结构的设计参
8
主要修订内容
9
1 增加结构方案设计内容—思路、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d6912e08c1c708a1294a44d3.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2版和2010版的差别及分析1总则新旧版规范这部分差别不大。
2术语、符号2.1术语新规范增添了叠合式构件superposed member由预制混凝土构件(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两阶段成型的整体受力结构构件。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配置与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专用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通过灌浆或与混凝土的直接接触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相互粘结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结构缝structural joint根据结构功能需求而采取设计措施分割混凝土结构的间隔。
混凝土保护层concrete cover结构构件中钢筋外边缘至构件表面范围用于保护钢筋的混凝土,简称保护层。
锚固长度anchorage length受力钢筋端部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或端部弯钩、锚头对混凝土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所需应力的长度。
钢筋连接splice of reinforcement通过绑扎搭接、机械连接、焊接等方法实现钢筋之间内力传递的构造形式。
配筋率ratio of reinforcement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
剪跨比ratio of shear span to effective depth截面弯矩除以剪力和有效高度的乘积所得的值。
横向钢筋transverse reinforcement垂直于纵向受力钢筋的箍筋及用于约束的间接钢筋。
删去了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可靠度、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荷载效应、荷载效应组合、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等术语。
分析:新规范增加的基本上是最基本的概念性术语。
在计算和设计时使用最多也最关键。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分析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75fbcb7375a417876f8f2c.png)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分析文章主要是对商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的内容与要求进行分析,包括耐久性等级的评估,耐久性的设计原则,以及耐久性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等。
1.耐久性等级根据商品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维修的程度可划分不同耐久性等级:1.1 级耐久性: 一般针对室内干燥环境下的住宅、办公楼等室内构件。
仅需一般性的粉刷或油漆防护,即可满足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所要求的年限。
1.2 级耐久性: 针对露天环境或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构件,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偶尔需要进行维修的情况。
维修的方法可能是修补或更替个别构件。
1.3 级耐久性: 在沿海地带或受冻融作用的环境以及使用除冰盐的结构。
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需要经常维修的情况。
2.耐久性设计原则在进行商品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首先明确该结构耐久性目标是什么,即预期设计使用寿命是多少; 其次是要清楚耐久性失效标准是什么。
对于拟建结构的预期使用寿命已明确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划分为 4 类; 对于耐久性失效标准的定义,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对于一般的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多数的观点认为有两种耐久性失效标志: 一种是结构由于耐久性能退化导致结构的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多数以钢筋锈蚀发展到出现商品混凝土沿顺筋开裂作为正常使用耐久性失效标准; 另一种是以结构性能退化导致结构承载能力降低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称为承载能力耐久性失效标准。
3.耐久性设计内容与要求3.1 耐久性材料的选择:(1) 根据使用环境条件、设计使用年限和耐久性等级的要求,选择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并选用不同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环境侵蚀作用轻微时,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用C25,水灰比可以是0.6左右,水泥用量在260kg/m3左右;而当环境侵蚀作用严酷时,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水灰比可以是0.6左右,最低水泥用量在380kg/m3左右。
(2) 对用于冻融环境下的商品混凝土,可根据平均冻融次数的不同,掺入不同数量的引气剂,占水泥重量的4.5%-7%。
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
![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f3c8b96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0.png)
结构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所需要遵守的技术指导性规范。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迭代。
本文将对比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主要方面,并分析其不同之处。
首先,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要求在新旧规范中都有详细的规定。
旧规范中对混凝土材料的强度等级、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等指标有明确的规定。
而新规范相对于旧规范来说,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新规范对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要求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以适应现代建筑结构对混凝土材料的更高要求。
其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荷载计算方法在新旧规范中也有一定的差异。
旧规范采用传统的荷载系数法进行结构设计。
而新规范则引入了性能设计的概念,通过分析结构的受力机制和荷载传递路径,对结构进行性能设计。
这种性能设计方法更加精确和科学,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能。
此外,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构件尺寸和配筋设计也有一定的变化。
旧规范中对构件尺寸和布置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设计师有较大的灵活性。
而新规范则对构件尺寸和布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在配筋设计方面,旧规范中采用的是弯曲受力区长度限制法,对配筋进行限制。
而新规范则引入了有效受拉区面积法,对结构的配筋进行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设计。
最后,新规范在结构的细部构造设计方面也有一些创新。
旧规范中对结构细部的设计和施工没有详细的规定,设计师主要根据经验进行设计。
而新规范则对结构的细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节点连接、板部连接、梁柱连接等方面。
这样可以确保结构的细部构造满足设计要求,避免细部构造的不合理导致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新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混凝土材料性能要求、荷载计算方法、构件尺寸和配筋设计、细部构造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规范相对于旧规范来说,对混凝土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更好地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新旧规范对比(逐条)
![新旧规范对比(逐条)](https://img.taocdn.com/s3/m/fd7ce5ebaeaad1f346933fb1.png)
8
三级裂缝控制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时,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二次开发的规定。
强制性条文部分:
第3章“基本设计规定”之强制性条文:
第3.1.8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第3.2.1条: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程度,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照表3.2.1的规定选用相应的安全等级。
1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表3.2.1)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
四级抗震等级,框架角柱和框支柱,最小配筋百分率≥0.8%;
同时,每一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
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按下表采用:
柱端箍筋加密区的构造要求
抗震等级箍筋最大间距(mm)最小直径(mm)
三级纵向钢筋直径的8倍和150(柱根100)中的最小值8
结构体系与类型设防烈度
6 7
框架结构高度(m)≤30>30≤30>30
框架四三三二
注: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其他设防类别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调整设防烈度后,再按本表确定抗震等级。偏心受压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HRB335(20MnSi)Ф6~50 300
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300 N/mm2时,仍应按300 N/mm2取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1 对 比方法及指标选 择
2 i j e aoa r f iiE g er gSrcue n e t i s Taj 30 7 , hn ) .Ta i K yL brt yo v ni ei t trsadN w Ma r l, i i nn o C l n n u ea n n 0 0 2 C ia
水利水 电技术
第4 1卷
21 O 0年第 1 0期
新 旧 混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规 范 对 比 分 析
张 爽 ,谢 剑 ,
( .天 津 大学 土木 工 程 系 ,天 津 3 0 7 ;2 1 0 0 2 .天 津 市土木 工 程结构 及 新材 料 重点 实验 室 ,天津 3 0 7 ) 0 0 2
Hale Waihona Puke 南》 C E 1 0 4 ,2 0 ( C SO .2 0 ) 0 5年 进 行 修 订 ;2 0 0 7年 , 中国工程 建设 标 准化 协 会 编 制 标 准 《 凝 土 结 构耐 久 混
性评 定标 准》( E S2 0 ;20 C C 2 ) 0 8年 批 准 《 凝 土结 构 混
摘
要 :本 文将 《 凝 土 结 构设 计 规 范》 ( B 5 0 0 2 0 环境 类 别二 与 《 混 G 0 1 - 0 2) 混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规 范》( B T5 4 6 2 0 ) G / 0 7 - 0 8 中对应 的环 境 作 用 等 级 之 间 的 主要 差 异 进 行 对 比 分析 ,以供 设 计 和评 估人 员参 考 。 关 键词 :混凝 土耐 久性 ;环境 类 别 ;设 计 规 范 ;对 比分析
耐久 性设 计 规 范 》( B T 5 4 6 2 0 )自 2 0 G / 07 - 0 8 0 9年 5 月开 始实 施 。
2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对比
在 混凝 土结 构 的耐久 性设 计 中 ,满足 耐久 性要 求
的混 凝 土最低 强 度等 级是 最基 本 的参 数之 一 。
在众 多 成 果 中 ,《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规 范 》( B 混 G 5 0 0 2 0 ) 以下 简 称 “ 《 范 》 ) 《 凝 土 0 1- 0 2 ¨ ( 旧 规 ” 和 混
结 构 耐久 性 设 计 规 范 》 G / 0 7 - 2 0 ) ( ( B T 5 4 6 0 8 以下
Z HANG S u n h a g .XI in , E Ja ( .D p r e t f ii E gn eig T aj nv ri , i j 3 0 7 , h a 1 e at n o vl n ie r , ini U i s y Ta i m C n n e t n n 002 C i ; n
5 0 0 2 0 )a d te cr s o dn n i n e t p c c t n i m n te“ o e f ua it D s n o o cee S u — 0 1 - 0 2 n h or p n ige v o m na s e i a o e si h C d rD rb i e i fC n rt t c e r l i f i t o ly g r trs G / 0 7 - 2 0 ) i m d een S a rv ear ee c r h ein a de au t nc n en d u e ”( B T 5 4 6 0 8 s a eh ri , O st p o i e rn ef ed s n v la o o cr e . o d f o t g i
我 国于 2 0 0 2年将 混 凝土 耐久 性设 计 写入 《 凝 土 混
结构 设计 规 范》 G 0 1- 2 0 ) 0 4年 ,中 国土 ( B 5 0 0 0 2 ;2 0 木工 程 学 会 编 制 《 凝 土 结 构 耐 久 性 设 计 与 施 工 指 混
D 的 无 盐 环 境 对 应 ,进 行 新 、 旧 《 范 》的 对 比 规
中 图分 类 号 :T 4 1 V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8 0 2 1 ) 00 9 —4 0 00 6 ( 00 1 —0 10
Co pa a i e a al ssbe we n c nc e e s r t e du a iii s s e i e n w d l sg c e m r tv n y i t e o r t t uc ur r b lte p cf d i ne an o d de i n od s i
Abtat o prt eaa s e enteE v omet a gr e“ oef ei f oce t c r ” ( B src:A cm aai nl i bt e n i n na ct oyI i t v ys w h r l e I n h C d rD s no nrt S ut e o g C e r u s G
选 择对 比指标 :满 足耐 久性 要求 的混凝 土最 低强
分析 。
度 等级 、混 凝 土裂缝 计 算宽 度 限值 、混凝 土 的最 大水 灰 ( ) 、钢 筋 的 最 小 保 护 层 厚 度 、单 位 体 积 混 凝 胶 比
土 的胶 凝材 料 用量 、混 凝 土 中的最 大氯 离子 含量 、最 大 三 氧化硫 含 量和 最大 碱含 量 。